//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说《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一(6)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五利使就是身、边、邪、见取、戒禁取。什么叫利?利就是来得快。什么叫钝?钝就是来得慢。五钝使是贪、嗔、痴、慢、疑。五利使的第一是身见,执著这是我的身体。我这个身体瘦了,觉得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住得不好,我这身体如何得到安全?一天到晚为我自己打算。

 

    边见就是执断执常。断见就是人死后认为没有,归于虚空,如油尽灯灭。常见以为人死了,来生一定做人,狗永远做狗,猫永远做猫;人不会变狗猫,永远做人,这就是边见,落于二边,不合乎中道。今生做人,来生仍做人。草就是草,树就是树,人不会做畜生,也不会做鬼,这就是边见。

 

    邪见是什么?什么叫邪见?邪见就是认为做善没有善报,做恶也没有恶报。拨无因果,根本无因无果。不信作善得福,作恶招罪。

 

    还有戒禁取见。教人持牛戒、狗戒,持牛戒学牛吃草。为什么?因为他有邪知邪见。他看见牛升天,所以学牛;看见狗升天,所以学狗。

 

    戒见,这是非因计因,亦是戒取,即出家人持戒有种执著心,执著我能持戒,戒是我持的戒,有一个能持友所持戒的心。他不懂戒的本体,本来也是空的,不应该有所执著。有执著就变成戒取。

 

    见取见是非果计果。不是究竟的果,他认为是究竟的果,他以为四禅天和四空处是涅槃了,这叫非果计果。四禅即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人坐禅到初禅的境界上,能把呼吸气断了,呼吸气没有了。在这种境界上,虽然呼吸没有了,若一动念,一生出此念头,呼吸气又有了,这是初禅。二禅是脉断了,呼吸气没有,脉搏也断了,就像死人一样。虽然脉搏没有了,但并不是死,这是到二禅境界。三禅打坐坐到连念都舍了。虽然初禅、二禅的呼吸气没有了,脉搏也断了,但是还有一个念。到了三禅,连念也都没有了,常在定中。等到四禅,就只有一个识。三禅是没有念,没有粗念,但细念还没断。而四禅连细念也断了,这种境界只是在修行中所必经之路,并不是证果。不要说四禅,就连四空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只不过是一个定,并非证果,若有见取,就会认为这种境界是涅槃,就是证得四果阿罗汉了。如无闻比丘以为四禅就是四果,这是因为他不懂。以上是五利使,见惑是五利使。

 

    思惑即是五钝使,钝即是来得慢。五钝使走贪、嗔、痴、慢、疑。人为什么有烦恼?就因为有无明,无明生出以后,就有尘沙惑。尘沙惑又叫无明惑,即没有真正的知见。思惑也可以叫做无见惑。因为生出无明以后,便有一个贪,对你所想要得到的东西,就生出贪心,而生出种种烦恼,烦恼一生,就生出嗔心,嗔心一生,就只知道给自己讲道理,而不知有人,只知有己,所以一生嗔恨心,就想把其它的人都打倒,有这种心就变成愚痴,而不分是非黑白,什么都不管,根本就不懂道理,连愚痴、是非,曲直、黑白,都分不清。因为有愚痴,就生出慢心。因为有慢心,以后就生出一种疑,对任何人所讲的道理都不相信;真的不相信,假的更不相信,生出种种怀疑,这是思惑。由于见惑、思惑、尘沙惑,而成种种烦恼无明。所以种种烦恼是无穷无尽,没有了的时候。修道的人看见这种情形,依四谛而发烦恼无尽誓愿断的誓愿。

 

    法门无量誓愿学,修道必须明白种种的法门。种种的法门是无量无边,也就是修道的一个方法。你若不明白方法,就不能修道。想要修道,必须明白这方法。这方法是很多,有无量无边那么多,所以要依照道谛而发‘法门无量誓愿学'之愿力。为何说法门无量?无量法门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所谓‘佛说一切法,因众生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一切法皆由众生心生出来。因为众生心有千差万别,有种种不同。每一个人的心皆不同,故法门亦有种种不同。但是总合起来,法有三种:佛法、心法、众生法三法,这三法生出四谛、六度、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种种法。所以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有很多,好像我们讲经,讲完这部经,又讲那部经,这是不是无量呢?我们现在讲经犹如大海中一滴水而已,并没有把大海中所有的水都得到了。我们学佛法有何用处?为什么要学佛法?因为学佛法就是想成佛。但成佛是不是妄想?成佛不是妄想,因为这种的果位,是我们本来应有的,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我们就要走快一步,早一点成佛。所以我们依照灭谛来发‘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愿。灭谛就是得到涅槃,得到不生不灭,究竟清净的果位,所以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对成佛这件事不要怀疑。但你若有这种怀疑心,也会成佛,不过慢一点。你若是没有怀疑心,成佛就快一点。因为所有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可不是说一切众生都是佛。你要修行,才能成佛,若是不修行,一切众生仍是众生,谈不到成佛。作佛是个理;有一个成佛之道,但你必须依法修行。你若不依法修行,贪心、嗔心、痴心、慢心、疑心都不去除,就不会那么快成佛。所以要发四弘誓愿。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先有一个愿,然后依愿实行,这样才会达到目的地,所希望的才会得到。

 

    讲到此,我想到一个公案,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带著许多弟子到一个国家去教化众生,这个国家的人见到释迦牟尼佛来了,就把门关起来,没有人布施,也没有人恭敬佛。佛已到这国家,但和这国家的大臣、人民无缘,没有人来欢迎。可是当摩诃目犍连来时,国王、大臣,及人民皆向他恭敬顶礼,广设供养,很多人争著供养。佛弟子看了这情形,均不明白,便请问佛:‘为什么佛到这国家没有人供养呢?而佛的弟子摩诃目犍连来到这国家,却个个争著供养,这是怎么回事?'佛答:‘这是往昔的因缘。'在无量劫以前,目犍连和释迦牟尼佛在一个国家,目犍连在山上打柴,释迦牟尼佛在山下领路。他最讨厌蜂,而目犍连最喜欢蜂。释迦牟尼佛那时在因地,常用烟来熏蜂,而目犍连被蜂螫痛了,他也不用烟来熏蜂。反发愿‘我将来得道,我要先度蜂,这些修罗性的众生。'生生世世后,这些蜂变成这个国家的人。蜂王为国王,工蜂为人民。释迦牟尼佛因讨厌蜂,曾用烟来熏蜂,所以到这国家,没有人来欢迎,国王大臣人民也不供养他。而目犍连发愿获道证果后,要度这些蜂,所以今生遇到一起,这些国王、人民就争著来供养。由这点我们知道因果之重要,所以一定要发愿。

 

    此经以信愿持名为宗。什么叫持名?持名就是持阿弥陀佛之名字,就好像‘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号亦好像清水珠投于浊水中,水就清净了。众生妄想纷飞,不知有多少,没有停止的时候,好像海里的波浪,没有停止的时候。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也就成佛心。因为念一声佛,心中就有一个佛念。你念佛,佛也就念你,就如同给阿弥陀佛打一个无线电报,这叫感应道交。你不念他,他就收不到,所以必须要持名。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