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内容简述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内容简述
比丘 祥云
「药师法门」的经典,共计有五种译本:
第一种译本:是东晋时代帛尸梨蜜多罗法师所翻译的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一卷。──这一卷经文,也就是大灌顶神咒经的第十二卷。
第二种译本:是刘宋时代慧简法师所翻译的药师琉璃光经一卷。──这一卷经文,后来已经失传。也有人说:这一卷经文,实际就是东晋时代所翻译的《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
第三种译本;是随朝时代达摩笈多法师所翻译的《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
第四种译本:是唐朝时代玄奘法师所翻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
第五种译本:是唐朝时代义净法师所翻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两卷。
───在这五种翻译之中,前四种都是讲述药师如来一佛的事迹;因此,这四种经本的简称,都叫做药师经。而义净法师所翻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上卷是讲述六位佛陀的事迹,下卷是讲述药师如来一佛的事迹。所以这一种经本的简称,就叫做七佛药师经了。
「药师法门」在国内最适用的经本,是玄奘法师所翻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通常所说的药师经,就是意指这一种经本而言。不过现今所流通的玄奘译本,比起原来的经文,已增加了「八大菩萨」的名号、和「药师灌顶真言」等字句。
药师经的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文中表示:药师经是救拔「像法」时期以后,被业障所缠众生的最上法门。
第二:经文中指出:在东方距离这里十恒河沙世界以外,有一个净琉璃世界。那里的生活环境:是琉璃为地,城台楼阁都是七宝所成。那里没有女人、没有恶人、没有恶事、没有恶道。那里的清净庄严、自在安乐,和西方极乐世界,不相上下。
第三:在净琉璃世界里,有一位药师琉璃光如来;祂在行「菩萨道」时期,曾经发过十二大愿。那十二大愿,都是为了「能够满足一切众生的所需所求」。
第四:修持「药师法门」,具有很多的功德利益。约略的说,可有十种功德:
(一)加官进禄,福寿增长。
(二)眷属如意,资产富足。
(三)产妇平安,子女聪明健康。
(四)消灾免难,事事吉祥。
(五)命终安稳,随愿往生。
(六)转女成男,得道多助。
(七)若在恶趣,暂闻佛名,即生人道,菩提不退。
(九)毁犯斋戒,还得清净。
(十)不遭挫折,速成佛道。
第五:「药师法门」是不废「世间法」而求「出世道」的法门。经文中启示我们:要凭借着悲智的宏愿,以「出世」的精神,做「世间」的事业。
第六:药师佛虽然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但是「药师法门」,也资助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随愿往生。
第七:修持「药师法门」,能够免除九种「横死」。并有十二药叉大将,和祂们的眷属,常相卫护。──十二药叉大将,各有七千眷属,合计八万四千。这也表示着:转八万四千尘劳,而为八万四千功德法门的寓意。
第八:「药师灌顶真言」,具有袪病、消愆、消灾、满愿的功德神力。
第九:「药师法门」的修持方法,在经文中已经所说明。如果分项来说,可以分作这六门。───这六门是:
(一)「供养」。──敬备香花烛灯,奉献佛前。广设幢幡伎乐,庄严道场。
(二)「礼拜」。──整肃仪容,清净三业,五体投地,稽首皈依。
(三)「赞叹」。──吟诗作偈,歌咏梵呗;称颂佛德,宣扬经功。
(四)「诵经持咒」。──读诵经文,持诵咒语;或为定课,或作兼修。
(五)「称名念佛」。──称念药师圣号,声声口诵心维。忆佛念佛,精进不歇
(六)「发愿、回向」。──常发「四宏誓愿」,回向法界有情。
除了以上所说的「六门修法」之外,还有一种慈悲药师忏法。这种「忏法、仪轨」,是依据药师经所撰述的;最初叫做药师斋忏,现今又有一个别称,叫做消灾延寿药师忏法了。药师忏法,直到如今,还是一门很受尊崇的「忏法」。
根据经文所?的道理,以及古古今今的许多见证,我们可以肯定:药师经的功德利益,是非常深重的,也是非常现实的!───「药师法门」不但能够「忏罪、消灾」,也能够「培福、修慧」,更能够「度亡、营功」。真可以说是:殊胜无比,妙用无穷!
我们既得生在「人道」、又已遇会「佛法」、更接触了「药师法门」。假如不知珍重、不知把握因缘、不去修持「药师法门」,那真是万分可惜!「死生事大,无常迅速」,见者闻者,赶快警觉修行要紧!
♡ 喜欢 (0)上一篇: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
下一篇:药师经析疑
热点推荐
-
念药师经的好处和作用
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从一日乃至七日能够一心...
-
《药师经》原文
药师经原文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
-
药师经简介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
-
药师经注音版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香xiāng赞zn: 炉l香xiāng乍zh爇ru,法fǎ界ji蒙mng熏xūn,诸zhū佛...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