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特点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禅宗,是汉传佛教的一个主要宗派。用参究方法彻见本有佛性为宗旨,亦称"佛心宗"。“禅”本来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法门。在南北朝时期,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来到中国,提倡“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法门,经慧能等发展为禅宗。禅宗认为解脱不在身外,解脱之道在人心。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
禅宗创始于南北朝前来中国的僧人菩提达摩。在佛教释迦牟尼“人皆可以成佛”的基础上,主张“人皆有佛性,透过各自修行即可获启发而成佛”。后进一步提出“顿悟成佛”说。后发展为“心性本净,只要明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的主张。
禅宗时世主张学佛不必打坐,礼佛不必读经,也不必出家,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禅宗认为,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心灵世界。禅宗思想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故不立文字。
禅宗认为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隔绝语言文字,或透过与语言文字的冲突,避开任何抽象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禅宗为加强“悟心”,创造许多新禅法,诸如云游等,这一切方法在于使人心有立即足以悟道的敏感性。
禅宗的顿悟是指超越了一切时空、因果、过去、未来,而获得了从一切世事和所有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自由感,从而“超凡入圣”,不再拘泥于世俗的事物,却依然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禅宗并不特别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是随着某种机缘,偶然得道,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而“无念”的境界要求的不是“从凡入圣”,而更是要“从圣入凡”。
得道者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心境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换言之,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尽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六祖坛经》)
“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六祖坛经》)
♡ 喜欢 (0)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