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西本愿寺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虹口西本愿寺遗址
寺院简介
原为日本佛教庙宇西本愿寺上海别院。日籍建筑师冈野重久设计,岛津工作室承建,1931年建造。仿日本西本愿寺式样,呈印度佛教建筑特征。坐西朝东,马蹄形的拱形大厅,沿街东山墙置巨大拱形莲瓣券面,巨大的浮雕莲瓣由外向内侧排成扇形,围绕着中央的窗户。莲瓣的外缘为半圈草纹浮雕,顶端隆起,高踞其巅的狮子雕像已毁。窗户的下缘为连成带状的10块长方形浮雕,饰有不同的禽乌。带状纹样和下方的莲花纹样之间有一大块高浮雕,表现热带丛林中白象出没,众僧膜拜的情景,已于“文革”中被填平。券下有上下3行圆形莲花浮雕,每行7朵,共21朵,朵朵形态不同。该寺于1906年8月在文监师路(今塘沽路口)114号开院。次年设立龙谷会,开始对中国人传教。
寺院历史
清光绪九年(1883年)7月,西本愿寺别院上海分院(上海人称东洋庙)从北京路499号迁入武昌路3号(今武昌路380号)新址,人称“东本愿寺”,宣统二年(1910年)10月,在北四川路1052号开设支院。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西本愿寺又在文监师路(今塘沽路)114号开院。民国19年(1930年)4月,在今乍浦路439号和471号,另建西本愿寺上海别院,人称“西本愿寺”,由冈野重久设计,岛津工作所承建。
1931年在现址新建该幢穹形花岗石寺院,作为参拜神道、僧人住所和暂存骨灰盒之用。1944年增建九层高佛塔。在抗日战争期间,该寺不仅藏有大量军火,而且多次为侵华战死日军举行“和军大超度”活动,大门口还挂有“英灵奉安所”的木牌,将战死者的骨灰盒集中存放,定时中转去日本。充分反映西本愿寺“神国”思想和侵略帮凶者的面目。抗战胜利后佛塔废,寺房一度作和平博物馆。现已改为他用。
♡ 喜欢 (0)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