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湖北寺院

西双版纳曼阁佛寺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西双版纳曼阁佛寺

云南西双版纳曼阁佛寺

  地理位置

  曼阁佛寺傣语叫“洼曼阁”,意为中心佛寺。是景洪市最古老的佛寺建筑,位于澜沧江大桥的北面,紧靠江边不远的曼阁寨里。四周被一幢幢傣家竹楼和菩提、芒果、槟榔等高大阔叶树所环绕,为典型的南传小乘佛教寺院,是西双版纳的古寺之一。寺院始建于1477年,原址在院址以西1公里处。

  屹立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边。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允景洪往东走,跨过澜沧江大桥,向右拐进花园般的曼阁寨,就可看到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的曼阁佛寺了。佛寺周围,凤尾竹婀娜婆娑,高高的麻阁树婷婷玉立,菩提树、芒果树、槟榔树以及缅桂花、吊钟花、喇叭花等奇花异木交相掩映,使这座佛寺雄伟中又有几分秀气。

西双版纳曼阁佛寺

云南西双版纳曼阁佛寺

  寺院历史

  据说,解放前保存在佛寺里的贝叶经多达8.4万卷,其中包括文学、历史、天文、历法、医学、心理学、法律、自然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傣族著名的叙事长诗《乌沙玛洛》、《站巴西敦》、《兰嘎西贺》就是根据经书里的故事改编的。贝叶经是傣族人民文化的宝藏。

  解放前,傣族没有办过一所学校,傣族男子在8至9岁时便被送进佛寺里当和尚,通过诵读经文学习傣文,学习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佛寺当时起到了学校的作用。傣族把佛教传入的时间定为傣历元年(公元639年)。佛教传入西双版纳以后,由于受到当地原始宗教的反抗,到12至13世纪以后,才在这里立住脚,开始兴盛起来,各村寨陆续盖起了佛寺。

  曼阁佛寺是小乘佛教在西双版纳兴盛的时期建立起来的,即在傣历840年(1477年)左右。建寺以来曾小修过3次,到16世纪中叶,就具有目前这样的规模了。解放前,每逢关门节、开门节、傣历新年,来这里赕怫(敬佛、朝圣)者络绎不绝,不仅有本地的信徒,也有来自异国他乡的香客和僧侣。近年来、党和民政府拨出专款,将曼阁佛寺修葺一新。目前,这座古建筑更加金碧辉煌,雄伟壮丽,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游客。

西双版纳曼阁佛寺

云南西双版纳曼阁佛寺的景观

  寺院格局

  佛寺的建筑雄伟壮观。寺内的16棵红椿木圆柱,支撑起傣式的大屋顶;寺檐立着16头精雕细刻的小白象。整个佛寺,无论是梁架,还是斗拱,全部用榫相接,不用一钉一铆,造型美观。进入佛寺大门,即可看到一尊4米多高的“帕召”(释迦牟尼)塑像立在寺中偏右的佛座上。寺顶和四壁精工彩绘的金龙、白象、仙女、凤凰、孔雀等图案栩栩如生;每棵梁上垂挂着一条条彩幡,彩幡上绣着神话故事和象征吉祥如意的各种动物的图案,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西双版纳曼阁佛寺

云南西双版纳曼阁佛寺的景观

  寺院景观

  曼阁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澜沧江东岸曼阁寨。“佛寺”在傣语中称为“缅寺”。西双版纳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凡有村寨之处就必有佛寺。曼阁佛寺因其悠久的历史,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和中心佛寺的地位,在景洪地区有着很在的影响,是目前保留最为完好和最有价值的佛寺。它掩映在高大的酸角树下,与葱郁的菩提树互相映衬。在阳光照射下,寺顶的饰物金光闪闪,像耀眼的明珠。

  佛殿中堂的西侧,置一个二米高的须弥座,上面供着四米高的镀金释迦牟尼像,傣语称“帕召果他麻”,尊称“萨帮友帕布塔召”或“萨帮友”,意为“高尚的至尊佛主”。前置供桌,桌上供有各种大小佛像及动物塑像,有立式、坐式两种。这些佛像大多作火焰发髻,卷云状耳,眉目清秀,作微笑状,粗头宽肩,体型瘦削。佛像前面的两侧挂着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长幡,傣语称“董”,长幡宽二十公寸,长四米多,由梁垂吊至离地面两米左右,上面绘着五光十色的花纹,缀满金光灿灿的金纸、银箔,每一条长幡都是一幅幅精美的傣族战锦。据说“董”是佛祖赐予信徒死后升的天梯,它越长越吉祥。

  大殿的南侧有一个用砖砌筑的高约半米左右的专供佛爷和尚念经时坐用的上座,它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上为一亭台楼阁,精美无比。据南传佛教的教义:只有出家人才能成佛,而一切世俗人只能听佛的训诫,祈求佛主的庇佑,本身不能成佛,因而设立上座就严格地把能成佛的与不能成佛的截然分开,所以前来听经的世俗百姓只能坐在上座的对面,佛殿北侧的偏厦之下。在上座的右边,设有一个经书台,傣语称“殿坦未”,它由七头象支撑起一个小亭,专门让群众听经时奉献蜡条、供品。这七头象精雕细刻,造型别致,它取材于释迦牟尼骑七头象战胜辟当的故事,七头象表示无比崇高之意。

  佛殿四周的墙壁上,有色彩斑斓、精工细绘的经画,内容是释迦牟尼十世成佛的故事。绘画的线条流利、粗犷,颇具浓郁的傣家壁画风格。

 西双版纳曼阁佛寺

云南西双版纳曼阁佛寺的景观

  置身于大殿中,仿佛置身佛的世界,幽深昏暗的光线下,闪闪发光的佛像,五彩纷呈的“董”(幡幔),色彩鲜艳的壁画及寺顶五彩缤纷的绘图,让人感到佛世界的神秘莫测,同时也看到傣家人卓越的智慧和独具匠心的创造。

  从大殿西后门出来,光线骤亮,眼前是一条长长的木穿斗式鼓房,巨大的牛皮鼓置于鼓房的右侧。相传,每月逢七、八、十四、十五四天的傍晚,景洪霸子所有佛寺院必须一起击鼓鸣锣,目的是为了“镇住路南山上九千九百魔鬼”,因此鼓房就成为佛寺必不可少的部分。这是因为在傣族信仰中以万物有灵为基础的原始宗教早已与佛教混杂在一起。鼓房后是僧舍,为一穿斗式三合院建筑,最内室是佛爷宿舍,其次是学经室,外室为小和尚宿舍及火塘——日常生活之地。

  佛寺南侧三米处为戒堂,傣语称“波苏”,它是中心佛寺的标志,建筑风格与大殿相同,为无柱式重檐三坡面建筑,长5米,宽3.75米,通高4米,其内室须弥座基高1.7米,供约0.3米高的释迦牟尼像,戒堂门亭木柱下垫有两头伏着的象。整个建筑玲珑剔透,颇具民族特色。佛寺的戒堂是各佛寺佛爷集中诵经忏悔、商讨宗教事务的场所,因而,戒堂严禁百姓、和尚进入,并严禁妇女到戒堂附近走动。戒堂外侧栽有十多棵菩提树,把整个戒堂包围在树荫下。

  铜塔两边各设有高低递减的含苞待放的莲花,两端又各饰一朵较大的莲苞,下垂吊一悬鱼。其它部分的瓦饰为火焰状的“咪挡”,檐边的瓦饰为卷叶状的“咪来”,这些装饰代表云彩,表示天界周围飘浮着云彩。背脊的首部、中部及尾部饰有栩栩如生的龙、凤、孔雀等造型优美的鸱吻。造型逼真,色彩绚丽,把佛殿的外形装点得富丽堂皇,交相辉映。

  曼阁佛寺布局紧凑,无柱式重檐三坡面的建筑简洁、古朴,殿面高低交错,别具一格。

西双版纳曼阁佛寺

云南西双版纳曼阁佛寺的佛像

  寺院现状

  曼阁佛寺开山祖师是祜巴阿领。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佛殿、鼓房、僧寮、戒堂、门亭、长廊等,大部分为明代(1598年)所建,该寺最后一次修整扩建是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

  寺院住持

  曼阁佛寺现任监院都军香,21岁,云南景洪人,1991年出家为僧。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普洱大石寺

下一篇:楚雄德云寺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