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胡小林

胡小林:学大乘起信论(唐译本)心得分享 第三集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各位同学,大家好!下面我们就继续,我向大家汇报学习《大乘起信论》唐译本的体会。

  我们今天这是第三讲,前面讲了两讲。前面讲了两讲,第一讲主要是应这些朋友提的问题,就是说成佛以后,佛菩萨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状态,这是昨天晚上讲的,在《起信论》里边的「证发心」这一节。就是你证了佛果以后,因为他发了佛的心,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在《起信论》里边有讲,大概有个这么一篇,讲得非常清楚,很令我们向往,因为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就是这样一种生活。

  今天上午我们讲了第二讲,就是正式讲,因为我们昨天晚上是随便聊天,大家聊到这一点,今天上午是正式讲。正式讲,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说,佛法来到人间,人间是十法界的一法界,人法界。佛之所以令人信服,是因为他研究你的念头。每个人都有念头,这个你不能否认。你说佛我没见过,心我也见不著,你们说真如、你们说如来、你们说自性、你们说实相,没关系,这个见不到。见不到,佛说那你们有见得到的东西,伴随你们一生,什么?念头,晚上做梦都有念头,白天更不要说了。念头分成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绪。佛就问,你们这个念头有没有?这个你否认吗?这个不否认。这个念头怎么产生的,你想知道吗?我想知道。什么东西产生念头?佛说有一个机器,它产生念头。有这么一个机器产生念头?对的。那这是什么机器?佛说,给它起个名字叫心。心产生念头,闹了半天我这个念头是由它产生的。产生念头就产生念头吧,有什么不好呢?我们今天上午就讲到这。

  为什么不好?因为你有念头,你就生活在一个苦的世界里边,苦、空、无常、无我。这是念头造成的?佛说对。他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了,有念头跟八苦联系在一起。按照这个逻辑,我有念头,这个念头给我带来的实际受用是八苦,而产生念头的是心,那我们下边就要问,我这个心一定要处在念头状态吗?这个八苦能克服吗?我有心,这个心永远产生念头,咱就不谈了,那这个苦是受定了。佛说不是,心还有另外一个状态,处在无念的状态。无念的状态,这个心是另外一种状态,就和开关一样,有开有关,开的状态不好,关的状态什么样?把念头关掉。佛说关上以后就常乐我净,翻八苦为八乐。你想不想知道这个八乐具体乐到什么状态?想知道。《无量寿经》上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么乐,想不想去?想去。想去,信解行证,修行。末法时期靠这个修不了,有个方便法门叫净土,靠著阿弥陀佛的愿力跟你自己的愿力,二力法门去那,到那接著修,一生就能把这个念头去掉,最终目标成佛。成佛没有念头,那是什么日子?《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他们那些人是过什么样的日子。这是我们上午讲到这。

  我们有念头,产生念头的是心;有念头是苦,没有念头是乐,我们要离苦得乐,这就是佛法最真实的地方。为什么要学佛?不是说我闲得没事解解闷,或者我有个信仰,我喜欢花、我喜欢种草、我喜欢看戏,它是一种爱好或者是一种兴趣,不是。它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学问,告诉你今天你生活在念头当中,你很苦、很难、很脏,苦、空、无常、无我,太苦了。你们是苦中作乐,以苦为乐,而且非常冤枉,完全可以不这样,完全可以生活在另外一个状态。那我们每一个人听到这一点,如果有因缘的话,我们一定要这样做。既然我有心,它可以在另外一个状态下存在,那我们干嘛要存在在这种苦难的状态?这就是整个佛法的意思。

  佛经常用水来比喻这颗心。他为什么喜欢用这个例子?我们从《起信论》里边能看到。水,在座的诸位,它的本性是什么性?湿性,水是湿的,这是它的本性,我们说这叫自性,水的自性是湿。但是水是不是还有一个性?动性。水能动吗?能动。所以水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它的湿,一个是它的动。湿是水的真性,动可不一定是水的真性,风也动,风不湿,所以湿是水唯一的,是它的本质。但是它动,风也动,说明这个动性水也具备,但不是它的本性,水真正的本性是它的湿。佛讲经常依二谛,一个是真谛,就给你讲真的;一个给你讲俗的,这个俗谛就相当於给你讲水的动性一样,不究竟。水的动性不是它的真性,但是它确确实实在动。水处在动的状态,它就产生了波,这个波可就有起起伏伏,一会浪大了,一会风停浪静了。你坐在上边就晕,坐著船,又想吐,我们就骂这水,这水真讨厌,起这么大的浪,让我这么晕。水在底下就说我冤枉,其实您没见到我的真性,我的真性不是动,我的真性是湿。

  我们现在这个心就相当於水一样,但是很不幸的是,我们这个水一直在动。这个动叫做不相应,与什么不相应?与它的湿性不相应,湿性不同意这种做法,这不是我们水的本性,跟我们水的本性不相应,所以叫不相应无明。无明就相当於水上的风,它产生了浪,这个浪我们叫做不相应,叫做妄的、虚妄的。我们所以说妄念、妄心、妄境,我们都是用妄,为什么?跟水的本性不相应,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它又是水产生的。所以水有二性,一个是湿性,一个是动性;心也有二性,一个是它的真如性,一个是它的生灭性。今天我们就要讲心的生灭性。心的生灭与心的真如,这个生灭是不相应的,生灭是虚妄的,不是心的真性,心的真性是真如。所以我们研究这颗心,它的作用就是要通过这两个门入手,一个是研究心的相应性,就是它的真如性,它的本质是什么;另外一个,它的本质虽然是真如,但是它随缘,麻烦!就和水一样,它的本质是湿的,但是它随缘,随什么缘?随风的缘。你没风,我就静;你有风,我就动。它不跟这个风较劲,说你来风了我不动,那好。水它有个特点,它随缘,你给我风,我就起浪;你不给我风,我浪就平了,随缘。这是它第一点。

  随缘以后,有风它就起浪,它就随著缘,水就变成了浪,那这个浪是湿的还是干的?还是湿的,湿性不变。你有风没关系,我这个海吹成了浪也没关系,但是我在浪的状态下,我这个浪,我就问你它的本性是什么,是不是还是湿?随缘不变,我的湿性在哪种状态下,在有风的状态下和没风的状态下都是湿的。我虽然不变,但是我随缘;我虽然随缘,但是我还不变,就这意思。我们今天处在心的这两种状态,一个是不变的真如,一个是随缘的动性,起心动念。虽然起心动念,我们真心变了没有?没变;虽然真心不变,但是并不妨碍变成十法界、六道轮回,它随你的缘。明明是真如心,明明没有生死,你怎么就随著缘变成生死现象了呢?随缘,因为你有念头,我就变成六道轮回。你有执著就六道,你有分别就四圣,十法界出来了;你把这个无明放下,我立刻十法界就没了,我绝对随缘。但是十法界也罢,十法界以外的如来法界也罢,一个真心,不变。不变,但是并不妨碍它随著你念头过恶的深重程度,逐渐的演变成六道,有我;四圣法界,有法。对人的执著、对法的执著产生了十法界;产生了十法界,它还是一颗真心。它虽然随缘,但是它从来不变;虽然不变,但是它特别随缘。

  这个缘,一说随缘就给我们提供一次机会。它随缘,我们不希望它动,但是它随缘。它可以不动、它可以动,你条件具备了,动的条件存在我就开始动,动的条件一没有了我就不动,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希望。它不是老必须动?它不是,不相应。水的本性不是老动,条件具备了我就动,条件不具备我就不动。条件就是因缘,因缘就是条件。那我把这个动的因缘改变了,我是不是这个心就不动了?我把水变成浪的这个风的因缘给它去掉,是不是水就不动了?是的。那怎么能够把这个风去掉,就是把念头去掉,怎么能把念头给去掉?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是围绕这一桩事情,希望通过八万四千种方法把念头去掉,见到真性,就这意思。

  我们心天生的就具备这两种特性,所以《起信论》说,一心而二门,一个是它的真如门,一个是它的生灭门。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观察这颗心,如果你观察它的真如性,如果你观察它的生灭性,你就能了解心的存在状态,进而把它彻底的研究清楚,找出方法,从生灭这个苦回到不生不灭的乐,这就是佛法能给我们带来真实利益的原因。谁在没有念头的状态下,见到真心这么生活了?十方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就是生活在这种状态,没有念头的状态、真心的状态。所以他们来到这个世间,把他们的状态教给我们,告诉我们,你们从来没生活在真心的状态,你们永远是在动,你们永远在起心动念。「恒有无明妄念相续未曾离故」,无明妄念永远没停过,你们就没有一分钟生活在一个没念头的状态下;别说一分钟,你就从来没有,这水就没有停过。很可怜是不是?你如果妄念要息掉了,「若妄念息,即知心相生住异灭皆悉无相」,你这个妄念一旦息下来,你就发现你起心动念这些东西其实都不存在。「唯真如心无所不遍」,只有真如心到处都是。

  但是我们眼前看到很多事物,有人、有法、有物质、有精神;再细点,六尘、五蕴、百法。这么多法都在这,这个法聚积在一起又形成色身,叫五蕴,蕴就是叠加堆积的意思。精神物质叠加,你看我们这物质,几千亿个细胞堆在一起形成色身,同时我们一会高兴、一会难受,精神现象又伴随著我们。这个精神现象要一秒钟咱就算了,这疼就过去了,就和蚊子叮一下;它不,它相续、它堆积,叫蕴,蕴就是堆积的意思。苦它也堆积,十年的苦,你准备离婚;乐,十年的乐,有孩子了,一直伴著你长大。它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蕴,精神感受、物质感受都是堆积在一起。它有原材料,但是特别不幸的是,这原材料它还变成了砖和水泥,给你构成一个建筑构件,堆积在一起,最后形成了这个房子,这个房子就是我们人。而构造这个房子的有水泥、有钢筋、有石灰、有木材,这些东西都是法,这个法堆积在一起形成了人。什么原因?好好的这颗心,本来是没有这个东西的,突然就出现了这么多东西堆积在一起,让我跟著受罪在里边,就是一个牢笼一样把我关在里边,我又有物质的痛苦,我又有精神的痛苦;物质痛苦就是死,精神的痛苦就是成天有著急、恐惧、慌忙。我这好好的一颗心,怎么就变成这种状态了呢?

  佛说,这颗心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本来是寂灭的,本来是常乐我净的,因为你有一个无明,因为你没有感觉到,你没有认识到它是一,不知真法一故。「不知真法一故」,什么叫一?就是没有能也没有所。真本来是一,不知道这个真的是一,这叫什么?叫不觉。你不知道它是一,这已经是很错了,但是很不幸的是,你不仅不知道它是一,你还给它解释它是什么,这就是妄念。不觉跟妄念两种现象出现,第一,不知道真法是一;第二,妄念迷生。不仅你没认识到它是一,你还把它解释成很多其他东西,产生了妄念,妄上加妄。你不知道它是一,叫根本无明。你不知道这个路牌指的是东方,你说我不知道,不知不为过,没人说它指的是东方。但是你不仅不知道它是东方,你还说它是西方。不知道东方已经很错了,你不识字,上面写著东方,你说我不知道它写的是什么,这个能原谅,没人教你,但是你还瞎猜,你说这是西方,你把东看成西,这个西就是念头,无明、妄念。无明引导出妄念,妄念一产生就不得了。这妄念由根本无明所产生,与根本无明相应的这个妄念,佛门当中给它一个名词叫「末那识」,叫意识,意大利的意,意识;意,梵文叫末那。为什么给它取个意?就是说所有你的生死现象全依靠它产生,它是依靠的意思。你看就是因为我不知道真法是一,我就产生了一种妄念来解释它,这个妄念就把我带到今天这种程度。生死本质就说清楚了。

  这个妄念再往下来,对内,它执著这个真如是我,把真如当成我;对外,它又捕捉六尘。它是个中间人,对内它秉持了这个真如,把它当成我,产生了「我」的概念,我爱、我见、我慢;同时因为它有我,有我就完了,有我是主观,有我同时就产生了我所,我所有的东西。我为了爱我这个我,我是不是就得营造我所?我因为很爱这个「我」,所以我要为这个「我」服务,我就把「我」范围扩大。这个杯子,这是我的,您别动,这个毛巾是我的,太太是我的、儿子是我的。因为它爱「我」,它就要把「我」的这个需求扩大,这个扩大,它靠什么来扩大?靠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是依附在末那识上对外联系的机关,它的作用是把六尘跟「我」联系在一起,变成「我所」。你想把六尘变成我所就能变成吗?佛说它还有这个本事。这个真如一旦出现眼识,它就出现眼识的对象,色;一旦出现耳识,它立刻就出现声音。有能听的耳朵,就有声音出现;只要眼识一旦产生,立刻色就现。我要没有眼识呢?没有眼识,色就没了;要没有耳识,声就没了。这个色、这个声音不是独立的,是因为我有眼睛这个眼识,自然产生了色;有耳朵,立刻就出现声音。

  「无有前后不由功力」,怎么产生的?你这个耳识产生声音不由功力,不需要功夫,自然就产生了。我眼睛有这么大本事?我这个眼识能产生这么多色?Yes。谁教的?不用教,不由功力。我到底是先有眼识出现色,还是我的耳识先听到声?没有前后,谁来见谁。谁给它锻炼的?没有锻炼,天生具备。六识产生了六尘,而后六识反过来又捕捉六尘,把它跟末那联系在一起,变成末那的所有,来强化末那的「我」的意识。你看,这是我的房子,这房子它得有颜色,这房子的颜色谁给打造的?眼睛,眼识。这房子,你这个墙穿不过去,它有阻碍,有触,这个触识谁打造的?身识。你只要有身,你就会有触觉;你身识只要存在,身识的对象触觉就产生。所以末那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东西,它对内,我再说一遍,执著这个如来藏或者执著真如(我下边再讲真如跟如来藏的区别),它执著这个东西,执著这如来藏是我的本体,同时它构建六识来产生六尘,把六尘再变成我末那识的所有,这就八识,你看阿赖耶识、末那识、六识。六识是为了产生六尘,在六尘当中分别执著,它为末那来收取我所的资本;末那是我,通过六尘来营造我所。末那的「我」,你凭什么说你是我,你有什么资本?你就是海上的浪,你是无明风吹起来了,您起了波浪,哪有您?它说因为我靠著海,所以我这浪是真的。你看它执著这个海,它秉持这个海,它依附於这个海产生了浪,所以你不能说它没有依靠,它有依靠。

  这就是整个心的生灭就产生了,因为不觉,不知真法一故,这叫无始无明,而产生了妄念,妄念在这个层面上是末那识。末那识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然后依附於末那识,妄念又产生了分别事识,就是六识,《起信论》叫「分别事识」。为什么叫分别?因为色声香味触法是分别的、是分离的,各自独立的。所以你看,末那识在《起信论》里叫意,六识在《起信论》里叫分别事识,分别事情的识,这六件事,这就是人的八识就存在了。这八识又有它的物质现象,你看眼识看到了色,耳识听到了声,鼻子产生了嗅觉,舌头产生了味觉,身体产生了触觉,思想产生了法,六尘。这六尘不就是我们吗?你用多了,它产生多了,它相续,就变成了一个「我们」独立存在。佛说我们众生是这么产生的,这个根源就在於我们不觉真法一故。

  我什么时候开始不觉的?佛说,首先产生不觉的是如来藏。你又来个如来藏,如来藏跟真如什么区别?佛说这个如来藏是真如的存在形式。他举了个例子,他说真如相当於水的湿性,如来藏相当於湿性的存在形式,水。水相当於如来藏,湿相当於真如,所以两件事,一个说湿,一个说水。水就有形状了,融相,你放到杯子里头,它就成为杯子形状;你倒在地板上,它就变成一片,它融,融相。同时它还有用,水还能起作用,什么用?润用,干了我喝点水。你看融相、润用,相、用。体是什么,水的体?湿。湿体、融相、润用,体、相、用。我们这颗心也有体相用,真如体、如来藏,世出世间一切因果的法就是它的起用。我再说一遍,心也有体相用,我们心的体是真如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永无变异,不可破坏,这是体。它的相呢?这个相可不是就一个相,随缘,你有风,我这个海就呈现出浪相;你没有风,我这个海就呈现出平静相。这颗心也是这样,你有念头,我就给你变成生死相;你没有念头,我就给你变成如来相。

  如来相跟如来藏什么区别?如来藏是起了浪,有了烦恼,如来藏在烦恼当中;真是如来,但是非常不幸的,它被念头裹缠住。这个念头是两种,一种叫所知障,一种叫做烦恼障,把它裹住,藏起来了。通过累劫的修行,你把所知障跟烦恼障去掉之后,这如来就出来了,它就不藏在烦恼当中,这个时候我们再给它一个名字,叫做法身。所以法身跟如来藏是真如的两种存在形式,两种相。有念头,我这真如就现如来藏的相;没有念头,我的真如就现成法身相,所以叫真如法身、真如如来藏。真如都不变,不变但是随缘,有念头,我这真如就随缘变成了如来藏;你没有念头,我这个真如就随你没有念头变成法身。法身和如来藏都是我们真如的相,大家记住。

  心有体,真如体;有相,在烦恼当中叫如来藏,出了烦恼叫法身,这叫它的相。它有用没有?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是它产生的,世出世间一切染法也是它产生的。你胡小林跟我说这么多,又是体相用,又是这颗心,跟我有什么关系?因为你有心,因为你现在生活在世间,你现在生活在染法当中,你是错用了这颗心。你是有体,体没变;你是有相,相你可变了,你变成如来藏,藏在烦恼当中;起用呢?六道轮回,生死不休,八苦交煎。想不想改变?想改变。想改变,听话,听佛菩萨的话,照佛菩萨说的去做,老实,就得度了。

  真如是两种存在状态,一个叫作如来藏,一个叫作法身,这是它的相。法身有用吗?法身的用太大了!如来藏有用吗?有,地狱也是它造的,六道轮回、十法界都是如来藏造的。那如来藏里边有染法?没有。没有染法它怎么产生染法?妄的。镜子里边有灰尘吗?没有。那怎么镜子上有灰尘?落上去的,所以它不是镜子。那如来藏既然里边没有染法,为什么如来藏能带出染法?就回答这个问题,如来藏是镜子,你老不擦它,你老不修行,上面落了灰,这灰是染法。然后我们冤枉如来藏,说如来藏里边有染法;我们冤枉这镜子,说镜子里边有灰尘,没有。所以镜子存在,不擦,落了灰,这叫染法,擦了以后镜子就干净了。镜子干净以后,它能干什么?照天照地,它的作用可太大了。镜子上有灰的时候,起个名字,它叫什么状态,这镜子?镜子的无明状态,没有明,一点都不亮,灰遮住了。镜子把这灰擦掉了以后;根据你当年有灰这种情况叫无明,这个时候无明去掉了,去掉了以后,我们再描述描述去掉灰尘以后的镜子,它当年那种无明相没了,无明没了它是什么?大智慧光明。镜子说等等,你干嘛给我起个大智慧光明?本来我这镜子生产出来它就是干净的,没有人说因为大智慧光明我要生产出一个镜子来,我本来就这样。原来你没有大智慧光明这概念,镜子原本就应该是亮的,没有什么大智慧光明和无明这么一说,是因为镜子曾经落过灰,在灰的状态下,我们说给它起个名字叫无明;今天灰没了,相对於我们当年这个无明,我们再给你起个名字叫作大智慧光明。镜子说,你要这样说我还能接受,因为我妈生我的时候没有因为大智慧光明来生我。所以我们对真如的描述,所有的语言都是相对於烦恼来说的,净法完全相对於染法成立的。镜子本身没有你们说的这乱七八糟的,什么生死、什么染,人家哪有这个? 镜子体本来没这个,是因为你有了尘土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妄念、妄相和妄想,然后这个妄没了,我说我这镜子原来没有生也没有死,也没有脏也没有净,也没有一也没有二,「本来无一物」,就这意思。

  我们一直生活在一种妄念的状态下,我们希望用妄念来捕捉真如的一点信息来安慰我们。但是我们离开语言、离开概念、离开文字,我们确确实实又没法描述这个真如,所以不得已,我们相对於你的染法,我们把它翻成净来描述真如。哪些描述?你有无明吧?有,灰尘。你有灰尘你擦掉,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大智慧光明。你能见,因为你心生见境,你的心生起来,你见到环境,有所见就有所不见,你就不能遍照法界,你只能看到前边的法,你看不到后边的法,你能说后边的法你也能看见吗?看不见。你灰尘要没了,这个镜子是不是就遍照法界?因为它没有见了。没有见,是不是就没有不见?没有不见,这种状态就无所不见,无所不见是不是法界它都见到了?是,真如遍照法界。你要一起心动念,是不是就动了?动了是不是就有生死?动了是不是就不寂灭?动了是不是就不自在?动了是不是就不常乐我净?这个我们都有体会。你要不动呢?你的真如常乐我净、寂灭、自在,这就是法身的刚才我说的用。法身是什么相?就是这个,大智慧光明义、遍照法界义、常乐我净义、寂静不变自在义。这些名词哪来的?翻过来就是我们这些无明、有所见有所不见、苦空无常无我。因为它没了这个东西,我们说它有那个,其实那个它也没有,只是相对於你的有,我说它没有。这就是法身的相,大智慧光明、常乐我净、寂静自在、遍照法界。

  这东西太好了!因为你苦的时间太长了,稍微把这苦一解放,你就觉得甜,实际上没给你甜。苦没了就是甜,对不对?你不渴不就自在了吗?渴是苦,我给你口水喝,「这水真甜!」其实没有什么甜,是因为你渴的时间太长,太苦了,突然一下这个渴没了,我给它个名字,没有渴是什么状态?甜。水能给我带来甜,实际上也没甜,是正常的,本来我们的心就是这样,法尔如是。我们说我们的正常状态是甜,是相对於我们不正常的苦,我们说正常是甜;如果没有不正常这苦,这个正常也没有甜。

  所以净法染法相待立,相互存在的。你说我们现在描述佛菩萨的净法,他怎么慈悲,因为我们太不慈悲了,你把这不慈悲一克服你就慈悲。我们再跟你说你很慈悲,实际上我本来就应该这样,是因为我长期时间不慈悲,我突然把这个缺点一克服,我没有不慈悲了;没有不慈悲是什么状态?慈悲。我们本来也没有慈悲,就跟那白细胞似的,你身体发炎了,它到这来给你消炎,然后它自己变成脓,牺牲自己,所有的脓都是白细胞的尸体,这白细胞真慈悲,白细胞说您要说我慈悲,你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因为我们太不慈悲了,因为我们太不愿意牺牲自己,我们看见白细胞这么愿意牺牲自己,我们给它一个名词,相反我们来讲它慈悲。白细胞说我本来就是干这个的,我来到身体里就是为了消炎的,不消炎这身体要我干嘛?就是出现细菌,我要把细菌消灭掉,我牺牲自己把细菌裹挟住,产生了脓排出来,就好了。您为什么说我叫慈悲?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因为我们从来不慈悲,我们从来不干好本职工作,所以我们对干好本职工作的人,我们认为他慈悲。白细胞说,您要这么说,那我也愿意接受。

  所以我们对所有佛菩萨的描述都是相对於我们有多肮脏,我们描述他有多好,因为他克服了这些东西,他恢复到真心了。我们给真如很多美好的名词,实际上真如说不用,我就应该是这样,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本来生下来就这样,不用赞叹。是因为你苦的时间太长了,你见我,你们觉得乐,它是这么个意思。《起信论》说,「一切染法净法皆相待立」,你千万不要认为这真如里边它就有一个大智慧光明。所谓菩提不可得,你千万不要认为真如里边是涅盘,不是的。因为你长期生活在生死状态,生死一解决,你管生死解决那种状态叫作涅盘,对不起,没有涅盘,本来你就不生不死,生死本来就没产生过,涅盘原来就这样。

  我们讲这个心的生灭现象,有真如,真如是讲的体性。真如得有存在形式,在烦恼当中叫如来藏; 没有烦恼,所知障、烦恼障都清除了,那就给它起个名字叫法身。如来藏跟法身是一个事情,只不过是处在不同状态。就像冰和水一样,冰是湿的吗?Yes;水是湿的吗?湿的。湿是不是存在在两种状态?一个是冰的状态,一个是水的状态。佛就举这个例子,冰也是湿的,水也是湿的,湿在冰的状态下,湿在水的状态下,这个湿性变了没有?没变。但是随缘,你温度零度以下,我就弄成冰给你看看;您要说慈悲点,把我调到零度以上,我就给你变个水看看,我随温度的缘,我示现成冰的固体跟水的液体两种状态。冰的固体叫如来藏,湿性藏在里边;零度以上变成水的状态,湿性在水的状态下叫做法身。湿性在冰的状态下,这种状态对得起这个湿吗?发挥了湿的作用了吗?我明明那么好的湿,你给我冻起来,硬邦邦、冷冰冰,浇地也没法浇,洗衣服也没法洗,喝也没法喝,谁喝冰?自来水能流水,它能流冰吗?所有湿的对人类有益的作用全部消失了,封冻起来了。这叫什么?这叫跟湿不相应。湿本来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利益人类,但是因为它在零度以下,这些东西突然一下子全消失。真的消失了吗?没有,藏起来了。

  我要把温度提高呢?提高,这个冰就变成了水。是新水吗?不是新水,就是那块老冰,没有什么新水产生。那我变成水以后,水的这种状态对得起我这湿吗?太对得起了!太对得起这话太俗,给个学问点的名词,「称性」,符合湿性。什么叫符合湿性?湿性不冤枉了,湿性的作用发挥出来了。怎么叫在水的状态下,湿的利益人类的这个作用就发挥出来?你说水的作用大,还是冰的作用大?水可不一样,能喝、能洗、能浇地、能冲马桶,多少法!无量无边的作用。它有这么多作用,有这么多存在形式,能干这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不是就叫法吗在佛门当中?那我们把水改个名字叫法身,它的法太多了,法身。这个法身是一还是二?非一非异。你说它是一,不对,因为它又能浇地又能喝;你说它是二,它就是一水,你不能说你喝的水跟你浇地的水不是一个水对不对?H2O,都是一个分子。你说它是一,但是它作用又无量无边,病人喝了它能好,运动员喝了它能解渴,小孩喝了它能够长大。作用无量无边,非一非异。

  我们成了佛以后,我们这个业报身就变成法身。「法身」这两个字还太抽象,能不能再给点具体的?我还能干点什么,你管我叫法身?你看《无量寿经》那些佛菩萨他能干什么?於一念顷遍游十方一切世界,法身。一念,一刹那,十方世界遍游,分身就去了,怎么样你觉得这法身?真的假的?吓你一跳。这儿,我来香港就去不了北京,在北京我就来不了香港,我分什么身?我要上班,我就照顾不了家;我要照顾家,我就得请假,上不了班。分不了身。法身那就不一样了,十方世界、所有世界,一秒钟我就全到了。你看西方极乐世界,师父讲经的时候,阿弥陀佛在那讲经,实际上阿弥陀佛在讲经的同时,他的化身能到十方世界接引众生,并不耽误胡小林往生。「阿弥陀佛在讲经,谁接我?」你别操这心。这水冲了马桶怎么喝?别著急,还有喝的水。法身。

  他从地理上,一念倾遍游十方一切世界,干什么去?供养诸佛,请转法轮。你行吗?你供养诸佛,你供养谁?你见都见不到。人家法身大士一念倾遍游十方世界,第一件事供养诸佛,修福;请转法轮,修慧,人家天天修福修慧。你现在修得了福、修得了慧吗?你这一修福、一修慧,听两天经,下个月按揭怎么办?这房费谁付?孩子还得买奶粉呢!算了,干活去吧。这就是如来藏的状态,太可怜了。你该那么可怜吗?不应该,冤枉。你就是那个温度在零度以下变成了冰,所有的作用全都封冻起来,太可怜了,所以佛说「可怜悯者」,你可以不在零度以下。您告诉我,怎么我才能把我这块冰调到零度以上变成水,获得法身的法身德?

  末法时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依靠净土法门。我们今天上午讲了,见烦恼加思烦恼,六道的,见思烦恼加起来一百六十九品,我们今天一品都断不了!八十一加八十八。见,就是观点上的错误,认为有人,认为有事物,是「你认为」。思,习气,见到甜的就想吃,见到钱就想贪,见到女孩腿就走不动,多看两眼,这是思。观点上肯定认为这是烦恼,没问题,一定是贪造成的,习气上改得过来吗?改不过来,改不过来叫思。起个名字,见思烦恼,八十一加八十八,一百六十九。佛说,一百六十九品六道烦恼,断了一百六十八品还剩一品没断干净,六道都出不去。印光大师说,六道凡夫一百六十九品烦恼,一品现在都断不了。别牛,牛什么?博士,博什么士?烦恼断得了吗?烦恼断得了是真功夫;断不了,老老实实的。那你怎么办?一百六十九品可是一品都断不了,你也就歇菜吧,别玩命了。怎么办?蒙佛接引,临终往生,你只有这一条路,带业,带著一百六十九品去西方。

  这个衣服,楼道这头实在是洗不干净,给你推到楼道那头,凡圣同居土,那有个洗衣机,洗去吧。真的,还是这一层楼,一点都没提升,这是凡圣同居,到西方还是凡圣同居。虽然都是凡圣同居,楼层还是三层,没提高,但是那头它有洗衣机。把那个衣服不费功力,阿弥陀佛就给你挪到楼道那头,放在洗衣机里一洗,干净了上四楼,烘干,再上五楼晾起来,再上六楼叠起来;再上七楼,上商场卖去了。从三层的这头,从娑婆的凡圣同居,走到西方的凡圣同居都是一层。没有势能的增加,能量没有增加,性质都是一个性质,都是冰,但是那个冰离火可就近了。您这冰,这是北极的冰,永远是冰,那边的冰可不一样,那边的冰挨著火炉子,一会就化了。是冰吗?是冰,条件不一样,那个冰挨著火近。因为什么?第一,寿命是无限的;第二,老师常常陪著;第三,同学全是大菩萨。对人烦了,人烦了没关系,对鸟烦吗?鸟不烦,鸟给你讲法。对动物也烦,挺讨厌的,成天跟这吱哇乱叫。洗澡吗?洗澡,水讲法。热吗?热,来点风,来点风,风讲法。这个世界不行,今天休息才能来,那儿不用,那儿二十四小时闻法。

  佛在经上说,「如世衣服非臭非香,随以物熏则有彼气」。我们这颗真如非臭非香,就和世间的衣服一样,衣服没有味,你说它是香味还是臭味?不能说这衣服是臭的还是香的,它就是棉花,棉花哪有什么臭和香?「随以物熏」,根据你拿什么物品来薰它,「则有彼气」,就有那个物品的习气、味道。「真如净法性非是染,无明熏故则有染相」,你用无明来薰这个真如,它就产生染相,六道轮回、十法界。「无明染法实无净业」,无明染法,我们现在无明染法,我们都在无明状态下;实无净业,我们有什么业?全是贪瞋痴慢,全是六道轮回,全是生死交间,实无净业。「真如薰故说有净用」,我们长时间的用真如来薰我们的无明,我们就会显出一个净相。

  薰的时间愈长愈好,最好别中断。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说,二六时中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随喜、回向…这十大愿王。二六时中我们做得到吗?间间断断,一会饿了得吃饭,佛号放下了;一会上厕所,佛号放下了;一会孩子要喂奶,佛号放下了;一会妈病了送医院,佛号放下了,老打断。老打断就等於那个香薰这衣服,正薰著,有点香味了,「啪」停了。停了就算了吧,染,臭味又上来了。这不是师父说吗?在这个世界进一退九。刚刚咱们听完老法师讲经,这发菩提心了,「好,一定要好好念」,出去一看堵车,急了,「真讨厌」,这又来了,臭气又薰上了。这衣服成天就在这,一会香气,念佛的时候薰;一会出门,贪瞋痴慢薰,这个衣服老处在这种不定的状态,所以我们叫不定聚,退缘太多。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如世衣服非臭非香,随以物熏则有彼气」。西方极乐世界拿什么薰你?你看看《无量寿经》上说的。《无量寿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有我见者,我就不成佛。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人自私;没有人自私不说,没有我见不说,是不是二六时中闻法?见佛法身,见;闻法,闻,见闻,六个器官这就两个了,一个眼根摄住,一个耳根摄住。身体的触觉,风、洗澡的水,你不都有感觉吗?我这身根也摄住了?Yes。味道呢?《无量寿经》上说了,味道特别好闻,八功德水中有一功德就是有味道,鼻根也摄住了。那个味可不像咱这味,点一个香,你认为那是香?那个香味都是在讲法。所以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二六时中拿什么薰?六根在薰你。「如世衣服非臭非香,随以物熏则有彼气」,久而久之,你就有它的气味,谁的气味?阿弥陀佛的气味。修学环境不一样,这地方不行。

  我们知道我们的真如非臭非香,随以物薰则有彼气,真如用无明薰,我们就出现染相;无明如果用真如薰,就出现净用。我们真能净用,成法身了。我们知道我们处在生灭的状态下,而这个生灭的状态与我们的本性是不相符的、是不相应的,叫不称性的状态。这个不称性的状态叫做俗谛,叫生死谛、生灭谛;称性的状态叫真谛,叫第一义谛。水的状态是湿的真谛,冰的状态是湿的俗谛,这二谛是不是就一个湿?生死跟涅盘是不是就一颗心?是的。心你有了,你有冰,有冰有什么好?你有湿,没湿你哪来的冰?恭喜你!虽然它是一块冰,但是不幸中之万幸,它是湿的。那太好了,我把它化了不就完了,我不是就有水了吗?化了,这水谁给的?不用谁给,自己本来具备的。我现在生活在烦恼当中,恭喜你,你要没有这颗真心,没有这个镜子,你还落不下这灰。你找到灰了,恭喜你,因为你有镜子你才有灰。你还别老骂这灰,你是通过灰找到这镜子,没这灰你怎么能看见镜子?是这意思。没有生死,你怎么找到涅盘?所以我们的问题不在於跟我们现前的生活对立,而是在现前生活要做一个转变,从心生灭门进入心真如门,这是我们要下功夫的。

  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心生灭门。我们具体读这个经文,「心生灭门者」,就讲心的生灭,门就是门道。进入心的门有两个,一个是真如门,一个是生灭门,我们通过生灭门来研究这个心也可以,这是一个门径。「心生灭门者」,它来解释了,「者」一出现,这下边就是解释。什么意思,心生灭门?「谓」,讲的是这么一桩事情,「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这个生灭心,我们现在是生灭心,谁产生了生灭心?依如来藏。因为有如来藏,你才产生了生灭心。因为有了海,你才产生了波,这个波叫生灭心。这个波不是自己产生的,它是依据海产生的,我们把海叫如来藏,我们把海上的波叫作生灭心,它俩一叠加。所以依於海而产生波,依於如来藏而产生生灭心。再细点说,如来藏就是八识,生灭心就是前七识,是波浪。这个波浪,前七识是叠加在第八识上,和合为一,这个时候名字叫什么?阿赖耶。第八识如来藏,加上前七识,给它一个名称叫「阿赖耶」,梵文。「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如果没有如来藏,你不可能产生生灭心,这是一个好消息。那我的生灭心是依靠别人产生的,依靠别人产生的是真实的吗?波是依靠海产生的,有波吗?没有波,波是依靠海而产生的。生灭心是依靠如来藏产生的,生灭心有吗?生灭心也是没体的,也是妄的,它是如来藏。

  它真的就是一模一样的如来藏吗?不是,非一;完全跟如来藏不是一回事吗?非异。是一回事,又不是完全一回事。就和波和海的关系似的,你说这波完全不是海吗?不能这么说,它没海就没波;你说这波就是海吗?不对,海从来没起过生灭,你这波可是有生有灭。海有生有灭吗?海没生没灭,你怎么能说我跟你波一样?那波跟海不一样?也不是不一样,因为海也是湿的,波也是湿的,性上都是一个性,它又不是不一样。它是一样,也不是一样,就是这么个状态。「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注意下边这句话,「不生灭与生灭和合」,不生灭的这个如来藏与生灭的前七识和合在一起,「非一非异」,你说它是一回事,不是;你说它不是一回事,也不对,就和海和波一样,就刚才我解释的。注意,我们有生灭心,我们这个生灭心产生的根源在於如来藏。那我们就跟如来藏一样吗?不一样,非一;那我跟如来藏就不一样?非异。因为非一,所以我们要修行,把它变成如来藏;因为非异,所以我们才能修成。因为它不是不一样的东西,给我们提供了希望和动力;因为非一,所以我们才要奋发。它是如来藏,结果产生了,产生了以后又不是完全像如来藏一样,那我们怎么办?我们要修。能修成功吗?非异,还有什么说的?我本来就是它。所以非一非异,既警醒我们别傲慢,你可不是如来藏,又同时鼓励我们也别气馁,你就是如来藏。

  「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所以生佛不二,这是非异;佛有佛的境界,众生有众生的境界,非一,佛没动,你动了。海与波是不是非一非异?从它的非异性来讲,都是湿的;从它的非一性来讲,海不动,波动。但是没有海就没有波,不生灭的海与生灭的波和合在一起,非一非异。给他来个名字,叫阿赖耶识,这就推出这个概念了。就是不生灭的如来藏,我们给它一个名词叫第八识,跟前边生灭的七识叠加在一起,这八识和合在一起叫个名字,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梵文,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藏,藏东西的藏;这个藏,字典上说是三种藏。这个我们就不解释了,不重要,就给它起个名字叫阿赖耶识。「此识」,这个识,我们现在就在阿赖耶识的状态下。这个阿赖耶不光是第八识,是第八识跟前七识的和合叫阿赖耶,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千万不要认为阿赖耶识是第八识,第八识是如来藏,前面产生了七识,七识加如来藏,形成了阿赖耶识。

  这个阿赖耶识,「此识」,就这个识,大家注意看,「有二种义」。这个义,查字典是作用的意思。这个识它有两种作用,起用,就和冰有两种作用一样,如来藏就是湿在零度以下变成冰的状态,法身就是湿性在零度以上变成水的状态。「此识有二种义」,这个识它有两种作用。哪两种作用?佛说第一种,「谓」,我们说,「能摄一切法」,摄就是包容、包括,所有你看的法都在阿赖耶识里面。这几个字不能小看。「能摄」,摄就是包括、含有、摄受。一切法,「一切法」三个字是什么意思?色法、心法、染法、净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染法、净法,全在阿赖耶识里边,大杂烩。你念阿弥陀佛,净法,在阿赖耶识里;贪瞋痴慢,染法,也在阿赖耶识里,摄一切法。摄一切法,那有好有坏,摄坏法,它藏著坏法,这是个危险;藏好法,它是个希望,它能摄一切法。什么意思?我们刚才前面讲了意,叫末那识,依附於末那识向外联系六尘的叫六识,六识在捕捉六尘的时候它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这些东西有染有净。我见到妈妈腰弯了,色法,引起了慈悲心,这是善的;我见到女孩,我流哈喇子了,这是染的。这个染净都是我眼睛带来的,我看见妈妈腰弯了我心疼,我看见女孩我高兴,染净出来了。

  染净没关系,都漏了。通过谁漏了?通过末那识,通过这个意,都落进了阿赖耶。所以没有一法丢掉,能摄一切法。你千万不要认为我干了这个事,我起心动念以后阿赖耶里面没有记录,那叫痴心妄想。你看人死了会到地狱,阎王他凭什么说你干过坏事,拿出这些善恶簿来,他凭什么?凭阿赖耶,摄一切法,你干过所有的事情都有记录。这个看完了应该冒汗才对,「摄一切法」。说阿赖耶叫藏识,藏什么?这就是藏,第一个藏,藏一切法。你死了以后,阎王就把你阿赖耶识调出来,调出来以后一看,胡小林这一辈子,善法干了这么一摞,恶法干了这么一摞,往天平上一称,走吧,去西方还是去哪您自己定。摄一切法,这公平,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就是这。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有阿赖耶识是坏事,有阿赖耶识是好事,佛种子也藏在里边,六道轮回的种子也藏在里边,最后你到哪去投胎就依据这个,「能摄一切法」。所以要小心,尽量别往里边存坏东西。

  二六时中佛号不断,都摄六根,六个器官全用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控制住,这六个器官通过意识就往阿赖耶里边老存阿弥陀佛,我眼睛见阿弥陀佛像,嘴念阿弥陀佛,耳朵听阿弥陀佛,身体拜佛,我这六根,这六个器官我一分钟都没浪费,我一秒钟都没浪费,我天天往我这阿赖耶识里边存阿弥陀佛。你千万不要想我这句佛号丢了,不可能,你只要念了它就存。摄一切法,从来不失职,功夫绝不唐捐,绝不白费。

  你干嘛要往阿赖耶识里边存贪瞋痴慢?你为什么往阿赖耶识里边存自私自利?你不是犯傻吗?你也有六个器官,你用这六个器官,六个漏斗,往阿赖耶识里边漏阿弥陀佛。漏了还能存得住吗?摄一切法,全给你存了,多大的量。佛说了,如果累生累世你的念头要能拿体积来衡量,十方法界都放不下,这个阿赖耶识就这么大,你就放心吧。你存的钱太多了,可能银行说等会儿,我们再给你盖个仓库存这个钱;阿赖耶没有这一说,你只要来,我就能藏。它三个藏的作用,第一能藏,第二所藏,阿赖耶就是你所藏的仓库。它又是仓库的收集员,又是仓库的保管员,两个职能,能藏、所藏。所藏就是仓库,你给我什么我存什么。它不仅被动的收集所有你送来的东西,它还主动外边去敛,敛什么?敛六识存的东西,你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么,它把这都收集在一起。它主动性,能藏、所藏。

  「谓能摄一切法」,这个摄就是藏的意思。摄一切法,我仓库里头有冰箱、有彩电、有微波炉,怎么著?存著。有染法,染法我不让它起作用不就完了吗?化学品是毒,我给它放仓库封起来,它就害不了人,对不对?世间可以。你把这匪徒关进监狱,摄一切匪徒,摄一切罪犯,我不让你出来,你不就不能杀人放火了吗?你不就不能残害老百姓了吗? 「能生一切法」,看到这,心凉了。你老老实实在里边摄著就完了,它还生一切法,又是喜忧参半,它能生恶法,也能生善法。到底我能不能控制它?我能不能操纵这个阿赖耶识?我能不能做阿赖耶识的主人?我有什么办法没有?它又摄又生,这么不老实这东西。所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说,做命运的主人,就在这几句话,「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摄一切法,你就叫存好法,它能存住,绝不唐捐;生一切法,它能生善法。自作自受,不能怨天尤人。你有阿赖耶,阿赖耶摄一切法,好坏都在里边;同时它能生一切法,你看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你阿赖耶识的变现,阿赖耶识生出来的。今天遇到这个人对你帮助,明天遇到那人坑你,回去自己照镜子,搧嘴巴,你阿赖耶识里边有这一法,它生出来了。怎么还能跟别人搞对立?怎么还能够跟别人闹矛盾?全是自己一家人的事。

  这阿赖耶是谁的?这个心是您的,这心处在生灭状态也是您的事。因为心在生灭状态下,它的基础是一个阿赖耶,阿赖耶生灭,所以你心才生灭。你的心有一个阿赖耶,这个心在阿赖耶的状态下,这您赖谁?谁都不能赖。心平气和,乐天知命,这个命就是阿赖耶,都存著,好和坏,活得长、活得短,挣多少钱、吃多少饭、喝多少水,阿赖耶。你看,「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我们讲这东西厉害,它不生就无所谓了,对不对?它还生。生,那我们就要说,到底生好的生坏的?看它存的什么,它仓库里没坏的,它能生坏的吗?全生好的。阿弥陀佛,太多了这佛号,又通过眼睛看,又通过嘴念,又通过耳朵闻,这阿赖耶识里边除了阿弥陀佛没别的,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生一切法,生的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你也不用羡慕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就这么成的,他阿赖耶识里边除了阿弥陀佛这四个字,什么都没有,所以他生活在西方极乐世界。生一切法,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些法,依报、正报,全是他阿赖耶识变现的。

  一点染法都没有,你还叫人阿赖耶,这合适吗?不太合适了。那起个名字,一点染法都没有,这个时候的阿赖耶,改造好的阿赖耶识,我们起个名字叫什么?第九识庵摩罗识、净识、大圆镜智,一桩事情。就是衣服洗干净没洗干净,就是这一件衣服,没洗干净,阿赖耶识;洗干净了,庵摩罗识。阿弥陀佛,他就是庵摩罗识,生一切法,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他没有这颗生灭心,他怎么生出西方极乐世界来的?所以阿弥陀佛一点都不比我们强,他也是在因地的时候有一个阿赖耶识,他也有一个生灭心。但是他有智慧,他会通过五劫的修行,他在阿赖耶识里边装了阿弥陀佛,装了四十八愿。他也能摄一切法,也能生一切法,他证明了,他生的这一切法可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善法。

  我们今天这娑婆世界是谁生的?妈生的?不是,是您的阿赖耶识生的。不是我妈生的吗?我爸和我妈一结婚,我不就出来了?业系苦相,你这个色身,虚妄的,真正导致你爸你妈把你生出来的还是这阿赖耶。投胎,《佛说入胎经》上讲了很多,爸爸妈妈在一起,然后你神识进来,这神识就是阿赖耶,进来了。但你非要说阿赖耶是在我这个地方还是在哪,那不对,因为你是五蕴身,五蕴身是阿赖耶识的一部分,是一个现相,不是等於阿赖耶。你说阿赖耶在哪?阿赖耶没有形相,你是阿赖耶所泛出的境界相,物质。你看你有骨头、你有肉、你有头发、你有颜色,这都是你的八识显现出来的相分。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多的物质现象,颜色、味道、声音?都是因为你有八识所产生的相分,就是物质现象,八识会产生物质现象,你这个身体就八识所产生的物质现象。你不能把这个身体当成八识,它是八识所产生的一个结果,是因为你有念头、有烦恼所产生的。你不要认为这个身体就是阿赖耶,你也不要认为这个身体就是如来藏在里边,您这身体没藏如来,您的身体是八识的物质和八识的精神组成,五蕴,它是由无明产生的,无明没有形相,阿赖耶识也没有形相。

  能生一切法,能摄一切法,这是两个作用,阿赖耶识。所有你看到的法,简单的说五法,色受想行识;展开了说百法;再展开说,染法、净法;再展开了说,世间法、出世间法。就是所有的事物,无论是精神、物质,无论是染法、净法,都是它产生的。它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它存著;之所以说它能摄一切法,因为它能生一切法,它不存它怎么生?就这意思。所以,摄一切法,生一切法。法产生了,大家注意,法可不是人,法是人的原材料,有骨头、有血,有垢汗涕唾、屎尿毛爪、骨肉淋漓,这都是人的组成部分,这叫法。法再往下,构成了更深的一层现象,出现了,你叫动物也罢、叫人也罢,有情。法是无情,但是无情的法构成了有情的众生,就是我们。我们这些有情的众生又分成两种状态,一种是觉悟的有情,觉有情,菩萨;还有一个是迷有情,众生。由於法的存在,五种法构成了我们的不觉,不觉叫凡夫、叫众生;同时它还产生了觉,阿弥陀佛,他也是有情。所以阿赖耶识不是光产生法,它还能产生人,我们方便说叫人。

  「复有二种义」,又有两种作用,「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阿赖耶识,它有觉悟的可能性,它也有迷惑的可能性。阿赖耶识处在觉悟的状态下,我们给它一个名词叫如来;阿赖耶识处在迷惑的不觉状态下,我们说叫十法界众生。你看,他在这不用「众生」,他也不用「人」,他也不用「佛」,他用觉和不觉,更准确。所以就让你放弃人的概念,实际上你是阿赖耶识的不觉状态,西方阿弥陀佛是阿赖耶识觉的状态。他就回避,马鸣菩萨写《起信论》他特别严谨,就老怕你落到人执上。这阿赖耶识能产生人,人有开始?没有。它有觉悟的作用,这个「义」还是作用;它能觉悟,它也能不觉悟。这又是喜忧参半。只有能觉悟的作用多好,它不会产生不觉多好,它干嘛要产生不觉?有阿赖耶很好,只能产生觉,那回家天天睡觉、喝酒吃肉,一会就觉了。对不起,它还能不觉。所以学佛何去何从,自己做主,师父领进门,修行得靠个人。阿赖耶识觉还是不觉,它有两种可能性,这个净土法门法师做不了主,你心的阿赖耶在做主。

  每个法界都有它的法,我们六道轮回人法界也有人的法,精神物质、妻室儿女、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都是我们的法。这是阿赖耶识产生的,阿赖耶识存的,同时给我们提供一个希望,它还能产生人。印光大师在《文钞》当中说,所有人法,佛跟众生以及所有法,都是阿赖耶识产生的。我们人也是阿赖耶识产生,阿赖耶识是生灭和不生灭的和合,不生灭里边这个如来藏有人吗?没人。那我阿赖耶识里边怎么会有人产生?那是前七识的作用。前七识不是水的波吗?它不是依靠海产生的吗?对,所以人是虚妄的。海里并没有波,波都没有,波产生的浪有吗? 七识是依靠八识产生的,如来藏产生的,七识尚且自己没有自性,了不可得,没有自体,那七识所产生的人有自体吗?七识所产生的法有自体吗?没有。能产生的七识尚且不能自立,所产生的人和法它能自立吗?所以人是空的,法也是空的。如来藏里有人吗?没有;如来藏里有法吗?没有。没有染法,叫无我如来藏,没有人我,也没有法我,没有人和法这桩事情。

  在这我们就要树立一个观点,如来藏里边没有人,如来藏里边没有我们说的染法。能不能认同?能认同,师父说,你到学佛的门口了。什么资格我能开始学佛?破除人我见,破除法我见,这两见你破除了。虽然我习气上还改不了,但是认识上我知道了,没有人也没有法,人无我、法无我,能不能认同?能认同,给你一个学生证,进教室了。你说我还认为有人,我还认为有法,那对不起,幼儿园先待会儿,读读《起信论》,预备课程。「老师!人,我认为没有我;法,我也认为没有我,人我、法我都放下了」,老师说行,到隔壁房间小学学习去吧。开始学第一门课,什么课?信,修信。完了呢?解,理解。完了以后修行,完了以后证果。信解行证,信是小学,解是中学,行是高中,证果是大学。

  你想开始学信,首先得把人我跟法我放下,就在这。人我、法我都是阿赖耶产生的,而阿赖耶是生灭和不生灭和合的,不生灭的如来藏里边没有人也没有法。有什么?你非要说有点什么,那你现在有什么?我现在有无明,它那没无明;我现在有生死,它那没生死;我这有看不见的东西,它那没有看不见的,它都给你反著。我这有无明,它那没无明,没无明这三个字用另外一个名字,「大智慧光明」;我这有生死,它那没生死,没生死用一个简单的名字,「涅盘」;我这有烦恼,它那没烦恼,没烦恼用一个名词,「菩提」。太厉害了,我这边所有的麻烦它那边全没有。是。我怎么会一点麻烦没有呢?我原来那么大的烦恼,通过累劫的修行,我怎么就去掉了?我去掉以后获得这么大的自在;原来我那么苦,又饿又累又困,我到这又不饿、又不累、又不困,那么甜。你这个甜哪来的?是修行得来的。针对你修行,我说这叫报身。得报了,有果报,报身跟法身一个身。你相对於我当年是业力身,我通过累劫修行获得了自在,我这么甜蜜的身,相当於过去苦身,是不是一个果报身?你要说相对於地狱,那您这是天堂。没错,所以你叫天堂,所以叫报身,报身也是法身。

  「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就阿赖耶识它可以觉悟,产生觉悟的现象,它也可以产生迷惑的现象。再往下,第二段开始,「言觉义」。阿赖耶识怎么能产生觉的现象?「言觉义者」,谈到觉义,觉的作用这件事情他解释了。什么叫觉? 「谓」,谓就是说,「心第一义性」。我们有心,我们心最佳状态是什么状态?充分发挥了心的积极作用,非常健康的使用了这颗心的状态。汽车有四挡,有三挡、有二挡、有一挡,汽车最快那档是哪挡?四挡。这个心,它有第一义性,第一就是说所有心的作用都赶不上觉的作用,它是第一位、最好的。义就是作用,第一的作用、最好的作用,第一就是没有超过它的,叫第一。义就是作用,心有一个最好的作用,谁都赶不上它的作用。换句话说心有很多作用,它能产生十法界、能产生地狱,这都不是太好;它有一个最好的作用,产生佛、产生觉。觉太好了,第一,剩下的不觉都是第二、第三、第四…法身大士第二,菩萨第三,声闻缘觉第四、第五,六道轮回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他是第一,佛。所以「觉义者」,觉这件事是我们心的最好的、最佳的,没有超过它的作用,状态,第一义,性就是永远不会改。

  第一义性这个性是不变的,你的心只要有,它永远存在这个第一义,永远有这种处在最好的作用,它永远保持著著最好作用,不失不坏。所以佛说,他度众生有远有近,看今天这个人马上就要成佛了,你看我们助念,发现很多老人没学过佛,助念团一去,他在临终的时候一念佛,到最后有人一开示说有净土法门,他就走了,往生了。他有第一义性;他要没有第一义性,你给他讲念佛他能听吗?他不能听,他去不了西方。所以这个第一义性是永远不消失的。只不过这第一义性就像金子一样,胡小林这第一义性可能埋在十米以下,大家的第一义性可能埋在八米以下,所以你挖了八米就见了第一义性,我得挖十米,但是永远有,只是让它出来困难点。按道理说大家都有第一义性,为什么大家不能一起成阿弥陀佛?为什么还要分那么多的前后差别?既然我有第一义性,阿弥陀佛也有第一义性,净空老法师也有第一义性,我们怎么那么大差别?佛说无明的厚薄不一样,你无明太厚,人家没有无明;烦恼也不一样,你那习气太重,他没习气。无明跟烦恼是两类,所知障跟烦恼障。人家没有,那他第一义性就显现出来了;你有,而且很多,每一个众生的习气,所知障、烦恼障都不一样,所以大家成佛的前后次序也不一样。

  《起信论》上说,「若一切众生同有真如等皆熏习,云何而有信不信者」,为什么会产生不信佛和信佛的?为什么会有从初发意到涅盘,前后这么大的差别?咱们现在在座的可以说初发意了,我想学佛,我想了生死,这是初发意,刚刚有这个想法;海贤老和尚已经证涅盘了。那我们跟海贤老和尚差太多了,怎么会有怎么大差别?大家都有第一义性,都有觉悟的这个种子,怎么我们就比他晚那么多?他一天二十四小时全念佛,我怎么就不行?我怎么还要念点别的?佛说因为无明跟烦恼程度不一样,所以造成了大家的差别。烦恼轻的,成佛的速度快点,烦恼重的要累劫。烦恼轻的,佛不舍一人;烦恼重的,佛不度无缘之人,你等著,等你烦恼轻的时候再说。所以佛度不度你,根据你无明跟烦恼的程度,你老念佛老念佛,烦恼程度愈来愈少,他就来了,这是自然的。就和你老按摩老按摩,你把这个肿块化开,血就进来了,那自然的。为什么血进来?本来它就应该在这,是因为你有一个肿块把血给堵住了;肿块消失,血就自然来了。

  「言觉义者,谓心第一义性」,首先你有心,有心就有第一义,有第一义它就是性,永远不丧失,永远不变质。真的,我的心有第一义性,什么样子,说说?红的白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我这要觉悟以后,男的女的?「离一切妄念相」,别琢磨。后面说这个觉相是什么样?离一切妄念相,你所有的妄念都想像不到这个觉是什么样,这是第一层意思。所以我们老想,想像这个觉是什么样子,觉没有样子,就像虚空一样,虚空哪有什么样子?没有样子。镜体,镜体有什么样子?你把镜子照北海,它出现北海的样子,镜子里边真的没北海。离一切妄念相,这一句话就把你闷这儿,就别琢磨了,你琢磨也琢磨不到,你六根联系不到它。就像演电视那萤光屏,你永远看不到萤光屏,因为老有画面,画面一停你就看到萤光屏了。萤光屏是什么颜色的?你不能说是有颜色。萤光屏是大是小?也不能说有大小。萤光屏是过去未来现在?也不能那么说,它能演出过去未来现在,但是它真的没有过去未来现在。离一切妄念相。萤光屏能演出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确确实实萤光屏没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离一切妄念相,就是说你的妄念想像不到觉是什么样子,它没有相,没有你妄念的相,你用妄念来想它想不通,就别想了。另外一层意思,你处在觉的状态下的时候,你没有任何妄念,离一切妄念。离一切妄念,你就证得觉了。所以读经读的遍数多了你就发现,离一切妄念相在这讲两桩事情,第一,你作为凡夫来考察这个觉,你别考察,它没你凡夫所想像那个妄念相;另外一个,它作为它自己,我离了一切妄念,我是在这种状态下。你不是老想问我觉相是什么状态吗?我离一切妄念的状态,我处在一个没有妄念的状态下,这是觉。从我们来看,你可千万别想它;从它来讲,它没有任何妄念,离一切妄念相。

  「离一切妄念相故」,因为它没有任何妄念,「等虚空界无所不遍」,等就是等同於,它等同於虚空。它为什么不说如?它不是,「如」就是了。等,这个等就是差不多,等同。你不去医院,等同於健康,那未必是健康,你只是没查出来。等虚空界,就是说我们非要佛说出一个样子来描述这个觉,阿赖耶识觉以后的样子,虚空界,这虚空界是什么样?就像虚空一样。虚空有相吗?没相,天空哪有什么相?等虚空界。你为什么要举虚空的例子?「无所不遍」,到处都是觉。虚空是不是到处都是?虚空是。为什么佛在这要举虚空的例子,说觉像虚空一样,为什么他要举虚空这个例子?就是因为它无所不遍。无所不遍是什么意思?十法界全有觉的存在,你要成了觉,十法界你都去了,无所不遍。无所不遍,东边也是觉,西边也是觉,我这西边的觉可不是东边来的,不来不去。

  阿弥陀佛成觉了?成觉了,无所不遍,这儿就有阿弥陀佛,无所不遍,这儿就是西方。有阿弥陀佛的正报,难道没有阿弥陀佛的依报吗?依正是一块来的。我怎么觉得这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我也看不到阿弥陀佛?我们今天早晨学的,「如镜有垢色像不现」,你镜子有尘垢,色像你照它,它就不现出来。「离垢则现」,你把这镜子擦干净,像就来了。我们的心也有垢,所以我们见不到无所不在的阿弥陀佛,我们也见不到无所不在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所以觉的人无所不遍,这个觉可不是光一个人在觉,它依正都觉。你看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觉悟吗?鸟也能讲法,水也能讲法,风也能讲法。想看看妈妈,到树间一看,萤光屏就出来了,我妈在那,我爸在那。你看《无量寿经》上,如果要想念自己的亲人,到树林里一溜达,萤光屏就出来了。它的依报也有这么大的创造性,也有这么大的灵性,我们叫做功德性,功德就是创造性。我们这地方哪有树上挂著萤光屏的?我们这风哪能讲法?我们这鸟哪能讲法?讲不了,我们的水也讲不了。

  觉「等虚空界」,就像虚空一样。它为什么用「等」?你可千万别把虚空这种样子当成觉的样子,是类似於你的虚空。为什么要举虚空这个例子来描述觉?无所不遍,虚空是无所不遍。你看这个杯子,一个物体,旁边就是虚空;这眼镜盒,那就是虚空,这空了,无所不遍。这个觉也是无所不遍,无所不遍哪儿?十法界无所不遍。这个杯子是金子做的,这块布也是金子做的,这眼镜也是金子做的,书也是金子做的,金子是无所不遍。所有的金器都是金子做的,是不是金子遍於所有金器当中,无所不遍?对。觉也是无所不遍。无所不遍哪儿,您能不能再说说?只要有心就有觉。阿弥陀佛在哪?阿弥陀佛在你心中,无所不遍;阿弥陀佛在哪?阿弥陀佛在眼镜盒上,无所不遍。我们看海贤和尚《来佛三圣永思集》,「青青翠竹,尽是法身」,记得这句话吗?无所不遍,那个竹子叶就是阿弥陀佛。「我觉得那是竹子叶」,那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觉离一切妄念相,你不把它当成竹子,你没有竹子叶这个妄念的时候,离一切妄念相,你就见到觉了。

  「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到处都是觉,这对我们太大的鼓励了。佛菩萨是觉,到处都是他,有障碍吗?我在卫生间里边,这隔著墙,上厕所,我念佛他知道吗?他无所不遍;我在地狱受苦?无所不遍。所以为什么要念佛?哪儿都有他。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你只要念,他就在,有感就有应,无所不遍,他没有障碍。是不是没有障碍?无所不遍能有障碍吗?墙那边就没佛了,那能叫无所不遍吗?没有障碍。中阴身念佛能得度吗?无所不遍,中阴身也有阿弥陀佛。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先讲到这,明天上午我们接著继续从这讲,「等虚空界无所不遍」。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摘自: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

  学佛的体会(四)—学大乘起信论(唐译本)心得分享 胡小林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15/1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6-187-0003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