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老实念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
莲宗妙谛——净语三则
三、老实念
但只老实念 不必问如何
莫管同与异 休论自与他
只贵愿力强 那怕妄想多
散乱固成病 分别易入魔
境缘无好丑 佛号一扫过
句句念能真 决定出娑婆
前则偈云:“三字真传老实念。”故以《老实念》偈紧接于后,须在箭靶红心里面射中红心,方是承受圣教真传的好手中的好手。
“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老实”很平常,但确甚稀有。唐代有位婆婆,人问台山路怎么去?她只是回答:“蓦直去。”任何禅宗巨匠都勘她不破。“蓦直”正与此处之“老实”同样平常,同样是甚极奇特。妙就妙在不给你留下思议之处。才有所思,不是了也。念佛参禅,都是如此。
所以开口第一句,直说“但只老实念”,绝对唯一地老实念佛。不可再问这问那,若还在东问西问,早是不老实了,所以宗门说:“不问如何与若何。”
“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华严宗依六相而谈法界事事无碍之义。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讨论平等与差别的涵义。同异二相是相上的平等与差别。
例如砖瓦木料虽形相各各不同,可是可以合造成一间屋子,显示了同相。在一个屋子里面,砖瓦木料各有自身之相,这是异相。以相上的同异为例可以推想体上的总别与用上的成坏。所以这里就以同异为代表。
“自他”。自是自佛,他是他佛。又自身为自,别人为他。又身心为自,万物为他。所以同异包括一切体相用的平等与差别,自他摄尽一切人我心物的对立与统一。一概是不管不问,只是一句孤零零的阿弥陀佛,声声相继,自然孤明历历。
“只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弥陀要解》:“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可见愿力是前承信念,后导妙行的关键。又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又曰:“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就是说,一个修净的人能否往生,全凭他有无信愿。若有深信(六信与正信)切愿,不怕平日念佛妄想多,决定往生。相反,纵然念得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若没有信愿,就不能够往生。往生的条件决定于信愿,往生后品位的高低才决定于念佛的水平。可见蕅益大师无上殊胜的开示,正与夏老师这两句“只贵愿力强,哪怕妄想多”的偈语,是一个鼻孔通气。
夏师还有偈句:“由他妄想纷扰,我只字句分明。”对于妄想,任其自来自去,自生自灭,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进一步说,于自心外实无妄念,所谓妄念只是自心妄动,如水生波。请问波是什么?波只是水。可见妄想也正是自心,妄想不断,只因自心习于散乱,若能老实念去,久久功纯,熟处变生,妄念自然不起。
“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多劫的心猿意马,曾无一刻的专一宁静,散乱成习,当然是病,但人过中年,多少有点病也是常事。但若堕入魔网,定招地狱之报,那就严重亿万倍了。
“散乱”如有人患近视眼,“入魔”就像误入敌人的特务组织,下场就悲惨了。所以不要总是在“分别”好了一点还是坏了一点,这样修好还是那样修好。时而欢喜,时而焦虑。无时不在分别之中,处处不离有求之念。于是无上殊胜的无为法变成有为法。故夏师有句曰:“分别即是魔网。”念来念去,句句都染上有为有求的色彩,焉能老实念!
“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一切世法与出世间法的好与丑,种种分别,在这浩浩荡荡、包涵虚空的佛号声中,如秋风扫落叶,一扫而空。由心发声,声是佛号,名具万德,圆摄万法,即此音声体具万德万法。具有无上功德力,无边法力,故能扫尽分别散乱种种虚妄而无剩余。声入自耳,流入自心,如珠发光,还照珠体。心光佛声,相融相摄,互为增上,直趋究竟。
“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这两句中,须解释的只是一个“真”字。所念句句都“真”,决定出离娑婆,往生极乐。怎样叫作“真”?现从最平常处解释。若要念得真,只要真的念。不是伪装欺人,不是走走形式,不是另有目的,不是妄求非分,不是形存实亡(所谓扛空枪)。恳恳切切,老老实实信愿持名,就是真念。再简单一点,这一句你自己清清楚楚全部听到了,就是真的念了。
以上《净语》三则,全显莲宗妙谛。末后再恭录其中《直念去》一则,净、密、禅之奥妙,均在其中,念祖不再画蛇足,敬请自参。
直念去
弥陀教我念弥陀 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 原来弥陀念弥陀
一九九一年四月于北京莲舍
(《心声录》,黄念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
♡ 喜欢 (0)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黄念祖: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当初本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舍弃了最美丽的眷属,舍弃了世间难舍的一切,只...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