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梁乃崇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法华经》讲座 五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圆觉讲座《妙法莲华经》(五)   时间:2012年02月11日 地点:台湾师范大学综合大楼202演讲厅 主讲:智崇上师 纪录:张春美、周雅容 整理:周雅容、梁玉明   各位早,请大家翻到92页〈授记品第六〉,我们从经文开始。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广宣诸佛无量大法。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名曰光明如来、应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光德,劫名大庄严。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不净,其土平正,无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为地,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散诸宝华,周遍清净。其国菩萨无量千亿,诸声闻众亦复无数,无有魔事。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告诸比丘 我以佛眼 见是迦叶 于未来世 过无数劫 当得作佛 而于来世 供养奉觐 三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智慧 净修梵行 供养最上 二足尊已 修习一切 无上之慧 于最后身 得成为佛 其土清净 琉璃为地 多诸宝树 行列道侧 金绳界道 见者欢喜 常出好香 散众名华 种种奇妙 以为庄严 其地平正 无有丘坑 诸菩萨众 不可称计 其心调柔 逮大神通 奉持诸佛 大乘经典 诸声闻众 无漏后身 法王之子 亦不可计 乃以天眼 不能数知 其佛当寿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光明世尊 其事如是』」   这个就是给迦叶尊者授记。所谓授记,就是说他未来会做佛;当然这个未来,时间是很久的。他要供养奉觐三百万亿这么多佛之后,才会做佛。我们就算每奉觐一位佛要花五十年吧(地球时间);你算算要多少年以后。所以说未来世,这个未来世也是够长的,反正长到我们都无法想象。像我们这个太阳系,大概两百亿年就会完蛋了,未来世远比这个长啊!远比我们太阳系的寿命还要长、还要远的未来,但不管多远,最后还是会成佛。当祂到了最后身的时候,祂就会成佛,佛号是光明如来;祂的国名,意思就是祂的佛国净土,名叫光德。劫名,就是那个时代的名称。譬如说,我们称我们这个时代是民主自由时代,就像这样的意思;祂的那个时代名称叫大庄严。佛寿有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正法,就是最纯正的佛法,住世就是停留的时间,有二十个小劫。像法就不是正法了,属于什么呢?这个像跟相是同类的,是有形相的,有形相的像法时期。就是指留下文字相、语言相、或者画相,重点都是放在形相上面。正法时期的重点不是在形相上,而是离相的,那是属于心法时期;所以讲理论、讲道理,那都是像法,文字相也是相,只有那个无相的、离相的,重点是在觉性、心性的时候,那个才是正法。我们现在就是像法时期,大家讲来讲去都要有相,如果没有相的话,就不知道怎么讲下去了。   「国界严饰,无诸秽恶、瓦砾荆棘、便利,」这个便利就是大小便,没有这种东西;地都是很平的。这里还有「宝树行列,黄金为绳以界道侧」,道路旁边都有黄金做的绳子,来做为栏杆。我们能够用花岗岩来做就已经很不错了,它这个绳是黄金做的,以界道侧。它这个道,不要看成好像只有汽车、行人、车马走的交通要道,不要想成这样,这个道可以做很多的解释。我们的行为要有一个轨道,要遵循一些法则、一些规矩,那都是道。我们修行,不是也要修正道吗?修行也有一个依循的轨道呀,不要做外道,不要走邪道。那个道就是你的行为举止、或是你的思想、你所有一切的轨道,这里的道,指的就是这个。交通要道当然也是道,但是这边讲的道,指的不止是交通,而是有很多的;行为规范是很清楚的,修行的规范也是很清楚的,不会让人找不到头绪,不晓得怎么走,不晓得怎么修。   如果你学佛修行了,你自己搞不清楚怎么修,那就是你没有道啊!是无道。你很清楚怎么走、怎么修,那就是有道啊!如果你这个道是邪的、错的、歪的,那就是邪道,不然就变成外道了。我们要走正道的意思就是这个,佛经里面也常讲「八正道」,八正道就是这里讲的道。   所以祂这个地方,有很多很多菩萨,有很多菩萨就叫庄严、大庄严。而且祂这里也有魔、也有魔民,但是这些魔和魔民,都在做祂的护法。这一段讲的就是这个,我们再看下一段。   「尔时,大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旃延等,皆悉悚栗,一心合掌,瞻仰世尊,目不暂舍。即共同声而说偈言:」因为摩诃迦叶得到了授记,他们还没有得到呀,他们就有一点紧张了,到底有没有?轮得到我吗?所以就在那里等待,也有一点紧张,期待世尊能够给他们授记,所以他们就一起说了这个偈。   「大雄猛世尊 诸释之法王 哀愍我等故 而赐佛音声 若知我深心 见为授记者 如以甘露洒 除热得清凉 如从饥国来 忽遇大王膳 心犹怀疑惧 未敢即便食 若复得王教 然后乃敢食 我等亦如是 每惟小乘过 不知当云何 得佛无上慧 虽闻佛音声 言我等作佛  心尚怀忧惧 如未敢便食 若蒙佛授记 尔乃快安乐 大雄猛世尊 常欲安世间 愿赐我等记 如饥须教食」   这个意思就是,如果有饥荒地方来的饥民,忽然间遇到一个国王,准备了国王等级的好食物要给他们吃。这个饥民已经饿得半死了,忽然间看到满汉全席,摆上了满汉全席要请你吃;这个时候心里面就害怕,不敢吃。除非这个大王说:「你们吃啊!」那个时候才敢吃。他说:「我们就像这样,因为有小乘的习性、过患,碰到这个情形不知道该怎么办。您一下子就摆出了佛的无上智慧,又宣讲出了那些法音,对我们来说,就好像遇到了满汉全席一样。您又说:『你们可以做佛。』哇,吓都吓死了。我已经饿得半死了,怎么一下子可以做佛了?心里面就忧惧,所以就不敢接受。如果佛您给我授记,我就安心了,那么我就敢接受这一个大法了。」意思就是这样。   当然,这个意思一表达了以后,佛就知道他们要等着授记,他们在心里想:我们到底捞得到、还是捞不到?「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是须菩提于当来世,奉觐三百万亿那由他佛,」前面是三百万亿诸佛,对不对?现在是三百万亿那由他。那由他又是一个无量数,所以须菩提要去承事、供养的佛更多了。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常修梵行,具菩萨道。于最后身得成为佛,号曰名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有宝,国名宝生。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无诸丘坑、沙砾荆棘便利之秽,宝华覆地,周遍清净。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声闻弟子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诸菩萨众无数千万亿那由他,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其佛常处虚空为众说法,度脱无量菩萨及声闻众。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 今告汝等 皆当一心 听我所说 我大弟子 须菩提者 当得作佛 号曰名相 当供无数 万亿诸佛 随佛所行 渐具大道 最后身得 三十二相 端正殊妙 犹如宝山 其佛国土 严净第一 众生见者 无不爱乐 佛于其中 度无量众 其佛法中 多诸菩萨 皆悉利根 转不退轮 彼国常以 菩萨庄严 诸声闻众 不可称数 皆得三明 具六神通 住八解脱 有大威德 其佛说法 现于无量 神通变化 不可思议 诸天人民 数如恒沙 皆共合掌 听受佛语 其佛当寿 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 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 二十小劫」   这就是须菩提得到的授记。   「尔时,世尊复告诸比丘众,我今语汝,是大迦旃延,于当来世,以诸供具供养奉事八千亿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皆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旛,供养塔庙。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万亿佛,亦复如是。供养是诸佛已,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曰阎浮那提金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道侧。妙华覆地,周遍清净,见者欢喜。无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这四恶道的众生都没有。「多有天人,诸声闻众,及诸菩萨无量万亿庄严其国。佛寿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这位大迦旃延所得到的授记,祂先要奉事八千亿尊佛,佛灭了以后都要给祂们起塔庙;要供八千亿个佛的塔庙,那个塔庙是很高大的。这个做过以后,再来供养二万亿佛,以后祂才能成佛。祂成佛后的国土,里面没有四恶道,只有天道和人道,还有声闻、菩萨;这个比较不一样一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众 皆一心听 如我所说 真实无异 是迦旃延 当以种种 妙好供具 供养诸佛 诸佛灭后 起七宝塔 亦以华香 供养舍利 其最后身 得佛智慧 成等正觉 国土清净 度脱无量 万亿众生 皆为十方 之所供养 佛之光明 无能胜者 其佛号曰 阎浮金光 菩萨声闻 断一切有 无量无数 庄严其国」   再看下面。「尔时,世尊复告大众,我今语汝,是大目犍连,当以种种供具,供养八千诸佛,恭敬尊重。诸佛灭后,各起塔庙,高千由旬,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众华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旛,以用供养。过是已后,当复供养二百万亿诸佛,亦复如是,当得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喜满,国名意乐。其土平正,玻璃为地,宝树庄严,散真珠华,周遍清净,见者欢喜。多诸天、人、菩萨、声闻,其数无量。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祂的佛寿比较长,比前面的多了一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此弟子 大目犍连 舍是身已 得见八千 二百万亿 诸佛世尊 为佛道故 供养恭敬 于诸佛所 常修梵行 于无量劫 奉持佛法 诸佛灭后 起七宝塔 长表金剎 华香伎乐 而以供养 诸佛塔庙 渐渐具足 菩萨道已 于意乐国 而得作佛 号多摩罗 栴檀之香 其佛寿命 二十四劫 常为天人 演说佛道 声闻无量 如恒河沙 三明六通 有大威德 菩萨无数 志固精进 于佛智慧 皆不退转 佛灭度后 正法当住 四十小劫 像法亦尔 我诸弟子 威德具足 其数五百 皆当授记 于未来世 咸得成佛 我及汝等 宿世因缘 吾今当说 汝等善听」   这一段就是给大目犍连授记,但是在偈子这边,也已经说了,五百罗汉都会授记。我们翻到后面122页这边〈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这个地方就讲给五百弟子授记。当然五百弟子授记就一起授了,没有像这里一个一个这样子讲。五百弟子都授记完以后,第九品〈授学无学人记品〉也就是当时跟着一起来学的,有学的、无学的,也都给他们授记了。我不知道在哪一段,就讲到这些人授记完了,其他的人是不是还授记呢?以后的人,读了这个经就可以得到授记。所以当时退席的五千比丘,都没有得到授记,在这个经文里面没有看到。不过他们以后只要读了这个经,就可以得到授记;读《法华经》就可以,因为经里面就这么写了。这些人偏偏就看不到这个《法华经》,那也没有办法。为了避免他们看不到,所以这个世界上又创出一个日莲正宗,这个宗派干什么事情呢?就是读《法华经》,而且连《法华经》的经文都没读,就只是念经名「南无妙法莲华经」,这样也算读了经了。程度比较好的,才去读经文里面的两品。我们今天已经到第六品,早超过他们的两品了。他们甚至只是诵念「南无妙法莲华经」,这个也算读《法华经》。本来没有日莲正宗,是后来产生的。所以我就猜想,纯猜想,这个日莲正宗,应该也是佛的意思,要让那些没有办法读到《法华经》的众生,有机会读到。尤其对退席的那五千比丘,特别要让他们读到这个《妙法莲华经》。   有一个退席的同修,他程度很好,学得也不错;我以前也是退席的,我知道现在要补修、读这个《法华经》,他也是当时退席的,现在又再退我的席;上个月我讲《法华经》以后,我才晓得我是退席的之一,上次我在讲的时候,我还在猜我可能是,现在就不是猜的,已经确定我是了。确定之后我就晓得,虽然我们退席了,但是佛陀还是不放弃,所以就希望我们补修。因为跷课,我们没有上这个课,所以就来补修;我总算过了三千年,补修到了。但是还有人就是不肯补修。   当我知道这样的事情以后,我才想起来,唉呀!其实早就要他补修,可是他就视而无睹。怎么回事呢?他以前就告诉我一件事情,他来学的时候,一下就学得很好,学得很深,我也觉得他很不错。但是他有一个困扰,他家里面的父母、哥哥、姊姊、姊夫等等,全部都是日莲正宗的信徒,虔诚得不得了。我当时搞不懂,他怎么会生到那样子的家庭里面去;他那个时候就问,是不是要度他们,也到圆觉宗来学。我说没有关系,他们喜欢就好,日莲正宗也不错呀!所以他就没有去动脑筋,要把他们度过来,就随顺他们。   现在我才知道,他为什么会生在那种家庭,就是强迫他补修呀!强迫他补修,他还是不修。我想到这里,就觉得佛陀真是够慈悲了;你跷课了,还这么想尽办法来让你能够补修。可是你就是不来补修,你就是不要,祂也没有办法,只好随顺了。机会是给你了喔,你就是不要,那也没有办法。   现在我还有一个任务,要把退席的那些比丘,想办法把他们带回来。所谓带回来就是要补修啦!我想,这要怎么带啊?他们就是不要呀,那怎么办呢?我只能尽力了。所以我就想,我要把《法华经》好好的讲,但是能够来听的人也是少数啊!所以讲完以后,还要写一本《法华经智慧直解》,要把它写出来、写得好一点,让人喜欢读,这样的话才能够把那些人带回来。怎么带回来?只要他们读了,就算我把他们带回来了。那我就要把这个经写得好一点,也许以后还要想办法多讲几次。   他们如果读了,我的任务就了了。至于读了以后,对他有效或没效,他到底接受不接受?有没有真的读懂?那不干我的事。想到这里,就想到:「哇!已经让他生在一个日莲正宗的家庭,每天都在拜这个《妙法莲华经》,如果他还是不读,那是他自己的事了。」已经塞在你面前了,你还是这样子,那真的没办法了。像这种状况,我想佛陀的责任也了了,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呢,就想办法,好好的来写这个书。我想,写这个书可能还不够吸引人,可能要写一本专门讲那些退席的人,就叫做《法华经外传》,写写那些人的故事,当然也把我自己的故事写进去。这样的话,比较会吸引他们爱看一点。因为人最喜欢看这种野史、外传一类的东西,正传反而不太想看,那个外传就很想看。   下面那个〈化城喻品第七〉比较长,如果我今天用一点点时间,只讲一点点,也不太有意思,所以这一品就留着下一次讲。下一品是讲另外一位以前的佛,大通智胜如来的事情;前面讲祂的生平、祂的经过,讲到后来,祂的儿子也好、周围的天也好,都劝祂讲经,转*轮。祂要转*轮就转什么呢?就是讲《妙法莲华经》。但是祂开始讲经,就「说是经已」,就是讲:「啊,讲完了。」然后又讲《法华经》以外的事情。   我读到这个地方,就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来问大家。我们讲到现在,《妙法莲华经》有没有讲?还没有讲啊!都是讲什么事情、什么原因等等;但是那个经还没有讲啊!所以我读到这个地方就想:「唉,到底到哪里才会讲?」所以我就赶快往后看,一直看到最后都没有讲。都说要讲的,然后要讲之前说了一大堆来龙去脉,至于那个《法华经》,到底是什么?讲了没有?没有啊!   本来这个问题要到下面一品再问的,但是下面一品比较长,今天时间比较多一点,那就先问大家这么一个问题。整本经当中,哪一个地方是《妙法莲华经》?人家说:「啊,这个就是。」可是我们讲到现在、讲到这里,还没有说《妙法莲华经》是什么。只是说要讲,讲之前的一些事情原由,有些人要退席、有些没退席就给他授记,就这样。《妙法莲华经》在哪里?难道就是把这些故事,这个前因后果讲一讲,中间的内容都不用讲,这样子就是《妙法莲华经》吗?   所以我就要你们想一想《妙法莲华经》在哪里?这个问题,可能要到最后再问,所以你们现在都不需要给答案,都不要想答案,我也不会给你们答案。就是一直到最后,讲完了以后,我们再问一下,大家有没有答案,大家心里面以为的答案是什么?那个时候,我才告诉你我的答案。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现场问答】   问:接着要出的《圆觉经》名称已经定了,叫做《圆觉经智慧直解》,以前叫现代直解;以后会出一系列的书,都会称为智慧直解。是不是有修正?   师:应该不叫做修正,就是有新的解法。所以《圆觉经智慧直解》,跟《现代直解》的解法是不一样的;也不叫修正,就是另一个角度、另一个立场,或者另一个层次的解。这个解,我们都叫智慧直解,是不一样的。因为不一样,大家就想:「哇塞!那到底要看哪一个?」你喜欢看哪一个都可以,不是后面出了,前面那个就不要了,不是这样。   看这样子的书,你们要以自己为中心,你觉得哪一本对你最有启发,最有收获,你就读那一本,是以这样子来作取舍的。不是好像我又写了另外一本,我说另外一本更好,所以你就要这个更好的;我也没有说这个是更好,只是不同而已。你觉得你喜欢哪一本,你跟哪一本相应、相合,你就选它,你说两本都合,那你两本都选。每一本里面有合、有不合的,你就选那个合的部分。至于你不合的部分、不懂的部分,你就先把它摆着嘛!   问:一个人有身体的观念就是身见,为什么是一种细烦恼?要把这一个观念消除掉吗?   师:身见就是一种识心的观念,就是识心。因为这个比较细微,就是比较幽微一点,不容易发现的,就叫它细烦恼。所有这些意识心的观念都是烦恼,所谓烦恼,指的就是意识心。我们是不是要把意识心,这样的观念消除掉?不是要消除掉,而是你要明白它;你想消除也消除不了的,那是没有办法被消除的。我们只能把我们的识心厘清楚,不受它的控制和局限,这样子而已。   你在识心这里,就解脱了、自由了;但是并没有把它消除,所以也差不多跟相的意思一样。我们说相,你会被它关住,它是你的监牢;但是如果你能够不被它关住,它就是你的工具,甚至是你的玩具。它如果会把你关起来的话,它就是你的监牢,是这样一个关系。我们并没有把这一个相消除掉,事实上你也消除不掉,我们只能够从中解脱出来,不受它控制、不被它关住,那我们就得到自由了。然后它也就变成我们的工具、玩物,或者我们要运用的材料,就变成这样。只是攻守易位,或者说是主仆易位啦!   问:《法华经》要教我们如何用在修行上吗?   师:不是,《法华经》很清楚,就要你从小乘转成大乘。祂整个重点就是这个,就是要你从小乘转成大乘;也告诉你唯一、真正的只有佛乘,其他都是方便说的。就是要你,小乘已经修得很好了,也修成罗汉果了,也得证涅槃了,就像迦叶祂们,都做到了,那就开始修大乘吧!那些退席的他们就是不想转,就不肯转成大乘,不肯转成佛乘。   不是说他们只是意气用事不肯转,那是有很深沈的原因的。深沈到什么程度?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子过来的,根本就看不起大乘,认为大乘是错的、是不对的,那个嗅觉很灵敏,所以他们一闻味道不对就不要了,是很敏感的。因为我现在已经转出来了,我才知道。知道什么呢?菩萨也很看不起罗汉乘,这两个乘互相看不起,这两个乘是不对头的,互相都看对方不顺眼。所以我就说,罗汉乘、辟支佛乘、菩萨乘、佛乘,祂们之间没有阶梯关系;没有说学了这个,再学那个,没有这种一层层的关系。   但是这边为什么还说呢?那是对特定的人,才有这个阶梯关系。因为他不能学佛乘,也不能学菩萨乘,只能先让他学罗汉乘,这样他才走得下去。对那些人来讲,是有阶梯关系;但是实际上,这根本没有阶梯关系的。所以我们读《法华经》,就是赶快把小乘放了;尤其小乘已经修好的人。祂整个经文都是在讲这个,就是要你上去,只有唯一佛乘。不论在修行上做什么,就是要你转成大乘。   问:菩萨声闻断一切有,这个有,是在十二因缘中的哪一个?还是我见? 师:从无明以下全部都是有,所以说,十二因缘中,哪一个才是?十二因缘全都是,全都是有。那这是不是我见?我不知道你的我见是什么意思?我相就是有,凡是有相就是有。   问:这里要问何谓三明?什么是八解脱? 师:你去查查佛学辞典就好了。三明有注解。   问:第一,您由小乘转成大乘的心路历程,能否分享给弟子们?第二,凡夫还在受困于识心控制,或明知仍在识心掌控中,尚无法超越识心的阶段,要修大乘,感觉似乎很遥远。   师:先说第一个问题,我自己由小乘转成大乘的心路历程。这个历程,应该有十几年的历史,要讲的话,也要讲几个月吧,所以没办法讲。你们也看到了,你们不是常常觉得:「唉呀,师父您好会变。」那个变就是在转,你们所看见我的变,那就是在转。   大家不要模仿,那是不能模仿的,我那样子变,是有我的需要才会那样子变。你可能也有你的变法,你的变法绝对不是我这种,所以你要模仿我的变,那就糟糕了。还有,有人很不喜欢我那样变,变了以后他就要逃跑了,那也是没有必要的,那是我的事情,你没有什么好高兴、或不高兴的,跟你无关,你最多拿来参考就好了。说:「喔,修行是会遇到这样,要变的。」不要说:「我不喜欢你变成那样,你变成那样,我就不来了。」那是你自找烦恼。那是我自己的事情,跟你真的没有关系。那只是显示一件事情:修行是要变的。其实这个事情早就存在,以前华藏祖师就教了嘛,修行是走一步抹一步。你在抹的时候,难道是不变的吗?不变还抹什么?抹就是告诉你会变,修行本来就要走一步抹一步的,不断地在这样子走的呀!   每一个人所走的路,模式是不一样的。虽然统括来讲是走一步抹一步,但是每一个人的变,是不一样的变。所以你不能够套别人的变:「喔,因为师父是这样变,所以我要跟着这样变。」不是这样的,你这样子就弄错了。所以我的心路历程,就算讲给你们听,对你们来讲也没有意义、没有用处的。你们要知道的就是会变,那个变就是走一步抹一步。所以你自己修好了一步,那一步就要抹掉;再走一步再抹一步……猫所走的一步,跟狮子、老虎所走的一步,那是不一样的步。小蚂蚁也有一步,跟猫走的一步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就管你自己走的那一步,不要看到狮子、老虎那一步,你就一定要模仿狮子、老虎的那一步。如果你正好是狮子、老虎,那模仿就对了;偏偏你刚好是猫或是狗啊!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不能这样模仿。   第二问题,凡夫受困于识心,就是没有办法超越,那我们怎么修大乘?这句话我听起来,好像他小乘已经修好了,才问这个问题。要修大乘似乎很遥远,那么你修小乘就很接近了吗?如果是在这个状况下,你修小乘也是很遥远啊!那个遥远的程度,跟修大乘是一样的。你提这个干什么?除非你自己觉得:「我现在修小乘觉得不遥远,我可以上手。」如果没有这样,这个问题等于是废话。我认为,这个样子修小乘也很遥远啊,怎么会不遥远?所以是同样遥远的,为什么不可以修大乘,一定要修小乘?没这个道理嘛,是不是?   好,我们受困于识心,怎么从里面修出来?你受什么困?我现在要问你,你受到识心什么困?你讲识心把你困住了,我现在要问,识心是什么?不是纸上面写的识心两个字,这两个字不会困住你的。你讲被识心困了,那我要问,现在大家想问题的时候,常常都没有真正站在自己的感受上去问问题,都是摹拟的。摹拟了一个情境,那个地方有识心,可以把凡夫困住,然后就问那个问题。那个情境都是你摹拟的,都不是你真实的状况,这种问法就叫做外道,是外道的问题。你要说识心困住我,那我就问了,你讲的识心是什么?是怎么困住你的?   如果这个地方没感觉,因为你是摹拟的,我一问这样子的问题,你就傻了:「我不晓得在讲什么?」不晓得回答我这样子的反问,那就是你根本还没有被识心困的问题。因为你根本连识心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有一个识心来困你。这个问题一问,就透露了你的心灵状态,是摹拟了一个情境,而那个情境里面,有凡夫、有识心,那个识心会困那个凡夫。   你不是凡夫,你也不知道凡夫是一个什么鬼东西,那个识心是一个什么鬼东西,只是你那个情境里面的两个主角而已。你在那里自己编一个问题。如果你的修行是这种状态,你是外道的外道,你没有在修。这个时候你的心还在那些名词、名相里面打转,那个就叫像法;在那里辩来辩去,都是一些名词,那个是像法。   哲学讨论有很多名词,都在辩那些名词,所以哲学讨论来讨论去,不能真正解开问题的;因为他就在那里打转,跟你切身真正的状况是无关的。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你脱离现实,脱离真实啦!真实的话是我要修行啊!不是那个凡夫要修行,那个凡夫是你的一个意念而已,应该就是我要修啊!那我被什么困住了?你说嘛,你是被什么困了?你根本没有困,没有被困就不要说困嘛!   像我在讲:「这个识心会困住我。」当我这样讲的时候,是因为我发现,我被我的设定所困住。我发现我心里有这样认定的时候,我就会看到一些状况。我怎么会发现呢?我是看到了一些状况,就是呈现一些境;我看到了那些境以后,问自己:「我怎么会看到这样的境?」于是我反推,在心里面去找。「啊,原来我有这样一个认定。」所以我就看到了这个识心,我发现了这件事情,我才会说:「喔,我的心思被控制。」被什么控制呢?被我的一个认定控制。我发现这样的事情之后,我再说:「啊,这个识心控制了我。」我如果没有发现这样子的事情,我不会说这些话的,我根本不会讲的,没有东西控制我。我发现了,我才会说,然后才会想办法解。   那个程序是这样子的,不是好像去外面,故意要搬一个东西来干什么。都是真正知道了,体察到自己的问题了。像我第一个发现的:「啊!所有的东西都是被知的,没有一个不是被知。被我知道的全都是被知,没有一个不是。」那么是谁在知道?那个谁找不到耶!是真的这样子体察到了,然后才晓得:「喔,有能知和被知。」能知有深有浅,不是说能知就一定是无形无相的,那是到最深的时候,祂才是无形无相的;在浅的时候,祂是有形有相啊!是这样子体察到的。   像这个手能拿,就是能知嘛,这个东西我就拿啦!那这个手就是能知,它还是有形有相的啊!并不是说能知就一定无形无相,那是很深的时候就无形无相,浅的时候也是有形有相。手就是能拿;这个东西就是被拿,他们之间的关系,就算祂变得无形无相了,那个能知和被知的关系还是这样,这个就是识心结构。这样不同的层次,就是识心的结构。讲十二因缘的话,就是在讲整个这个结构。   我来讲的话,就是比较整体的这样讲。至于名色、识、行、无明,你要讲无明里面的成分,那又复杂得不得了,行、识、名色也是一样,都非常非常复杂,复杂到一个世界一样的无量无边,这些就是识。这些识心,它们之间的控制关系,就是一个生一个、一个控制一个,这样一路下来的,就看你在哪个阶段。就像我现在这个手,可以控制这个眼镜盒,我就是可以控制它,它不会反过来控制。就是上一层的控制下一层的,他们的关系就是这样。如果我是眼镜盒,那我就被背后的一个控制,那个背后的我并不知道。我只晓得,要透过这样审查,自己才知道:「啊,我被控制了。」   这种控制关系,如果你喜欢玩电脑的话,你就会知道,电脑里面的那些东西,也是这样子控制的。电脑里面的控制结构,跟我们识心的结构是类似的。我们的识心结构,非常非常复杂,远比电脑复杂太多了,不过基本结构还是类似的。因为电脑的结构,就是模仿人的识心结构做出来的,所以透过电脑,我们对识心的结构会更加了解,对自己识心的了解是有帮助的。   好,这个问题,我想就回答到这里。谢谢各位。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