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法师开示

其它法师:真知在佛门(能仁)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真知在佛门——LiStened to the ViOce Of AmetiCa
能仁
闽南佛学

  古人云:万事开头难。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无不取决于人们认识的正确和观念的更新。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就者固然可尊,但能够打破陈规而向依然时兴的旧的观念提出挑战的则更是可贵。本文的作者以一则科技新闻为题,通过对宇宙的真相,“科学”的不实、“考证”的误区进行丝丝入扣的阐述,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真知在佛门。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作者却陡然住笔,将解决问题的广阔空间留给了读者,  因为很显然,个中的三昧是决不能离开切身的体验而存在的。   
  “考证”无知,无法尽知天下事;“科难晓。难求彻晓世间理。
  据报道,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美国宇宙航行局将在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二日开始实施一项名为“赛迪(SETl)”的寻找外星人的计划。①
  这实在是令人兴奋!然而,对于它的实际意义和潜在影响,我们却无法盲目乐观或随声附和。为什么呢?
  一  宇宙的真相
  众所周知.我们所生活的宇宙乃是由时间和空间所组成的,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既没有离开时间的空间,也不存在离开空间的时间。
  时间的迁流是必须靠空间的位置移动来显示的,离开了空间的位移,就无所谓时间的变化。假如地球、太阳等一切的物体自古以来就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了,更不可能有什么今天、昨天或者明天。既然天都不曾存在,四季又从何而谈起呢?同样地,我们人类不也成了不能运动的僵死之物?如果是这样的话.人类与非生物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不是作为生物而存在,那么我们又怎会有少:比的变迁和寿命的长短呢?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宇宙间所有的事物(包括非生物在内)都是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的。正是由于事物本身的千差万别的运动,人们的时间观念的产生才成为了必然。
  由于时间所赖以存在的基础——茫茫无际的空间乃是以永恒的运动为固有属性的,“物质没有运动是不可想象的”,②因而时间是无始无终而不会停止的,在空间(即事物)运动的同时,就是时间的运动,二者如影随形,难解难分。
  时间的无始无终和空间的茫茫无际明示我们,宇宙是无量无边的。虽然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时刻处于生灭与变化之中,但作为一个整体,宇宙肯定是不生不灭、不变不易的,因为那不能离开物质的存在而存在的能量是守恒的,是不会有丝毫的增加或减少的。换句话说,如果宇宙间的物质的总量是一定的(其实,物质的量是没有穷尽的,这只不过是为了表达的方便而进行的一种假设),那么不论其中的物质在作着什么样的变化。物质在宇宙中的存在都不可能有任何的增减(比如,在一定的条件下,水遇到了电流就会自动地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但有趣的是,水电解之后所产土的两种气体的总质量却恰好与电解前的水的质量相等)。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运动或静止。说穿了,都只不过是一些局部的表面的现象而已。
  既然宇宙的质量不由其内部性质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毫无疑问,不管其中的物体是如何地生成、怎样的毁灭,宇宙都将永恒地存在下去。
  与此同时,正是由于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和作用力的相互性的存在,才为我们揭穿运动中心论的谬误提供了可能。
  在当今的社会中,恐十白没有人会对太阳系中的各个星体在自转的同时又在作着公转运动提出任何的疑问,而是一致公认,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运转;而地球又和其它的八个行星一起围绕着太阳作着椭圆形的轨道运动。虽然当今世界航天事业的成功似乎相当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认识的正确性。但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就是这样呢?我相当地怀疑。
  根据天文学家的说法,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大约由二百亿个星体组成,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的群体。
  既然是这样,既然太阳系中的各个星体都需要公转,那么作为银河系一员的太阳系本身是否也需要这样的运动呢?若其不必,显然是不合情理的;而如果需要的话,它是以何为中心呢?我们不妨宋个这样的假定,即假定太阳系的公转是以银河系的中心为中心而进行的。可是问题又来了,银河系的公转又是怎样进行的呢?……彻底穷源,最后的答案可能也只能是这样的:行星绕着恒星转,小星系绕着大星系,大星系又绕着更大的星系……星体越来越多,星系越来越大,到了“最后”,是众多的大星系以一个所谓的“特大星系”(或称“中心星系”)为中心而进行着公转运动。这个时候,我们就完全可以断定,这个“特大星系”的中心就是宇宙的中心所在。
  有了中心,就会有边际。可宇宙的边际又在哪儿呢?如果确有边际,那么在宇宙的边际之外又当是问种境界呢?是没有物质存在的绝对空间吗?倘若不是,则有物质就有运动,有运动就有时间,二者的有机统一,其刁;仍是宇宙吗?如果宇宙之外是绝对的空间,则二者之间定有明显的界限存在.而这可能吗?如同容器中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一样,容器的本身又何尝能永久存在呢?如果二者之间真有什么界限,那么宇宙也就只能象个永恒的不动不摇、不变不易的包含在绝对空间(即没有物质存在的地方)这个“容器”中的巨型球形物而有了自己的物质总量,从而违背了客观现实。倘若二者之间没有界限的存在,那我们又凭什么说,宇宙有内外之别、中边之异呢?
  话又说回来了,既然公转运动是各个星体与星系所必需的,那么这个“中心星系”为什么就可以例外呢?如果它可以,别的为什么就不行呢?而如果它也需公转,则以“最后”相称的作法合适吗?它的公转中心又是哪个呢?
  其实,用不着费这个工夫,因为这个问题是不会有中心与边际的结果的。伟大的先行者释迦牟尼导师曾经在《楞严经》中指出:“内外不成,中云何立?”既然不存在宇宙的边际,想当然地,中心也就无从谈起。
  既然宇宙没有中心和边际,我们又怎能说,它会有限量的星体或星系呢?可天文学家们却一再宣称:“宇宙里可能有一千亿个星系,而每个星系里则可能包含了几十亿个星体。”这就不能不使人怀疑,他们同一般的人一样,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也自觉不自觉地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出发点是自己,假定不动的参照物是自己,能观察的也是自己,能综其终始的还是自己……自己,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自己的偏见中,又怎能避免以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爱憎标准去衡量周围的一切呢!
  或许,这正是运动中心论者的可悲之处。
  二  “科学”的不实
  在所谓的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尤其是航天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地促使从们去探索那神秘的外部空间。于是,“人类是从哪儿来的?我们是宇宙间唯一的生命吗?”诸如此类,就成了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为了同法国、阿根廷和前苏联等国家进行航天竞赛,争取成为第一个与外星智慧相接触的国家,美国才推出了这个赛迪计划。无疑,这是件好事,因为要想促成问题的解决.就要善于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就象此项计划的负责人——加利·库尔特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深深地知道,如果我们永远也不恰当地提出问题,永远也不利用我们最优越的科学与技术手段去进行探讨,那么肯定地,我们永远也得不到答案。”
  现在,问题是提出来了,可能否得以解决呢?
  加利·库尔特先生坦诚地说:“这个任务当然是十分艰巨的,简直可以说,是在宇宙这一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捞针一样。”
  的确,单凭目前的科技手段,恐怕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我们知道,在生活当中,人们都习惯于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运动幅度称为速度。物体运动的速度虽然有高有低,但它的变化总是有一定的限度存在而不可能无止境地向一个极端发展(比如,声音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左右,而宇宙中最快的光的速度也才不过是每秒30万公里罢了),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物体速度的这种极限也就决定了物体的运动区域和人们的日常行为——即要想突破它的束缚而获得更大范围的自由是几乎不可能的。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的头脑中就有了关于外星人的概念了——诸如月宫、天国等等。在中国,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了。可是,自从美国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和月神拥抱过之后,中国人的这一千古梦幻就化成了泡影。其后。信心十足的科学家们又对太阳系中的其它星体进行过多次的探测、观察和研究,但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科学家们不仅没有发现任何有生命存在过的痕迹,而且还为世人平添了许多无端的争吵和遗憾。这,可能是科学家们当初所未曾料到的。
  虽然如此.但科学家们并未就此灰心。
  据说在八十年代初期,美国曾经向一个据认为是很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当时距地球最近的星体发出过强大的无线电信号(这是世界上传播信息最为迅速的物质之一,它的速度为每秒钟30万公里),以便证实科学家们的猜测。
  可是那个星体到底离地球有多近呢?科学家们说,从发出信号到收到回音,至少需要两万年的时间。
  两万年,这是何等的遥远!地球人类的文明史才不过数千年而已,沧海变桑田的事就已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了,使得古今之语言、文化、风土、人情等等都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本来就存在着天渊之别的不同星体之间的事物呢?汉字算是世界上较为稳定的文字了,可是能读得懂殷商甲骨文的现代人却少得可怜,何况那变化迅速的英语?真不知两万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即使那边有高级的生命存在,并发回了信号,就算那信号是英文的,两万年之后的美国人也不见得就能弄懂。而如果它不是英文的,又当如何是好呢?假如那里不存在有智慧的生命,或者有,但对方还没有发展到电讯的时代呢?难道对方就不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吗?
  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论做什么事情,人们的主观愿望都是代替不了现实的。无线电波所蕴含的能量再大,也不可能传播到无穷远的地方,因为它的能量强度将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直至最终消失。正因如此,对于外星智慧的问题,加利·库尔特先生才坦率地承认——“我们可能会知道,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就象当初的恩格斯承认“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化学光线在蚂蚁眼里究竟是什么样子”③一样,毫不犹豫。
  美国此次所制定的赛迪计划,是要通过设在波多黎各的国家科学基金会天文台的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宋对类似刁;太阳的星体进行“最细微”的探测——通过“对整个天空进行探测”和“有目的地实施搜寻”这两步的同时展开来寻找“非天然的可能是由有智慧的生命所发出的信号”。虽然它成功的希望很是缈茫,但万一有智慧的外星生命真地发来了信号,“如何回答这个信号”将是科学家们那时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我们知道,几何学中的“两点决定一直线”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空间问题,也同样适用于时间问题:只有了解了过去。把握了现在,才能确定前进的方向而掌握未来。因为在一个点上可以通过无数条直线,如果否认了历史和现在所拥有的对未来的共同的决定作用,如果完全抛开历史而只从现在着眼,或者只从历史的一瞬出发而不顾现在去妄谈什么未来,就只能是自欺欺人。由于时间不等人,科学家们如果不能对收到的信号作出及时的反应,就不可能避免差错的产生。而即使这一点不成问题,面对万年之前所发出的信号,科学家们也不可能作出精确的判断,因为对方不可能老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如果有一个比光速还要快的运载工具,人们就可以象观看电影一样饱览历史的风采,只不过时间是倒序的。理由很简单,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发光的,它们的光波又在不停地以一定的速度向周围辐射着,假如人们能够赶得上某个时期的某种光波,那么产生这种光波的事物的形象就会历历在目了。
  如果这种假设能够成为现实的话,无疑,将会对寻找外星人的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问题在于,对科学家们来说,要想找到一种超光速的物质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更不用说要利用它去制造什么运载工具了。即使这些问题都获得了解决,即使人们都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宇宙航行之中,大家又能为之奋斗多久呢?就算人们都能长命百岁,就算这种运载工具的速度是光速的千倍万倍,地球生命初成的情景也是不会有人目睹得到的。
  同样,用这种方法也不可能使外星人的问题得以解决,因为人们即使可以每秒钟跨过一个星系或星云,也是穷尽不了无边的宇宙的。
  与此同时,世上所有的声音也在不断地向周围传播。当人们乘坐那种超光速的运载工具进行航行的时候,很有可能,用不了多久,人们就听完了从现在到汉秦时的声音,而眼前的影像却还停留在民国或者更近的时期。如此强烈的时间差,谁能从中正确地了解历史呢?人们又如何去区分哪个是现在的事物,哪个是过去的事物呢?
  如同快放录音带时的声音要比正常速度时高一些一样,进行星际航行的人们所听到的声音强度也肯定会随着自身速度的增大而不断增高。由于光速至少是声速的八十七万倍,而人们的飞行速度又大大地超过了光速,因此,飞行中的人们所遇到的声音强度就会高得无法比拟。如此强大的噪音,很难想象,有谁可以承受得了。即使人们闯过了这一关,但在一瞬即逝的环境中,人们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有思索的余地的。如果是这样,人们在这方面的努力就不但失去了积极的意义,而且还会由于产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而污染我们的生存空间,危及我们的自身安全。
  当然,这种情形只是我们的假设,真正发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尽管太空垃圾已经产生)。因为光和声之所以能够传播,是因为它们具有能量;而能量的传播过程乃是一个逐渐扩散并不断被别的物质所反射、所吸收的过程,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因本来特征的丧失而“不复存在”的。就象回声在空谷中传响过几次之后就会消声匿迹是由于被其它的物质所最终吸收了的缘故一样(如果想使声音传到更远的地方,就只能给声源以更大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在同等的距离条件下,在旷野中讲话要比在丛林中省劲的原因所在),当声音(光或无 线电波)的能量消失之后,再想找到或追上它就无异于捕风捉影了。(但这并非意味着这些能量的不存在,而完全是因为其在的方式已经转化。不论其存在方式如何,它都是不会消失或减少的,  因为宇宙间的物质的量是不增不减的。比如, 当白色的CuSO4粉末露天存放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变成蓝色的晶体,它的质量也增力。了许多。这时,如果对蓝色的晶体进行加热处理,它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白色粉末。在这个过程中,细心的人就会发现,CuS04的状态与质量在变化前和变化后是一模一样的。原来,这是CuSO,与空气中的水份发生了物理反应的结果:/①CuSO,  十  5H20  二CuSO4·5H2Oj  (自&粉末)    (水气)    (蓝色晶体)I②CuSO4·5H20  =  CuSO‘  +  5H,O+ (蓝色晶体)    (白色粉末)    (水气)物质是如此,以物质为基础的能量又岂能例外?狭义相对论力学的质能关系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具有质量m的物体就一定具有能量E,不论物体的存在方式如何,其能量E总是等于它的质量m与光速c的平方的乘积,即E=mc’。因为光速是既定的,所以质量的宁恒也就是能量的宁恒。)因而,人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自我愚弄。
  尽管如此,许多人也还是对外星人的寻找工作抱有很大的期望,因为它成功的机会并非绝对没有。   
  然而,科学家们如果真地找到了外星人,与之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情况又会怎样呢?
  很有可能,那时的人们又会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其它的星球上还有没有拦命”?于是,不可避免地,同样的一个程序又展开了。
  由于宇宙是无穷的,而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探索无尽的太空,即吏人们在那时所面临的困难与现在的相同:因为科技的进步会无形中“缩短”更为遥远的星体间的距离),人们也不可能给这项工作画上个完美的句号。而人们的这种远水不解近渴的举动对人类所面临的根本问题——苦恼——的解决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恐怕等不到有个结果,地球上的人类早就自我毁灭不知多久了。
  不错,人们是为了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才不断进行这种努力的,但人们的科技手段到底有多少科学的成份呢?
  《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科学”一词时是这样说的:“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可见,凡是没有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学说或言论就不应是科学的,或者至少可以说,它不是十分地科学。如果当今人们所称的“科学”确实是利学的,那么它也就不会有新的发展了,因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已经为人们所认识、所掌握了,不管事物本身怎样地进行运动变化,它的规律都是“相当稳定”的。否则,宇宙万有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状态中,而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也就只能是不可知、无法知和二无所知的了。可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门学科都在发展,在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而能够促进其发展的人类也决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因此,对于目前的任何一门学科,不论说它是“科学”还是“科学的”,都是不恰当的。
  难道今日的“科学”就没有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吗?
  不!有的,肯定是有的。但这并说明不了它本身就是科学,因为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而人们的认识却总要受历史的、主观的条件限制,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比如一位科技工作者,通常,他只是在某一领域内有较为精深的研究,而在其它的方面,他很可能就是个外行了。即使是在其所专长的领域内,他的认识也仅只是对这个领域内的客观事物的近似的、相对的、一定程度的反映而已,决不是最后的、不变的终极真理,因而,他的认识还、是相当肤浅的,是不可能与科学划等号的。经典力学所揭示规律只适用于对宏观物体的低速机械运动的研究自勺事实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哪一门学科,人们都习惯地称其为“科学”,这无不充分地暴露出人们在科学问题上所存在的不科学态度。那么很自然,用这种并非科学的态度去探寻宇宙和人生的奥秘,又怎能避免瞎子摸象的错误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来呢?
  三、“考证”的误区
  诚然,科学家们对于真理的追求精神是值得称颂的,但他们自勺做法却是不一定可取的。因为对于外星智慧的问题,释迦牟尼导师早就用形象的比喻告诉了我们(“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④),而科学家们却还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是站在世界科学的最前沿而自豪,相形之下,其不真地成了井底之蛙?居然连先哲在这方面的成果都一无所知,我们重视理性与智慧的求是之人又怎会拜倒在他们脚下呢!
  也许,有些人也曾注意到了这一点,可就是不屑一顾,为什么呢?   
  我想,这除了他们抱着自己那僵死的教条不肯放手的原因之外,恐怕最为重要的,还是他们“眼见为实”的心态在作怪。
  虽然这是很正常的,但有必要予以指出的是,对于任何一件事情,能亲眼所见而不相信或半信半疑的是大有人在的。况且,人们的肉眼所见到的东西未必都是可靠的,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魔术不就是这样的吗?而自己所未曾见过的,也并非都不会存在,因为每个人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试问,见过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人有多少呢?又有几人亲眼目睹过美国宇航员的登月“表演”呢?显然,大多数世人都是没有这种缘份的,可是非常奇怪,人们都相信这是事实,为什么?原来,大多数人都是相当理智的,他们既不会盲目地否认一个事物,也不会随便地承认一个事物,而是喜欢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论证一件事物存在的可能性,从而由自己的结论出发,作出自己的选择,正如谁都没有见过自己的祖先却无一例外地承认他们的存在一样。假如非要见到了自己的祖先才信其为有的话,那么这种人,要不是吃得太多了,就是聪明得过头儿了,否则,怎会不明事理到这种地步呢?芸芸众生,能够见于青史的才有多少?而青史中所谓的祖先难道是没有父母而自生的吗?如果他们也有父母,他们当了自己的祖先,他们的父母又如何安排呢?如果非要看一看自己的祖先,那么不论您想尽什么办法,都只能是竹蓝打水——一场空而已,虽然地球上的生命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倘若不见的就是没有,就是不存在,那么人类也就没有祖先可言了。可没有祖,又怎能有父?连父母都没有,自己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因此.定要眼见为实的这种考证方法在有些时候是不一定正确的,甚至可以说,是对科学的亵渎与歪曲。然而在生活中,持此态度的人却多如牛毛,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不幸。
  四  真知的门径
  虽然考证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但是同别的东西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如果不加选择地对周围的事物滥加考证,它就会失去继续存在的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对于世人来说,许多东西是难以进行切身实践而只能从理论的角度去论证的,而人们的理论又往往是不很科学的,因而在这种理论框架下的实践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全弄清诸如宇宙和人生之类的漫无边际的事物的真相的。 
  不过,这种问题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人们也大可不必因噎而废食。
  人们不是常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吗?虽然通向绝对真理的途径不为世人所熟知,但毕竟还是有的——这就是佛学。
  如果世人的那些并非科学的理论能够称得起科学的话,那么释迦牟尼导师的用宋揭示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的学说的体系——佛学就完全称得上是科学的科学,因为它既不是凭空捏造的理论,又不是“对周围世界、社会生活的错误和虚幻的认识”⑤,更不是什么“反科学的世界观”⑥和“麻醉人民的鸦片”⑦,而是由释迦牟尼等无数的先哲们的实践所证实了的地地道道的科学。
  人们只要乐意向佛经中去寻找,乐意象释迦牟尼导师那样用戒定慧的方法来息灭自身的贪嗔痴三毒,就肯定会有那么一天,每个人都能同释迦牟尼一样,彻底地掌握宇宙、人生的真理,解脱尘世间的种种羁绊。届时,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工具,人们就可以逍遥宇宙了——“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⑧。(因为“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9))而这,科学家们行吗?没有达到大圆满之觉,知识再渊博,也决不会有佛的这种境界,因为它决不是用“科学”的手段所能够证明或实现的,“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⑩。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的世人来说,佛的这种境界肯定是难以理解的,甚至是刁;可接受的。这也难怪,“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11)!假如人们都接受了佛学,不就都成了佛学家?那,科学家,谁去当呢?!(壬申年荷月,某即兴于野人居)


  注释:
  ①本文根据的是VOA.一九九一年十一月的一次《科技天地》节目的广插稿。文中凡是没有特别注明的相关引文,皆是出自此篇报道。
  ②出自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运动的基本形式》一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92页)。
  ③出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辩证法》一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60页)。
  ①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体同现分第十八》。
  ⑤⑥出自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的《高中各科基础知识·政治常识·宗教》一节。
  ⑦出自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第十三章·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一节。
  ⑧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
  ⑨出自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第一编·哲学》一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54页)。
  ⑩出自《妙法莲花经·方便品第二》。
  ⑩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