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答:佛教何谓“十二因缘”?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如本法师答:当前人生,三界统苦,千苦万苦,总在生死(梵语samsara),佛陀出世,即为此大事示现人间,若生死了,则一切苦了。欲了生死,必须洞明生死根源,欲明根源,须进观人生三际(世),即过去生从何来?将来死往何去?这个问题是全世界所有宗教学术所欲探究,而未能穷尽的千古秘密,唯独佛学能彻底说明,而且能彻底解决之。佛学不离因缘法,佛说生死苦果,因缘有十二,名称为十二因缘(梵语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今列表如下,并加以说明。
十二因缘
┌过去因缘
│
│
├现在苦果
┤
│
│
├现在因缘
│
└未来苦果
┌无明(无始烦恼)
┴行(善恶之业)
┌识(本识揽渧)
├名色(识暖胚团)
┼六入(扶尘具形)
├触(根摄境界)
└受(苦乐舍感)
┌爱(因受生著)
┼取(因执追求)
└有(业牵后有)
┬生(倒识投胎)
└老死(生后苦死)
一.无明(梵语avidya)无始烦恼。谓无始以来,妄识于事理迷暗愚痴,无所明了,故名无明。无明有二: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根本无明乃菩萨所断;枝末无明乃凡夫所修。
二.行(梵语samskara)造作之义,即指所造作之善恶诸业。由于两种无明为缘,遂引起造作种种善恶之事业。若起无贪、无嗔、无痴等善心,则造善业;若起贪、嗔、痴等烦恼之心,则造恶业。吾人无始以来造业无边,故八识田中之种子亦无量无边。
以上两支,属过去因缘,无明是缘,业力是因。因缘和合,遂感生现在苦果,即是吾人五蕴报身。
三.识(梵语vijnana)本识揽渧。即第八识揽父精母血二渧,名三和合,此为一期生死之开端。
四.名色(梵语namarupa)识暖胚团。名指心识(初投胎之神识),色指形体(父精母血凝成之胚团)。是说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揽父母赤白二渧,外托暖气成胎为色,此是胎相初成之位。
因六根未成,识心未能显发了别之功德,但有心之名,无心之用,故不称为心,而只称名,且初投胎之时,形体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称身,故只称色。
五.六入(梵语sadayatana)扶尘具形,指眼等六根而言。在母胎十个月中,由名色逐渐六根成长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界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从名色,而六入,至出胎,中间总共有三十八个七日,皆属胎中位所摄,此为吾人一期生命受用之自体。
六.触(梵语sparsa)根摄境界,接触之义。根尘和合而成触,此即出胎之位。谓十月圆满出胎,六根遂于外境相接触。当婴孩自出生到二三岁时,天真纯洁,六根对境,但起单纯知觉,当无憎爱分别。
七.受(梵语vedana)苦乐舍感,即是领受之义。领纳接触六尘境界,内心所感受的违顺等境,生起苦乐感受。当四五岁到十岁左右,年纪稍长,知识渐开,对于饮食衣服玩具等,皆有所求,且能分别好丑,当未生贪爱之心,这是对境所生的一种情绪。
以上五支,总为五蕴报身,即过去因缘(无明与行)所引生之现在苦果。既有此五蕴假身,则炽然起惑造业,随之又成现在因缘,将引生未来之苦果,详情如下:
八.爱(梵语trsna)因受生著,即是贪爱。因感受引起之执著。当十一、二岁到十八、九岁之时,已将成年,欲望既开,对于五欲六尘,自然心生贪爱,对于乐受顺境,则起贪爱之心;于苦受逆境,则生憎恶之念。
藏经云:“贪爱如水,能润生死。”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高僧大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
此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九.取(梵语upadana)因执追求,即妄取也。约二十岁后,血气方刚,贪欲转盛,于一切境,广为追求,是名为取。此为贪污欲境的一种强烈趋求。
十.有(梵语bhava)业牵后有。由爱取二支惑,遂发种种善恶之业,感生未来有生有死之果报。以上三支,爱取又为缘,有支又为因支,因缘和合,又生未来之果。如是有因有果,故名为有。
十一.生(梵语jati)倒识投胎。此身寿命终时,第八识在一切有情中,依其业力牵引,再去投胎受生,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活动。
十二.老死(梵语jaramarana)生后苦死,即衰老死亡。万法无常,有生必有死,身坏命终名死。众生莫不皆有死,却未必皆历衰老(夭折与横死),故合老死为一支。自生至死,其间不免种种忧悲苦恼,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结果。
如以上所说,十二因缘包括过去因缘(无明与行二支),现在苦果(识、名色、六入、触、受等五支),现在因缘(爱、取、有等三支),未来苦果(生、老死等二支)。是为双重因果,此为佛陀说明吾人生死相续的一种铁则。
十二因缘,虽然只说三世,其实包括千世万世,这如何而说呢?因为过去因缘(梵语hetupratyaya),更从过去果来,故上溯过去则无始;而未来苦果,更生未来惑业,故下推未来则无终。由此可见,无始之前,吾人既已如此生死而来,无终之后,吾人也要如此生死下去。
十二因缘法有二种:一则生死流转门。二则涅槃还灭门。
何谓生死流转门?就是六道众生轮回生死的相状,佛陀把生死相状分为十二支分位,如是循环无尽,犹如水之流动不息,轮之旋转不停,故称流转生死门。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何谓涅槃还灭门?就是修行者欲解脱生死,以此十二因缘法勤修,最后就能灭除烦恼生死,还归涅槃真性,故称为涅槃还灭门。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故知无明烦恼,是生死根本,譬如擒贼须先擒王,又如伐树先斩树根;一旦无明灭除,则行随著灭除,而行一灭则识亦随灭,乃至不去投生,则无老死忧悲苦恼,这就是十二因缘涅槃还灭门之道理。
♡ 喜欢 (0)上一篇:十二因缘哪个最脆弱?是“爱”
下一篇:佛教的十二因缘是什么?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