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和寺 - 台南县 - 台湾寺院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信和禅寺原名「信和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 ( 一八九六 ) ,据寺内「信和禅寺沿革志」记载:「 ….. 本寺之渊源,溯至佳里区域蚶寮,迁建于西港现址,号曰信和堂。初代堂主黄普崇公,第二代王普钟公,第三代黄普进公。由民国丁卯年 ( 一九二七 ) 移建以来,历经五十有馀年,从兹奉佛之信徒日逐增加,堂中之法务益见进展,迨普进公归西后改称信和禅寺。因当时佛殿颓旧狭窄,况参拜者日众,遂于民国乙未年 ( 一九五五 ) 葭月廿一日起兴工重建三宝殿,至民国丁酉年 ( 一九五七 ) 十一月完成,费时三个多年。在建筑中逐次改修山门、西归堂、藏经楼等等之工程,彻 ( 淨 ) 公已完成向平之愿,此时年纪老迈自忖必须退隐静养,在民国五十三年二月联合信徒代请禅妙法师继任住持,后再增建东西室二楼,何奈身体羸弱不堪胜任自愿退休让贤,于民国六十四年中秋,聘请同寺悟乙法师接任厥职,未几,为适应时代非扩大不可,到于民国六十六年晚秋择吉奠基,重建三宝殿、增盖东西室三楼,又在困难中诉请于法院,以新台币伍拾壹万元索回寺前之家屋五间,改建讲堂、图书室、山门等,配合时局引人步入正确之路,斯乃佛教公益事业之表现。幸佛祖之洪庥暨寺众帮一臂之力,又承十方善信乐助之下,短短四年间促使整个寺院貌然一新完成美举。今也睹其殿宇隻巍峨瑰丽,身临圣境使人俗虑皆消之感,堪一所之教化道场焉,兹为感念坛那之后德,爰将乐捐之芳名勒石永垂,不朽云尔。释悟乙立碑。」
信和禅寺是再民国三十二年正式聘请彻淨老和尚晋山为第一任住持,也是信和禅寺由斋教转为佛教的开始。彻淨老和尚晋山以后,陆续增筑西廊、斋堂,以及圆明宝塔,民国四十四年重建三圣殿,四十六年竣工,并重修山门,增建四垂亭,四十七年元月落成。民国五十年元月增建藏经楼,五十一年三月落成。当年藏经楼落成,由台南竹溪寺所是的「民国第一壬寅年桐月」的匾额乃高悬楼外,而壬寅年即是民国五十一年。
彻淨老和尚奠定了信和禅寺的发展基础,其生于清光绪一十三年 ( 一八八七 ) 台南县人氏,早年曾习汉学,二十一岁时于台南开元寺出家,后游历大陆鼓山、南海普陀山、安徽九华山,以及杭州、泉州等名刹寺院,民国十一年归台后任开元寺监院,曾任台南县佛教理事长、台南县佛教支会理事长等职务,民国六十四年圆寂。
第二代:禅妙法师,第一任彻公在完成重建修改之愿后,因自忖年迈,必须退隐静养。故于民国五十三年二月联合信徒代表即寺众聘请台南竹溪寺禅妙法师为继任住持,
师乃台南人氏,民国二十九年出家,曾任教竹溪佛学院,并任竹溪寺之客、库头、台北观音山等要职,师任职一向尽心尽力丝毫不苟。五十七年建筑东西厢房及功德堂,六十四年因身体羸弱不堪劳累,自愿退休,民国八十年往生,享年六十五。
第三代:悟乙法师,民国二十一年生,台南县人,皈投台南竹溪寺眼淨和尚座下。民国六十四年中秋晋山,六十六年重建大雄宝殿,兹盖东西厢房三楼,并改建山门等,因承十方善信踊跃乐捐及寺众鼎力协助,故在短短四年即使整个寺貌庄严巍峨,为南县一难得教化道场。师于八十四年因肝癌往生,享年六十三。
第四代:峰淨法师,民国十年生,早年日本禅专毕业。回台后,任教开元、赤山佛学院,教导学生甚严格,师平日手不释卷,于禅教俱有深研,深得学生爱戴、尊生,后辞教职。先后应蚶寮慈德寺、佳里弘福寺聘为住持。民国七十七年住锡西港信和寺,师领众一向秉持身教重于言教之原则,事必躬亲,故甚得寺众敬仰护持。
第五代:意定法师,即现任住持,云林县人,民国三十四年生,五十三年礼楠梓慈云寺中妙法师座下,五十六年台中慈明佛学院毕业后,即应第三代住持禅妙和尚之请,担任书记一职,迄至六十四年改任副寺,七十七年转任监院,七十九年担任台南县佛教会理事。师上任后积极推展僧众与信徒之教育,先后开办五臄国、台语佛学班,对于佛七、朝山、乡间佈教也不馀遗力。师擅长散文诗,教导徒众强调修行不离生活。
信和禅寺大殿前右厢氏藏经楼,由原来的两层加盖至三层,大殿后右方是西归堂,大殿内供奉华严三圣,整个大殿虽是从民国六十六年重建,但却落成于民国七十年,为今信和寺之完整寺貌。
住持:意定法师
寺址:台南县西港乡庆安路 30 号
电话:(06)7952014
上一篇:大德寺 - 台南县 - 台湾寺院
下一篇:接天寺 - 台南县 - 台湾寺院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