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凌空塔寺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甘肃平凉凌空塔寺
地理位置
凌空塔,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境内的崆峒山
寺院简介
凌空塔,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境内的崆峒山,是一座无基座的七级八角砖塔,塔高近30米。据清嘉庆年间撰就的《崆峒山志》记载,为“(明)万历十三年”。但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对此提出了质疑。
寺院历史
史料证明,凌空塔应是宋塔。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的建隆元年(960)6月即下诏,一反周世宗时的废佛政策,保护寺院;后又屡令书写金字银字之藏经。开宝四年(971),又派人到益州雕大藏经,约5000多卷,共13万版,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完成,为中国雕印藏经之始。太宗在位期间,曾大建佛寺,并专设译经院,大量翻译佛经,还鼓励僧人赞宁撰写《大宋高僧传》30卷,并给赞宁“赐紫方袍”。真宗曾是道教的狂热鼓吹者,但他同时也崇信佛教,不仅亲自为佛经作序,还曾撰写《崇释论》一文,宣扬佛教之旨与孔孟儒学为“迹异而道同”之观点。时全国僧尼已达46万之多。僧人道原写出了《景德传灯录》,佛学再次进入鼎盛之期;宋仁宗时僧人李遵又写成《天圣广灯录》。当时,大诗人苏轼的好友、僧人契嵩撰《传法正宗记》10卷、《正宗论》4卷,并有文集《镡津集》,后者内收强调佛、儒“心同迹异”的《辅教篇》,将佛教的“五戒”、“十善”与儒家的“五常”类比认定,造成“佛儒融合”“不可阻止的趋势。”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作为“崆峒山主”的沙门重义获得了“赐紫”的殊荣。重义于“赐紫”之后作为“都勾当”(“都”义为“首领”或“头目”,“勾当”义同“办事”)沙门又参与铸铜钟这一与佛事紧密相关的意义深远之举。他因何获“赐紫”,史无明载,但我却认为是因他主持建成了舒花寺建筑群(包括译经楼、御书院、凌空塔)有功而名达朝廷使然,说得直接一些,凌空塔很可能建在宋仁宗即帝位之初的年代,也就是天圣七年之前。
甘肃平凉凌空塔寺
寺院格局
把凌空塔定为宋代建筑,也是从塔的楼阁式,8角7级,每级间距较大,无基座、两层以上塔身和塔檐均以砖做出门、窗、柱、额枋、斗拱、椽、飞头等形制和精细的雕饰而做出的判断;还从下边一段话得到启示和印证:“东华池塔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雕饰非常精细,特别是斗拱形制、门窗样式,完全可以在《营造法式》中找到依据,是研究宋代建筑艺术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引自唐晓军、师彦灵著《古代建筑》77页)。这一看法也与甘肃省文物局专家的看法是一致的。
♡ 喜欢 (0)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