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课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音频 视频下载 文本
下面继续学习《中观庄严论释》,其中正在建立释迦牟尼佛的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皆为正量。当然,释迦牟尼佛只是一种举例,其他一切佛陀的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都是圆满之正量。 前面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说过:佛陀是不是能遍知一切万法的智者呢?可以回答:是遍知。既然释迦牟尼佛是遍知,那么《大藏经》中有没有记载现在各种形形色色事物的数目、定义,以及社会状况呢?应该说,不论天文地理还是世间的医学、工巧学,全部有所涉及。但具体的数目或未来将发生的问题等,不一定会宣说,因为这些问题对众生来讲没有特别的必要。最有必要的是什么呢?众生在轮回苦海中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唯有将他们从轮回中解救出来才是最关键的事情。为此,佛陀在佛经中着重宣说了四谛法门。 大家在闻思的时候,不管学习显宗还是密宗,必须清楚所学论典共分为几品,每一品都讲到哪些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从词句上一定要通达。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对于所学习的论典最重要的中心思想、最重要的要点一定要清楚。比如这部《中观庄严论》,最重要的就是以离一多因抉择一切万法为空性,这是很重要的;另外,本论处处牵涉到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如何生信心的问题;然后,信心与智慧始终不能分开,有关这些道理非常重要。 所以,学习任何一部法,最好是在自己心相续中真正获得一点前所未有的正见,这就是学法的目的。 世尊成立为量士夫的问题相当关键,因明尤其《释量论》当中,这是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法王如意宝以前传讲《释量论广释》的时候,对于本师成立为量士夫这个问题讲得特别细致,而且再三强调其重要性。尤其针对当前社会来讲,众生心相续中的邪见非常可怕,自身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定解和智慧,很容易人云亦云。因此在闻思修行过程中,对这些最重要的、具有加持的学问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间。 前面已经讲了,佛陀可以遍知未来过去现在的一切法,虽然他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经离开我们了,对现在世间上发生的任何事情也是全部知晓的,但佛陀没有在佛经中一一描述的原因是什么呢?无有必要。不要说佛陀,即使世间上的导师、具有智慧的人,在一生中也会选择最有意义的事情来做,根本不会把毫无意义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所以,佛陀虽然很清楚现在未来所发生的很多事情,但是没有必要的缘故,不会一一宣说。当然,佛陀偶尔也会显现神通度化个别有缘众生,但对大多数的众生来讲,佛陀都是通过佛经来调化。 表面上看来,似乎佛陀示现一个神变,我们便会信仰佛教,但是很多愚笨的人,今天见到神通便开始信仰佛教,明天有可能对另一件事情又会产生兴趣,没有多大意义。所以,佛陀度化众生,并不是以神通而是以宣说佛法的真理为主。 即使佛陀已经说出了世界上有多少棵树木、有多少只昆虫……,人们也不一定会记到心间。因此,以释迦牟尼佛无误宣说四谛真理这一事势理,可以成立其为量士夫,是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了知一切万法之佛陀。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 依靠比量来推断,佛陀已经完全了知四谛、空性、大悲等利益众生的法,对于其他世间上万事万物的法怎么会不知道呢?一定可以了知。因为已经了知最甚深最微细的究竟之义,像名言中的因果、前世后世,胜义中的空性光明、如来藏本体等,那么,对名言中非常粗浅的,世界上有多少个微尘、多少个科学家等简单的问题,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了知了。比如比较深奥的《中观庄严论》可以圆满解释的话,《大圆满前行》肯定会解释的;《中论》的颂词已经完全通达的话,对《佛子行》从字面上肯定也能通达。同样,佛陀对于一般众生根本无法了解的最甚深的空性法门和名言奥义,已经解释得清清楚楚,那么,工业、农业、心理学等世间各种各样的学问,对佛陀来讲也就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了。 比如我可以见到远处的一个微尘,那对前面的瓶子能否见到呢?可以见到。麦彭仁波切有时候也会举这样的例子:可以见到远处的一根毛发,当然也可以见到眼前的一根绳子。大家通过这种方式,应该了知,佛陀已经通达甚深微妙之法,其他世间简单易懂的法当然也会通达。 现在世间上有些人认为:了知未来过去或千里以外的事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实际上,这不是很了不起的事情,《释量论》中也说:如果这是很了不起的话,依止老鹰就可以了[1]。为什么呢?老鹰可以毫不费力地见到千里之外的物体。还有裸体外道以及其他外道当中,通过眼药或咒语等,也可以见到远处的事物,这些不是很困难的。 作为佛教徒最主要希求的,并不是显现神通或者见到很远处的事物,这个并不重要。以前米拉日巴也说:如果显示神通很了不起,那恶鬼也可以显现各种各样的神通、神变等。 尤其有些用神通欺骗大众的人,神通显示不成,自己也是很麻烦的。听说去年在道孚一带,有一个人到处宣传自己是大成就者,其他很多人对他非常有信心。有一天晚上,这位“大成就者”与另一位“大成就者”一起喝酒聊天。第二天早上,二人便宣布要比赛神变、神通,很多老乡听说之后都赶了过来。这位“大成就者”说:我现在要把铁针吞下去,之后以神变做成金刚结送给你们。大家都觉得非常稀有。但是他把铁针吞下去之后,在喉咙里拿不出来,特别的痛苦,旁边很多在家人给他念莲师心咒作加持…… 这种情况完全是一种假神通,即使有些人真的有神通,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佛教真正的原则,并不是显现一些外相来吸引别人。可是现在的人很愚笨,听到一个人如何如何,大家就觉得这个人已经有真正的成就。实际并不是这样的,真正的成就是依靠善知识通达佛教的道理,然后在自相续中继续串习,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成就非常稳固;即使这一世未能获得成就,对于以后的生生世世也是一个解脱的开端。 一般来说,在佛学院闻思过的人,智慧应该比较稳固,不会轻信这个、轻信那个,不会将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放下来,去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这就是自己欺骗自己,没有任何意义。 这里已经讲了,如同可以见到远处的微尘就一定会见到近处粗大的法一样,释迦牟尼佛已经完全通达非常细微的空性法门的缘故,对现在世间各种简单粗大的法必定一清二楚。通过这种方式,应该成立佛陀就是遍知。对于这些道理,希望大家不要放在书本上,应该自己反反复复地思维。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法称论师和陈那论师从抉择名言的角度来讲,任何人都无法与之相比,他们所抉择的真理,大家千万不要轻易舍弃,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再三思考。 这不仅是学习《中观庄严论》的短暂时间当中,应该在以后闻思修行的过程中,始终将这些真理作为心中的如意宝来对待。这样的话,对有些道理,即使现在没听明白,理解也很肤浅,但再过几年会逐渐明白的。我在1989年的时候给其他人讲过一遍《中观庄严论释》,原本觉得只在词句上有一点理解的道理,当时在给别人讲的时候又稍微了解一点,有这种感觉。所以,我们对所学习的论典,不要学习完就扔在一百公尺以外,认为终于讲完了,自己觉得特别开心,不应该这样。对于所学习的这些学问,在几十年乃至有生之年当中,都应该将它们作为自己心中的如意宝来珍惜,这样会对自己有利的。 在此处,主要以法称论师的观点,以及萨迦班智达等前辈智者的理证智慧,宣说了解脱与遍知之道果的法理。《定解宝灯论》已经讲过:在抉择空性方面,月称论师是整个世间之庄严;而对整个名言像彩虹般互不混杂的道理,则是依靠理自在法称论师的智慧进行弘扬的。麦彭仁波切的传记中说,通过萨迦班智达的加持,他才通达了因明当中的很多道理,所以他在讲述因明观点时,基本上是以《量理宝藏论》的观点进行解释。因此,这里主要遵循法称论师与萨迦班智达的观点作了宣说。 一般来说,遮破外道等观点的目的,也并非仅仅是目光朝外的争辩,而是要认识到:我们自身也存在与外道主张相似的颠倒恶念。 《中观庄严论释》以及《如意宝藏论》、《胜乘宝藏论》、《宗派宝藏论》等,都着重宣说了外道的各种观点,尤其《胜乘宝藏论》讲外道的观点相当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外道的观点呢?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与外道辩论才学习他们的观点,而是要明白:依靠其他恶知识或者恶劣的环境,外道的很多邪知邪见在我们相续中也是存在的。 比如前面讲到,有些人认为佛陀不是遍知,有些人认为即使已断烦恼也会再次恢复。在座的人里面可能会存在相似的观点,即使现在没有这种想法,但在相续中很可能会留存以前做外道时的习气和种子,而且,每个凡夫人,从无始以来在轮回中对任何法都有一种实有的执著。因此,必须通过因明断除名言中各种邪知邪见的种子与习气,通过空性法门断除对胜义实有的执著。 所以,依靠现在所学习的这些论典,直接或间接可以损害我们相续中很多外道的种子。现在如果没有损害这些种子,以后遇到外道的本师或唯物主义者,依靠他们的影响,我们也许会将因果全部否认,然后秉持他们的观点。有些人也许即生不一定遇到这样的因缘,但来世也会如此。 因而现在遇到空性法门的时候,一定要将自相续中的现行部分和种子部分全部烧毁。大家应该这样发愿,这种发愿的力量很强大。人生如是的短暂,即生已经遇到如此殊胜的空性法门,一定要精进修持,并且发愿生生世世不离开空性智慧法门、生生世世不再生起各种不符合实际道理的恶念,时时刻刻都发这样的誓愿非常重要。 麦彭仁波切这部《中观庄严论释》的确非常殊胜,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因为有关生死问题的很多窍诀,都可以在本论字里行间挖掘出来,它就是无嗔恨的老师、无嗔恨的大阿阇黎,你们应该以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将这部法作为自己终生最好的伴侣。 对于自相续中无始以来以及即生所产生的,不论俱生还是遍计的各种恶劣习气,通过因明和中观无有垢染的尖锐理证全部一一摈除,这是相当必要的。甚至仅仅在一念之中生起的这种理证智慧,乃至生生世世也不会耗尽,所以,在座诸位道友能够遇到这种法门,应该感到非常荣幸! 如云:“具智财者于他宗……”已经具有智慧财宝的人,也即于自相续真正树立了佛教的正见,遇到任何违缘都不会改变自己的见解,你的相续中就已经具足了智慧的财宝,这时允许翻阅一些外道典籍。 我们平时也要求大家,在未得到一定境界之前,最好不要看外道以及一些乱七八糟的书。以前高僧大德们的教言也说:喜欢看贪欲方面的书,自相续的贪心自然而然会膨胀;喜欢看战争方面的书,相续中的嗔恨心也会不断爆发;如果看愚痴方面的,比如上网,心相续很快就会被无明的乌云覆盖。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也这样讲,在末法时代,贪嗔痴方面的外缘很难控制,但希望你们早日清醒,应该希求对自己和众生具有意义的学问。一般无有任何意义的书籍,连世间稍有水平的人也从来不会感兴趣。因为人生很短暂,几十年一闪而过,在这短暂的时间当中,如果把精力全部用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今后想要再次得到人身也是很困难的。大家在这方面应该要分析、观察自己的相续。 这里说:具有智慧财宝的人可以看他宗的书籍。以前的高僧大德们也这样要求后学者:相续中未得到非常稳固的境界之前,对外道或者世间的杂书一律不能看;达到一定境界之后,世间的任何学问都不会动摇你的见解,这时为了摄受世间人、排除邪魔外道的观点,了解外道的观点也是允许的。 你们刚出家的一些人,本来你的佛学知识就不扎实,很容易被外面的分别念所吸引,然后今天看基督教、明天看无神论,一旦深陷其中就根本无力自拔了。所以,你们最好先打下佛教方面的稳固基础,这一点相当重要。 麦彭仁波切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呢?对佛教、对大乘佛法、对自己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定要生起诚信。真正生起这种信心,哪怕来多少个宗派、多少个导师想转移你的见解,也根本不会转变。佛陀在经中也经常说:缘佛陀生起信心的功德非常大。所以,我想每天上课前,这么多人一起顶礼释迦牟尼佛功德是相当大的。《妙法莲华经》中也说:仅仅以一只手礼拜的功德也很大[2]。 缘佛陀的功德确实很大,那么,功德更大的是什么呢?了知佛陀为真正的量士夫。了知这一点之后,对佛陀生起真正不退转的信心。一般对佛陀生起信心,也有随法者和随信者两种。所谓的随信者,并未了知佛陀真正为量士夫的道理,只是听其他人说释迦牟尼佛很好很好,自己也就如此跟随信仰。 前几天我在广州的时候,有个居士说:今天一个人说这位上师很好,我就去依止了,明天那个人又说他不好……;后来又有一个人说那位上师很好,我就去求法灌顶了,后来其他人又说他不好……。现在社会上的确有很多这种情况,听别人说某某上师很好,自己就兴高采烈地跟着跑去见;又听其他人说某某上师如何如何,他又跟着说不好不好。正是因为自相续中没有坚固的信心和境界,整天随风转。《定解宝灯论》中说,真正的信心不能离开智慧,具有智慧的信心很重要。这对修行人来讲是需要再三思维的一件重要事情。 总而言之,获得声闻缘觉菩萨的解脱或者圆满正等觉佛陀的果位,断除轮回的根本、获得解脱,这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对其他世间人来讲,他认为一生事业成功很重要,或者认为名声、地位很重要。但对希求解脱者来讲,断除烦恼和获得佛果才是最重要的,那它的根本因是什么呢?就是观察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无有垢染的清净智慧。 然而,这样的清净智慧,必须通过勤奋努力、认真闻思修行,才能在自相续中获得。并不是从天降入到我的心相续中,也不是从地上凭空来到我的相续中,想要无有任何精勤马上获得开悟的境界是非常困难的。除非真正是一位最后有者,这种人在即生中,依靠一种不同的表示法或因缘可以马上获得成就。除此之外,以前很多的班智达也是经过长时间的苦修最后获得成就,像无垢光尊者以及法王如意宝,他们在求学时也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苦修才成就的。所以,在座的人应该对佛法苦修,尤其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一点小小的困难和痛苦,大家不要把它看成非常难以忍受,为了大的获得,小小的苦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麦彭仁波切说:希求如此正道的诸位补特伽罗心中,首先需要具足菩提心,然后通过离一多因等善加观察内外万事万物的比量,生起确认万法无自性的定解。尊者的每一句金刚语都是特别重要。修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具足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就好像不清楚自己的方向一样。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利益众生。因此,每位修行人首先应该想到:我现在学习中观、学习无上大圆满的目的,并不是我自己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而是要度化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这就是大乘菩提心的本体。 《开启修心门扉》和《修心七要》中都讲过:学习佛法也好,出家也好,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首先具足菩提心非常重要。当然。每个众生的根基各不相同,作为小乘修行人来讲,不一定特别强调菩提心,但只要承认自己是一个大乘修行人,就必须观察自己是否具足菩提心?如果具足菩提心,在菩提心的前提或者基础上,通过离一多因这种方式,对里里外外万事万物所有的法进行观察,依靠这种善加观察的比量,真实了知万法无有自性这一道理。 通过这次学习《中观庄严论释》,在大家心相续中有没有生起这种定解?如果一开始抉择时似乎存在,现在却不存在的话,希望你还是应该再将前后的道理联系在一起反反复复地看。因为凡夫相续中对智慧的串习非常稀少,偶尔生起的智慧或者善心,根本不能断除我们无始以来的实执。 所以,我们正在学习中观的时候会生起一种确信:万法是无有自性的,静命论师说的是对的,麦彭仁波切说的是对的,以后再也不执著了。依靠正理进行推测的时候,根本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存在,一也不是、多也不是。可是时间一长,这种定解就会慢慢淡忘。正因为如此,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每天都会翻阅非常殊胜具有加持的法本,他们都是依靠这些论典才通达空性的。 现在大城市里面的无数人,每天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忙忙碌碌、迷迷糊糊地生活,这些人所执著的完全是增益邪见,将不存在的法执著为存在。一旦在他们相续中生起中观空性的境界,所谓的空性见解与增益邪见就如光明和黑暗一样,一者存在时另一者不可能存在。比如我以前一直认为柱子存在,在我相续中一旦生起空性的见解,了知柱子完全是空性的话,那么在我的相续中,像光明一样的定解已经存在了,像黑暗一样的颠倒邪见必定会被遣除。 麦彭仁波切也说:没有定解的修行只是一种相似的道,不能遣除黑暗。并且,以真正的灯与画灯、道和道的影像,来比喻具足定解的修行和不具足定解的修行二者。因而,所断的一切增益,必须依靠此种定解来遣除,如果离开了定解,就如同天盲衡量色法一样根本不切实际。 现在的很多道场中,有些特别强调闻思,有些一点都不强调。对于根本不强调闻思的道场,的确特别担心这种修行会不会误入歧途。为什么呢?众生从无始以来的实执非常可怕,如果没有首先通过闻思产生定解,所谓的修行确实是一种盲修瞎炼。 这个问题非常非常的重要,麦彭仁波切也是时时刻刻双手合掌向安住于十方的所有修行人再三祈请:“修行一定不能离开定解!”《定解宝灯论》也再再讲到:所谓的修行万万不能离开定解。我们通过自己的修行体会也可以感受到,比如修菩提心时,首先需要学习《入菩萨行论》或其他论典,了知菩提心的重要性之后,在自相续生起一个坚定不移的定解。什么叫做修行呢?首先要明白所修行的是哪一种法,之后再再地串习下去,这就是所谓的修行。比如要修习空性,先通过推理了知一切万法为空性,将这一见解继续串习下去,每天观修这一法,这就叫做修行。自相续中如果没有产生空性的定解,认为万法本来是存在的,但佛陀告诉我们万法不存在,然后将本来存在的法观想为不存在,正如《定解宝灯论》所说:并非将本来不清净的法观为清净,对于装着不净粪的宝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其观想为清净。所以修行过程中,首先生起定解非常重要。 现在藏传佛教里面,有些人修大手印、有些人修大圆满;汉传佛教中,有些修禅宗、有些修天台宗的止观。当然,从历史上来看,无数大智者都是依靠这些宗派修行成就的,但现在的个别人,对佛法有没有生起定解?比如顿悟法门的坐禅,在他自相续中如果没有生起一切法为空性的定解,想要观修也就很困难。修人身难得也是如此,最初没有生起人身确实非常难得的定解,即使每天闭着眼睛想“人身难得难得……”,这种修法可能也没有什么必要。修出离心时应该了知轮回是痛苦的,但你认为轮回一点儿都不痛苦,你觉得自己吃得好、穿得好、人又长得漂亮,哪里会痛苦呢?像这样本来不觉得痛苦,却非要修为痛苦的话,这种修行会不会成功呢?不可能成功。 所以,不管修名言法还是修胜义法,全部需要定解。如果离开了定解,你的修行与沉睡也就没有两样。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应该再三考虑,经常观察自己的相续,看一看自己的修行是不是建立在一种正确的定解之上。 麦彭仁波切也同时祝愿我们:希望你们的定解远离一切怀疑。比如人身难得,对此产生怀疑:人身到底是不是难得啊?然后一切万法空性,通过离一多因抉择空性时,万法到底是不是空性?可能不是吧……中间始终有一种怀疑在扰乱自己,这样的话,你的见解根本没有一种确定性。因此,所谓的定解一定要远离怀疑,远离怀疑唯一的途径是什么呢?通过学习因明、中观等比较甚深的法门,你的怀疑会逐渐遣除。如果每天讲一点公案、讲一点因果报应,这样能不能解决问题呢?对一些信心比较大的老年人来讲,也许可以。但是对分别念比较重的人来讲,一定要通过因明或者中观的推理,以一种强迫性的方式来斩断你相续中各种各样猛烈的分别念,这一点相当重要。 不论修行还是闻思,如果离开了定解,也就难以证悟真实义。而生起这种定解,必须依靠各种方式的理量推理来观察、衡量,否则,在你的相续中不可能生起真正的定解,只是一种相似的定解。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再三讲到了定解的重要性,能够真正通达这部论典的话,意义非常大。 麦彭仁波切此处所讲到的,是每位希求正法的学人必须铭刻于心的窍诀。尊者在讲中观、因明等任何法时,经常会讲到很多窍诀,我们应该将这些窍诀真正运用到自相续当中,如果只是放在文字上,不会得到任何收益。 此处说,斩断怀疑是闻思的结果。在闻思中观的时候,应该看一看自相续的怀疑是不是已经全部断除了?如果基本上没有疑问了,说明你的闻思已经成功了。我想现在很多人确实没有疑问了,闻思的结果已经出现了。为什么呢?我在下完课以后,专门安排了一个时间提出疑问,基本上没有人举手,这就是闻思的结果已经出现了,我是非常高兴的…… 胸有成竹是修行的结果。通过闻思断除自相续的怀疑,并对这一法继续不断地修行,如此修行的结果是什么呢?对死亡或者来世不再惧怕,自己已经获得一定的把握,这就是修行的结果。以前米拉日巴尊者说:死亡在任何时候来临,我都不会害怕,我再不会堕入恶趣。这就是修行的结果。 如果没有出现这两种结果,即使每天不间断地闻思,自心分别念仍然无法断除,那么,所谓的讲经说法,除功德以外无有多大意义,仅仅是影像的讲经。即使天天精进修持,却越来越没有把握,修行也就没有多大意义,只是影像的修行。因此,通过精进修行,自相续中的烦恼逐渐减少,并对来世具有一定的把握,这是很重要的。以前的高僧大德们也说:闻思得利的象征是自相续调柔,修行得利的象征是自相续中的烦恼减少。如果出现这两种征相,说明你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如果闭关三四个月,出来之后嗔恨心非常大,说明你的修行一点都不成功。[1]《释量论·成量品》:设见远为量,当来依鹫鹰。 [2] 《妙法莲华经》:“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若人散乱心,入於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 ♡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