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炟法师答:一行三昧念佛有什么特点呢?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问: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演变成十宗。别的宗派也念“阿弥陀佛”,咱们提出一行三昧坐禅念佛也是念“阿弥陀佛”,这有什么区别啊?不都是念佛吗?
仁炟法师答:虽然都是念阿弥陀佛,这里是有区别的。这里分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释一行三昧坐禅念佛的殊胜与特色。
四祖道信大师是中国祖师禅的第四代祖师。达摩祖师是第一代祖师。接下来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修行一行三昧,打坐念佛或者说修禅定念佛,可以说是四祖道信大师禅法的一个精髓。提高一个高度来看,就是禅净双修,定慧等持。
一行三昧坐禅念佛的方法非常殊胜,它不同于一般的念佛,只为求生净土,靠着他力往生。
下面,师父给大家讲一下一行三昧念佛的殊胜与特色。
(一)一行三昧念佛的殊胜
道信大师的禅法著作《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深奥难得,仅对有缘、根熟的弟子传授。他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对于一行三昧,引用《文殊说般若经》解释:
1、何谓一行三昧──明理修行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可以解释为专注于一件事上而修正定,或者心住于一相的正定。亦可解释为一行之中同时具足一切行;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修一法,即是修无量法门;生极乐净土,即是生诸佛净土。
此时的明理念佛,更具信、自在。
2、如何修持一行三昧
“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亦即:佛号是佛性的显现。通过端坐念诵一佛的名号而修禅定,逐步深入,进而契入诸法的实相。
3、一行三昧的任运
“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
即是:契入一行三昧的修行人,不仅坐禅、行禅、诵经、念佛是修行,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身体心灵、思想意识,都是修行。言谈举止、行为举动,任运自如、如理如法,皆是佛道。
以一行三昧为理念的坐禅念佛,不仅有清晰的理论、明确的修持方法,还具有从念佛一行延伸为世出世间万行的阔达任运。
(二)一行三昧念佛的特色
一行三昧,从理上说,要观真如法界的平等之相,即所谓“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从事上说,具体修行方法是指坐禅、行禅念佛。
1、由浅入深的念佛次第
依据一行三昧,道信禅师提出了三种坐禅念佛方法:持名念佛、觉观心念佛、实相念佛。具有非常清楚、极为重要的修学次第,由浅入深,由有相逐步到达无相。
(1)持名念佛
第一个是持名念佛。“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系心一佛,专称名字。我们平常就是念阿弥陀佛圣号,也可以念观音菩萨圣号,都可以的。四祖道信大师这么教,历代的祖师大德也是这么传下来的。首先念佛要求是持名念佛。
(2)觉观心念佛
第二步,再深一个层次,叫觉观心念佛。“觉”是觉知、觉察 ,“观”是观照。 觉观心念佛,此时念佛已比较清净,心的觉知观照力很敏锐。当念佛时出现三毒心、攀缘心等坏念头后,能够觉知倂除。
佛教讲心的作用。心的含义很多,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思惟,或者说心性的作用。觉观心属于心性作用的范畴。
此时的念佛也叫忏悔念佛。《普贤观经》云:“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是名第一忏悔。”
即是念佛的过程中,摈除三毒心、攀援心等等这些个坏念头,通过念佛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身心。修,就是修我们的一颗清净心。
有的人光念佛,不从心地上修持,念了好多年心里头的烦恼一点也没减。这种修行,那就是机械的念佛,肤浅的修行。所以,觉观心念佛,注重自心的修持,自心的修养,这是第二步。
(3)无所念念佛
由心念心闻的觉观心念佛,再进一步,最后达到念佛时心心相续,忽然澄寂,更无所缘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状态。
无所念念佛即是实相念佛。离心别无有佛,离佛别无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无所缘念,实相无相。最后到念而无念,这就是达到实相。实相才是世界的根本相。世界的本质就是实相,也叫“空相”,也叫“涅槃”,也叫“般若”。
这是从念佛的角度出发,有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
2、念佛作为引发禅定的特有方便
禅者念佛,目的是为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四祖道信大师,把念佛当做引发禅定的一个特殊方法。念佛不是目的,念佛是修持的过程。目的是通过念佛来摄心,摄受我们的身心。把心专注在佛号上,系心一佛。自己的意念、精神高度专注,渐而入定。这样的话,又修了禅定,又念了佛,积累净土资粮。
昨天吉国提出来,坐禅的时候,心总是安定不下来,静不下来怎么办?念佛。一开始浮想联翩,这都是正常现象。什么事都想得起来,包括做娃娃时候的事都能想得起来。这都不用怕,只管念佛就是了。万一思想开小差了,再把思想拉回来,还专注在佛号上。这是通过念佛作为引发禅定的一个途径和手段。
同时把所修功德,发愿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念佛本身也是在积累净土资粮。禅净双修,定慧等持,这是非常殊胜的。有定力、慧力的念佛,往生更有把握。
3、禅者念佛 更加强调自心的功用
“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念心即是念佛,佛外无心,心外无佛”;“心佛平等不二”。 念佛的本身就是一种“觉”的行为,念佛的时候,心就如同佛一样。
与其他念佛强调“他力往生”,禅者的念佛更加强调自心的功用。
念阿弥陀佛圣号也好,念观音菩萨圣号也好,平时念佛也是在修净土资粮。
通过收摄自心,引发禅定。用现代物理学来讲,增强定力等于增加自己的能量,力就是能量。因为你定力提高了,能量提高了,用物理学讲,有了初速度了,而且这个速度很快,比那个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快得多。要比单纯地等着阿弥陀佛来接引,要更加主动。
两方面结合,既要靠自己,也要靠阿弥陀佛,靠观世音菩萨,这就更好了!
念佛之余,要注意参究“念佛即是念心”、“心佛无二”、“唯心念佛”的殊妙。最后达到“忆佛心谢”,“泯然无相,平等不二”,得到如来法性,达于净土。此时十方净土,随愿往生。
4、有禅有净土 犹如带角虎
北宋初年,五代十国末期,梁唐晋汉周,五代乱悠悠。五代乱悠悠就是唐朝结束以后,那52年时间,换了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最后是周朝,也叫后周,就是柴进的祖宗。永明延寿禅师是那个时候的人,就是五代末期,北宋初期。他是禅宗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同时他也是净土宗的第六代祖师。
永明延寿禅师很厉害,现将军身,而且他的文采非常高。在中国历史上能超过永明延寿禅师文采的人不多。可以说直追屈原、宋玉,出口成章。他写的《宗镜录》,是把佛法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太美太好了。
永明延寿禅师的《四料简》很多人都知道的,叫“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今生为人师,来世做佛祖。”
意思是,既有禅定又修净土,像老虎长了犄角一样。大家知道老虎是兽中之王,最厉害了。老虎再长了犄角是不是更厉害?世界上没有这种动物啊。这是永明延寿禅师的一种比喻,带角虎,就像老虎长了犄角一样。今生你能这样修持,就可以做人师,来世可以做佛祖。
永明延寿禅师主张禅净双修,同四祖道信大师主张的“一行三昧”,是一脉相承下来的。
“若人净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所以,坐禅念佛、行禅念佛,从口念耳闻,心念耳闻,到心念心闻,融入了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禅净双修,定慧等持,最好不过了。
(三)般若为导 净土为归
按照“一行三昧”来坐禅念佛、行禅念佛是非常殊胜的。这也不是师父的发明。要强调一下,师父是从祖师大德那里接过来的修行方法。具体地讲,是四祖道信大师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传授下来的修行方法。
博山正觉寺主张“般若为导,净土为归。” 般若就是智慧啊。修行首先要去烦恼开智慧,这是我们修行的最低标准和近期目标。
如果修行来修行去,烦恼越来越增加,那是说明修行不得法。大家按这个方法来修,烦恼会逐渐地减少,智慧会逐渐地增加,最后开智慧,开悟了。当然我们希望大家这一生这一世都能开悟,顿悟成佛嘛,明心见性。就是开不了悟也没关系,你也种下开悟的因了。等以后机缘成熟,说不一定哪一世就开悟了。
中国佛教最近这五六百年来走下坡路,什么原因?就是宗派间互相诋毁,都说自己的好,都说别人不好。这样诋毁来诋毁去,争来争去,最后佛教走下坡路。
所以,咱们博山正觉寺主张佛教各宗各派要平等团结,携手共同振兴佛教。正觉寺的理念是:无论你修哪一宗、哪一派,也无论是出家人、在家人,只要你守戒律,守规矩,正觉寺都欢迎,都可以到正觉寺来住锡修行。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