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第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意谓:若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修行菩萨六度万行功德,真诚发愿,愿意生到我的刹土,那么在这念佛人临命终时,我就会带着观音、势至等菩萨大众环绕此念佛人的周边,接引其往生;如果这一愿不能兑现,我便不成佛。
此愿的重点是“发菩提心”。入大乘菩提道,首在发菩提心。菩提心犹如种子,能出生一切佛法;菩提心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尘垢;菩提心犹如正道,能令诸行人入涅槃城,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名魔业。”发菩提心者,了知阿弥陀佛不离自心,佛土不离自心,自心具足一切庄严净土;了知众生发愿求生净土,决生净土,一切土为愿力所现故;了知念佛本期作佛,不发菩提心,则虽然念佛而目标不明;发菩提心原为修行,而不往生极乐世界,则虽发菩提心,但在浊世容易退转。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乘弥陀大愿船,入于极乐净土之海,此乃属于上根利智之人,有慈悲心,广作功德,代佛弘化,于菩提心中念佛,对往生一事无有疑虑,是故临命终时,感得阿弥陀佛真身与诸菩萨圣众前来接引,上品往生。
有人问,勤修我皆接引愿表明所有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都会来接引,那阿弥陀佛忙得过来吗?这是以凡夫的知见来猜测不可思议的净土法门,殊不知,念佛法门感应道交难思议。无量众生念佛就有无量的阿弥陀佛及圣众前来接引,这是因缘和合产生的现象。众生能念佛的心是能感之因,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愿是增上缘,因缘正好耦合上了,就法尔自然地出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的情境。比如水清月现,月亮永恒地悬处虚空,地面的水只要清澈,月影自然显现,水不上去,月不下来,然水中之月历历在目。是故临终接引之佛,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水中月、梦中事,都是因缘合和的产物。同样,吾人能念佛的心就像这个水,阿弥陀佛的大愿就像月亮,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有水但是天空没有月亮,水再清澈也显不出月影来,即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大愿,我们的念头再清净,也都不会有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净境出现。同理,如果有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但我们不去念佛,就如同地面无水或水很浑浊、月亮显不出一样,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之妙境也就无由产生。能念佛的心和阿弥陀佛的大愿感应道交,就会出现西方三圣现前,乃至天乐盈空、异香满室等瑞相。所以念佛人临命终时,见佛、见光、见莲华的瑞相自古以来不绝如缕,诸多的往生个案可资佐证。如东林莲社僧济法师临命终时,恳期净土,观想弥陀。慧远大师给他一支蜡烛,曰:“汝可运心安养。”僧济法师执烛凭几,停想无乱,后暂卧,梦见自己秉持一烛,乘虚空而行,见阿弥陀佛,被接置于佛手掌,遍至十方。欻然而觉,叹喜曰:“吾以一昼夜观念功夫,便蒙弥陀接引。”次日黄昏,忽然起立,目注虚空,如有所见,谓弟子曰:“佛来了,吾其去矣。”于是转身西向往生。
勤修我皆接引愿是阿弥陀佛看到吾辈下凡临命终时种种厄难而所预设的护佑,就像慈母呵护小孩,当小孩要滑倒摔跌之时,慈母的手马上伸出来给予保护。当众生受业力牵引要堕到三恶道去的时候,阿弥陀佛以光明愿力、观世音菩萨以甘露净水、大势至菩萨以金色莲华赶紧前来救助,不令轮转三界六道,而紧紧摄受其神识往生净刹。须知人生最大的事情就是生死之事,了达死才能了解生,生与死即是死与生,又谓文成印坏——这个娑婆世界的业报身消失的当下(印坏),即是西方极乐净土的清净之身诞生之时(文成)。所以念佛行人是活着往生的,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死亡,因为念佛人无须经过中阴身,直入安养净土,他是活着坐在莲华台上的,这莲华就是转凡成圣的玄妙宫殿。如果滑入中阴身就危险了,业风吹荡,不能作主。所以阿弥陀佛以莲华接引行人的神识,神识一进入莲台,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决定会在西方极乐净土七宝池中莲华化生。这临终接引愿,既是在生命终结时的接引,同时也是每时每刻的接引。因为念头的生与灭即是生与死,是故吾人的每个念头中都有着阿弥陀佛的临终接引。故云: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可见这一愿对我们是何等地亲切,又是多么地重要。而东林祖庭建造阿弥陀佛接引铜像,住世千年,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亦属南阎浮提之一大事因缘。
♡ 喜欢 (0)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