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佛法

做人的佛法 生活就是修行

浏览: 次 

当前背景色: 未选择

生活就是修行     居尘学道,即俗修真,乃达人名士及愚夫愚妇皆所能为。     ——印光法师     有一天,一个叫源律师的人问慧海禅师:“和尚修行用功么?”     慧海禅师爽快地答道:“当然用功啊!”     源律师紧接着问道:“那您是怎么用功呢?”     慧海禅师平静地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源律师很不解:“所有人都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这算什么用功啊?”     慧海禅师摇摇头:“不一样。”     源律师不依不饶:“有什么不一样呢?”     慧海禅师解释道:“世间人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索取;睡觉时不肯睡觉,千般计较。所以不一样。”     源律师点了点头。     修行的人和世俗的人有什么不同呢?其实没什么不同,人生在世每天都要吃喝拉撒睡,要学习,要工作;和尚也一样,要吃喝拉撒睡,要做功课,要参加劳动。学佛修行其实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平常到什么程度呢,就像吃饭睡觉那样简单。     人活着就要吃饭,吃饭是为了维持生存,粗茶淡饭怎样,山珍海味又怎样?穿肠而过之后,出来的都是一样臭烘烘的大便;睡觉是为了休息,光板床怎样,席梦思又怎样?日出日落,人生只在眨眼之间,今天睡下去,明天醒过来就是一天,醒不过来就是一辈子,每个人最后都要睡到一样的小盒子里。所以,人活着,拥有一颗平常心最重要,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能用任何物质来量化,只能用心去测量;生活质量的好坏并不是由物质的多寡决定,而在于心灵所能达到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若能如此,你便可以活得很幸福,这就是慧海禅师告诉我们的道理。     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养一颗平常心,更要修炼一颗责任心。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他看到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车,无相禅师就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肯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会像您那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而不再抛头露面。”     无相禅师含笑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属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如果有人能接替我照顾水车,我就无牵无挂,我就可以出家,走自己的路了。”     无相禅师问道:“你最了解水车,我问你,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是什么样子呢?”     青年答道:“水车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的原理来工作的,如果把水车全部漫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的,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运上水来。”     无相禅师说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不正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吗?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倘若全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同样,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粉碎。出家光看破红尘还不够,更要发普度众生的宏愿才好。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应该持有的态度。”     一个人如果真心修道,那么出家还是在家其实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要有一颗普度众生的佛心,即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心。尽自己所能,在日常生活中把每一件该做的事情用心做好,不违背自己的良心,承当起自己的责任,这就可以称之为修行!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是因为还不明白自己对于整个世界的意义,以为自己的生活只和自己的生活圈有关,和之外的世界无关。其实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众生有关:你做好一件事情,对于你自己、对你的亲人、对你的同事、你的单位,甚至整个国家、社会都会有积极的意义,这就是你对众生的贡献;反过来,如果你搞砸一件事情也会给很多人造成伤害,这是你对众生的罪孽。     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人不过是沧海一粟,但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如果每个人都用心去保护环境,关心野生动物,地球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物种灭绝;如果每个人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生活在饥饿和贫困之中;如果每个人都一心向善,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犯罪行为;如果每个人都用热情和真诚去对待身边的人,生活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我们每天的忙忙碌碌,不管是生活琐事,还是工作业务,都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而与天地万物的繁衍生息、与整个世界的生存与发展忧戚相关,只要怀着这样一颗“天地之心”、“民生之心”去生活、去做事,你就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价值,当你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的时候,就不会去较真,不会有不满,就如慧海禅师所说,“吃饭时不百般索取,睡觉时也不千般计较”,就能活得安心,活得快乐。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