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非物外,物外非道
浏览: 次
当前背景色: 未选择
道非物外,物外非道
问:
赵州和尚问师父南泉禅师说:「道非物外,物外非道,什么是物外的道呢?」南泉拿起棍子就打,赵州把棒子抓住,说:「你以后别打错人了。」南泉不想落入思辨的圈套,所以打人。但是对一般人而言,思辨还是必要的,请师父说明这两句话的意义。 答:
所谓「道非物外,物外非道」,「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在佛教中,「道」有好几种意思。第一种是指路线、道路,也是指修行佛法的法门。另一种意思是方向或目标,比如希望成佛成道,希望证果等等。还有一种意思是菩提、觉,是一种经验,因此证道是指亲自体验到「道」是什么。对禅或究竟的佛法来说,道本身跟一般现象或一般世间事物不能分开,原因在于:如果心外求道,那是外道,因为道不在心外,而是在心内。可是心又在那里呢?如果说心在身体里,那也是错的,身体中没有一个东西叫作道。心既不在身外也不在身内,而是一种精神的活动,亦可称之为神识、智慧。神识是凡夫,智慧是贤圣,不论是神识或智慧都是跟外在世界相接触而产生的反应,所以不能说它是在内或在外。「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其实是同一句话,反复说着而已。道不在物质现象之外,那一定是在物质现象之内喽!可是若说物质之外没有道,也是错的。如果说物质或现象是道,这也是执着。所以,道不在物内也不在物外,道是非物外非物内,即物外即物内。这又变成思辨而非实证,有点像念《心经》,不是禅师需要说的,跟实际的体验没有相关,所以南泉禅师干脆不讲,拿起棍子就打。赵州则说:「我懂你的意思了,你别再打我了。」善于用逻辑分析事理的人大概会经常逞口舌之辩,而在这个公案中,语言已是多余的,这才是禅的体验。 ♡ 喜欢 (0)
问:
赵州和尚问师父南泉禅师说:「道非物外,物外非道,什么是物外的道呢?」南泉拿起棍子就打,赵州把棒子抓住,说:「你以后别打错人了。」南泉不想落入思辨的圈套,所以打人。但是对一般人而言,思辨还是必要的,请师父说明这两句话的意义。 答:
所谓「道非物外,物外非道」,「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在佛教中,「道」有好几种意思。第一种是指路线、道路,也是指修行佛法的法门。另一种意思是方向或目标,比如希望成佛成道,希望证果等等。还有一种意思是菩提、觉,是一种经验,因此证道是指亲自体验到「道」是什么。对禅或究竟的佛法来说,道本身跟一般现象或一般世间事物不能分开,原因在于:如果心外求道,那是外道,因为道不在心外,而是在心内。可是心又在那里呢?如果说心在身体里,那也是错的,身体中没有一个东西叫作道。心既不在身外也不在身内,而是一种精神的活动,亦可称之为神识、智慧。神识是凡夫,智慧是贤圣,不论是神识或智慧都是跟外在世界相接触而产生的反应,所以不能说它是在内或在外。「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其实是同一句话,反复说着而已。道不在物质现象之外,那一定是在物质现象之内喽!可是若说物质之外没有道,也是错的。如果说物质或现象是道,这也是执着。所以,道不在物内也不在物外,道是非物外非物内,即物外即物内。这又变成思辨而非实证,有点像念《心经》,不是禅师需要说的,跟实际的体验没有相关,所以南泉禅师干脆不讲,拿起棍子就打。赵州则说:「我懂你的意思了,你别再打我了。」善于用逻辑分析事理的人大概会经常逞口舌之辩,而在这个公案中,语言已是多余的,这才是禅的体验。 ♡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