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心胜喜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令心胜喜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Gladdening the Mind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令心胜喜。这是禅定的一个重要技能。佛陀把它列为出入息念法的一个基本步骤。如果你的禅修枯燥起来,就会像发动机没有润滑油那样给卡住。因此,你在修持当中,有必要使心保持润滑,保持清新。
做法有很多。阿姜李讲过一个比喻,就像一位家长听见孩子在哭泣,懂得什么时候带他出去透气、什么时候给他玩具、什么时候喂食。换句话说,你要学会解读哭泣,看看小孩在干什么,以便了解使孩子转哭为笑的办法。心与孩童极其相似——你必须时常照料它的情绪。
办法之一是,放下出入息念,专注佛陀推荐过的其它几种忆念: 忆念佛、忆念法、忆念僧。
忆念佛陀时,要提醒自己,你正走在一条由一位彻底除灭杂染的人指明的修行道——这个人,不存在丝毫为一己之满足或乐趣而推行什么的企图或者意图。他找到了成功的途径,他直接无私地传授。
这样的一件事,世界上你到哪里找得到? 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ism]在大学里如此盛行,是因为人们常常为了支配他人而推行某种思想,他们想影响别人以自己乐见的方式行动。解构主义的目的是为了看穿那些意图。不过,就佛陀来说,他唯一要求的是人们如法修法。在他去世的夜晚,当天神们为礼敬他而唱起乐歌,撒下花朵和香屑时,他说: “这不是礼敬佛陀的方式。礼敬佛陀的方式是如法修法”——意思是,为了离欲、为了出离、为了解脱而修练。换句话说,你要凭着给自己证得苦的解脱向佛陀表达礼敬。他要求的就是那么多。他的动机是最慈悲的。因此,当你对修行道有挫折感时,不妨考虑一下自己可能走上的其他途径,就会意识到没有一条比得上它。即使我们还没有达到修行道的终点,我们正在走的仍然是一条善道。
忆念法也是同样道理。想一想法要求你在内心培养的所有那些好品质。当然,走在修行道上,说明它们还没有圆满修成,不过至少你是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佛陀提到过尚未证得道果的悲哀,但是他说,那种悲哀比起追逐色、声、香、味、触求之不得的悲哀——他称为“家主的悲哀”——要强多了。这种悲哀引向何处? 它把人们引向争斗、打架、抓取那些将会从指隙间溜走的东西。来自修行的悲哀,是不会引生冲突的,它引向正确的方向。仅仅那么想,就应该可以激励你继续修行。唯一的问题是,当那个悲哀感太沉重时,当那个挫折感太沉重时——那就是你需要借着忆念自己在修行道上作过的一切好事,令心胜喜的时候了。
而且这条修行道要求你做的,都是些善事,你可以为之自豪的事,给你尊贵、高尚感的事。它没有要你在修法时损害你的理想。实际上,它要你把自己的理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准。
接下来,是忆念僧伽。当你的心感觉到充满杂染时,要提醒自己,圣僧伽的成员们都曾经有过你现在的情形。形形色色的人——男人、女人、儿童、富人、穷人、知识分子、未进学的人、健康人、病人——他们都能够在内心找到克服弱点的力量。如果你的修行道有一段路漫长、枯燥,可以读一读《长老偈》和《长老尼偈》,听听那里面比丘和比丘尼们讲述他讲修行中那些漫长、枯燥的路段: 三十年或者更多。然而最终,他们还是证得了觉醒。因此,你可以从那里获得激励。
你还可以忆念自己的布施、戒德——你在修行道上做过的所有那些好事。这也是令心胜喜的一种有效的忆念,一种良好的忆念。
至于忆念天神: 这不是要你坐着观想天神。你要观想令一个人转生天神的那些素质。第一个是当你想做降格之事时升起的知耻感,意识到自己的人格高于它。第二个是畏惧不善巧行为之后果的畏恶感——那就意味着你拥有一个统一和谐的自我感,能够为了当前可能不乐、但将来引生善果的业,抵制未来将会有长期恶果的即刻快感。正是这两种素养,使人转生为神,而你在内心拥有它们。因此那样观想有助于令心胜喜。
圣典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比丘于某个节日夜晚在林间坐禅。远处可以听见人们在奏乐、玩乐,他感觉十分挫折。 这里自己一个人独坐林间苦熬,那里别人都在痛快地玩乐。接着有个天神过来说:“听着,有很多人实在羡慕你,因为他们知道你往哪里去; 至于那些玩乐的人,他们的生命没有任何方向。”
因此,当修行道开始令你气馁、你的心开始感觉枯燥时,可以思考这些事,提醒自己,你是走在一条善道上。它也许是一条漫长的道,但它远远好过根本没有一条道,或者走的那条道要求你损害自己的理想,损害你的正直感和高尚感,所得的却是对你一笑而去的[短暂]快乐。
另一个令心胜喜的好办法是用气: 找到给身与心在即刻当下同时带来安适感、健康感、清新感的呼吸方式。不要怕那些觉受,以为它们是执取。你当然是在执取它们——但是执取好东西,比执取以有害的方式搅乱心的那些东西要强。开始时,这些清新感和喜乐感似乎来来去去没有规律。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开始意识到,其中确实是有规律的。当你对它们越来越熟悉时,就可以越来越经常地从中汲取[喜乐]。
以气令心胜喜的另一种办法,是探索不同的呼吸方式。试着设想一种你过去从未想到的呼吸方式,看看它对你的身感会做什么。想象气能不是从外面进来,而是从内中涌起。或者,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呼吸: 用你的腿呼吸、用你的臂呼吸、用你的手指呼吸。注意身体的哪个部位是一直没有人照管的继妹——也就是得不到气能——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尽量给它气能和关注上。换句话说,要运用你的想象力。如果你感受到身内的张力形式,可以想象有一把大刀,过来切、切、切、切,切掉所有那些张力形式。
换句话说,把你的想象力用在这里——不是在幻想世界中游荡,而是探索当下的一些可能性。试着想象一些不可能的呼吸方式,然后尝试一下——因为那样你可以对自己的身体学到很多: 什么是真有可能的,什么是没有可能的。这就好像读量子力学。人们在实验中注意到的一些现象,就他们所知,只能在考虑某些粒子可以逆时间而行的想法时,才能够解释。世界上有很多多东西与直觉是背道而驰的。此处当下你的身感也有许多悖离直觉的潜势。如果你只服从你的常规知觉,那么你能看见只有那么多: 也就是你期待看见的东西。试试你能否以气的新奇设想令自己惊喜。
因此,令心胜喜有许多方法。正如阿姜李所说,这就像是做一个好家长。你得有各种各样的锦囊妙计。如果小孩在哭泣,每次哭你只有喂食这一招,结果就会得到一个肥胖、乖戾的小孩。有时他需要的是如厕、有时他只是无聊、有时他需要一点新鲜空气、改变一下环境。
如果一切都不成功, 没有一个法子能令你在禅定中振作,那么就出去走一会儿。找点零活做一做。注意寺院里哪里不干净、哪里不整齐,给它收拾一下。换句话说,学会在任何种类的善巧工作中找到喜乐。
阿姜放有一次说,当他还是一位年轻比丘时,经常躲避寺里的工程建设。往往是稍微帮点忙,然后就悄悄走开去禅定了。阿姜李对此不置一词,直到佛历2500年纪念准备期间,当时阿姜李打算在阿育王寺举行一次大型庆祝活动。有一天他对阿姜放说: “要知道,如果你不帮助我,我快要死了。”阿姜放于是想了一阵,最后对自己说: “好吧,寺院里的建筑工作是一种善巧的活动。如果我死的时候,手里拿着榔头和锯子——起码我是拿着榔头、锯子在做好事。”
因此,要做那种一直在找善巧事做的人,因为人这一辈子如此短促。如果你把时间放在抑郁、灰心上,就浪费了多少行善的机会。世界上有那么多善事需要人们去做。从小事做起,比如使我们的环境清洁整齐,然后逐步发展。这都是值得的。你有那么多令心胜喜的办法。
阿姜李的开示中讲过一个故事,一位老妇去寺院,注意到行禅道没有扫净。于是她打扫了一遍,又端来一些洗足水。只那么多,就令她升起了喜悦感。碰巧在回家路上,她死于心脏病发作。醒来时,发现自己成了一位天神,就是缘自把周围环境打扫干净所得的这股喜悦。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重要的道理: 任何能做到令心胜喜的有益、善巧法门,都可以是你作为一个善修者所持技能的一部分。
(根据2004年9月2开示录音整理,本文来自坦尼沙罗尊者开示集《禅定——第三集》)
♡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