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真圆法师

全息哲学科学观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全息哲学科学观

真圆阿阇黎

今天当人们被狭隘的现代科学所左右的时候,对于“神性”抑或精神性的现象便只能感叹为“超自然”现象,甚至人们连神性存在与否都持怀疑态度。
在现代科学的引领下,技术的发展无可厚非地带动了人类文明的长足发展,然而这种一味片面的“科学”痴迷却更加将人类引向机械、物质的恶性循环中,人类的精神层面越来越萎缩,几乎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人们一夜醒来会发现自己已经完全被物质化的追求所包裹,灵魂的自由追求几乎被窒息。

人类被现代科学引向繁荣还是正在走向灭亡?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无不缘于精神性的衰竭。

所谓全息即包含全部信息,换言之一个点可以涵括面的信息,可以涵括多维的信息。好比生命体的一个细胞涵括整个生命体的全部信息,一个生命体涵括其生存环境的全部信息,亦即一个生命体涵括整个地球的全部信息,而地球涵括整个太阳系的信息,太阳系涵括银河的全部信息,银河涵括宇宙的全部信息,换言之一个生命体的细胞涵括全部宇宙的信息。

全息哲学科学的另外一个层面便是精神性,在宗教中人们谓之曰信仰,在行为我们称之为善恶,在哲学谓之曰形而上。如果人类要正常有序地发展文明就不得不考虑精神性的升华。

在96年和钱学森先生书信讨论的时候末学曾经提出这个概念,这也正是钱老先生回信的契机:一粒尘埃携带宇宙全部的信息。

全息哲学科学的两个层面,一者物质科学,二者精神科学,二者不可偏废。物质科学乃我们今天所言的现代科学,其研究必然遵循可观察、可操作、可重复;精神科学乃是我们心灵活动的领域,要靠我们的心解读感受,不可观察、不可测量、难以重复。当一个疑问者提出“请你证明给我看精神性”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已经从根本上把物质性与精神性混为一谈了。你今天做了一个梦,你明天能否操作设计再重复做这个梦?

现代科学的最幼稚处就是完全忽略了精神性,所以现代科学于今日发现自身的发展已经穷途末路,与此同时也将人类引向灭亡。日益复加的各种流行性疾病、自然灾害都是明显的预兆,在佛教我们将其称为众生的共业。

一个系统要维持其稳定发展,各种因素就必须维持相对稳定,如果其中一种因素改变则可能导致系统的不可逆变化。好比大脑的思维,离开躯体的大脑和活动着的大脑所表现出来的指标必然不同,一个肢体残缺的大脑和肢体完善的大脑其活动指标也必然有异。这就是局部对于全体的影响。

物质性和精神性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在人类发展的今天再辩论谁决定谁似乎意义已经很微弱,我们似乎更应该看到两者的不可分裂性。

生命体的存在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不仅是物质化的生命链,同时还延续为涵括生死的精神化生命链。精神性的生命体通俗讲乃是“神、鬼”,不能因为你没有看见没有听见就否认它们的存在。在这精神化的存在不能用物质实证手段验证,而是靠我们的心灵感知和解读。

全息哲学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便是物质与精神的互相转化,在佛家亦即“色空不二”。

东方哲学最突出的观点便是“天人合一”,这正是全息哲学科学思想的特征。“我与宇宙乃为一体,我与其他一切生命体乃为一体”。这种一体性乃是精神的一体性,并非我的物质之身就是你的物质之身。在佛家的“他心通”、“宿命通”便是表达这种全息哲学科学观。

《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等无不是全息哲学科学的典范,更遑论佛教,佛教乃最完美的全息哲学科学体系。

本次参加香山科学会议,几位德高望重的院士也都提及了精神性亦即神性的哲学观点。

科学乃求真之行,求真就应该更重视真理性,如果变成物质化盲从便不复称为科学了。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杂说

下一篇:和气生财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