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净慧法师

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三皈五戒开示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三皈五戒开示
净 慧

(1997年7月25日)
各位营员:

通过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这几天的学习、体会,以及各位没有参加夏令营以前对佛法认识上的一种积累,从而升起了要皈依三宝的这种信念,产生了对三宝的认同,并且发心要成为一个三宝弟子,我作为各位皈依三宝的一个证明人,对各位的这种发心表示欢喜赞叹,也为各位这种正确的选择、理智的选择、智慧的选择表示庆贺。

通过这几天的活动,各位法师、居士给我们作了很多开示,几乎每一位都在强调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现在各位可以说在这三方面都具足了。我们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善知识难遇今已遇。我们现前有这么多位法师、居士引导我们学佛,引导我们来正信三宝,他们都是我们的善知识。各位都很珍惜这个缘分,所以大家才发心皈依三宝。我们佛教教团由于在今天增添了这一份非常难得的新鲜血液,有这么多年轻的学佛者加入到我们的教团,我相信我们的佛教一定会更加兴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信,由于我们投身入佛教,由于我们对佛教这一份虔诚的心,由于我们对佛教这一份信受奉行的心,从而会影响到整个佛法的振兴,影响到整个法源的振兴。我有这个信念,我希望今天在场的和位都要有这个信念。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以国家的兴亡为己任,我们又是中国的一个佛弟子,我们也要以中国佛教的兴亡为己任。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像今天圣凯法师所讲的,首先要有出世的思想,再来从事入世的事业。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能够自觉自利,在自觉的基础上,才能够觉他;在自利的基础上,才能够利他。从自觉自利上来说,今天应该是一个最好的开端和起点。所以,我对于各位加入佛教成为三宝弟子,成为佛教教团的一分子,感到非常欢欣鼓舞,我想我们大家也一定会非常珍惜这一因缘。

讲到皈依佛教,实际上就是从我们的心灵深处对佛法的认同,对三宝的回归。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既有我们外在的三宝,又有我们内在的三宝。假设我们仅有外在的三宝,没能内在的三宝,那么我们学佛或者成佛或者度众生这些事情永远都无法圆满成就。我们皈依三宝,就是要使我们内在的三宝和外在的三宝从今天开始在法脉上来一个沟通,也可以说,外在的三宝是一个广大无边的、功德无量的信息系统,我们内在的三宝是这个信息系统的接收器,我们今天通过这样一个仪式,通过我们这种发心,就把这个信息接通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外在三宝的引导之下,逐步地来圆满我们内在的三宝。只有把我们内在的三宝真正地庄严、圆满起来了,我们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样一个最崇高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实现。

外在的三宝主要就是指住持三宝,也就是说佛、法、僧三宝在人间的体现。这里主要是讲住持三宝,其他如一体三宝、实相三宝,是内外不分,内外不二的,那是理上的事情,只有住持三宝是事相上的事情。我们只有通过事相上的皈依,才能发掘理性上的这种不二。住持三宝就是指佛像、经书和圣贤僧或凡夫僧。住持三宝是有形有相的,因为只有这三件事存在,那么佛陀教化才能够具体体现,才说明佛教作为一种教化系统、作为一种宗教实体的具体存在。当然,法住法位是永恒的存在,但作为一个教化系统它是在一定的时节因缘条件下存在的。所以说,皈依首先是皈依住持三宝,由住持三宝的引导,然后再进一步去领悟、发掘同体三宝、一体三宝和自性三宝。

什么叫做皈依呢?皈,就是回归、归向、归投。就是我们在佛法道理上、教化上认同,在思想上回归,全身心地投奔到三宝的怀抱里来。依,就是依靠、依赖。因为世间的一切都不可以作为依靠,只有佛法僧三宝这个真理可以作为依靠,我们依赖佛法僧三宝这个真理,就能够离若得乐,所以说,皈依三宝是从事到理,以事来显理,然后才能达到事理不二。

也有一些人认为,信佛就信嘛,不必拘于形式,不必举行仪式。实际上,这是一处片面的、不正确的想法。我们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这个皈依呢?就是要在皈依仪式当中眼观坛仪,眼睛要看到佛像的庄严看到现前大众的威仪,看到这人坛场,这个道场的清净;还要耳听法言,耳听皈依师在这里讲的皈依三宝的种种道理;还要心存观想,把心里的妄想杂念都放下,观想我们现前整个生命就在三宝的怀抱当中,就在三宝的慈光加被之下。也就是说,要全身心地参与进来,投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皈依三宝这个愿望。

在皈依前,有一个忏悔仪式。我们每个人在此之前都有种种的过失,而我们不能够以一个有过失的身心来接受清净的佛法,所以在皈依之前就一定要洗涤身心。怎么样洗涤身心呢?就是要忏悔。通过忏悔,使人们的身心清净了,再来接受清净的佛法,就能够与佛法相应。在忏悔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要有一种殷勤的心、殷切的心、惭愧的心、反省的心。忏悔之后,就一定有一种像放下了千斤重担一样的轻松之感,我们以这样轻安的身心,才能真正接受清净的佛法。

正式皈依三宝的时候,皈依的文字要说三遍,每说一次大家都要心存观想。这个观想分为三个步骤,说第一遍的时候,大家要想到佛法僧三宝具有实、德、能这样一种性质、功能和真实性,这种功德充满虚空,周遍法界。因为佛法或者说佛的法身是无处不在,所以工德也是无处不在。当我说第一遍的时候,就要观想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充满虚空,周遍法界。说第二遍的时候,就要观想十方三宝的功德从无边的虚空中都聚集到自己的头顶上。当说第三遍的时候,观想进入到最重要的时刻:十方三宝的功德从自己的头顶贯穿全身,与自己的自性三宝成为一个整体,与自己的生命在为一个整体。这就是佛教受皈依的真正意义,所以说受三宝皈一定要有观想,如果没有观想,没有这一份真正的投入,这个皈依是不会完成的。由此说明皈依一定要面对面,一定是要亲临现场,不可代替。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皈依的无作戒体。所谓无作戒体,它是一种色法,是一种物质的东西,但是这种物质的东西又没有形体,不可以表示,而它又确确实实是存在,那么就把这种存在叫做无作戒体,也叫做无表色,就是不可以表示的一种色法。我们姑且把它叫做一种能量,如果我们真正获得了这种能量,那么在今后整个学佛的过程中,就会成为我们断恶修善、上求下化的一处永恒的推动力。所以我们每一个正式发心皈依三宝的人,在此时此刻一定要特别特别的慎重,一定要把一要的妄想杂念都放下,一定要生起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全身心的托付这样一种信心。实际上,皈依三宝是一种非常严肃,但也是非常单纯的事情,并没多么复杂,只要生起这种投入的心,就完全能够获得三皈依的无作戒体。这是最关键的,一切的安排、布置,无非就是要成就这一件事。我们既然皈依了,成为一个三宝弟子,那么我们从今以后就应该永远忠于三宝,永远不违背我们今天在三宝前许下的这种誓言。

接下来就是发愿,这个愿文叫做四宏誓愿。佛教的发愿有两种,一种是通愿,一种是别愿。我们现在所发的这个愿就叫通愿。通愿就是人人都可以发,时时处处都可以发。像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那就叫做别愿。我们每个人每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分别发各种的别愿。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发这个通愿。这个通愿可以说包括了所有别愿的内容,它是一般性的内容,不是具体性的内容,但是它把整个学佛、修行、上求下化的这些内容全部包罗无遗。也就是就,我们学佛从众生到成佛无非就是这四件事:就是要广度众生,断尽烦恼,学习一切法门,最后成就无上佛果。这个四宏誓愿既是我们修行的一个目标、目的,又是我们修行的全过程。然后是回向,回向的意思就是把我们今天受皈依的功德来回向他人,回向我们的亲友,回向我们的父母,愿我们父母、亲友乃至法界一切众生都来分享这一份功德。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发心,由于我们的心愿广大,就可以使很小的功德随着我们的心愿不断地扩展。所以我们修行人不要怕我们自己做的功德给别人得了好处,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想到把自己的修行回向一切众生。这本身就是在扩大我们的心量,就是要让一切众生都来分享我们的修行。

下面还有几句话嘱托大家。我们既然学佛了,成为三宝弟子,是我们佛教教团的一分子,如果从青年的角度来讲,可以说你们就是佛教未来的希望。佛教并不单纯是老年的宗教,佛教是一个青年的宗教,释迦牟尼佛就是三十来岁成道的。所以佛法的弘扬,佛法的希望,佛法的住世,全在我们青年一代,那么我们每一位都要想一想,我们身上有那么重大的责任。所以,我们皈依了三宝之后,就一定要逐步地来把我们的信仰落实在我们的言行当中,不要成为夸夸其谈的人,不要成为只有问题没有实际行动的人。我想,我们每个人作为佛教徒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将来能够为弘扬佛法出一份力我觉得要出这份力,首先就要从自己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做人做起。所以,要成佛要学会做一个好人,做一个真真实实、实实在在的人。我们一定不要把信仰挂在口头上,一定要把信仰落实在言行上,哪怕我们一天只能做一点点好事,那也是我们在落实信仰,体现信仰。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想到,我应该怎样把佛教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变成自己的言行,能够由于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佛教增添光彩,能够由于自己的一言一行使佛法日益发扬光大。我们绝对不要因为个人的行为不检点、言行不一致玷污佛法。这是我对各位最殷切、最殷重的嘱托。

另外,今天有些人要受五戒,也有些人只皈依不受五戒。我想,不受五戒的人在平常也应该用五戒来要求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们可以再受五戒。但不是说,我只受了三皈,反正我没受五戒,所以就可以不按五戒的要求去做,千万不能带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们只有按照五戒的要求做了,这才是真正落实信仰。因为皈依了和没有皈依一定要有一些不同,如果皈依了和没能有皈依还是一样,那么这个皈依和信仰就无法落实。我相信我们每一位青年佛弟子都是最优秀、最有理想的人,都能够以自己的言行来证明你们今天的这种发心是能够贯彻始终、言行一致的。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既然是佛弟子了,肯定就希望信佛的人越来越多。我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因为我是一个僧人,如果我不希望佛教徒越来越多的话,那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僧人,从你们在家居士来讲也是一样,也要有这种劝人为善的热情,如果没有这种热情,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佛弟子。所以我对你们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你们每个人在你这一辈子至少发展三个教徒。我想,这并不太难,每个人恐怕都能做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展三个人,就会三三无尽。

最后还有一点,你们在这里皈依了,回去以后不要多说,要多做。我们这些年轻的孩子们在家时都习惯依靠父母,早上睡懒觉,家务活不肯干。我们皈依三宝以后,首先要从这一点做起,每天按时起床,要帮助家里干家务活,要好好地孝顺父母,要好好地学习,好好地工作,以此来检验你是不是真正落实了信仰。不要一回去以后就先把菩萨供起来,把香烧起来,先不要这样。假使你家时原人都认同了,你才可以这样做;如果家里人还没有认同,你既不要烧香,也不要供菩萨,你只要好好地做事,好好地做人,默默地在心里供三宝就成了。回去以后,你们每天有什么功课呢?早上可以念《普贤菩萨行愿品》,晚上念《金刚经》。功课一定要坚持做,抽出一点时间坚持下去。只要功夫到家,就一定会受益。

下面讲一讲五戒的内容,五戒第一戒是不杀生,第二戒是不偷盗,第三戒是不邪淫,第四戒是不妄语,第五戒是不饮酒。这五条戒是佛法一切戒律的基础,是人间善法的基础,是我们社会道德的基础,应该说也是法律的基础。当然法律涉及面没有这么宽,要求也没有这么严,比如饮酒,法律只限制人们不能饮酒过量。

今天有这么多人发心受五戒,非常难得,这也突破了历届夏令营的人数。我感到本届夏令营营员佛学水平都很高,对佛法都有比较深的体会和认识。在这里有几个问题跟各位简单地说明一下,第一不杀生,杀生的主要对象是指不故意伤害人命,我们要把杀生的主要对象弄清楚。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我们的慈悲心,为了培养我们对一切众生都有一种平等心,所以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要爱护,都不得故杀,都不得故伤。第二不偷盗,从戒律上讲,它是有一定的标准,不是说随便拿一张纸,拿一个信封,这就算偷盗。如果说没有经过人家同意,随便拿了人家一张纸,一个信封,这只能算是一种过失,不能算是犯戒。犯戒一定是有一个量的标准,就好象什么叫做犯法一样。在戒律上讲不过五钱,过了五钱就是犯戒。这个五钱相当于多少,和我们现在的物价如何来等值呢?这个不太好计算。不会造成犯法,那就不算犯戒,但是也不要因此就觉得可以随便少拿一点,如果是这样,说明我们本身就没有想到要守戒。第三不邪淫,不邪淫主要是说作为在家的男女居士不能有婚外关系。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也要注意非时非地不能有夫妻关系。非时,比如说诸佛菩萨的纪念日,自己父母的生日,自己的生日,在这种时候,要想到报恩,不能有这种放逸的行为和思想。另外,下雨、打雷的时候,不能够有这种行为,这个时候也要想到敬天地、畏鬼神。第四不妄语,不妄语包括四个方面,就是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妄言就是说谎话,绮语就是说那些抵级下流开过度玩笑的话,两舌就是说是非,挑拨离间,恶口就是骂人。以上四条式律,总共实际上有七条,身与口应该守的戒律一共是七条,这就叫身口七支。最后是不饮酒,不饮酒应该包括不抽烟、不吸霉,应该是说一切对精神有刺激或麻醉作用的东西都不能够吸食。

我们有这么多人来受戒,是不是第个人都能把这五条戒全守下来呢?佛在制定在家教徒五戒的时候,就有一个有弹性的规定。这就说,我们每一个人可以量力而行。你能守几条,你就受几条。受一、两条叫少分忧婆塞戒,受三条叫半分优婆塞戒,受四条叫多分优婆塞戒,受五条叫满分优婆塞戒。总之,分为四个档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来决定自己能够守几条,你就受哪几条。佛法是很现实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勉强,你宁可少受两条,也不要受了以后再去犯戒。因为你不受戒而有一些过失行为的话,那仅仅是做错某件事的过失,而没有犯戒的过失。如果你受了戒又犯戒,那就有两重过失,希望大家明白这个道理。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