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经 第八集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大方广圆觉经 (第八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8
请看第十页:
讲义【甲三:藏乘摄属。】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明这部经 在三藏里面是属於哪一藏,在大小乘里面是属於哪一乘,这是很容易了解的。在三藏,就是经 、律、论,它是属於经 藏,大、小乘里面它是属於大乘,就是菩萨乘。
讲义【以菩萨有大根大智,佛为说大乘,谈理深远。凡三藏中,有谈大乘教、理、行、果,俱属菩萨乘。此经 佛与十二菩萨,说圆顿教,从因至果,远离二乘,皆依圆觉。踞菩萨乘,修寂灭行,是经 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
这一段简单说明一下就可以。
讲义【甲四:体性深远。】
这一段在五重玄义里面就是辨体,这部经 的经 体是什么。
讲义【已知此经 ,属经 藏,菩萨乘摄,但未知以何为体?然诸大乘经 ,皆以实相为体。此经 以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为体。】
这几句话很重要,诸位能理解到这两句,后面一看就懂。这两句在许多大乘经 典里面我们都看到,可是很难懂。所谓「体」就是讲理论的依据,这部经 里面所讲的道理、所说的方法是依据什么,所依据的就是讲「体」。换句话说,佛说这个道理是怎么说出来?从哪里说出来?我们要找他说出来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体」。一切大乘经 的根源都是从实相里面流露出来,「实相」是什么?就是真心、真如本性,是「真心的别名」,也就是念佛法门讲的理一心,理一心就是真心。
这个与小乘经 、与世间法就有很大的差别,小乘经 不是从实相里头建立,不从实相里头流出来,小乘经 是从心意识里面建立,与世间法相差不太远。譬如我们世间一切众生的知见,世间有许多学问家、学者,他们有很多的著述,无论是古时候,无论是现在,他那些书是依据什么?有的依据他自己一生的体验,有的依据他对於大自然界的感想,有的依据他自己的发现,可见得都是从心意识里面流露出来,跟大乘经 完全不相同。他是从心意识流露出来的,我们都是用心意识,所以看他们的东西一看很容易理解,一看就懂。看小乘经 也比较容易懂,譬如《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十善业道经 》,这都是小乘经 ,很容易接受,为什么?因为跟我们用的心是差不多。大乘佛法难懂,难懂就是心不一样,我们如果用妄心,就是用心意识,要去接受大乘佛法,给诸位说那是根本不可能,只能够接受一个什么?外表,表面上的文字相,为什么?全落在我们妄想、知见当中,那怎么行!
这次我们的大专讲座,提出的是一个专题,《六祖坛经 》的研究,我们这里有全套的录音带,同学们每天要听六个钟点录音带,我在此地每天三个小时的讲演,所以我们的课程一天九个钟点,这是一个专题。《坛经 》也是顿教大乘,跟《圆觉经 》一样,也是以实相为体。七天要是真正能把《坛经 》重要的理论与方法都掌握到,对於以后的研修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道场同修也欢迎你们来参加研究讨论。我在这个地方讲,一天三个钟点,七天也不过是二十个小时,没有办法讲经 ,而来讨论问题,《坛经 》一共十章,一章一章把里面的经 义提出来研究讨论。我们道场同修过去在此地听过《六祖坛经 》,而且道场里面讲得非常详细,我们讲过九十多次,录音带好像有九十多卷,希望你们听了之后要能提出问题。听了以后都没问题,这很了不起,都开悟了!听了一定要提出问题,你开悟了也应该提问题,利乐有情问,自己没有问题也要代别人提出问题。
经 本子大家都有,希望你们要多看,看的时候把问题提出来,我们每一天三个小时主要就是为同学解答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把经 里面的经 义提出来给诸位特别的介绍,所以这次讲座的性质不相同。这种性质比较有受用,至少他专心,不至於分心。像以往的时候,请几位老师,排上好几门课程,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他的意志不能集中,所以不如用七天来研究一部经 。在《坛经 》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体会实相,因为整个《坛经 》就是六祖大师从实相理体当中流出来的言说,如果在这个地方能稍稍有点体会,那我们这个讲座就有价值,真正有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相信,现在报名差不多将近有八十个学生,能有一、二个入境界,这个讲座的功德就不可思议,当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体会到这个境界。
这部经 是一乘了义经 典,当然不例外,所以它是『以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为体』,这就是真心,就是实相。前面讲实相,怎么又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实相,是一桩事情,它有很多名字,也叫真如,也叫本性,也叫第一义,都是说的这个。在《华严经 》里面叫一真法界,在《楞严经 》里面叫如来藏心,一样的意思,都是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如果我们自己也用真心,那与佛心心相印,句句都能体会到真实义,所以学大乘经 典的人要用真心才能入门。
讲义【佛依法性土,现受用身。】
『法性土』,就是净土里面讲的常寂光土。「法性」就是常寂光,这个意思也相当之深,如果不把这个道理搞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怎能叫人相信?我们现在正在录《弥陀经 》,重要的部分也讲得详细,四土每一个土都有三辈九品,凡圣同居土有九品,方便有余土也有九品,实报庄严土也不例外,甚至於讲到常寂光土,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完全用天台三观三谛来说明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才能相信。四土每一土都有它的因缘,都有它的果报,什么样的因缘感得什么样的果报,理上我们通达没有怀疑,事实上我们才会相信。
《天台止观大意》与《楞严经 》经 义相彷佛,所以《弥陀经 》不好讲,一般人的确不容易接受。可是你将一切一乘了义的经 典通达之后,你对於《弥陀经 》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死心塌地再没有怀疑,决心求生净土,就好像《华严经 》一样。《华严经 》那么大部的经 ,佛教里面的根本经 典,根本*轮,一切经 都没有办法超越《华严》的范围,不能超越它的界限,《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统统都搞清楚了,对於西方极乐世界信了,心里头向往发愿往生。没有前面那些理论,你能相信吗?这是难信之法,的确是不容易。那么这就是真正通达实相,晓得十法界依正的因缘果报。
佛从寂光土里面『现受用身』,受用身是现的报身,怎么晓得是报身?因为本经 里面所讲的十二位菩萨是等觉菩萨,说法对象是等觉菩萨,当然是报身,我们一般讲初地以上就见佛的报身,这是现他受用身。
讲义【与诸菩萨,皆入三昧,凡圣一源,身土不二,即是一真法界。】
这种境界在本经 一展开,通序里面就显示出来,所以我们看它的序分(通序)跟一般经 典里面的确不相同。一般经 典都是佛在某一个地方讲的,都有记载,像《弥陀经 》在只树给孤独园讲的。这部经 在一真法界讲的,所以你一看就不一样,就晓得这是圆顿大法,是以地上菩萨为对象。既然这部经 有这样深,有这么高,我们初学的人能用得上吗?正如《华严》所说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是有次第、有顺序的修学,圆融没有次第,同时具足,这是佛法教学不可思议之处。理可以听,常说修学最重要的就是薰习。实在讲今人的聪明智慧超过古人,可是古人很容易开悟,今人很不容易开悟,原因在哪里?就是修学环境不相同。古人修学的环境好,好在什么地方?好在一天到晚在薰习。二六时中佛法薰习不断,当然最理想的环境是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那个地方六尘说法,所以这个薰习永无中断,一生成就。无论什么根性的人,就怕你不能往生,你往生一定成就,这就是六尘说法的好处。
我们这个世界,在从前寺院佛法的薰习就跟我们现在办讲座差不多,而我们讲座也比从前寺院里头还差了一半。过去寺院每天讲堂八个小时,如果是念佛,除讲堂八个小时之外,还有八个小时念佛堂,我们今天纵然上八小时课,我们没有八小时念佛,这不如人家,如果是参禅的,他有八个钟点禅堂。所以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人家有十六个小时的薰习,那怎么会一样?我们这个讲座七天,实际上讲我们人手不足,如果大家是修念佛法门,或者是参禅,我们能一天有八个钟点讲堂,再有八个钟点来修行,那我们这七天就有点像从前那个味道。我们今年来试试看,看今年成就如何,明年我们再做的时候希望能达到这样一个目标。过去寺院丛林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如是,也没有过年、过节、放假。放什么假?你生死没有了脱,你还有什么工夫放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放假,没有成就之前还有什么心情放假。所以这七天要好好的把握住,尝一尝六尘说法的味道,我们运用电视也是六尘说法,有色尘、有声尘。
讲义【此经 始终,皆明圆觉。圆觉在缠,即是众生如来藏心,经 云「入於神通大光明藏」,即如来藏清净心体,平等不二,故为一真。】
『此经 始终,皆明圆觉』,自始至终都是说明圆满大觉,圆满大觉是成佛,换句话说,本经 所讲的是成佛之道,成佛之理,讲成佛的道与理。『圆觉在缠』,就是众生的『如来藏心』,经 里面所说『入於神通大光明藏』,这就是『如来藏清净心体』,众生与佛『平等不二,故为一真』。如来就是出缠,凡夫是「在缠」,谁缠缚呢?烦恼缠缚,换句话说,凡夫的如来藏被烦恼缠缚住,就叫凡夫。佛断烦恼了,没有烦恼来缠缚他,他就叫佛。诸位要晓得,如来藏是真的,是本有的,烦恼是虚妄的,是本无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相信,你全程肯定,对於自己才有信心,有什么信心?有信心断烦恼,因为烦恼本无,烦恼是虚妄的,当然可以断得了。你又有信心能成佛,能证圆觉,为什么?因为圆觉是本有的。换句话说,成佛是真的,是本有的,信心才能够坚定,才能够清净,清净的信心,这是讲信成就,这一点是了不起的功德。有信心什么事情都会有成就,没有信心这修学就很困难。
讲义【文殊请问:如来因地法行。世尊首告之曰:「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即是圆觉。】
『文殊请问:如来因地法行』,这在第一章是一个主要的问题。问如来,如来是佛,就是请教佛,您是修什么法门成佛的?「如来因地法行」,法是方法,行是修行,您是用什么方法修行成佛?『世尊首告之曰』,最初跟他讲,答覆他的,『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陀罗尼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总持』。『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他修的是个总持法门,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总纲。他掌握到所有修行的总纲领,这个总纲领是什么?就是『圆觉』,圆满大觉。我们修行不知道纲领的所在,没有办法掌握到,谁能掌握到这个纲领他必定成佛,而且很快的成佛。那么问问我们,能不能掌握这个纲领?但是诸位要想想,圆满大觉是什么?就是圆满的根本智与后得智,我这样说大家更容易体会。你要想掌握到圆满的大觉,你要修定,你要修戒,因为圆满大觉就是圆满的智慧,慧从哪里来?从定来的。
在念佛法门里面说,「圆觉」就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甚深的禅定,是楞严大定,它里面所生的智慧就是「圆觉」。我们念佛有几个人目标是在理一心不乱?念佛要怎么念法?这都是问题,决不是盲修瞎练可以成就的,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特别的留意。所以叫你要老实念佛,什么叫老实?一天到晚心无二用就叫老实,想东想西就不老实,如果里面还有是非人我那就造罪业。固然同居土里面所讲带业往生,诸位要记住,那是带业习的种子,不带现行,古人所讲的带旧业不带新业,现在正在造的这个不能带,换句话说,势必要断恶修善,不带新业,你才能够定得下来。你这个新业天天还在造,你的一心怎么能得到?唯有新业不造,心慢慢才定下来,才能到一心不乱,到一心了,智慧就现前。
诸位要是能掌握到这个大纲领,是什么时候?得理一心不乱之后。刚才跟大家讲了,这部经 是佛为大菩萨所讲,换句话说,听众、当机者都是理一心不乱的人。我们要想能够掌握到这个圆觉,一生成佛,先求理一心不乱,但是要想求理一心不乱,先求事一心不乱,要想得事一心不乱,先求功夫成片,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往上提升。譬如我想得博士学位,先要拿一个硕士学位,我想要一个硕士学位,先要大学毕业,要大学毕业那我先得要中学毕业,要中学毕业,我先得要小学毕业,你才晓得从哪里做起。我们今天要紧的是从老实念佛做起,才能有成就。我们讲堂里面所讲的一切经 论都是断疑起信,帮助你建立信心,破除你的疑惑,这是最低的目的,指出一条修行的道路。这个地方说明大陀罗尼门就是圆觉。
讲义【如来藏心,有此功能。】
「此心」就是讲『如来藏心』,就是真心,理一心不乱就是真心。
讲义【此心「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
这几句话就是圆觉。『清净真如』是圆觉之体,『菩提涅槃』是圆觉之相,无量无边波罗蜜门是圆觉之用,这四句就是解释圆觉,拿这个来教授诸菩萨。
讲义【此经 亦从如来藏心之所流出,故以如来藏为体。其体性深远,非大乘智慧不能解悟。】
这是将经 体提示出来,晓得这部经 从什么地方流出来的,你才晓得它的宝贵与价值。好像你得了一个宝石,你晓得这个宝石是从哪里来的,你才知道它的贵重,这叫识货。这部经 典是从真心理体流露出来,这是最极尊重的宝典。
讲义【甲五:能诠教体。】
前面所讲的是所诠的性体,这里讲的是能诠的教体。这么甚深的道理,理晓得了,根源晓得了,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佛在世的时候以音声来表达,就是言语,佛用言语把甚深之理说出来。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把佛所讲的记录下来,那就是文字,文字为教体。可是诸位要晓得,前面所讲的体性是真体,真正之体,这个地方只是讲传递方法工具之体,用文字这个工具传递给后人、传递给远方。
讲义【已知此经 ,体性甚深,未审何为教体?《楞严经 》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这就是我们这个地区,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你一说他就能听清楚,他就能开悟,你给他看,他看不清楚,他一听他会开悟。当然也有例外,也有眼根很利的,你讲半天他还听不清楚,你给他看看他就明白。可是的确大多数人耳根利,你给他看,看不清楚,你给他讲他会听清楚。
讲义【释迦牟尼佛在世,以音声语言而作佛事。】
『佛事』是指教学,不是指念经 。今天我们很多人以为念经 叫佛事,那是错误的,佛经 里面所讲的佛事全都是教学。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还没有给人念经 ,念经 追悼超度都是后起的。
讲义【则声为教体。】
佛在世的时候,最主要教学的依据就是言语音声。
讲义【如来灭后。】
佛不住在世,佛的音声当然不能存在。
讲义【纸墨之教,则以名、句、文为教体。】
这就是讲经 典,把佛过去所讲的统统记录下来编写成经 典。经 典的内容,它的组合,『名』是名词,我们今天讲法相名词,「如来」是一个名词,「陀罗尼」也是个名词,「圆觉」也是个名词。『句』是句子,一个完整的句子代表一个意思,叫人听了之后,他心里能理解,懂得意思,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文』是指单字,为名与句之所依,印度佛典中之文法用语,文指字母,与我国之书法文字不同。实际上中国字是由许多笔划组织成的,我们写一个「三」字就晓得它有三划,所以「文」,可以看作是一划、一点,这叫文。「句」是由「文」组合而成,它不是一个单字,「名」则是一个单字,一个单字也能代表一个意思,那么它也叫做「名」。
讲义【此但略说。】
这是略微解释。
讲义【而声、名、句、文,但是能诠。】
它是工具,它一定要表达如来所证的理体,才能称之为经 ,称之为经 教,否则的话,我们每天看的报纸杂志,那不能称经 ,但是你不能说它不是『名、句、文』,它的确是「名、句、文」,但是它所载的不是道。中国古人常讲「文以载道」,载道的那个文,就称之为经 典,称之为教体。
讲义【若无所诠之义,不成教体。】
如果不是载道之文,不能称之为教体。
讲义【故必通摄所诠,文义相随,而为教体。】
文随义,义随文,佛法里一切经 典都是这样,文义相随。
讲义【圭峰大师,以能诠教体,略作四门。】
『圭峰』是华严宗第五代祖师,就是宗密大师,他是以《华严》经 义来解释《圆觉经 》,《圆觉经 》当然也就跟《华严经 》一样了,《圆觉经 》是小《华严经 》,《华严经 》叫大《圆觉经 》。从他以后,历代所有讲《圆觉经 》、注《圆觉经 》的,都不能超过圭峰大师的注疏。圭峰大师《圆觉经 》的注解,等於说以后一切人讲《圆觉》、注《圆觉》那个范围、那个根本,不能离他的根本。就像贤首大师注《大乘起信论》一样,《大乘起信论》有多少注解,哪一个注解能脱离贤首大师的《疏》?我们讲堂里选用的本子,慈舟法师的讲义,可是慈舟法师讲义里面的科判全是贤首国师的,换句话说,拿贤首大师的讲义来讲而已。《圆觉经 》也是如此,历代注讲的人都是拿著圭峰大师注解的本子来讲解而已,这就说明圭峰大师的《圆觉经 》注疏,是《圆觉经 》里面第一权威的注解。他注的很多,有《圆觉经 大疏》、《略疏》、《略疏之钞》、《大疏之钞》,一共有六种。他的老师就是清凉大师,清凉一生专攻《华严》,圭峰大师毕生的精力专攻《圆觉》。
在教体里面,清凉是作十门来解释,这是《华严经 》里。他把十门归纳为四门,『略作四门』,来讲解《圆觉经 》。
讲义【第一、随相门:以声、名、句、文,通摄所诠。】
第一是『随相门』,『以声、名、句、文,通摄所诠』,就是前面讲文义相随,文随於义,义随於文,这就是随相门。
讲义【第二、唯识门:以若文若义,皆是识心所现。】
第二是『唯识门』,这个意思就更深一层。『文』也好,『义』也好,无不是唯识所现。「文、义」从哪里来?文是唯识所变,是唯识里面,我们不要说太深,我们以百法来说,是唯识里面的色法,义属於心法,所以是唯识所变现的。
讲义【第三、归性门:性是真如妙性,以识心无体,体即真如。】
第三『归性门』,更深,比唯识的意思还要深,为什么?「随相门」里面,世间教学可以包括在里头,因为它也文随於义,义随於文,我们世间所有书本、教科书统统能包。可是第二个「唯识门」就不行,世间有许许多多包不进去,但是它能包括小乘,能包括大乘里面的权教,那是决定没有问题。如果在大乘法里面转八识为四智,那就到第三门,就到「归性门」。归性门,这是讲明心见性,那就是实相,一切大乘了义的经 典都是从这一门流露出来。『性是真如妙性,以识心无体,体即真如』,所以转八识成四智就到这个境界,这个是一切大乘教的教体。
讲义【第四、无碍门:以随相属境,唯识属心,合之则成心境无碍。前二门属事,第三属理,合之则成理事无碍,故以无碍为教体。】
第四是『无碍门』,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讲到最高的地步。『以随相属境,唯识属心,合之则成心境无碍。前二门属事,第三门属理』,随相跟唯识都是事,归性这是理,『合之则成理事无碍,故以无碍为教体』,如果把三门统统都合起来,那是理事无碍。那就是《华严经 》里面所讲的四无碍法界,四无碍法界就是一真法界。
讲义【此经 圆觉,即如来藏妙真如性,应属归性门。又普眼章,根、尘、识等,一一清净不动,遍满法界,无坏无杂,则成事事无碍法界,应属无碍门。此经 应以归性无碍为教体。】
『此经 圆觉』,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应该属於『归性门』。在普眼菩萨一章里面说,『根、尘、识等,一一清净不动,遍满法界,无坏无杂』,这就成『事事无碍法界』,这是讲到最高的。『此经 应以归性无碍为教体』,这是说明表达教学的教体。前面性体是讲理体,这个是教体。教体著重在教学上,性体是理论依据上,五重玄义把这两段列成一段,就是「显体」;十门开启把它展开为两段,一个是性体,一个是教体。
下面这一段就是要讨论这部经 应当什么样根性的人、什么程度的人来学,就好像学校教务主任排课程一样,这个课程应该排在哪一个年级、哪一个学程,什么样的程度好学这个课程,这就是排课程了,排课程要看学生的程度来给他排列。
讲义【甲六:所被机宜。已知此经 能诠教体,未审所被何机?盖众生根机不一,教不对机,不能成益,机不对教,亦不得益,务必机教相当,方成法益。】
众生的根性不相同,程度也不一样,『教不对机,不能成益』,教学如果不适合学生的程度,得不到利益。这几天在电视、报纸上,诸位一定看到,国中三年级的学生好可怜,原因在哪里?课程不合理。记者去采访,问几个国三的学生,为什么要念书?他不晓得,有一个说念书是为考试的,这真是笑话。不念书,我看小朋友都活活泼泼的,这一念都念成呆头呆脑。而且一个国中学生,晚上念书要念到十一、二点钟,这成什么话?你去念念朱熹的《四时读书乐》,读书是个乐事,现在读书变成苦事,苦不堪言,真是颠倒。我不晓得现在的教育如何,我们那个时候念书的确是很快乐,读书真是一个人一生的黄金时代,决定没有什么考试压力,没有这个情形,功课也没有那么多,晚自修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小时,所以读书真是快乐轻松。聪明一点的人考试真的不必要读书,考试之前十分钟把书翻一翻决定及格没有问题,你说那个书念得怎么不自在!哪里像现在念书念得这么苦?我记得我念初中的时候,功课很轻松,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图书馆看课外读物,换句话说,应付学校功课三分之一足够了,怎么不自在!现在全力以赴,晚上还要忙到十一、二点钟,苦事,真正可怜。所以教不对机,不能得利益。『务必机教相当』,「机」就是根机、程度,与教科书要相当,这才能够有利益。
讲义【但此经 收机最广,有正有兼。】
这部经 很特别。学生有正课生,『兼』是旁听生,有旁听生,我们没有正课生的资格,旁听生有资格,可以作旁听生。
讲义【经 云:是经 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
这是正课学生,《圆觉经 》一听,他就开悟,他能够得真正受用。经 上又说:
讲义【亦摄渐修,一切群品。】
这就是旁听,任何人都可以旁听,也能得一点好处。
讲义【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如是则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被此圆顿教法一熏,但得听闻,无不获益。】
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道理就在此地。大乘佛法,纵然我们根性很劣很钝不能开悟,千万不要说这部经 太深我听不懂,我不要听了,那这是你自己舍弃了,你不晓得这个功德利益。听不懂也听,听得懂更好,听不懂薰习,有这个功德。一部经 典多多少少你会懂得几句,那几句对你就很有受用,何况在讲的时候总是尽量牵就听众的根机,这是讲经 一定的原则。因为讲经 讲给谁听的?我们不是讲给等觉菩萨听,不是讲给理一心不乱的人听,是讲给大家听的,那么当然一定要大家都能得到一点受用。
讲义【宿根深者悟入,浅者信解,都无宿种者,亦得闻熏,而成圆顿种性。】
这句话对我们来讲是莫大的安慰。
讲义【如华严食金刚之喻。此经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如《华严经 》所讲『食金刚』的比喻,金刚虽然很少,你吃了它不会化的,它永远存在,『此经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就是这个意思。唯有圆顿大法才能成佛,如果我们没有圆顿大法的薰修,我们怎么能理解圆顿大经 ?所以薰修比什么都重要。今天就讲到这里。
♡ 喜欢 (0)
请看第十页:
讲义【甲三:藏乘摄属。】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明这部经 在三藏里面是属於哪一藏,在大小乘里面是属於哪一乘,这是很容易了解的。在三藏,就是经 、律、论,它是属於经 藏,大、小乘里面它是属於大乘,就是菩萨乘。
讲义【以菩萨有大根大智,佛为说大乘,谈理深远。凡三藏中,有谈大乘教、理、行、果,俱属菩萨乘。此经 佛与十二菩萨,说圆顿教,从因至果,远离二乘,皆依圆觉。踞菩萨乘,修寂灭行,是经 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
这一段简单说明一下就可以。
讲义【甲四:体性深远。】
这一段在五重玄义里面就是辨体,这部经 的经 体是什么。
讲义【已知此经 ,属经 藏,菩萨乘摄,但未知以何为体?然诸大乘经 ,皆以实相为体。此经 以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为体。】
这几句话很重要,诸位能理解到这两句,后面一看就懂。这两句在许多大乘经 典里面我们都看到,可是很难懂。所谓「体」就是讲理论的依据,这部经 里面所讲的道理、所说的方法是依据什么,所依据的就是讲「体」。换句话说,佛说这个道理是怎么说出来?从哪里说出来?我们要找他说出来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体」。一切大乘经 的根源都是从实相里面流露出来,「实相」是什么?就是真心、真如本性,是「真心的别名」,也就是念佛法门讲的理一心,理一心就是真心。
这个与小乘经 、与世间法就有很大的差别,小乘经 不是从实相里头建立,不从实相里头流出来,小乘经 是从心意识里面建立,与世间法相差不太远。譬如我们世间一切众生的知见,世间有许多学问家、学者,他们有很多的著述,无论是古时候,无论是现在,他那些书是依据什么?有的依据他自己一生的体验,有的依据他对於大自然界的感想,有的依据他自己的发现,可见得都是从心意识里面流露出来,跟大乘经 完全不相同。他是从心意识流露出来的,我们都是用心意识,所以看他们的东西一看很容易理解,一看就懂。看小乘经 也比较容易懂,譬如《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十善业道经 》,这都是小乘经 ,很容易接受,为什么?因为跟我们用的心是差不多。大乘佛法难懂,难懂就是心不一样,我们如果用妄心,就是用心意识,要去接受大乘佛法,给诸位说那是根本不可能,只能够接受一个什么?外表,表面上的文字相,为什么?全落在我们妄想、知见当中,那怎么行!
这次我们的大专讲座,提出的是一个专题,《六祖坛经 》的研究,我们这里有全套的录音带,同学们每天要听六个钟点录音带,我在此地每天三个小时的讲演,所以我们的课程一天九个钟点,这是一个专题。《坛经 》也是顿教大乘,跟《圆觉经 》一样,也是以实相为体。七天要是真正能把《坛经 》重要的理论与方法都掌握到,对於以后的研修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道场同修也欢迎你们来参加研究讨论。我在这个地方讲,一天三个钟点,七天也不过是二十个小时,没有办法讲经 ,而来讨论问题,《坛经 》一共十章,一章一章把里面的经 义提出来研究讨论。我们道场同修过去在此地听过《六祖坛经 》,而且道场里面讲得非常详细,我们讲过九十多次,录音带好像有九十多卷,希望你们听了之后要能提出问题。听了以后都没问题,这很了不起,都开悟了!听了一定要提出问题,你开悟了也应该提问题,利乐有情问,自己没有问题也要代别人提出问题。
经 本子大家都有,希望你们要多看,看的时候把问题提出来,我们每一天三个小时主要就是为同学解答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把经 里面的经 义提出来给诸位特别的介绍,所以这次讲座的性质不相同。这种性质比较有受用,至少他专心,不至於分心。像以往的时候,请几位老师,排上好几门课程,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他的意志不能集中,所以不如用七天来研究一部经 。在《坛经 》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体会实相,因为整个《坛经 》就是六祖大师从实相理体当中流出来的言说,如果在这个地方能稍稍有点体会,那我们这个讲座就有价值,真正有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相信,现在报名差不多将近有八十个学生,能有一、二个入境界,这个讲座的功德就不可思议,当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体会到这个境界。
这部经 是一乘了义经 典,当然不例外,所以它是『以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为体』,这就是真心,就是实相。前面讲实相,怎么又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实相,是一桩事情,它有很多名字,也叫真如,也叫本性,也叫第一义,都是说的这个。在《华严经 》里面叫一真法界,在《楞严经 》里面叫如来藏心,一样的意思,都是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如果我们自己也用真心,那与佛心心相印,句句都能体会到真实义,所以学大乘经 典的人要用真心才能入门。
讲义【佛依法性土,现受用身。】
『法性土』,就是净土里面讲的常寂光土。「法性」就是常寂光,这个意思也相当之深,如果不把这个道理搞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怎能叫人相信?我们现在正在录《弥陀经 》,重要的部分也讲得详细,四土每一个土都有三辈九品,凡圣同居土有九品,方便有余土也有九品,实报庄严土也不例外,甚至於讲到常寂光土,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完全用天台三观三谛来说明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才能相信。四土每一土都有它的因缘,都有它的果报,什么样的因缘感得什么样的果报,理上我们通达没有怀疑,事实上我们才会相信。
《天台止观大意》与《楞严经 》经 义相彷佛,所以《弥陀经 》不好讲,一般人的确不容易接受。可是你将一切一乘了义的经 典通达之后,你对於《弥陀经 》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死心塌地再没有怀疑,决心求生净土,就好像《华严经 》一样。《华严经 》那么大部的经 ,佛教里面的根本经 典,根本*轮,一切经 都没有办法超越《华严》的范围,不能超越它的界限,《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统统都搞清楚了,对於西方极乐世界信了,心里头向往发愿往生。没有前面那些理论,你能相信吗?这是难信之法,的确是不容易。那么这就是真正通达实相,晓得十法界依正的因缘果报。
佛从寂光土里面『现受用身』,受用身是现的报身,怎么晓得是报身?因为本经 里面所讲的十二位菩萨是等觉菩萨,说法对象是等觉菩萨,当然是报身,我们一般讲初地以上就见佛的报身,这是现他受用身。
讲义【与诸菩萨,皆入三昧,凡圣一源,身土不二,即是一真法界。】
这种境界在本经 一展开,通序里面就显示出来,所以我们看它的序分(通序)跟一般经 典里面的确不相同。一般经 典都是佛在某一个地方讲的,都有记载,像《弥陀经 》在只树给孤独园讲的。这部经 在一真法界讲的,所以你一看就不一样,就晓得这是圆顿大法,是以地上菩萨为对象。既然这部经 有这样深,有这么高,我们初学的人能用得上吗?正如《华严》所说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是有次第、有顺序的修学,圆融没有次第,同时具足,这是佛法教学不可思议之处。理可以听,常说修学最重要的就是薰习。实在讲今人的聪明智慧超过古人,可是古人很容易开悟,今人很不容易开悟,原因在哪里?就是修学环境不相同。古人修学的环境好,好在什么地方?好在一天到晚在薰习。二六时中佛法薰习不断,当然最理想的环境是西方极乐世界,因为那个地方六尘说法,所以这个薰习永无中断,一生成就。无论什么根性的人,就怕你不能往生,你往生一定成就,这就是六尘说法的好处。
我们这个世界,在从前寺院佛法的薰习就跟我们现在办讲座差不多,而我们讲座也比从前寺院里头还差了一半。过去寺院每天讲堂八个小时,如果是念佛,除讲堂八个小时之外,还有八个小时念佛堂,我们今天纵然上八小时课,我们没有八小时念佛,这不如人家,如果是参禅的,他有八个钟点禅堂。所以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人家有十六个小时的薰习,那怎么会一样?我们这个讲座七天,实际上讲我们人手不足,如果大家是修念佛法门,或者是参禅,我们能一天有八个钟点讲堂,再有八个钟点来修行,那我们这七天就有点像从前那个味道。我们今年来试试看,看今年成就如何,明年我们再做的时候希望能达到这样一个目标。过去寺院丛林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如是,也没有过年、过节、放假。放什么假?你生死没有了脱,你还有什么工夫放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放假,没有成就之前还有什么心情放假。所以这七天要好好的把握住,尝一尝六尘说法的味道,我们运用电视也是六尘说法,有色尘、有声尘。
讲义【此经 始终,皆明圆觉。圆觉在缠,即是众生如来藏心,经 云「入於神通大光明藏」,即如来藏清净心体,平等不二,故为一真。】
『此经 始终,皆明圆觉』,自始至终都是说明圆满大觉,圆满大觉是成佛,换句话说,本经 所讲的是成佛之道,成佛之理,讲成佛的道与理。『圆觉在缠』,就是众生的『如来藏心』,经 里面所说『入於神通大光明藏』,这就是『如来藏清净心体』,众生与佛『平等不二,故为一真』。如来就是出缠,凡夫是「在缠」,谁缠缚呢?烦恼缠缚,换句话说,凡夫的如来藏被烦恼缠缚住,就叫凡夫。佛断烦恼了,没有烦恼来缠缚他,他就叫佛。诸位要晓得,如来藏是真的,是本有的,烦恼是虚妄的,是本无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相信,你全程肯定,对於自己才有信心,有什么信心?有信心断烦恼,因为烦恼本无,烦恼是虚妄的,当然可以断得了。你又有信心能成佛,能证圆觉,为什么?因为圆觉是本有的。换句话说,成佛是真的,是本有的,信心才能够坚定,才能够清净,清净的信心,这是讲信成就,这一点是了不起的功德。有信心什么事情都会有成就,没有信心这修学就很困难。
讲义【文殊请问:如来因地法行。世尊首告之曰:「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即是圆觉。】
『文殊请问:如来因地法行』,这在第一章是一个主要的问题。问如来,如来是佛,就是请教佛,您是修什么法门成佛的?「如来因地法行」,法是方法,行是修行,您是用什么方法修行成佛?『世尊首告之曰』,最初跟他讲,答覆他的,『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陀罗尼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总持』。『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他修的是个总持法门,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总纲。他掌握到所有修行的总纲领,这个总纲领是什么?就是『圆觉』,圆满大觉。我们修行不知道纲领的所在,没有办法掌握到,谁能掌握到这个纲领他必定成佛,而且很快的成佛。那么问问我们,能不能掌握这个纲领?但是诸位要想想,圆满大觉是什么?就是圆满的根本智与后得智,我这样说大家更容易体会。你要想掌握到圆满的大觉,你要修定,你要修戒,因为圆满大觉就是圆满的智慧,慧从哪里来?从定来的。
在念佛法门里面说,「圆觉」就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甚深的禅定,是楞严大定,它里面所生的智慧就是「圆觉」。我们念佛有几个人目标是在理一心不乱?念佛要怎么念法?这都是问题,决不是盲修瞎练可以成就的,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特别的留意。所以叫你要老实念佛,什么叫老实?一天到晚心无二用就叫老实,想东想西就不老实,如果里面还有是非人我那就造罪业。固然同居土里面所讲带业往生,诸位要记住,那是带业习的种子,不带现行,古人所讲的带旧业不带新业,现在正在造的这个不能带,换句话说,势必要断恶修善,不带新业,你才能够定得下来。你这个新业天天还在造,你的一心怎么能得到?唯有新业不造,心慢慢才定下来,才能到一心不乱,到一心了,智慧就现前。
诸位要是能掌握到这个大纲领,是什么时候?得理一心不乱之后。刚才跟大家讲了,这部经 是佛为大菩萨所讲,换句话说,听众、当机者都是理一心不乱的人。我们要想能够掌握到这个圆觉,一生成佛,先求理一心不乱,但是要想求理一心不乱,先求事一心不乱,要想得事一心不乱,先求功夫成片,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往上提升。譬如我想得博士学位,先要拿一个硕士学位,我想要一个硕士学位,先要大学毕业,要大学毕业那我先得要中学毕业,要中学毕业,我先得要小学毕业,你才晓得从哪里做起。我们今天要紧的是从老实念佛做起,才能有成就。我们讲堂里面所讲的一切经 论都是断疑起信,帮助你建立信心,破除你的疑惑,这是最低的目的,指出一条修行的道路。这个地方说明大陀罗尼门就是圆觉。
讲义【如来藏心,有此功能。】
「此心」就是讲『如来藏心』,就是真心,理一心不乱就是真心。
讲义【此心「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
这几句话就是圆觉。『清净真如』是圆觉之体,『菩提涅槃』是圆觉之相,无量无边波罗蜜门是圆觉之用,这四句就是解释圆觉,拿这个来教授诸菩萨。
讲义【此经 亦从如来藏心之所流出,故以如来藏为体。其体性深远,非大乘智慧不能解悟。】
这是将经 体提示出来,晓得这部经 从什么地方流出来的,你才晓得它的宝贵与价值。好像你得了一个宝石,你晓得这个宝石是从哪里来的,你才知道它的贵重,这叫识货。这部经 典是从真心理体流露出来,这是最极尊重的宝典。
讲义【甲五:能诠教体。】
前面所讲的是所诠的性体,这里讲的是能诠的教体。这么甚深的道理,理晓得了,根源晓得了,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佛在世的时候以音声来表达,就是言语,佛用言语把甚深之理说出来。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把佛所讲的记录下来,那就是文字,文字为教体。可是诸位要晓得,前面所讲的体性是真体,真正之体,这个地方只是讲传递方法工具之体,用文字这个工具传递给后人、传递给远方。
讲义【已知此经 ,体性甚深,未审何为教体?《楞严经 》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这就是我们这个地区,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你一说他就能听清楚,他就能开悟,你给他看,他看不清楚,他一听他会开悟。当然也有例外,也有眼根很利的,你讲半天他还听不清楚,你给他看看他就明白。可是的确大多数人耳根利,你给他看,看不清楚,你给他讲他会听清楚。
讲义【释迦牟尼佛在世,以音声语言而作佛事。】
『佛事』是指教学,不是指念经 。今天我们很多人以为念经 叫佛事,那是错误的,佛经 里面所讲的佛事全都是教学。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还没有给人念经 ,念经 追悼超度都是后起的。
讲义【则声为教体。】
佛在世的时候,最主要教学的依据就是言语音声。
讲义【如来灭后。】
佛不住在世,佛的音声当然不能存在。
讲义【纸墨之教,则以名、句、文为教体。】
这就是讲经 典,把佛过去所讲的统统记录下来编写成经 典。经 典的内容,它的组合,『名』是名词,我们今天讲法相名词,「如来」是一个名词,「陀罗尼」也是个名词,「圆觉」也是个名词。『句』是句子,一个完整的句子代表一个意思,叫人听了之后,他心里能理解,懂得意思,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文』是指单字,为名与句之所依,印度佛典中之文法用语,文指字母,与我国之书法文字不同。实际上中国字是由许多笔划组织成的,我们写一个「三」字就晓得它有三划,所以「文」,可以看作是一划、一点,这叫文。「句」是由「文」组合而成,它不是一个单字,「名」则是一个单字,一个单字也能代表一个意思,那么它也叫做「名」。
讲义【此但略说。】
这是略微解释。
讲义【而声、名、句、文,但是能诠。】
它是工具,它一定要表达如来所证的理体,才能称之为经 ,称之为经 教,否则的话,我们每天看的报纸杂志,那不能称经 ,但是你不能说它不是『名、句、文』,它的确是「名、句、文」,但是它所载的不是道。中国古人常讲「文以载道」,载道的那个文,就称之为经 典,称之为教体。
讲义【若无所诠之义,不成教体。】
如果不是载道之文,不能称之为教体。
讲义【故必通摄所诠,文义相随,而为教体。】
文随义,义随文,佛法里一切经 典都是这样,文义相随。
讲义【圭峰大师,以能诠教体,略作四门。】
『圭峰』是华严宗第五代祖师,就是宗密大师,他是以《华严》经 义来解释《圆觉经 》,《圆觉经 》当然也就跟《华严经 》一样了,《圆觉经 》是小《华严经 》,《华严经 》叫大《圆觉经 》。从他以后,历代所有讲《圆觉经 》、注《圆觉经 》的,都不能超过圭峰大师的注疏。圭峰大师《圆觉经 》的注解,等於说以后一切人讲《圆觉》、注《圆觉》那个范围、那个根本,不能离他的根本。就像贤首大师注《大乘起信论》一样,《大乘起信论》有多少注解,哪一个注解能脱离贤首大师的《疏》?我们讲堂里选用的本子,慈舟法师的讲义,可是慈舟法师讲义里面的科判全是贤首国师的,换句话说,拿贤首大师的讲义来讲而已。《圆觉经 》也是如此,历代注讲的人都是拿著圭峰大师注解的本子来讲解而已,这就说明圭峰大师的《圆觉经 》注疏,是《圆觉经 》里面第一权威的注解。他注的很多,有《圆觉经 大疏》、《略疏》、《略疏之钞》、《大疏之钞》,一共有六种。他的老师就是清凉大师,清凉一生专攻《华严》,圭峰大师毕生的精力专攻《圆觉》。
在教体里面,清凉是作十门来解释,这是《华严经 》里。他把十门归纳为四门,『略作四门』,来讲解《圆觉经 》。
讲义【第一、随相门:以声、名、句、文,通摄所诠。】
第一是『随相门』,『以声、名、句、文,通摄所诠』,就是前面讲文义相随,文随於义,义随於文,这就是随相门。
讲义【第二、唯识门:以若文若义,皆是识心所现。】
第二是『唯识门』,这个意思就更深一层。『文』也好,『义』也好,无不是唯识所现。「文、义」从哪里来?文是唯识所变,是唯识里面,我们不要说太深,我们以百法来说,是唯识里面的色法,义属於心法,所以是唯识所变现的。
讲义【第三、归性门:性是真如妙性,以识心无体,体即真如。】
第三『归性门』,更深,比唯识的意思还要深,为什么?「随相门」里面,世间教学可以包括在里头,因为它也文随於义,义随於文,我们世间所有书本、教科书统统能包。可是第二个「唯识门」就不行,世间有许许多多包不进去,但是它能包括小乘,能包括大乘里面的权教,那是决定没有问题。如果在大乘法里面转八识为四智,那就到第三门,就到「归性门」。归性门,这是讲明心见性,那就是实相,一切大乘了义的经 典都是从这一门流露出来。『性是真如妙性,以识心无体,体即真如』,所以转八识成四智就到这个境界,这个是一切大乘教的教体。
讲义【第四、无碍门:以随相属境,唯识属心,合之则成心境无碍。前二门属事,第三属理,合之则成理事无碍,故以无碍为教体。】
第四是『无碍门』,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讲到最高的地步。『以随相属境,唯识属心,合之则成心境无碍。前二门属事,第三门属理』,随相跟唯识都是事,归性这是理,『合之则成理事无碍,故以无碍为教体』,如果把三门统统都合起来,那是理事无碍。那就是《华严经 》里面所讲的四无碍法界,四无碍法界就是一真法界。
讲义【此经 圆觉,即如来藏妙真如性,应属归性门。又普眼章,根、尘、识等,一一清净不动,遍满法界,无坏无杂,则成事事无碍法界,应属无碍门。此经 应以归性无碍为教体。】
『此经 圆觉』,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应该属於『归性门』。在普眼菩萨一章里面说,『根、尘、识等,一一清净不动,遍满法界,无坏无杂』,这就成『事事无碍法界』,这是讲到最高的。『此经 应以归性无碍为教体』,这是说明表达教学的教体。前面性体是讲理体,这个是教体。教体著重在教学上,性体是理论依据上,五重玄义把这两段列成一段,就是「显体」;十门开启把它展开为两段,一个是性体,一个是教体。
下面这一段就是要讨论这部经 应当什么样根性的人、什么程度的人来学,就好像学校教务主任排课程一样,这个课程应该排在哪一个年级、哪一个学程,什么样的程度好学这个课程,这就是排课程了,排课程要看学生的程度来给他排列。
讲义【甲六:所被机宜。已知此经 能诠教体,未审所被何机?盖众生根机不一,教不对机,不能成益,机不对教,亦不得益,务必机教相当,方成法益。】
众生的根性不相同,程度也不一样,『教不对机,不能成益』,教学如果不适合学生的程度,得不到利益。这几天在电视、报纸上,诸位一定看到,国中三年级的学生好可怜,原因在哪里?课程不合理。记者去采访,问几个国三的学生,为什么要念书?他不晓得,有一个说念书是为考试的,这真是笑话。不念书,我看小朋友都活活泼泼的,这一念都念成呆头呆脑。而且一个国中学生,晚上念书要念到十一、二点钟,这成什么话?你去念念朱熹的《四时读书乐》,读书是个乐事,现在读书变成苦事,苦不堪言,真是颠倒。我不晓得现在的教育如何,我们那个时候念书的确是很快乐,读书真是一个人一生的黄金时代,决定没有什么考试压力,没有这个情形,功课也没有那么多,晚自修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小时,所以读书真是快乐轻松。聪明一点的人考试真的不必要读书,考试之前十分钟把书翻一翻决定及格没有问题,你说那个书念得怎么不自在!哪里像现在念书念得这么苦?我记得我念初中的时候,功课很轻松,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图书馆看课外读物,换句话说,应付学校功课三分之一足够了,怎么不自在!现在全力以赴,晚上还要忙到十一、二点钟,苦事,真正可怜。所以教不对机,不能得利益。『务必机教相当』,「机」就是根机、程度,与教科书要相当,这才能够有利益。
讲义【但此经 收机最广,有正有兼。】
这部经 很特别。学生有正课生,『兼』是旁听生,有旁听生,我们没有正课生的资格,旁听生有资格,可以作旁听生。
讲义【经 云:是经 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
这是正课学生,《圆觉经 》一听,他就开悟,他能够得真正受用。经 上又说:
讲义【亦摄渐修,一切群品。】
这就是旁听,任何人都可以旁听,也能得一点好处。
讲义【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如是则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被此圆顿教法一熏,但得听闻,无不获益。】
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道理就在此地。大乘佛法,纵然我们根性很劣很钝不能开悟,千万不要说这部经 太深我听不懂,我不要听了,那这是你自己舍弃了,你不晓得这个功德利益。听不懂也听,听得懂更好,听不懂薰习,有这个功德。一部经 典多多少少你会懂得几句,那几句对你就很有受用,何况在讲的时候总是尽量牵就听众的根机,这是讲经 一定的原则。因为讲经 讲给谁听的?我们不是讲给等觉菩萨听,不是讲给理一心不乱的人听,是讲给大家听的,那么当然一定要大家都能得到一点受用。
讲义【宿根深者悟入,浅者信解,都无宿种者,亦得闻熏,而成圆顿种性。】
这句话对我们来讲是莫大的安慰。
讲义【如华严食金刚之喻。此经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如《华严经 》所讲『食金刚』的比喻,金刚虽然很少,你吃了它不会化的,它永远存在,『此经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就是这个意思。唯有圆顿大法才能成佛,如果我们没有圆顿大法的薰修,我们怎么能理解圆顿大经 ?所以薰修比什么都重要。今天就讲到这里。
♡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大方广圆觉经 第九集
下一篇:大方广圆觉经 第七集
热点推荐
-
净空法师简介【1927年-】
净空法师简介 净空法师多年在台湾、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各国专弘净土法门。他是继...
-
净空法师:瘟疫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还
现在我们又遇到一个劫难了,现在大家常常在谈的,身心都不安,禽流感(瘟疫)从飞...
-
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大意)
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各位同修们介绍,太上感应篇,这一部书,实在说是一篇不太长的...
-
有人问我,青菜也是有生命的,吃它算
问:下面十三个问题,佛说万物皆平等,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吃肉等同于杀生。但同...
-
净空法师:真正拯救社会的核心 是因
淨空法師 :真正拯救社会,核心的教育是因果教育。南无阿弥陀佛! 真正拯救社会,...
精华推荐
-
有人问我,青菜也是有生命的,吃它算
问:下面十三个问题,佛说万物皆平等,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吃肉等同于杀生。但同...
-
净空法师简介【1927年-】
净空法师简介 净空法师多年在台湾、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各国专弘净土法门。他是继...
-
净空法师:太上感应篇(大意)
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各位同修们介绍,太上感应篇,这一部书,实在说是一篇不太长的...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