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法器

第四章 梵呗赞诵的法器 (磬)

浏览: 次 

当前背景色: 未选择


为铜制钵形的法器,敷褥而安放于一定之台上,以桴敲击。又称作鏧子或鏧,于法会或课诵时,作为起止之节。《中止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卷下<佛衣服院>条云:“有一铜磬可受五升,磬子四边悉黄金,镂作过去佛弟子,又鼻上以紫磨金为九龙形。背上立天人像,执玉槌用击磬,闻三千世界。”
  由此可知,古代印度祇洹精舍之一院已设有铜磬。
  在我国宋代以后,磬多被用于禅林中,《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中说:“磬,大磬早暮住持知事行香时,大众看诵经咒时,直殿者鸣之;唱衣时维那鸣之;行者披剃时作梵睹梨鸣之。”又,同书卷五<大众章>“沙弥得度”条云:“作梵闇梨鸣大磬作梵。”现今则普及于一般寺院,各寺佛殿中均安置之,是早晚课诵、法会读经或作法时不可或缺的法器。磬有大、小之分。一般安于佛殿之大磬,口径多在一尺到二尺间。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