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五课 读经录要(一)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第二十五课 读经录要(一)
大宝积经 (1)
一、
佛告迦叶菩萨:求无上正觉时,有所得者,则为著想。若著想者,于佛法外,起有为想,于有为外,起无为想,即于佛法,而生想著,及起解执 (2)。起解执时,于佛法中,坚住不舍,当知是人:不名为无上佛道;何以故?以于佛法,起想执我,而作勤修,则与我执数相应故,而不舍离。
二、 一切诸想,皆不应起,以一切想无所得故。
三、
一切诸法,无有分别,了知分别,如实性故。一切诸法,无有所住,亦不可见,无异性故,是故诸法无住无依,但以名字施设而有。彼皆空寂,无有自性,无住而住,是故诸法,无有住处。处无有故,尽故,灭故及变易故,如来但以异名宣说,如是密意,应当了知,不应执著善与不善。
四、
如来所说一切诸法,非一性,非异性,诸法无有一异性故,此一切法,非生非有。如是宣示,诸法亦空,法若空者,彼即无相,若无相者,即无愿求。若法是空无相无愿,则不可知,不可遍知,不应说彼若有若无。言有无者,但是言说,不应于中而生执著。何以故?如来常说若不执著一切法者,是真胜义 (3)。若有著者,如是执著,一切皆空,是败坏法,但惟虚妄戏论分别。
五、
若以言说得一切法本性自性、无有是处,于诸法中,无有少法,名为诸法本性自性。一切诸法,本性皆空,自性无性,若空无性,彼则一相,所谓无相,以无相故,彼得清净,非由染净之所建立,无住无起。然诸世间,以迷惑故,不能了知彼即清净。
六、
应知诸法真实之相,不来不去,无分无断,不一性,不异性,到一切法第一彼岸 (4)。无有少法不到彼岸,到彼岸者,即是涅槃。一切诸法,悉涅槃相,是故不可宣说,惟除世俗,说为中道,如是中道,彼即趣向大涅槃路。亦无涅槃,是彼所趣,若有涅槃,是彼所趣,而于诸法,应有去来。一切诸法,性皆平等,是故涅槃,名无所趣。
七、
佛告无边胜菩萨言:诸菩萨无有少法可得可住,若出若入,善能安住诸法理趣,而无所动。于法理趣而安住者,见一切法无有分别,亦无所动,如是则与如理而住相应,不动相应,不取相应。
八、
佛告精进行童子:慈为大乘最居前导,能摄御一切诸乘,积集无量福聚。慈善之力,一切有依 (5) 诸福业事,所不能及。
【注释】
(1) 宣说大乘之理为大,圣财充满为宝,摄诸法门为积。全经有四十九会,为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等所译。
(2) 谓起见解的执著。
(3) 胜于世俗之义,故名胜义。
(4) 梵语波罗,译为彼岸,此岸指生灭,彼岸指不生不灭的涅槃。一切法, 法相有生有灭,法性皆无生无灭,寂然常住,是最上究竟境界,与涅槃相应,故称一切法第一彼岸。
(5) 指依因缘生起之法。
【习题】
(一) 何以起解执时,不名为向无上佛道?
(二) 何谓「胜义」?
(三) 诸法空无自性,则成一相,这一相是什么相?
(四) 诸法真实之相,是什么情形?
(五) 「一切法第一彼岸」作何解释?
(六) 什么是居于大乘的最前导?
【经文语译】
一、
佛告诉迦叶菩萨说:求无上正觉的时候,心里若以为:这无上正觉,是有所得的话,这就是著于思想。如果著于思想,那么,必定在佛法之外,起了有所作为的思想,于有所作为之外,又起了一个想证涅槃无为的思想,这样即于佛法,生起思想的执著,以及见解的执著。起了见解执著的时候,则心坚住于佛法中,而不能舍离。要晓得:这一种的人,不能算是向于无上佛道,为什么呢?因为他对于佛法,生起思想,执著我见而勤修,这样就和执着有我的范畴相应,而不能舍离。
二、 一切的思想,都不应生起,因为一切的思想,都无所得的缘故。
三、
一切诸法,都没有可分别之处,彻底知道:所有的分别,都是和真如实相的性质相同的缘故。一切诸法,并没有他们的住处,也不可能证见,因为它们的自性,同是空无,没有特异的缘故;所以诸法都是无有住处;无有依傍的,但在名字施设之中,有诸法的假名罢了。它们实际上,都是空寂的,没有自性的,它们是住在无住之中,所以它们并没有住处。因为无有处所的缘故,尽了的缘故,灭了的缘故,时时都在变换之中的缘故,所以如来说法时,只是把不同的名字在宣说。像这样只许默契的密意,应当理会,并不应该执着这是善法,或者这是不善法。
四、
如来所说的一切诸法,因为门类众多,所以其性非一;皆无自性,属于幻有,所以其性非异;就因为诸法没有或一或异的性,所以一切法虽生非生,虽有非有。由于这样的宣示,那么,诸法也是空的,法若使是空的话,那它们便没有体相,若使没有体相的话,也就没有愿求。若使诸法是空的,无体相的,无愿求的,那它就不可以知道,不可以普遍知道,这样就不应说它们或有或无。世间所谓之有无者,但是言说而已,实在没有真实的东西,所以不应在这中间妄生执着之见。为什么呢?如来常常说过:若使不执着一切法的有无者,这真是最胜之义。假如有执着者,这样的执着,也一切皆空,可算是败坏法,惟有虚妄的,开玩笑的议论,在那里妄加分别而已。
五、
假如用言说能得一切法的本性自性的话,根本就没有这一回事,因为在诸法当中,并没有些须的法,叫做诸法的本性自性。一切诸法,它们的本性,都是空的,它们的自性。都是无性。若使它们都是空而无性,那么它们就变成只有一种共同的体相:就是无体相。因为无体相的缘故,所以一切法都是清净的,并不是由染或净所建立的,不特没有住处,并且也没有起始。但是,许多世间的人,因为迷惑的缘故,并不能彻底知道:它们都是清净的。
六、
应该知道:诸法真实的相,并没有来,也没有去,并没有分离,也没有断绝,不是同一的性质,也不是互异的性质,它们都到了一切法的最上最究竟的涅槃彼岸。没有一些微的法,不到彼岸,到彼岸就算是不生不灭的涅槃了。一切诸法,都是涅槃的体相,所以不能宣说,惟除在随俗的作用中,说为「中道」,这中道,就是趣向大涅槃的道路。实际上,也没有涅槃,是它所趣向的,若使有涅槃是它所趣向的话,这样在诸法中,就应该有去有来了。一切诸法,它们的自性,都是平等的,所以涅槃,名为无所趣向。
七、
佛告诉无边胜菩萨说:许多的菩萨,并没有些微的法,可以得到,可以安住,或是出,或是入,他们极会安住在诸法的理趣之中,而无所摇动。在诸法理趣中安住的人,感觉一切法并没有分别,也没有摇动,这样就和在真如的理趣中而住者相切合,和不动相切合,和不取相切合。
八、
佛告诉精进行童子说:「慈」居于大乘佛法的最前导,能够包括驾御一切法乘,积聚无量福德。慈善的力量,为一切集起的许多福业,所不能比得上。
热点推荐
-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故自人类,至于鸟兽虫鱼,皆有色...
-
中级佛学教本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当离愦闹 (1),独居闲处。或在山林,...
-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是故...
-
中级佛学教本 第四课 转轮圣王
第四课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其福报劣于欲界诸天,而胜于北俱...
-
中级佛学教本 第六课 十八界
第六课 十八界 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 (1) 之六尘...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