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法师智悲答疑(修学篇)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修学篇
目录:
1、怎样才能成为法器?请师父慈悲开示。
2、要把自己的见解清空,才能领受法义,自己的见解是指什么呢?是指世智辩聪还是包括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请师父慈悲开示。
3、请问师父,我执是很难破的,人的潜意识里我是很强大的,如何一步一步地破我执?有具体的方法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4、人有利钝,怎么分别呢?难道一听就信的人就是善根深厚吗?
5、请师父再次开示“修学三种慢”。
6、“与烦恼斗时,一须善防避烦恼来伤自心,”烦恼本自心生,如何能防避呢?请师父开示。
7、请问法师;没学佛时总不顺心。困难重重,障碍多,人说学佛后会解决问题,但我学佛几年还障碍多,心里不顺心,不愉快,请问师父,我到底该怎样好?
8、有人说读《金刚经》很殊胜,有人说读《无量寿经》,有人说应好好读《地藏经》,有人主张一心读《心经》,请问师父,到底应该怎么读经,选择好一部经就要一定要坚持读三年吗?为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
9、是不是不同佛经和我们也是要有不同因缘的,怎样修行起来才更好,请师父慈悲开示。
10、在世间不是为一个人而活,有时候想为了度家人也想通过读地藏经、学地藏经来满愿,但对我读经常常生烦恼,是不是存了有求的心的原因呢?还是什么原因?
11、如何掌握地藏经的要领?有很多同修诵地藏经,往往是为了福报,请师父开示其中福报的真实义。
12、我们为什么修到一个阶段,就有一定的烦恼,诵地藏经越快,冤亲债主是不是来找得越快?
13、请师父慈悲开示,为什么经典无人说,虽慧不能解,学佛一定要依大善知识引导?
14、请问法师:大乘经典往往深邃无比,一句一偈皆有无量法义,常有难及涯岸之感,所以有人主张先从论典入手,请法师开示?
15、有心魔但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心魔,那应该修什么法门?请师父慈悲开示。
16、如何才能做到平常心?
17、断恶必须要有三心,修习谨慎心的一种具体方法,请师父慈悲开示。
18、请问师父:出离心主要通过修习四种不共加行,但是并没有正修无我空性,那么这样生的是愿出离心吗?究竟出离心是否要在中士道正修空性时显现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19、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生起出离心,出离心的量是不是具足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20、听了师父的讲法,在名言上知道了什么是出离心,出离心在哪里用功,感恩师父!但在日常中用功的具体方法请师父慈悲开示。
21、出离心还是属于妄心吗,佛菩萨见性了,就没有出离心了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22、请问法师如何发起菩提心?
23、怎么能修得四无量心呢?在家的居士能修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24、每次念佛完了都要回向吗?回向给自己的亲人,再回向给一切众生,功德会不会越分越少?如果忘记回向功德就丢失了吗?
25、怎么安排自己念佛的时间呢?在家里可不可以做三时系念,或闭关念佛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26、在家做早课的时候,念佛念得很清净,很欢喜。但是晚上九点多做晚课时念佛却念不起来,昏沉、掉举,是为什么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27、我修习念佛法门,生病了头疼,我念佛的同时头也疼,念佛境界不现前,我睡觉过去,头就不疼了。我是念佛,还是晕过去呢?死的时候,痛苦的时候,要不要念佛呢?怎么办?
28、师父,念佛要摄耳谛听,可我怎么觉得谛听反而让人太集中而紧张呢,如果不听就不会像这样但却又散漫了,听了倒是集中却又觉得不自然,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念佛?
29、听说最佳修行时段是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两点,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师父开示。
30、现在的人修学的有专念佛号,有专做佛事的,有持咒的,我觉得哪种都好,可是这样觉得应付不过来,应该怎样做比较好呢?
31、现在很多修学佛法的人说,只是念佛就好。别的就不用去学习了,学生以为,净土是一门很高深的法门,必须以修学各种经典为基础。请法师慈悲开示,是不是如他们所说,只念佛就好了呢?
32、念佛经,佛咒时有出声与否、声音大与否,发心的纯真,纯善与否。所得之福德是否因之有分别,请师父慈悲开示。
33、念佛机放佛经,请问房间的小动物和看不见的众生听得到吗?
34、晚上能在家里用播音机播放地藏经或三时系念吗?
35、有人说居士诵经时不能露相,就是在网络读经室诵经时不能开着视频,是不是这样?
36、法师:诵宝箧印陀罗尼咒可以消业障吗?给孩子诵宝经手真言:“唵阿 贺啰萨啰嚩 尾你野 驮啰布你帝 萨嚩贺”可以提高成绩吗?怎么发音?
37、有时在梦中,师父在讲法,可醒来后总是忘记,记不清楚,除了忏悔外,还有什么更快的办法,才能记住在梦中师父讲的话?
38、请问师父:平时持戒基本不犯的,但在梦中时不时会有犯支分,怎样对治梦中的境况?
39、梦里遇险,梦里发誓吃斋是否与学佛有关呢?
40、请问师父,梦佛来接引的时候,这个人一般都有什么征兆?
41、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怎么理解呢?
42、对于以前做的错事和罪过,不敢在师父面前忏悔,要怎么办?在佛前忏悔可以吗?
43、请问师父,在家学佛,帮助师父修建寺院,引人皈依三宝,参加寺院法会,这也算实修吗?会得什么利益啊?
44、为什么显宗中像弘一大师一样大成就者,若未接触藏密,却不懂密法,都是佛所说法,应都在法性大海中,为什么会这样呢?
45、洞宗明安禅师的高足平侍者,习气不好,心性也不好,禅师也已经知道他未来的遭遇。为什么能预计,却不能在当下就教化他呢?
46、请问师父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转?
47、请问法师何为贪?
48、“无常”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待实相。“无我”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待实相。请问师父,这句话该怎么领悟呢?
49、请问师父舍利是什么?
50、学佛为什么要禁五辛,五辛是指什么?那些酱、醋、麻油是五辛吗?
51、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呢?
52、阿罗汉已经跳出三界了,在哪里安住呢?
50、怎么样能开天眼看到凡人看不到的东西?
54、龙王是哪个道上的,我看见一位出家师父在领着居士念龙王经,我不明白,请师父慈悲开示。
1、怎样才能成为法器?请师父慈悲开示。
首先我们说,什么是法器。法有各种各样的法,世间法和佛法,佛法又分为三乘,人天乘、声缘乘、菩萨乘。器也就是容器,就像器皿能够装东西一样,把我们形成法器,是装到身体里面呢,还是装到心里呢?就是要转换我们身心状态,让我们身心状态都能接受佛法,
修行佛法。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心很重要。一般上说,我们要善根深厚。没有深厚的善根也成不了法器。但是,只要佛法的信心建立起来,就会成为法器。有信心就欢喜,就能够受用,就能体证佛法,所以,最根本是怎么样对佛法产生真实信心。怎么产生真实信心呢?在信心建立过程当中,往往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实德能三方面要起信心。首先是要听闻,从诸佛菩萨历代祖师讲经说法的法师,我们能不能听闻佛法。如果不能听闻佛法,我们的智慧就开不了。听闻之后能不能听懂、思维、深入?从我们力所能及的方面培养信心。更重要的是理解佛法法理,通过我们的比量推理,看这些道理能不能成立。当我们对佛法信心更加深厚,欢喜修学佛法,法器就初步成立了。
要进一步成为法器,对三宝信心要不断深入,还要守持清净戒律,如果不能守持清净戒律,就是破坏身心,破坏法器,这个很重要。首先是建立对佛法的真实信心,再从闻思修过程当中深入,深入当中就是要守持清净戒律,要保护自己身心。一旦损害自己身心法器,再想进入佛法,就很不容易。要是破坏了根本戒律,要想即生开悟,就非常困难。犯戒就是破坏我们身心法器。反过来,守戒就是培养我们成为法器。
还有,就是有信心,守戒律了,对佛法还要广学多闻。从整体上把握佛法脉络,要有次第。从最初发心,到我们逐步深入,其间,我们的烦恼是很多的,从贪嗔痴各个方面由身口意表现出来。对于我们,烦恼好像一个也不少。佛法对治每一个烦恼都有具体方法。具体深入佛法,然后,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将佛法所讲因果真理领纳于我们自己身心之上,能不能对治自身烦恼?我们不能笼统地修学佛法。得少为足也会对我们学修形成障碍。能不能扩大心量,圆满听闻,也很重要。
一个是信心,一个是守戒,一个是扩大心量、圆满听闻,具足这三个方面就能形成圆满法器。
2、要把自己的见解清空,才能领受法义,自己的见解是指什么呢?是指世智辩聪还是包括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请师父慈悲开示。
不正确的见解,一定要排除了。先入为主的成见一定要排除,如果是相应于法的就和谐。如果不相应于法,就不能和谐。比如,一个客人先到你家里做客,和你单独相处,你们俩无论怎么相处都很融洽,不管你们怎么相处,都不会发生矛盾。但是,后来的客人,能不能得到先来客人的融洽接待呢?能不能和谐相处呢?我们内心也是这样,你先让一个见解入住内心,单独看它,不会有什么,但是,佛法见解入住,还能和谐相处吗?
修行的智慧一定是能够包容、能够和谐的智慧,所以要把自己错误的、狭隘的见解清空,才能领受法义。但是,这个很难啊。你在世间接受了见解,又比如你先领受小乘佛法的见解,又没有圆融的理解,就会排斥他法。整体的佛法一定是圆融的,人天乘、声缘乘、菩萨乘的佛法都是圆融的。每一步都是整体的、圆融的安立在次第过程当中的。
我在讲因果明镜论时还遇到一个问题,平时说,佛法都是平等的。那么,我们在讲业果关系时,我们在说事物门时,说到每一个法门它针对不同的根基。那么,在这种差别当中怎么理解佛法的平等性呢?其实,空性和显现都是不矛盾的。一切显现都体现空性,一切空性都呈现于显现。
我们讲《法华经》时,讲到会三归一。三乘佛法是从名言上来安立的,旋安立旋扫除。名言上存在,但是真实过程当中,没有三乘的界限,哪怕一乘法也只是名言安立。当你打破这种种概念,就一切都圆融了。佛的整体目标就是教导我们成佛。只不过我们现在根基还不相应,佛陀就安立了人天乘接引我们,最终,都是接引我们毕竟成佛。所以,三乘佛法是一乘的,不是三乘,而且一乘也要回归到最真实的佛法。
比如一个人,单独的头是你呢,还是脚是你呢?我们一般人都知道,人是一个整体,我们要从整体上认知。如果割裂了,就找不到完整的自我。
还有,古诗里也讲到,“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心实际上很奇妙,当我们的心与一个不和谐的见解融合在一起时,不和谐的见解不是你的心,但是能够控制你的心。真是心量小吗?其实,是狭隘见解局限住了你的心。所以,要转变的,正是你的狭隘见解。
3、请问师父,我执是很难破的,人的潜意识里我是很强大的,如何一步一步地破我执?有具体的方法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人我空性修法,就是具体方法。我执为什么难破?就是因为我们多生累劫熏习,力量才坚固。于是我们要认识我执不是从无始劫以来就那么坚固,而是逐渐培养的。所以,我们对空性的培养,也要日积月累。天长地久地修持,就能对治我执了。破除我执也不是很难,就是不间断,一门深入,一心深入。人我空性越强,我执越弱,此消彼长。
4、人有利钝,怎么分别呢?难道一听就信的人就是善根深厚吗?
能够信的就有善根!
见说就能信守奉行的就是利根机的,怀疑了半天都不能够实行的就是钝根基的。立钝从此而看,信心、智慧、能力是否具足。
只要自己有不欢喜的心,欢喜的法喜之心,心态才相应。不管是不是修过,都要欢喜。二一个,你一听,是否能实行。听了就能懂的,也是利根;听了半天也不懂的,钝根。粗略来讲是这样的。
只要自己有不欢喜的心,就不相应。欢喜的法喜之心,心态才相应。不管是不是修过,都要欢喜。二一个,你一听,是否能实行。听了就能懂的,也是利根;听了半天也不懂的,钝根。粗略来讲是这样的。
5、请师父再次开示“修学三种慢”。
三种慢,一是我们一切修行靠自己,这个是业慢,就是一切修行靠自己,对我们自己修行要有信心,不要老是依赖别人,要以自己为友,树立坚强信心!
我们一定能对治烦恼,要有这种自信,在对治烦恼跟前要树立信心,如果我们对治烦恼丧失信心,两军相逢勇者胜,还没有打仗,我们信心先败。
三种慢的体相:
业慢:“我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帮助,我要独自完成此事”,这样的心态即是业慢。
功能慢:对于“成办自他二利”不但没有怯弱,而且自信有能力成办的心态,称为功能慢。
烦恼慢:自信“任何烦恼生起,我都能胜伏它,而不让它战胜我”的勇悍心态,称为烦恼慢。
佛法不从外来,我们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本心是存在的,这种本心就是如来藏就是佛性,诸法都在如来藏含藏中,如果我们能觉知如来藏,就发现一切都不从外来。学佛就是开发真心本心。
不要依妄心而活,轮回无始无终,妄想从何而来,没有地方开始,也没有终结,本来是我们自己一场梦。所以,我们从借假修真方面,能够帮助我们修起三种慢心。
随着修行能力慢慢增加,虚妄慢慢就显出虚妄性,梦慢慢醒来。当你的心与正法相应,你会发现,烦恼跑到哪里去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这三种自信!
这三个方面的信心能生起来,你学佛的信心就生起了。
6、“与烦恼斗时,一须善防避烦恼来伤自心,”烦恼本自心生,如何能防避呢?请师父开示。
烦恼是我们自心造成的,它当然能伤害我们。如果,你起一个不好的心态,你能体会它对自己的影响。比如,你恨一个人,你看看嗔恨的心理对我们自己是一种什么状态
心里一是心里不平一是着急上火,当然伤害自己。也许,你恨的人你根本没有伤害到,但是,首先伤害到我们自己。所以,烦恼是最容易体验的。
因果关系,也许有的当下能够体验,有的异熟果,也许不能当下体验。
烦恼对自己身心的作用我们能当下体验,学佛,往往在于这种个体体验。
在学习过程当中,很提倡这种个体体验。光信没有智慧还是不行。最初要有信心,有了信心还要努力让我们的智慧生起来。
最初的阶段信心很重要,有了信心智慧很重要。智慧怎么产生的呢?往往从我们的个体体验当中成长起来。
缘着佛所说的因果去体验嗔恨心,发现,所言不虚!嗔心是我们自己起来的,我们原来以为是别人让我们起来的,是别人让我难受。
学习佛法以后,体会嗔心的生起,发现,不必生起!只要我们有自觉性自控性,就会发现,原来,是可以不生嗔心的。
当别人冒犯我们的时候,我们能不计较不执着,嗔恨心就能控制。
学习佛法以后,学会一点点觉悟,发现嗔恨心能够控制。我们不想让它生起就能不生起。当它生起,能发现,最能伤害的是自己。
当你对佛法体验得越多,就会越佩服释迦牟尼佛,发现他讲得如此真实!为什么我就觉察不到这些真理呢?佛的恩德不可思议!
我们总是陷在无明之中,做不了自己的主!学佛体验这些方法之后,发现,我们能够做主!
这些方法不是只听佛说,要关注生活,回归现实。拿法来对比自己身口意三业,以及我们任何一个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人人都有觉悟之心,你不用,就是无明主宰;觉悟的生活就能自己做主。
我们要利用自觉来防备烦恼,明了烦恼生起、增长的过程,在明了的过程当中,你随时随地都能刹车!这就能够有效防备烦恼伤害自心。这要从修行来,最初修行从戒律来,你能守持一条戒律,就能防止一种烦恼生起。
如果自己的觉悟之心不够,守戒是最好的防备烦恼伤害自心的方法。守持戒律犹如长城,保护我们。
在持戒过程当中,也要培养觉悟之心开发智慧,随着觉悟之心智慧逐步生起,烦恼逐步不能伤害我们。我们还有忍辱等等方法,能够对治烦恼。
你要看人家的错处不足,就很容易让自己不高兴。我们如果把这种心态转变,我们欣赏别人,嗔恨心等等不良心态就不容易起来。
所以,对治烦恼伤害自心方法很多,最主要是听经闻法培养觉性开发。
7、请问法师;没学佛时总不顺心。困难重重,障碍多,人说学佛后会解决问题,但我学佛几年还障碍多,心里不顺心,不愉快,请问师父,我到底该怎样好?
这个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没有掌握学佛首先就是需要皈依。佛法僧三宝在我们心里面有多少影响?皈依之后,我们要随时随念三宝功德。皈依的利益不是要以后产生,而是我们当下皈依当下改变。我们没有掌握皈依的方法。
皈依之后,佛法僧是我们唯一皈依处。佛陀与我们没有丝毫距离,三宝与我们没有丝毫距离。所以我们的心随念三宝时,三宝就映现在我们身心世界,随时加持我们。
我们把身心世界置于佛法僧三宝光明摄受,当下身心世界就发生感应。当你祈祷佛法僧三宝降临于你的身心世界,就如同甘露灌顶!你有没有这种虔诚,能不能得到这种加持呢?佛法僧三宝并不离自心。我们与佛法僧三宝产生距离,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迷乱心、散乱心。我们把不虔诚变得虔诚,不恳切变得恳切,立马就能变得相应。困难重重,就显现我们以往业障很多。
方法:一是认识到困难不仅仅是困难,它就是我们自心的显现,就是我们过去业的显现。于是我们能在困难与业显现之中,当下认识我们的错误很多。
于是我们今天,就能把心安住在皈依、祈祷、如理如法地起心动念当中。随念三宝最主要的是随行于佛法,起心动念不违越于法,而我们今天发心皈依三宝,就是要明了自心的力量。于是过去造业是以自我为根本,今天我们学佛是以救度众生为根本。
困难还很多,表明我们内心还没有得法。我们的心不能随着业障走,而要随着法走。要把心安住在善法当中,如果你能这样,虽然还有困难,但是,你就能不随业障走,而且,不再见爱起贪见厌起嗔。而能够从业因果观念,来安忍这些困难。
从业因果中脱离,一是忏悔,二是反省。如果不忏悔,往昔的业,犹如大江奔涌,无法扭转。所以,这一切方法都是善巧安心方便。如果你能掌握方法,就能转变心境。
不安然忍受,就是再造新业,会苦上加苦。所以,我们面对业,安然接受,不要随着以往的是非美丑爱恨来虚妄分别。
春有百花秋有月,一切都是自心显现、游戏,如果你能看清楚这点,就能超越。苦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今天我们能解脱,就是要认识自心,自心能造苦,当然也就能出苦!
当你能认识自心,高不高兴啊?当然高兴!认识到不如意是从恶业中来,今天就可以积聚足够资粮,改变心与外境!
遇到不如意,我们就能反省,我们皈依、学法、忏悔业障、积累资粮都还不具足,这有一个过程,我们要去努力。理论上马上可以转变,但是落实到个体修行上,改变一个习惯心态,是多么艰难。
不是说一学佛,不愉快马上就没有了。要马上觉察自己的心情,关键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反应态势,我们究竟希望自己高兴还是不高兴呢?业还是照样显现,但是我皈依了佛法僧三宝,虽然暂时没有能力转变你,等到我修行的能力具足,一定能够转变业。忏悔、积累资粮,认识自己差距,一旦认识自己差距,这就是进步。要对人生各种问题充满信心。
8、有人说读《金刚经》很殊胜,有人说读《无量寿经》,有人说应好好读《地藏经》,有人主张一心读《心经》,请问师父,到底应该怎么读经,选择好一部经就要一定要坚持读三年吗?为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
经,是佛应对不同根机众生而说。
比如,《金刚经》是相应般若根性的众生,让我们破除我、人、众生、寿者相,培养不住相的般若智慧。而《无量寿经》是揭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修行的因缘果报,劝化我们以信愿之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地藏经》是讲释迦牟尼佛把娑婆世界的众生托付给地藏王菩萨,希望地藏王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寂灭之后继续好好度众生,而且讲六道的因果关系。《心经》也是般若经。
三藏十二部经典有一以贯之的路数,一个是从因果到出离,出离也要有智慧。要想真正出离人相我相,就要从因果上升到般若智慧。凭自己的般若智慧修行,有的人生命短暂,没有修行到般若智慧相对稳定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了让我们今生今世的修行就进入保险,究竟不退转,佛就给我们讲《无量寿经》,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究竟不退转。三藏十二部经典是圆融的,都是为我们成佛做准备,你详细了解整体佛法,它是有次第。有次第好好学经典的时候,就很好。没有广泛的能力,你就是深入一部,你也能得到利益。
经典,还要会读。会诵经的人,从初发心到究竟成佛都能读出来。诵持经典,就能把听经明理的相应道理明了。我们诵经时,就是强化修行观念,诵经本身就是一种修法。
当你选择一部经典之后,一部经好好诵持,当然很好了。
9、是不是不同佛经和我们也是要有不同因缘的,怎样修行起来才更好,请师父慈悲开示。
自己的毛病是什么,根性是什么,每一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根性好好反省。一个是我不知道问问题的您是谁,一个是我不了解您。
建议凡是您力所能及接触到的,你欢喜的,都学习。我们要有广阔的心胸,比如,接触到大乘佛法就好好学。
对于我们未知的东西,不轻易批评、评价,免得形成我们与佛法的障碍。当我们对一个人不认知,我们不置可否,为什么呢?我不了解,我没有发言权。我们最忌讳的是我所学所知非常有限,对于我没有接触的法门我随便发言,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你就很容易出偏差。当你有偏差时,就形成一种业。当你说两遍,说三遍的时候,心里面就会强化影响,先前的业力就会形成你和这个人的隔阂。打一个比方,我们从小没有接触佛法,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批评佛法、佛教是宗教鸦片。当我们接触佛法、居士时,我们自然反应,佛法是宗教鸦片,但是,当别人问你,为什么是鸦片,你说不出究竟了。但是,这对于我们自己形成障碍了,我们自己就不能接触佛法了。首先要如实认知它,我们再修行,这样要好一些。
当我们对一个人不认知,我们不置可否,为什么呢?我不了解,我没有发言权。我们最忌讳的是我所学所知非常有限,对于我没有接触的法门我随便发言,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你就很容易偏差。
10、在世间不是为一个人而活,有时候想为了度家人也想通过读地藏经、学地藏经来满愿,但对我读经常常生烦恼,是不是存了有求的心的原因呢?还是什么原因?
我们活在世间,我们的发心是一个方面,我们在世间度家人,有时是把我们度众生的愿望从家人身上做起。但是,哪怕就是度家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是他不配合,二一个是我们的心还不圆满,三一个是我们有求的心,这个本身还不圆满,我们有愿望,他不买帐,我们往往会失望。真正利益众生,要达到菩萨阶位,了解众生心性,善巧了解众生,我们自己修学好了,才能善巧帮助他。比如,家人的习气没有改变时,说服不了他,那么,是不是非要他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呢?我们要把度众生首先落实在自己修学上。比如,读经回向于他,不管他是否买帐,我们就坚持这么做。假如把度化家人落实在我们自己的修行上,天长日久积累久了,你的方法就会很善巧,不仅仅是做一些表象上的事情,而是从心性上了解众生,那个时候度化众生就不留痕迹了。我们要认知我们在度众生中生烦恼,恰恰显示我们修为不够,我们可以以此为动力,加强修学。
11、如何掌握地藏经的要领?有很多同修诵地藏经,往往是为了福报,请师父开示其中福报的真实义。
智慧越高,所修福报就越大。一切有为有漏的福报都不大。我们要把一切福报都回向给成佛的福慧资粮。
12、我们为什么修到一个阶段,就有一定的烦恼,诵地藏经越快,冤亲债主是不是来找得越快?
因为我们作为众生来说烦恼是无量无边的,原来我们没有觉悟,对烦恼没有觉察。现在有觉照了,对烦恼察觉到了。修行就是有问题了察觉问题、解决问题,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烦恼存在就是提醒你,有问题需要解决。烦恼就如同我们的靶子,是我们修行的目标,提醒我们增长智慧对治烦恼。我们不要怕烦恼,没什么可怕。诵地藏经,没有相应,冤亲债主还不来找你。如果你真心发了如地藏王菩萨一样的大愿,冤亲债主才会来找你。你没有能力时来找你,是两个人的相互损伤,可以祈请地藏王菩萨帮助,祈请同修一起回向于他。我们要发愿,祈请佛法僧三宝加持自己有能力帮助冤亲债主。
13、请师父慈悲开示,为什么经典无人说,虽慧不能解,学佛一定要依大善知识引导?
我们先从世间上事情说,比如小孩子没有人教你怎么拿筷子,怎么吃饭,估计这一套你都不会。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有善知识引导。经典是佛说的,虽然译成汉语大家都认识,但是语言文字里的奥义,如果不解说,我们只能从表面理解了。
我们可以比较,我们自己读经与有高僧大德解说,对比两种理解有什么不同。经过高僧大德解说之后,看看自己有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有大善知识引导,就能够不走弯路。没有释迦牟尼佛这位大导师的开示,尽管法尔如是的真理摆在这里,我们都不能认识、觉悟。
在语言文字过程当中,我们有的人对语言文字有障碍,产生执着。还有,根据我们自己的领悟能力,我们自己内心是否清净,是否有成见,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对语言文字背后真理的领悟。
具德大善知识对真理有现量亲证,他能一针见血地为我们开示。就算没有现量亲证,也可以代代亲授,代代相传。
14、 请问法师:大乘经典往往深邃无比,一句一偈皆有无量法义,常有难及涯岸之感,所以有人主张先从论典入手,请法师开示?
一般人看经还能看懂,但是看论典,相反还不懂,这是直观感受。论是解释经的,隐秘意义没有善知识解释,我们是不懂的。今天的学习,可以先读经,如果不明白,可以读相关解释、论典。
15、有心魔但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心魔,那应该修什么法门?请师父慈悲开示。
其实,修自觉的法门就很好。没有智慧就认识不到心魔在哪里。心魔是什么?就是心里的情结、习气毛病改变不了,这就是心魔。
是什么心魔,要从反观自心来修。佛,一是自觉,一是觉他,到最后是自觉觉他都达到圆满。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陀,随时随地要观照自己。比如我们内心里起什么念头,当你起念头之后,每一个心识都有自证分,不用别的心思,就知道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内在的灵明觉知。学佛人最初皈依三宝,比如佛宝,就要认识内心的自证功能,把每一个心思的自觉功夫要开显出来。
比如,起了一个欢喜心,就这个心念本身,就知道为什么而欢喜。这就是我们自性佛宝的功用。
我们现在认识不了不要紧,先知道自己在想、说、做什么,知道身口意三业的如是造作。只要我们有反省的心态,有观照身口意三业的方法,反观观自性,而不是向外流浪,这种自觉功夫修炼起来了,就发现灵明觉照的功能发挥得越来越好,自己自觉的功能越来越强。
比如刚才所讲的见世间错,如果我们执着,就与外境紧紧粘滞,这样,就不能提升自己明白观照的觉知能力,灵明觉照的能力存在也就如同不存在。
如果心被某一外境占有,心理就会出现盲点。我们这种灵明觉照的功能其实也是这样,我们的觉照能力随时都在,我们攀缘外境,就着相,就不能提起觉照。
我们着相,心就不失而失了,我们要找回灵明觉性,第一步功夫就是反观自照,不向外追寻。不见世间过也是这个道理。你好好这样练习,自觉能力越来越增长,功夫从点到线到面到立体,到最后相续不间断,功夫成片,我们自己内心哪怕一个妄念都能觉知。这时,妄念起来不是我们本身,就如同虚空能知云彩起消,但是虚空与云彩两不相干,我们自我觉照能力如此了,真心与虚妄心就自然分离了。
当我们能够这样,就能安住于真心,对治虚妄心。就是心住于心,法住于法。妄念不太起来,情结就过去了,心魔就突破了。我们有心魔,就是我们安住于虚妄心,没有找到真心。
烦恼是假相,假不离真,你要不随妄心流转,真心就自然成为我们自己的所依。一旦认识自性佛法僧三宝,才能找到真正皈依处所。我们修行,随时就是皈依自性三宝,认识自心,这样就随时都能突破心魔。修内观法门,就是要从观照自心来做。
比方我们今天银行、道路等地方的监控系统非常发达,我们也可以把心的自证分当作摄像头、监视器,把我们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待人接物监视起来。一旦落入你的监视范围,你就知道第一个心念是什么,第二个心念又是什么,知道心念是如何次第而生,二十四小时都能监视。
我们原来写日记就是如同监视器。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时做了什么,能够回味得清楚明白。有的人反省能力强,知道一天二十四小时干什么。有的人这种能力弱一些。但是,从理论上讲,我们自心灵明觉照的能力人人本具。经过培训,能力会更强。
我们修自觉法门,就可以清楚我们的心魔何在。落实在三十七菩提分,就可以修四念处。比如,我们大家现在就可以实验一下,先观察自己身体干啥?我坐在这里,如实观察我坐在这里。我的手放在这里,如实观察手放在这里。心里心念、口里说话都如实觉照。如果觉照功夫细致,我想说什么,语言音声还没有出来,就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四念处可以培养将自己行住坐卧置于观照下。我们身体每一处的感觉,都要清楚如实觉照。
这是修一切佛法的基础,没有这种基础,你说你要帮助别人觉照,是不可能的。佛法从南传、北传、藏传,都没有分割。前前是后后的基础,后后是前前的提升。
有时候我们感觉,对于佛法,口里说说蛮新鲜,但是自己做起来没有力量。这就是我们自觉能力太差了。相当于自心是一个黑窟窿,没有阳光、月光、烛光的照耀,整个身心世界沉入黑窟窿,其实就是无明愚痴状态。心里起什么念头,根本分辨不清是非善恶。这样,往往在盲点当中造恶。当造恶之后,感受到恶果了,往往还不知道为什么会遭受这样果报?因为我们凡夫都具有为自己护短,陷入自我盲点过程的特性。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好的,这就是落入认识上的障碍了。有了我执,往往护短,失之觉照。
很多人往往失之觉照,说话不三思而言,往往说了而不自知。这就是自我觉照功夫太少了,这样就容易伤害别人而不自知。
没有四念处、四正勤的基础。我们身受心法就没有觉知。小乘戒律往往针对于身口,没有觉照功夫的人,要管住自己的心念更是做不到。身口二业往往更容易被自己觉照。但是,我们今天仅仅持身语二业的戒,往往都持不了。
我们往往在愚痴无明过程当中,自己说什么话不知道。我们没有觉照功夫,持戒往往不可能。马后炮都是觉照功夫哦,很多人就连事后诸葛亮都做不起来。这就是觉照功夫非常差劲。觉照功夫首先要培养起来,能够把自己的行为从头回放一遍,就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
我们今天要见烦恼贼,知道它怎么把智慧给我们吃掉的,这些罪魁祸首怎么作案,要知道,要觉照。比如,嗔心怎么起来,怎么烧掉功德林,当你有觉照功夫以后,就发现,不需要别人给我们指出,善知识在哪里呀?就在我们自性觉照功夫当中。善知识有内在与外在的。从佛菩萨到历代祖师大德,到讲经法师,都是从外在提醒我们应该修自我觉照,修起来了,自心就是内在善知识。把内在善知识修起来就是内心供一个佛,佛在灵山莫远求,这才是我们究竟皈依的处所。
如果我们暂时修不起了,就还需要善知识引导。
16、如何才能做到平常心?
能够穿透事相,把我们执着的一切穿透之后,能够见到空性、实相,这样才能做到平等心、平常心。什么是诸法实相,一切事物都是无自性的,凡是与实相相违背了,就会显示差别相。比如,当人和我放在一起比较时,就会显现不平等。要多闻思修,多修戒定慧,要明了万事万法没有自性,平常心才开发得出来。
17、断恶必须要有三心,修习谨慎心的一种具体方法,请师父慈悲开示。
修习断恶必须要有三心:决断心、长远心、谨慎心。决断心就是我们和恶法要有决断的力量,你没有决断的力量,恶法就不愿意离开你。你不愿意离开它,它也不愿意离开你,一旦和恶法形成两厢情愿,就不容易断了。有了决断的勇猛心,还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有了长远心,还要落实在每一步的具体细节中,就是谨慎心。怎么修学谨慎心呢?一是加强觉悟能力,没有觉悟性的时候,你不能了知世出世间法的因果。所以说觉悟的能力,首当其冲。把觉悟的能力生起来之后,最主要就是放在因果的谨慎抉择过程当中,要有非常深入、细致、到位的因果取舍观念。如果不谨慎,粗心大意了,就看不清楚真实的因果关系,这样,取舍往往发生偏差。如果发生偏差,就糟糕了。所以说把觉悟心要时时刻刻提起来,就是最初的警觉心。警觉心要深入,要到位的话,就是对空有两个方面要如理如法地认知。
一个方面是立足于空性,和空性原则相违背的,我们要善加取舍。二一个是在世俗名言谛当中的因果取舍——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取舍也要相当到位。谨慎心要发生在空有两个方面如质如量地认识和如质如量地取舍方面。具体修法呢,一个方面是空性见解的具体建立,空性的修法;二一个一是因果道理的取舍、认知与因果道理的具体运用。这两个方面修学到位以后,谨慎心就能随时随地提得很好。
18、请问师父:出离心主要通过修习四种不共加行,但是并没有正修无我空性,那么这样生的是愿出离心吗?究竟出离心是否要在中士道正修空性时显现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出离我执是真正的出离。中士道正修人我空性,是有一种修法的。人我空性的修法,有很多前行方法,我们修行,不要急功近利,往往修行是从整体来修行的,准备功夫很多。比如,在堂屋跟前挖一个坑,也可以载舟,但是,这个舟,也许就是一片叶子了。我们要想学习出世间修道,准备功夫需要很充足。
从最初的人身难得,再在因果道理中认识得人身的因果性,再培集善业等,出离心才修得起来。修人我空,往往在思维共加行,不共加行,闻思修、戒定慧,积累善业的福德心、出离心都要修起来。前面的加行法是为出离心之基础,是一个整体,不是单单一个法,就把人我空性修得起来。
19、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生起出离心,出离心的量是不是具足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出离心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讲得很多,首先是对五蕴的出离,对于色受想行识的出离,就是《心经》里所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自己认识到没有?二一个,认识到色是生灭法,是缘起法,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来放下当下的执着。我们没有放下,就是我们对每一个色都是那么执著。
出离心主要是出离人我的执着,对于五蕴不要认为是真实的自我,其实没有一个常一恒在的我。所以,出离心更主要是针对我执来产生的。有没有生起出离心,主要看我们在五蕴中出离我执没有。有一种愿出离心,有一种究竟出离心。我们虽然没有生起出离心,但是,知道有这样一种方向,随时在听闻佛法,修集资粮,以闻思修修集无我空性慧,这个叫愿出离心,看到我执的危害,随时对治我执。
这样久修,就能证得真实出离心,就能明了没有一个真实自我,远离我的执着心。
我们看出离心的量是否具足,可以从愿出离心与究竟出离心来看待。如果我们愿意出离,就会随时随地积累人无我的法的道理,随时随地修行都是对治我执。真实证得出离心之后,人无我是能够显现出来的。任何法当中,都能够看到它的变动性,它的没有一个自我。
大家可以看看《菩提道次第广论》关于出离心的部分。
20、听了师父的讲法,在名言上知道了什么是出离心,出离心在哪里用功,感恩师父!但在日常中用功的具体方法请师父慈悲开示。
日常生活当中具体用功方法,《心经》里讲得很好。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随时随地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五蕴身心要观照它没有自性。当我们对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执着生起时,随时用般若空性观照它,用般若空性观照对色受想行识生起的执着心,那就可以。用功方法就是随时用般若来观照自己的执着心,就可以。如果不懂怎么去观照,就可以学习观自在菩萨的《心经》,那就可以学到很多。
21、出离心还是属于妄心吗,佛菩萨见性了,就没有出离心了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看你从哪个角度看。如果从出离心的界定,就是出离一切制约。我们现在,看出离心,是出离现实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都是由于虚妄分别而来。问题是虚妄的,所见虚妄,能见也是虚妄,所以,出离心从这个角度看,也是不离于虚妄的。但是,这个问题也能帮助我们出离虚妄。因为,出离心能够帮助我们出离虚妄,相比于其他虚妄心,出离心就真实得多,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出离虚妄。佛菩萨见性之后,没有问题,也没有所谓出离。只见法性不见问题与出离。法性是远离能见所见,远离人我对待的,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出离心了。
站在名言角度,佛菩萨见性了,就是已经真实出离所有问题。他的智慧本身就是出离的本身,从名言的角度也可以安立。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看了。
22、请问法师如何发起菩提心?
我们平时在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时,讲得多了,比如修自他相换啦等等。
23、怎么能修得四无量心呢?在家的居士能修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都能修。慈心予乐,悲心拔苦,喜心是为众生离苦得乐而欢喜,舍心是修怨亲平等的平等心。
以自我为中心,损伤别人,其实,任何一件损人的事情都不能真实利益自己。要想真实利益自我,就必须放下自我,真实利益众生,成就自己真实的智慧。
有兴趣的居士可以在网上找一找,慈心无量的慈心三昧的修法,悲心、喜舍心都有专门的修法,可以自己找来学习。今后我们可以专门来讲四无量心的修法。
24、每次念佛完了都要回向吗?回向给自己的亲人,再回向给一切众生,功德会不会越分越少?如果忘记回向功德就丢失了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是的,每次念佛结束都要回向。回向与发愿是一样的。没有愿心修行就没有目标了。回向与发愿是一样的,都要对准自己的目标,怎么样发愿就要怎么样回向,一个在前一个在后,都是一样的。发愿与回向,是将我们修行的点点滴滴都串起来。
比如,我们修行时心很散乱,善恶杂陈,恶对善就有损伤。我们修学的心与耽著世间的心也是互相冲突的。修行,只有表里如一,善法成为纯粹的善法,不夹杂其他的恶业,修行才最快。
所以,每次念完佛都要回向。不是回向后功德越来越小,而是越回向越多。因为,我们如果只是发心利益一个人,那么,我们得到的力量也很小。如果,我们回向于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那么,我们的功德也是越回向越大。
比如,你一个人快乐,有多少呢?如果把你的快乐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大家都能快乐,你的快乐力量就很强了。乃至你忘记了,人家都不会忘记。这时你会看到,回向功德会越来越大。如果忘记回向了了,功德也不至于丢失。但是,没有把修行善业的功德力集中到一起,这是一个缺失。
所以,修行之前发愿与最后的回向要统一起来,把功德力集中串起来。
25、怎么安排自己念佛的时间呢?在家里可不可以做三时系念,或闭关念佛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都可以。一天当中要保持好乐修行的心,最初是从短时间用功,慢慢的,我们保持相续不间断,逐渐延长自己念佛的时间,信心、愿心、好乐之心都增强。这就很好。当然,没有谁能替你安排时间。我们要活学活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法,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一天当中有早中晚,或是昼三时夜三时功课,让我们投入、欢喜地学修。
26、在家做早课的时候,念佛念得很清净,很欢喜。但是晚上九点多做晚课时念佛却念不起来,昏沉、掉举,是为什么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原因也许是多种多样的。简单分析,一日之计在于晨,因为早课时呢,休息一晚上之后,早上专注力很好,自然念得很清净、欢喜。晚上九点过,身体劳累了一天,昏沉、掉举也很正常。所以,非常充分的身心精力很重要。但是出现昏沉掉举的原因很多,我们现在说的,也只是其中一种可能。
请个人针对具体情况,好好分析。
27、我修习念佛法门,生病了头疼,我念佛的同时头也疼,念佛境界不现前,我睡觉过去,头就不疼了。我是念佛,还是晕过去呢?死的时候,痛苦的时候,要不要念佛呢?怎么办?
可以吃药,也可以睡一觉,等头不疼了,再欢欢喜喜地念佛,这也是一种善巧。我们适当借假修真,调养,也是应该的。如果是不欢喜念佛,自己找一种病来搪塞自己,就必须从内心里把不欢喜念佛的心态解决。
我们今天在病痛时能够念佛就更好。病痛时念佛能够转境。我们在健康时能念,病痛时能不能念,这都是检验我们,我们要念成定力,不受外境内境影响,往生就有把握了。
28、师父,念佛要摄耳谛听,可我怎么觉得谛听反而让人太集中而紧张呢,如果不听就不会像这样但却又散漫了,听了倒是集中却又觉得不自然,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念佛?
谛听与摄心,自己要摸索。最初念佛就是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是会有些紧张,能所念三轮不空,就是容易紧张。
开头觉得不自然,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自然地念,久而久之就会发现,是心念佛是佛念心,心佛不二,很安然很快乐又很集中注意力。所以,自己要摸索。
如果最初念佛集中注意力太紧张,可以稍微放松。我最初进寺庙拜佛,真的会很紧张,会在意周围人的观感,其实,这是自己为自己制造的紧张。今天拜佛,随便千人万人看着,也不会紧张了。所以,只要坚持就会改善。
29、听说最佳修行时段是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两点,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师父开示。
从理论上说,修行时间日日都是好日,时时都是好时。但是,理论上是这样平等地说,针对每个众生,这个里面是有区分的。
好与不好,要放在每个人的身心精力上去说。当然,十一点到凌晨两点,子时前后正是万物复生的时候,也正是我们道心复生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把它提升到最好修行时间。
从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来说,可以说这个时段是最好修行时间。但是,从个体来看,不可以笼统而说。
30、现在的人修学的有专念佛号,有专做佛事的,有持咒的,我觉得哪种都好,可是这样觉得应付不过来,应该怎样做比较好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这个是,当你有圆融的智慧,法法都圆融。当你不能圆融时,就选择与自己相应的。
能够从自己相应的里面来做起,一法通,法法通。要针对自己根基,选择与自己相应佛法,然后专心修学。佛所说法,为对治一切虚妄心,嗔心、贪心众生,对治方法不同。
《瑜伽师地论》里,就讲到众生根基不同,有嗔行人,有贪行人,不一定啥都学,只要针对自己烦恼,能够对治自己烦恼,就可以了。
认知自我,看我们自己的业障、烦恼是什么?智慧显发不出来是为什么?认识个体性了,就知道自己修行的因果,选择修行方法,也是相应于自心的。法无高下,对机者良。
31、现在很多修学佛法的人说,只是念佛就好。别的就不用去学习了,学生以为,净土是一门很高深的法门,必须以修学各种经典为基础。请法师慈悲开示,是不是如他们所说,只念佛就好了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当然念佛有多种法门。我们最好不要因为自己根基排斥其他法门。如果知道人身危脆,知道自己业障,只要能够对净土发生信愿,和我们从三藏十二部经典学习,也是一样的。众生根基不同,不要用自己适应的法门,排斥众生的法门。
专心念佛的人得到的利益,往往超过那些以为自己聪明,什么都学一点点的人。
如果我们逃避学习,对净土法门也没有真正生起信愿,散心念佛,这个我也不太赞成。
32、念佛经,佛咒时有出声与否、声音大与否,发心的纯真,纯善与否。所得之福德是否因之有分别,请师父慈悲开示。
有分别的。你念经、念咒,出声,你自己能听,人家也能听。娑婆世界以音声做佛事,耳根最利。口念耳听心应,三者相应,都摄六根,这样最能摄持我们六根来修善法,最是具足。发心纯真、纯善当然力度更大。
33、念佛机放佛经,请问房间的小动物和看不见的众生听得到吗?谢谢师父。
应该听得到,也许看不到的众生还比我们更灵敏。所以,尽量把念佛声音弥漫整个世间,当然,不要引起别人的反感。只要我们发这样的心,对于利益众生,作用就不小。我们在生活过程中,就是要尽量善巧安排对众生有益的事情。
34、晚上能在家里用播音机播放地藏经或三时系念吗?
你播放地藏经和三时系念时,冥冥中的众生也能听到,音声佛事也有作用。可以这样的。
35、有人说居士诵经时不能露相,就是在网络读经室诵经时不能开着视频,是不是这样?请师父慈悲开示。
露相就是表露相状,我们试着从一些道理上分析。比如,我们诵经需要专心一意,那么,我们为什么开视频呢?我们要反省自己开视频的发心!假如我们开着视频随时随地看着视频,或者希望别人看到我,如果发心不正确,也许这就是散乱心,是一种散乱作意。实际上,我们要善巧,看看我们能不能专心一意。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你没有达到一心一意,或者说你发心不是很圆满,我建议我们不开视频,这样至少能够减少一个有漏之门。
第二个层面,假如开视频不能影响你,你已经达到专心一意的程度,你传送视频出去对于别人还能帮助,我也相信你的发心,这个时间为赞同,你开不开都无所谓。
36、法师:诵宝箧印陀罗尼咒可以消业障吗?给孩子诵宝经手真言:“唵阿 贺啰萨啰嚩 尾你野 驮啰布你帝 萨嚩贺”可以提高成绩吗?怎么发音?谢谢法师!
我们不要拿着咒语到处问,一个法,要从一位师父好好学。
提高孩子成绩,我们祈求佛法僧三宝加持,有作用,二一个,我们回向孩子;三一个,不要把前两者当作唯一办法,要请孩子自己有一个好好学习的态度,能够掌握好好学习的方法。要三种方法要结合。
37、有时在梦中,师父在讲法,可醒来后总是忘记,记不清楚,除了忏悔外,还有什么更快的办法,才能记住在梦中师父讲的话?请师父慈悲开示。
有一个梦中瑜伽修,这是相应的修法,可以练一练这种修法。我们一是忏悔,一是在现实中多熏习,祈祷诸佛菩萨在梦中来指导我们。我们可以把梦当作善知识,以自心来孵梦。
如果对梦境有欢喜心,与我们自心能够相应,临睡前祈祷三宝加被,以清净心入睡,祈祷善知识可以解答我们什么问题,以自己的心来指导,这样来指导梦境,梦境往往与我们临睡前心境相应。我们经过初步锻炼就可以的。我们还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来学习。
38、请问师父:平时持戒基本不犯的,但在梦中时不时会有犯支分,怎样对治梦中的境况?
白天能够持戒,但是,梦里能够强烈做主的意识就没有了,梦意识犯支分戒很自然。我们要加强白天的熏习,二一个在睡觉时不要乱意睡眠,而要善意睡眠,加强正念。梦里犯戒,说明要加强白天的熏习,加强对三宝加被的祈愿。
39、梦里遇险,梦里发誓吃斋是否与学佛有关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有关的,梦里遇险,梦里发誓吃斋,说明它有因果关系。你遇险就知道发誓吃斋,总是在相关教理当中听闻过,和往昔时亲近佛法,亲近善知识有关。这可以说是梦里的造作等流,多生累世你就有过遇险就发誓吃斋的经历。
还有,也许有往昔时善业显现,也许有相关人士的帮助,也许是佛菩萨的提携接引。
40、请问师父,梦佛来接引的时候,这个人一般都有什么征兆?
要看自己是不是身心清净、柔和、稳定。
41、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怎么理解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
我们在做梦时,是颠倒的,六趣的境界也是这样的。生死轮回当中,有六道众生的境界。其实,六道轮回是没有智慧的结果,六道轮回实际上是生活在虚妄的颠倒之中,打个比方就如做梦一样,六道众生是不真实的。
而觉醒之后,有智慧,能够觉悟到法性,认识法性之后,法性远离人我相、文字相,这就是有智慧的醒觉,超脱一切文字相,就是觉后空空无大千啊,就是回归于法性。不能回归法性,就是生存于世间相状中,流落于六道。
42、对于以前做的错事和罪过,不敢在师父面前忏悔,要怎么办?在佛前忏悔可以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如果你实在在师父面前不敢忏悔,就在佛菩萨面前忏悔,如果这样也不敢,就在自己面前忏悔。不敢,就是因为我们还有执着,一旦能够放下面子,就能更好地对治我执。能够猛烈对治我执,一切罪过都能对治。
能够敢于面对错误的人,就是真实地面对错误了。
43、请问师父,在家学佛,帮助师父修建寺院,引人皈依三宝,参加寺院法会,这也算实修吗?会得什么利益啊?
当然,修建寺院,引人皈依三宝,参加寺院法会,可以说是护法,也算实修。但是,真正的实修,是针对我们的错误来修正它。比如,我们明了因果之后,我们把因果观念引用到日常生活中,这就是在实修。做这些能够得到什么利益呢?比如修建寺庙,寺庙是三宝住持的地方,进了寺庙,大家恭敬礼拜,听闻佛法,改正错误,所以寺院功能很大。我们帮助修建,就是帮助大家得到这些利益。将来,大家得到的福慧资粮,对于我们自己得到相应的福慧资粮,也有很大帮助。改正错误、把法义融入我们生命,这些都算是实修。这些实修,能够帮助我们得到增上生的利益,也能帮助我们得到决定胜的利益。
44、为什么显宗中像弘一大师一样大成就者,若未接触藏密,却不懂密法,都是佛所说法,应都在法性大海中,为什么会这样呢?
个人有个人的因缘,学习时不是一开始就啥都圆满。如果你有机缘遇上更深妙的法,那恭喜你。别人没有遇上密法,也许也有因缘,人家从显宗去修学,也能成就,个人自有自己的因缘。
45、洞宗明安禅师的高足平侍者,习气不好,心性也不好,禅师也已经知道他未来的遭遇。为什么能预计,却不能在当下就教化他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我们怎么知道明安禅师没有引导呢?禅师一定会平等教化弟子,希望他们都能好好改变习气毛病。师父虽然都平等引导了,但是有的人能够依师教导,有的人却是依照自己的见解,不是依照佛法见解来修行,改变自然就要小一些。
作为师父,明安禅师对于侍者一定是尽到教导之责的。就是明安禅师圆寂之后,平侍者想要掘毁塔庙,寺里的耆旧也是在劝诫他的。只是他连劝诫也不听,而是执着于自己习气毛病,与佛法不相应。
46、请问师父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转?
看个人自己的能力了,自己要有能力,就是境随心转了;如果自己的心没有力量,心就随环境所转了。
47、请问法师何为贪?
不如理不如法的欲望名为贪,是一种染污心,是一种烦恼。把贪解脱了,去除了我们所贪的执着了,就是一种清净心。
48、“无常”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待实相。“无我”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待实相。请问师父,这句话该怎么领悟呢?
这是行部说法。时间一定是从空间的变化角度来看的,时间与空间不是截然分开的,时空是紧密结合的,往往不能分开。
时间、空间都是无常的,无有自性。无我,因为每一个东西的存在都是因缘条件存在的,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物质之间相互关联,没有独立存在的东西,你影响我,我影响你,从每一个具象东西的存在,和周边东西都息息相关,表面上看有一种空间,但是,它也是有条件的,无自性的,无我的。这样,对于实相在时空上的体现,就能稍许相应。
49、请问师父舍利是什么?
舍利,平常一点说,就是圆寂火化之后所留下的,都称为舍利,一个是法身舍利,一个是色身舍利。一个人修行之后留在世间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舍利,比如圆寂了,火化留下的骨灰、头发、身分——骨头,都可以称为舍利。
但是,有一种特别的说法,舍利就叫做坚固子——以自己修行戒定慧的功德力,而显现出不同寻常的东西,为世间所不能粉碎,它的坚固超异于世间东西,这些是由功德力成就的,就称为坚固子。
舍利,我们习惯于说平常的说法,就是他在应化过后留下来的这种东西,都叫舍利。又有法身舍利和色身舍利的区分。法身舍利就是他所讲的佛法,所留下的著作,乃至所教给我们的修行方法,都是法身舍利。色身舍利就是圆寂后留下的东西,或是坚固子。
50、学佛为什么要禁五辛,五辛是指什么?那些酱、醋、麻油是五辛吗?
五辛是指辛辣的东西。一般我们所说叫五荤。辛是辛,荤是荤。荤是什么呢?葱、蒜、韭菜,这些就属于五荤。原则上,五荤翻译到中国就对应不上,有些东西中国没有。传统上,有的说法,葱、蒜、韭菜、独头蒜、洋葱、火葱,芫荽都算,就是有特别的臭味的。
这些东西为什么要禁呢?比如生吃会吃嗔恨心,熟吃会生淫欲心。我们修学佛法是要对治淫欲心,淫欲心不除,生死难出。所以,一定要戒荤辛的东西。还有是嗔恨心要对治,这个时间,需要禁戒荤辛。荤辛东西还很多,烟草、大麻、鸦片,反正增长我们恶业的东西,都要戒除。没有相关记载说酱、醋、麻油是五辛。
51、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什么意思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众生贪欲不断,追求财色名食睡等现前的、暂时的快乐,还有因此而追求后世快乐的,这个不同。
色界众生,看到欲望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能够超离欲望,能够把不如理不如法的欲望解决。于是在四禅八定中进入色界,欲望之心就对治掉了,没有粗猛的欲望之想了,但是他有非常细致的定心,能够住于四禅八定当中,这个叫色界众生。
无色界众生,往往住于四无色定当中。
跳出三界外,就是要超出三界一切苦难,金木水火土叫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你制约我,我制约你,在三界当中就是这样。三界当中所有的存在,古时就用五行来界定它的本性。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看看你的深刻变化啊,哪一种变化更大。在佛法上,把五行归纳为四大,叫地水火风,其实也是一样的。所以说,要受制于五行,就是三界当中的状态,就跳不出三界。只有不受制于五行,跳出生克乘侮,就可以自由自在了,那往往就是指能跳出生死轮回,一旦跳出生死轮回,就能自由自在于万法。世间上的一切深刻变化就把他制约不了了,因为他有智慧,有充分的善业。
52、阿罗汉已经跳出三界了,在哪里安住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出了三界当然有安住的地方,比如,诸佛安住在法性中,安住在自己法身刹土当中。阿罗汉也是这样,安住在自己所应该安住的境界当中。比如,他有定力,或者说安住在自己的寂灭净土当中,这也是超出我们三界众生想像的。就像我们众生,有什么业力,就会生活在我们业力变现当中。
阿罗汉有他自己的国土,菩萨与诸佛都有自己的国土,安住于自己修行的境界里面,这些境界显现,自然有他安住的处所。他断掉见思烦恼,能够安住于净土当中,一般,阿罗汉安住于自己的方便有余净土中。
53、怎么样能开天眼看到凡人看不到的东西?请师父慈悲开示。
要好好修学智慧,五眼六通都是从智慧中来。如果不求智慧专求开天眼,有时候看到一些东西,你根本不能接受。万般神通皆下品,唯有智慧好好修。智慧开了,不愁天眼不开。
54、龙王是哪个道上的,我看见一位出家师父在领着居士念龙王经,我不明白,请师父慈悲开示。
龙王是畜生道上的。祈祷龙王可以祈祷风调雨顺。
♡ 喜欢 (0)上一篇: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因果篇)
下一篇:智海法师智悲答疑(解脱篇)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