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杂宝藏经白话

杂宝藏经白话 月氏国王与三智臣作善亲友缘第九十四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杂宝藏经白话:月氏国王与三智臣作善亲友缘第九十四

  【白话】

  当时月氏国有国王,名叫栴檀罽尼吒。与三位智者作亲密的朋友。第一(位是)马鸣菩萨,第二(位是)大臣,名叫摩吒罗,第三(位是)良医,名叫遮罗迦。这三个人,是国王所亲近友善的人,待遇优厚,与国王共同进退不离左右。马鸣菩萨跟国王说道:“如果能采用我的话,(可以)使大王来生之世,常与善缘相聚,永远远离众难,长久辞别恶道。”第二位大臣,又对国王道:“如果大王采用臣的密语,不泄露出去的话,四海之内,都可以攻克。”第三位良医又对国王说道:“大王如果能采用臣的话,(可以)使大王一生之中,终究不会横死,百味饮食随心(享用),(身体)调养不得疾病。”国王依照良医的话,连轻微的病也未得过。

  于是月氏国王采纳大臣的话,军威所到之处,没有不折服的。四海之内,三方已经平定下来,只有东方,还没有来归顺降伏。于是就严整大军,准备去讨伐。先派遣边陲少数民族和诸多白象,在前面引导道路。大王在后面领军跟从。将要到达䓗[同“葱”]岭,跨越关隘险阻(的时候),原先所乘的象、马,(都)不肯前进。国王很是感到惊异奇怪。就对马说道:“我前后乘你征伐,三方已经平定,你如今为何不肯向前进呢?”

  这时大臣对王说道:“臣原先已经禀告大王,不要泄露(我跟您讲的)密语。大王现在已经泄露了,命不会太长了。”依照大臣所说,国王就知道不久一定会死。这位国王这些年来前后征伐,杀害了三亿[古印度计数单位,有四种亿:一、十万,二、百万,三、千万,四、万万]多人,自己知道所犯重罪将来必招恶果无疑。心里生起恐惧,于是就立即忏悔布施持戒,建造设立僧房。供养众僧,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这四事供养(从)不缺少。并修种种功德,精进勤劳不知疲倦。

  这时诸位大臣们,相互之间说道:“大王广造了那么多罪业,杀戮(那么多人)不合法道,如今虽作福田,对于以往的过错又有什么益处呢?”当时月氏国王听闻到这些话后,准备解开大臣们心中的疑虑。就设下巧妙之法,对臣下们命令道:“你们烧一口大汤锅,烧七天七夜,让(汤)极度沸腾,不得中断。”(烧好后)月氏国王就将一只戒指,扔到锅中,命令先前说话的大臣道:“还望你们从锅中将此戒指取出。”大臣们对国王说道:“(我们)希望改换其他刑罚而去死,这戒指无法取出。”国王对大臣们说道:“有什么善巧的方法可以取得这枚戒指吗?”

  这时大臣们回答道:“下面将火熄灭,上面不断加冷水,用这样善巧的方法,不伤人手,可以(从锅中)取出指环。”国王回答道:“我先前造做恶业,可以比喻为这口(滚烫的)热锅,而现在(勤)修众善,以惭愧心忏悔,再不作恶,为什么不能灭除(恶业)呢?三恶道的果报可以停止,人道和天道可以获得。”(众人)当下领悟。(月氏国王的开解,)群臣听后,无不欢喜,智慧者的话语可不能不奉行啊。

  附原经文:

  月氏国王与三智臣作善亲友缘第九十四

  【经文】

  时月氏国有王。名栴檀罽尼吒。与三智人。以为亲友。第一名马鸣菩萨。第二大臣。字摩吒罗。第三良医。字遮罗迦。此三人。王所亲善。待遇隆厚。进止左右。马鸣菩萨。而白王言。当用我语者。使王来生之世。常与善俱。永离诸难。长辞恶趣。第二大臣。复白王言。王若用臣密语。不漏泄者。四海之内。都可克获。第三良医。复白王言。大王若能用臣语者。使王一身之中。终不横死。百味随心。调适无患。王如其言。未曾微病。

  于是王用大臣之言。军威所拟。莫不摧伏。四海之内。三方已定。唯有东方。未来归伏。即便严军。欲往讨罚。先遣诸胡及诸白象。于先导道。王从后引。欲至葱岭。越度关崄。先所乘象马。不肯前进。王甚惊怪。而语马言。我前后乘汝征伐。三方已定。汝今云何不肯进路。

  时大臣白言。臣先所启。莫泄密语。今王漏泄。命将不远。如大臣言。王即自知之定死不久。是王前后征伐。杀三亿余人。自知将来罪重必受无疑。心生怖惧。便即忏悔。修檀持戒。造立僧房。供养众僧。四事不乏。修诸功德。精勤不惓。

  时有诸臣。自相谓言。王广作诸罪杀戮无道。令[龙藏为“令”,依据文义,应为‘今’]虽作福。何益往咎。时王闻之。将欲解其疑意。即作方便。敕语臣下。汝当然一大镬。七日七夜。使令极沸。莫得断绝。王便以一指环。掷于镬中。命向语臣。仰卿镬中得此环来。臣白王言。愿更以余罪。而就于死。此环叵得。王语臣言。颇有方便可得取不。

  时臣答言。下止其火。上投冷水。以此方便。不伤人手。可取之耳。王答言。我先作恶。喻彼热镬。今修诸善。惭愧忏悔更不为恶。胡为不灭。三涂可止。人天可得。即时解悟。诸臣闻已。莫不欢喜。智人之言不可不用。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