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华严原人论 白话

华严原人论 1 序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经典

  1序

  译文

  一切有情生灵生生不息,都有其存在的本源;一切无情草木枝盛叶茂,都依赖其生存的根本。没有无根本而有枝叶存在的道理,何况作为天、地、人三才中最灵杰的人,怎么能没有存在的本源呢?

  洞悉他人美恶谓之智,反照自身心识谓之明。我现在禀受成人,却不知道自己前生业惑所从来,怎么还能了解身后的归趣呢?又怎能了解天下古今人事的兴衰交替?所以我数十年来,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而广泛地考究佛与儒、道三家的学问,为的是能穷究我自身存在的本源。经过不断的推究,果然知其根本。

  然而现今修习儒、道的人,只知道自己的存在,近则是从先祖、先父那里,肉体上世代相传才受得此身。远则从混然未分的元气,剖判为阴阳二气,阳气轻清上化为天,阴气重浊下化为地,二气交合,化生天、地、人三才,由三才又流转衍生出万物,万物与人,都以元气为根本。

  至于修习佛法的人,近则只知道自己的存在是前世造业,随业受报的结果,远则上推为迷妄之心,乃至以阿赖耶识作为生身之根本。他们都以为自己穷尽了一切根源,而实际却并非如此。

  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都是最伟大的圣人,他们分别事宜,随机示道,虽创设的教义不尽相同,但作为内学的佛教与外学的儒、道互相促进,都有利益于广大众生,激励有各种行为的人,使能明察因果报应的原委;推究一切现象,了解其产生的根本与流变,虽然都是圣人之意,却有实教与权教的差别。儒、道二教只是权宜所示的方便之教,佛教则权实兼备。能激励一切道德行为,止恶扬善,使社会人心归于安治而言,那么三教都可以遵行;至于推究一切现象,极尽其存在的真谛与根本,则唯有佛教才能彻底解决。

  但当今学者都偏执于一宗一派,就修习佛法的人而言,也不免不了解实义,所以对天、地、人及一切现象的存在不能推究其本源。我现在依照佛教与儒、道二教之理,推阐穷了一切现象,首先由浅入深,对于研习权教的人,破除他们的偏执之情,使其通达,从而究极一切现象的根本。尔后再依佛教的究竟实义,阐示一切现象辗转生起的因缘,转偏局之弊为圆融无碍,达到知本而统末的目的。全文共分为四篇,名之为《原人》。

  原典

  华严[注释:华严:本是经名,又用以表示以此经为所依之宗派及其法门。该论题中标华严为首,说明此论是以《原严经》或华严宗为立义所归。]原人[注释:原人:原,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人,指穷究人之本始。佛教认为,六道众生中唯有人可以成佛,所以只要了知人之本源,则四圣六凡,类可皆知。]论[注释:论:梵语为Upadesa,又译为优婆提舍。包括佛陀自己论议问答而辨理的经籍以及佛的弟子对佛语、法相等进行问答论议,辨析明理的著作。佛教中的论藏,又称阿毗达磨藏,具有往复析徵。相互辨难的论理特徵,为佛藏中最有哲学思辨意义的部分。]序

  万灵[注释:万灵:佛教通指包括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一切具有觉知活动的有情众生。]蠢蠢[注释:蠢蠢:作动之义,这里况喻一切有情生生不息。],皆有其本[注释:本:本源之义,在此系指一切有情得以存在的内因与外缘。];万物[注释:万物:泛指百谷、草木等无情之物。]芸芸,各归其根[注释:各归其根:此义出自老子《道德经》中「夫物芸芸,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本意指万物皆从道所生,还归于道,复其本根。在此但取一切万物各有根本,然后才得枝叶茂盛之义。]。未有无根本而有枝末者也,况三才[注释:三才:指天、地、人。才,有才能之义。天有运动之才,地有生成之才,人有鉴虑之才,故谓之「三才」。]中之最灵,而无本源乎?

  且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注释: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二句文全出自老子《道德经》。],我今禀得人身,而不自知所从来[注释:所从来:即指前世所禀受。照佛教说法,意谓过去业惑辗转的诸阶段。],曷能知他世[注释:他世:即指后世。]所趣乎?曷能知天下古今[注释:今:频伽精舍《大藏经》本下有一「之」字。]人事乎?故数十年中,学无常师,博考内外,以原自身。原之不已,果得其本。

  然今习儒道者,只知近则乃祖、乃父,传体相续,受得此身,远则混沌一气,剖为阴阳之二,二生天、地、人三,三生万物,万物与人,皆气为本[注释:「混沌一气」诸句:意谓在宇宙天地创化以前,唯一元气,混然未分,故谓之「混沌」。「剖」为剖判,指元气由混沌既分之后,分为阴阳二气,阳气轻清故上升,阴气重浊故下沉。升者为天,沉者为地。二气和合,人生其中,形成三才,从此又流转衍生出万物。这是中国传统儒、道所崇奉的宇宙生成模式。如老子《道德经》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世注家多训「一」为冲和未分之元气。《周易》上也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都指这层意义。]。

  习佛法者,但云近则前生造业,随业[注释:业:梵语Karma意译,其为造作之义,包括身、口、意所作善、恶、无记等诸行。佛教认为一切善恶之业都会招致相应的苦乐果报,所以业,又谓之「业因」。]受报,得此人身;远则业又从惑[注释:惑:迷惑之心,指迷于所对之境而颠倒事理,是佛教所谓贪、瞋等烦恼的总名。],展转乃至阿赖耶识[注释:阿赖耶识:梵文Alaya-vijnana,又译为藏识、阿黎耶识、无没识等。为佛教所讲八识中第八识,有执藏之义。此识含藏一切事物的种子,其种子为外缘所薰而起现行,形成一切现象世界。],为识根本。皆谓已穷[注释:穷:频伽精舍《大藏经》另本下有「其理」二字。],而实未也。

  然孔、老、释伽皆是至圣,随时应物,设教殊途,内外[注释:内外:内,指内学、内教,即佛学。外,指外学、外教。佛家通常自指其教为内教、内学,以他教为外教、外学。这里「外」,是专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相资,共利群庶。策勤万行,明因果始终;推究万法,彰生起本末,虽皆圣意,而有实[注释:实:实教,指如来所说最根本究竟的教法。]有权[注释:权:权教,指如来为不同根器的众生而说的非究竟的权宜之教。]。二教惟权,佛兼权实。策万行,惩恶劝善,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推万法,穷理尽性,至于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

  然当今学士各执一宗,就师佛者,仍迷实义,故于天地人物不能原之至源。余今还依内外教理,推穷万法,初从浅至深。于习权教者,斥滞令通,而极其本;后依了教[注释:了教:又称了义教。指大乘经所说佛法的根本教义。],显示展转生起之义,会偏令圆,而至于末。末即天地人物。文有四篇,名《原人》也。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