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序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一名不可思议解脱)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维摩诘所说经传译到中国,始于东汉。

本白话解以后秦天竺僧鳩摩罗什于公元四O六年口译、僧肇笔录并集注的十卷本为蓝本。此译本文字流畅易读,加之僧肇熟习儒道,故经中可见儒道思想融入佛经之痕迹,因而甚为秦汉以降士大夫所钟爱。

维摩诘是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在家居士,精通大乘法,有不可思议的神通力。

经文像讲故事一样,叙述维摩诘超凡的功德和无碍的辩才,让人们在听优美的故事中接受大乘深法。

译者简介

僧肇序载:罗什译经时,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圣意。其文约义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兹显然。

鸠摩罗什(梵语 Kumārajīva )(公元 344 ~ 413 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罗什是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700—711)(又说为不空(743—774))并称为四大译经师。

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汉语文,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

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维摩诘》、《阿弥陀》、《金刚》等经和《中》、《百》、《十二门》和《大智度》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由于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佛教成实师、天台宗,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立。

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时称“四圣”。

内容提要

经文共十四品。

一、佛国品讲长者子宝积带领五百长者子,人手一顶宝盖,来参拜供养释迦牟尼佛,佛以神通力把五百宝盖合成一大盖,在其中示现无比庄严的佛国净土。引出一个结论,不论何方国土,以佛的智慧观察,都是净土。正是,世间烦恼,庸人自扰之。

二、方便品讲维摩诘行方便法门,示现自身有病。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来探问。维摩诘给所有来问疾的人,随起根智应机说法,从世间法说到出世间法,从小乘说到大乘。

三、弟子品借释迦牟尼十大弟子的口讲维摩诘的智慧辩才,同时揭露小乘的流弊,阐发大乘的精神。以大乘的观点讲述坐禅、随缘、不二、离文字相、离生灭、无相、离垢、真出家、方便等法门。

四、菩萨品借弥勒、光严、持世、善德等菩萨之口,更进一步表彰维摩诘的功德,同时阐发了菩提、、道场、法乐、法施、的真实义。

五、文殊师利问疾品,以文殊师利与维摩诘两位大士生动而又奥妙的对话阐发菩萨与众生同病、如何调伏众生心、何谓缚、何谓解等菩萨行的根本观点。

六、不思议品叙述了维摩诘借师子座的神通变化,阐发无上正等正觉菩提法的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七、观众生品讲众生如幻,一切法如幻。讲慈悲喜舍、无住为本的菩萨行。还通过天女散花和舍利弗转女身的故事说出了淫怒痴即是解脱,一切法无在无不在、无证无得的大乘观点。

八、佛道品讲菩萨行于非道,就能通达佛道。这正是火宅生红莲、世间出佛法的人间佛法。

九、入不二法门品,三十一位菩萨各各就自己体会最深的方面讲了不二的观点,文殊师利总结说:于一切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问答相,就是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要维摩诘说,维摩诘默不作声,应了无言、无说。不过,针默也是示。看来,不二法门,全靠修行人心领神会了。

十、香积佛品叙述维摩诘派化身到众香国向香积佛请来了香饭,大众吃了,毛孔放香。从这段故事引出释迦牟尼为什么要说六道、说果报等等苦切之法。原来这娑婆世界的人刚强难化,心像猿猴,必须用刚强的语言、苦切之法以调伏其心,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要有个金刚箍才得入律。

十一、菩萨行品讲尽无尽无阂法门,即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的法门。有为是为了无为,在无为观点的指道下行有为之事。

十二、见阿閦佛品讲怎样得见如来。观自身实相,便得见如来。如来即是自己修得的清净法身佛。维摩诘只在心中念想,进入三昧,运用神通力,轻而易举把妙喜世界搬到了大众的面前。这提示了一个奥秘,妙喜世界在人的心中。

十三、法供养品通过王子月盖问药王如来的故事指出,一切供养以法供养最胜,法供养福德无量。

十四、嘱累品讲到佛授记弥勒为未来佛时,分析了末世众生及菩萨对深经的不同态度。最后嘱阿难好好受持这经卷,广为流布,无令断绝。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