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弟子品第三 第十四章 维摩诘跟优波离说灭罪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第十四章 维摩诘跟优波离说灭罪
原文
佛告优波离: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肇曰:优波离,佛弟子中持律第一。)
优波离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
不敢问佛,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
(肇曰:愧起所犯,不敢问佛,以优波离持律第一,故从问也。疑其所犯不知轻重,悔其既往废乱道行,故请持律解免斯咎也。)
我即为其如法解说。
(肇曰:如法,谓依戒律决其堆罪之轻重,示其悔过法也。)
白话解
佛对弟子优波离说:你去探望维摩诘的病,向他问候。
优波离回佛的话:世尊!我不够格去向维摩诘问疾哩!
怎说呢?回想以前有两位比丘犯了戒律,感到羞耻。
他们不敢对佛说,便来问我。他们说:请问,优波离!我们犯了戒律,确实感到没脸见人,但又没有胆量去见佛,请你帮我们解开疑悔。希望能免除罪过。
我即依戒律对他们讲悔过的方法。
原文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
当直除灭,勿扰其心。
(什曰:犯律之人,心常战惧。若定其罪相,复加以切之。可谓心扰而罪增也。若闻实相,则玄而无寄,罪累自消,故言直除灭也。)
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道生曰:不在内者,不在我心也。若在我心者,不应待外也。不在外者,不在彼事也。若在彼事者,不应罪我也。不在中间者,合我之与事也,罪为一矣,岂得尔在哉?。)
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什曰:以罪为罪,则心自然生垢,则垢能累之。垢能累之,则是罪垢众生。不以罪为罪,此即净心。心净则是净众生也。)
白话解
这时,维摩诘来对我说:喏,优波离,不要加重这两比丘对罪业的负担。
应当直接除灭他们的罪心。不要使他们再生出负罪感。
为什么呢?他们的罪性不单是外境所生,也不单是内情所生,所以不在外,亦不在内。也见不到内外的中间,所以罪性也不在中间。因为心有尘劳污垢而生罪愆。
正如佛所说的,心有污垢时便见众生是污垢,心是清净时,便见众生是清净。
原文
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白云按:楞严经七处征心,已明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如其心然,罪垢亦然。
(肇曰:寻知其本也。夫执本以知其末,守母以知其子。佛言:众生垢净,皆由心起。求心之本,不在三处。心既不在,垢可知也。)
诸法亦然,不出于如。
(肇曰:万法云云,皆由心起。岂独垢净之然哉?故诸法亦然,不离于如。如,谓如本相也。)
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
(什曰:心相,谓罗汉亦观众生心实相得解脱也。今问其成道时第九解脱道灭尽定中观实相时,宁见此中有垢不?)
我言:不也。
白话解
这个见闻觉知的心不在你体内,不在你体外,亦不在身体内外的中间。
心是诸法的根本,如同这个心一样,罪垢也同样不在内、外、中间三处。
种种法都是这样,这就是如相。“如”的意义,即是如诸法的本来面目。
如你优波离以观心实相得解脱时,还会有污垢吗?
我答:当我在修行到第九解脱道灭尽定时,我不见什么是污垢。
原文
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
(道生曰:众生心相无垢,理不得异,但见不见为殊耳。)
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
(肇曰:优波离分别罪相,欲以除垢。罪本无相,而妄生罪相,乃更增垢耳。)
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
(肇曰:无罪而见罪,颠倒也。)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
(肇曰:见罪即存我也。)
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
(什曰:前心不待后心生竟然后灭也。)
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肇曰:诸法如电,新新不停,一起一灭,不相待也。弹指顷有六十念过,诸法乃无一念顷住。况欲久停?无住则如幻,如幻则不实,不实则为空,空则常净,然则物物斯净,何有罪累于我哉?)
白话解
维摩诘说:一切众生的心相也是一样,观心解脱了,也就见自己的心本来就是无垢的。
诺,优波离,妄想分别罪相的心是垢的,无妄想分别罪相的心是净的。
无罪见罪相,是心颠倒,颠倒心见垢,无颠倒心见净。
执着人法有我相的心是垢心,不取我相的心是净心。
优波离,一切法都是生已刹那间即灭,前法灭时后法同时生出来了,诸法不住于生,也不住于灭,就说不住于生灭。
诸法生灭如幻如电,如幻诸法都无对待,不是等前法灭了以后才生出后法,所以说诸法念念不住。
原文
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炎,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肇曰:上明外法不住,此名内心妄见。夫以见妄,故所见不实,则实存于所见之外。实存于所见之外,则见所不能见。见所不能见,故无相常净也。)
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于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优波离所不能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说。
(肇曰:二比丘悟罪常净,无复疑悔,故致斯叹。)
我即答言:自舍如来,未有声闻及菩萨能制其乐说之辩。
(肇曰:内有乐说智生,则说法无穷,名乐说辩也。)
其智慧明达为若此也。
时,二比丘疑悔即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皆得是辩。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白话解
诸法都是内心妄见,如梦幻泡影,如远方阳焰,如水中月影,如镜中影像,都是自己妄想所生。
明白这个道理,就说是奉持律仪。明白这个道理,就说是善解法律。
两位比丘听了维摩诘所说的道理,再没有疑悔,赞叹说:大士上智啊!优波离比不上哩!这些比奉持律仪更高深的法门就说不上来了。
我即时回答说:除了如来,未有修习声闻乘的人和修习菩萨乘的人比得上维摩诘大士的无碍辩才。
他的智慧如此明达,我怎能比啊!
即时,二位比丘解除了心中的疑悔,发求无上正等正觉心,还发誓说:要使一切众生都能得如是无碍的辩才。
所以,我不够格去向他问疾。
♡ 喜欢 (0)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