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菩萨品第四 第二十章 维摩诘对善德说法施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第二十章 维摩诘对善德说法施

原文

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自于父舍设大施会,

(肇曰:元嗣相承祖宗之宅名父舍焉。)

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

(什曰:佛法及时外道,凡出家这,皆名沙门。异学囊大论议者,名外道也。乞人有三种:一、沙门,二、贵人,三、下贱,随其所求,皆名乞人也。)

期满七日。

(什曰:是第七日,所以乃至第七日方来讥者,欲令其功德满,心淳熟也。)

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

(肇曰:天竺大施会法,于夫舍开四门,立高幢,告天下,诸所有须皆诣其舍。于七日中,倾家而施,以求梵福。时,净名以其俗施既满,将进以法施,故先讥其所设,,以明为施之殊也。)

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

(肇曰:夫形必有所碍,财必有所穷。故会人以形者,不可普集;施人以财者,不可周给。且施既不普,财不益神,未若会群生于十方而即之本土,怀法施于胸中而惠无不普。以此而会,会无不均。以此而施,施不遗人。曷为置殊方而集近宾,舍心益而独润身乎?)

白话解

佛对长者子善德说:你去向维摩诘问疾吧!

善德回佛的话:世尊!我不合去向维摩诘问疾。

为什么呢?回想我以前在宗族祠堂设大施会,供养一切人等,包括出家修行的沙门,修习梵行的婆罗门,异门立论的外道,贫穷的、下贱的、孤独的及各类乞士,为期七日。

第七日期满之时,维摩诘来到大施会场,对我说:长者子,大施会不应像你这样办。应当是法施之会,何以只用财物办施会?

 

原文

我言:居士,何谓法施之会?

答曰:法施会者,无前无后。

(肇曰:群生无际而受化不供,欲无前后一时而养者,何谓耶?夫财养养身,法养养神,养神之道,存乎冥益。冥益之义,岂待前后?)

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是名法施之会。何谓也?

谓以菩提起于慈心。

(菩萨始建德于内,群生已蒙益于外矣。何必待哺养然后为益乎?菩提者,弘济之道也,是以为菩提而起慈心者,一念一时所益无际矣。)

以救众生起大悲心。

(肇曰:大悲之兴,救彼而起,所以悲生于我而天下同益也。)

以持正法起于喜心。

(肇曰:欲令彼我都持正法,喜以之生也。)

以摄智慧行于舍心。

(肇曰:小舍舍于怨亲,大舍舍于万有,舍万有者,正智之性也。故行舍心以摄智慧。)

白话解

我问:居士,什么是法施之会?

他回答说:法施之会,无前无后,财养只能养身,法养却能养神。养神之道,冥然受益。哪里有前后之分?

于一时之中能普遍供养一切众生,便叫做法施之会。怎说呢?

为了求得菩提而起慈心。为菩提而起慈心者,于一念一时中所益众生无边无际。

为了救度众生而起大悲心。如此起大悲心,天下人同得受益。

为了持守正法,听法者与我都持正法而发起喜心。

为了摄取智慧而行舍心。大舍舍于万有,这是正智之实性。

原文

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

以化犯戒起尸罗波罗蜜。

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

(什曰:初行忍时,则为我就福;习行既深,则忘我而忍;复次,若能即我无我,则无受苦者。无受苦者,故能无事不忍;若以我我行忍,则其福无尽。)

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

(什曰:离有二种:身栖事表,名身远离。心无累想,名心远离。于身心不著,亦名为远离也。)

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

(肇曰:菩提之相,,无定无乱,以此起禅,禅亦同相。)

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

(肇曰:在佛名一切智,在菩萨名般若。因果异名也。然一切智以无相为相,以此起般若,般若亦无相。因果虽异名,其相不殊也。)

白话解

为了摄化悭贪之心而修行布施波罗蜜。

为了摄化犯戒之人而修行持戒波罗蜜。

为了建立人无我、法无我而修行忍辱波罗蜜。能即我无我,则无受苦者,无受苦无事不能忍。

为了离身心虚妄之相而修行精进波罗蜜。常远离一切虚妄之相,精进不懈,大道指日可待。

为了身证菩提相而修行禅波罗蜜。于禅定中无定无乱,即是无上菩提相。

为了得一切智而修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行所得智慧叫做般若,到了佛地,就得一切智。

原文

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

(肇曰:即有而无,故能起无相;即无而有,故能不舍。故万法兼备,起无,故美恶齐旨也。)

示现受生而起无作。

(肇曰:作,谓造作生死也。为彼受生者,非作生而受生也。是以大士受生,当起无作。)

护持正法起方便力。

(什曰:无方便慧则取相,取相则坏正法。)

以度众生起四摄法。

(肇曰:非方便无以护正法,非四摄无以济群生。)

白话解

由于教化众生而施设空解脱。如实知禅定中心中众生本来是空,即得解脱。

由于不舍有为法而施设无相解脱。即有而无起无相,即无而有不舍有为,即得解脱。

由于示现受生而施设无作解脱。对现前生灭景象,自心不造作,即得解脱。

由于护持正法而施设种种方便。有方便慧则无取相,无取相即是护持正法。

于度化众生中确立四摄法。以四摄法普遍济众生,度化众生。

原文

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1。

于身命财起三坚法2。

于六念3中起思念法。

于六和敬4起质直心。

正行善法起于净命。

(肇曰:凡所行善,不以邪心为命。)

心净欢喜起近贤圣。

不憎恶人起调伏心。

(肇曰:近圣生净喜,见恶无嗔心。)

[注]

1慢法《磨俱舍论》说有七种慢: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令心高举,总立慢名。行转不同,故分七种。

2三坚法法身才是坚身,正当营生才是坚命,积聚福德和功德才是坚资财。

3六念念佛、法、僧、施、戒、天。

4 六和敬 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争,意和同悦。

白话解

于敬事一切中确立除慢法。克除令心高举的种种慢法。

于身命财中确立三坚法。修得清净法身,持行正命,积聚福德和功德。

于六念中确立思念法。时刻不忘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

于六和敬中确立质直心。同修和谐相处,心地质直,互助互敬。

正行善法当修习净命,不以邪心为命。

亲近贤圣,心常清净,常欢喜。

调伏自心,善恶齐观,平等对待,见恶无嗔心。

原文

以出家法起于深心。

(肇曰:出家之法,非浅心所能弘也。)

以如说行起于多闻。

(肇曰:闻不能行,非多闻也。)

以无诤法起空闲处。

(肇曰:忿兢生乎众聚,无诤出乎空闲也。)

趣向佛慧起于宴坐。

(肇曰:佛慧深远,非定不趣。)

解众生缚起修行地。

(肇曰:己行不修,安能解彼矣?)

白话解

有深心才能得真出家法。真出家之法,不是浅心所能成就的。

多闻才能如说修行。闻不能行,不能算是多闻。

空闲处能成就无诤法。必须让自己心境空闲,不起烦恼,才的无诤法。

趣向佛慧而常独处宴坐。内心不得安定,无法成就佛慧。

为了解众生缚而起种种修行地。自己不刻苦修行,怎能解别人的缚缠?

原文

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

(肇曰:大乘万行,分为二业,以智为行标,故别立智业。诸行随从,故总立德业。凡所修立,非一业所成。而众经修相净土系以德业,知念说法系以智业。此盖取其功用之多耳,未始相无也。)

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

(肇曰:决定审理谓之智,造心分别谓之慧,上决众生念定诸法相,然后说法,故系之以智。今造心分别法相,令入一门,故系之以慧也。)

断一切烦恼、一切障阂、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业。

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助佛道法。

(肇曰:一切智慧,即智业也。一切善法,即德业也。助佛道法,大乘诸无漏法也。智德二业,非有漏之所成,。成之者,必有助佛道法也。)

如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

(肇曰:若能备上诸法,则冥润无涯。其为会也,不止一方;其为施也,不止形骸。不止形骸,故妙行济神;不止一方,故其会弥綸。斯可谓大施可谓大会矣。)

白话解

修福德业能得好形相及清净佛土。修智业能知一切众生心念,如随顺众生希望心而为说法。

修慧业能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

断除了一切烦恼,断除了一切障碍,断除了一切不善法,便成就一切善业。

因为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都由于修行一切助佛道法而得建立。

就这样,善男子,这就叫做法施之会。法施之会,不止形骸,不止一方,可谓大施大会了。

原文

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

(肇曰:福田,谓人种福于我,我无秽行之梯,椑人获无量之果报福田也。)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

(肇曰:心累悉除,得清净信也。)

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直百千以上之,不肯取。

(什曰:本来意为说法故,亦为讥财施故,怀此二心,所以不受者也。)

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

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

(肇曰:上直进以法施,未等致施之心,故施设极上穷下,明施心平等,以成善塞为施之也。)

白话解

如果菩萨像这样举行法施之会,就是大施主,亦是一切世间的福田。

世尊!维摩诘说这法时,那些婆罗门中的二百人,全都发无上正等正觉心。

这时,我亦心得清净,赞叹他所说法是前所未曾有。即向维摩诘足稽首作礼。我解下价值百千金的璎珞奉上,他不肯收受。

我说:居士,祈求你务必领受,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居士收下来,就随你意处置。

维摩诘受了璎珞,分作两份。把一份施给此会中一名最下等的乞人,把一份供养他的难胜如来。

原文

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

(什曰:以彼佛威德殊胜,国土清净,将欲发起胜会,令生胜求。故先奉施,后使其见也。)

又见珠璎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

(什曰:为善德现将来果报如此之妙也。)

时,维摩诘现神变已,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

(什曰:施佛,以地胜故心浓;施贫,以地苦故悲深。失意复田由同像致报一也。)

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

(肇曰:若能齐尊卑,一行报,以平等悲而为施者,乃具足法施耳。)

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神力,闻其所说,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

白话解

一切到会大众都见到了光明国土和难胜如来。又见珠璎在那难胜如来佛土上变成了四柱宝台,四面壮丽辉煌,不相障蔽。

这是维摩诘示现了神通变化,他说:如果施主以同等心施舍给一名最下的乞士,亦得有这难胜如来福田之相。

如果不分尊卑,大悲心平等无分别,只管施与,不求果报,这就叫做具足法施。

城中一班最下等的乞士,见到这等神力,听到他说的法,都发无上正等正觉心。

所以我不合去向他问疾。

就这样,众位菩萨各各向佛述说缘由,称述维摩诘说的法,都说不合去向他问疾。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