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所说经白话解 菩萨行品第十一 第四十五章 菩萨禅定智慧一切功德不可量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原文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
(肇曰:三毒等分此四烦恼之根也。因一根生二万四千烦恼,合八万四千。因八万四千,出无量尘垢,故名门也。)
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
(肇曰:众生皆以烦恼为病,而诸佛即以之为药。而淫女以欲为患,更极其情欲,然后悟道。毒龙以嗔为患,更增其忿恚,然后受化。此一欲除欲,以嗔除嗔犹良医以毒除毒,斯佛事之无方也。)
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
(肇曰:若能应会无方,美恶斯顺,无事不为,为之无非佛事,乃名入诸佛法门也。。)
白话解
阿难,由于娑婆世界有四钟魔,便有八万四千种烦恼门。
众生因此被困扰而格外疲劳,所以这世界的佛为了灭除魔障、灭除烦恼障,便用这种种法门作佛事,
这叫做入一切诸佛法门。
原文
菩萨入此门者,
(肇曰:七猪以上豫入此门。)
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阂不没。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
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
(肇曰:佛无定所,应物二现。在净而净,在秽而秽。美恶自彼,于佛无二。曷为自生忧喜于其间哉!是以深入此门者,见净不贪,已分不高。睹秽不阂,乖情不没。故能生真净心。知佛平等而应迹不同,此瞡觎之徒非平等信也,自不入佛事门者,孰能不以净秽为心哉!)
阿难,汝见诸佛国土地有若干,而虚空无若干也。
如是,见诸佛色身有若干耳。其无阂慧无若干也。
(肇曰:佛慧如空,应形犹地,不以地异而异空,不以空一而释地也。)
白话解
入这法门的菩萨,
会见到种种形形式式的净好的或不净好的佛土,当见到一切净好的佛土时,不以为喜,不贪乐,不自高;当见到一切不净好的佛土时,不以为忧,不起隔阂心,不即隐没。对所有的佛都生清净心,欢喜恭敬,叹未曾有。
诸佛如来的功德都是平等一如的,只是为了教化众生,才示现不同的佛土。
阿难,你见诸佛国土有不同的形式的土地,可以指点出有若干种形式,但虚空却是没有若干种形式的。
同样,你见诸佛的色身不完全相同,可以指点出有若干种形式,而诸佛的无碍智慧却是没有若干种形式的。
原文
阿难,诸佛色身、威相、种性,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具诸佛法,悉皆同等。
是故,名为三藐三佛陀。名为多陀阿伽度。名为佛陀。
(肇曰:三藐三佛陀,秦言正遍知。见法无差谓之正,智无不周谓之遍,决定法相谓之知。多陀阿伽度,秦言如来,亦云如去。如法而来,如法而取。古今不改,千圣同辙。佛陀,秦言觉。生死长寝,莫能自觉。自觉觉彼者,其为佛也。)
阿难,若我广说此三句义,汝以劫寿不能尽受。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皆如阿难多闻第一、得念总持,此诸人等以劫之寿,亦不能受。
如是,阿难,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限量,智慧辩才不可思议。
白话解
阿难,所有的佛,他们的色身、威严相、种性,他们的戒德、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十力无所畏,与声闻及外道的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所具有的种种佛法,无论表现形式有何差异,而其实质全都同等。
所以,称为三藐三佛陀(正遍知的大觉者),称为多陀阿伽度(如来,如实际),称为佛陀。
阿难,如果我把这三个名词的意义详尽演说,即使你用一劫寿命来领受,也领受不了。即使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众生一齐来受,他们都同阿难你一样多闻第一、得念总持,这些人都以一劫的寿命来领受,也领受不了。
由此可知,阿难,这些佛国土的佛,他们的无上正等正觉无有限量,他们的智慧辩才不可思议。
原文
阿难白佛言:我从今已往,不敢自谓以为多闻。
(肇曰:阿难于五百弟子中多闻强记第一,今闻佛事,乃自审寡闻也。)
佛告阿难:勿起退意。所以者何?我说汝于声闻中为最多闻,非谓菩萨。且止,阿难,其有智者,不应限度诸菩萨也。
一切海渊尚可测量,菩萨禅定、智慧、总持、辩才,一切功德,不可量也。
(肇曰:物有于上不足,于下有余,不可以于下有余而量于上也。)
阿难,汝等舍置菩萨所行,是维摩诘一时所现神通之力,一切声闻、辟支佛,于百千劫尽力变化所不能作。
(肇曰:一时,即向来所现。一时若此,况尽其事!)
白话解
阿难对佛说:从今以后,我再不敢称自己是多闻第一了。
佛告诉阿难:不要生出退转之心。为什么呢?我说在声闻中你是多闻第一,不说你在菩萨中多闻第一,在菩萨中没有第几的问题。你先不要说,听我说。阿难,有智的人,不应以有限量的心来衡量菩萨的智慧。
再深的海都可以测量,菩萨的禅定、智慧、总持、辩才,一切功德,是无法测量的。
阿难,你们还未修学菩萨所行,这维摩诘在一刹那间所示现的种种神通变化之力,一切声闻僧、辟支佛,即使在百千劫的时间内,尽其所有的功力作变化,都无法达到他的境界。
♡ 喜欢 (0)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