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道源法师

佛堂讲话 第六辑 三、勉期求证,一心不乱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三、勉期求证,一心不乱

诸上善人慈悲:昨天讲到「念佛要为了生死」,我们人有一期生死,八苦交煎,苦了一生还没完,死了还要受生,受生还要受苦,光转为人就够我们苦的,何况堕落三恶道的苦呢?所以轮回不息的苦,才是真正的大苦。我们没有智慧,若不是释迦佛讲这个道理,我们根本不知道苦,如果我们自己不知道苦,尚以苦为乐,怎么能观察到众生苦呢?前面提过佛法大乘法、小乘法,无论大小乘法都先要知苦,大乘佛法知苦就会观察众生都在受生死大苦,发菩提心去度众生。小乘佛法知道苦是由烦恼来的,烦恼是「集」,故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灭」是寂灭,也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果。他们仰慕寂灭的佛果而修道,修行的目的只是为自己了生死,不管别人的痛苦。因此小乘与大乘的差别,就在知苦以后发心不同。大乘菩萨观察众生都在受苦,就发心要度众生,众生不知苦,要讲经说法给众生听,让他们都知道苦,并且离苦。要怎样使他们离苦呢?要他们断烦恼,佛说的法门有八万四千之多,门门皆可入道,都是断烦恼的法门。但是到了末法时代,其他法门不应机,我们行不来。只有净土法门,念一句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就可以不退转,烦恼就可以断尽。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即闻佛乘,当下就听到阿弥陀佛给我们说成佛的法,闻法后自己悟到无生法忍,证到不退位。这时候具足智慧、神通、辩才、相好,再乘愿回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菩萨发心学了佛法,现在就要弘法利生,临命终时生西方不是为自己去,是为度众生了生死去的,因为发心不同,结果亦不同。

你们现在听到念佛法门能了生死,观察到众生在受苦,想要度众生,就劝众生念阿弥陀佛,希望众生同去极乐世界。大乘发心生到极乐世界,是为度苦海的众生,所以生到极乐世界一定会回来,不回来就违背自己的菩提大愿。现在听到念佛法门,就要讲给众生听,使大家都知道念佛。我们自己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并使大家都听懂这个道理,皆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再回来教化众生。我们去的时候是末法时代,回来时还是末法时代,回来教化众生还是劝大家念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还是这一条路。不要以为佛法有什么新鲜的,有什么特别的,还是念佛,没有什么特别,没有什么新鲜的,学佛法越要求稀奇,越得不到佛法利益。

前面讲过,我们知道众生苦,我们住在娑婆世界弘法利生就好了,何必生到极乐世界再回来,还是劝大家念佛,有什么不同呢?这是大大不同。我们现在讲经说法的法师多是博地凡夫,不能观机逗教。生到极乐世界证得无生法忍,福慧具足就会应机说法,观察众生根机,他会善用智慧,权巧方便度众生。我们劝人念佛他不念,必须用方便方法叫他念,方法要能应机,看用什么方法能叫他念佛。我们是博地凡夫观机观不到,方便法门用不好,生到极乐世界再回来,本事就大了。「善知方便度众生」,一劝他就听,应他的机方便嘛!「巧把尘劳为佛事」,「巧」是权巧,众生离不开五尘烦恼,将众生这些烦恼利用上,巧把尘劳来作佛事。举例来说:这位众生喜欢插花,你请她念佛她不念,可是她插花很高明,你运用她插花的尘劳,称赞她花插得真好,摆在客听很好看,可惜求不到功德。如果将插的花先去供佛,再摆在客厅,多了一项功德。假若这位众生好闻香气,他在客厅烧一支好香,闻到香气感觉很舒服,你就劝他说烧香很好,但应该先去供佛,供佛可得到无量功德。类似这样巧把尘劳作成佛事,把众生引到佛道来,这就是生到西方再回来的人,有了智慧,懂得权巧方便度众生的方法。

从起七以来,我们所讲的开示内容,根本一句话:「为度众生了生死而念佛」,要把这句话听懂,听到心里,永远不要忘记。这几年在家居士很多人发心受戒,有的受五戒,有的受了五戒再受菩萨戒,在受菩萨戒时,有两句话问你,要你回答:「你是菩萨吗?」「我是菩萨。」「既是菩萨,你发菩提心否?」「发菩提心。」这才传你菩萨戒,受了戒挂个空名,虽受何用?所以要发菩提心,度众生了生死,这样念佛就是行菩萨道,这样念佛才是正确。

今天接着讲我们打念佛七,要「克期求证,一心不乱」,我们为什么要打七呢?这是根据《阿弥陀经》的开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阿弥陀经》叫我们念佛念七天,没有说念六天,也没有说念八天,所以我们根据《阿弥陀经》的开示就要打念佛七,不打念佛六,也不打念佛八。我们打念佛七的目的何在呢?《阿弥陀经》上讲得明明白白:「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因此我们知道打念佛七是为求证一心不乱,能得一心不乱,当你活到一百二十岁,临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统统都现前接引你。佛拿着莲花台,你坐上莲花台,莲花合起来,阿弥陀佛把你接到极乐世界七宝池里。莲花开了,见到阿弥陀佛,就听到阿弥陀佛说法,这是我们打七念佛的目的:「为克期求证,一心不乱。」

然而打念佛七为什么要打一日至七日呢?根据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的解释:「一日至七日者,克期办事也。利根,一日即不乱。钝根,七日方不乱。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乱。」因为众生的根机不等,分上、中、下三等,若是上等根机者,念一天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得到一心不乱。若是中等根机,则念佛二日、三日、四日乃至六日,方能证得一心不乱。下等根机者,念到七天定可得到一心不乱。

有人问:我参加佛七已不止一次,念了好多七天,怎么没有得到一心不乱呢?这个问题怎么答复呢?第一、你虽然参加打七很多次,但根本不知道打念佛七的目的何在?只是随众念佛,人家念跟着念,人家不念你就不念,根本不懂打七的目的,是为求一心不乱。第二、你虽然听过《阿弥陀经》或法师开示,知道打七是为了得到一心不乱,但你没有发心要求一心不乱。没有发心,怎么能得到一心不乱呢?有人再问:我已知道打七是为求一心不乱,也发心去参加佛七,为求一心不乱。我已经发心,怎么还是没有得到一心不乱呢?要知道你虽然已经发心要求一心不乱,结果七天以后,还是没有得到一心不乱,原因是你念佛不够恳切!那么怎么念才算恳切呢?当我们念佛时,要观想阿弥陀佛接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不为自己了生死,要观众生苦,发菩提心念佛。我们要观察众生正在苦海里受苦,等着我去救,我没有救众生的本事,念佛就是要求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本事,学了度众生的本事,再回来娑婆世界。念佛时要观察众生正在等着我去度他们,这样念佛就会恳切了,古人说:「生死心不切,云何能令念佛成片?」要一句阿弥陀佛跟着一句阿弥陀佛念,中间不夹杂妄想,这叫念佛成片。如果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就没有把阿弥陀佛念成一片,所以我们念佛一定要恳切的念。我们念佛了生死,要靠着一句阿弥陀佛度众生,能这样念,妄想就降伏下来,念佛就念成一片。

再有人问:我了生死的心很恳切,度众生了生死的心更恳切,但是念佛怎么还是降伏不住妄想呢?要了解念佛是要降伏烦恼,因为我们有烦恼才念佛,若没有烦恼就用不着念佛,现在就是佛。佛跟我们众生有什么不同呢?佛没有烦恼,我们有烦恼,烦恼从何处生起来呢?是从五尘境界生起来的,五尘即色、声、香、味、触,眼睛所见到的境界是「色」,耳朵所听到的境界是「声」,鼻子所闻到的境界是「香」,舌头所吃的东西是「味」,身体所碰到的境界是「触」,依着这五尘境界所起的烦恼,所以我们要念佛对治这些烦恼。如果你受菩萨戒,戒师要你发十四种弘誓大愿,其中第十愿戒师问你:「汝从今已去,于五尘烦恼生时,能制伏心否?」意思是说:你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当你面对着五尘境界生烦恼时,能不能制伏自己的心呢?你回答说:「我能制伏。」这时戒师才授你菩萨戒,就是我们众生面临境界引起烦恼时,要能管制自己的心,不要生烦恼。总之,引生烦恼有五尘境界,而实际引生的烦恼千差万别,无量无边。

我们念佛要怎么念才能降伏烦恼,才能把佛号念成一片呢?过去祖师曾开示:「要万缘放下,一念提起。」「万缘」就是万种烦恼之缘,皆由五尘境界上开缘。「万」是指无量数,无量数烦恼之缘统统把它放下来。但放下不是落于偏空,要万缘放下,一念提起。「一念」是什么?是念阿弥陀佛这一念。把万缘放下,只记着阿弥陀佛这一念,就念成一心不乱了。但放下谈何容易,越想放下越放不下,那怎么办呢?当烦恼生起时,怎样降伏呢?我们不能用憎恨心对治它。若自己生气:我要念佛为什么还要生烦恼?样不但不能降伏烦恼,还烦恼上再加烦恼,因为起憎恨心,不是动了根本烦恼吗?烦恼生起来放不下,是因为我们去理万缘、理烦恼。那要怎样对治才能放下呢?古代祖师开示我们一个口诀:「不理它。」当烦恼生起来时,不要理它,只念我的佛。不论是好境界、坏境界,我统统不理它,这样烦恼就降伏住了。烦恼生起来像地上长的蔓草一样,很快就生了一大片。若是理它,越理越厉害,烦恼越多,越想降伏越降不住。所以不管是顺境烦恼、逆境烦恼,一概不理,这就是对治烦恼的妙诀。

话说多了打闲岔,继续好好念佛吧!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