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贵州寺院

贵州省金沙县白云寺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贵州省金沙县白云寺

 

  白云寺全景

白云寺位于贵州省金沙县西洛乡金槐村的

326

国道旁。整座寺院镶嵌于山洞内,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钟乳岩洞窟,里面的钟乳石随处可见。洞中琳琅满目的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石瀑布、石桌凳和秀丽的山林交相辉映,构成了壮观的奇洞美石山水风光。洞内钟乳石、石笋与石柱多从裂隙攒拥而出,不假雕饰即形成各种物象。有“犀牛望月”、“猛虎下山”、“蛇吞象”等象形乳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煞是壮观,给寺院增添了独具一格的自然风光。

千仞银山呈秀色

  

一方宝地耀祥光

 

  石桌凳

白云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

1600

多年的历史。寺院屡次被毁,又数度兴建。至今还保留有清朝乾隆年间的“滴水观音堂”,石刻狮子、大象等。

1938

10

月,中共贵州工委秦天真到新场

(

金沙

)

吸收李绍夫等

20

人入党。在此举行集体入党宣誓仪式,并举行会议成立新场总支委员会。

1988

年中共金沙县委在洞内竖碑一通,以示纪念。白云寺不但是中共金沙地下党建党的遗址,而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2012

1

1

日,白云寺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古山青白云深

  

心固愿坚无尽意

 

  白衣观音

新中国成立后,寺院被改为白云寺小学。周立康居士当时就在白云寺小学就读,看到菩萨等佛像被毁坏,痛心不已,暗自发愿一定要重塑佛像。

1982

年,白云寺由当地信众杨志华夫妇等筹资重建。

1992

年,周立康居士出资重建了大雄宝殿,终于使寺院的恢复得以初步实现。同年,以周立康为代表的居士礼请觉圆法师驻锡白云寺。

1998

年农历二月二十六,觉圆法师圆寂后,由照诚法师接管寺院。

 

  石洞内神像

照诚法师刚到白云寺时,寺院很是简陋,难以正常开展佛事活动。法师发心完成觉圆老法师未尽的事宜,继续兴建寺院,动员信众积极募资,但仍是杯水车薪。法师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难为能为,为建设寺院竭尽全力,但求将寺院的每一分钱善款用到实处。恩师通灵法师得知此事后,先后送来数万元。贵阳市弘福寺的师祖慧海老和尚也送来

2

万元。基本上解决了修建山门和厨房、厕所所需的基本费用。除此之外,通灵法师对白云寺的建设进度,时刻关注,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照诚法师建设寺院。照诚法师则谦逊感恩,铭记众生为寺院所做的功德,为弘扬佛法,复兴道场而不懈努力。

美景天开皆佛性

  

梵楼地载现华颜

    大雄宝殿

2005

年,白云寺原有的大雄宝殿已经不能满足来寺的信众弘法的需求,照诚法师又带头募集资金准备重建大雄宝殿。寺院建设期间,照诚法师克服了资金筹集困难,用水困难等问题,亲自筹划设计,为了节约开支还自己动手施工。经过多年努力,大雄宝殿的修复工程已基本完工。如今的白云寺建设已初具规模,寺院已建成山门、大雄宝殿、三圣殿、玉皇殿、往生殿、观音殿、地藏殿、般若门、法物流通处、念佛堂、五观堂、财神殿、万人添寿桥、白衣观音等。寺院总占地面积

1.8

亩,古朴庄严,设计巧妙,浑然天成,极具地方佛教特色。

2015

5

12

日,白云寺经金沙县宗教事务局批准举办了隆重的全寺佛像开光法会,金沙县相关部门领导和地方信众也参加此次盛会,共同见证了这一圆满殊胜的时刻。

 

  三如来

白云寺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宗教事务机构的关心和支持,更离不开诸多善心居士的关心和护持。其中周立康、柏昌文,王开忠、陈明芬夫妇及杨志华夫妇等众居士更是为了寺院的建设倾力相助,白云寺才得以重展光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修行培福氛围,成为如理如法的佛教道场。

唯持平等教凡世

      

总以慈悲度众生

    照诚法师

照诚法师,

1937

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生于贵州省绥阳县。

1984

年,法师皈依三宝,潜心向佛。

1997

年,法师的四个儿子皆已成家,毕生已无挂碍,遂萌生出离之心。告别家人后,法师前往贵州省绥阳县卧龙山卧龙寺。幸遇恩师通灵法师,得法名为佛印,正式成为居士,到金沙县白云寺常住

1998

年农历二月二十六,觉圆法师圆寂后,由照城法师负责管理寺院。是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照诚法师在金沙县白云寺正式剃度出家。于

1999

年在贵阳市弘福寺得缘受具足戒。圆满具戒后,法师回到白云寺,继续寺院重建事宜。

 

  千手观音

照诚法师现任贵州省金沙县白云寺住持,金沙县政协委员。

交通信息

 

  天然石牛

地址:贵州省金沙县西洛乡金槐村白云寺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