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海外寺院

释迦牟尼最初说法圣地鹿野苑—印度寺院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印度鹿野苑遗迹达麦塔克

印度鹿野苑遗迹  

  
  释迦牟尼最初说法圣地鹿野苑
  鹿野苑( Sarnath,又名 Mrigadava、Rishipattana、Isipatana,中文译为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等),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Varanasi)以北约10公里处。这里释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之一。
  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他们五位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是为佛教僧宝成就。在接下来的雨季中,佛陀就在鹿野苑的牟拉甘陀库底精舍(mulagandhakuti vihara),僧团逐渐扩大到60人左右,后来佛陀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法。
  在当地国王与富商的支持下,佛教在鹿野苑附近传播开来。到公元3世纪时,鹿野苑已经成为重要的艺术中心,在笈多王朝时期(公元4世纪到6世纪),更是达到了顶峰。唐朝高僧玄奘于公元7世纪来到这里,见证了鹿野苑当时的盛况。
  鹿野苑后来成为佛教正量部的一个中心,但在鹿野苑也发现了黑汝嘎(Heruka)与度母(Tara)的古迹,这说明佛教的金刚乘在此地也有过传播。
  达麦塔克(Dhamekh)是鹿野苑诸遗迹中最高大的建筑。这座实心塔高33.5米,下层以石为基础,直径28.4米,上层为砖结构,塔分八面,有许多佛龛,但塑像无存。塔身雕琢着各式精美的花卉藤蔓和几何图形。该塔为距今14001500年前笈多王朝之遗物。据玄奘记载,达麦克塔是梅呾丽耶(弥勒)菩萨受成佛记处。
  鹿野苑,位于瓦拉那西东北方向10公里左右,以当年佛祖释迦牟尼第一次为他的五个门徒讲道说法而闻名于世。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发现了这个圣地之后,布施了大量的财富给这里。也建造了大量精美的建筑。
  在鹿野苑竖立的石柱,柱顶是四只相背而踞的雄狮。石狮昂首蹲踞在钟形的倒置莲花上。莲花四周分别雕有牛、马、象、狮四种动物,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种动物又以法轮隔开。以雄狮为喻,象征着孔雀王朝大一统帝国的威严气势。莲花和法轮则是佛教的象征,表明阿育王以佛法治理天下,教化四方。印度政府1950年决定将其作为国徽图案,以其体现印度悠久文化的自豪感和国家独立的民族感。原来的柱高达10多米,头部雕有四面狮像,该狮像现被作为印度国徽的图案。这段石柱的主要部分(2米多)目前保存在“鹿野苑考古博物馆”中。
  鹿野苑现在的主寺正门是座菩提伽耶式的现代建筑,四周配以花圃草地树林和鹿园,是个花园式的寺院。据说最早的寺院修建于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笈多王朝时曾于重修,莫卧尔时期阿克巴大帝曾于再修。现在的寺庙建于1931年。寺庙东北面有一棵硕大的菩提树,树高数丈,青葱而浓密,据说还是从菩提伽耶的那棵大菩提树上折枝移植而成的。传说佛陀当年就是在这棵树下第一次向5位弟子讲经的,现在树下有一佛陀向5弟子讲经的群雕,周围挂满了信徒们送来的花环、流苏。主寺西南有一座大圆桶似的高大建筑,这是这里仅有的露出地面的古迹达曼克塔。此塔高33米,下层石筑,上层砖砌,内为实心。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描写此塔时曾写道:“精舍(即寺院)西南有石翠堵坡(即达曼克塔。),无忧王建也。基虽倾陷,尚余百尺,前建石柱(即阿育王石柱),高七十余尺,石含玉润,鉴照映彻……。”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