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爱心满满

闵行江川街道 跳河救人专业户 35年救回60条命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沪闵路的尽头,横泾港在此与黄浦江交汇,小河弯弯入大江,看似宽阔平静的江面,实则风大水急,漩涡四起。53岁的蒋林根就出生在这片河岸边,在这片后退一步是河前进一步是江的地方,老蒋30多年来陆陆续续救出了60条生命

  然而,救人多了就成了家常便饭,老蒋自己也并不在意。如果不是去年11月老蒋下水救人的事情被社区民警无意爆料,甚至连老蒋所属的江川街道都不知道,这么多年来在江边见义勇为下水救人的居然是同一个人。

  民警爆料,“救人专业户”现身

  2009年11月4日清晨3点45分,蒋林根像往常一样的早起,因为每天要为家里买菜,老蒋总是习惯在去菜场之前到横泾港边上的横泾东路散步锻炼身体。这一天,刚走到一座桥上,老蒋就看到对岸有一个年轻女子靠在岸边哭泣。

  还没来得及细看,就听到“扑通”一声,刚才还在掩面痛哭的女子消失了,而在岸边,女子留下的手机、镯子、项链还依稀可见。“坏了,有人跳江了!”来不及细想,老蒋飞奔过桥,顺着水流方向,在距离女子跳江的地方30米处,老蒋迅速脱下衣服、鞋子,一头扎入了冰冷的江水中。

  那一天是农历九月十八,熟悉水性的他知道,这一天是涨潮的日子,河水冲到身体上的力道绝对不逊于一个壮年人挥拳。年过半百的老蒋很快就感觉到了吃力,然而,凭借自己丰富的水中经验,老蒋跟着水流的方向不断借力,很快从背后截住了跳河的女子。看到有人来了,这名女子不断喊着:“救救我,救救我,我不想死,我还有两个孩子。”

  老蒋拼着全力将女子推到了防汛墙边,而黄浦江的水则不断往横泾港里涌,连经验丰富的老蒋都觉得有点力不从心。最后,老蒋勉强抠住了河边石头驳岸的缝隙,只有一厘米的宽度却是两人逃生的希望。老蒋就这样一点一点得往里挪,靠着一只手把女子推上了桥下的桩基上,然后自己再爬上岸,把女子拉上防汛墙。

  上了岸的女子一言不发,老蒋在边上一直守护到水上公安民警赶来,叮嘱几句后,老蒋才悄悄离开了。空着双手回到家,妻子一看到全身湿透的老蒋立即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又去黄浦江玩了?”老蒋则轻松回应:“有个女孩子想不开,我去救一下。”

  几天后,老蒋所属片区的社区民警向街道爆料,“兰坪二村有个人见义勇为,救了个跳河的妇女。”顺着由头,江川街道的社区干部调查后才知道,原来社区里还住着这样一个“救人专业户”,而这些年来他救起的人加在一起超过了60个,老蒋30多年默默无闻救人无数的事情才终于浮出水面。

  河边长大,练就一身硬工夫

  上个周日,记者终于见到了老蒋。在他救人的岸边,老蒋说,自己家老房子的旧址就在这条现在叫浦江路的小路上。由于母亲是渔业公司的职工,老蒋从小就是在“河水里泡大的”,“小的时候条件很不好,我们洗澡都是在横泾港里,长大一点了,游泳就是我们唯一的娱乐活动。”

  老蒋笑称,自己的“基本功”就是在那个时候练成的。站在桥上,老蒋指着距离桥面十米高的河水说,童年时候的他经常和朋友一起从桥上练习跳水。“抱着大石块屏气过河更是我们的比赛项目,而我常常胜出的。”

  1975年的冬天,那时的蒋林根刚刚18岁,因为天气寒冷,河面都结了冰。一个16岁的女孩子在经过河岸边时,一不小心踩到了岸边的薄冰,瞬间就滑下河中。在冰冷的河水中游泳已经需要很大的勇气了,下河救人则更费体力,不少人都在这一刻犹豫了。蒋林根却一个箭步冲出家门,一头扎下了河中。

  从那一次开始,老蒋下河救人的事情陆陆续续地多了起来,有些人是失足,有些人则是轻生,把人救起后大家点个头就好了,回家换衣服,平常得如同喝水吃饭。

  “想知道他们现在好吗”

  老蒋救起的不少人都是老街邻居,虽然叫不上名字,但看着眼熟,后来动迁,就连路上再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了。老蒋说,这么多年来,他已经不自觉地养成了习惯,看到熟悉的陌生人就会想是不是以前救过的人。每当这个时候,老蒋就会格外得高兴,“如果我偶遇的确实是自己救起的人,那么至少说明这个人现在过得很好,那我就没白救他。”

  已经年过半百的老蒋对记者说出了心愿,“如果有可能,稿子见报时能否帮我找一下那些我救过的人?”老蒋说,想要找这些被救的人不是想要索取什么回报,只是想知道他们现在的生活到底怎么样了,“他们中很多都还年轻,自杀只是因为一时的挫折或者想不开,日子还长着呢,我真心希望他们能珍惜重新捡回来的生命,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我很想请他们回家吃饭。”

  获救者“不太习惯”感恩

  然而,与老蒋的愿望相反的却是,虽然老蒋是见义勇为,但大部分被救起的人却显得漠然。

  事实上,老蒋35年来无数次的救人,除了收到少数几封由家属送去单位的感谢信外,老蒋甚至连一声当面的“谢谢”都没有听到,大部分被救起的人都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更别说感谢老蒋的救命之恩了。

  对此,老蒋却并不觉得奇怪,“如果是自杀的话,肯定是遇到了无法面对的事情了,被救起后很多人都情绪崩溃,谁还会愿意把自杀这种事情宣扬出去呢?”因此,老蒋救人从来不问他们的姓名、地址,“只要他们以后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就比什么都好了。”

  结束采访前,老蒋特意叮嘱记者说:“如果那些被救起的人不愿意跟我见面也没关系,即便是通过短信告诉我一声,他们现在过得很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回忆最恐怖救人经历】
  钻入沉船内一口气拖出9人

  老蒋的水性好是出了名的,然而,即便是水中长大的老蒋,也遇到过恐怖的救人经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横泾港内水泥船很多,质量也很差,一碰就坏,而撑船的大多是来闵行买化肥的农民。

  有一次,一艘浙江农村来的水泥船停在老蒋的家门口过夜,晚上,船上的农民钻回船舱内睡觉。半夜的时候,横泾港退潮,水泥船的船底碰到了河堤边为了防止泥土流失而打的木桩子。“轰的一声,水泥船的船底就穿了,而船里的农民却因为酒喝多了还浑然不知。”

  第二天早上,涨潮时水位上升了,河水一下子涌进了船舱,船舱里的9个农民不知所措大声呼救。当时的老蒋正在吃早饭,听到呼救声后,老蒋把饭碗往窗台上一放就跳下了河。老蒋回忆说,这种船的船舱出口非常小,钻进去又很深,要救9个人出来并不容易,“船舱在水下,如果我没有找准出口的话,来不及换气,自己也很容易淹死。”

  当时这9个人已经慌了,看到我像救命稻草一样,我去救他们,他们却拼命挣扎,而且几个人同时抓住我,情况非常危急。“眼看着时间紧迫,老蒋只能先将他们打晕,然后一个一个地拖出水面。”老蒋说,这是他单次救人最多的一次,也是他这么多次下河救人最危险的一次,“每次想起来都后怕,不过就算是怕也得救,我会游泳,又是家门口的事情,不能不管。”

  那时,老蒋刚刚到染料化工十一厂工作,很巧的是,这几个被救上来的农民正好要到港务局办手续,里面的工作人员是老蒋的隔壁邻居,于是把老蒋的单位告诉了这几个农民。一听找到了恩人,被救起的9个人立即给单位送来了表扬信,这也是单位同事头一回听说老蒋救人的事情。

  当时河面上事故很多,最厉害的一个星期,老蒋一周就下河救人两次,单位同事也开始渐渐习惯了“收到表扬信”这件事。直到现在,当记者向染料厂已经退休的劳模、原保卫科科长陈爱国求证老蒋事迹的时候,陈爱国笑着说,“老蒋有表扬信是家常便饭,别人救人是新闻,他救人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链接
  英雄自创一套“秘笈”

  “常常有人说,下河救人是最危险的差事,你从河里救了60多个人,难道从来都不害怕吗?”对于记者的提问,老蒋一脸的不在乎,“救人这件事不能光凭冲动,关键得靠经验,我水性好,对这片水域又了解,所以我不害怕。”

  因为时常下水,老蒋还总结了一套这片水域的“救人秘笈”―――

  首先是“面对面、不救人”。很多人都是因为没有掌握这一点,结果下水救人自己也送命了。老蒋说,即便是自杀的人,跳水后都会产生很强的求生意志,所以,如果正面上去救的话,肯定会被拖住手脚,无法动弹。“所以我下水后,如果在水中跟要救的人面对面了,我会马上潜水到河底,游到他背面去救。”

  其次是不能在原地救。指着河面,老蒋向记者解释道,由于黄浦江的水会涌进横泾港,因此,往往是靠近横泾东路的水流慢,而靠近浦江路的水流急,这些被救的人水性都不好,肯定是顺着水流方向被冲走的,如果从他们落水的地方下去救,光是追他们就得耗费大量的体力,“所以,必须学会拦截。”

  “像去年11月我救的这个人,他是在横泾港和黄浦江交界的地方跳下去的,我飞奔过桥后,跳下河的位置大概距离跳河的位置30多米,而我跳下去的位置刚好可以拦住他。”老蒋说,正是因为对于这片水域的了解,他连不同区域不同的水温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样才会避免腿部抽筋的情况发生。”

  今年53岁的老蒋育有一子一女,老蒋说,儿子小的时候自己还保持着冬泳的习惯,然而,到女儿出生后,就再也没有正儿八经地游过泳,下水的机会与救人的次数画上了等号。然而,即便不常练习,老蒋说,只要看到有人落水,下了水,他的技能就全部“回来了”,“像本能一样,在关键时刻我就能用我的水性救人。”


附录:青年报—— “35年救回60条命独缺一声谢”追踪 本报致公开信寻找被救者

老蒋心声:年轻人得好好活

蒋林根回忆救人细节。本报记者 郭亚佳 实习生 张瑞麒 摄

  33米宽的横泾港是闵行区一条普通的小河,然而,因为与黄浦江相连,江河交汇处,水势凶险,53岁的蒋林根就在这边河岸边长大,35年间,老蒋从这片暗流涌动的水域里救回了60多条生命。昨天,本报刊登了闵行江川路街道“跳河救人专业户”蒋林根救人无数却独缺一声谢的文章后,不少读者都被老蒋的义举所感动。面对来自各方的表扬,朴实的老蒋却说,这么多年来,他救起的大部分是轻生的年轻人,现在,他的年纪越来越大了,总有救不动的一天,如果可以,他最希望通过媒体讲的一句话就是“希望所有人都能珍爱生命!”本报记者 王佳敏

  心声1

  跳河者基本上年轻人居多

  如果不是社区民警无意间的爆料,可能老蒋的邻居都不会知道,身边住着这么一个“救人专业户”。在老蒋30多年来托起60多条生命的事情曝光后,各方的表扬都涌向这个朴实的中年人。然而,面对称赞声,老蒋却显得十分平静。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因为水性好,所以看到有人落水肯定要救的,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如果可以,我倒是想通过这次机会,透过媒体的渠道告诉那些想要轻生的人:越是面对困难,越是要珍爱生命!”老蒋说。

  老蒋告诉记者,横泾港原先只是一条普通的乡间小河,河道两边没有防汛墙,那个时候他救起的很多人都是失足落水的,然而现在,河道两边硬件设施越来越好,防汛墙也竖立了起来,可是却总是有人面对挫折而选择在这里轻生。

  “我在许多年前救过一个小女孩,她就是因为失恋而想不开,认为今后的人生已经一片灰暗了,最后决定跳河以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结束这段感情。”老蒋不会安慰人,看到这样一个情绪崩溃的女孩子,老蒋只是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慢慢就会过去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蒋却总是会想到这个女孩子,“她现在肯定成熟不少了,如果再回想起当时跳河的举动,这个小姑娘肯定会十分后悔自己的冲动的。”

  “在我救下的60余条生命中,绝大多数都是自杀的,而这些人中,年轻人又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中有些是因为工作或者家庭遇到困难,觉得无法面对了,所以选择了跳河自杀,而更多的则是因为感情纠葛。”

  心声2

  自杀者落水后求生欲很强

  “曾经有媒体报道了一解放军为救一个自杀少女而牺牲的新闻后,网上不少人都在讨论,对于那些选择自杀,自己放弃自己生命的人,根本没有必要去救,那你为什么一次次地要冒着危险下河救这些轻生者呢?”

  对于记者的这一提问,老蒋淡淡一笑。他说,其实那些觉得自杀者不该救的人根本不知道,人在面临死亡前的求生意志有多强,“即便是自杀的人,他们跳河后在水中挣扎时挥动双手就是希望有人营救。”

  老蒋说,就拿去年11月救起的那名女子来说,自己见到她的时候是清晨3点45分了,当时这名女子一直坐在河岸边的防汛堤边哭泣,“很显然,她在那里肯定已经徘徊一夜了。最终她选择跳河,肯定也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的。”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个自杀者,当老蒋跳下河去截住已经被暗流冲出30多米的这个女孩时,她的本能的反应就是紧紧地抓住老蒋的手。

  虽然因为呛水而发音困难,可是这个女孩却拼尽头全力对老蒋说道:“快救救我,快救救我,我不想死,我还有两个孩子,我不舍得他们!”

  “这个跳河的女孩子并非个例,事实上,在我这么多年救上岸来的自杀者中,在水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对我说‘自己不想死’,这就是求生意志,真正在死亡面前,很多人才会知道生命的珍贵。”

  心声3

  希望能珍惜好自己的生命

  “年轻人容易感情用事,做事情又冲动,遇到困难就容易选择用自杀这些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等他们年纪大一点了,成熟了,再回头看,可能就会发现当年觉得跨不过去的坎其实根本就没有那么得严重。”

  采访中,老蒋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看到了许多自杀者真正面对死亡时的求生意志,因此,即便身边再多人说“没必要”,只要有人跳河,他仍然会第一时间去救。

  虽然这些年来被他救起的人大多与老蒋只有“一面之缘”,但是,老蒋却常常记挂着这些一时想不开的年轻人。“所以,我很希望如果有机会,能和他们见见面,请他们来家里吃顿饭。”老蒋说,再找这些被救者并非自己想要图什么回报,只要能看到这些被救起的人现在有一个好的人生,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我的年纪毕竟大了,我也知道,我不可能一辈子这样救人下去。所以,我真心的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生命,好好活着,不要让我或者其他人再有救人的机会了。这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别人生命的负责。”

  子女叮嘱父亲注意保护身体

  “你已经53岁了,游泳又是一件耗费体力又危险的事情,你现在还会下河救人,家里人难道不担心吗?”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老蒋倒是显得不以为然。他说,妻子从认识他的第一天起就知道他是“水里的鱼”,甚至连他80多岁的父母也不反对他的义举,“他们了解我的水性,而且他们也知道,让我眼睁睁地看别人落水而甩手不管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老蒋在描述家人的想法时显得轻描淡写,但是,在与记者的谈话中记者发现,远在内蒙古的儿子的叮嘱老蒋其实始终放在心上。53岁的老蒋育有一儿一女,20岁不到的女儿在黄浦区念书,每周回来一次,而25岁的儿子则在内蒙古从事卫星研究工作,父子俩一年只能团聚一次。

  老蒋说,儿子从小跟着他在泳池里泡大的,知道父亲的水性一流,对于老蒋救人的事情,儿子从来不反对。可是,即便如此,每次放假回家以及电话中,还是会忍不住叮嘱老蒋:“年纪大了,自己要懂得保护自己。”

  反馈

  街道正想方设法寻找被救人

  昨天,老蒋的事迹见报后,老蒋所在的兰坪二村里就炸开了锅,“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救人的事情啊。”在小区内生活了好多年的朱师傅告诉记者,老蒋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平时跟邻居见面说说笑笑,可是聊天这么多次却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下水救人的事情。

  而更多的小区居民听说老蒋就是在横泾港与黄浦江交汇的水域见义勇为时,都纷纷对老蒋的勇气竖起了大拇指。“那里风很大,水很急的,站在桥上有时都会被风吹得睁不开眼睛,老蒋还能下水救人这么多次,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通过网络留言,不少网友也表示,听多了有人落水后围观者无动于衷的新闻,老蒋的行为“让人感觉格外温暖”,甚至有网友提议应该封老蒋为本年度“见义勇为义士”。

  记者昨天同时从江川路街道了解到,老蒋35年托起60多条生命的故事让社区里的不少居民都十分感动,老蒋更是被称为了“江川好人”,社区干部甚至告诉记者,如果不是社区民警的无意间爆料,“救人专业户”老蒋的故事可能仍然是一个秘密。

  采访中,老蒋对记者表示,自己一直希望“能与被他救起的人见见面”,“想请他们到家里来吃个饭,或者,如果他们不愿意,哪怕是一条短信,让我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很好,这样我也会很满足的。”

  对于这个愿望,江川路街道的社区干部昨天也向记者表示,社区会通过居委、水上公安等各种渠道,设法去帮老蒋找到这些被救起的人。同时,社区还将为老蒋报名参选“感动闵行”人物的候选人,让更多人知道老蒋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

  致被救者的信

  35年间,蒋林根冒着危险,在暗流涌动的横泾港河道里先后托起了60余条生命。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经被老蒋救起的年轻人们,你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了?是不是已经走出了当年轻生时的阴霾。

  如果你们现在生活得很好,是否记得当年是老蒋在水中为你们举起了生的希望?在你们与家人合家团圆、享受生活美好之时,是否会感慨当年轻生时的冲动以及被救起的幸运。

  也许,这么多年来,你们也在设法寻找老蒋;也许,你们也一直为没有机会亲口对这个恩人说感谢而遗憾。对于一个托起你们生命并且不求回报的人,你们是否愿意帮他完成一个心愿:告诉他你们现在生活得好,让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你们愿意,那么请在看到本报后与我们联系。同时,如果有读者知道那些老蒋被救起的人的联系方式,也请向我们提供线索。

  新闻热线:

  61933111

  手机短信:

  15800581234


稿件日期:2010.01.20

喜欢 (1)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