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词汇

悲观的意思,佛教徒是不是悲观者?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悲观】悲观的意思,佛教徒是不是悲观者?

悲观的意思(佛教解释)

  悲观,一般指消极失望。在佛教中是五观之一,出自《法华经·普门品》:“悲观与慈观,常愿常瞻仰。”即以悲悯之心观察众生,救人苦难。这里的悲观不是说垂头丧气,而是大悲心,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就是把众生的苦给拔出去;拔出去就没有了,没有苦了。你能把众生的苦给想法子都解除了,这就是悲观。

  悲观的“悲”是怜悯的意思,对一切的众生,都生出一种真正怜悯的心。什么怜悯的心呢?他常常这样想:“这个人真非常苦啊,真是可怜。我用种种方法教化他,他还不明白,还是颠颠倒倒的,真是可怜得很!”他这样怜悯众生,这就叫悲观。因为他怜悯这个众生,所以他就要度这个众生。好像你看那个小孩子,很活泼天真的样子,人人见着都很欢喜他。为什么欢喜他呢?因为这小孩子得人怜爱。这一种怜悯,就叫做悲观。并不是观音菩萨一天到晚,总不欢喜,甚至于总哭泣悲哀。

佛教徒是不是悲观者?佛教是悲观的吗?

  佛教既不乐观,也不悲观,佛教是真实的宗教。一些批评家认为佛教是不健全的、悲观的、愤世嫉俗的宗教,徬徨于昏沉与黑暗中,以无害的快乐为敌人,无感受的飘泊在单纯的生活中。因而断言,佛教是在悲观中孕育一种对生命绝望的生活态度,鼓励一种模糊笼统的概念,认为人生被痛苦和邪恶所占据。这些批评主要基于他们误解了四圣谛中的苦圣谛,以及实践一切缘起无不是苦的看法。

  世人认为佛教悲观,主要来自佛教“人生是苦”的教义。之所以说苦,因为凡夫生命是以迷惑、烦恼为基础,是制造痛苦的永动机。这是一种如实的认识,而非对人生的悲观情绪。同时来自对出家制度的误解。事实上,佛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痛苦的根源,那就是对世界的错误认识和内心的迷惑烦恼。

  佛教从缘起看世界,认为一切存在都是条件、关系的假相。虽不恒常,但也并非断灭,一切事物间都蕴藏着因缘因果。生命就像河流,从无始的过去延续到无尽的未来。如果不了解轮回的理论,生命是没有长度的;不了解心性的理论,生命是没有深度的,没有长度和深度的生命是渺小而短暂的。通过修行佛陀发现了觉醒之道。过去诸佛和祖师大德都由此走向觉醒,使我们看到了典范、希望和方法,对人生充满信心,不再悲观。

  假使佛教的创始人──佛陀,真的是一位悲观主义者,对他的描绘将更加恶劣。事实上,佛陀的形象是和平、庄严、充满希望和善意的。佛陀身上散发出的微笑和吸引力,据说是不可臆测和难以理解的,也可以说这就是他的教义的缩影。对灰心和苦闷者而言,佛陀那充满希望的微笑,是一种永不失败的力量、是一种振奋剂和令人欣慰的芳香。

  佛陀慈悲的光辉普照十方,像他这样的人,不可能是一位悲观者。当剑喜王和他的太子在聆听了佛陀的开示后,他们了解唯一获得真正自我的征服,和获得民心的最佳方法,就是佛陀真理的教义──佛法。佛陀拥有高度的幽默感,他经常发出会心的微笑,令他的敌对者因此而消除敌意。佛陀拥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他能消除信徒的危险和邪恶的心识,并令他们心甘情愿的追随他。佛陀在弘法、辩论或和信众们讨论问题时,总是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平和的态度,因此赢得广大信众对他的崇拜和景仰。像这样的一个人,我们能说他是悲观主义者吗?

  佛陀从来都不希望信众过着痛苦、忧愁和焦虑不安的生活。他指示了痛苦的真相,和克服及消灭痛苦的方法和道路。要成为一位觉悟者,必须快乐。快乐是佛陀要我们培养证悟觉悟的条件之一。快乐绝对不是悲观的。

  有两部经典:《长老偈经》(theragatha)和《长老尼偈经》(thergatha),里面记录的都是佛陀的弟子们快乐的言辞,男、女众弟子们,以佛陀的教义为修持的方针,在生活中找到和平与幸福。根据经典记载:「有一回,高沙喇国王(kosala)告诉佛陀:他不喜欢其他宗教的弟子,他们看起来憔悴、粗俗、苍白、孱弱,无法给人一个好的印象,而佛陀的弟子则充满喜悦、欢愉、振奋的享受着精神生活,并以严肃、平和、轻松的心情生活着。过后,他又补充道,他相信佛陀的弟子们这种健全的气质是由于:佛陀的弟子们,深切的体悟到佛陀那伟大和意义深远的教义。」

  有人问佛陀:他的弟子们,日中一食,过着简单、纯朴、宁静的生活,因何会有如此的光辉呢?佛陀回答:「他们不懊悔于过去,不忧虑于未来,他们只生活在现在,因此,他们如此的容光焕发。愚痴的人,懊悔于过去,忧虑于未来,他们如干枯的芦苇草一样,折断于烈日之下。」《相应部经》

  佛教是一个宣传世间诸多不如意的宗教。然而,不能因此而把佛教列入悲观的宗教。因为佛教的实质是教导我们如何消除这诸多的不如意。佛法告诉我们,即使是最邪恶的人,在接受果报之后,还是一样可以获得解脱。佛教为人类提供了达到解脱的希望。但是,其它的宗教却认为坏人将永远的坏下去,并且有一个永久的地狱在等候他们。佛教否认这种教义的说法。

  佛教既不悲观,也不乐观。佛教不鼓励一个人在这世间,由于悲观或乐观而改变他的思想。相反的,佛教鼓励我们要活得真真实实,同时必须去学习了解事物的真实面目。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