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和尚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广钦和尚
广钦和尚(1892~1986),现代台湾之著名苦行僧。福建省惠安县人。俗姓黄,名文来。由于家贫而鬻与晋江县李姓农家为养子,养父母爱护有加,视同己出,曾带往观音亭许愿,冀能消灾解难。其后,养父母相继过世,广钦和尚深感世事无常,乃萌出家之念。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投泉州承天寺皈依瑞芳。后以特殊因缘,远赴南洋,从事僮仆工作,民国十五年(1926)乘船返闽。翌年,于泉州承天寺正式披剃出家,法名照敬,字广钦。七十五年(1986),示寂于妙通寺,享寿九十五。
中文名 | 广钦和尚 | 出生日期 | 光绪十八年农历十月廿六 |
别名 | 黄姓 | 逝世日期 |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三日 |
出生地 | 福建省惠安县 | 信仰 | 佛教 |
广钦和尚专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为人所不为,常坐不卧,一心念佛。穴居清源山时,尝为猛虎说“三皈依”,虎驯如家畜,而“伏虎和尚”之名,乃传遍遐迩。又,法师常入定,尝一定数月,不食不动,甚至鼻息全无;加以每日仅以水果维生,不食熟食,因而又有“水果师”之雅号。
驻锡台湾期间,由于戒行清净,迭显灵异,且具现无我、慈悲之佛子风范,故极为信众所景仰。皈依弟子为数甚多,出家众有传悔、传顗、传斌、传闻等人,在家弟子有林觉非、江启超等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方东美等学者多人亦曾皈依于其门。
出家受戒
广钦和尚于清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诞生于福建省惠安县黄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无钱娶妻,广钦四岁,父母将其卖至晋江县城南门外李家作养子,父李树,母林菜。广钦自幼即体弱多病,惟宿其慧根,随母奉佛茹素。稍长,养父母相继去世,所遗田地近亲觊觎。广钦深感世事无常,顿萌出家之念,遂将田地分送近亲,投泉州承天寺出家。
承天寺之方丈转尘老和尚,命广钦皈依修苦行之瑞芳法师。瑞公即命广钦作外坡职事,如种菜除草等。其后由于特殊因缘,曾往南洋有年,迨返承天寺,广钦年已三十有三,方在瑞芳法师座下披剃,法名照敬,字广钦。广钦出家之后,专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为人所不为,常坐不卧,一心念佛。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广钦谒莆田县囊山慈寿禅寺妙义老和尚求戒,时年四十二。具戒归来,广钦决志进一步潜修。遂请得转尘老和尚之应允,携带简单衣物及十余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觅得半山岩壁石洞为安身之处。广钦在深山洞中坐禅念佛,米尽粮绝,即以树薯、野果充饥,山中多猴虎,久之,“伏虎师”之雅号乃不胫而走。广钦常入定,曾一定数月,不食不动,甚或鼻息全无,众人误谓师已圆寂,屡请方丈准备火化。律宗高僧弘一大师,卓锡永春普济寺,闻之赶至承天寺,即同方丈转尘老和尚等数人上山探望,方晓广钦在定中,甚为赞叹,乃弹指三下,请法师出定。
历一十三载,民国三十四年(1945)广钦和尚下山返承天寺,次年秋挂搭于厦门南普陀,住后山石洞礼佛。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广钦和尚年五十有六,于农历六月十五日由厦门乘英航号轮船渡海来台,十六日午抵基隆,先在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等处挂搭,七月初,复往台北芝山岩,中秋后再往新店吊桥南岸半山上之日式空屋,广钦和尚亦常往返于台北法华寺。
建寺传法
民国三十七年(1948)春,广钦和尚于新店街后山壁间凿石洞,命名广明岩(现广明寺)。
四十年(1951)再于右后方上侧大石壁雕“阿弥陀佛”大石像,左下凿石洞(现广照寺内天君殿);大佛龛总高二丈六尺,宽一丈九尺,深九尺,佛身高二丈一尺,莲座宽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开台湾凿石佛风气之先。
四十年(1951)十一月,广钦和尚闻土城三峡交界处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获一大石洞,高两丈余,长数丈,深可两丈。广钦和尚独住洞中,洞口朝东,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师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顶有泉,而泉水清澈,饮之甘美可口,神清气朗。自此广钦和尚复过隐居生活。
四十一年(1952)五月始盖洞外木屋三间,中奉“地藏菩萨”圣像。广钦和尚留山三年,并于洞顶另盖茅棚接引弟子同修。
四十二年(1953)二月广钦和尚又上山顶大石前搭一小棚自祝
四十四年(1955)三月,板桥信众在北县土城火山购地供广钦和尚,即承天寺所在,该地原系一片竹林,人迹罕到。广钦和尚等由小径入林,砍竹约三尺见方,并将砍下之竹编为床榻,上敷细草,趺坐其上,谓随众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间,辟地搭盖瓦屋一间,供奉佛像。次年再回新店广照寺。
四十七年(1958)年底,广钦和尚复返火山。次年又添茅棚数间。
四十九年(1960)四月,兴建大雄宝殿,为纪念祖庭,命名“承天禅寺”,火山则称“清源山”。
五十一年(1962)再建三圣殿。
五十二年(1963),广钦和尚七十二岁,曾应善信之请,往花莲天祥住数月,协建祥德寺,旋应中部弟子请至台中龙井山上之南寮,创建广龙寺。
五十三年(1964),广钦和尚再返土城承天寺,年底建山门,并将茅棚改建钢筋水泥之方丈室。
相继于五十四年(1965)九月建斋堂及厨房,承天寺的初步建设,于是完成。承天禅寺初期之砖瓦房,系匆促建成。时日既久,地基陷落,墙壁龟裂。
故于民国六十五年(1976)春,开始重建。首先将三圣殿前之女众寮房,改建成两层钢筋水泥楼房。次年秋,开山整地,拆除旧有之三圣殿、斋堂、厨房、大雄宝殿、男众寮房及方丈室等。
六十七年(1978)春,于大雄宝殿原址上,建三圣殿与两层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师堂;于斋堂原址,复建两层斋堂及厨房。
六十八年(1979)启建新大殿。
七十二年(1983)大悲楼于新大殿右侧山坡下奠基,大悲楼结构体已近竣工。
民国五十八年(1969),广钦和尚又于土城乡公所右后方,创建广承岩。
六十七年(1978),该岩复建华藏塔,其后大雄宝殿、两厢禅房、地下室、藏经阁、罗汉殿、讲堂及上下楼禅房,亦陆续建成,后又翻盖地藏殿等,完成现之新貌。广承岩之建筑,由传斌法师主其事。
弘法利生
七十一年(1982)九月,广钦和尚又派随侍左右十多年之弟子传闻法师至高雄县六龟乡宝来村,创建“妙通寺”。迄今大雄宝殿、五观堂、念佛堂、女众寮房均已落成,行将供师灵骨之“灵山宝塔”亦正兴建中。
七十三年(1984)七月,广钦和尚移锡该寺,并于七十四年(1985)十月传授三坛大戒,求戒之四众弟子,多达数千,并启建水陆大法会,广度众生,盛况空前。广钦和尚起居简朴,平易谦和,纵年近百龄,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搀,身轻体健,动作敏捷,住则常坐不卧,并时坐于室外,或露天、或廊檐下。食则自七十八岁,改以流质。
七十四年(1985)岁末,广钦和尚以看承天禅寺之大悲楼建筑为名,急欲返北,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由传悔法师南下,二十六日迎师回承天寺,北部四众闻讯莫不蜂拥以至,次年正月初一清晨,广钦和尚召集各分院负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众,一一嘱咐,并言圆寂后火化,灵骨分别供于承天寺、广承岩、妙通寺三处。早斋后即示意欲返妙通寺,众以师意既坚,不敢强留,即送广钦和尚南下。
广钦和尚抵妙通寺后,日以继夜念佛,有时自己亲打木鱼并嘱弟子一起念佛。初五,广钦和尚瞻视清澈,定静安详,毫无异样。午后二时左右,忽告众曰“无来亦无去,没有事”之语,并向徒众颔首莞尔,安坐闭目。众人见师不动,趋前细察,乃知广钦和尚已于念佛声中,安然圆寂。
专心苦修
就在宣统三年辛亥,他二十岁时,回到福建,投入泉州承天寺,向住持转尘老和尚请求出家。转尘命修苦行的瑞芳师为他剃度,承天寺是以“佛喜转瑞,广传道法”八字传承法脉,所以他派名广钦,法名照敬,后来以广钦行世。初出家,做外坡职事,每日种菜除草,简直和做伐木工人差不多。并且由于丛林人多,供众不易,饮食粗粝,汤汤水水的没有营养。
一日出坡工作,近午收工回寺,闻得午斋云板响时,众人纷纷赶往斋堂,广钦也随众走向斋堂,转尘老和尚却叫住他,要他把出坡的工具各归原位。广钦这时饿得头昏眼花的,收拾着工具,忽然间一念嗔心生起,心想做这么重的活,吃这么差的饭,何苦来哉?一怒之下,丢下工具,走出寺门,心想和尚不干了。没有走多远,心中又自忖道:“我原是为了生死大事,才出家修行的。
如今吃了这一点苦,就灰心转意,这不是有违初衷吗?”想到这里,立刻返回寺内,收拾好工具,向转尘老和尚覆命。老和尚一切看在眼里,说:“吃人所不吃,做人所不做,以后你就知道。”经此一番教诲,更刻苦自励,不敢再有退转之念。他自思自己不曾读书,不认识字,既不能讲经说法,又不会敲打唱念,唯有吃人不吃,做人不做,才能植福报恩。于是除了出坡的工作外,每天为大众盛饭,等大众吃饱,他吃残饭,甚至于把桌上地上散落的饭粒收拾起来吃。寺院中砍柴煮饭、搬砖运瓦的粗活贱役,都抢在别人前面做,从无怨言。
雅号
一九三三年,师谒莆田县囊山慈寿禅寺妙义老和尚求戒,时年四十二。具戒归来。师决志进一步潜修。遂请得上转下尘老和尚之应允携带简单衣物及十余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觅得半山岩石洞为安身之处,开始了十余年的潜修生活。泉州城北的清源山,是一座茅草丛生的荒山,山如堆木,一层比一层高,而后山则丛林密布,时常有乡人入山打柴。广钦进山,往高处攀登,找到一个宽五六尺、高一人许的山洞,恰可供他一人安住。
于是他就在洞中坐禅念佛。十多斤米很快就吃完了,以后就以树薯野果充饥。日久成为习惯,他就断了人间烟火,成为一个专吃蔬果的自然人。后来他到了台湾,也一直以水果为食,因此信众就称他为“水果师”。到八十岁以后,因为牙齿全脱,始渐用流质的果汁牛乳为食。清源山的后山猴子很多,亦偶有老虎出没,他居山日久,人兽和平相处,彼此了无畏惧,后来遂有猿猴献果、猛虎皈依的传说。广钦和尚四十三岁时,在清源山的石洞打坐,坐了几天后,有一天突然听到老虎吼叫的声音。这个老虎不是直接进来,他站在洞口,看到洞里面有人,就先把尾巴伸进来扫一扫,然后大叫一声,意思是说:“这是我的地方,你为什么
坐在这里?”就是叫广钦和尚离开的意思。广钦和尚非常瘦小,但是当老虎叫了一声之后,他不但没有畏惧,还把老虎叫住说:“阿弥陀佛,老虎莫嗔!冤冤相报,终无了期;你是在地的,我是出外人,你这个地方让与我修行,以后我成就,必当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讲完以后,老虎大叫一声,然后就离开了。
这个老虎走了以后,不但没有到别处去,还把他的“虎太太”和“虎小孩”集合起来,蹲在广钦和尚修行山洞的门口,在那里替他看守门口,每天在那里游戏。所以广钦和尚在泉州,人家称他“伏虎和尚”。在广钦和尚闭关修行时,常没有东西吃。一日,正饿得发慌,见远处有一群猴子戏耍,只见它们吃着一粒粒树子,津津有味,不觉垂涎三尺,肚子更饿得受不了。
他一边看看猴子,收回眼光,又看看自己,不觉莞尔,心想:当下的我,这副德性,与树上的猴子,又有什么差别呢?它能吃,为什么我不能吃呢?随手由地下捡拾树子吃将起来。猴群见有人加入它们的行列,颇觉讶异,彼此交头接耳,鼓噪起来。过一阵子,见他手上已无树子,竟纷纷由树上丢下新鲜树子送与他食。广钦和尚食树子后,竟自觉目光炯炯,精神焕发。自此,这群猴护法竟也深谙人情世故,经常摘取树子、水果送到洞口供养广钦和尚。于是,他暂时衣食无缺。这就是“猴子献果”这个故事的由来。
一定数月
广钦和尚在洞中潜修,经常入定,传说往往一定经旬。有一阵子,入山打柴的樵夫,因久不见这位“伏虎师”的踪迹,就找到洞中探视,见他跏跌而坐,状甚安然,不敢打扰,悄悄地离开了。过些时日,又不见师父行踪,再拐进去瞧瞧,见依然故我,摸摸看没有呼吸,也没有脉搏和心跳。这样几次后,心中不免怀疑;于是跑去承天禅寺,禀告转尘老和尚。
转尘老和尚告诉他们这是‘入定’,柴夫似知不知,也就不以为奇。可是日子一久,这群柴夫也就甚觉纳闷,虽说他们是乡野无识,可是,谁能相信,人可以不吃不动,坐这么久?于是再入山洞中,试着去叫广钦和尚,见无言以对,摸摸鼻孔,也没呼吸进出,他们料定广钦和尚是必死无疑。又有人往承天禅寺通报,以人死入土为安,应早料理,不可任弃荒郊。转尘老和尚是广钦和尚的师公,就是师父的师父。转尘老和尚心想,死了就要拿去埋,或火烧也好,就跟这些樵夫说:“你们去准备柴火,我们准备把他火化好了。”
但是又觉得不能太莽撞,于是速与佛门大师——弘一大师捎信去,请他老来鉴定生死。当时,弘一大师正在福建永春弘法,获函,即托人来讯阻止,千万不可鲁莽从事,候其来视再作决定。弘一大师前来承天禅寺后,遂与转尘老和尚,还有一些樵夫走到清源山——广钦和尚入定的地方,果然见他坐在那里,没有呼吸,也没有脉搏,心脏也停止跳动。弘一大师知道是入定的现象,轻轻地在广钦和尚的耳边三弹指,广钦和尚就从定中出来。当他出定的时候,弘一大师赞叹说:“像这样甚深的禅定,在古来大德也是非常难得稀有。”这一次的入定,长达四个月之久。
相关故事
凿石佛
开台湾凿石佛风气之先
一九四八年(戊子)春,师于新店街后山壁间凿石洞,命名广明岩(今之广明寺)四十年再于右后方上侧大石壁雕【阿弥陀佛】大石像,左下凿石洞(现广照寺内天君殿)人佛龛总高二丈六尺,宽一丈九尺,深九尺。佛身高二丈一尺,莲座宽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开台湾凿石佛风气之先。
一九五一年(辛卯)十一月。师闻土城三峡交界处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获一大石洞:高两丈余,长数丈。深可两丈。师是夜独住洞中。洞囗朝东。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师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顶有泉,而泉水清澈,饮之甘美可囗,神清气朗。自此师复遇隐居之生活,四十一年五月开始盖洞外木屋三间,中泰【地藏菩萨】圣像。师留山三年,并于洞顶另盖茅棚接引弟子同修。四十二年二月师又上山顶大石前搭一小棚自住。
一九五五年(乙未)三月,板桥信众在北县土城火山购地供师,即今承天寺所在,该地原系一片竹休,人迹罕到。师等由小径入林,砍竹约三尺见方,并就砍下之竹编为床榻,上敷细草,趺坐其上,谓随众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间。辟地搭盖瓦屋一间供奉佛像。次年再回新店广照寺。
度亡灵
超度亡灵,保寺安宁
在这段时间内,有一件夜度日本人鬼魂的故事。那时任职台糖公司的周宣德居士,住在万华昆明街的台糖宿舍,他常到附近的法华寺礼佛,受寺中斋姑之请,每星期天在寺中为信众讲经。据寺中斋姑告诉他,寺中夜间闹鬼,门窗会无人自启,电灯也会无人自开,所以夜间无人敢住在寺内。有一天下午,周居士在法华寺附近的西宁南路上,遇到一位身材不高的老和尚。
周居士合十为礼,请问法号,答曰:“广钦。”问住何处,答:“没一定。”周居士看他步伐轻盈,目光炯炯,颇像有道行的样子,乃请他到法华寺休息。二人进入法华寺,老和尚礼佛,然后在地板上跏跌而坐。寺中斋姑欲为老和尚备晚餐,他说:“我不吃饭,只吃水果。”周居士到寺外买了一串香蕉,放在他身旁的木桌上。到了黄昏,他不言去,周居士与斋姑等相继离寺,留下他一人在寺中过夜。
第二天早上,周居士与斋姑们到了寺中,老和尚仍坐在原处,手指殿前右侧一客房说:“那里有两个日本鬼,你们去翻开榻榻米,取出尸骨,让我给他们超度。”斋姑们找工人来,掀开右侧日式房内的地板,果然找到了两具骷髅。老和尚叫他们把骷髅放在焚化冥纸的炉中烧掉,他在旁念佛念咒,然后回到殿中说:“已经超度了。”当日他仍没有走,吃了些香蕉,晚间仍在原处打坐。第三天早上,他说右侧后面的寮房里还有一个鬼。工人掀开日式房的地板,果然又发现一具骷髅,也送入炉中焚化,老和尚念佛持咒后说:“他也走了。”在老和尚超度亡魂之后,寺中平安无事,夜间不再有异常事件发生了。
忍辱故事
广钦和尚在福建省出家,住在承天寺。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十三年,中间有降伏老虎这些事。他真正有所证悟。十三年后回到庙里,他还是不住寮房,要求守大殿。大殿不能安床铺,只能天天晚上在大雄宝殿打坐。过了一段时间,监院师和香灯师召集大家宣布说,昨天晚上大雄宝殿的功德箱被盗。这个功德箱是庙上的主要收入,从来没有发生过被盗的事。
过去夜里没有人守,也没有发生这种事。所以,当时大家自然怀疑到广钦和尚,认为你在殿里打坐,即使你没有偷,别人偷,你也应该知道,也有责任。大家对他的看法就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认为这个人号称坐山洞十三年,降伏老虎,结果还干出这等事,就很鄙视他,认为太可耻了。全庙的人包括来的居士都对他另眼相看。他本人却并没有申明一句“我没有偷,也没有看到别人偷。”好象这件事与他无关一样。别人骂他、指责他。他也不回答,若无其事一样。
这样过了一个星期,监院师又集合大家宣布:“没有功德箱被盗这回事,我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考验一下广钦师住山洞十三年,到底有没有功夫。现在证明他真有功夫!”广钦和尚破了我相,真正做到了“三轮体空”,无我相,无人相,所以人家骂他,他若无其事。在我们看起来是莫大的侮辱,是冤枉,他却很平淡地处理了这件事。这说明忍辱不是做不到,我们学佛的人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
因为忍辱就是我们离苦得乐的一个最妙的法门,你想脱离生死的苦海,就必须解决忍辱这个问题。所以说,一切烦恼来时,要从忍辱下手。百丈禅师说: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菩提就是觉醒,就是清净心。烦恼菩提是一回事,能忍辱,烦恼就转化为菩提;不能忍辱,这烦恼的火焰就会烧毁功德林。
建寺
一九五八年(戊戌)年,师复返火山。次年(巳亥)又添茅棚数间。四十九年(庚子)四月,与建大雄宝殿,为纪念祖庭,命名【承天禅寺】火山则称【清源山】。五十一年再建三圣殿
一九六十三年(癸卯),是年师七十二岁,曾应善信之请,往花莲天祥数月,协建祥德寺,(今天峰塔即师当时茅亭禅坐之位),旋应中部弟子请至台中龙井山上之南寮,创建广龙寺。五十三年(甲辰),师再返土城承天寺,年底建山门,并将茅棚改建钢筋水泥之方丈室。相续于五十四年九月建斋堂及厨房,承天寺的初步建设,于是完成。
承天禅寺初期之砖瓦房。系匆足建成。时日既久,地基陷落,墙壁龟裂,故于一九七六年,春,开始重建。首先将三圣殿前之女众寮房,改建成两层钢筋水楼房。次年秋,开山整地。拆除旧有之三圣殿、斋堂、厨房、大雄宝殿、男众寮房及方丈室等。次年春。于大雄宝殿原址上,建三圣殿与两层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师堂,于斋堂原址,得建两层斋堂及厨房,六十八年启建新大殿。七十二年大悲楼于新大殿右侧山坡下奠基,今大悲楼结构体已近竣工。
一九六九年,师又在地城乡公所后方,创建广承岩。六十七年,该岩复建华藏塔,其后大雄宝殿、及两厢禅房、地下室、藏经阁、罗汉殿、讲堂及上下楼禅房,亦陆续建成。后又翻盖地藏殿等,完成今之新貌。广承岩之建成筑,由传斌法师主其事。
一九八二年(壬戌)九月,师又派隧侍左右十多年之弟子传闻法师至高雄县,六鬼乡宝来村齐创建【妙通寺】迄今大雄宝殿、五观堂、金佛堂、女众寮房均已落成,行将供师灵骨之【灵山宝塔】亦正兴建中。
一九八四年七月,师移锡该寺,并于七十四年十月传授三坛大戒,求戒之四众弟子,多达数千。并启建水陵大法会,广度众生。盛况空前。师起居简朴,平易谦和。纵年近百龄。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搀,身轻体健。动作敏捷,住则常坐不卧、并是坐于室外。或露天、或廊檐下。食则自七十八改以流质。
一九八五年岁末,师急欲返北,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由传悔法师南下,二十六日迎师回承天寺,北部四众闻讯,莫不蜂踊以至,次年正月初[清晨,师召集各分院负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众,一一嘱咐,并言圆寂后火化,灵骨分别供于承天寺、广承岩、妙通寺三处。早斋后即示意欲返妙通寺,众以师决意已坚,不敢强留。即送师南下。
师抵寺后。日以继夜念佛,并嘱弟子一起念佛。初五。师瞻视清澈,定静安徉,毫无异样。午后二时左右,忽告众曰“无来亦无去,没有事”之语。并向众领首莞尔,安坐闭目。少顷,众见师不动,趋前细察。乃知师已于念佛声中。安然圆寂。
圆寂
老和尚平时生活简朴,日常以水果为食,故有“水果师”的称号。八十岁以后,因牙齿全脱,不能啃水果,改以流质的牛乳及果汁为食。八十多岁以前,除雨天外,夜间恒在露天跏跌而坐,数十年如一日。有人发现,拂晓之时,满山林木草丛上皆布露水,惟老和尚趺坐之处,数尺的直径内地面全干。老和尚到了晚年,间或在室内或廊下过夜,仍是常坐不卧,即俗所称的“不倒单”。
八、九十岁时,以至九十以后,圆寂以前,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搀扶,身体轻健,动作敏捷。一九八五年,老和尚在高雄县六龟乡的妙通寺传戒,戒期圆满,以要看承天寺大悲楼建筑为名,急欲回台北土城。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回到承天寺,四众弟子闻知,蜂拥上山。数日后是丙寅年正月初一,老和尚召集各分院负责弟子及承天寺大众,老和尚说他将“要走了”,对各人一一嘱咐,并说明圆寂之后,尸体火化,灵骨分别供于承天寺、广承岩、妙通寺。
嘱咐完毕,示意要返回妙通寺,众弟子以老和尚坚欲南下,不敢强留,乃送老和尚回高雄。这天是一九八六年的二月九日。回到妙通寺后,老和尚日以继夜的念佛,有时亲敲木鱼与弟子们一起念。最后两、三天,他猛力出声的念。郭惠珍居士在《倾听恒河的歌唱》一文中说:那种“使尽每一口气恳切呼唤阿弥陀佛”的念法,非常人可及,大众轮班跟他大声念,尚
且声嘶胸痛,气力难支,何况他九十五岁高龄?有弟子恐他以近月不食,体力难以支持,故建议老和尚说:“师父!我们念,您听就好!”老和尚瞪大了眼,斩钉截铁的说:“各人念各人的,个人生死个人了。”农历正月初五——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三日,老和尚瞻视清澈,定静安详,毫无异样。
午后二时,对身边众人说:“无来亦无去,没有事。”说完,还向徒众颔首莞尔,在安详中闭上眼睛。过了一会,众人见老和尚不言不动,近前察看,原来老和尚已于众人的念佛声中安然入寂了。享年九十五岁。老和尚一生并没有高建法幢,升座讲经;也没有妙笔生花,以文章度世,但他参禅念佛、平实无奇的行持却感动了、度化了千千万万的人。老和尚一生没有著作,圆寂后,弟子们把他平时的训诫,辑为《广钦老和尚开示法语录》行世。更为神奇的是,在广钦老和尚圆寂往生时,竟有莲花在空中显现,有人还当场拍摄下这朵妙莲。
人物生平
清光绪十八年(1892),农历十月廿六,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俗姓黄,名文来。由于家贫而鬻(YU)与晋江县李姓农家为养子。
清光绪廿二年(1896),师五岁,李姓以种植水果为生,差堪温饱。师幼年多病、养父母爱护有加、视同己出、曾带往观音亭许愿,冀能消除灾难。
清光绪廿四年(1898),师七岁,养母信佛茹素,师亦随之素食,终身不渝。
清光绪廿六年(1900),师九岁,养母去世。
清光绪廿八年(1902),师十一岁,养父亦相继去世,师顿成孤儿。深感世事无常,乃萌出家之念,投泉州承天寺,归依修苦行之瑞芳法师,瑞师即命师作外坡职事,如种菜、除草等。
清宣统二年至民国十五年(1910-1926),师十九岁至三十五岁,由于特殊因缘,乃赴南洋,因未受教育,仅能在侨商开设之店铺中打杂,从事童仆工作。年岁稍长,随同当地同乡上山砍材。某日,有一运材车辆翻落山崖,师于事前即有预感,曾提出警告,无奈众人不信。事后有同乡戏称:何不出家修行度众?师似有领悟,随即乘船返闽。
一九二七年(1927),师三十六岁,于泉州承天寺正式出家,法名照敬,字广钦。时瑞芳法师已圆寂,乃由方丈转尘法师代为剃度。师出家后,专志苦修,食人所不食,为人所不为,常坐不卧,一心念佛。曾担任大殿烧香、打板之职,某次因睡迟耽误打板时间,深自忏悔,从此立志不倒单。
一九三三年(1933),师四十二岁,晋谒莆田县囊山慈寿禅寺妙义老和尚求戒,具戒归来,决志往泉州郊外清源山潜修。
一九三四年(1934),师四十三岁,背负简单衣物及十余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觅得半山岩壁一数尺见方之石洞,作为安身之处。不意该洞乃猛虎巢穴,师即告以即将以此作为修行场所,嘱其迁往他处,并为之说三归依。该虎似解人语,竟摇尾而去,嗣后且不时率同虎妻虎子前来戏耍献舞,驯如家畜,而伏虎和尚之名乃传遍遐迩。
一九三九年(1939),师四十八岁,师常入定,曾一定数月,不食不动,甚至鼻息全无,樵夫无知,误认师已圆寂,走告承天禅寺,转尘老和尚偕同弘一大师上山探视,经弘一大师弹指三下,师乃出定。当时泉州一带曾为之轰动。
一九四五年(1945),师五十四岁,师在清源山穴居十三年后返回承天寺。
一九四七年(1947),师五十六岁,农历六月中旬偕同普观法师(原籍基隆),由福建厦门乘英航号轮渡海来台。最初在极乐寺、灵泉寺、最胜寺等处挂单。亦曾于台北法华寺夜度日本鬼魂。
民国三十七年(1948)春,广钦和尚于新店街后山壁间凿石洞,命名广明岩(现广明寺)。
四十年(1951)再于右后方上侧大石壁雕“阿弥陀佛”大石像,左下凿石洞(现广照寺内天君殿);大佛龛总高二丈六尺,宽一丈九尺,深九尺,佛身高二丈一尺,莲座宽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开台湾凿石佛风气之先。
四十年(1951)十一月,广钦和尚闻土城三峡交界处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获一大石洞,高两丈余,长数丈,深可两丈。广钦和尚独住洞中,洞口朝东,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师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顶有泉,而泉水清澈,饮之甘美可口,神清气朗。自此广钦和尚复过隐居生活。
四十一年(1952)五月始盖洞外木屋三间,中奉“地藏菩萨”圣像。广钦和尚留山三年,并于洞顶另盖茅棚接引弟子同修。
四十二年(1953)二月广钦和尚又上山顶大石前搭一小棚自祝
四十四年(1955)三月,板桥信众在北县土城火山购地供广钦和尚,即承天寺所在,该地原系一片竹林,人迹罕到。广钦和尚等由小径入林,砍竹约三尺见方,并将砍下之竹编为床榻,上敷细草,趺坐其上,谓随众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间,辟地搭盖瓦屋一间,供奉佛像。次年再回新店广照寺。
一九五六年(1956)师六十五岁,回新店广照寺。
四十七年(1958)年底,广钦和尚复返火山。次年又添茅棚数间。
四十九年(1960)四月,兴建大雄宝殿,为纪念祖庭,命名“承天禅寺”,火山则称“清源山”。
五十一年(1962)再建三圣殿。
五十二年(1963),广钦和尚七十二岁,曾应善信之请,往花莲天祥住数月,协建祥德寺,旋应中部弟子请至台中龙井山上之南寮,创建广龙寺。
五十三年(1964),广钦和尚再返土城承天寺,年底建山门,并将茅棚改建钢筋水泥之方丈室。
相继于五十四年(1965)九月建斋堂及厨房,承天寺的初步建设,于是完成。承天禅寺初期之砖瓦房,系匆促建成。时日既久,地基陷落,墙壁龟裂。
一九六六年(1966)师年七十五岁,慕名前来请益归依者络绎于途。
六十七年(1978),该岩复建华藏塔,其后大雄宝殿、两厢禅房、地下室、藏经阁、罗汉殿、讲堂及上下楼禅房,亦陆续建成,后又翻盖地藏殿等,完成现之新貌。广承岩之建筑,由传斌法师主其事。
民国五十八年(1969),广钦和尚又于土城乡公所右后方,创建广承岩。
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四年(1971-1974),师八十至八十三岁时,曾表示即将舍报,经弟子们一再恳切哀求乃获慈悲俯允,延缓时日。此数年间应信众之请分别赴南投台中嘉义花莲等地宏法度众。
一九七五年(1975)师年八十四岁,开始禁足不再下山。
故于民国六十五年(1976)春,开始重建。首先将三圣殿前之女众寮房,改建成两层钢筋水泥楼房。次年秋,开山整地,拆除旧有之三圣殿、斋堂、厨房、大雄宝殿、男众寮房及方丈室等。
一九七七年(1977)师年八十六岁,是年秋承天寺开山整地,拆除旧有之三圣殿斋堂、大雄宝殿及方丈室等。
六十七年(1978)春,于大雄宝殿原址上,建三圣殿与两层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师堂;于斋堂原址,复建两层斋堂及厨房。
六十八年(1979)启建新大殿。
一九八二年(1982),师九十一岁,师指派随侍左右十余年之弟子传闻法师,至高雄六龟乡宝来村筹建妙通寺。
七十二年(1983)大悲楼于新大殿右侧山坡下奠基,大悲楼结构体已近竣工。
一九八五年(1985)师年九十四岁,农历十月举行护国千佛三坛大戒,求戒弟子二千五百余人,盛况为历来之冠。戒期届满,已近岁末,师急欲北返,乃于农历十二月廿六日由传悔法师迎回承天寺。
一九八六年(1986),师年九十五岁,示现病容,拒绝饮食、医药,不接见信众。农历正月初一清晨,召集各分院负重任之弟子及承天寺大众一一嘱咐,并指定圆寂火化后之灵骨分别供奉于‘承天寺’、‘广岩寺’及‘妙通寺’三处。早斋后即示意欲返高雄妙通寺,众以师意已决,不敢有违,乃送师南下。
正月初二,气息微弱。
正月初三日,体力恢复,且与徒众共同念佛,自由交谈,精神焕发,若无其事。
正月初四早晨,唤弟子传闻及大众伫立于殿外晒太阳,随即又嘱传闻师于身旁坐下,并谓:‘你可以了,他们(指大众)还没有。’
正月初五(国历二月十三日),师瞻视清澈,定静安祥,全无异状,仅嘱弟子们同声念佛。午后二时,告大众曰:‘无来亦无去,没有事。’并向徒众颔首莞尔!闭目安坐。少顷!众见师不动,乃趋前细察,知师已于念佛声中安然圆寂矣!
人物评价
百年来所罕见
综师一生,贫苦孤露,坚毅笃朴;宿慧萌芽潜修百苦卒致彻悟。渡海来台,冥阳双度。禽兽驯归。更以禅悦代替火食,历半生岁月,诚为百年来所罕见。且昭示修行之典范,践履头陀苦行之正则。而师臻圣境矣。惟愿不舍悲智。再驾慈航,广度群迷导归净土,共成无上菩提,不胜冬香祷祝者也。
♡ 喜欢 (0)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