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禅师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阿姜查禅师
阿姜查禅师,于一九一八年六月十七日,出生在泰国东北部乌汶rajathani镇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九到十七岁之间,他是一位沙弥,二十岁,受了比丘戒。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六日,上午五时二十分,阿姜查在他的寺院,泰国乌汶的巴蓬寺,于随侍的比丘们面前,安详地离开了人间。
中文名 | 阿姜查禅师 | 出生日期 | 1918年6月17日 |
国籍 | 泰国 | 逝世日期 | 1992年1月16日 |
性别 | 男 | 出生地 | 泰国东北部乌汶rajathani镇 |
人物生平
阿姜查禅师在九到十七岁之间,他是一位沙弥,在还俗帮助父母务农之前的那段时日里,他接受了基础教育。二十岁,他决定回复出家生活,并于一九三九年四月廿六日受了比丘戒。
阿姜查早期的僧侣生活、遵循一种研习佛教教义及巴利经文的传统模式。在第五年时,他的父亲得重病而逝;人命的脆弱和不确定,直接的提醒了他。这促使他去深思有关生命的真正目的,虽然他已有多方面的涉猎并且精通巴利文,但对于痛苦的灭除,似乎并没有更进一步亲身的了解。
厌离之感开始在心中升起,终于(在一九四六年),他放弃了学业,并开始了托钵行脚。他走了大约四百公里到达泰国中部,沿途睡在森林,行乞于村落。他在一座能够用心地学习和修习奈耶(僧侣戒律)的寺院住了下来。那时,他听说了有关阿姜满--一位备受推崇的禅坐大师。
渴望能见到如此一位有成就的老师,阿姜查出发步行往东北部去寻找他。这时,阿姜查正与一项有决定性的问题做挣扎。他研读过戒、定与慧的教理,虽然那些内文陈述详尽且细节精细,但他却不知如何将它们实际地付诸实践。
阿姜满告诉他,虽然这些教化的确广博,但在本质上却很单纯;有了"正念"的安置,如果看到了在内心生起的每件事物,当下便是真正的修行之道了。这种简洁而又直接的教导,对阿姜查来说,是一种启示,也因此改变了他修行的方法。这条路是明确的!
接下来的七年间,阿姜查在这种简朴的森林传统方式中修行;为了开展禅坐,行遍乡间,寻找安静而隐蔽的地方。他住在老虎和眼镜蛇成群出没的丛林,甚至坟场;利用对死亡的省思来克服恐惧,并洞察生命的真正意义。
经过多年的流浪,一九五四年,他受邀返回故乡的村子,就在一处热病横行、鬼魅出没,称作"巴蓬"的森林附近住了下来。不顾疟疾的困境、简陋的住处以及稀少的食物,追随他的弟子,人数越来越多。巴蓬寺的寺院就是设立在那儿的,很多分院也在别处被建立了起来。
在阿姜查寺院里的训练是十分严厉且冷峻的。阿姜查经常将他们的弟子们推到最极限,去测验他们耐久的能力,期使他们能开展耐心和决心。他有时发起费时且表面上看起来毫无意义的工作计划,由此去顿挫他们对平静的执著。这重点经常放在屈服于事物的本然样子,而最大的强调点着重于严格的?奈耶(戒)之遵守上。
一九七七年,阿姜查应邀访问英国,并留下一些比丘僧团在那儿。
阿姜查于一九七九年回到英国,随后转往美国、加拿大去访问并教学。
一九八一年,再度出游后,由于糖尿病所致,阿姜查的健康逐渐走下坡,也因此无法于雨季时在巴蓬寺安居。当病情恶化,他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教导--"万物皆无常"的一种活生生的示例。他不断地提醒人们,要努力在他们自心里处找到一个真实的归依处,因为,他不再有很多的时间能教他们了。
在一九八一年"雨期"结束前,他被送往曼谷做一个手术。几个月内,他停止了说话,并逐渐失去了对四肢的控制,终至全然瘫痪而卧病在床。从此以后,他被比丘弟子们全心全力地照顾和服侍;他们都感激且乐于有机会服侍曾经如此有耐性和慈悲地引导一条正道给那么多人的一位老师。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六日,上午五时二十分,阿姜查在他的寺院,泰国乌汶的巴蓬寺,于随侍的比丘们面前,安详地离开了人间。
♡ 喜欢 (0)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