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知识

手淫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手淫

  自慰就是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性胀满、宣泄性能量,满足自己对性的要求,并从性方面获得快感和慰藉。所以,自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类的自慰现象广泛存在。俗称手淫,打手枪、打飞机等说法也时有使用,多用于描述男性。“手淫”的叫法广为流传,但由于“淫”在中文为贬义词,用来指代一种性行为方式有欠妥当,所以应该杜绝“手淫”的称谓,科学术语应该是自慰。

自慰的成因

  各个年龄段的男女都可以有自慰行为,其成因不尽相同。儿童时期出现的自慰行为多是由于无意识地偶尔玩弄生殖器,或者因为穿紧身裤、骑跨活动时因为摩擦生殖器的刺激并引起快感,一般并没有性高潮。无论男女,到了青春期后,由于体内的生理变化,并由此产生性冲动和性欲,对性满怀憧憬、好奇和幻想。正常的性欲是人类成熟和繁衍后代的基本要求,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从性成熟到能够合法地宣泄性能量、满足性要求(登记结婚)一般要等待数年或更久,而这段时间的性需求往往最高,总要寻找机会宣泄涨满的性欲。男人和女人都可能在不经意的机会,偶尔刺激生殖器官并达到高潮,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养成自慰的习惯。也有的是在他人的诱导或协助下,学会了自慰,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自慰的表现

  自慰行为主要都集中在各种方式对性器官的直接或间接刺激,最终达到高潮(射精)的过程,主要包括直接用手来操作的自慰(手淫),或者采用器械来助“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自慰的方式都是以对生殖器官的直接刺激而达到高潮和性满足。

  男人的自慰行为往往比较单纯,几乎都是围绕阴茎进行的,例如有人靠两个大腿夹、压、摩擦阴茎而完成手淫;有人靠俯卧体位的阴茎与被褥的摩擦而射精等。但是,最常用、最直接的自慰方式是握住自己的阴茎,并给予一定强度的摩擦,或者上下地抽动,以达到射精并获得自我满足的性快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手淫。女人的自慰方式则比较复杂,除了围绕阴道刺激展开的自慰行为外,还包括对外阴(大小阴唇、阴蒂)、乳房等部位的刺激。

  各种自慰方式都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不妨碍到别人,你可以寻找和摸索各种不同的自慰方式,但要以自己不会受到伤害为前提。有些协助自慰的方式是安全有效的,而有些方式却存在着潜在的隐患,可能造成生殖器官的损伤,并容易诱发感染,应该禁绝。

客观看待自慰

  自慰绝对不是一种罪恶的行为,以往认为手淫有害论的观点,现在已经逐渐地被淡化了,但主流文化的偏见仍然认为,自慰仅是性交的补充。实际情况是,自慰具有独立性行为的价值,是标准的性行为方式之一,可以获得与性交具有同样的生理反应。适度的自慰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善加利用还可以弥补人们不能进行夫妻性生活的缺憾,例如未婚青年、夫妻分居、离异丧偶者、性病患者、残疾人、配偶患病不能过性生活者,有利于焕发出更大的工作热情和精力。自慰还可以用来采集精液标本以供临床检查,健康男性也可以通过自慰捐献自己的精液。自慰不会传染任何性病,也不会涉及他人,或卷入出轨的性行为与感情纠葛,更不会导致性攻击甚至性犯罪的发生,并避免了因性问题而引起的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所以,自慰本身无害,一定要顺其自然,不要有心理压力,以免事后产生内疚、自责等情绪,并容易因对自慰误解导致的恐惧,而出现许多“想象出来的”疾病,或者将自身的疾病与手淫牵强附会地联系在一起。

  自慰偶尔也可以给人们带来一些小麻烦,主要包括极少数男人难以顺利完成由自慰到夫妻性交的过渡、难以控制自己对自慰的向往、担心自慰会遭致疾病而损害健康、自慰行为暴光后的尴尬。

自慰的防治

  对于存在自慰行为者不宜指责,更不能采用夸大、恐吓的办法,否则会加重他们的思想负担。只有自慰过度频繁,并扰乱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在自我矫治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情况下,才应该接受必要的医学咨询和辅助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关键在于要对自慰现象科学对待,以预防为主,尤其是处于性发育期的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应该以心理疏导以及性教育为主,避免早恋及对性的痴迷,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减少不良的性刺激来控制自慰意念,使注意力从自慰转向到健康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注意生活调节,避免穿着紧身衣裤,按时睡眠,晚餐不宜过饱,睡眠时被褥不要过暖过重,睡眠不宜仰卧和俯卧,晚餐避免刺激性饮食(例如烟、酒、咖啡、辛辣食物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洗并保持外阴清洁,除去包皮内积垢的不良刺激。对于那些有生殖系统炎症者,例如包皮阴茎头炎,采用消炎药等对症治疗,可以消除患者的局部不适,有助于减少不良刺激诱发的自慰冲动。

  一般来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戒除自慰行为,一定频度内的自慰行为不需要防治,而普及教育则非常重要。总之,对于那些不懂自慰的人,不必要去诱导他关注和讨论这个问题;而对于那些已经有了自慰行为的人,则应该科学认识自慰并加以合理引导。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空见

下一篇:临终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