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惟传)法师:如何将学佛修行融入于日常生活中?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有些人看到街上的流浪人员,就躲得远远的,捂着鼻子,皱着眉头,心理产生厌恶、厌烦的心理,街上遇到乞讨人员,也避而远之,这些人中,学佛人也不占少数。我们无量光素食馆供斋,有流浪人员过来就餐,他坐到哪儿,哪张桌子上其他吃饭的人就会捧着碗离开。但我们通过天天供斋,培养大众的平等心、慈悲心,现在这位流浪人员再也不是孤独一人坐一台桌子吃饭了。
在现在的无量光素食馆,没有人再避开流浪人员了
大家通过吃斋,产生了平等心
人本来是没有高低贵贱之份,只是我们大家有妄想和执着,根据人的外貌和衣着,根据人的财产和权势和地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其实众生在自性上,在佛性是没有区别的。
对于学佛人来说,其实不仅是人类,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都是我们学佛修行的基础。
首先如果六道轮回的众生,也就没有我们一直追求的成佛道路,我们也不存在要学佛修行了。佛是众生修练而成的。佛和众生是相对而言的,佛是觉悟者,是开悟的众生,他们能透彻了解一切境界的真相,对宇宙的真相、对过去现在未来、对十方世界、对此界他方,无不清清楚楚,没有什么不明了,没有什么不通达的,而六道轮回的众生是迷者,整日沉醉于贪嗔痴慢疑五毒之中,以苦为乐。但是所有的佛,原先都是众生,是通过修练而成佛的。
其次,我们依赖众生修行成佛的。如果没有佛陀,依止佛陀而修行,我们修行就漫无目标,最终我们是无法从六道轮回中得一解脱的,而如果没有众生,我们的修行路上没有众生作为我们的依靠,就如同菩提树没有根一样,我们平时所说的广发菩提心就成了一句空话。《华严经》上有这么一个句子:“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这句话完完整整地解释就是:六道轮回中的众生都是痛苦的,我们看到、听到、想到、感受到众生的痛苦,从而生起大悲心,就是悲悯众生痛苦的心,在悲悯众生痛苦的时候,我们就想到要帮助他们,救助他们解除痛苦,救助他们出六道轮回的心,这个心呢,就是我们所说的菩提心。菩提心就成就我们正等正觉的根本,所以因为众生,我们有有广发菩提心的可能。失去众生,修行路上没有众生作为依止,首先我们自己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除痛苦和烦恼,更不可能脱离六道轮回,直至成佛。
我们无时无刻,都不要忘记众生的痛苦,其实所有众生,都有悲心。前几天晚上比较晚,想让小儿喂喂小狗,让小狗好睡觉休息,因为时间有点晚了,小孩的懒劲上来了,于是我就和他说,狗狗是因为贪心,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轮回做畜生,它做了狗,为了生存,不得不整天跟在人身后摆头摆尾,讨好主人。就轻轻的这么几句话,小孩子二话没说,马上耐心地喂起小狗来,让小孩子了解畜生的痛苦,让小孩子产生悲心,然后他认识到小狗的痛苦,再拿食物去喂它,小孩子心理就产生从悲心到菩提心的过程。其实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一样,要看到众生的苦,不要嫌弃众生,因为它们是我们成佛的依靠。
所以,从学佛修行成佛的助缘来说,众生和佛都是同等重要的。众生和佛对于我们起行中所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每个众生我们都要平等地去尊敬,有很多人因为不明,只知道尊重佛陀,却不知道同样要尊重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
热点推荐
-
“般若”六种智慧,感悟人生六种境界
般若作为佛教术语,人们对此都有所耳闻,今天要来说说其具体的涵义,以及六种般若...
-
家中供有此经,不再有各种苦痛!
学 会 忍 耐 我们之前也讲过,世间中有各种斗诤,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
-
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能够避免犯破六和敬,破坏正法道场的重罪。 真正的修道之人,心里常存惭愧,一定会...
-
念这位菩萨圣号,经过悬险之处都会保
【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