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慈悲的药师法门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末法时期,众生福薄慧浅,简单易行的净土法门最适合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印光大师说:宜将一切家事,并自己一个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作将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能如是者,寿若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
清朝玉琳国师也曾说:大凡修持,须量己量法,直心直行。诚能厌恶三界,坚志往生,则专依《阿弥陀经》,收摄六根,净念相继;所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决定往生。
净土法门的殊胜不需赘述。法门无比殊胜亦无有疑问。但为何法门殊胜易行,净土却易往而无人?李炳南老居士曾说一万个念佛人中能往生的不足二三。原因在于,净土法门对众生根器要求很严,必须做到决定放下,念佛功夫决定纯熟,就算不能达到念佛三昧,也要达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才能往生,临终有一念挂碍都会前功尽弃。
末法时期众生贪瞋痴慢尤甚,贪恋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要做到通身放下,非常困难。有一老妇日夜念佛,敲着木鱼,决意往生,家人不堪其扰,其孙某日在其身后假扮佛的声音说:“我是阿弥陀佛,见你念佛恳切,今日特来接你往生极乐世界。”结果老妇大惊失色,说还没打算走。可见,身心放下多困难。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没有百分百的信心,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行。这是净土法门的要求。
娑婆世界,末法时代的业障众生,性格刚强,难调难伏,确实很难做到百分百深信切愿。佛说:“业障不重,不来娑婆。”只有那些累世具足善根的高僧大德,才能真正看破、放下,才会毫不犹豫地说去就去,原因在于他们有百分百的出离心呀!此世众生有能真正看破、放下了的吗?很少!不仅不能放下,很多人根本不信前生来世,也不信因果,所以敢胡作非为,造作罪业也无所谓。稍有点善根的,知道行点善事,很多人却只求“今生过得舒服就行。”至于来生,很多人不相信有来生,至于死后去向更是根本无所谓。
不过释迦牟尼佛很慈悲,他智慧无碍,早就预知娑婆众生,贪念于三宅火坑,不肯出离!于是他就观机逗教,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说了另一个法门,就是药师法门。玉琳国师曾经说:“往生净土未深信切愿,而仍然心念娑婆,不妨先修药师法门。”《药师经》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由此可见,佛陀是何等慈悲!众生怎样愚痴悖逆,他都不舍!修学药师法门是何等殊胜!
药师法门的殊胜不仅如此,它还能满足众生现世得安乐,求富贵,得健康的愿望,将来得究竟解脱乐。修药师法门,可得富贵健康和相貌庄严,这都是吸引末法众生的。因此,近代很多高僧大德都极力倡导药师法门,像弘一大师、太虚大师、印顺和尚和星云大师等都倡导药师法门,倡导建立“人间佛教”。
净土法门注重人死后的去向,西方教主阿弥陀佛,教法注重超渡亡者,死后往生净土,不注重世间的享乐,要愈舍愈好。而药师法门更契合当代众生的根性,不仅在世得富足安乐的果报,往生时想往东方就往东方,想往西方就往西方。
药师法门教人现在修诸善行,现生即得好处,注重现世的利益,也注重往生后去向。就像我国传统思想中的代表孔子所谓:“不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种精神,虽然只重视现实教育,可是与药师如来的救济现生众生疾苦的愿行,却很接近。所以能在中国提倡药师法门,化导一般深着“现世乐”的人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实不失为方便适时应机的一种权宜作略,与弥陀法门接引另一类净土机宜,正是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殊途同归,皆登觉岸。
玉琳国师建议那些虽然“身修净土”但却“心恋娑婆”,无法放下生活担子,对于世间的功名富贵还不能不希求的修行人,既不愿在饮食男女中堕落却又不能放弃责任义务的人,不妨修持“药师愿海”,则得以“于一切成就处,直至菩提,永无退转”,两全其美。时至今日,这仍然是许多现代学佛、念佛人的愿望。值得注意的是,国师教我们修持“药师愿海”,没有叫我们三心两意忽东忽西,转求东方净土。至于求生何处,宜任其自然,即昔日求生极乐或求生兜率者,亦可发心诵《药师经》并持名号,而于本愿无违。因经中谓求生极乐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又东晋译本云: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见弥勒者,亦当礼敬药师琉璃光佛。如是则范围甚广,可以群机并育矣。
正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即是样样都要,事事都求如愿以偿。玉琳国师诗句引用此典故,意谓若能读诵《药师经》,依照经文修行,乘着如来的功德法船,人间富贵确实可以求得,却又不会在福报中迷惑堕落,忘了修行。因此佛在《药师经》中的教诲,确实值得末法时期众生注意、学习。
♡ 喜欢 (0)
上一篇:药师法门谈梦境对人的指示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