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讲记(二十一)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普贤行愿品》,继续讲(八)愿差别。愿差别分十六:1、修炼意乐清净 2、不忘菩提心之道 3、自在无碍行 4、利益有情 5、披精进甲 6、会遇同分菩萨 7、令善知识欢喜 8、常见如来,常兴供养 9、摄持正法 10、得无尽藏 11、趣入 12、力 13、修习对治 14、菩萨诸业 15、随学诸佛菩萨的回向 16、净土愿。
14、菩萨诸业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普能清净诸刹海”:清净和不清净的无量无边的刹土,都一样清净,一样庄严。“刹”指刹土。“海”形容无量无边。“诸刹海”指十方三世一切刹土,即在一切时、一切处中所显现的清净和不清净的一切刹土。“普能严净”指一切清净不清净的刹土都一样的清净,一样的庄严。“严”是庄严;“净”是清净;“普”指周遍,包括一切时,一切处;“能”指自己有能力达到这种境界,示现这种本具的光明。
在此处,主要是修平等。其实,清净或不清净是我们的分别念,诸法的本体都一样清净,一样庄严。这些刹土也本来是清净的、庄严的,现在就是要去除分别心。这是密宗里讲的清净观,一切外器世界都是佛坛城,都是净土;一切内情众生都是佛,都是本尊。清净观就要这样观想。观一切清净,一切庄严,不是非清净的观为清净,也不是非庄严的观为庄严,而是本来清净的观为清净,本来庄严的观为庄严。在前面讲过,庄严就是指圆满。不是非圆满的观为圆满,而是本来就是圆满的。无论是外器世界还是内情众生,一切的显相都是清净的,都是圆满的。这就是放下分别,一切平等。平等是成佛的因,要成佛就要放下分别,就要显现平等。
在这里也讲“普能严净”,在一切时,一切处中所显现的一切刹土,无论是外器世界还是内情众生,都是一样的清净、圆满。如果你真正明白了,甚至真正能现前这样的境界,当下你就在西方极乐世界或在东方现喜刹土,就在净土,就在佛国。如果没有放下分别,没有平等,无法成佛,无法达到真正的净土,无法达到真正的佛国。所以放下分别、平等是普贤行,也是成佛最主要的因。
一切刹土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就是圆满的,自己有能力证悟、现前这种境界,示现这种本具的光明。只有具有超越的智慧、圆满的智慧,在一念当中就能够入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在一念当中就可以现前本具的大光明。所以,有几百亿、几千亿的金钱,这不算能力;有权力、势力,能执掌一个国家,能执掌整个世界,这不算能力;有超越的智慧和圆满的智慧,才是此处所指的能力。
一切都是清净的,都是圆满的。若是有不清净和不圆满,就是自己没有智慧。所谓的佛就是觉,就是智慧。平等就是佛的果位。若是觉悟了,就有智慧了,就能放下分别,也就显现平等了,那就是到达彼岸,到达佛国了。但是我们智慧不够,总是分别。“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要到东方现喜刹土,我要去见观音妈妈,我要去见阿弥陀佛……”这都是分别。这样很难到西方极乐世界,很难见阿弥陀佛。“应该没问题吧?我在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呢!佛在经中讲:“若是一心念阿弥陀佛,一心求生净土,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面见阿弥陀佛。”一心念佛,一心求生净土,这里有一心。所谓的“一心”和“诚心”,就是平等,这里的含义很深。如果没有平等,就不是一心,就不够诚心。尽管你在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但若是以贪心和欲望念,那是恶道的因,不但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堕落恶趣。因为贪心是堕入饿鬼道的因,所以一般的情况下要投生饿鬼。所以,平等心很重要,放下分别念很重要。
密宗里讲的是大光明的境界,处处清净,处处圆满,处处是净土,处处是佛、坛城。密宗里讲的清净观,最基本的就是五种圆满,这是修密法的基础。密宗有外密、内密。外密包括事部、行部、瑜伽部,内密包括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如果想修密乘,尤其想修内密,必须观五种圆满。有五种圆满了,一切都圆满了。五种圆满:住处圆满,就是净土;本师圆满,就是佛陀;眷属圆满,都是勇士勇母、空行空行母、男女本尊;时间圆满,本来常有的相续轮,就是一种本具的光明,远离分别的,远离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三时的时间。属于世间的时间都包括在三时里。本来具有的相续轮是远离三时的一种时,那就是超越了,就是自心,就是本具的光明,完全是清净的。法圆满:大乘法、大圆满法,就是最究竟的果位——佛果。大乘法、大圆满法是远离世间、远离分别的。修密法就是要修平等心。尤其是无上瑜伽大圆满,就是当下,当下一切清净,当下一切圆满。
如果不入密乘,不修大圆满法,无法成佛。无论是修声闻乘、缘觉乘,还是波罗密乘(显宗),最后都要入密乘,都要入大圆满。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都是台阶,也可以说是楼梯。声闻乘是到一楼,缘觉乘是到二楼,菩萨乘是达到三楼,外密事部是到四楼,行部是到五楼,瑜伽部是到六楼……最后到顶楼。
我们现在是直接修大圆满,这是因为前面那些我们前世都修过,现在直接爬通向九楼或顶楼的楼梯就可以了。整个佛法的九乘次第都是要经过的,必须如此。现在有的修阿含或声闻乘,这都是小乘,说明这个人根基低,前世修得少,所以从底下开始修,然后上一楼;也有专门修十二缘起的,这是缘觉,也可以说是辟支佛的果位,这个人在爬通向二楼的楼梯;有的愿意修菩萨乘(显宗也有小乘和大乘,菩萨乘是显宗大乘),这是上三楼。有的虽然对密法有信心,但愿意修事部、行部,有的愿意修气脉明点或生起次第等,有的愿意修本尊法等,就是不同的根基。我们现在是直接对大圆满法生起了信心,这就更直接。
能够直接遇到大圆满,真正对大圆满法生起了信心,这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这是宿世中修来的善根和福报。但是有的人并不是真正生起信心,真正修这个法。如果真正遇到大圆满法,对大圆满法生起了信心,离成佛就不远了,就在眼前。为什么说“想成佛必须要入密乘,必须要修大圆满法”?这是成佛的必经之路。其他的次第都是楼梯,也就是台阶,最后才是楼顶。
《普贤行愿品》里讲的都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对我们来说,成佛太容易了。我们现在是显密双修,主要是修密乘,就是要观一切清净,观一切圆满。不是非清净的观为清净,非圆满观为圆满;而是本来清净的观为清净,本来圆满的观为圆满。所以这都是普贤行。
“解脱一切众生海”:这句偈颂里也有“能”,但是没有直接写这个“能”字。愿自己有“解脱一切众生海”的能力,让一切众生都得以解脱。“一切众生海”,以海来比喻无量无边的众生。
要把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都度到彼岸,这是普贤行。彼岸指的就是解脱。我们现在是发愿,愿是一种希求。我们希求什么?希求度化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包括善人恶人。“这个人很有善根,我要帮助他、度化他;这个人太恶劣了,是个大恶人,一点善根都没有,我不想度化他……”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里讲要放下分别,修平等心。因为这也是普贤行,普贤行是成佛的因。什么是真正成佛的因?就是平等心。这里也有修平等心,无论是善恶、美丑都一样要度化。只愿意接触和帮助善良的人,讨厌和不想接近凶恶的人。只喜欢和接近健康或美丽的,讨厌或不愿意接触残疾和丑陋的。这都是分别!无论善恶美丑,无论有钱没钱、有权力没权力,应该都一样。那怎么去帮助他们、度化他们呢?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如果你没法直接帮助他,就可以间接地帮助他;如果你没法直接度化他,就可以间接地度化他。这是随顺众生,就是跟众生结缘。
一个真正的菩萨,一个真正的大乘行者,和众生结更多的缘是很重要的。哪怕结恶缘,实际上也是一种帮助。表面上看是恶,但发心是清净的,发心跟他结缘而度化他,所以实际上是善。菩萨和众生结恶缘也是有意义的,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这个众生和菩萨结恶缘了,暂时可能要堕落,但是终有一天一定能得度。这相当于已经上钩的鱼一样,跑不掉的。
我们要发愿直接或间接地去利益、度化一切众生,包括地狱和饿鬼道的众生。我们要跟观音菩萨学。观音菩萨通过自己的神通力,三次将整个轮回都度空了。第一次度光了六道的众生,但是回头一看,还有那么多。第二次又把六道的众生都度光了,但是回头一看,众生还和以前一样多。第三次又把六道的众生度光了,但往后一看,还是那样。观音菩萨这时才明白,若众生自己没有善根,只通过佛菩萨的神通力,还是不能得度。所以,众生要得度,还是要靠自己,佛菩萨没办法。尽管如此,这里讲的是我们还是要有这个心量。虽然众生是无量无边的,但是我要发愿把众生度尽。“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四弘誓愿中的一个,就要有这样的发心,要度尽众生,要度空轮回,要有这样的心量,这是很重要的。既然有这样的心,有这样的愿,就脱离不了轮回,这也是菩萨行。正如前面刚讲过的,“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以这种方式去度化众生,虽然不能远离轮回,不能离开世间,但是不受轮回的染污,不受世间的染污。虽然是在六道里,但是不属于六道;虽然是在世间,但是不属于世间。所以心里不要有畏惧,菩萨必须要这样发心。
要发愿“解脱一切众生海”。第一,愿度化一切无量无边的众生;第二,愿自己有度尽一切众生的能力。有没有这个能力?有。什么时候度尽?没有这个时候。众生是无量无边的,你的愿也是无穷尽的。你的愿是无穷尽的,你的力量也是无穷尽的。这里也要修平等心。一切众生都要度化,所以没有善恶美丑的差别,没有亲仇的差别。无论人还是动物,无论是亲人、善人、美丽者、健康者,还是恶人、敌人、丑陋者或残疾者,都是我所化的众生。
不能仅仅说这些大话、发这些空愿,要从身边的众生做起,尤其是多看看那些令你不太顺心、不太满意的人,他们都是你所化的众生。如果你想当菩萨,想成佛,这是你必须要接纳,要亲近的。因为你要帮助他,要度化他。你已经发了“解脱一切众生海”的愿,你是要让他们解脱烦恼,解脱痛苦的,不是要让他们产生烦恼痛苦的。否则你就违背了自己的誓愿。违背了自己的誓愿,违背了自己的良心,这叫造业,这是罪恶。这个罪名不是佛给你定的,是你自己造的,因为你违背了自己的誓愿。
尽管我们每天都在念《普贤行愿品》,每天都在修普贤行,却还是那么分别。“我喜欢这个人,我要跟她在一起;我不喜欢这个人,不要安排到我的房间里。”你身边的人都不是普通众生,都是同修道友,更不应该这样想。
“善能分别诸法海”:指精通诸法的实相真理。在一切境相中,自己能分别善恶,分别正邪,不迷惑,不愚痴。
“诸法海”是指佛法无量无边,以“海”来比喻无量无边。概括而言,佛法有教法和证法,教法指经、律、论三藏,证法指戒、定、慧三学。其实佛法不止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为了对治这些烦恼,所以有八万四千种方法。“八万四千”也只是个形容词,众生的烦恼不止八万四千种,众生的烦恼无量无边,所以法门也是无量无边。其实法门没有什么固定的框架,一切缘法都可以变成法。所以,佛所讲的窍诀也是无处不在,哪里都有,什么都是,包括吃喝玩乐都是。如果心态能转变,都是法;如果心态不转变,都不是法。我在念经、念佛、持咒、打坐,这些应该是法吧?不一定。是不是佛法,在于你的心,不在于相。如果念没有转,都不是佛法;如果念转了,都是佛法。所以我经常强调,修行在生活中,佛法在世间中。佛在《三摩地经》中讲,众生的分别念何时穷尽了,何时才没有法门。众生的分别念不穷尽之前,法或乘是不会穷尽的,是不会息灭的。众生的分别念没有穷尽的时候,法门也没有穷尽的时候。众生的分别念是无量无边的,法门也是无量无边的,所以就是“诸法海”。
“善能分别”强调的主要是这个念。一切在于心。发心了就是善,不发心就不是善。发心了就是佛法,不发心就不是佛法。转念了就是修行,不转念就不是修行。
我经常讲,不发心就没有佛法,不发心就没有修行。尽管我们现在出家了、修行了,但是发心没有到位。这是不是法?不是。这是不是一种修行?不是。只有发心到位了,才是法,才有法,才会变成一种修行。我们现在出家,每天念这么多仪轨,大家有压力、有烦恼了,这就说明这里没有真正的法,也没有真正的修行。真正的法是不烦恼的,真正的修行是轻松的。若是有压力,有烦恼了,也许有一些相似的法,但是没有真正的法。也许有一些相似的修行,但是没有真正的修行。我讲过很多次了,真正的修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上早课、晚课,上座、观想,都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所得到的喜乐是无比的。佛讲,世间任何喜乐都无法与之相比。你们也许感受过一些世间的喜乐,但是那种喜乐都不叫喜乐,根本不算什么。天界的众生,比如色界、无色界的众生,他们都可以感受禅悦。但是,这种喜乐也无法能够与我们学佛修行当中所获得的喜乐相比。你有喜乐吗?没有吧!都是勉强地上课,不来不行,不念不行,因为这是规矩,怕被发现了挨批评。
要有“善能分别”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诸法有体相和现相。众生把一切都视为恒常、有我、快乐以及一种实质性的。佛讲的都与之相反。佛讲,在现相上是无常和痛苦,在体相上是无我和空性。若是“善能分别”,就应了知属于世间的、轮回的都是痛苦,都是无常的。没有恒常不变的,都是无常的,并且都是在刹那刹那中变。
我们的心为什么总随着境动呢?遇到一些顺境或者善缘的时候,心里就高兴,然后就留恋;遇到一些逆境、恶缘的时候,心里就伤心、痛苦。不是不能有念头,但是不允许受它的影响。表面上可以有喜怒哀乐,但心里不能有喜怒哀乐。这些都是无常的、痛苦的,也是平等的。
这里也要修平等。一切的显现,一切属于世间、属于轮回的都是无常的,都是痛苦的。为什么说“不净室中无妙香,五趣之中无安乐”?“五趣”指六道,六道里没有安乐,只有痛苦。属于六道的,属于世间的,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都是无常的。如果你明白了,就没有什么,变化很正常,都是虚假的。看一切都觉得正常,觉得应该,这就是智慧,也是平等。“有的恒常,有的变化;有的痛苦,有的快乐;三分痛苦,七分快乐。”这些都是世间的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在世间只有痛苦,没有安乐。自己明白了、深信了,就行了。
此外,“善能分别”也可以有另外的解释。“法”分教法和证法。能够精通三藏,勤修三学,息灭三毒,也就是“善能分别”。
“能甚深入智慧海”:“能甚深入”就是证入。“智慧海”就是无我和空性的智慧。智慧是超越的,不能超越的都不是智慧,而是知识。
学佛修行就要转识成智,把一切念头都要转为智慧。人都有知识,你能走路,知道吃饭,知道睡觉,这都是知识。有的人觉得自己很有知识,其实懂得的只是一些皮毛上的东西,只是世间一些所谓的文化,这些在佛菩萨面前都不是什么。所谓的学者和那些疯子、乞丐没有差别,都一样愚痴颠倒,都没有明白诸法的实相和真理。也许那些疯子和乞丐的思想和内心更单纯一些,而所谓的学者和知识分子的内心更复杂一些,所知障更严重,更不容易回归自性。
我们这些人里,有的人稍微有一点点知识和文化,就骄傲得不得了,心态很难放下来。前几天很多人都谈感受,有位居士虽然年纪最大,身体最差,文化也不高,但人家明白的更多,得到的更多。其他那些既年轻又有文化的人,根本没有什么可谈的。即使谈了,也只是自己的一些分别念而已。在出家人和行者里,有些年龄、身体、文化等各方面都算是比较差的,但谈的感受多好多实在啊!其他这些既年轻又有文化的,好像不会说话,木头似的,天天给机会谈感受,问问题,都没有反应。
以前有一位大德高僧讲过,有知识的这些人只是精通词句,不是意义,这些人很难开悟,很难见性。那些没有文化,甚至像放牦牛的最普通的人,有时候开悟见性更容易一些。因为他的思想、头脑简单,所以有文化的人还不如这些普通人。
“普能清净诸行海”:“行”指菩萨行。菩萨行不是仅仅指那些布施、持戒等六度万行,而是一切清净不清净的行为。“普”周遍一切行为。“普能清净”,一切都清净,包括念佛诵经、烧香拜佛、打坐修行,还有吃喝拉撒、行住坐卧等,都要变成普贤行。不是只在大殿里,在佛堂里念佛、诵经才是普贤行。若觉得做家务、吃饭不是普贤行,这是分别。这里也是修平等心。无论是念佛、做功课,还是跟家人聊天、做家务,一切行为都变为清净,都成为普贤行的时候,才是平等,才可以成佛。
“圆满一切诸愿海”:其一,佛菩萨所有的愿都是利益众生的,都要圆满。比如,释迦牟尼佛发了五百种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等。其二,不只是佛菩萨,每一个众生都不愿意感受痛苦,都愿意获得安乐,这个愿也要圆满。
这句偈颂里也有“能”,自己有能力圆满佛菩萨的愿力及众生希求安乐、希求解脱的愿望,所有这些都要成就。
“亲近供养诸佛海”:无论是佛还是众生,都是平等的,都要“亲近供养”。“海”形容无量无边。这里指十方三世一切佛,即过去、现在、未来无量无边的佛,这里也包括众生。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去亲近、供养,通过各种渠道去结缘。无论是佛还是众生,都要做财物供养、力供养和法供养,施舍也是供养。
“修行无倦经劫海”:前面所讲的都是菩萨的作业,是佛菩萨的事业。修行佛菩萨的事业和行愿,在经一切劫中都无有疲倦、无有厌足,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海”形容无量无边。“无倦”指无有疲倦、无有厌足地去修行。
大家学佛,尤其是修大乘妙道不容易啊!心量必须要放开。为什么说要放下自私自利?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怎么能做到这些呢?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能发出这个愿吗?不可能的。
现在我们根本不明白,都在口头上说,说的都是大话。我们是在欺骗佛菩萨,欺骗众生,不要这样。看看自己是不是菩萨的料,是不是佛的料,应该仔细观察。若不是,就别说假话了。为什么说首先要断掉自私自利呢?就是这个意思。只有放下了自我,断掉了自私自利,才能真正做到这些。
今天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上一篇:《普贤行愿品》讲记(七)
下一篇:《普贤行愿品》讲记(八)
热点推荐
-
普贤行愿品原文
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
精华推荐
-
普贤行愿品原文
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