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妙法莲华经文章

《法华经》的净土思想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法华经》的净土思想

  《法华经》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立宗经典,是佛陀一代教化的最高极谈,是整体佛法的大总结,阐述诸法实相之理,道出佛陀出世本怀,因此有“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苦心”之说。《法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天台宗将之分为本迹二门:前十四品为迹门,三周说法,开权显实,授记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后十四品为本门,开近显远,揭示出释迦牟尼佛早于久远劫前即已成佛。在本门的流通分中,佛陀开示弟子如何于末法受持、读诵、弘扬此经,并说明受持《法华经》的功德利益。其中在《药王菩萨本事品》、《普贤菩萨劝发品》中分别谈到受持本经即可往生弥陀极乐净土与弥勒兜率净土。以下就此及其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一、弥陀极乐净土

  受持、读诵、演说、如法修习《法华经》者,临终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净,以是清净眼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是时诸佛遥共赞言:善哉,善哉![1]

  经中所言在如来灭后之末法中,如果有女人遵循佛说,修行《法华》,临终即可往生安乐世界,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围绕住处,莲华化生,得无生法忍,获得眼根清净,并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共同赞叹。换言之,修此《法华经》同样为往生净土之因,与《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等净土专经,无二无别。唐代湛然大师《法华文句记》卷十云:“得闻是经,如说修行,即净土因,不须更指《观经》等也。”[2]

  本品特别提到若有“女人”闻是《法华经》并依本经之旨如理修行,命终即可往生安乐世界。实则一切众生闻《法华经》而依之修学皆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所以用“女人”为代表,因为《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谈到药王菩萨因地舍身供佛之事迹,而女人身见特别重,多数爱着已身,并以种种庄严修饰自身,现在借助修习苦行舍身的功德来拔除其身见,破除执着,不生爱染;同时,也诠显了《法华经》平等的成佛观。

  上说如法修习《法华经》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原理何在?

  (一)实相念佛

  修学弥陀法门,其目地与宗旨即是念佛求生西方。念佛的方法古德分为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四种。修学《法华经》可生弥陀净土,基于的正是实相念佛之法。元代怀则大师在《净土境观要门》中云:

  问:净土依正,在十万亿刹外,何云唯心净土、本性弥陀?又经云:阿弥陀佛去此不远耶!答:此义须约三谛三观说之,其疑方解。[3]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事理不二,性修一如,这种实相理观怀则大师从三谛三观诠释道:

  就不失自体,东西宛尔边,何妨在十万亿刹之外,即妙假也;就同一性体,不隔毫厘边,即妙空也。就不一不异,二相亡泯边,即妙中也。亦是一即一切,故不妨远;一切即一,故不妨近;非一非一切,故不远不近。……以即假故,不失自体,不远而远,往生彼土。复由即空故,同一性体故,以佛力故,三昧力故,一念能见故,心在定故,如弹指顷故,不近而近,实不往生。双非二边,非生非不生。[4]

  即假,故不远而远,十万亿佛土之外确有依正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念佛确可往生;即空,故不近而近,《观无量寿佛经》则通过“十六观”的观想念佛来得生彼国。即中,非生非不生,双照远近,双寂远近。所以《阿弥陀经》重在事相之远,《观无量寿佛经》偏于理体之近。而众生性具万法,则佛土、佛身皆为我心性之相,今即以此本不思议之现前一念心念佛,则娑婆之西的极乐净土,即在我现前念佛的一念心中,即空即假即中,生即无生,无生即生,非生非不生。唯心净土,是所观阴境,亦即观现前最为微细的一念心当体圆具三千性相,百界千如,圆融三谛之不思议境;本性弥陀,即所显法门,也是能观之一心三观法,即空即假即中。能所不二,境观一如,是故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正是实相妙理。而七轴《法华》通过“十如是”圆满地阐述了这一实相妙理。《法华经·方便品》云:

  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5]

  因此,修学《法华经》证得实相妙理也就是实相念佛的圆成。

  (二)四种净土说

  天台宗把净土分为四种,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一、凡圣同居土,即人天凡夫及二乘等圣者所同居之国土,有二种:(一)、娑婆世界同居之秽土,为此土普通凡夫与圣者所同居;(二)、西方极乐世界同居之净土,乃未断惑之凡夫与观音势至等诸大菩萨所居。二、方便有余土,即断见思烦恼、了分段生死者所居之国土。有九方便人生此土:藏教二乘,通教三乘,别教三贤位菩萨,圆教十信位菩萨。此九人皆断见思惑,故名“方便”;无明未破、变易生死未了,故名“有余”。三、实报庄严土,即纯为分证法身的大菩萨(别地、圆住)所居之国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不相防,故名实报庄严土。四、常寂光土,即无明惑尽之究竟佛果所居,正谓“唯佛一人居净土”。常者,法身德,本有常住之体;寂者,解脱德,一切诸相永寂;光者,般若德,照诸相之智慧。此三德不纵不横,名曰三德秘藏,诸佛如来圆满证得,故名常寂光土。西方弥陀净土圆满地具足了这四种净土,明代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说: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

  四种净土中,每一土都有九品位次,随行人念佛功夫的浅深以及断惑多少来论品位的高下。同居土未断见思惑,以念佛功夫的散定来分为九品;若念佛至事一心不乱,则见思烦恼自然而然不断而断,生方便有馀土;若念至理一心不乱,则分破分明,生实报庄严土,并分证常寂光土;若无明断尽,即圆证常寂光土。《法华经》的修学正可生此四土。《法华文句记》卷十云:

  如何修行?答:既云如说修行,即依经立行,具如《分别功德品》中直观此土,四土具足,故此佛身即三身也,故此大众即一切众。以惑未断故,故安乐行是同居净土行之气分也。故不离同居秽,见同居净。[6]

  《法华经》中说,以三轨四安乐行修习,若圆伏五住,即证五品观行位,相当于圆教外凡位,得生凡圣同居土。五品,即随喜品,读诵品、演说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五品观行位是处于一心三观的修习阶段,虽未证中道实相,但已大开圆解,明白性具实相之理。宋代谛观大师《天台四教仪》云:“此五品位,圆伏五住烦恼,外凡位也,与别十信位同。”[7]若得六根清净,即生方便有馀土。 所谓六根清净,也就是虽为凡夫,却能以修持《法华经》的功德力,获得胜根之用,也就是六根彼此互具互用,一一根都具见色、闻声、辨香、别味、觉触、知法的功能。太虚大师在《法华经讲演录》说:

  是诸功德,皆由此经殊胜之增上力,故能庄严使得清净。此清净功德,非《楞严》所说必先破除五阴,而后清净圆通者比,以非由自力修证之所致,全由善持是经之力,加持所成。[8]

  受持其它经则不能有此功德,《楞严经》全由自力,在破除无明证法身后方得六根清净的功德,是分证即佛。而本经则由修一心三观、十法成乘而得不思议经力的加持,纵然未证法身,却能先得六根清净的功德,如《法华经》中说:“虽未得无漏,先有如是相”,此是圆教十信位,已经进入了中道佛性的正法之内,但仍然是个凡夫,所以又叫内凡加行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至十信断界内外尘沙惑,此等惑业非圆教行人刻意断除,而是任运自断,不断而断。

  台宗三祖慧思大师在《法华安乐行义》中谈到修证"法华三昧"有无相行和有相行[9]二种方法。有相行则是以“我不爱生命,但惜无上道”的精神来一心精进读诵《法华经》;无相行的修习,则须于甚深禅定上完成。证得法华三昧,分破无明惑,登分证即佛之阶,得生实报庄严土,分证常寂光土。

  上述分析可知,修行《法华经》求生极乐净土,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宿世因缘说

  十方诸佛刹土,皆具四种净土。为何《法华经》中独提往生西方弥陀安乐国?《法华文句记》卷十云:

  问:同居类多,何必极乐?答:教说多故,由物机故,是摄生故,令专注故,宿缘厚故,约多分故。[10]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诸佛共赞西方净土,诸经多叹弥陀法门,唐代湛然大师《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六云:

  随向之方必须正西,若障起念佛,所向便故。经虽不局令向西方,障起既令专称一佛,诸教所赞,多在弥陀,故以西方而为一准。[11]

  众生旷劫以来,习气深染,虽种种对治,难得一心。而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愿愿接引众生、摄护众生。所以在修习一行三昧时,如果业障现前,此时应面向西方,令心专注于阿弥陀佛名号,使妄念不起,仰仗弥陀大愿力,就可三界横超,生死永尽,圆证三不退。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卷三云:“若唱弥陀即是唱十方佛功德等,但专以弥陀法门为主。”[12]念一弥陀名号即是念一切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可思议。大师又在《净土十疑论》中自问自答说:十方诸佛净土,法性皆平等不二,行人理应普念一切佛功德,求生一切佛净土,如今却偏赞弥陀净土而求生之,岂不与佛性平等义相乖,又怎能求生净土?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往生?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13]

  因此,十方诸佛净土虽无二无别,然众生心浊痴愚,根钝机浅,如果以十方净土作为修行所缘境,则境宽意散,三昧难成,求生无望。而偏赞西方净土,令心境专一,易得住生,况且尚有弥陀因地四十八大愿的摄持。再者,从究竟意义上说,求生一佛净土即是生一切佛净土,法性同一,佛身无二,正如《华严经》中说月影无量,月体唯一。

  同时,在《法华经》中谈到阿弥陀佛自因地时就已经与众生结下庄严其国土之缘。所以,偏赞西方,独生弥陀净土,确有一定的原由。《法华经》迹门“三周说法”之“因缘周”,通过追忆久远劫前大通智胜佛说《法华经》之后入定,时十六王子于八万四千劫复讲《法华经》,与座下听众结今灵山之缘乃至但生西方之因。《法华经》卷三云: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14]

  当时于第十六王子座下听闻妙法的弟子即是今灵山会上所度化的一千二百下根声闻弟子,第十六王子即今释迦牟尼佛。正因为在佛陀因地时听闻过《法华经》,所以今生在灵山会上得度。《法华经》中同样谈到弥陀迹中化缘之始,宋代宗晓大师在其《乐邦文类》中云:

  释迦既尔,弥陀亦然。良以十六王子于大通时覆讲,为物结缘,其诸王子,各得成佛,西方号阿弥陀。以果验因,弥陀尔时乃为第九王子,为众讲说,是知弥陀为物结缘明矣。故《妙玄》六云:大通为结大乘之首,彼佛八千劫说经,十六王子八万四千劫覆讲,于时听众,或当座已悟,或中间得入,或近化始得,即斯意也。如是诠量,非唯显佛佛施化道同,抑亦知古往今来生净土者,并第九王子当时结缘之众矣。[15]

  在这段引文中,很显然地说明了诸佛化道相同,释尊如此,阿弥陀佛也一样。所以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才说古往今来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皆是曾于大通智胜佛时听闻第九王子演说妙法所结净土之缘,而当时的第九王子即今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以果验因,可知阿弥陀佛因地与众生结缘之深厚。

  通过以上几点理由分析,修学《法华经》往生弥陀净土勿庸置疑。若能更加弥陀圣号的执持,如虎添翼,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二、弥勒兜率净土

  《法华经·法师品》中佛告药王菩萨说,在如来灭度以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16]一念随喜,佛尚且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更何况是五种法师的修学?当来必得作佛。《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中说:

  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 而来迎之。其人即着七宝冠,于婇女中娱乐快乐。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17]

  《法师品》授记成佛,是从远果来说。今但书写此经,临终生欲界第二忉利天,且有八万四千天女以种种歌伎音乐来迎接此人上生天界,这是就近果而言。由于书写《法华经》,使一佛乘妙法流通世间,普益众生,令种一佛乘种子,以此功德生于忉利天,享受五欲快乐,此全仗《法华经》之力,也是普贤菩萨神力所致。更何况五种法师的修学,其益更为殊胜:临终有千佛接引,不堕三恶趣,无有恐怖,转生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听闻正法,将来龙华三会随侍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度化众生。

  在唐代僧祥法师所撰《法华传记》卷六有记载这么一个因读诵《法华经》往生兜率净土的事例。

  妙莲法师一生慈悲利济众生,专以持诵《法华经》为日常功课,一日与师友说:“吾以诵经力,生兜率内院,欲值遇慈氏,此愿可不?师友答:甚可。经云:若人受持读诵,是人命终,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佛岂虚说!”之后更加精进地讽诵《法华经》,未尝休息。七十多岁时,有微疾顿起,便召请诸师友说:“吾有微疾,不为痛患,天童来迎,化佛授手。言讫而逝,端坐如生。三日方苏曰:吾依诵《法华》力,至于兜率弥勒内院,诸天赞曰:汝在阎浮诵《法华》,功德自至此天处,奉见慈氏妙相尊,闻法早契不退忍。”慈氏菩萨又告说:“尔于人间以诵《法华》力故,得生此处。此处诸天,多是于释迦遗法中,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者。尔可速还下人间接四部弟子得令闻知,暂持《妙法》,大销诸罪,则用补生天之阙行也。”妙莲法师说如何还生人间宣此持诵《法华经》功德力得生天上以使徒众信受?于是弥勒菩萨即以“熏香涂莲手,以是因缘还活。时彼手香遍满一州,国人皆取信。作是说已,不久而卒。寺东北起塔,安置遗身,塔尚熏香,若摩触壁,三日已上香气不竭,现所见闻。”[18]

  所以修学《法华经》确可得生诸天及兜率净土。其间,主要在于众生本身的心愿。《法华文句记》卷十中说:“下分兜率,其例不同,但在机感。”[19]蕅益大师《法华经会义》中说:“若发净愿,则随其观行浅深,生四种安乐土。不发净愿,则随其五品功成,生兜率。”[20]所谓的净愿,乃就净土所处的位置而言,极乐世界横超三界,不受六道束缚,若发愿生极乐世界者,则称为净愿,随观行浅深可生四种安乐土。兜率陀天,仍在三界之内,且为欲界之天,发愿生此土者,则为不净愿。

  往生兜率净土,同样要具备信、愿、行三资粮。信,即深信兜率净土确有所在,深信依佛陀所示修习兜率净土之法定能往生弥勒净土。愿,即发愿求生弥勒净土。《观弥勒上生经》云:

  佛告优波离:佛灭度后,四部弟子,天龙鬼神,若有欲生兜率陀天者,当作是观,系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向愿生弥勒前者。[21]

  佛陀告知优波离尊者说,在佛灭度后的四众弟子及天龙八部如果有愿生弥勒净土的行者,于日常行持的一切,诸如持受五戒八戒等,以及修诸善行,如十善业,且思惟兜率天上的胜妙快乐,以此功德回向发愿者,即可往生此土。

  行,即修习相关弥勒净土法门的一切行为功德。经中告诉我们,佛弟子若愿生彼弥勒净土的,奉持五戒、八戒、具足戒等,香花供养,打扫佛塔、寺宇,修诸禅定,读诵一切大乘经典,念佛形像,称念弥勒菩萨名号,以诸净业发愿往生兜率净土,命终之后如转臂之间即得往生。《上生经》中云:

  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22]

  《法华经会义》说:“不发净愿,则随其五品功成,生兜率。”[23]五品功成,正是圆教外凡位,圆伏三惑,而往生弥勒净土,没有断结,也就是以凡夫身即可得生。因此,我们说修学《法华经》发愿生此弥勒净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