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伦》讲记 |
卷三 观业品 第十七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中论讲记:观业品第十七
外人就说,你讲一切法空,不对!因为有烦恼、有业。烦恼、业的因缘,有苦。怎么一切法空呢?经上说的嘛!烦恼叫惑,业叫业,和苦加起来叫惑业苦三,它不空啊!比如说,小乘法,苦集灭道,烦恼和业就是集谛,苦叫苦谛,所以经上教人知苦断集嘛!怎么说一切法空呢?
他不知道《心经》说过,无苦集灭道。所以讲到此地,四谛是无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也没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烦恼、业、苦在十二因缘里头就是无明。落入三道:无明、爱、取是烦恼道;行、有就是业道;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叫苦道。可是他不知道,无无明也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也无老死尽。这是大乘法所说嘛!
外人执着为实有,烦恼和业为实有,他就说了:
人能降伏心 利益于众生
是名为慈善 二世果报种
如果人能降伏其心,心是什么心呢?贪瞋痴。人没有贪瞋痴,就没有杀盗淫,就没有妄语、恶口、绮语、两舌,所以就能利益众生,这个叫慈善。
「二世果报种」,二世就是下一世,并不一定讲第二世,下数世也是二世。「果报种」,受果报。这个我们看出来了,外人落入生法。种,有生义,和佛所说的法违背。佛说无生法,他一开始执着为生法。看这一偈注意到,「人能降伏心」,一切法由心而生嘛!「利益于众生,是名为慈善,二世果报种。」种,就是有生义。
接着他解释说:
大圣说二业 思与从思生
是业别相中 种种分别说
「大圣说二业」,有两种业。「思与从思生」,第一种思业,第二种从思所生出来的。「是业别相中,种种分别说」,思业和思生业,它有别相,佛作种种分别而说。
思业有什么别相呢?思业有贪、瞋、痴,别相。从思生业,有什么分别说呢?杀、盗、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他说佛作种种分别说。这个法不空啊!大家记住,这是外人的意思。接着外人就说:
佛所说思者 所谓意业是
所从思生者 即是身口业
「佛所说思者,所谓意业是。」思业就是意业。「所从思生者,即是身口业。」身口二业从思生的。经上说身口意三业不空啊!这是外人执着。接着他继续说:
身业及口业 作与无作业
如是四事中 亦善亦不善
从用生福德 罪生亦如是
及思为七法 能了诸业相
「身业及口业,作与无作业。」什么是作业呢?身口二业有所表示,称为作业;意业无所表示,称为无作业。身业、口业、作业、无作业,「如是四事中,亦善亦不善」,产生善业、不善业。
「从用生福德,罪生亦如是。」这是说善业、不善业它的作用,善业生福德,不善业生罪。「及思为七法,能了诸业相。」七法就是身业、口业、作业、无作业、善业、不善业和思业,一共七个。这七法能够了别诸业相,既然诸业相可以了别,它不应该空吧?大家记住,这是外人的话。你在里边不要糊涂,不是论主所说,是外人所说。
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出来,《中论》可能不是直接写的。《中论》经过一场激烈辩诤以后,后来把它追记起来的。
这首偈论主所说:
业住至受报 是业即为常
若灭即无业 云何生果报
业,它住到受果报,那就是常。住到受果报有什么坏处呢?还是业,不能是果报。所以业是常的,没有灭的时候了。如果灭了呢?就没有业。既然没有业,怎么生果报?论主从常、断二边破。
看这个情形,外人不等论主说完,他就发表意见了: ♡ 喜欢 (0)
上一篇:卷四 观邪见品 第二十七
下一篇:卷二 观作作者品 第八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