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咒问答

观音咒是什么意思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观音咒是什么意思

  观音菩萨,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
  大光普照音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

  观音咒:

  藏密气功的另一种独特的功法是——发声法。
  这种功法能够驱病强身、延年益寿,具有特殊的功效。
  这种法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积累起来的精华,有着简单易学,不受场地局限的优点。修炼得当,有增智、开发特殊功能之功效。
  大自然中最微妙的是声音,速现瞬逝。威力强大。声音强弱。各显其妙,春雷一震,春回大地,鼓舞万物,复苏更新;燕歌莺转妙趣横生,浸入肺腑、赏心悦目;蝉鸣虫啼,如泣如诉,感人情怀、懮思更重。声音运用得当,能鼓舞人的斗志,能助人排忧解烦,消除疲劳。能陶治情操,抒发情怀;启迪智慧,还能为人治病。但声音运用失当就能使人心烦意乱,血压升高。脉膊加快,两耳失聪,百病滋生。
  中国古代医学理论曾经系统地阐述了声音与人体各部位的关系,以及各种声波对人体所起作用迥异。认为人从口舌中发出的声音,是与人的感情、情绪、意识倾向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声音来了解病情,通过声音来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中医还认为讲员登台宣讲有伤中气,然读诗文,日夜高声朗诵,未闻有伤气者,盖读书必有声调,当其呼气外出之时,必心力下降以助其气。而後其声悠长,又必然丹田上升以助其气,而後其声高远,此际一升一降而心肾交矣。是读书之於元气,旋伤而旋能补之,此所以不伤气也。至於宣讲则用胸中之气,其心气不降,肾气不升,有伤损而无补助,此所以多伤气也,自然呼吸心降肾升,时暗耗,息息补助,此造化之妙,纯为天机之自然。声音的运用,抑扬顿挫、宣泄,对身体阴阳的影响攸关重要。此可运用於排病、治病、增强智慧。藏密气功的发声法就是将声音从脏腑内发出,以取得可喜的效果。
  由於人们耳朵所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赫兹,在此基础上根据声音的性质,把声音分为噪音和乐音两种。声波的震动可产生共鸣、发生音谐,无论是噪音或是乐音都会发生音谐。噪音和乐音的音谐,作用於人体是大不相同的。噪音与人体的节律不合谐,使人听起来很不舒服,往往使人精神紧张,血压升高,听觉受损;甚至出现心理变态,引起病变。乐音是和人体的节律协调,听起来使人心旷神怡、神经松弛,赏心悦耳,可以治疗心理上的诸多疾病。所以现代医学上出现了音乐疗法。超级学习法也以轻松的音乐诱使人们入静,使大脑处於最佳状态。
  藏密功的发声法是利用声波的穿透性、折射性、带动同气行走而达到意到、气到、声到,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声气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混合气流,这种混合气流有很高的超声频率、气流速度较快、穿透性较强、气流由低温向高温转移,气流的流动性增强了,有利於疾病治疗。 混合气流密度较大,声气结合有利於浊气的排除,清气、氧气的吸收和保持。
  发声法的基础是精、气、神。发声的内容是六字真言。是由六个藏文字母组成,也是西藏佛教的一种咒语。在康、藏高原的很多地区都能看见这六个藏文字母,在高山之巅,深都谷、峡勾可以看到。在藏民的屋顶上、墙壁上,他们把这六个字母加工在上面,它成为留在人们心里的意念。他们还将这个真言用纸条或布条写上,藏在滚筒中,叫作转经轮。一些白发皤然的老太婆。就围在喇嘛寺前。不断地转动着这些经轮。据说转动一遍,就等於念经十遍或二十遍。同时口念真言不已,就能延年益寿。
  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吽,这六个字属於佛教密宗莲花部、缘起即莲花生菩萨祈往极乐世界所唱的六字。「唵」表示佛心,念此字必须身、口、意相应,「嘛呢」系梵文,表示意室,「叭」意为莲花,「吽」表示金刚部心,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
  这「六字真言」盛行在西藏社会之中,不论是僧侣还是俗人,不管是劳动还是休息,甚至在睡觉前都诵念不已,於是产生不可思议的巨大精神力量。 人身有三宝、精、气、神。代表精、气、神的三声,就是「吽」「哈」「嘿」。「吽」代表精,「哈」代表气,「嘿」代表神。经常地锻炼这三声,能达到精神充沛,内气顺达,而後发声有力,於是再做其他发声,就感到从容有余了。
  发音有顺、逆之分。顺者为正音,逆者为变音,六字真言都是正音。正音比较温和、补泻皆宜。这奇特的六字真言各有不同的功效,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