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基础知识

佛教的“转法轮”是什么意思?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佛教的转法轮”是什么意思?

释迦牟尼成佛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记载,有的说三十岁,有的说三十五岁。此后五十年(或四十五年)中,直到他八十岁逝世前,他没有间断过他的说法工作。他到处游行,向大众宣示他自己证悟的真理。他最初到波罗奈城去找离开了他的五个侍者,为他们说法。佛教把佛陀第一次说法,叫做“初转法轮”。

转法轮
 转法轮图解

“转法轮”是什么意思?

轮是古印度战争中用的一种武器 ,形状有如中国古时的马车轮,有刃,御敌时投掷出去,杀伤力巨大。这里以轮来比喻佛所说的法无坚不摧,能破除众生无明德烦恼。有佛法出现的地方,不正确的见解都会破碎无余,所以又把佛说法叫做转法轮。

法轮是佛法的象征,由轮毂、轴、和轮辋所组成,其中轮毂代表意志、八个轴代表能破除无明的八正道。

其结构和意义为:

整个图案是一个圆形,代表了佛教教义的完满。

轮毂(Hub of Wheel)是法轮中心,代表了戒律,戒律是冥想修炼的本质核心。

八个轮辐(Spoke of Wheel)是法轮外张,代表了八正道,八正道是破除无明的利器。

轮辋(Rim of Wheel)是法轮外围,指把所有东西汇聚在一起的正念三昧。表智慧圆满,能摧破众生的烦恼的意思

佛陀悟道后,在鹿野苑为五比丘第一次说“四圣谛”法,在佛教史上称为“初转法轮”。

 

转法轮

延时阅读:转法轮经浅说

《转法轮经》被称为佛教第一部经典,即佛陀首次向五比丘宣说佛法,也是三宝具足之日。阿若憍陈如当下证得法眼,成就须陀洹果。正是由于它如此的重要,所以佛教徒十分重视这部经典。虽然它是一部相当长的经文,需要约20至30分钟才能诵完,但仍有许多人每天坚持诵《转法轮经》。因为每诵一遍经不仅可以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吉祥,还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安宁以及佛教的长盛不衰。

 

诵念《转法轮经》为什么可以给人带来吉祥,同时促进社会的安宁以及佛教的长盛不衰?很多人都疑惑怎么仅简单地开口诵经就能促进社会的安宁?这些问题都可以给出具体的答案,因为诵念这部经典不是源于迷信,而是基于真理,也有科学证据可以验证诵经的好处,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经文中的四圣谛给出解释。

 

四圣谛第一个是“苦”,也就是出现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是社会的不安定与佛教的衰落。如果我们省思“集”,也就是苦的原因,就会发现社会不安宁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相互伤害或相互利用造成的。譬如,人身攻击,造成生命或财产损失等等,这些现象每天可以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至于佛教的衰落,是因为许多佛教徒逐渐远离佛陀的教义,没有学习佛法并付诸实践,导致看不到佛法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从而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佛教徒去护持和捍卫佛教这一帮助人类提升道德的宗教。其实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内心的贪、嗔、痴烦恼,迫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伤害,分不清是非对错,最终导致压迫、剥削和相互利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至于“灭”就是从苦中解脱或者实现社会的安宁与佛教的长盛不衰。 有没有实现这些目标的“道”或途径呢?答案是必须要深入人心,透过消除心中的烦恼(贪嗔痴),增长惭愧之心(对罪恶感到恐惧与羞耻)。这可以通过训练让心保持正念来实现,以便更好地掌控心智,不让烦恼战胜自身具备的美德。同时,通过修习禅定让心平静下来,将有助于我们如实看清一切真相,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其实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圣道或途径,就是从诵念《转法轮经》开始。

 

诵经也被当作是一种修习禅定,可以使诵经者的心逐渐深入静定。从头到尾诵念一遍《转法轮经》的时间大约为30分钟,这足以让诵经者的心持续保持入定。此外,该经文的内容源自佛陀觉悟的清净真理,从未在其他宗教出现过,其核心就是中道,即避免步入贪著五欲乐与自我折磨两个极端,使诵经者能够以正确的方式生活并获得无上的吉祥。经常诵经的人将会不断增长修习中道的决心,即持之以恒地精进修习八正道或八圣道。因此,诵念《转法轮经》的人就犹如迈向了幸福与成功之道,并按照佛教的修行原则修习戒定慧,而这正是八正道这一佛教精髓的结论。

 

如果社会上的人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且遵循高尚的生活原则,社会将转变成一个没有相互伤害,只有相互关爱和同情,以及充满幸福和谐的社会。因此,希望在世俗生活和佛法修行上都收获幸福与成功的智者,应当每天坚持诵念《转法轮经》,认真了解经文中每个字的含义,从而培养稳定的心态,以正确的方式过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诵念《转法轮经》可以给自己带来吉祥的人生,并促进社会安宁的答案。通过修习佛陀的教诲可以清楚的知道佛陀的教义可以真正的造福修行者与整个社会。这意味着我们将共同见证佛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增强佛教四众的信心,使佛教长盛不衰。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