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价值观箴言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诗经》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尚书》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论语》
修己以安人。——孔子《论语》
行己有耻。——孔子《论语》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离娄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隋)王通
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慧能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慧能《六祖坛经》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北宋)朱熹
甘为不善而不知改者,是无耻也。夫人之患莫大乎无耻,人而无耻,果何以为人哉? ——(宋)陆九渊
学问之道无他也,唯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程颐
心有主,则能不动矣。——程颐(北宋哲学家)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明)王阳明
正以处心,廉以律己。——(明)薛瑄《从政录》
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清)《申涵煜》
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清)顾炎武《日知录》
谁要是把“忍耐和自制”这两个词牢记在心间,并以此作为指导和准则,谁就一生无灾无祸,过着十分安宁的生活。——爱比克泰德(古罗马哲学家)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柏拉图
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柏拉图
和自己内心进行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则标志着这是深思熟虑的人。——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特
有两件事物我愈思考愈觉得神奇,心中也愈是充满敬畏,那就是头顶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德)康德
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佛陀的格言》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德经》
只有抗拒诱惑,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高尔基
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他将无法控制别人。——(美)富兰克林
自律自制是品格的精髓、美德的基础。——(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自制是非常重要的品质,除了工作以外,在做其他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适可而止。——爱迪生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
强者与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强者用行为控制情绪,而弱者只会任由情绪主宰自己的行为。——奥格·曼狄诺(美国成功学大师)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修己的要旨在自觉、自律与自主。——曾仕强《中国式管理》
我所谓的金科玉律是:“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别人。”——玫琳凯·阿什
♡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本焕长老:文殊智慧的启迪
下一篇:放下内在的虚荣,才能清净
热点推荐
-
110条常见业障对照表
慈悲心是化解怨恨、解脱痛苦最好的办法。你觉得别人不好,想伤害他,他不一定不知...
-
佛说十善业-口业
我们看这个天人的口业有四种,我们请合掌先念一遍: 四、不妄语-止善:止虚言诳他...
-
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
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 什么是渡? 渡,是一种包容, 渡,是一种豁达, 渡,是一...
-
弥勒菩萨不吃肉之因缘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不食肉经云。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迦女村自在天寺精舍。时有...
-
世界上的事情 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
佛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
精华推荐
-
如何使用财富才不违背因果规律,看看
如何使用财富才不违背因果规律,看看佛经怎么说! 香港华懋集团原主席龚如心于20...
-
放下贪念,方得解脱
贪作为佛教三毒之一,对我们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贪,超出了我们身心的需求,我们...
-
佛经十大名句
一、佛经十大名句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
-
14句禅语,看懂就顿悟了
14句禅语,看懂就顿悟了 1、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2、当...
-
你若有缘精读本文,佛法的核心就抓住
◎ 米拉日巴尊者阐释十度 六度展开,就是十度。对于这十度,米拉日巴尊者曾解释说...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