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律是中国特色社会道德体系的核心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比一下其他发达国家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西方近代以来随着商业文明的崛起,原有的价值观被打破。而商业文明需要理性和道德的支撑才能维持正常发展,于是宗教改革应运而生,基督教的转型尤为成功。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即为佐证。改革之后的宗教文明为商业社会塑造了一种新的道德价值体系。尽管挣钱盈利都被合理化,但大家心里明白,挣钱不是最终目的,灵魂的净化才是根本。于是欲望受到制约,道德体系得以建立,反过来又成了全社会的防火墙和工业文明的助推器。站在人类发展史的角度,宗教有其合理性。因为抑恶扬善,教化人心的宗教关怀是其他任何文化无法替代的。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唯利是图的市场经济中更彰显其重要意义。在西方生活过的人心里都清楚;少了宗教文化这一环资本主义就不会有今日。近代西方国家商业的兴起和科技的发达,与其提倡自律和止恶杨善的宗教因素是无法分开的。这在社会转型、人心动荡的时期尤为关键,值得一切实施市场经济的国家执政者深思。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需要引入西方宗教。抛开国外敌对势力利用一神教别有用心不说,单从法理教义而言,任何宗教都有一个“我”贯穿其中,自我意识浓厚。固然有其止恶扬善的一面,也有唯我自尊、排斥异己的一面。所以一不留神容易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在这一点上,佛教完全不同。首先,佛教信仰者并不认为有个永恒不变的“意识我”真的存在。人一死觉知心就灭了,唯有如来藏与我们世世同在。但这个“如来藏之真我”却没有丝毫自我意识,无我无求无得。所以佛教三法印“诸法无我”。“无我观”的亲证乃是一个佛门弟子的入门。既然“无我”就不会有强烈的物质欲望和政治企图,不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这与我党提倡的“忘我精神”关联何在?是否有人想过,为什么共产党生命力如此顽强?历史上屡逢险关却未倒下,因为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符合佛说,暗合天意。毛主席说过:“释伽牟尼说普渡众生,我们共产党说为人民服务,在这点上是一致的。”出世入世,世出世间,我党与我佛相辅相成,同为天下大众着想,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作为佛教核心的“因果律”早已千百年来水乳交融于中华民族文化中,成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只不过如今渐渐远去。
佛教不赞成构成宗教主要因素的偶像崇拜。大乘佛教文化与科学发展观非但不矛盾,甚至相辅相成。过去许多人都以为佛教是唯心主义学说,依据是佛经中一句名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其实这个佛法中的这个“心”指的是人的第八识如来藏,此“心”并非是“心想事成”的那个意识心。所以人们误会了。如今全国信仰一神教者越来越多,为什么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还会有这么多人相信“上帝造人说”?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不可能空白。如果没有正信做为主导,外道邪说必定会趁虚而入。更何况还有反华敌对势力在暗中推波助澜。其次,一个国家如果不用文化引导人们提升精神境界,对于在和平年代长大、沉迷物质享受而缺乏克制一代人来说,容易受到本能欲望的牵引而自然偏向黄、赌、毒一类歪风邪气。此乃人性使然。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孪生兄弟商品文化引诱,西方奢靡享受趁虚而入,“饱暖思淫”,国门开放以来这已是国人目睹的社会现实。我们何以应对?从我国现实状况出发而言,一是倡导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文化加以引导;二是建立以因果律为核心的国民道德文化,成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体系,如同孙中山先生所说:“政以治国,教以治心。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也许有人担心:在大众中普及大乘因果文化,会不会大家都去佛门而影响事业和家庭?不会的。因为大乘佛法的真实意义在于探索生命本质,除非具备多生以来深厚的慧根,否则难以深入其中。在任何时代这样的人永远是极少数。就拿唐代来说,即便是佛教做为“国教”情况下,也仅仅出现玄奘和慧能,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够接受因果观,安享太平日子足矣。就像章太炎所说:“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佛教的理论,使上智者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佛分明是求智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在以因果律为基础的大乘文化熏陶下,整个社会民风淳厚,人心向善,思想开放,文化发达,国力强盛,那些得道者则可感召天地神灵,护佑其所在的一方国土。中国古代君王深谙其理,所以对得道高僧恭敬有加。但六祖慧能们宁愿讲经说法了此一生。因为大乘文化中之“无我观”使人淡化自我意识,没有什么野心和欲望;但也不像小乘佛教文化那样倾向于消极遁世,而是以出世心态做世间事“自度度人”。这种自觉觉他、助人为乐的普世心态对当今中国社会来说尤为可贵,对顺利实施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何谓“先进文化”?大乘因果文化就是。如何“可持续发展”?道德文化制约下的市场经济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十几年前在纽约召开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转型”国际研讨会上,各国学者达成的一系列共识值得我们参考;
A“一个社会无论发达不发达,表面上看起来是经济形态,实际上都是文化心态”。
B“经济行为只要延伸到较远的目标,就一定会碰到文化”。
C“赚钱,是以货币的方式达到非货币的目的”。
D“经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过程”。
E“赚钱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衣食,而是为了荣誉、安全、自由、幸福,这些都是文化命题”。
说这些话的人大多是经济学家而非文化学者,虽然不深刻,却是明白人,一个民族的物质富足并不代表其具有高度文明。只有具有先进文化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 喜欢 (0)热点推荐
-
110条常见业障对照表
慈悲心是化解怨恨、解脱痛苦最好的办法。你觉得别人不好,想伤害他,他不一定不知...
-
佛说十善业-口业
我们看这个天人的口业有四种,我们请合掌先念一遍: 四、不妄语-止善:止虚言诳他...
-
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
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 什么是渡? 渡,是一种包容, 渡,是一种豁达, 渡,是一...
-
弥勒菩萨不吃肉之因缘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不食肉经云。佛住摩伽提国寂灭道场弥迦女村自在天寺精舍。时有...
-
世界上的事情 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
佛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
精华推荐
-
如何使用财富才不违背因果规律,看看
如何使用财富才不违背因果规律,看看佛经怎么说! 香港华懋集团原主席龚如心于20...
-
放下贪念,方得解脱
贪作为佛教三毒之一,对我们的身心造成巨大伤害。贪,超出了我们身心的需求,我们...
-
佛经十大名句
一、佛经十大名句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
-
14句禅语,看懂就顿悟了
14句禅语,看懂就顿悟了 1、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2、当...
-
你若有缘精读本文,佛法的核心就抓住
◎ 米拉日巴尊者阐释十度 六度展开,就是十度。对于这十度,米拉日巴尊者曾解释说...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