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文化

当你的修行能“毫无所求”……[阿姜查尊者]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但出家人在这方面的教导意义却深远多了: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我们工作不为报酬。佛陀教导我们,工作就只为了工作,别无所求。如果我们做事只是为了求得回报,它将只会引起痛苦。你想要让你的心平静,于是你坐了下来,且试着使它平静,如此这般,你将会痛苦,试一试吧,我们的方式精致多了:我们去做,过后就放下,做了就放下!仅此而已。

  一开始,我们以心中的某种欲求修行,我们不断在修行,但我们知道那样并不能满足欲求,于是我们会继续修行,直到我们达到一个境地——修行不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放下!

  我们有些人修行是想要得证涅槃,然而这种欲求并不能让我们获得它。“希求”平静是自然的事,但不正确,我们必须毫无所求地修行。而你会问:“如果我们一无所求,那我们将得到什么?”答案是我们什么也得不到!无论我们得到什么,都只是痛苦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修行不要去得到什么东西。

  那些修行是为了想得到什么的人,就好像来找我洒“圣水”的人一样。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想要得到圣水时,他们说:“因为我希望活得快乐舒适而无病痛!”如此一来,他们将永远无法超越痛苦。

  世俗人做事都是有一个动机的,都要求得到某些回报;然而在佛教中,我们做事却没有“得到”的念头。世俗人必须了解每件事物都是依照因果的,然而佛陀却教导我们去超越因和果。他的智慧是去超越因,超越果,超越生,超越死,超越快乐和痛苦的。

  想到这里,实在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停留。人们住在一个“家”,这“家”是“有”和“执取”。离开家到一个没有家的地方,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我们总是与“有”和“执取”同住的。如果我们不能执取,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感到失落;因此,大部分的人都不愿离开家去趣向涅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说,那儿没有什么,什么也没有。

  看看这里的屋顶和地板:上端是屋顶,代表“有”,下端是地板,代表另一个“有”;但在地板和屋顶之间的空间,却毫无立足之地。一个人可以站在屋顶或站在地板上,但却不能在“空”的空间上。没有“有”的地方,那就是“空”的所在。直接地说,我们说彼涅槃就是此空。人们听到这会退后不前,他们不想前“往”涅槃,他们害怕,如果他们那样做了,他们便再也见不到他们的孩子和亲人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祝福在家人的时候会说:“祝你们长寿、美丽、幸福、健康。”这使得他们非常高兴,他们爱听这些,而若你开始谈到空,他们便不想听了。他们执著了“有”!但你是否见过,一个老人而具有美丽的外观?你是否见过一个老人有着充沛的精力或非常幸福的呢?没有!但当我们说“长寿、美丽、幸福和健康”时,他们却真的非常高兴。

  放下吧!放下一切所求,你们的心将会得到宁静,而痛苦也会立即止息!

  好了,这就够了。啊?想必已经晚了,我看你们有些人已经想困了。佛陀说过,去教导“沉睡”中的人们以佛法,但不要让人们睡着了。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