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鑑因法师著
第一章 认清方向精勤修学
第二章 日用偈咒及行法规仪
第三章 二时临斋仪规与偈咒
第四章 早课与晚课
第五章 念佛如何调心与作观
第六章 日常生活与修行
序文
在家居士的修行与出家众的修行,一般而言,具有“修行意志、修行环境、修行层次、修行深度上”的差别,但是就修行的本质而论,却无二致。亦即,两者修行的目标与应该修行的内涵,基本上是相同的。
有关居士修行的话题,散见于许多佛书,初学者想要获得全盘性的瞭解,并不容易。本书将居士在修行上必需瞭解的课题,作了重点的介绍:首先在第一章介绍修行方向的抉择;其次,在第二、三、四章,详细说明早课、晚课、早斋、午斋、施食等几堂功课的做法,是一本适合初学居士参考的书。
本书不仅是初学居士入门之指引,也是居士有心更上层楼、深入修行时,值得参阅的良伴。
所谓深入的修行,是指修行由“点的、分散式的修学”,进入“从醒觉开始到夜晚寝息为止、全面式的学习”;因为作功课只是修行的一部分,与周遭一切境界的互动,也是修行人应该全力耕耘的福慧园地。基于此,本书在第六章探讨了生活中各种层面的修行之道,倘能如法参学,将会是更有效率的修行。
所谓深入的修行,也是指修行由“事相的修学”进入“理体的探讨”。因此本书在第五章提供了调心与思惟作观的方法,使行者能从表相上的修行,进一步学习清淨觉性的启发;倘能更行深入,或许可望获得契合觉性、称性而修的进展,则智慧的开显将是不可限量。
鑑因法师,深入淨土念佛法门、旁涉教观、精进行持,令人讚叹。复以慈悲心重,大力倡导念佛法门及临终助念,以此因缘,嘉惠并提携许多有缘,一同进入佛法大海。
本书係法师多年前应邀指导北斗十方念佛会共修时,为居士讲课主题。其后出版套装录音带,流通甚广。因内容实用,甚获居士喜爱,敦请法师早日出书,便于参阅。
承师不以不慧学浅,嘱託负责编书之事,乃邀请几位莲社莲友许淑贞、王锦心、高丽卿、赖蕊、赵惠卿、白丽慧、洪琴等老师与郑富忠居士协助,先将录音译为书稿,其后由末学作整理编排,再行付印,以上为本书出力之所有同侪,敬此一併讚叹与致谢。
谨略述本书出版因缘,祝愿有缘者,善予参阅践履,持之以恆、努力修学,自可福慧日增、道业日进;将来世缘若尽,往生莲邦、登临圣域、亲承慈父言教,则解脱在望、何庆如之,我等居士其共勉之!
西元二○○四年十月雨华居士敬序
引言
世尊时代之印度,所谓“居士”係指广积资产、居财之士,或指居家有道之士,亦指家长、家主、长者。晚近则泛指一般在家佛教徒为居士。居士与没学佛的人是大不相同的。没学佛的人,每天渺渺茫茫,一天过一天,觉得很无聊,一无聊,就会想东想西,或寻找刺激,或作坏事,即使不作坏事,也会想作副业,或看电视,或寻找娱乐;学佛、修行的居士,则不会如此,自己的职业照顾好之后,业馀会想到用功,时间比较不会荒废掉。
同是居士,懂得修行要领与不懂,也是大不相同的。懂得修行方法的居士,修行起来有要领,目标正确、能作思惟、方法有效、时时把握机会精进修行,自然容易有所成就;不懂得修行方法的居士,修行起来较无头绪,目标捉拿不定、不能思惟作观、缺少有效方法、修行侷限时点,结果自是难有心得,复因缺乏心得,演变成失去信心,学佛越多年,与佛离越远,不仅虚掷宝贵的光阴,更恐错过人身、再堕三途,则如盲龟浮木,欲求解脱,只恐遥遥难期。
本书依照佛陀“八正道”的教学纲要,铺陈出正确之修学目标、思惟观法、人际相处之方、正念精进之道。有心学佛的居士,倘能依之循序而进,不难越学越有成就。
第一章 认清方向精勤修学
1‧选对好目标
在家居士修行,首重把握目标。在家居士不比出家众,大多杂事纷冗,时间较少,倘若修行之初,选错行门,或对修行目标一变再变,很容易错过修行的黄金时间,此时发现不对,欲求改变方向,也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
佛法如大海,本就法开多门,各有应机;以是之故,自古禅律密淨‥等,八宗互相辉映,各度有缘。然而除非根器特佳,幸能值遇良师,否则依照许多高僧大德的教示,最好选择修习淨土念佛法门。因为念佛法门,不仅简单易修、时时可修、随处可修,且除自力外,兼获阿弥陀佛大誓愿力摄受,只要懂得方法诀窍,往生西方如操左券;一旦能登圣域,即证不退,解脱有望。此较之他宗纯靠自力修持,难易实有天壤之别。(详细道理请参考第四章之二‧早晚课要修何种法门)
基于上述,本书所述,亦以“淨土法门”为纲领,顺序介绍各项修行重点与方法。
2‧精进勤修学
前说淨土易修,不过往生莲邦有四土与疑城边地之别,果位也有九品高低之分,因此经典及祖师之言,无不鼓励行人精进行持。多数在家居士必须工作谋生,想要有充足的时间精进修行,第一要早起,第二要减少睡眠、不可贪睡。此外必须尽量找时间、善用时间。有了充足的时间,修行才能有所成就。
一‧早起好修行
早上宁可早点起床,贪睡迟起的人修没行。早晨空气好,又很安宁,最适于念佛、拜佛、打坐,要好好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住都市的人,若太晚起,环境中的吵杂声会影响修行。早起用功,越用功身体会越好。
在座有位王居士,非常用功,每天二点起床,夜晚十二点才睡觉,比学人还用功,身体很强健。学人每晚十一点睡,早上三点起床,未出家时就如此,已经成为习惯,身体也一向很健康。
越用功修行,精神越好;越贪睡,精神越差、越昏沉,身体也越难健康,时间都空过了。睡眠也会长养无明,因此修行人一定要早起。通常睡到四点半就可以,若能四点起来更好,用功到六点再去做家事或准备上班。
二‧睡眠需减省
唐伯虎作的一首打油诗说“人生七十古来少,除却少年与年老,中间时日没多少,其中一半睡觉了”。人们一生的时间,扣掉年轻及长大做事业与老年时代,所馀时间已经不多,但是又浪费了一半的时间在睡觉上面,非常可惜。倘若能减省睡眠,就能多出很多时间供修行之用。
所以,有心精进修行的居士,一定要减少睡眠。其实每天睡四小时就足够了,若爱睏,打坐三十到四十分钟,就精神百倍,胜过睡二、三小时。假如忙得无法打坐,可闭起眼,调好呼吸,静心念佛十分钟后再张开眼,就会觉得很舒服。
睡觉是一种习气,习气越重,越想睡。睡多、睡少都在过日子,吃饭只要多吃一定吃得饱,睡觉即使多睡却可能仍觉得睡不够,因此要训练减少睡眠。
但是训练要持之以恆,慢慢减少时间,第一次先减少三十分钟就好,等一、二个星期,不会打瞌睡后,再调整一次、再减少三十分钟,如此逐渐减少,就能达到目的。
不要一下将睡眠时间减少很多,因为会影响健康,会引起头痛或其他毛病,阿那律尊者的故事就是值得警惕的例子。
佛世时有位阿那律尊者,初学佛时,有一天听佛讲经之际,打起瞌睡。佛说了一首偈教训他:“咄咄你好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他听了很惭愧,于是发奋用功,七日七夜不曾合眼睡眠,佛叫他稍睡,否则眼睛会出毛病,他仍不休息,终于眼盲失明。佛慈悲教他修光明金刚三昧,终于修成天眼,在佛弟子中称为天眼第一。
阿那律尊者的例子告诉我们:修行有如调琴弦,弦调太鬆不能发声,调太紧会断,必须鬆紧适度才好。睡太多的人有如弦调太鬆;过度用功而睡太少的人,有如弦调太紧,身体会弄坏。因此用功须一步一步来,慢慢调到使身心能保持健康的程度,学佛者在这裡要有智慧。
3‧大师的勉励
此处再引善导大师所说的一首偈与大家共同勉励。善导大师曾说了一首偈警惕、勉励我们,偈文是“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度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
偈文之意,我们无始以来,轮迴六道至今,尚未了脱生死,今生幸而获得人身,又听闻到殊胜的淨土念佛法门,将靠佛力往生极乐世界,不要怕苦,宁可少睡多用功,以求今生了脱生死。现在我们道业尚未成就,怎可贪睡?
修通途法门,须修到证阿罗汉果,才算“度苦船已立”,未证前都是凡夫,度苦之船尚未建好。我们修淨土要靠阿弥陀佛的船出生死苦海,最起码要念佛,不可浪费时间在睡眠中。
大师的偈文又说:“勇猛勤精进,摄心常在禅,勤修六度行,菩提道自然。”
禅有多种:外道禅、有漏禅、无漏禅....等。念佛则是最上乘禅,能开智慧,我们要常摄心于念佛之最上乘禅。
六度是指“佈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一般谓之助行,念佛是正行。念一声佛,六度全部都有修到。
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说:念佛念到身心两忘、身心皆无时,叫做身心的佈施,这是真正的佈施、最大的佈施、最上的佈施;摄六根念佛,心不会攀缘,身口意都不会犯戒,故用功念佛时,戒就持得很清淨;念佛时没有是非、人我,当下就是忍辱;正念相续、念念不绝就是真精进,亦即法供养。
4‧修行之殊胜
如上所说,居士修行既要减少睡眠,又要清晨早起,比起一般人是较为辛苦,但是“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为别人。”一旦修行有成,就能增福德、开智慧、消灾难、癒疾病,一切辛苦绝对功不唐捐。
为何能有这些妙用?因为修行是修自己的体性,体性修到能自在后,“相”就会发生妙用。众生的体性、佛性、心性,不可思议、非常奥妙。有形的,作用有限;无形的,作用不可思议。不经过修行,无形的作用,体会不到,无法运用出来。若用功修行,有时就有妙用。例如身遇灾难,若能运用体性、佛性、实相,灾难就能度过。再如身体生瘤,或生病,或遭遇很痛苦之事,你若能运用实相、佛性、体性,就能减轻病苦,甚至当下消失,非常奥妙。
兹引二例以为证明:
例一‧开显智慧的例子:佛有一位弟子,名叫周利槃陀伽,脑筋不好,记忆力很差。佛教他念四句偈,只有第一句“身口意业不作恶”短短七个字,念后面忘了前面,念前面忘了后面,学了一百天仍旧背不起来。他的兄长(比他早出家),见他如此愚钝,非常失望,叫他甘脆回家算了。周利槃陀伽遭此挫折,伤心的哭了。佛见了问明事情原因后,教他今后只念“扫帚”二字就好。周利槃陀伽自此每天专心念此二字,逐渐摄心。佛见他进步了,教他改念“除垢”二字。他就专念“除垢”二字,有一天忽然开悟,证得阿罗汉果。
各位想想!只念“扫帚、除垢”都能证悟,何况念阿弥陀佛圣号,具有无量功德,一定能开智慧,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学人从前的头脑并不好,但是现在看经,只要有心要记,看一看就记住了,这都是从念佛得来的,可见念佛的确能开智慧。
前面说到“念佛也就是六度行”,你若要用事相去行六度也可以,但是随缘就好,不必拼命去做。
念佛的人要有智慧,不要让人牵著到处跑,否则也许得到的只是疲劳与烦恼,不如在家裡老实念佛,念一句佛可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只要有信心,还怕那种业不能消、那种病不能好呢?
例二‧治癒恶疾的例子:以下是王居士告诉我的一则“念佛消业癒病真实故事”:王居士的家属住在板桥市,某处共修会有位二十多岁的女居士,丈夫因车祸而残废,她不但要赚钱养家,还要照顾先生与儿子,好在她信佛懂得因果,尚能忍苦持家、无所怨尤。
很不幸的是,她因裁缝工作过于劳累,视力逐渐减退,最后几乎看不见东西。到荣总检查结果,发现脑中生瘤,压迫到视觉神经,导致视力减退,住院三天视力完全丧失,变为目盲,医师劝她接受手术,再迟就无法挽救。估计手术须费三十多万,可怜她家境贫困,那裡付得起钜款,幸亏王居士热心奔走,募得十万元,医院因钱差太多,拒绝开刀。王居士再为她募得十万,院方才安排为她手术。
然而,就在手术的前一夜,奇蹟发生了。该女居士于晚上十二点左右,似睡非睡间,忽见观世音菩萨现身,她醒了起来,只听菩萨对她说:“妳的责任尚未完成,还不能死。”说完用淨水为她洒身,然后又用手挥了几下,她觉得头脑中随著菩萨挥动的手势,“喀!喀!”的响著,之后,她急忙下床向菩萨顶礼三拜,拜完起身,菩萨已经消失不见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的眼睛竟然看得见了。手术当天早晨她正在读普门品时,医师来病房作手术前的巡视,见她读经就问说:“妳看得见吗?”她回说很清楚,医师大为奇怪。随即带她去做手术前再次的X光检查,片子照好一看,脑中肿瘤竟然消失了,医师拿出上回照的片子做比较,旧片中脑瘤明确清楚,新片中则则完全看不见脑瘤。医师疑惑不解,自言自语的说:“为何如此?”接著问她有吃秘方汉药吗?她回答说:“昨晚菩萨来为我手术,所以今天早上看得见了。”
见了摆在眼前的事实,这位脑科主治医不禁大为讚叹佛法微妙、不可思议。医师问明她的师父是水果师(广钦老和尚)之后,要求她引见。
女居士出院后,带著医师到土城拜访老和尚,恰逢老和尚禁语一百天期间。医师问师父:“令徒脑中生瘤,严重到眼睛失明,准备开刀的前一晚,被观音菩萨先手术去。信佛这麽好,这一招法师能不能教我?若学会了,以后对脑病的患者,不必手术,只要比一比就好了。”
老和尚以手语回答,徒弟在旁翻译说:“这位女居士信佛、拜佛很虔诚,常常拜到流泪哭泣。虽然遭逢苦难挫折,信心坚定,从不动摇,因此感动菩萨来为她手术,并不是你现在学就可学会。”这位医师恍然大悟,于是皈依老和尚,成为虔诚信徒。
前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佛念得好,能消业障,菩提道自然就会显现,觉性自会开显。所以希望大家要每天早起精进,实践善导大师所说的:“勇猛勤精进,摄心常在禅,勤修六度行,菩提道自然。”
第二章 日用偈咒及行法规仪
1‧大轮金刚陀罗尼
“拿摩。 司得里牙。提维嘎难。打他噶打难。菴。维拉及。维拉及。嘛哈。佳割喇。乏及里。洒打。洒打。洒喇得。洒喇得。得喇夷。得喇夷。维达嘛你。三槃戛你。得喇嘛底。细达。搿里牙。得览。司乏哈”“nama striya dhvikanam tathāgatanam om viraji viraji mahā cakra vajri sata sata sarate sarate trayi trayi vidhamani sambhañjani trarmati siddha griya tram svāhā”
学习密咒之前,应先学会大轮金刚陀罗尼。根据大轮金刚陀罗尼经所说,诵此咒廿一遍,能成一切咒法,善事速得成就,能成一切印法,一切坛法,当入曼荼罗大坛,不用事坛。
陀罗尼集经说:诵此咒三七遍,即当入一切曼荼罗,所作皆成。诵咒有身印等种种印法,若作手印,诵诸咒法,易得成验。若未曾入顶坛者,不得辄作一切手印,若人诵此咒,即同入坛,作印行用,不成盗法也。
大藏秘要说:依教中说,一切真言手印,必从师受,若未入灌顶轮坛,辄结手印作法,得盗法罪,所作不成。若于如来像前,诵此咒廿一遍,即如见佛,即同入一切曼荼罗,所求诸法,皆得成就。学此咒后,一切咒都可学习。
2‧睡醒
睡醒时,先唸偈“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念完此偈,若非大小便很急,可先依忏公所教,在床头放一蒲团,坐一会儿,五到十分钟皆可,然后再上厕所。
3‧下床
下床后,脚踏到地上,要唸下面的偈一遍:“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迴护,若于足下丧身形,愿汝即时生淨土。”然后右手结印,大指扣住小指(图1),唸咒语“嗡。逸帝律尼。莎诃”三遍,先踏右脚,念咒一遍,将指向脚尖弹一次(图2),再踏左脚,唸咒一遍,结印弹指一次,再踏右脚,念咒弹指一次。这些咒语,若记不住,可写在纸上,贴于床头,唸久自然会记住。
|
|
4‧走路
接下来行步之偈:“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行步时,唸此偈一遍,然后唸咒语“嗡。地利日利。莎诃”三次。
这些咒语很短,不会佔用我们的念佛修行时间,对修行则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我们念惯了,自然一举足,就会想到要念。走路时,唸此偈文及咒语,若有小动物被我们不小心踏死,就可仗此咒力往生淨土。但各位可不要学了此咒,见到蚂蚁故意把它踏死。我们要爱护一切众生,牠们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蚂蚁、老鼠、狗....等一切畜生都听得懂人语,向牠们说佛法,牠们也听得懂。
学人在此举三个例子做为证明。
例一‧驱赶蚂蚁的妙方:学人尚未出家前,佛堂设于五楼,蚂蚁也常爬到那裡,由于供桌漆黑色,磨石子地板也是花花的,蚂蚁在上面走动,很难看清楚,每天擦拭及清洁时,容易杀死他们,于是为牠们皈依,念皈依文三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然后向牠们说法,叫牠们到别处讨食,并请求佛、菩萨、护法神慈悲,将牠们带走。如此一来,二、三天蚂蚁就不见了,最迟七天就不会再来。
又有一次,为了筹建员林莲社,学人和蔡会长,前往南投县南岗工业区,向蔡会长的拜兄募款。他的拜兄是鞋厂的董事长,正和外国人谈话,安排我们坐好后,去拿果汁请我们喝,只见满桌蚂蚁聚集,争吃果汁残汁,他女儿拿著桌布就要擦拭蚂蚁,我立即劝她不要擦,以免杀生,要她让我处理就可以,等一下就会走光,随即为蚂蚁皈依说法。会长拜兄见了问说:“这样就会跑吗?”我告诉他,等一下就会走到没半隻。
董事长进入内室与客人会谈,十分钟之后,出来叫我们进去谈话时,只剩几双蚂蚁而已,等我们谈完话出来,董事长好奇,再去察看时,蚂蚁已经全部走光,他惊讶的说:“奇怪!果真如此,已经没半隻了。”
佛曾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起一念慈悲,即无障碍,所说的话,畜生全都听得懂。
例二‧深夜狗吠扰人睡眠怎麽办?学人出家以前,住在粮食局旁。粮食局后面有一大片空地,聚集了多隻野狗,经常在深夜吠个不停,隔壁赖居士常被吵得睡不著觉,非常困扰。
学人若遇到深夜狗叫,会坐在床上,为这些狗皈依、说法,牠们就不再叫了。甚至离几百公尺的狗在叫,学人也遥遥的为其皈依说法,告诉牠们:“更深夜静,那麽大声叫,会扰人睡眠,被人咒骂,与人结恶缘。假如被人检举,主人起了烦恼,也许将你逐出,甚至于杀死你。你要静静的睡或者念阿弥陀佛,不要乱吠。”过一会儿,这些狗就不叫了,可见佛法实在很不可思议。
菩萨戒经说,见一切众生,要为牠说法,叫牠发菩提心,因此各位不要欺负小动物,要用刚才说的方式,为牠们皈依说法。
例三‧蜥蜴、麻雀听讲佛法:嘉义市有一位经常亲近忏公,家开杉行的廖居士,他的妻子也是学佛多年,非常发心,常在嘉义市公园向游客讲说佛法,连续说了二、三年。为了游客舒适,她还叫人载了许多石头舖在公园空地,让人们坐在石上听法。
后来,当她说法时,从树上下来很多隻蜥蜴,爬到她面前听法。第一次碰到此情形,她很害怕。奇怪的是,当她起了害怕心,这些蜥蜴就停止不再向前,以后习惯,就不再害怕了。此外,每当说法,树上的麻雀也静下来聆听。当她说完毕,蜥蜴又重新爬回树上,麻雀也恢复吵闹。
有一回说法完毕,游客听得兴趣正浓,意犹未尽,请她再说,当她重新开讲,麻雀又安静了下来,蜥蜴也再爬下去听法,非常不可思议。
由此看来,畜生也会听法,因为佛法难闻、难遭遇,连畜生都想听,也因为有佛菩萨的加持,才有此畜生听法的奇蹟。畜生既会听法,皆有佛性,都能成佛,当然不可随便加以杀害。我们若能守不杀生戒律,更进而护生、放生,身体也会比较健康。
5‧出舍
其次的“出舍偈”偈文是:“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早斋毕要上班或外出办事,走出门口时要唸此偈文。
“出舍”的舍,原本是指寮房,在家人则是指住的家。但在此处,“舍”也比喻三界之家。从“舍”走出来、从家门口走出来,要观想成从三界中出离、走向解脱之路。“家”有种种束缚,宛如杻械枷锁,所以出家人要出家。
出家有好几种,出小家入大家,家庭是小家,入“丛林”是大家,出家就是出三界之家。欲界、色界、无色界三者,合称“三界”。三界犹如火宅,所以要跳出三界。
在家之人,身虽在家,心要出家;出家之人,身心都要出家,若心不能出离,则比心能出离的在家人还不如。学佛之人要发愿出离三界之家,才不会继续在六道中轮迴。想出离三界,一定要深入佛智,否则无法出离。
无量寿经上说到,佛有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胜广智、无等无伦最上乘智。佛智不可怀疑,否则只能往生到疑城胎生。
学佛修行是要转识成智,亦即转八识为四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第六意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意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八意识转为“大圆镜智”。
成所作智是罗汉的智慧,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是菩萨的智慧,大圆镜智是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无量无边,非凡夫所能测知,等觉菩萨亦无法测知佛之智慧。佛智慧很高,能出离三界。
以上就偈文简单作解释。
出舍时唸这首偈后,有的是出门去上班、有的是做生意、有的去买菜;有的用走路、有的骑自行车机车、有的开车、有的坐汽车或火车。不论何者,出门踏出第一步就要念佛、做观想,而且一路上都要念佛,要谨记在心,因为这个时代交通非常複杂,连走路都无法保险能保平安。
走路要有威仪,要“行如风”,顶多一隻手垂下,不要两隻手都垂下晃来晃去。威仪要长期养成,时时提醒自己。走路时也要小心,走路边,注意来往车辆。
关于外出时念佛作观想的方法,细节请参阅第六章“一‧外出工作与修行”中的说明。
6‧大小淨
大小便时要唸“大小淨偈”。先念偈文一遍:“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再唸咒三遍:“嗡。很鲁陀耶。莎诃”。
起床后上厕所,要先在厕所门上敲三下,才可以开门进入。厕所应摆放一双厕所专用的拖鞋,以备入厕时换穿。外面用的拖鞋与厕所中的拖鞋,不可混用。厕所是不清淨的地方,若穿著同一双拖鞋,再到佛堂,对佛没恭敬心,绝对不可。
为何进入厕所要先敲门三下?因为鬼神和我们同住于世间,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牠们,但是有功夫的人却看得很清楚。鬼众生的习气,爱臭不爱香,喜暗不喜光,爱阴不爱阳,喜冷不喜热。由于这个道理,佛堂要点沉香、檀香等好香,鬼自然无法住下去。
而厕所是臭秽的地方,鬼道众生由于业力所致,常到那裡吃粪、闻臭味,因此入厕前要先扣门三下,鬼听了会走避。若不先敲门,他不知你要进入,来不及走避,会起不欢喜心,若他正在吃粪,你不知道而将大便排放到他身上,他会起瞋恨心找你麻烦。现在举后面实例供大家参考。
学人从前办中国时报,办事处设在育英路华成市场前面。有位赖先生也住市场边,他亲口告诉学人一段可怕的经历:他每天大小便,都到市场内一间不太清洁的公厕。由于没学佛,也不懂得入厕要先敲门三下的道理,有一回入厕后,蹲下开始大便,忽然觉得有异,觉得粪坑中伸出一隻手摸他的屁股,他吓得大叫一声,裤子也来不及穿好,就急奔而出,极为狼狈,见者无不大笑。
他惊魂甫定,诉说遭遇,却被斥为迷信,于是他将此事询问于我。学人问他入厕有没有先敲门三下,他答说没有,于是教他以后务必在入厕前先叩门三下,通知鬼道众生,让祂来得及迴避,赖先生从此如法遵行,就再没碰上可怕的怪事了。
鬼爱臭的习气的确不假,学人曾去为一位女众加持,这个女人被鬼缠身,精神失常,极为严重,床不睡而睡到厕所中的浴池,三餐饭须送去厕所让她吃,这是因为被鬼缠身所以变成鬼的习气,你说她业障重不重?
举出这些事例,目的在告诉大家,要养成“入厕先扣门”的习惯。
但各位也不要因为听我说厕所有鬼,就不敢进入,或者恐惧不安,其实鬼最怕人,见人就逃,有句成语“鬼鬼崇崇”正是形容偷偷摸摸,惟恐人见的鬼道众生之行为,因此对于鬼,大家根本不用怕祂。
厕所中也可念阿弥陀佛,但只能念在心中,不可出声。
凡夫心念不停,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因此起心动念都要念佛。我们因时因地都在造业,所以随时随地都会死,厕所中当然也可能死,因此不要忘了念佛。
各位听过人死在厕所的事例吗?学人就曾助念过一位死于厕所的亡者。那人住山上,当时山上住家大多还没有比较现代化的厕所设备,养猪人家就在猪尿坑上,架几块木板或一些竹竿,蹲在上面当厕所使用。亡者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家,当他上厕所时,没踏稳,跌落猪尿坑,等到外出工作的儿媳回家发现时,已经溺死在裡头,捞起来后,家人嫌臭,将尸体送到殡仪馆处理。
由此事看来,厕所中也可能死亡,若能于上厕所时记得念佛(默念),万一发生意外,就可仗佛接引,往生西方。
其次,这首偈的内容,也要有所瞭解。偈文中提到“弃贪瞋痴,蠲除罪法”。众生由于有贪瞋痴,才会造恶业(罪法),要去除贪瞋痴,须靠戒定慧。
念佛即是一种戒定慧,因此念佛的人比较不会贪心。习惯骂三字经的人,念佛后,不知不觉间,骂三字的瞋恨恶习,会慢慢改掉了。原来贪吃肉者,信佛久了,会想吃素。
从前没智慧、不懂因果的人,信佛后会开显智慧、懂得因果。所以大小便时都要念此偈,并且多念佛,贪瞋痴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慢慢减轻。
7‧小淨
小淨时唸:“若小便时,当愿众生,永离贪欲,得阴藏相。”只要进入厕所,不论大便或小便,大小淨偈和小淨偈都要唸。
小淨偈裡,提到“永离贪欲,得阴藏相。”阴藏相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说,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也能得阴藏相,此外,证得菩萨或罗汉位者,也有此相。此处的贪欲,是指色欲。阴藏相是指阴部隐藏入腹部而不显露出来。众生有贪欲,才有阴相,色欲若能完全去除,就可得到阴藏相。
上厕所还须做到两件事情。第一、厕所中用水桶或水盆装点水,大便完,先用卫生纸擦,然后以左手无名指,沾点水,抹上肥皂(用洗澡用过剩下的小肥皂就可以),将肛门清洁,再用水洗一洗,最后用一小块布将肛门擦乾,然后将水倒入厕所,并清洗手与布块。若能如此作,保证不会生内外痔或者肛门瘙痒等疾病,对于身体健康很有益处。第二、男众小便一般是站著,其实最好蹲著小便。小便后,要用一张卫生纸将尿擦乾,否则残尿沾污内裤,上佛堂拜佛没有恭敬心。我们修行人,对这些微细地方,都要注意,若能养成习惯,持之以恆,身心自然会清淨,智慧自然会开显。
8‧洗淨
第八个偈是“洗淨偈”。当大小便完毕,用水洗肛门时,边唸偈文“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其次唸咒三遍:“嗡。室利婆醯。莎诃”。
出世法就是能使众生出离三界的法,速疾而往是指速入佛的境界。
9‧去秽
第九个偈是“去秽偈”,去秽就是洗澡,洗浴时,唸偈文“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淨调柔,毕竟无垢”一遍。其次唸咒三遍“嗡。贺曩密利帝。莎诃”。
10‧洗手
第十是“洗手偈”。洗手时,要唸偈文“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再唸咒文“嗡。主迦囉耶。莎诃”三遍。
11‧漱口、刷牙
漱口、刷牙时应唸下边偈文:“漱口连心淨,闻水百花香,三业恆清淨,随佛往西方。”漱口时要想到不只是清洁口腔,也要去除内心不好的、不正确的念头。漱口闻到水,彷彿闻到百花的香气,内心也不忘念佛,身、口、意三业都能清淨,将来自然能随佛往生西方。
12‧洗面
第十一个偈是“洗面偈”。洗脸时唸偈文:“若洗面时,当愿众生,得淨法门,永无垢染。”其次唸咒“嗡。蓝。莎诃”三次。
上面的偈,可以写在纸贴到浴厕中,慢慢的就会背念。会背了也不必撕下,好让他人也能学著念。各位听了,要开始实行,久了自然成为习惯,一点也不会觉得麻烦。
以上所说的,都是生活中的细节,修行的人,对这些微细的地方,一点一滴都要留心注意。能够对佛恭敬一分,智慧就会开一分。若能一生谨慎受持,则身、口、意逐渐清淨,智慧必会开显。
13‧披衣
接下来讲第十二个偈“披衣”。
穿海青、披衣须诵偈:“善哉解脱服,钵吒礼忏衣,我今顶戴受,礼佛求忏悔(或世世不捨离)。”
著衣,可以著僧服(装),也就是在家穿的居士服。道场可以统一採购大、中、小三种尺寸,价钱比较便宜,一裤一中褂约六、七百元。它以鬆紧带代替腰带而且宽鬆,既方便拜佛,又舒适庄严。採购时必须注意扣子应以布扣,不要用胶扣、金属扣,以免妨碍打坐。
此外,也可以穿海青,有受戒者外加披衣(一般授三坛大戒的道场,其受五戒、菩萨戒者皆会有披衣),拜佛更庄严,又易生恭敬心且如法有威仪,只是如何穿、脱、摺,必须熟悉。
穿著海青最忌双手下垂乱晃如戏子,有失庄严,最好手持念珠为佳。通常出家众有五衣、七衣、九衣,衣领至少二层以上且有接缝,在家众则单领无接缝。著衣毕即可上佛堂,但上佛堂前先开灯,也是有规矩及意义的。
14‧点灯
开灯必须唸偈:“灭除心头火,提起佛前灯,愿以大智慧,衝破众无明。”
多数人具有瞋之习气,遇不如意事动辄生气,心中常怀一把无明之火。俗话说:“瞋火会烧功德林。”所以无明之火切莫让它轻易升起,尤其易动怒的人应学习忍辱波罗蜜。
贪瞋痴慢疑称为“五惑”、“五钝使”,贪瞋痴合称“三毒”。瞋恨害处很大,学佛者务必努力灭除心头之火。
高僧大德有许多偈,专用以对治瞋心学习忍辱,值得我们学习。学人大哥擅作诗,近日自缅甸返国赠诗一首,勉励学人遇人皆须忍辱,处处让人,诗是“让他三分行路阔,赢他一点结仇深,横霸特权终归尽,平心淡食得人钦。”若能让人三分,路自然宽广,不用耽心人家对我们如何!人家要惹我们,让他三分就不结怨,若要与他争、辩,就得吵架结怨,若能忍辱就不怕结仇结怨遭暗算。
有人说:“争气不争财”,争胜了结仇一生,最后仍要吃亏,平常心淡泊生活,反倒能得世人钦仰尊敬,这便是忍辱的功夫。
清朝雍正年间,宰相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家乡邻居筑牆越界占地三尺,管家来信请示如何处理?他回信中有诗说:“千里修书为道牆,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时秦始皇。”另外又批示,若三尺不够再退三尺给他。宰相毕竟肚量大,邻居看完信,不但撤回三尺还再往自己土地退三尺,各退三尺就形成一条六尺的巷子,这就是安徽桐城著名的“六尺巷”。
文殊菩萨及普贤菩萨化身的寒山与拾得,对于“若人欺负、侮辱时,该如何处置?”的疑问,答以弥勒菩萨偈:“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吐在脸上,让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他也省烦恼,这样波罗蜜,真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
所以学佛的人必须忍辱,功德才保得住,若动不动就生气,骂人或吵架,连佛陀的脸都丢光了。须知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得住不简单。
灯表示光明、智慧,所以不少寺庙有“佛前灯”给大众点,道家有安太岁,佛家则点灯。
若家中有佛堂,可以自己设禄位,全家人姓名都填上去,再点盏莲花灯即可。
佛前灯入夜不可全熄,至少要留一盏。佛前常点灯,可以去愚痴、开智慧、衝破无明(意为到彼岸),须恭敬心为之。
15‧见佛
灯开启必然见佛,见佛须唸偈:“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眼有五眼,分别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分别说明如下:
肉眼:为凡夫眼,见前不见后,见上不见下,见左不见右,见近不见远,而且有所障碍,阻隔就看不见了,看不透了。
天眼:天人眼,可同时见前后,见上下,见左右,见远近,而且无所障碍,可以透视,但只能看见物的形象而已,虽可十方同时皆见,但不能知空相因缘。
慧眼:罗汉眼,除了有天眼的功能之外,尚可见物之空相,但不知其因缘,(因缘所生法即是空,人在慧眼观来是透明的空相)。
法眼:菩萨眼称法眼。它不但具足慧眼的功能,尚可知空相及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且是前后无量劫皆可知晓,菩萨知众生性、总数,亦即知其心思。既知其心思,当然可知道该用何种法门对治之。是以心思为病,法门为药,菩萨可应病与药,故可以度众生。
佛眼:佛的眼,可见同一类无差别相。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有偈说:“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真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此处所谓的无碍眼,即见一切佛的无碍眼,亦即佛眼。若往生极乐世界,得无碍眼,可见十方世界,可见一切诸佛。
所以,诸位常念此偈,则随文入观,有益修行。
16‧供水
一‧供水的准备
供水前先烧开水,必须取烧好的第一泡来供佛。取水之前,必须先滤掉一些,以避免杂质异味。而且供佛的水必须用另一隻水瓶来装,不宜和一般饮用水的水瓶同一隻。供水的杯数不必一定三杯,一杯代表即可。杯子必须有盖子,各地佛教文物流通处都有,而且很庄严。供水装七、八分满即可,不用太满,盖子在供水后一定要盖上,以免蚂蚁爬上去喝水或虫子为追逐映在水中的光线而淹死,才不会杀生,而且沙尘不会飞入也较为卫生。
供水的器皿必须天天清洗,保持卫生、清洁,对佛菩萨才不失恭敬心。若要饮用所供的水,必须倒入另一隻杯子,不可以直接用供水的杯子喝水。
二‧供水的方法
杯子若是金属所制,容易传热烫手,必须连杯座一起端起,左手的中指与无名指往手心凹入,手心向上,其馀三指竖立好,顶住供水杯子(图3),右手结吉祥印(大姆指扣住无名指,其馀三指伸直,如图3)。接著,先以覆掌(手心向下如图3)由杯侧缘往外侧轻挥三次,同时口唸军涂利小咒“嗡。阿弥利得。吽。怕都”,当手外挥时唸前五字,向内缩回原位时唸尾三字;再仰掌(图4)由外向内轻挥三次,当手由外向内挥时唸前五字,由内向外挥时唸尾三字。
唸完小咒,即将右手吉祥印以仰掌置于杯缘加持(图5)时唸“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贤圣僧众”,唸毕问讯(将双手持杯稍上提如图6),然后右手无名指往前轻弹指,再将水置于桌上底坐,供水即完成。必须注意供水的动作应轻柔幽雅,切勿急躁粗鲁有失庄严。以上是供水的方法。
三‧供水的意义
忍辱:俗语说“刀过水无痕”。以刀割水,水立即复合,我们与人相处也要如此,要人人好,勿与人结怨,不可记恨,记恨会创伤自己的心,若一世记恨不忘则结仇更深。应该学习水,刀子划过丝毫无痕,不愉快、不顺遂的事情,过了就要忘了它,不可执著。
洗涤尘埃:人有见思惑、无明惑、尘沙惑,烦恼如尘如沙之多。身体、衣服髒了必须洗淨,但心髒了如何洗?供水代表极乐世界八功德水,表示洗涤尘埃,用以洗涤内心之垢,解除烦恼之毒。
缘:佛法讲因缘果报,修行有因、有缘、有果、有报,水代表缘。稻子种子是因,播种在水田中加以灌溉、除草、施肥是缘,因缘和合成熟结穗是果,修行的过程亦是如此。所以大家要惜缘,利用缘,与众生结善缘,勿结恶缘,最好是结佛缘(未成佛先结缘)。
布施、持戒、忍辱是与人结善缘;处处与人吵架、佔人便宜是与人结恶缘;讲经说法是与众生结法缘;若为人助念、逢人唸阿弥陀佛、以唸佛录音带与人结缘,是与人结佛缘。
若与人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广结佛缘,以后成佛了,这些与我们结缘者即来听经闻法,为我们所度而证果、成佛、了脱生死。所以明瞭佛理的人,应该瞭解因缘果报,处处与人结佛缘、结法缘、结善缘。
水除了表示忍辱、表示缘,还表示慈悲(大悲咒水表示大慈大悲),此外又表示智慧(地藏经中教我们求智慧水,可见水代表智慧)。
后面先教大家求智慧水的方法,再教大家求大悲咒水。
四‧如何求智慧水
求智慧水有关经文
此处介绍的求智慧水方法,出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常诵此经的人,一定很清楚,可惜许多人只有诵,没有拿来用。
经文这样说:善男子、善女人对经文想要读诵,但是读了就忘,这是由于宿世的业障尚未消除所致,必须在地藏菩萨像前,求哀忏悔,并供养香、花、衣服、一切玩具,然后放一杯水在菩萨前,经过一昼、一夜,然后再合掌,回首向南喝下。喝后要戒五辛酒肉、邪淫妄语,以及不可杀生,在一七日乃至三七日中间,在睡的时候,就会看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向我们授灌顶水,醒来当下就得大智慧。以后看经读经,一入耳根,就不忘失。
求智慧水的忏悔文
学人看到一种忏悔文很好,可以用来求智慧水,其文如下:
“弟子某某,从于无始,以至今生,毁坏三宝,作一阐提,谤大乘经,断学般若,弑害父母,出佛身血,污僧伽蓝,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起诸邪见,拨无因果,狎近恶友,违背良师,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淨光明,照触我身,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淨。”
求智慧水时,跪著合掌,将上面忏悔文唸三遍。
现在学人将忏悔文解释如下:
弟子某某:先唸俗家名,再唸法名。
从于无始,以至今生:就是从无始劫一直到现在。“毁坏三宝”:三宝就是佛、法、僧。现在印刷很方便,讲经印广告,上面有佛像或出家人的像,到处分发,无知者随处张贴,过后就撕掉。凡此种种,都会在无心之中,让众生造下毁坏三宝的恶业。因此学人讲经时,海报都不印像,以免众生未获其益,反而在无意中犯下无量无边的罪过。学佛的人,要处处小心,看到圣僧(佛菩萨、罗汉像)、凡夫僧(即出家人)的像,最好把它剪起来,贴成一本,不要撕掉或丢弃。如此一来不但可免造下毁坏三宝的罪业,还可让孩子翻看剪贴簿,起欢喜心,能获得无量功德。此外,遇有破损经书,则将它补缀好,也具有大功德。
作一阐提:一阐提是指没有善根的人(不是断善根,因为善根不会断)。天台宗祖师说,一阐提众生虽不行善,但还存有善根,具有佛性,也能成佛。这种人的善根,只是没开发出来,在佛的调教下,慢慢的,总有一天善根会开发出来。例如无量寿经,无量寿名号不思议功德经都提到,念阿弥陀佛名号,能令人三垢蠲除,业障消除,善根成焉。最近有一位杀人犯,由于虔诚忏悔,善根流露,佛性显现,有许多人,愿意保他出来。后来他学画佛菩萨的圣像,画得很庄严,可见一阐提不断善根是的确如此。
谤大乘经:就是毁谤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和小乘不一样,大乘讲佛性,告诉我们大家有佛性,将来都能成佛。有的人专修小乘,毁谤大乘,从前有一位淨土宗的天亲菩萨,刚学佛时,他的哥哥修大乘,他修小乘,常毁谤大乘经典,后来看到大乘经典这麽好,知道自己的过错,就要割舌自杀忏悔,他哥哥说:“你自杀没有用,于事无补,既然你以前用舌毁谤大乘,不如现在也用舌来弘扬大乘,不是更好吗?”从此天亲菩萨专门弘扬大乘佛法,往生论就是他所写的。淨土法门中的三经一论或五经一论,其中的论就是指往生论,由此可知,我们一定不可毁谤大乘经典。
断学般若:般若就是智慧。依天台宗判教,般若的经教属于别教,其理论的依据是般若经(例如金刚经、心经)。般若经典很多,终其一生,可能还看不完。般若经都是讲空性的道理,要想开显智慧,一定要看般若经典。“断学般若”的意思就是毁谤或不学般若,或者障碍别人学习般若。例如有的人很会嫉妒,看到原本同一道场修行的在家居士,换到另一个新建道场修行,就不高兴,还告诉他们不可以去,去了就会怎样,让他们害怕而不敢去,这就是断学般若。佛法要兴,必须僧讚僧,因此我们学佛的人。要处处讚叹,不可相互毁谤。
弑害父母:我们的身体是父母所生,父母对我们有生身之恩,今天能得人身,要感谢父母。可是有的人不会感谢父母,不会孝顺父母。有的人甚至敢打父母、杀害父母,这是五逆十罪之一,罪很重很重,要到地狱报到的。学佛的人,不论过去如何,今天听闻佛法,信佛以后,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孝顺父母,女众要孝顺公婆。千万不能只把佛号念得很好,但却不懂得孝顺父母,这样不仅对于修行无补于事,而且会遭人耻笑。父母就是家中的两尊活佛,两尊活佛不供养,要去那裡供养佛!从前佛陀住世之时,曾经值遇飢荒,佛外出托钵,托不到饭,佛的弟子看到这种情形,就把三衣卖掉,换一钵饭供养佛,但佛不接受,因为那是卖三衣换来的。弟子问佛:“您是人天教主,福田第一,这钵饭不能吃,谁才能吃?”佛告诉他:“你家裡还有母亲,应该拿回去给她吃,她生你的身体,有这个福吃这钵饭。”从佛对其弟子的教示,可知孝顺供养父母是多麽的重要。
出佛身血:今天我们所学的佛法,都是佛说出来的。父母给我们生命,佛给我们慧命。佛若不说,我们怎麽知道有佛性、能成佛?因此不能出佛身血。
出佛身血是很重的罪业,佛在世时,有个人名叫提婆达多,就曾犯下出佛身血的恶业。
有一次,提婆达多想要谋害佛陀,他先将大象灌醉,使牠迷迷糊糊的发狂,看到佛,就把象赶出去,要把佛踏死。结果大家跑到佛前,跪下流泪。提婆达多见计不成,仍不死心,又找到一次机会,知道佛要从一个山崖下经过,就爬到山上,算准时间,佛一到,马上推下一块大石,要将佛压死。护法神见了,将石打碎,但仍有一小块碎石打到佛的脚趾,因而皮破流血,这就是出佛身血,罪业很重,提婆达多因此而受到堕落地狱的大苦报。
污僧伽蓝:伽蓝就是佛寺,是清淨的道场,来到这裡,是要念佛拜佛、忏悔业障、祈安求福,应该心怀恭敬,不可有污染道场的越轨行为。例如在寺裡乱说髒话,或者男女相偕在佛寺花园林下谈心、男贪女爱,或者在佛寺夜宿,男女没有分房睡觉,这些都是污僧伽蓝的行为,都是很重的恶业。
破他梵行:和污僧伽蓝意思差不多。所谓梵行,就是断除淫欲、淫行的清淨修行,包括邪淫与正淫都须断除。
出家人须修梵行,淫戒是其根本重戒,一定要守好,,若没守好,戒体自然消失。
破坏出家人的梵行,是很重的恶业,要下地狱受大苦报,并且永不能出家。
因此,不论在家人、出家人都要很小心。有的在家人看到法师很庄严,或很会讲经说法,就很钦仰,产生爱心,若遇到恶因缘,业障现前,就可能破他梵行。
在家人看到师父,要有恭敬心,不可有爱染心,师父看到弟子,要有慈悲心,不可有爱染心,才不会造破他梵行的罪。
焚毁塔寺:把寺烧掉或破坏、弄倒,叫做焚毁塔寺。
盗用僧物:出家人的东西,三宝的东西,我们不可偷拿。你要什麽,告诉师父,师父一定会给你。嘉义有一座寺,被在家人侵占,并且闹事、告出家人。出家人三衣一钵,不管这些俗事,就把寺送给他们,离开了那座道场。中部有座寺也一样,这些在家人都是造作了“盗用僧物”的恶业,罪过都很重。他们只看到利,而没有想到已经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对这点,我们佛弟子一定要深深的了解。
起诸邪见,拨无因果:邪知邪见的人,不知因果,不明白“做恶有恶果,为善有善果。”他们拨无因果,认为没有因果,因此什麽坏事都敢做。
狎近恶友,违背良师:就是亲近坏人、远离善知识、远离自己的师长,违背师长的教诲。
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以上种种罪业,我们不但自己造作,也常教唆他人造作,或者随喜、讚叹、附和别人造作。我们从无始劫以来,迷惑颠倒,所造的上面种种罪业,可说是无量无边。到了今生,有幸生为人,闻到佛法,才知道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过去生有念佛、修行,早就得度,为何没有得度,就是前面所说,由于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才使我们还沉沦在生死轮迴之中。
克诚披露,求哀忏悔:明白了上面的道理,对于过去所犯的无边罪业要生惭愧心,将不对不好的事一件一件真诚发露忏悔出来,像这篇忏悔文一般唸出来,求哀忏悔。
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淨光明,照触我身,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淨:我们念佛忏悔,佛陀放光明,照到我们的时候,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就会蠲除,业障一除,觉性就会显露,身心就会清淨。
以上忏悔文,需先瞭解并熟读,才不至生疏念错。
求智慧水的程序
一‧准备淨水(开水):
求智慧水,首先要准备一杯开水。最好全家人一起求,每人一个杯子,装倒上八分满的开水(冷热都好)。
二‧准备供养的物品:
经文说要准备香华、衣服、饮食、玩具供养菩萨,也就是将你一生最喜爱的东西一或两样,拿出来供养菩萨。大人拿大人心爱的项鍊、手镯、戒指、鑽石、衣裳皆可;小孩拿小孩心爱的,譬如拿他最喜欢的玩具来供养地藏王菩萨;女人可以用心爱的衣服、金饰供养,不必因地藏菩萨现男身而起分别。当然,供养地藏菩萨的物品,不限定一种,但至少要一种。
三‧上香。
四‧称念圣号及礼拜:
称佛菩萨圣号,念一声拜一拜。
“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行普贤菩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力大势至菩萨、南无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五‧祈愿:
“弟子某某为深入经藏,求智慧水,恳请诸佛菩萨加持,使弟子开智慧。”
六‧念忏悔文三遍(如前)。
七‧念下面这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经文一遍: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淨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迴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八‧拜三拜。
九‧求好后:
求完后用盖子盖起来,以免蚊虫掉下去,造成杀生。将这杯水放在地藏菩萨像前,隔天才喝。大家不用担心盖子盖上去地藏王菩萨的智慧水怎麽跑进去,佛菩萨自然有这个能力。
十‧喝智慧水:
隔天要喝时,先将智慧水倒入另一个杯子喝,原来的杯子倒入新的水,再供在地藏菩萨前。其次,我们端起智慧水,迴首向南,即脸向南方。无论佛堂是向那一方,此时皆须脸向南方。经上说“临入口时,至心郑重”,因此最好是跪著,也就是说迴首向南后就跪下来,心中一边念地藏王菩萨,一边喝水,喝完后站起来将杯子收好。
注意事项:
喝完水,在继续求智慧水这段期间,都要遵守经文上“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的教诫,不可违犯,如此自然而然,经过一七日或三七日,地藏菩萨就会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以上是地藏本愿经上记载的求智慧水方法。
大家如要求智慧水,即照此方法求。业障重的,忏悔文要念三遍。若无感应,行为须再力求清淨,以虔诚心再求,定获感应。
莲社有很多莲友,常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但很少人照此法实地去做。学人看到这段经文很好,深信不疑,很虔诚的实行,可能是这个原因,所以记性比较好,像求智水这段经文,学人远在未出家前读诵的,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如果各位希望你的儿女智慧开显,不妨试试。孩子功课结束时自己照前述方法求亦可。
五‧如何求大悲咒水
大悲咒水有关经文
根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记载》: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白佛言:“我有大悲心陀罗尼咒,现在应当要说出来,为使一切众生得到安乐故,为除一切众生病故,为使众生得到寿命故,使众生得富饶故,要拔除一切众生罪业恶业重罪故,离障难故,增长一切功德故,成就一切善根故,远离一切怖畏故,速能满足一切诸希求故。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世尊怜悯我故,及为一切诸众生故,说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手摩我顶作如是言:尔当持此神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我彼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超第八地,心欢喜故,即发是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发是愿已,应时千手千眼具足。”
从此观世音菩萨在每尊佛前,教一切众生念大悲咒,此即大悲咒由来。
大悲咒的利益
一‧此咒为九十九亿恆河沙数诸佛所宣说过。依据此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说,大悲咒有许多用处,持大悲咒七遍、二十一遍、四十九遍,或一百零八遍都很好,可得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
二‧更微妙的,住家若用大悲咒结界,则结界之内的地方都会很平安,很安祥。
用大悲咒结界方法:以一把刀念大悲咒二十一遍,再用这把刀划线,看你所住的地方多大,范围就划多大,线所划进去的地方就叫做结界。或用五色线圈起来也叫界。又用大悲咒水以一枝带叶的树枝来洒,将这个范围都洒一遍也叫结界。如此住在裡面就会很安详。
三‧大悲咒很不可思议,对酸苦病痛的人也很有用。
大悲咒水可医世间八万四千种病,不但能治身上的病,精神上的病也能治好。学人曾在“活生生的感应”中说过很多例子。不久前在县政府讲演时,也举了一个脑部长瘤的例子,结果观世音菩萨来为她手术而康复了。观世音菩萨为病人治病时,同样要用大悲咒水洒淨。
四‧大悲咒对于著魔障的人最有妙用,体内若有鬼神,大悲咒一念,这些鬼神就会被大悲咒绑住。
有的人会使用邪术邪咒驱使鬼神害人,被害者一旦鬼魂缠身,常会痛苦难解,遇到这种情形,学人都是使用大悲咒,为其洒淨、加持,迄今已经帮助过许多人解决了困扰。
五‧搬新家、土地要开垦,都可先念大悲咒,再用大悲咒水洒淨。
六‧务农的人学佛后很困扰,因为要喷洒农药才有收成,但是既然他们已经信佛,又受过菩萨戒,不能有杀生的行为,岂不是乾脆不要务农了,而且让农地荒废,又要靠什麽维生呢?
此时,不要喷农药,只要先将农田结界,然后改喷大悲咒水,自有妙用生出,效果比喷农药还好,既不杀生,收成又好。但要有信心,不要怀疑,你若认为无效,就会真的无效。若坚信这真有妙用,就一定有效。
因此只要虔诚持大悲咒,一定很灵验。若没时间持一遍就好,若时间许可,则持三遍、五遍、七遍、二十一遍、四十九遍,越多越好。看时间长短,儘管勇猛来持。
七‧夫妻不和、闹离婚时,照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说,此时可准备鸳鸯毛两枝,夫妻一人拿一枝,然后持诵大悲咒一千零八遍,两人感情就会好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由上可见,大悲咒妙用无穷、不可思议,非常重要,大家最好都能将它背起来。
学大悲咒很快,只要发心想学,没有一个背不起来的,这也是它另一不可思议的地方。
求大悲咒水的程序
一‧准备:
求大悲咒水前,先准备开水,一杯、一罐,或一大桶皆可,放在菩萨前面。若无观世音菩萨圣像也无妨,有阿弥陀佛或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样可以,就是全部都没有也不要紧。
二‧称念圣号:
其次,依照下列顺序,称诵佛菩萨圣号,一称一拜。
南无常住十方佛
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过去无量亿劫千光王静住佛(以上念一次拜一拜)
南无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念三次三拜)
南无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念三次拜三拜,问讯,长跪合掌。)
三‧念大悲咒的发愿文:
稽首观音大悲主,愿力弘深相好身,千臂庄严普护持,千眼光明遍观照,
真实语中宣密语,无为心内起悲心,速令满足诸希求,永使灭除诸罪业,
龙天圣众同慈护,百千三昧顿薰修,受持身是光明幢,受持心是神通藏,
洗涤尘劳愿济海,超证菩提方便门,我今称诵誓皈依,所愿从心悉圆满。(念完就地一拜)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度一切众;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善方便;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越苦海;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得戒定道;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
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会无为舍;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同法性身。(念完就地一拜)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
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
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念完就地一拜)
四‧称念圣号: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念三次)
五‧长跪合掌,念八小咒廿一遍(在最后念亦可)。
八小咒如下:
嗡。览姆。莎诃
嗡。吸林姆
嗡。勃鲁姆(嗡。僕刊姆)
嗡。嘛呢叭弥吽
嗡。折戾。主戾。准提。莎诃
嗡。排晒及也。排晒及也。排晒及牙。三母尔噶得。司乏哈
啊。凡姆。览姆。喊姆。刊姆
嗡。乏及喇。达尔嘛。赫利
六‧诵大悲咒廿一遍。(念咒时须结印作观想,方法请参看后面的说明。)
若时间不够,八小咒及大悲咒各念七遍就好。
七‧念完,写八小咒的梵文咒字。
因八小咒的咒字很长又难写,学人都只写五小咒的梵文种子字:
“嗡啊吽赫利”五个字,一边念一边写。
右手持光明拳、大宝印(右手无名指伸而微曲,大拇指压在第三指指端),用无名指写“嗡啊吽”三遍(嗡啊吽表示身、口、意三业清淨,三遍表示出生很多善法);其次写“赫利”三遍(表示平安吉祥)。
八‧称念圣号:
其次,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各百声,或千声,若时间少,念十声亦可。
九‧念迴向文:
“我及众生,无始相违,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但顺生死,不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观音,十方佛前,普为众生,皈命忏悔,唯愿加护,令障消灭,开本知见,制诸魔外,三业精进,修淨土因,既捨初心,决定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边念边拜),亲诚供养大悲观音,具足总持,广度群品,皆出苦轮,同到智地。”
十‧请求加被:
“弟子某某,今为某某人的病苦,央求菩萨赐大悲咒水,唯愿慈悲加被,令彼业消病癒,增长信心,同生西方”。
十一‧念三皈依,拜三拜: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再念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
求大悲咒水的过程到此全部完成。
若照此法来求,任何病苦都会好。
大家只要每天一大早,就念七遍大悲咒,求大悲水给全家人喝,或是加入米中来煮饭,大家就一定吃得到,以后全家人都会种下善根,都会来信佛,不用担心度他不来,而且身体也都会很健康。
诵大悲咒之手印及观想方法
边念大悲咒要边结莲花掌:两手姆指与姆指合併,小指与小指合併,两无名指合,食指也合,只有中指分开,称为含苞待放(图7),表示莲花快开了。
观想方法:边念边观想莲花越来越开,莲花掌也越放越开,念完第一遍大悲咒莲花掌就全开了(图8),但最后全开时,两手的拇指和小指仍不能分开。接著观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坐在莲花上,观世音菩萨头顶上有一个字“赫利”,上面的圆是黄色,“赫利”这个字是白色的,放白色光明,照遍十方世界,所有众生被照到的,业障都会消除。然后可再观想观世音菩萨拿著淨瓶,以杨枝淨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消愆。观想十方世界的众生都被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咒水洒到,业障都消除了,观想世音菩萨的大悲咒水也倒入我们所要求的大悲咒水中,我们因而得到利益。
大悲咒的灵感事蹟
书上记载的灵感事蹟很多,以下所举的都是发生在员林的真实事蹟。
例一‧员林有一位高馀崎居士,是纯洁卫生纸公司老闆。有一年,得了肾结石的病,痛得不得了,他心想:“我这病第一次去手术时,也没这麽痛苦。医生一定骗我,一定是癌症,否则怎麽这样痛苦。”
由于接连三天小便出血,晚上都睡不著,就跟太太交代后事,说若死了该如何处理。
他太太听了很担心,叫他不要胡思乱想,告诉他:“医生说是肾结石就是肾结石,那里是什麽癌?这样好了,你念观世音菩萨,我来持大悲咒四十九遍,你也发一个愿吧!”
在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下,他就虔诚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太太则念四十九遍的大悲咒。
他并且默默的发了一个愿,跟观世音菩萨说,他要放生十万元。
大悲咒四十九遍要念半个钟头以上。高太太将大悲咒水求好后,就端给他喝。
喝完了大悲咒水,高居士跟太太说:“刚才我在念观世音菩萨时,观世音菩萨现在我面前,拿了一把扫帚,将我的肾脏结石扫出来了。”太太听了觉得很有趣。
当天晚上,他就能熟睡了。半夜起床上厕所,流出来的不再是鲜血,只是血水而已。第二天起床时,觉得床上怎麽凹凸不平,就叫太太开灯,一看,果然是石子。这麽说来,还真是观世音菩萨拿扫帚扫出来的。
于是他就用卫生纸把这些大小石子都包起来,天一亮就打电话要我过去看,那时学人尚未出家。他看到我就说:“你看这是不是肚子里的石子。”我说:“我又不是医生,那里看得懂。你看,乾乾淨淨的,又利利的,可能是吧!”接著拿X光片来看,比较之下,果然一模一样。随后,他就将整个经过的情形告诉我,我觉得真不可思议。
他说下午两点要去长庚医院手术,这是前几天很痛苦时打电话去挂急诊的,因无病床,才排今天下午二点。我就说,那将这些石子也带去,手术前一定还会再检验的。
当天下午他到了医院,医生帮他照X光,以确定手术部位,那知X光片上一粒结石也没有,就说:“你的结石都解出来了,怎麽还来?”
于是他将石头拿出来,医生一看,说:“这些就是啊!”此时他告诉医师,是昨晚观世音菩萨拿扫帚帮他扫出来的。医生不相信说:“那有这回事?”但事实确是如此,真不可思议。
例二‧我未出家前住育英路华成市场对面。有一天当地一家供奉著二、三十尊神明的粗糠店失火,火势非常凶猛。
隔壁就是所谓的“八间仔”,低矮的木造房子住的都是贫穷的难民。我想这些房子如果都被烧掉,不知会有多少人无家可归,就赶到对面去,马上猛持大悲咒,并要求我母在一旁念观世音菩萨,就这样持续不断的求。当时火有好几层楼高,风势又猛,情势危急。但不可思议的是火都是直往上烧,没有往两旁烧到别处。烧了好久,消防车才赶到,将火扑灭。
一场大火下来,粗糠店的三十多尊神明都被烧得面目全非,而“八间仔”则安然无恙,只有与粗糠店相连的屋簷被烧得黑黑的,真是不可思议。
例三‧员林有一女居士姓曹,住在新生路,与先生两人都未皈依。她学习大悲咒是如下因缘促成的。原来他先生患了耳朵蓄脓,很臭。为了先生的病,两人到处求医,全省几乎都走遍了,但都无效。
后来经人指点,学会大悲咒,利用晚上家事忙完后,到顶楼阳台摆上供奉的物品,求起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接著再念大悲咒,然后拿这大悲咒水给先生喝,并点在耳朵上。
如此足足求了一年,这期间,没去看医生,也没吃药,先生的病最后终于完全好了。
从此她开始起大信心,现在都来莲社共修,专念阿弥陀佛。此外也仍然天天求大悲咒水给家人喝,总之,非常虔诚。
平常她每天都五点准时起床,然后到厨房开始煮饭。
有一天半夜醒来,以为也是五点了,很奇怪的她没像平常一样走去厨房,却不知不觉的走到店门口,忽然听到隔壁(她家是两间相连的)有声音,一看,铁门已经被橇开,裡面外面有好几个强盗,正在搬砖块垫高,打算来个大搬家,把裡面的货,沙拉油全部偷搬走。
她蹑手蹑脚走回去告诉先生,他先生听了就要下楼跟那些人拼,但被阻止,因为对方有七、八个,下去跟他们拼非常不利,搞不好还会被杀死。两人就上去顶楼悄悄打开门窗,大声嚷:“有强盗哟,大家起来包围哟!”夜深人静中,经他们这一嚷,整条街的人都醒了,七八个强盗赶紧开著车子拼命逃去了。
事后她看看手錶才四点而已。本来她都五点起床,并且马上就去厨房煮饭。那天不知为何那麽早就起床,而且还往店门口走,终于因此免除了财物被窃的巨大损失。
虔诚学佛的人,像上述一般,在冥冥之中逢凶化吉的事,是屡见不鲜的,佛力真是不可思议!
总之,求观世音菩萨大悲咒水灵验的故事实在很多,一个月也说不完。你们要有信心,要用虔诚的心来求,自然就会有感应。
17‧供香
此处先介绍供养咒、供养偈、如何供香,后面再说明香的意义。
供养咒:“嗡。阿弥利得。吽。怕都”
供养偈:“愿此香华普遍十方供养三宝护法龙天普薰众生同入佛智”
供香的种类:立香、卧香、环香、檀香末与檀香片(檀香块)。
一‧立香
立香的供法
供香使用卧香比较理想,假使家裡还没有卧香炉,不得已才使用立香。
供香过程如下:
一‧点香。
二‧念供养咒。
三‧念供养偈。
四‧举香:两手的食指和中指夹住“香脚”,大姆指扶著香脚,左大姆贴著香脚,举至眉间问讯。
五‧插香:问讯完毕,开始插香,第一支插在中央,第二支用左手插左边,第三支用右手插右边,三支间隔距离要一样,上面也要整齐,不要插得开开的。
立香的缺点
它有“香脚”(台语)。
一般的立香都是插直,燃烧之后都会留下“香脚”,加上一般人很迷信,不到初一、十五或十二月廿四日就不敢清除。“香脚”越留越多,容易“发炉”。一般人很迷信,遇到“发炉”,内心就开始执著,怀疑神明不知要跟我说什麽,祖先不知要跟我说什麽,一直牵挂在心,再也无法如往常一般清静安详过日。为了想知道神明或祖先的指示,就掷筊杯请示,如果结果不好的话,心裡就难过得要命。此外,发炉时很危险,容易导致火灾。以上是它第一个不好的地方。
没有风时,香烟直往上飘,会将天花板燻黑。想擦嘛太费事,不擦又很难看。有的人家裡供奉神明,时间一久,燻得神像红脸白脸都变成黑脸。倘若供佛,佛龛当然也会燻黑,这是第二个不好的地方。
若起风时,香灰会撒得满桌都是,再加上懒得去擦,就会很肮髒,若桌上供著水,香灰掉入杯裡,也会弄肮髒,而这不乾淨的水又怎麽去供养佛菩萨或是神呢?
由于立香有以上缺点,所以学人提倡大家使用卧香。此外,有些外道尤其是一贯道很无聊,常视三柱香的长短来判断运气如何,甚至印一大张纸来对照。其实完全不是这麽一回事,不可执著,不要相信。不过虔诚念佛,有时会有不可思议的现象。学人曾去帮人助念,香灰一直留在香上都没掉下,而且绕成一朵莲花,也曾绕成佛一般的形象,这表示佛来感应,带著亡者往生极乐世界。其他的我们就不要去相信它了,什麽中间高、两边低就如何?这根本就是风的关係,或因香的材料不平均,或因制造时湿度不同,燃烧的结果自然就不一样,千万不要执著这些。
香炉插三枝香的意义:三枝香就是戒香、定香、慧香。戒定慧是用来对治我们的贪瞋痴。众生有贪瞋痴,才会生死轮迴。要怎麽办呢?要用戒定慧来对治。所以三枝香代表戒定慧。以前有人在电台上说,祖先牌位要烧两枝香,一枝拜阿公,一枝拜阿婆,这些都是随便说说的无稽之谈,不必轻信。
二‧卧香
假使家裡有卧香炉,则供香使用卧香比较理想。
卧香的优点
卧香点在卧香炉裡,风吹来,香的灰烬不会掉到外面,弄髒供水。它点燃后从这头烧到另一头,不会燻在同一个地方,而且一次只点一枝,上面就不会被薰得黑黑的,所以希望大家尽量改用卧香。
卧香的供法
点卧香:手握在卧香三分之一处(图9),再拿打火机点,(打火机上的不雅相片要先撕掉),要点很多枝时也一样方法。但不要点太久烧去一大截,以免浪费。点著后不要用嘴去吹熄火焰,要用手搧熄,因嘴裡有细菌,用嘴去吹,细菌会死掉,造成杀生、有违慈悲。
念供养咒:香点好,供香时,右手结吉祥印,大指捻无名指,馀三指直伸,左手持香。先覆右掌印(图10),由内往外(自左至右),唸供养咒“嗡。阿弥利得。吽。怕都(由内往外时念前五字,回来时念后三字),连续三次。再仰右掌(图11),由外往内(自右至左)往复三次,但仰掌时,并不是在香的下方。很多人前三次知道要在上方,接下来却在下方作,这是不对的。
若香灰很长时可在香炉上敲一下,才不会落在桌上或地上。譬如有五个香炉,点五枝香,若中间的炉要点三枝,就多点几支亦无妨。学人教的都是标准的、如法的,作起来也很优雅。
念供养偈:持完咒,香举高,右手伸至香的下方,手印如前(图12),诵供养偈。
念完,弹指出去。(此时香灰又很长时,可在炉边再敲一下。)接著两手姆指、食指向外各持香的三分之一处,举香齐眉问讯(图13),然后把香放入卧香炉内(图14),香要摆正,不要碰到炉边,以免熄灭。
供卧香注意事项:卧香炉内要先放入香灰,香再摆在香灰上面,否则,香会熄灭。香炉内若放三枝,要放齐,不要重叠,以免燃到重叠处熄灭了。又若香炉摆得比人还高,卧香放进去时,若传出轻微的“啪”声,或觉得像是碰到硬的东西,表示前面供的香点过后又熄灭了,拿下来察看可能有一大堆没烧完的香,这是因前回上香的人不细心所致。
此外要注意,当香炉中间的香灰尖起来时,把香放进去会滚到炉边,容易熄灭,所以要用小汤匙把香灰抹平,抹到前后两边,使中间形成凹进去的,香放进去自然会滚中间;若香灰已经太多了,就要拿一些出来,拿出来的香灰丢掉不要紧,不必执著。
三‧环香
供环香时,燃烧的方向必须要向右绕。因为我们绕佛时是向右绕,佛的白毫也是右绕,佛胸前的“卍”字仍然是右绕。
点环香的方法,用手把环香撑开,把所要点的那端朝上,因为火都是往上烧,这样点法才不会烧到第二圈。
又有些环香加了一条红线,怕湿气重时,会垂到下面。这时你就要注意看,如果今天有起雾或下雨,表示湿气重,绳子就让它留著;如果天气很好,就把绳子拆下来。若不把它拿掉,久而久之因弹性有限,裡面几圈会粘在一起,火烧到这裡时就会熄灭。若将绳子拿掉,让香环自然垂下,每圈有了间隔距离,就能烧完。
火烧到最裡面的中心点时,有时这个“心”会附在环香座的尖端上,无法完全烧掉。下次要点环香前,得先把它去掉。
使用环香日子一久,香所薰的香油会卡在环香座的尖端上面,要用汤匙把它挖掉,再点环香时才能放妥,才会均匀的垂下来。否则左右不平均有时会掉下来,这些细节,大家都要注意。
四‧檀香
檀香有“檀香末”和“檀香块”两种。
点檀香最好使用专门用来点檀香的香炉,而且有模子可以模的。点檀香的方法很多,现在介绍如下:
我们前述要丢弃的香灰,可留下一些,放入环香盒内盖好备用。当要点檀香末或沉香末时,要先加入三分之一量的香灰,混合搅拌均匀,才能点燃。很多人抱怨檀香难以点燃,只要照上面的方法点,保证能点著。
檀香炉通常附有模子(铸模),点香以前,将模子摆好,倒入加有香灰的香末,用汤匙抹平,再从中间尖端拿起模子,一个檀香末的模型就会出现,从起点点燃后,它就开始燃烧了。
若能按照此法来作,一炉至少可点两个钟头,足够做一堂功课,一斤沉香两千多元,一个多月还用不完,非常节省。此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发生点著时烟雾一大堆或点一下就熄灭的情形。
第一次的檀香末烧完,还要再点时,里面的香灰要先倒掉。由于香油粘在炉底还会有一模印,可以照此模印把模放入,再添加香末下去。因为底下有一层油质,点起来显得更香。
点多次以后,香油会越积越多,此时可把香灰倒掉,将香油剷起来,不要丢掉,自有妙用。当我们求大悲咒水这麽大罐的水,放一些沉香油下去,就香得不得了,整个大悲咒水就像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那麽香。我在家时求大悲咒水给人喝,都会加一点沉香油,别人喝了都会说:“吴居士,你求的大悲咒水与众不同,好香喔!”放了沉香油,当然香呀!
香油能辟邪、镇静。受惊吓的人喝了有镇静的作用。中药有一味药叫“沉香”,医生开“沉香”给患者要先烧过,不是直接将生的沉香加入药材内,为何要先烧过?因为沉香有油嘛!所以沉香油很好,要留下来不可丢掉。
通常檀香炉有好多层,油剷起来后,把它放在最底层,这些沉香油用不完时,将它拿来点还会燃烧,而且非常香。
如果檀香炉没有模子可用,同样也要先加入香灰混合均匀堆好,然后点一枝或三枝小枝的香,插到香末中间,香烧完时,香末就点燃了。
五‧沉香片、沉香块
如果唱炉香讚,得放三枝沉香片以供拈香。住持要拈香时,会将它分别插在三个位置。
如何拈香呢?
沉香很短,买回来时把它剖成一小片一小片,不要太大块,短一点较好,剖好以后,放三枝在香炉前备用。
拈香时,若时间充裕,每插一块沉香片,都可唸供养咒与供养偈(与前面讲过的相同),再将沉香片插好。
若没时间,程序可以省略一些。拿起来问讯,插好,问讯。再拿第二块起来,问讯,插好,合掌问讯。再拿第三块,问讯,插好。现在三块都插好了,手上是空的。再合起来做一次供养:唸“嗡。阿弥利得。吽。怕都”六次,再唸“愿此香花普遍十方供养三宝护法龙天普薰众生同入佛智”,再弹指。
供水、供香后,再结一须弥山的手印:右手由小指一一插入左手内,亦即右小指插入左手无名指与小指间,依此类推(图15)。然后,左大姆指勾右小指,右大姆指勾左小指,两无名指相勾,左手食指回来勾右手中指,右手食指勾左手中指(图16)。
结好须弥山印,就举起来问讯(图17),举至眉间问讯时,观想供养的物品如须弥山一样多,中间高高的就是须弥山,四个角落即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庐洲。)
六‧为何要点好香
民间的俗语,如果某个人遭遇挫折或失败,常会自我埋怨说:“前世可能撞破别人的金斗瓮!”反之,倘若看见某人样样都很好、有好的境遇,就会称讚说他“前世烧好香”。
前世烧好香虽只是隐喻行善能获得福报的俗话,实际上佛法也讲求供香必须烧好香。正沉香、正老山的,儘管买来点,不用担心要花许多钱,买好香来点、来敬佛,必定福不唐捐。
沉香有三种:放入水中会沉入水底的叫水沉香,若只沉到一半叫半沉香,浮在水面上的叫浮香。浮香不太香,品质较差,半沉的已经不错,全沉的水沉香就非常香,品质很好。
好香价钱很贵,有位居士平日在埔盐莲社参加共修,那里点的香非常香,每次跟他们共修完,整件衣服都香香的,后来居士拿一斤同样的香供养我,问他价钱,他说一斤一万,确实很香,但也确实很贵。
学人以前在俗家点的是一斤两千四百元,后来也曾买过一斤八千元的沉香,香气则略逊于居士所供养的。
现在的香为何那麽贵呢?听说是被阿拉伯人买贵的,因为阿拉伯国家位于沙漠地区,不适合耕作,气候跟我们这边不同,晚上很冷,白天很热,人们几乎整天都躲在室内点香,由于出产石油非常富有,所以一些好香都被他们买贵了。
为何要点好香?因“香”能辟邪、能提神。鬼魂爱臭、不爱香。好香点起来,不仅邪鬼跑掉了,也可以使我们提神醒脑。以前的读书人读书时,前面常摆上一个香炉,点上好香,一来辟邪,二来醒脑,不打瞌睡,脑筋清醒,读起书来就能心领神会。
俗人提神醒脑都要点好香,供佛当然更要尽量使用好的香,以表虔敬。
倒是施食的地方,鬼魂聚集来接受施食,不必点太好的香。所以莲社若有人拿线香去,都拿到楼下施食的地方使用。因施食的地方有鬼魂比较污秽,早上、中午的施食,和晚上放蒙山,一天要用三支。
此外遇有丧事,有人以为对亡者不必烧好香,我认为不对,因为要请佛来接引,岂可不点好香?
七‧香的意义
佛教是觉悟的宗教,事事物物都有很深刻的意义。“香”是我们佛教最特别的地方,也只有我们佛教最知道“香”的意义。
许多佛经都可见到有关阐述供香意义的法语,今略举如后。
《华严经》的有关记载
由《华严经》的记载看来,点香具有“普薰、薰染”的意义。
在喜马拉雅山上,有一个阿那婆达多池,那儿出的水沉香叫做莲花藏。点一粒如芝麻一般小的莲花藏,即能香气普薰阎浮提界(指我们这个南赡部洲整个地球),闻此香者,能离一切罪,戒品会清淨。
又说雪山也有一种香叫做“阿卢那”,众生一闻此香决定离诸染著。
又说罗刹界有香,名“海藏”,专门供转轮王使用,若烧一小丸,香气一薰,王与他的四大军皆腾虚空,游止自在。罗刹界为四大天王所管,是第一层天,所以第一层天的香叫海藏。
又说善法天(这是第二层天,玉皇大帝的忉利天)中有香叫做“淨庄严”,若烧一小丸(即如芝麻一般小),薰被天将,普能发起念佛之心。
第三层天须夜摩天的香叫做“淨藏”,若烧一小丸,同样能普薰天将,而且天将会聚集到天王的地方听天王说法。
第四天兜率天的香叫“先陀婆”。兜率天有内院,外院。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居住、教化天人的地方。在一生补处菩萨的面前烧一丸香,会兴大香云,遍覆法界,普雨一切供养物,这些供养物再供养一切诸佛菩萨,供养十方一切诸佛的道场和菩萨众会。
我们这个世界的佛释迦牟佛已经涅槃,下一回是弥勒菩萨在此世界成佛,但那是很久以后的事。目前弥勒菩萨暂时住在兜率天的内院教化天人,等待众生的缘到了,就来我们这阎浮提成佛,所以叫做一生补处菩萨。
第五层天善变化天的香叫做“夺意”,若烧一小丸,七日之中会普雨一切不可思议的庄严的东西。
上面所说都是欲界天的香,已经非常微妙了。
由此看来,点香具有“普薰、薰染”的意义。
我们平日点香,应该警惕自己:心随恶缘,就会薰染到污秽,若随善缘,就会薰染到清淨,一如俗语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现在有些青少年变坏,就是交到坏朋友的缘故。他若能与善知识好人接近,善根自然开发,就会步入正途。所以不论小孩、大人,交朋友要非常慎重,要亲近善知识,不要“忠言逆耳”,对坏人说的话反而唯命是从。
我们点香要会迴向真如。我们的真如本性流落无明时,无明会越薰染越严重。若用真如来薰无明,以后这无明就会渐渐变真如。这些都是华严经里鬻香长者说的。
《大曰经》的有关记载
依据《大曰经》的记载,烧香是遍至法界义。即烧香是遍一切法界的意思。香气随顺风、逆风,自然遍至一切处。
香是有形有相的,近一步也有无形的意思。
什麽叫无形的香?如经上所说的“菩提心香”即是无形无相。
菩提即“觉”的意思,我们的觉性是遍满十方,会随著发菩提心的一一功德普薰一切地方。亦即“为慧火所烧,解脱风所吹,随悲愿力自在而转,普薰一切,故名烧香”。
用智慧火点我们的菩提心香:学人常教大家,拜佛时要观想我们的心中有一心炉,心炉点心香,心香飘渺,香云朵朵,供在佛前。意思就是我们的菩提心香要用智慧的火来点,点著后,用解脱的风来吹,吹了后会随悲愿自在的力量一直转,一直绕。
我们都有愿力,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普贤菩萨发十大愿,你有愿力,自然会照你的愿去度你一切的众生,这时就是普薰一切地方,这就叫做“烧香”。
因此,“烧香”的意义很深奥,不是随便烧烧而已。
《无量寿佛经》的有关记载
前面说到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其中第三十二愿说:“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花树,国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为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萨闻之,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们娑婆世界房子是用盖的,但是极乐世界的宫殿、楼阁是用化的,不只在地上,虚空中也有。此外,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这叫做池流。也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这些花树不是像我们用种子种下去慢慢长大的,阿弥陀经上说是七宝造成的。七宝只是一个代表数目而已,其实不只七宝,而是无量的杂宝和百千种香造成的。因为是杂宝所成,所以会放光明。
我们这世间,鑽石虽会放光明,但不香。金子金光闪闪的,也不香。如果会香的东西就不放光,会放光的东西却又不香。但极乐世界的东西会发光又会香,很微妙,超过十方世界,而且它的香味会普薰十方世界。
根据无量寿经所说,七宝池的旁边以及整个极乐国土,有很多香树,伸入池中,放出来的香非常香,所以不仅水会香、其他一切都很香。
极乐世界的香能普薰十方世界。其亦即其香味十方世界都闻得到,菩萨如果闻到,皆修佛行。你可能曾在走路时闻到一阵香气,很多人都有这经验。当你的心很清静的时候,就会闻到极乐世界的香味,因而生起欢喜心,欢喜菩萨在与我感应了,就更认真念佛,这就叫皆修佛行。
香积佛的众香国,那里的众香菩萨也说到众香国的香会普薰世界,闻到的人也会起欢喜心。释迦牟尼佛是用言语来说法的,众香国的香积佛则是用香来说法。极桨世界的香一样也会说法,不但香会说法,色声香味触法全都会说法。水啦、风啦(触)都会说法,所以可说是很微妙的世界。
以上是无量寿佛经裡头与香有关的记载。
《楞严经》的有关记载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大势至菩萨是极乐世界的菩萨,在楞严经中,佛问二十五圆通,大势至菩萨起来说第二十四圆通,观世音菩萨说第二十五圆通。
大势至菩萨说:十方诸佛怜念我们众生,就像母亲在想念子女一样。你看佛有多慈悲。所以学人常跟你们说佛看我们就好像独生子一样,每天都在想我们。没学佛的人不知道佛每天在想我们,我们虽然学佛,有些人也不知道佛那麽慈悲,每天在想我们。
佛每天想我们就好像母亲每天想我们一般,但如果儿子出走了,母亲想我们又有何用?有些人不听母亲的话,上学时跷课,在外游荡,天晚了还不回家,母亲就心急如焚的东盼西盼,“倚门望子归”。母疼子是天性,但子不受教,只管自己跑掉,这有何用呢?若儿子能以母亲想念儿子的心来想母亲,这对母子虽隔得很远,总有相会的一天。
因此,我们众生心如会忆佛、念佛,那麽现前当来,一定见得到佛。
忆佛就是想佛,把所有一切东西都当作是佛,或把我们正在做的事都想成是佛的工作,煮饭时想成是佛的饭,洗衣服时想成是佛的衣服,这叫忆佛。不要想这是丈夫的衣服,儿子的衣服,这样会越做越讨厌,而起烦恼。
有的人不知如何修行?譬如在银行上班的人,忙著数钞票算钱,没时间念佛,也无法念佛,念佛的话钱就算错。这时要想,钱都是阿弥陀佛的。在银行工作很忙时,要想今天这工作阿弥陀佛赐给我的,我做的工作就是阿弥陀佛的工作,这样就不会贪污、渎职,这也叫忆佛、念佛。如果我们会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离佛就不远了。
经上告诉我们,只要忆佛念佛,不必假藉其他一切方便。有人说我傻傻的,念地藏王菩萨,才会开智慧。要不然就念药师佛,或念观世音菩萨消灾。这一切的方便,其实都不用,就只要忆佛、念佛,不必假藉其他方便,自然心就会开,智慧就会开。像烧香的人身体会染到香味。所以叫做香光庄严。
根据圆瑛法师的解释,我们忆佛念佛,必定成佛,学人常跟你们说:以佛的果来做我们众生在因地修行的因,有了正因必能感到正果。所以我们念佛,当生就会成就,必定成佛。
像染香之人,身上即有香气,我们每天在佛堂燃香薰修的人,走在外面,经过别人身旁,会使人觉得很香,因为我们一天到晚在点香、在薰染香气,当然香囉!
反之,如果是整天逗留在鱼市场的人,从旁经过,会令人觉得气味非常腥臭。
念佛的人会得到佛的气分,满面光采,没有烦恼相。
我们若念佛名,就会染到佛的名香,近佛的身体,就会染到“佛身香”,开佛心时,就得到佛的心香。念佛圆通章教我们“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自得心开就是得到佛的心香。
所以念佛的人,身心都染到佛香。上根上智者染到佛的心香,中根中智者染到佛的身香,下根下智者染到佛的名香。
我们修念佛,是以佛的法身香,以佛的智慧光,来庄严我们自己的本觉佛。
念佛之心,是无形无相的,不生不灭的。例如我们念“阿弥陀佛”,这念心是无形无相的,不是体内在跳动的那颗心在念的。人是四大假合,会生老病死,这念心则不会生老病死。
人一死,灵魂脱离身体,没学佛的人去投胎转世,在六道轮迴,有学佛的人,莲花来就把我们接去,接什麽去?接念佛的这念心去。
这念佛之心,是无形无相、不生不灭的,所以叫做法身。此心具足灵觉之性,所以叫做智慧。
阿弥陀佛有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就是法身香,佛的光明就是智慧光,所以我们念这声阿弥陀佛时,就是法身香和智慧光都具足,就是庄严我们自己的心佛。
我们念佛时,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也就是庄严我们自己本觉的心佛,这叫做“香光庄严”。
香光庄严很难解释,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做很详细的说明。
《小乘佛典》的有关记载
小乘佛典上有“五分法身”之名词。
以香譬喻五分法身,谓之“五分法身香”。
所谓五分法身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证阿罗汉果的人,即具足这五分法身香。
前面提到“无形的香”?“五分法身香”亦是一种无形无相的香。
现在再详细解释如下:
戒香:即如来的身口意三业离一切过非(佛不会做错任何事)。
定香:如来的真心寂静,离一切妄想。我们凡夫则妄想纷飞。什麽叫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寂静,所以佛有涅槃之乐,也有菩提之乐(证了菩提),这就叫定香。
慧香:如来的真智圆明,观达法性。佛真正的智慧,圆满光明,能观照法界性。这就是慧香,也就是根本智。每个人都有根本智,只是被无明覆蔽,尚未证得,佛则是证了根本智,根本智就叫做真智。
解脱香:是说如来的身心,解脱一切的束缚,也叫做涅槃之德。佛的身心不会被一切的东西束缚到,也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凡夫的心则无论到那里都被束缚住,不是执著这,就是执著那,妻子、丈夫、儿女、事业,每样都束缚著我们,因为这些重重的执著与束缚,使我们的心无法解脱,因此佛在金刚经里,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有些人执著心相当的重,临终时佛来迎接,也因为心有牵挂而不想去,实在太可惜了!
昨天,学人去彰化向一位八十六岁病危临终的老先生作开示。老先生的妻子也八十六岁,很久以来就生病躺在床上,一向都靠老先生帮她刷牙,别人刷她都不满意。现在老先生自己也病了,可能内心一直执著“万一我死了,太太的牙该找谁去刷她才会满意”,所以虽然病很深重,却是一直不肯断气。我去加护病房向他开示:“阿弥陀佛来,你要和祂去哟”,他点了头,再告诉他要万缘放下、不要胡思乱想,并教他越是难过,越是要念阿弥陀佛,他都会点头。接著我劝他家人带他回家,帮他念佛,所有点滴、呼吸器都拆掉以免增加痛苦。结果病人当夜凌晨一时就往生了。这是心有所住,所以无法断气的一个例子。
凡夫是事事执著颠倒,佛则是心无所著,所以叫做“解脱香”。
解脱知见香:解脱知见是指解脱之后的正知见,也叫做“后得智”,后来得到的智慧。刚才有根本智,现在这叫做后得智。以上就是五分法身香。
18‧供花
一‧佛前供花的由来
佛为天人师(天道与人道众生的导师),佛经上记载了许多天人或天王持花、散花供佛的故事,所以,后世的人,都知道要以花供佛。
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时,也以花供佛,以下是记载于佛经上的故事:
经上说,释迦牟尼佛在修行一大阿僧祇劫后(想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祇劫),遇到燃灯佛(即定光佛)出世成佛说法度众。
有一天,燃灯佛要入莲花城,该城国王非常高兴,下令城内所的花店,莲花只能卖给国王,不得卖给其他任何人。
释迦牟尼佛那时因地修行,听说定光佛要进城,就想去买莲花供养佛,因国王已经下令,没人敢卖,所以找来找去都买不到。
怎麽办呢?走著走著,看到一位少女手拿七朵莲花,就问她:“我想买莲花都没人敢卖,妳怎麽有这七朵莲花?”少女答说:“我就住在卖莲花的花店隔壁,透过关係,用了七两黄金才换得这七朵莲花,若非如此还真买不到呢!”说完捧著七朵莲花就要去供佛。
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就说:“我给妳七两黄金,这七朵莲花卖我吧!”少女不答应,释迦牟尼佛再三恳求,最后少女提出一个条件:“花卖你可以,但你生生世世都要和我结为夫妻,答应了就卖你,否则不卖。”释迦牟尼佛为了供养佛,只好答应她说:“妳有条件,我也有条件,我生生世世与妳为夫妻不要紧,但是我要出家时妳不可阻止,我儿子要出家妳也要让他出家。”少女也答应了。
就这样两人捧著莲花,等定光佛远远走来,就五体投地顶礼而拜。接著当定光佛走近时,就把莲花往空中抛上去(散花)。
佛行走时,很多人跟在四周一直散花,佛有无量无边的威神之力,所散的花在佛的上面形成一个花盖,佛走到那裡,花盖就跟到那裡。
两人把莲花抛上去,七朵花就都固定成伞盖的一部分。将花供佛之后,他们也跟著佛走。后来走到一处泥泞地,因地修行的释迦牟尼佛,马上趴在地面,解开髮结,将头髮舖在路上,非常虔诚的请世尊从他的头髮、身体上过去,定光佛就踩过他的头髮、身体,接著站在他的身上对大众说法,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佛就说:“不要小看这个人,他再过很久一段时间,就会在娑婆世界成佛。”定光佛当场在大众面前为他授记,当来成佛,佛号为释迦牟尼佛。
二‧供花的种类
供佛用的花可採用包括莲花等各种鲜花,或人造花、塑胶花、莲花灯等。
佛堂用塑胶花供佛,可以免除常常更换的麻烦。塑胶花、人造花、莲花灯等可多买几样,每星期换一次。譬如买六种,一个星期换一样,可常保新鲜感。偶而心血来潮就去买鲜花来插,因鲜花有时较贵,插起来又费时。可以在初一、十五或佛的生日买些鲜花插来供佛,这些都有无量的功德。
用兰花供佛,也有无量的功德。
兰花有洁癖,莲花是出于淤泥,兰花却都长在深山、悬崖,阴冷潮湿的地方。平时我们把它种在蛇木盆裡就会活,水浇一浇,开出来的花就又美又香。
供佛的花要插得清静庄严,但有时也可加以修剪。譬如有些花较早凋谢,就可把这部分修剪掉。塑胶花供久了,花叶上会因积灰尘而肮髒,应随时加以喷洗乾淨。总之,必须维持花的新鲜度或清洁,才有恭敬。
三‧供花的意义
一切植物结果前必先开花,所以花是因,果实叫做果。由前述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时以花供佛的故事,可知“供花”有很大的意义,供花是因,得到佛的授记是果。
佛经上最重视的是莲花,世间的花以莲花为最尊贵。
莲花为何最尊贵、最特别?第一,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它很美、很香、很庄严,却生长自污泥之中。第二,莲花的花和果同时成熟。
以下就以“用莲花供佛”来引伸说明供花的意义:
出污泥而不染:
莲花种在平地,高山都不会活,一定要种在淤泥才会活,才会开花。所以大家不必怕住在这如同污泥一般极其恶毒的娑婆世界。因为只要我们好好念佛,将来都能往生西方,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一般。
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何要在娑婆世界成佛?他就是要度这污泥裡罪业深重的众生。阿弥陀佛为何要发这麽大的四十八大愿?他就是要度我们这罪恶生死的凡夫。
因果同时:
一般植物都是先开花后结果,譬如龙眼花过年时就开了,花谢了以后才结果,然后再慢慢地大起来,要等到六、七月才吃得到龙眼。可是莲花却不一样,当花开了再谢时,果就成熟了,它是“因果同时”。
因果同时,以念佛来讲是很符合的。我们这娑婆世界叫做五浊恶世,就好像污泥一样肮髒。世间的土以污泥最髒,这麽肮髒的地方却能生出庄严、清淨、香洁的莲花,我们虽然生在这麽污秽、这麽恶毒的世界,但只要我们念佛,以后往生西方时,都是莲花化身,而且清淨庄严。
莲花是花果同时成熟,表示我们念一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七宝池即浮出代表我们的一朵莲花,因果同时,时间并无间隔。不会说我们在此念一声佛,过一些时,极乐世界的七宝池才浮出我们的莲花。一定同时,一分一秒都不差。我们淨土法门就是和这个意思一样,很微妙。
经上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是无量寿经中的一首偈。意思是说,我们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听到他的名号,只要我们想往生极乐世界,全部都能往生,住于不退转的地位,你的莲花都开在那裡了,怎会退转?一定不退转。
成就文裡也这麽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即得往生,就是我们在这裡念一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即浮出一朵我们的莲花。所以你们都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保证的,不是我在这裡替你们保证的。
你们在那裡的莲花都很大,每天念佛,莲花会很大,以后都上品上生,你们要有信心,经上都是这麽说的。
四‧供花的功德
总而言之,以恭敬心用花供佛,都有无量的功德。以下,学人举一个故事供大家参考。
某一天,有一位年纪已经不小的小姐,由父母陪著前往台中,拜访某位非常有名的法师,请教法师有什麽办法可以帮她,使她能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结婚。
法师说:“办法有啊!你只要对佛虔诚祈求。最好每天买花回去拜佛,求佛让妳的婚事早日成熟,嫁一个好的丈夫。”
小姐认为很有道理,花是因嘛,佛前供养请求,就像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时少女拿七朵莲花分给他四朵,就生生世世做夫妻,有道理。就每天去花店买花供佛求佛,如此经过一段时间。
这期间,台中某企业公司的董事长也常到同一个花店买花回去供佛,久而久之发觉这位小姐也常常来买花,长得又不错,心想若将这位小姐娶来当媳妇,一定很好。
有一天,两人又碰面了。他问小姐买花做什麽用途,小姐告诉他买回家供佛。花买好后,董事长打定主意,开著车跟踪小姐,知道她家住址后,就找媒人去提亲,后来这位小姐果真嫁去当他家的媳妇了。
一两年后生了儿子,满月时她和父母提著米糕去供养那位法师,感谢法师开示、做媒人。
法师急忙推辞道:“我那有当媒人?”她说:“有啊,我向师父请教婚姻问题时,师父要我买花供佛,于是回去后照指示去办,我的姻缘就是这麽来的,等于是您做媒人,所以我要拿米糕来请您吃啊!
以花供佛,不只求婚姻,求别的一样有效。只要有虔诚的心,佛都会成就我们的。
五‧花供佛后的处理
供的花最后总会凋谢,但不要马上扔入垃圾桶,花可放在树根处,乾了以后再扔掉。
供佛的花拿去树头,供养这棵树的神,树神会很高兴,等花乾了以后再丢到垃圾桶。
凡是拳头大小以上的树木,就有鬼神居住在上头,所以砍树木要注意,才不会招惹到鬼神,否则鬼神有时会生气,找你报复。
鬼神将树上当宫殿住著,我们看不到而已,把它砍掉,等于是“坏鬼神村”,会找你捉弄的。因此要砍伐树木时,一定要在三天或一个礼拜前,先向树神说法,告诉祂:“因为这裡要盖房子(或要筑一条路),这棵树不得已只好砍掉,我再过几天就要来砍这棵树,请你们赶快搬离开到别的地方住。”如此一来,树神就会去找别棵树居住,砍掉这棵树就不要紧了。
因砍树而出事的人很多,举二个例子如下:
例一‧学人定期去台中潭子与莲友共修,有一次一位女居士请我帮她爸爸加持,说她爸爸眼红如火,医生也检验不出什麽毛病,并且常喃喃自语。我问她怎麽会这样?
她说:“有一条新马路要穿过我家的地,我父亲就把那地方的一大丛竹子砍掉,砍掉后就变这样了。”
我告诉她是招惹到草木神所致。我们去她家,先洒淨,然后要找她爸爸出来,为他加持。结果不在,原来是知道师父要来,去理头髮了。
帮他洒淨时,其中有一间房子锁著打不开,没法洒淨。由于没时间等她父亲回来,就交代她将所求的大悲咒水先拿给她爸爸喝,馀下的用来洒淨,自然可以痊癒。
后来我再去潭子时,她说她爸爸第二天就完全好了。
其实她爸爸那天没去理髮,是躲在锁著的那间屋子不肯出来。我虽没帮他洒淨,他只喝了大悲咒水,再由她洒淨一下就好了。所以,如果知道方法处理起来很简单,不知道方时就会被折磨一辈子,整个一生就此断送。
例二‧员林有一位省议员,选前打算在中国时报员林办事处对面空地设竞选总部(选举事务处)。那时空地上有不少很大棵的树,所以总干事就叫工人去锯掉,并在场监督。不料树一砍下来,人也跟著躺下来昏倒了。无论怎麽医都医不好,怎麽验都验不出毛病,人却像植物人一样不言不语。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一个曾经来莲社的姊姊才跟我提起这件事。我说他这是得罪了草木神,最好带来加持,要不然带去照因法师那裡也可以,可是她不信。又经过不知几个月之后,没办法,才带去照因法师那裡加持,听说后来好了些,现在可能已经好了。
19‧供果
一‧供果的原则
水果买回来以后,先供养佛再吃。我们在佛前要供果。供果很简单,大家每天都会吃水果,水果买回来以后,先供养佛再吃,而且拜一拜就可以收了,不必像一般人,早上放著等到晚上才收。如果有作二时临斋的人,也可以在要吃以前供养。
我们能吃的,才可拿来供佛。用水果供佛,很要紧的是一定要先洗乾淨,尤其不需削皮的水果例如蕃石榴、杨桃等,更要洗乾淨。不可一买来就供在佛前,这样很不恭敬。至于凤梨,一定要削皮,就像我们要吃一样,最好再切片。水果该要切好才吃的,就要切好,例如供西瓜,先剖开,切一切,装好成一盘,像我们要吃的一样的来供佛,不可一整枝凤梨摆上去就拜。有的甚至买带尾的凤梨,还故意买尾端特大的,认为这样比较好,这都是迷信。
三德六味中的“三德”,是指清淨德、柔润德、如法德,我们供佛,一定要做到如法、清淨。
有时供饭菜也可以。饭一小碗即可,菜要六碗,并且要煮熟,调味料该加也要加,就像我们要吃的一样,不可以金针、木耳抓几碗就拿去拜。我们能吃的才能供佛。
二‧供果的方法
准备好,要拜时,可以同样的,结手印,念:“嗡。啊弥利得。吽。怕都”作加持。
因为我们都把水果摆两边,所以这边念完咒换另一边念,结束时再弹指出去,然后结须弥山印,观想我们供养的东西像须弥山那麽多,这样就很如法。
三‧相关名词
有人把供佛的水果称为“四果”,这是有它的特殊涵义的。天台宗将佛教分为藏、通、别、圆四教。藏教的果位分为四级,由低而高,依次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其中最高的果位第四果叫做阿罗汉。我们拜四果,表示拜四果圣人,四果圣人即是阿罗汉。拜一种水果,初果;拜两种水果,二果而已;拜三种水果,三果而已。初果,人天七次往返,要在天上人间来回出世七次;二果,人天一往返;三果叫做不返;四果就出三界了。所以拜四果的意思,大家要知道。
20‧洗足
一‧洗脚的意义
下午上班回家,倘若很忙没时间洗脚,最少要洗足。修行人脚一定要常洗,不可没洗脚就睡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第一会经文“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坐而坐”。此段经文告诉我们佛外出乞食回来,吃过饭必定洗脚。
脚若常洗,身躯就会少毛病。以前印度人都打赤脚,有一回泰国僧侣行脚到员林莲社,也是打赤脚,十几个都是,我们台湾十几个跟他们一齐走的,才有穿罗汉鞋。
以前是泥土或石头路,打赤脚走路就像脚底按摩。现今,大家注重健康,在一些公园花园都有舖健康步道,也是作脚底按摩之意。学人时常去跟田庄人助念,亡者很多都是活到八、九十岁,因为他们少年的时候都打赤脚种作,所以身体很硬朗。
以前打赤脚要洗脚,现在穿鞋穿袜子,更需要洗脚,若没洗会有臭味,这样上床睡觉棉被也会有臭味,空气污染身体容易出毛病。
学人出家跟随忏公。忏公若要上台北,中途都会休息一、二次,上完厕所都会漱口,脚一定洗淨之后才会上路,学人就问忏公为何常洗脚,他说:“脚要常洗,身体才会健康。金刚经第一会的典故,脚洗了再打坐,表示清淨。”学人这几天忙得澡都没洗,但是脚也都一定要洗了才睡,吃饭时也先洗手再用斋。
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吃饱饭后一定要刷牙、漱口。因为饭后若没刷牙漱口,牙缝夹有一些饭粒菜渣,容易发臭,这样去诵经、念咒、作法,就是没有恭敬心。要常洗脚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洗脚的偈子
这本日用偈咒及行法规仪,没有洗脚的偈咒,华严经中则有一首洗脚的偈子: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意思是说,我们若洗脚时,当愿众生具有神足通。神足通表示会飞行变化,断了见思惑,就能飞行,罗汉都会飞。凡夫未断见思惑,都有身见、我执,有我执就有疑,就无通;证了罗汉果的人,不仅断了见惑,思惑也断了,就没和我们共业,所以就会飞。
我们都说因为有地心引力,所以人不能飞,其实依佛经裡说,是因为我们的业力才不能飞的;而罗汉能观空,同样的身体,要去那裡只要动个念头,一下子就到了。若是菩萨更殊胜了,破无明的菩萨一想就到,又更快,想去美国一想就到(叫做意生身,身土不二)。譬如说,我们念观世音菩萨,菩萨会随时示现、随时感应,因为祂的法身遍满一切处,诸佛也是相同。
我们念阿弥陀佛,有时佛会示现在我们眼前,就是这个道理,你念他就来,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不用挂碍,先请佛菩萨帮我们作主再做,一切事情一定万无一失。
我们若能往生到极乐世界,想到那裡,莲花一坐,一下子就到,很便捷,走到那裡都无所障碍。神通若要自在,一定要有定力;若没定力而获得神通,就叫业通,会误人误己。若神通自在的人,有定力,绝对不会说自己有神通,若让人知道他有神通力,明天要找他,就找不到人了,那就是真正有修行的人。譬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示现为寒山、拾得两位大士,阿弥陀佛示现为丰干大师,今天让人知道,明天大家要找他,就找不到人了。
所以,有神通的不会让你知道,让你知道他就走了。明白了此点,大家不要追逐有神通的人。我们自己都具足了神通,自己要去开发,别人的神通是别人的,去看也没有用,学也学不来。去阿弥陀佛那裡学比较快,神通不是求来的,要自己实修才能显出本具的德能。
21‧昇楼
洗完澡、洗好脚、换好衣服、准备上楼(若是透天厝佛堂在楼上)作晚课,有上楼的偈子,要背起来:
“上昇楼阁,当愿众生,昇正法楼,彻见一切。”
这首偈意思是说,当上楼时,要观想这个佛堂就是大雄宝殿,佛所住的叫法楼。佛弟子若有一栋透天楼房,最好要设一个佛堂,那麽这栋楼房就叫法楼,请佛来家裡住最好不过了,会保佑我们。有些人不平安,若能佈置一个清淨庄严的佛堂,则一定会平安。佛堂最好安在楼房最上层,不可设于寝室中。有的人房子很宽阔、厅堂设备得很好,却是鬼神在住,孩子信佛,母亲不接受,儿子不得已将佛安在寝室中,这就不如法。经济若是不允许,简单一点没关係,总之要清淨就没错。若有用功福报就会来,有一天也会有能力佈置得很庄严。
“彻见一切”就是能够看得很远,不只是看得很远,连很微细的所在都看得清清楚楚;换一句话,彻见一切就是看我们这一念心,观我们这一念心,看这一念心是不是在妄想?是不是在造贪瞋痴?这一念心清淨,看一切万事万物就看得清楚;这一念心若污浊,就有障碍,就看不清楚,就不能彻见一切。
天眼通之所以能看到那麽远,是因为没有烦恼、没有障碍,我们就是被烦恼障盖住了,所以看不出去。
个人是这样,国家也是这样。若是有远见,五十年、一百年后的事,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了。若短见不能彻见一切,想到那裡做到那裡,有什麽毛病才做什麽事情,毛病很多,再怎麽做也做不完。
佛教徒,上楼念“昇楼”的偈子,然后念佛作功课
22‧睡眠
一‧睡觉时念寝息偈
“及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稳,心无动乱。”
意思是说,若睡眠时,当愿众生,身体都能安稳无病苦,心无烦恼。
很多人跟学人说,晚上睡不著觉,学人就教他念这一首偈子,再念一会儿佛号,求佛菩萨加被,当晚就会很好睡。若不信自己可以试,尤其是会作恶梦、作不淨梦的人,儘管念这首偈与佛号,求佛菩萨加被,就会很好睡。因为身体安稳,心无动乱,就一定很好睡啊。
我们就是胡思乱想,乱想心就动乱,心动乱身体就不得安稳,就翻来转去睡不著觉。有人会催眠术,就是引导心集中在一处,之后你就睡著了。也有教人数一千隻羊,还未数到一千隻羊就睡著了。
但是,也有人因为鬼魂进入身体缠扰而睡不著,鬼魂晚上要活动不要睡觉,你就会睡不著;有的鬼魂没办法入你的身体,他就来扰乱你。上次学人说过社头有一个妇女,一躺下要睡,鬼魂就来打她的耳光,不让她睡,再睡就再打,这样折磨她。所以,晚上要睡时要念寝息偈、念佛菩萨圣号才好。
二‧《善导大师修行发愿仪》
善导大师发愿仪的利益:
在日用偈咒及行法规仪第廿九条有这样一段文:
“修淨土观及入睡时,应发此愿,一心合掌,观想自身坐于莲花之上,西方三圣在前,即念佛号数十声,然后发愿。发此愿已,一心正念,即随意入观,或临卧发愿而睡。有正发愿即得见佛,或睡时得见,但办专志必然满愿,得见弥陀或西方三圣及依正二报庄严也。”
戒律上也这样说,临睡时坐在床头,要念偈、作观、念佛、修定;若能这样,一夜之间心神就会清淨安稳,龙天护法会来保护;若起恶气邪念,则终夜心神恼乱,损及身体,又能招引鬼神作崇,不可不知。
念完寝息偈,接著念《善导大师修行发愿仪》才入睡:
“弟子某某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迴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捨,哀怜摄受,弟子某某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淨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阿弥陀佛。”
接著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阿弥陀佛,三称南无观世音菩萨,求佛菩萨加被,光明摄受,使弟子安稳,一夜好睡。
学人这几天比较忙,都忙到凌晨二、三点,连续好几天觉得身体很虚。中医说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三点,血液会流至肝脏,这个时段若没睡,身体很快就会出毛病。因为一连好几天觉得很累,又没得休息、打坐,有时二点睡,睡到早上六点,三百拜也没拜,白天又没时间拜,连晚上也在奔波。没修行就没有定力,身体就会发抖,就会虚弱,所以不可太过劳累。有定力的人少睡不要紧,如果闭关用功,少睡也没关係,因为打坐就像休息;若是一天到晚像学人这样东跑西跑,都在动的状态,又少睡眠,很快就倒了。
修行有念佛拜佛,整天没睡都没关係,所以有人练不倒单,就是要在定中练,很忙的情形下是没办法练成的;若是练成功了,再忙也没关係。以前学人看到过广钦老和尚,坐在藤椅上眠一下,精神就很好,晚上也坐在那裡。
善导大师修行发愿仪很好,意思是说:弟子某某现在是生死凡夫,我们都要知道自己是罪障深重生死的凡夫,才会精进用功学佛。“轮迴六道,苦不可言”无始劫以来,犹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在六道打滚,地狱不知去了几遍了,畜生、饿鬼道也去了无数遍了,非常痛苦,不可言喻喔。
“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今日逢遇善知识,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也听闻到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本愿就是四十八愿裡的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大愿裡面以第十八愿为本愿;念十声就能往生,这都是靠阿弥陀佛的功德力。
“一心称念,求愿往生”:一心就是没有二心,一心称念弥陀名号,就是要求愿往生极乐世界。不可一心称念却只求给子女考上大学、给先生赚大钱、给全家人大小身体健康,而不求愿往生极乐世界,这就太颠倒了。
“愿佛慈悲不捨、哀怜摄受”:愿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不要捨离我们,要怜悯摄受我们。
“弟子某某,不识佛身,相好光明”:弟子不曾看过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叫作相好光明。
“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实际上,佛时时都在示现。善导大师有一首偈“烦恼障碍虽不见,如来大悲相照护。”不能见佛是因为烦恼盖住了,如果能常祈求,总有一日能看见佛的相好光明。
“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淨庄严,光明妙相等”:极乐世界非常的清淨庄严,每样物质都会放光明,树、房子、土地等一切东西都会放大光明,跟娑婆世界大不相同。
“令我了了得见阿弥陀佛”:使我们能够清清楚楚看到阿弥陀佛的相貌。
三‧失眠之对治
许多人晚上睡不著,这裡教大家方法:
睡觉时先念寝息偈:
“及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稳,心无动乱。”
再念上述善导大师临睡入观发愿偈文“弟子某某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
唸完之后接著念阿弥陀佛,睡觉的时候,观想睡的床铺是一朵很大的莲花,观想自己睡在大莲花上,四边又有四朵莲花,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这样就很好睡,一下子就睡著了。
23‧善导大师日夜无常偈
善导大师曾写过很多偈子,勉励我们,从太阳下山开始说偈,之后,初夜、中夜、后夜都有说如何修行的偈。可见善导大师不倒单,晚上也在拜佛,所以善导大师修得很好,真不简单。
大师在日夜无常偈中说:
人间匆匆营众务 不觉年命日夜去
如灯风中灭难期 忙忙六道无定趣
未得解脱出苦海 云何安然不惊惧
各闻强健有力时 自策自励求常住
“人间匆匆营众务,不觉年命日夜去,如灯风中灭难期”:此句偈文是说,我们这人间都是匆匆忙忙在赚钱,各自忙做家务的工作,士农工商都很抢时间,生命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年、一日一日、一夜一夜的过去,就像风中之烛不知何时会熄灭。古人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乾。”也是这个意思。
学人曾为大家说过譬喻,以火柴棒说明人的“分段生死”。火柴棒就像这一期人生的寿命,火就是我们的生命;当此火柴棒燃烧完毕、此期寿命也就结束,神识脱出,又点燃另一期的生命。
学人前几天才到到台中为一位六十六岁的亡者助念,他是跳石冈水坝自杀而死的,泡在水裡边一週后才被发现;也曾去为睡觉睡死的人助念;昨天则到花莲玉里讲经后,去为一个修接电线、被掉落的高压电线电死、才三十岁的工人助念;此外,又曾为一位坐著看电视看到死去的人助念,原来他在过新年去钓鱼,五点回家后坐著看电视,六点时家人叫他吃饭,叫好几回都没回应,一看才知道已经死了。
刚才说到人会因遭逢意外而死。像被高压电电死的那个工人,如果他有信佛念佛,可能就不会被电死,这不是随便说说的。例如有一个从事铁工、盖铁皮屋的老闆,他常叫工人要注意高压电线的危险,不料有一次自己肩膀扛著长长的铁枝,不小心碰到高压电线,他惊叫一声“阿弥陀佛”,铁枝倏然飞到别处,在短暂的发呆之后,低头一看脚站的所在的地面,竟然变成又焦又黑,而他只有觉得手麻麻的、受了一点轻伤而已,人好好的没怎麽样。
同样被高压电电到,一个死了、另一个念阿弥陀佛好好的没死,这就是没念佛、有念佛的差别,可见念佛功德实在不可思议!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要如何死、何时死,完全无法预测,所以要觉知人命是无常的。
“忙忙六道无定趣”:死了之后投胎转世,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一日到晚生和死很忙。在地狱,一天有万死千生。作生意很忙,其实生死也很忙,从无始劫以来,不知几百、几千万亿回生死,那不是很忙吗?这中间都在六道裡面轮迴打滚,转来转去。造恶就出世到三恶道受苦,为善就出生到三善道享乐。造恶受苦的,若受尽也会再生到善道;为善享乐的,福报享尽又可能堕落到三恶道。就这样轮迴来轮迴去,非常忙碌。
“未得解脱出苦海,云何安然不惊惧”:今日我们犹未出离生死的苦海,怎麽能够安安然然一点都不惊惶呢?
“各闻强健有力时,自策自励求常住”:大家应趁现在身体还勇健时,要自我勉励、自我鞭策,努力修行,看是否能达到不生不灭、常往不坏的境界。
譬如说,我们这一念心就是不生不灭,就是常住。身体会生老病死,真常的这一念心不会生老病死;所以用生老病死的身体来修行,求不生不灭的这一念心的显现。
若是到极乐世界就是常住的身体,叫作金刚那罗延身,叫作无量寿,永远没有生老病死。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看起来都很年轻,都像二十岁左右,个个清淨庄严,不会生病、不会老、不会死;这麽好的世界,有的人却是不相信也不要去,实在太可惜。所以大家一定要自我勉励、好好珍惜、好好用功,方才不负此生闻法的大好因缘。
善导大师的偈子很好,背起来有时候可以说给人听。前面说去玉里所助念、被电死的亡者,才三十岁很年青,妻子也还年轻,儿子也还小,父母也都还在。看到好好的一个人被电死,父母心裡非常痛苦,妻子也忧伤不知所措,只知道哭,眼睛都哭肿了。学人于是用这偈子向他们开示,一家人听到后来,心情就开了,就有笑容了。所以,有空的话,祖师大德的偈子多少背一些,能够勉励自己,也能够安慰别人。
日头要落海之时,诸位不妨将这首偈念一遍。不精进的居士,念久了就会精进用功;放不下的,念久了就放得下了。
24‧善导大师初夜警策偈
若有吃三餐习惯的人,吃过药食之后(初夜),就要开始作功课,拜佛念佛,不要懈怠。
善导大师有一首“初夜警策偈”:
烦恼深无底 生死海无边 度苦船未立 云何乐睡眠
勇猛勤精进 摄心常在禅 勤修六度行 菩提道自然
烦恼深无底:烦恼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烦恼确实很深,没有办法用度量来量;如果发烧医生来测温度,这是能够量的;若是很烦恼,去给医生量,医生也没办法量度;因为人的烦恼其深无底。
有烦恼就会造业,造业就会受苦报。我们凡夫,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未断,这叫三障诸烦恼,会障碍菩提道。烦恼很深无从断起,证了罗汉果才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未断。若要断无明烦恼,就要证到登地菩萨,不是那麽简单。
所以,在此就可看出念佛法门的殊胜。一品惑未断,只要肯念佛求愿往生,去到极乐世界,不断而断,转烦恼为慈悲心。此点参考《观佛三昧经》所说就可明白。
《观佛三昧经》说:世尊成佛之后,回去度他的父亲淨饭王,教淨饭王念阿弥陀佛。淨饭王问:“为何不教我诸佛微妙的智慧觉性,而教我念阿弥陀佛呢?”世尊说:“父王当国王非常忙碌,诸佛的智慧很深广,没那麽容易瞭解,念阿弥陀佛之后就会带业往生。”淨饭王说:“像我烦恼很多,烦恼未断,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凡夫。”世尊说:“不是的。往生到极乐世界,自然会将烦恼心化为慈悲心。”
所以,我们一到极乐世界,烦恼心就化为慈悲心,很殊胜的。
生死海无边:我们在这娑婆世界,就是烦恼的此岸。要到涅槃的彼岸,要经过生死海。虽然开始断惑,但是仍然在生死海中沉沦;必须度过生死海之后,才会到达涅槃的彼岸。但是生死之海极为宽广,从烦恼的此岸要到涅槃的彼岸,靠自力是不容易越过的。所以,佛在《大集经》裡说:“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学人时常说比喻,譬如去美国要经过太平洋,若是靠自力用游泳,从台湾海峡开始经过太平洋,游不到一半就沉下去了,用自己的力量那有办法游到美国呢?一定要乘船或坐飞机,靠它的载运,我们才能到达美国。太平洋譬如生死海,靠自力是游不到对岸,既然游不到就是无边。念佛就是靠阿弥陀佛的大慈悲船、大愿力,把我们接引到极乐世界,才能从烦恼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
度苦船未立:在大海裡头载浮载沉是很痛苦的,而要度我们痛苦的船尚未成就、还没造好。也就是说,念佛要精进,要念到入心,境界一来立刻就会念佛。阿弥陀佛很慈悲,船造好了,就怕你不上船,你若爬上去,它就载你到涅槃的彼岸。今天我们尚在生死海中浮沉,犹未得度,若想得度往生西方,长则一生、短则十念,所以要用功努力念佛,这样才有得度的希望。要常想自己度苦的船犹未造好,不论白天晚上都要用功,不要像偈文所质问的“云何乐睡眠”,晚上功课不做、只想早睡。
勇猛勤精进:愈勇猛身体愈好,愈勇猛身见愈少。为何会勇猛不起来、精进不起来?这是因为有“身见”之故。因为有身见,觉得累会想去睡,但是越睡会越累。所以累了想睡,就拜一百拜佛、打打坐,能使疲劳消除、精神恢复、法喜充满,如偈文所说禅悦为食,非常殊胜。切勿很累就去睡,结果睡起来还是会很累。
千万不要懈怠,愈勇猛愈精进,身体愈健康,愈少身见。千万不要盘算今天早一点睡,明天可早一点起床用功,可能会一样爬不起来用功。若是用功打坐之后才去睡,不但好睡,明早还会准时起来用功。要立下决心,用假的身体修真正的行。切勿被身躯拖著到处跑,如祖师大德所说“活鬼拖死尸”,很难听的。
摄心常在禅:在佛前用功的时候要摄心,平时忙家务也是相同。最近学人很忙,要如何修行呢?学人的方法是,摄心专注,一呼一吸都清清楚楚,佛号跟著呼吸走,吃饭、走路、洗澡也是一样,效果不错。如果头痛,就把身体观空,佛号跟著呼吸走,一会儿就不痛了;本来,缺少睡眠,这边酸那边痛,要用功又没时间用功,利用此法,就可在日常作息、忙裡应事间来摄心念佛。
所谓“禅”,不是坐在那裡才叫作禅。禅有世间禅、外道禅、出世间禅;出世间禅裡有最上善禅,念佛就是最上善禅。因为阿弥陀佛时常在定中,叫作弥陀大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又称王三昧,也就是一切三昧之王。所以所谓摄心常在禅,就是摄心念佛。
祖师大德有一首偈:
一盏孤灯照夜台 上床脱了袜和鞋
识神渺渺随梦去 未委明朝来不来
意思是说:晚上临睡只留一盏小灯,好比月亮的光线照在夜台上;脱去鞋子与袜子上床睡觉,一入睡就“识神渺渺随梦去”。神识(凡夫未断见思惑,八识未转成四智,都叫识神。)就随著梦中的境界跑。看到漂亮的小姐就会跟著她去,会去追求;看到金钱就想要,在梦中也认为是真的钱;一隻老虎要咬你,你也跑给牠追;一个坏人拿刀要杀你,也会害怕逃跑。
为什麽会有这些梦呢?根据唯识论,第八意识叫作含藏识,以前所造善因、恶因统统落在八识田中,睡时它就会显现,叫作识神,所以睡时就渺渺茫茫随著梦去了。
人死也是相同。睡觉叫作小死,去逝叫作大死。人的睡“未委明朝来不来”,一睡睡死的很多,明天是否能爬起来,实在难以预知。学人助念过很多人都是睡死的,不只十个人。所以,大家要留心,不要贪睡,如果有功夫就不要紧。
以上善导大师的偈非常好,大家要背起来,或将它写好贴在床头,懈怠想睡时,看到此偈,就会起警觉心、起来用功。
以前唐玄奘大师有一个徒弟叫窥基大师,是位很了不起的人,他也写有一首偈,非常好。窥基大师是有来历的人。话说玄奘大师去印度取经中途,雪下得很大,看到一堆雪像是一个人在打坐,雪还在冒著烟。玄奘大师拨开雪,赫然发现雪中有一个人正在打坐,就问他为何在雪中打坐。那人说:“要等释迦牟尼佛来人间时,辅助他度化众生。”玄奘大师向他说:“世尊已经降临世间而且已入涅槃了,你还在这裡打坐,不如去长安投胎,我去印度取经回来,再度你出家,你来帮助我宏扬佛法。”那人就去长安投胎转世,玄奘大师印度取经回中国,就去度他出家,这就是有名的窥基大师。
但是,人有隔阴之迷,窥基大师转世在高官的府中,享受到荣华富贵不想出家了。玄奘大师去度他时,他跟玄奘大师说条件,要一车黄金、一车美女、一车经书才愿意出家。玄奘大师满口答应,窥基大师一闻佛法,宿世因缘又生起来了,学得相当好,这就是窥基大师被称为“三车法师”的由来。
中国佛教的戒律都是南山律师重新制定的。当时有一位对戒律修得相当好的南山律师,相当欣慕窥基大师,因为窥基大师是大乘佛法的大师,两个人在当时都相当有名。窥基大师曾去访问南山律师,两人见面一谈,相当投机。中午,窥基大师觉得肚子饿,但也不见南山律师煮饭,就问他为何中午不煮饭?南山律师说:“我不用煮饭,饭都是一位天人上供的天厨妙供。他们继续再谈,不料当天过午天人没来供养,两人就饿了一餐。至夜,南山律师就留窥基大师过夜,并且让出床位,自己坐椅子休息。两个人都已修到无所执著,南山律师安然打坐,窥基大师也不客套的呼呼睡大觉,而且打鼾很大声。
南山律师的茅棚一向是静悄悄的,可是当晚他被窥基大师鼾声吵得没法入静。后来有一隻蚤子在身上作怪,被南山律师捉到,把牠放在地上。天亮之后,窥基大师就问南山律师昨晚好睡否?南山律师说:“你整夜都在打呼,被你吵得无法入睡,看你呼呼大睡,想必睡得很好?”
窥基大师说:“我也睡不好,有一隻蚤子咬你,本来你要掐死牠,又想到不能杀生,因此把牠放在地上,但没放好以致使牠跌断了一隻脚,蚤子哭了一整夜,我怎麽睡得著呢?
你看,功夫多好!不像我们识神渺渺随梦去。如果有窥基大师的功夫,儘管睡不要紧啦!如果没有这般功夫,就要鼓励自己“度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勇猛勤精进,摄心常在禅”。没有听闻佛法便罢,有缘听闻佛法,就要勇猛精进才好喔!
25‧善导大师后夜警策偈
后夜警策偈:
时光迁流转 忽至五更初 无常念念至
恆与死王居 劝诸行道者 勤修至无馀
时光迁流转: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不停迁流变化。会变化叫作无常。有一首诗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光就是我们的生命,它一天一天不停流走,一年一年不断过去。现在刚过新年,大家都说新年恭禧,学人却要说新年悲哀。真的新年是悲哀的,时间一直迁流一直过去,岁数增加一岁,生命就少了一年。大家要知道,我们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就向死亡的道路一直前进,过一天就少一天,过一年就少一年。像学人现在五十八岁,寿命若是七十岁,就剩十二年的饭可以吃而已。所以要悲哀,不要过年欢喜。若是以娑婆世界的寿命来说是悲哀,但是说欢喜,也说得过去,因为我们一天一天接近要去阿弥陀佛那裡的日子了,当然要欢欢喜喜,所以也可说新年恭喜,恭喜要去阿弥陀佛那裡,不是恭喜平安赚大钱、发大财,发大财有什麽用呢?恭喜新年道业精进才好。
忽至五更初:真快一下子已经五更了,鸡啼了,要起床用功了,若再睡就不是学佛的行者。五更已经很晚了,三更就要起来了。以前的人有打更,一更打一板,二更打二下板,三更打三下板,现在叫作守望相助。以前晚上也有巡逻的,尤其是十二月,家裡有几个丁(男人)就排时间出来巡逻。学人住在东山山上,有好几个坑门,就要一个一个坑门去巡逻。学人曾去新社的一个农林厅种苗场,那裡都有打更。佛寺也有打板,早上起来要打板,打板有三阵,第一阵一长二短(请早起),第二阵二长二短(请快早起),第三阵三长二短(请快快早起),在佛寺听到打板声一定要赶快起床,否则,巡寮发现你还在睡,会罚跪香。这不是找你毛病,是为了要成就大家的道业,大家要知道时间非常宝贵!
无常念念至:这裡说的无常是指临终那一天。有云:“三寸气在千般好,一旦无常万事休。”一口气还在样样好,人若死了万事万物与你何干呢?也就是说,一念一念不知不觉中,无常已经来到。
恆与死王居:恆,就是时常。时常跟死亡睡在一起。生命是很脆弱的,一口气不来就阴阳两隔,就万事休了。任你多大的财产,多大的权势,一旦无常来到,没有一样是你的。所以,人在世间要海海(不要太计较),要用功,不要没有警觉性,否则,无常一到就会手忙脚乱。
学人时常助念到很多亡者,他们是死不知的(无预警的死了)。年初一,去彰化为两个亡者助念,其中有一个九十岁,他儿子上班前,上楼看他父亲还睡得好好的,去上班后一会儿接到电话,说是父亲死了,原来是睡死的。所以“无常念念至”,我们每一天都跟死亡住在一起,阴阳祇是隔一层纸而已,生命是很脆弱的。今晚被请去开示,亡者未满二十岁,骑机车追撞油罐车,一撞死翘翘。大家务必要记住,我们时常跟死亡住在一起喔!
劝诸行道者,勤修至无馀:劝告诸位学佛向道的行者,要勤勉修行直达无馀涅槃的境界。涅槃分为有馀涅槃和无馀涅槃。什麽叫有馀涅槃、无馀涅槃呢?证阿罗汉果,色身还在,叫作有馀涅槃;等到有一天,这色身圆寂入涅槃,叫作无馀涅槃。但这是依罗汉来说,实在的无馀涅槃,是直至成佛的时候。
有馀是仍旧有漏有生死,例如四圣叫作变易生死,六道凡夫叫作分段生死。
菩萨就是变易生死,初住菩萨进入二住菩萨就是变易生死,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每进一阶段都叫作变易生死。这好像是,读国民学校一年级升上二年级,国小升上国中、高中、大学,境界越来越高,不过都是同一个身体去完成的,这叫作变易生死。
分段生死就是一阶段一阶段,人从生到死是一阶段,猪是一阶段,狗是一阶段,叫作分段生死。
无论是留有一分的分段生死或是变易生死,都叫作有馀涅槃;分段生死、变易生死都没有了,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都断乾淨了,真真正正就叫作无馀涅槃。勤修至无馀,就是指勤勉修行直到无馀涅槃、直到成佛之意。
在这裡要强调的是,学佛的人不要贪睡,只睡刚好适度就好,自己要调整、要精进。睡眠就像无底洞,再多的时间也睡不够、也会睡掉;会调整的人不必睡很多时间,学佛的人有用功,有打坐,精神自然会保持很好。
以上是日用偈咒及行法仪规,居士自修时,可依从早到晚的顺序,按照本章说明,确切实行,持之以恆,必能道业日增,功不唐捐。
第三章 二时临斋仪规及偈咒
二时临斋所有偈文与咒语,也是包括在前面日用偈咒的范围中,因内容重要且繁複,故另编一章在此处加以详细解说。
1‧二时临斋概说
二时临斋概说及本章内容纲要
佛门将吃饭称为用斋。出家人依照佛制过午不食,因此“二时临斋”是指早斋午斋两次受食,及在用斋前后所做的修行功课。
依照佛典上记载,这二时临斋的“斋”字,有很多意思:“斋者齐也”、“斋者洁也”、“斋者香洁也”、“斋者崇敬也”。
这意味著修行人的用斋,所涉及的课题包括了“饮食的调适问题”,以及“饮食的修行层面”二大范畴。
关于“饮食的调适”,内容比较简单。有关“修行的层面”,则包括“在正确的时间进食、用威仪的方式进食、用正确的心态进食”等许多方面的规矩,都需要加以认识;其次需对用斋的仪轨、过程加以详细瞭解并熟练之;最后尚须对有关的偈文咒语之意涵,以及供养的意义做较深入的探讨,内容比较广泛、複杂。所有重点将分别详述于后面各节。
二时临斋的重要与利益
学佛的人,一天要作五堂课:早课、晚课、早斋、午斋、晚上放蒙山。早斋和午斋,既然列于五堂功课中,可见都很重要,大家不要看轻它。用斋时倘若能将饮食调得很适当、吃得很如法,就是一场做得很圆满的功课,能获得很大的功德。
首先,能如法做好二时临斋,则一顿饭的时间,就供养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供养了一切菩萨(圣僧)、供养了一切法界有情,功德实为无量无边。吃一顿饭的时间就能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若能天天如此做,时间久了,所种的福岂不是无量无边?此外,也和一切有情众生,结了最好的缘,将来成佛时,岂不是可以广度一切众生?若能细细体会,自会瞭解此中的深意与利益。
其次,我们若能做好每一天的五堂功课,末法时无论到那裡都有饭吃;如果懈怠不肯作课,那就不一定,有时没福报就没得吃。
修行人如能如法行持,龙天护法就会护持,身体就会健康。所以“吃”,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
经上二时临斋仪说:“食存五观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如果没照规矩吃饭,一滴水也难消受,
若能照二时临斋仪去作,食存五观,吃下金块也会消化。
所以二时临斋很重要,大家要重视,不可说在家里就随随便便。
员林莲社,只有我和溥因师两个出家人。我们每日吃饭都照规矩来,同样用钵吃饭,早上六点,中午十一点吃,二时临斋照样作,照样出食,照样结斋,钵水同样拿出去倒,一切照规矩来。
修行要根据戒律,不可自己想自己对,认为自己一个或两个随便没关係。出家人所吃东西,都是他人供养,岂可不如法。
此处举一个外道供养佛陀的故事,大家就明白二时临斋的利益。
在印度出家人都要出去托钵,托钵回来再分给大家吃。
学人曾经看过他们出去托钵,一大早排成一列出去,回来后把托钵所得的食物分给没出去的人,再唸供养偈咒,供养完毕才开始吃,吃完才唸准提咒,为众生作迴向。
世尊成佛时,印度的宗教很複杂,有九十六种外道,比台湾还要多。台湾现在宗教自由,宗教虽很多,但比起佛世时差太多了。印度当时有的外道禅定功夫修得很高,可以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去,这已经很不简单。
有一次有个外道请佛陀接受他的供养,佛答应了。供养佛不只是佛自己来而已,佛弟子很多,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常随众,所以要请佛应供,等于同时要请一千二百五十个人,要摆好多桌。原来外道借请佛之名,在菜裡掺毒要害死佛和佛所有的弟子。佛当然知道外道的诡计,因为佛有无量的神通,早知道外道心怀鬼胎,不是抱著诚心要供养佛。虽如此,但是佛还是跟弟子浩浩荡荡的去让外道供养。
平时佛都是外出托钵,接受在家人供养,但是有人另外要请佛供养时,佛跟弟子都会让他们请,让众生种福田。通常佛都会在被请后,为施主说法,但是那天,佛特别在未受供之前就先说法。法一说完,外道听了非常感动、心生欢喜,同时心中生起了忏悔心,就跟佛说:“今天我所煮的东西都掺有剧毒,本来要将佛与弟子一起毒死。因为佛在世传扬佛法,我们这些宗教,从此抬不起头来,不能发展,所以都有妒忌心,想灭佛教。这些饭菜请佛都不要吃,我再另外煮。”外道说完就在佛前虔诚忏悔。
我们知道佛与佛弟子都是过午不食的,当时没有时钟,几分几秒都不知道,要怎麽办?插一根竹竿,插得正正的,太阳从东边出来,在西边有竹竿影子;太阳到了正中央,刚好没有影子;偏到西边时,又有影子出来。当看到竹竿影子在正中央稍微偏东一点时就算过午,就不能吃了。佛告诉外道,你现在煮就来不及了,我们是过午不食的。外道问佛怎麽办?佛说:“没关係,因为我们吃饭前,都有二时临斋仪式,先供养十方诸佛菩萨,甚至六道众生,这样唸下去,所有的毒都避掉了,变成没毒的,变成营养微妙的五尘。”外道听了才放心。大众就如法作二时临斋仪式,唸完吃过,大家都没怎样。
所以佛教徒吃饭若有如法在吃,就是有毒也毒不到,因为我们先供养佛菩萨,就是有毒,佛菩萨也帮我们解掉了,这不是迷信,事实有这种事。新闻上的报导,可有看过佛门弟子中毒或那个寺法会吃了中毒的?你们有听过吗?从来都没有,学校、机关、工厂都曾有过,全省佛寺这麽多,从早到晚都在办法会,你们听过吃了怎样的?没有!为什麽没有?因为他们都有照二时临斋的规矩来,这个很重要。
现在台湾环境污染是个大问题,米有农药污染,菜、水果也都有,可说是非常严重的事。所以,希望你们大家吃饭一定要如法。我们如果如法很殊盛,就是毒药吃到肚子裡去也不会发生作用。
2‧早午二斋的饮食调适
经上这样说:“有命有食,有身有道,以色报命得法身慧命。”所以色身很重要,若无色身,法身无法开显。
我们学佛的行者也是凡夫,也要吃饭才能活下去,一样以食养命。若无生命,慧命无法开显,以食养命,才能秉之进道。换句话说,色身需靠饮食的滋养,才能维持健康;有了健康,才有办法在道业上有所成就。
不过虽然食能养命,但也不是随便吃就能获得健康,还必须懂得调适饮食的方法。饮食的调适,对修行人来说非常重要,不仅要有规律,而且需注意很多细节,今择要说明如下:
一‧真正修行,在饮食上第一要吃素,其次五辛也不能吃。照经上所说,吃熟的五辛会障道,容易有淫念;吃生的五辛会助长瞋恚,所以连五辛都不要吃。
二‧饮食不可贪吃吃太饱,也不可吃太少而挨饿。
倘若贪吃吃得过饱,心会抽缩,全身百脉不通畅,打坐会昏沉;倘若太饿,心会悬虚无力,不能修行。所以,吃太饱或太少,都会导致身体衰弱,道业难修难成。
三‧不适合吃的,不要勉强多吃。东西已经坏了,也不要勉强去吃,若勉强去吃,就会发病。
四‧要配合体质,留意食物寒热之性质。
体质比较虚寒者,太冷的东西不该吃,吃了会多口水、咳流、流鼻水。像蔬菜类、山东白菜、甜菜、卦菜、白菜、汤匙菜,这些菜都很冷,有哮喘的人,愈吃愈糟,若较冷身的人,吃了会口水多。这些以外的蔬菜,算是较热的,吃了就无妨。
性比较冷的水果也很多,像李子冷身的人吃了会受不了,另外像吉利果,大部分较酸的东西都很冷。橘子很冷,但是柳橙就不会,杨桃也是温性的水果。荔枝、龙眼就比较补气。负责烹饪的妇女,要知道家人的身体体质,热身的人要吃较冷的蔬菜水果,较冷身的人则要吃热的,这些都必须知道。饮食寒热配合好才能调好我们的身心。
五‧早上吃稀饭掺一点胡椒有益消化,前一天吃的没消化完,吃下掺胡椒的稀饭,可以帮助消化,也可以润喉。
六‧“斋者齐也”“斋者洁也”,斋就是清洁,亦即要注重卫生。首先吃的东西要清洗得很乾淨,大寮环境及厨具、餐具,不可肮肮髒髒;其次,各人的饭菜要分装,若菜用大盘子装,则须用公筷母匙,预防传染疾病。
七‧“斋”还具有“香洁”的意思,所作的饭不但要清洁,还要很香,也就是要煮好吃。所以吃素的人一定要擅长煮素食,才能鼓励眷属及亲友欣赏素食、喜欢素食。
3‧在正确的时间进食
一‧圣者、六道众生饮食习惯及方式上的差异
二时临斋的“斋”字,经上说:“斋者齐也”,齐就是和圣人齐。
吃饭要如何才能和圣人齐呢?首先需瞭解娑婆世界的圣者与六道众生饮食方式及习惯的差异:
饮食方式的差异:
经上说“食”有好几种,鬼道叫触食;畜生道和人道叫段食;欲界天上的人是意食;色界天的人禅悦为食,也就是禅食;无色界天的人叫做识食(以上几种食称为“世间食”)。这些大家都要明白,才知道要怎样拜。
鬼的食,只触闻食物的气味就会饱,称为触食。拜过鬼的东西,吃起来没什麽味道,因为味道被鬼吸走了。畜生道和人道叫段食,一个段落一个段落进食,早上吃完,一段时间后肚子饿了,中午又吃一餐,晚上饿了,再吃一餐,这个叫段餐。欲界天上的人叫意食,他们不必吃,东西现出来看看就饱了。色界天的人,专门在坐禅,只要坐禅靠禅法就会饱,色身就会自在,称为思食。无色界天初禅、二禅、三禅的人,根本连身体都没有,只有意识的存在而已,他们所食叫识食。
只有娑婆世界就有这麽多种吃法,各不相同,境界也相异。
若能断见思惑的圣人,没吃也会饱。佛也不用吃,因为他能控制身体。入定的人也不用每餐吃饭,因为禅定中肚子不会饿,等他出定时肚子才会饿,才要进食。古时有一位高僧,徒弟捧饭请他吃,他要徒弟先放著,等他坐一下再吃,结果高僧一坐入定,等他出定,已经过了几天,那碗饭已经发霉了。
饮食时间的差异:
依照经上所说,天上的人早上吃;诸佛菩萨中午吃,过午不食;畜生道下午吃;鬼道晚上吃。
由于天上的人早上吃,所以斋天的人要利用清晨卯时五、六点时斋天,你不可以在晚上十二点或下午斋天,这样就错了。
佛、菩萨、出家人只吃早餐和午餐,过午则不食。因此学佛的人要和佛菩萨一样,最好在中午十二点以前吃饱;拜佛菩萨则要在中午前,十点半、十一点左右拜,才是如法。
畜生道下午吃,你们喂畜生,下午喂牠们吃吃就行了,喂鸡、鸭、猫、狗,都是如此,不要照三餐养,否则畜生会懒惰而肥胖不好。
鬼要晚上吃,所以放蒙山作焰口都在傍晚日下山后到晚上,若提早到下午三、四点作就较不如法,日头西沉黄昏时就要开始作,才会如法。
也由于晚上是鬼饮食的时间,所以学佛出家人基于慈悲,晚上不动锅灶、不吃饭,避免因为吃饭时碗盘铿铿锵锵,鬼听了肚子会饿得难受。
我们瞭解照经上所说各界众生饮食时间的差异,才知道要怎样拜,也才能学习到圣者的饮食习惯与方式而与圣人齐。
二‧佛制过午不食
佛在世时,日中一食,过午不食,所以学佛的人、出家人,都是十一点就吃饭,十二点就结束。因此请出家人吃饭,十一点就要请他们吃,不可迟延到十二点才请出家人吃,他若没吃说不让你种福田,要吃,吃起来就不如法。所以,你们想供养师父,必须提早在十一点就要请师父吃。
观音经疏裡说:“过中不食为斋。”过中午不食叫作斋,表示中道法食的意思。有句话说:早上吃得饱,中午吃得好,晚上不可吃。
早上要等明象出才能吃早斋,不能太早吃。所谓“明象出”,就是天亮了,东方吐白,伸出手可以看见手掌纹,这样才可以吃。冬天日出较迟,五六点时天尚未亮,还很暗,手伸出来看不到手掌纹,就不可吃。有持午或修八关斋戒的人,这些都要晓得。
为何佛制过午不食?过午不食有何利益?说明如下:
基于慈悲:
如前面所说,我们信佛的人过午不食是基于慈悲心。因为鬼道众生是吃晚上的,假如我们在晚上为了吃饭弄得乒乒乓乓,他们听见了想吃却吃不到,喉咙像火在烧,非常痛苦。
因此我们最好晚上不要吃;若要吃,需作药食观想。所谓“药食”就是当作药吃,肚子饿就是病,东西吃下去就好了。最好是用非时浆,身体会健康,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可以多出时间来用功。
以前佛在世时,婆罗门教或外道的梵志(外道的修行者叫梵志,梵就是清静,梵志意思是志求清静的修行者。)他们虽然是外道(婆罗门、梵志都算外道),但修行一样要求过午不食。梵志都能这样,何况我们是佛弟子,晚上不得已要吃,最好吃非时浆就好。
有益健康:
过午不食则对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最好不要一天吃很多餐。
吃是一种习惯,时间到就会饿。假如一天吃一餐,要到隔天那一餐的时间才会饿。假如一天吃三餐,就三餐都会饿,假使一天吃五餐,则五餐都会饿,因为肚子有习惯性。
有人连点心一天吃五餐,早上吃饱到午餐之间,又吃一顿,中餐晚餐中间又吃一顿,晚上睡前又吃一顿,一天吃了五、六餐。有人还习惯吃宵夜,没吃会睡不著,这叫作“数数食”,一天吃好几顿,时时要吃,像牛没戴牛嘴罩,一见稻草就想吃(以前牵牛,怕牠在田裡吃稻子,将牛嘴罩套上牠的嘴,就不会随便吃稻子了)。这些都是习惯问题。
为了健康也为了修行,坏的习惯要渐渐改掉,不但不可再吃宵夜,结斋后也不可再乱吃。晚上吃简单清淡一点,留一些时间来修行,最好逐渐改为过午不食。若能养成好习惯,身体才会健康。习气若不改,就修没有行,福报就会吃完。
有益修行:
吃晚餐容易产生昏沉的现像,人一昏沉,就不好修行,因此吃晚餐会障道,亦即障碍我们菩提这一条道路。
若能遵照佛制,过午不食,则可避免昏沉的毛病,修行才能得力。
三‧过午可吃的情况
虽然应该过午不食,不过当我们生病、营养不够时,戒律上可以开缘。所谓“开缘”,意思是可以多吃一餐没关係。但是吃时要生忏悔心。
因为我们有这个业报身,就难免会生病,由于生病不吃不行,这时要生忏悔心,忏悔我们业障这麽重。但是开缘应有限度,若疾病好了,则最好恢复过午不食,如此既合佛制,又益健康。
此外,如果过午不食胃承受不住,可吃点“非时浆”。所谓“非时浆”,就是用泡的食品,例如麵糊、桂格牌麦片,开水冲泡一下就可吃,也不必配菜,很方便。其他有种种一次可以冲泡一包或半包,麦片或其他穀物作的,搅一搅,吃一吃,不必五分钟就好了。
结斋前吃水果没关係,结斋后的下午,若要吃水果,必须照非时浆吃法,先打成果汁,几样水果一起打都可以,过滤后只吃果汁就没关係。果汁可以吃,因为是流质,其他药汤、药丸、药散、药膏、冰糖、赤糖、蜜…等都可以吃。
在家人虽然工作很多,为了维持体力,晚上不得已要进食,但也最好不要吃饭,吃非时浆就好;或是粥煮稀一点,菜不可太讲究,随便煮一二样佐餐就好。
以上是不得已要吃时的通融办法。
总之,在用斋上我们要和圣人齐,要看圣人的榜样。不可学佛了或是出家了,却胡乱吃,乱吃吃了不如法,不但无有功德,甚或反而招祸,不可不慎。
4‧用威仪的方式进食
一‧如法用斋庄严殊胜
照二时临斋的仪式来作很庄严。吃一顿饭,好像作一场很圆满的功课一样。学人参加很多佛门道场吃饭,只要有依照佛留下的仪式来作,都很庄严,吃起来都很殊胜。
佛门用斋的威仪与庄严,对一位修行者来说,是平常就习惯的事情,但是对于非佛教信徒者,却足以产生独特的摄受力,进而度其信佛。
宋朝有一位学者名叫朱熹,又名晦翁,学问很好,曾注解四书五经,是一位很有名的理学家。他曾经参访佛门道场并且在那裡吃饭。大陆的佛寺多是大丛林,一次都有好几千人一同吃饭用斋,拥有一千多出家众的道场很多,到处都有这样的大间寺院。朱熹去参加寺院吃饭,他看了用斋的庄严仪式,讚叹万分,当下称讚说:“五代的礼教,只有你们佛门还存在,社会上已经沦丧了。”因为他认为五代礼教唯有佛门保存最完整,所以他很讚叹。
许多人跟学人一样当过兵,都知道在吃的规矩上军中的要求相当严格。举凡碗怎麽端、筷子怎麽拿、不得出声、两腋夹住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佛门用斋的庄严威仪,连军人都称讚有加。近代有个将军参加我们佛门吃饭,非常讚叹,直说比他们军人吃饭还有规矩、还有卫生。所以我们做好二时临斋、如法吃饭,不但令人讚叹,还能藉此度人。
淨律寺的照因法师也是由于二时临斋的因缘而信佛、进而出家。法师未信佛前,因为替莲因寺盖大殿,在莲因寺中午吃饭,见二时临斋的威仪与庄严,发现出家人的生活与世俗大不相同,颇有所悟,于是开始信佛,不久终于出家。
不过也有的没照这样作,斋堂像市场,吵得要命,吃一次过后,我再也不去了,怎样叫我也不去,没规矩啊!胡乱吃是不可以的,胡乱吃是不会消化的!
二‧用斋应做到的威仪
用斋时应遵守的重要律仪如下:
端身正坐,以碗就口。
保持肃静:不得碗盘作声,不得吃食有声,不得笑谈杂话。
吃饭时,碗盘筷子不可吃得叮噹作响,碗端起来放下都要小心,做到无声无息。现在有塑胶做的筷子,碰到碗会发出声响,象牙或金属类材质制作的筷子,筷子相碰或与碗盘相碰,都比较会有声响,最好採用竹子或木制的,就没有这种缺点。总之,不管用什麽钵器、什麽筷子,都要保持安静没声音。
此外,吃饭时,不可嚼得唏哩呼噜,必须保持安静无声。学人小时候,家裡曾养猪,喂猪时,馊水等养猪的东西一倒下去,猪就吃得咂咂响,若洒上一些米糠,更吃得唏哩呼噜,曾养过猪者,一定有这种经验。我们人吃饭不可像猪一般有声音,若有声音实在很难听。
吃饭时,不可说笑话,不可说杂话。有的人在热闹时节,一边吃饭一边划拳喝酒。这都是不如法的行为,应该儘量避免。
专心吃饭,不可旁鹜:用斋时应该专心吃饭,或作观想,或默念佛号。现在人命好,边吃饭边看电视,看人唱歌跳舞。遇结婚喜宴,有时还请歌舞团来唱歌跳舞,还办馀兴娱乐节目。这些都是很不好的作法。我们学佛的人必须知道因果,绝对不可用这种方式吃饭。
用斋前后,碗筷汤匙需依照规定位置摆放。
在道场用斋,必须排班入座与离开,并依照仪轨唱诵与念佛。
5‧用正确的心态进食
观音经疏裡说:“斋者齐也,齐心口意业。”经上二时临斋仪也说:“食存五观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据此观之,以正确的心态用斋是极重要的一件事。兹将要点分述如下。
一‧慈悲、吃素不吃荤
我们学佛的人第一要学会吃素,这是因为:
第一‧不管吃三淨肉或是非淨肉,吃众生的肉就是没有慈悲心,有违菩提道成佛度众生出苦之旨。
我们学佛的人要和佛一样的慈悲,不可杀生害命。杀众生的身体,补我们的身体,道理上说不过去。
第二‧吃肉与众生结怨,日后怨家必索欠债,成为修道之障碍。
广钦老和尚说,没吃素而吃荤的人,是以肚子作坟墓。人死了埋葬到坟墓裡,鸡鸭鸟死了埋到你的肚子裡,肚子等于跟坟墓一样。有的人一天吃一隻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吃三百六十五隻鸡,等于像坟墓一样,一年埋葬三百六十五隻鸡在你的肚子裡,怎能不发作疾病,怎能不承受痛苦?
第三‧肉类的胺基酸跟素食的胺基酸不一样,它会使人头脑昏沉。因为肉类都是来自被杀死的动物,有众生的怨气在裡边,而且有被杀动物体内尚未排泄的废物与毒素,这些都是导致昏沉或生病的因素。
第四‧若吃荤的话,二时临斋无法做,因为不能拿肉来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不做二时临斋,就无法完整做好佛所说的五堂功课,怎麽算是如法修持?怎麽会有成就?所以学佛者最好“持斋”吃素。
尚未吃素的居士,应该听听雷久南博士的录音带,雷博士是研究营养学的博士,从营养学上的观点,阐明吃素的好处能减少许多毛病,很多知识份子听了录音带,都改为素食。
二‧惜福、吃适量不浪费
虽然我们凡夫不吃不行,不像极乐世界,只有看就有这种色力。娑婆世界的众生因为业力的关係,尤其人类没吃没营养,不吃色身没有力气,没办法行道。佛不是叫我们不要吃,你儘管照自己的食量吃,但要适量,如法来吃,这样你吃多少都没关係。所以钵叫作应量器,看你的量,吃得刚好,不要太饿,也不要太饱。所以佛对吃规定很多,有制度的,佛门的吃规矩很好,我们如法的吃,十方诸佛菩萨都会讚叹我们。
吃饭要惜福,饭菜要吃得乾乾淨淨,除非吃不下去的食物才可以拣出放在桌上(吃不下去的食物,譬如果皮或没有拣除的过厚纤维等)。
吃饭时,不可咸嫌咸、淡嫌淡,软嫌软、硬嫌硬,好吃就吃多、难吃就不吃,嫌东嫌西,让人讨厌。
小孩子若能从小在吃饭时跟我们照二时临斋去作,能养成吃饭应有的良好习惯,而且不致偏食。
三‧感恩、立志成就道业
古人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施主所施虽只一粒米之微小,但信施之心不可思议,就像须弥山那麽大,吃了不用功,今生修行没有成就,下辈子要作牛作马还人家。一旦披毛戴角来偿还,是很可怕的。这种事经上记载很多,说一些让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对此加以重视。
从前有个出家人,住在山裡的茅棚,接受一对母女供养。母女很恭敬,每天两餐送到茅棚给出家人吃。过了好几年,那个出家人心想,受人供养这麽多年,自己没开悟,以后可能要披毛戴角还,还是赶快去行脚参访,请求高僧大德开示,看看会不会开悟。浸在此地,道理又不懂,不知修得对不对,否则怎麽这麽久不会开悟,以后若披毛戴角还可就惨了。
打定主意之后,当女孩拿饭来时,就对她说:“回去告诉妳妈妈,明天起不必再拿饭来,我要去行脚。接受你们供养这麽久,很感谢。”女孩回去后将师父的话告诉妈妈。母亲赶紧跑去加以挽留说:“听说师父要去行脚,在这住那麽久了,继续住没关係。”师父不答应。那位母亲说:“既然如此,请您再慢三天,我作一件衣服,让师父可以换洗,否则离开这裡以后,不知何时才会回来,衣服若破了怎麽办?等我作好衣服供养师父再走吧!”出家人心想,这麽久都住了,不差这三天,就答应了。
第三天,母女俩带了做好的出家衣服和四个龙银去见师父。她对师父说:“这件衣服让您换洗,这四个龙银当您的资粮,倘若行脚到没有丛林道场的地方,吃的方面就不虞匮乏。”那位师父接受了之后,准备隔天就要离开。
那晚,出家人同样在茅棚用功。用功到十二点多时,听到八音(管乐器)吹奏的声音“咿咿呀呀”,渐渐接近茅棚。一看是一群青衣童子,有的吹喇叭,有的打锣鼓,走了过来,还抬著一朵大莲花到他面前。出家人正在打坐,莲花就放在他面前,童子催促他说:“法师请上座!”。法师说:“我又不是念阿弥陀佛,你怎麽用莲花来接我?”出家人心想很不妥当,因为自己修禅宗是参禅,不是要坐莲花去西方世界,因此不敢坐上莲花。过一会儿,青衣童子又催他说:“法师,法师,时刻到了请上座。”但是他仍如如不动的坐著,不敢上坐。童子第三次又催说:“时刻很紧迫,法师请您赶快上座。”他见童子在旁一直催促,没办法,就将出家人随身宝引磬拿起,往莲花座上插下去,青衣童子就奏著乐,敲锣打鼓走了。
那晚,务农的两母女家裡养的一匹帮助耕种及运货的母马生产,生了整个晚上生不出来,生到最后,生出来一枝引罄。
两母女一看,没生小马,竟然生出一支引罄来,非常讶异。于是将它洗乾淨,仔细一看,原来是师父的引罄,怎麽会让母马生出来?
因为担心师父一大早就会离开,母女两人清晨一大早就拿著引罄,急忙赶去要还给师父。师父看到引磬,大吃一惊,问说:“这支引罄怎会跑到妳那裡去了?”她说:“昨天我家那隻母马生小马,生整个晚上生不出来,最后生出这支引罄来。”师父听了吓一大跳,就说了一首偈:“一袭青衫一张皮,四个白银四个蹄,若非老僧定力够,今朝妳家作马儿。”意思是说,受人供养一件出家衣,落得出生为马穿著一身兽皮,拿人四个龙银,堕落生了四隻马蹄,若非我老僧今天有些定力,傻傻跑去莲花上坐,今天就在妳那儿作马,披毛戴角做畜生还妳们的债了。
虽然我们在家人,靠自己所赚的钱吃饭,但是所吃的米、菜,也是众人力量和合而来;倘若不靠他人的分工合作,即使有钱,照样没有这一顿饭可以吃。能够有田园自己耕作、不必仰赖他人的到底很少;多数人所吃的饭菜,都来自农民努力的耕种,再经过生意人才卖到我们手中。
此外,稻米、蔬菜从播种到收成,也是要经过很多人的共同努力。肥料,要靠肥料工厂许多工人生产。农药也要很多工人,不仅如此,施放农药还要杀死很多众生。种水稻蔬菜要灌溉,水要靠水利公司,水利也是靠很多人共同成就,作水坝也要花费许多众生的纳税钱。
我们吃饭容易,但是有人算算,最少要一万人的努力,才能成就这一碗饭可吃。虽然钱是我们赚的,但这碗饭端到嘴来吃,要经过一万人的帮助才能成就。所以每当吃饭,要知感恩,要照二时临斋仪规如法来吃,并且为众生作迴向。若能如此修,则功德无量无边,也才不致辜负成就我们吃这一餐饭的所有众生之恩。
四‧心存恭敬
“斋者崇敬也”,“崇敬”的意思,就是我们在二时临斋,不随便、很严肃、很崇敬、有恭敬心,以这样的心态来供养一体三宝。
五‧食存五观
依照佛制,四众弟子用斋时均应收摄身心、去除妄念、不说杂话,正念作以下五种观想: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须视自己食量斟酌量之多寡,并思饭菜来之不易。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检讨自己的德行不具足,而受供养实觉汗颜。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防备心生过错,莫生贪瞋痴三毒之心。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这顿饭视为无上良药,滋养一己色身。
为成道业,方受此食:为了成就道业才吃这顿饭。
每次二时临斋均须做此五观。吃饭时眼睛最好闭著,一边吃一边念阿弥陀佛,才不会有分别心,这是最
如法的吃法。
所谓“正念”之意义,请参考本章第七节“二时临斋有关偈文的涵义”早午斋供养偈内文中之“禅悦为食”处之说明。
六‧去除三心
前面二时临斋的重要一节提到过佛典上所说:“食存五观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三心是指贪、瞋、痴。如果吃饭时起贪瞋痴的心,这样会滴水难消。经上说:“洗心为斋。”我们要吃饭、受斋时,必须将内心洗乾淨,观想用很香洁的东西来供养三宝和圣凡一切众生,然后才受食。受食时必须“恶味勿嫌厌,好味勿贪著”。难吃的,譬如饭煮焦了,菜炒焦了,味道较差,不要嫌;若味道很好也不要执著,不要因为很好吃,本来吃三碗,就多吃一碗吃了四碗,以致吃得太饱。不仅吃饭时不可起贪瞋痴的心,在道场中生活起居的各方面,都应提防心中的三毒,不可埋怨东、埋怨西。
佛门裡各种工作都有执事负责,该派我们作什麽执事,我们都要尽责。派我们作饭头,我们饭头就要作好,派我们作火头,我们火头就要作好,派我们作柴头,柴头就要作好。你们没听过这些名称,佛门裡都叫什麽头,劈柴叫柴头,担水叫水头,起火叫火头,煮饭叫饭头。
以下是某翰林出家后担任水头、挑水发牢骚的故事。
以前有个翰林,他觉得作官不好,像罗状元一般想要出家,出家之后当小沙弥。
出家人每种执事、每种工作都是用轮流的,一下你一下他,大家一直轮下去。这位翰林的执事,最初被派当水头,要担水给人吃。以前佛寺盖在山裡,要到山下挑水到寺裡让人吃。
从山谷裡要挑水到山上去,可以说是很辛苦的工作。会挑的人有势面,右肩挑酸了,换左肩挑,酸了,再换过来,可以换来换去。这位翰林是文弱书生,没气没力,用水桶挑,挑得摇来摆去,也不会换肩挑,累得要死,一桶水边挑边溅,挑到寺裡水都快溅光了。爬坡会喘,又会流汗,汗水湿了衣裳,水溅出也会弄湿衣服,结果全身弄得湿答答的。
翰林学问不错,挑到山上较平坦处就停下休息,一边出口成诗,发发牢骚,他说:“翰林挑水湿满腰,和尚吃了还得了”。意思是说我堂堂一个翰林到溪边挑水,挑到上面给和尚吃,和尚吃会消化吗?
大丛林住持师父是有功夫的,他知道这个徒弟为挑水发牢骚,当翰林将水挑上山后,住持和尚也对他说了两句诗话,他说:“老僧一柱香,能消千担粮”。翰林听了吓一大跳,脸都红了,对于师父佩服得五体投地,赶紧跟他忏悔,以后再也不敢贡高我慢了。
老和尚的这句话是说,有修行的人,坐一柱香入定的功夫,施主几千担的粮,他也可以消受。有修行的人,坐下去可以入定,叫作三昧,有三昧之力。得到这个功夫的人,他有德行,你拿多少东西去供养他,他都承担得起。所以说“老僧一柱香,能消千担粮”。
所以,我们到佛寺道场,要恭恭敬敬,赶快帮忙工作,这样才是很好的佛弟子,也才有无量无边的福报。
能如前面所说去作、去用斋,能时时心怀慈悲、感恩、惜福与恭敬;身口意三业,在吃饭中间,能守得很好,不犯贪瞋痴,无有过患;用斋若能如此,就和诸圣贤一样,跟圣贤齐。
6‧二时临斋仪轨
一‧概说
不论出家、在家,用斋之前都必须先做供养,也就是先供养完毕才可进食。装饭的容器,在家人可使用普通的碗,出家人则需用钵。
道场用斋前做供养时,必须照“二时临斋仪轨”进行。在家人吃饭做供养,倘若时间不够可以只念简单的“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但是假如能照二时临斋仪进行唱诵,最为理想;不过不会唱诵者,合掌用嘴读就可以,但起码要有恭敬心。
“二时临斋”的唱诵,可以唱慢板,也可以唱快板。看自己时间,时间长可以唱慢板,时间急迫可用快板唱。冬天很冷,也可以唱快板,否则用慢板唱完,饭菜都冷了,吃后对胃肠不好。因此慢板快板你们都要学。各位倘若参访佛寺,在那裡用斋几次就可学会。倘若不会唱,照文字读诵也没关係。
莲社时常打佛七,佛七期间,早上中午都有唱供,你们去参加打七也可学习二时临斋。
在家人餐厅最好供一尊佛像,或观世音菩萨像都好,吃饭前、吃饭后问讯一下。
二‧二时临斋仪轨详细过程
打板集众:
道场用斋通常要打板。在家人在自己家裡用斋不用打板,佛寺用斋都是打板集合、排班后,念佛上斋堂依次入座。
敲云板:
等大众都就座后,煞板结束念佛,接著敲云板三通(平常打一通,佛七打三通。云游到寺的云水僧人听到云板声响,都可进入用斋。)
唱诵供养偈:
敲过云板,斋堂内由引罄声引导开始唱诵供养偈。
“供养清淨法身毘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力大势至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其次斋堂诵偈与斋堂外的出食同时进行。(出食详细过程请看下一段说明)
斋堂内继续唱诵:
不论早斋午斋,若是吃饭或麵食,都唱下边偈文:“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
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倘若早斋是吃稀饭时,则改为唱诵下偈:“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唱僧跋:
唱毕上偈之末句(法喜充满或究竟常乐),由维那师续唱僧跋:
“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众等闻罄声,各正念。”
诵僧跋到“各正念”,大众同唱“阿弥陀佛。”佛号之后,即可开始受食。
受食、作观:
进食之际,要同时作观想,亦即“食存五观。”因为用斋受食之时需作“五观”,所以丛林的斋堂都叫“五观堂”。家裡的饭厅可以写上五观堂字样。
五项观想内容为:
一者‧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者‧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三者‧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四者‧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五者‧为成道业,方受此食。
饭后用一些开水洗淨碗盘,然后结斋。
结斋唱诵(都要用慢板,受食毕维那引导唱诵):
“萨多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南。怛姪他。唵。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结斋完,大家站起来向佛问讯,问讯后接著绕佛。绕佛要念六字佛号(绕佛就是经上说的饭食经行)。
迴向:
绕佛完,要作迴向。
通常打佛七迴向,都唸“愿我临终无障碍,弥陀圣众远相迎,迅离五浊生淨土,迴入娑婆度有情。”
若是平常都唸“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休息:
用斋照上述一项一项依序唱诵,唸到完毕,也到大家休息的时间了。全部二时临斋仪轨完毕后,可以散散步。
有一首偈曰:“饭后行百步,胜服千年补”,俗语也说“饭后千步走,活到九十九”,可见饭后散步有益健康,不过应注意勿走太快,但太慢也不好,普通速度即可。
三‧斋堂外的出食
通常唱唸到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时,出食的人,要带著汤匙、叉子,在供佛的地方或主持和尚的地方,取约七粒米或饭(或十几粒的饭亦可),再拿出去摆放在出食檯上,早上、中午都是如此。
出食者通常是手拿一支叉子和一支关刀,或者一支佛手和一支关刀(总之必须拿二种),佛手是用来装米或饭粒(用汤匙装米亦可)。
当唸供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处出食者要开始走出来。走到中间问讯,然后到斋堂所供佛菩萨像前,再行十方礼,取七至十粒米,还位再问讯,然后拿去出食(供佛菩萨之处若较远,亦可到主持之钵中取饭粒)。出食时将米或饭拿出去倒在出食檯的碟子上,然后念出食偈咒。
在家居士亦可施食。方法如下:
在斋堂或厨房的外面设置一个施食檯(不超过尺六),施食台上面放个小碟子,放一个插香的竹筒,阿弥陀佛之佛像贴在牆壁;如不设施食台,亦可备一张椅子,放一个小碟子在上面。设置好以后,早上、中午施食、晚上放蒙山皆可用。
出食时将米或饭拿出去倒在碟子上,并在那裡点一枝香,再唸偈与咒。出食完,回来问讯后就可以吃了。
出食的文很短,并不影响吃饭时间,因此居士最好也能如法照作,不但累积福德,又能与众生结下善缘。
念出食偈咒及施食:边走要边唸出食偈与咒。
早上出食唸:
“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偈一遍。
“唵。度利益。莎诃”咒七遍。
“唵。誐誐曩。三婆嚩。伐日囉斛”普供养真言三或七遍。
下午出食唸:
“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一遍。
“唵。穆帝。莎诃”咒七遍。
晚课出食唸:
“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一遍。唸到“施汝供”就将米饭倒下去。
“唵。穆力陵。莎诃”咒七遍。
7‧供养的意义
本章为大家说明二时临斋中的“供养”二字所蕴含的道理,探讨为什麽要供养?供养有何意义?并说明相关经文的意思。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三是“广修供养”,可见供养很重要。供养若知其意义,不是很难作的事。懂得供养真实意义的人,处处都能和十法界众生结甚深的缘分。
一般没信佛的人,连如何拜祖先、拜神、拜天公、拜土地公都不会,当然更不知如何拜佛、不知如何供养了。以前学人未信佛前,时常跟著母亲到处去拜神,到彰化拜妈祖婆、跟大甲妈祖进香,到处跟著人家去拜。现在想起来,感觉很好笑,当时也不知“供养”的意思。
我们常可见到这样的趣事,有些人买几根香蕉、几粒橘子,就祈求一大堆愿望。诸佛菩萨、或那尊神,只接受一点供养,就必须答应供养者的一大堆要求,你想祂敢吃吗?我看绝对不敢。一般人那样的作法就是不懂供养的意思。我们佛教徒,要供养就要知道其中深刻的意义。
供养也就是供养一体三宝,遍十方施作佛事。我们从开始供养,一直唸到摩诃般若波罗蜜,引磬敲下去一直唸,这叫作一体三宝,遍十方作佛事,然后出食之后,施食给这些六道众生,施食之后我们才吃。六道众生表示六波罗蜜。
行者修供养,不可只停留在一般初学的作法,必须从供养的事相进而探究它的理体层面,进而依之以行观想及供养,方可获得供养的不可思议利益。
以下从供养的理体方面,探讨及开显“供养”的更深层涵义及作法,希望大家仔细思惟玩味,相信会有收穫。
一‧空观的真谛供养、三轮体空、无相布施
供养的本体其性为空
我们要知道,自性是空空寂寂的,要看看不到,摸也摸不到,我们的心就是这麽微妙。你说有吗?是有,但看不到、摸不著,不是圆、不是扁、不是黄红青白,无形无相、无香无臭。
因为自性空寂,无能供之心,所以,我们若是真心供养,则在供养时,心是空空寂寂,没有“我们在供养”的心;这佛法僧三宝,佛、菩萨、声闻、缘觉,以及六凡众生,体性同样也是空寂的,所以也无受我们供养的对象,亦即受我们供养的对方亦是空寂的;我们所要供养的东西,三珍、六味、饭菜一样是幻化,皆是因缘和合,毫无实法。
合而言之,没有供养的我、没有受供养的对方、也无供养的东西,“施者、受者、所施”三者,虽有缘起事相,本体实为空寂,所以叫做“三轮体空”。因为供养的我也是幻化,身躯亦是四大五蕴,因缘和
合,都是梦幻泡影,这念心,更看不到摸不到。若以空观来讲,没有我在供养,也无对方受我供养,也无这些供养的东西,这就是“空观之真谛供养”。你若做到三轮体空的供养,则功德无量无边。
无相布施:
我们布施时也要像真谛供养一样,要三轮体空,要行无相布施。譬如今天来道场供养三宝,你也要无相布施。今天要发什麽心、做什麽功德,或某人很穷要去救济他,一样都要做到无相布施。你若会无相布施,功德很大。所以,学人说:“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我们要如何才能达到无相布施?
第一,要时常做布施、供养,同时布施时不要存有“我施、人受、施之物”等等分别心,做久了就会达到无相布施。
第二,要量力而为,随缘尽分。如何叫做随缘尽分、量力而为呢?例如存一百万元,拿二万元或三、五万元出来供养,也没有比较穷,你不会去挂碍,因这是无伤大雅之事。假使在一百万中拿八十万元供养,你就会常常去想,我拿这麽多钱去布施,只剩多少?你会去想,即是有相;你若不会去想,即是无相。我们在布施、供养后就做迴向,迴向后就忘记了。你要达到这个阶段,一定要量力而为。
但有的人不是这样布施喔!我看过很多人用比赛的,比谁布施的钱较多,存有名利之心,这种布施即是有相布施。还有一种,没有钱却去借来布施,这两种都不对,这都是有相布施。要知道,有相布施时,或有贡高我慢心、或有名利心、或有逞强的心,如此布施,死后会轮迴到天上阿修罗道。所以,同样是出钱,我们要学无相布施。
随喜功德:
那麽如果很穷,没钱可以布施,要如何跟人家结缘?这时可以勤修随喜功德,当别人布施时,我们要随喜,起欢喜心、起讚叹心,对所见到的布施这件善行,由衷的高兴讚叹,不论布施者是供养、布施三百、五千、一万元,我们都要讚歎他这麽发心、讚歎他功德无量。能这样的随喜讚歎,我们也能获得布施的随喜功德。
瞭解随喜功德的益处,就不要互相嫉妒,如果别人拿出一万元来供养,你生出嫉妒心,说他存好多亿财产,拿一万元出来算什麽!这嫉妒心不但无功德,尚有罪过。一样做布施,是获福或无功有过,就由我们的心在转。对人讚歎,我们就会低人一等吗?不会啦!总之,人家有布施的心就要讚歎他,不要生出嫉妒心、去矮化人家。所以,我们要学习做无相布施。
无相布施的殊胜果报:
无相布施,就像是在果园拿一串龙眼,边走边吃边丢种子,你当时并没有觉得什麽,但因缘成熟,当初所丢的龙眼子,随你走到那裡就播种到那裡,以后遇到土壤、温度、水分、日光的因缘,龙眼子就会发芽长大成树,最后生长出龙眼来。当时你并没有感觉,但十年后一百颗龙眼子就长出一百棵龙眼树,假如每棵龙眼树又长出一万颗的龙眼,那原来的一百颗龙眼子,十年后就总共长出一百万颗的龙眼,而这一百万颗龙眼是你无意中播种生长出来的,这就像是无相布施。假使一百颗的龙眼价值壹佰元,这无相布施在十年后就变成壹佰万元,这壹佰万元如何来的?也许你没有想到是当初吃龙眼的结果。如果这壹佰棵的龙眼树继续繁殖,那麽十年,一百年后所繁殖出来的龙眼将是不可思议、难计其数,亦即如经上所谓的恆河沙数。
所以,想想看人家为什麽那麽富有?因为他前世有布施,不知是几世以前种的因,今世因缘会合,坐享其成,福报一直来。其实注定会赚钱的人,他也莫名其妙,钱一直进来,也不是他多会赚,但偏偏那样也赚,这样也赚,真不可思议,这是前世会无相布施才有今日的福报,亦即是空观的真谛供养。
二‧假观观于俗谛之供养
《二课合解》:“三处无不宛然,自性本周,尽法界是我供养的心”、“尽法界无一毫处而不是所供养之圣凡,五尘妙供,尘尘充满法界,是则三处互遍,即假观观于俗谛之供养也”。
“三处无不宛然”:前面说无相布施、三轮体空,供养的我是空,受供养的对方也是空,供养的东西也是空,三处都是空的。反过来说,虽然是空的,也不能说它没有,因为明明有一个我在供养,也有一个对方在受供养,也有供养的东西,这三者都是历历宛然啊!
“自性本周,尽法界是我供养的心”:自性虽然空寂,但自性遍满十方世界、遍满一切处。我们的自性本来周遍一切处,所以,尽法界都是我供养的心、尽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受我供养的地方;因为我的心遍满一切处,此心所遍满的地方之所有圣贤、凡夫都是我供养的对象,没有一圣人一众生不受我供养,也就是说,受我供养的对象无量无边,十方世界所有的圣人、凡夫,因为我的心遍满一切处,所以都能受到我的供养。
“五尘妙供,尘尘充满法界,是则三处互遍,假观观于真谛的供养”:例如我们准备一碗饭、六盘菜,我们不能只想做一碗饭、六盘菜,你若真的这麽想,就真的只有一碗饭、六盘菜;你要想这一碗饭、六盘菜,因为我们的心遍满法界,所以东西也遍满十方法界,何况我们也会念咒。所以,这三处互相遍满:我们的心、受我们供养的对象、所供养的东西,三样都遍满,这叫做“假观观于俗谛的供养”。这心遍满十方即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现在有限,过去、未来无限;过去、未来有限,我之心量无限。世界有限,虚空无限;虚空有限,我之心量无限,亦即心量遍满十方。这心遍满十方,就有圣凡在裡面,圣凡遍满十方,我们供养的东西也遍满十方,三者互遍互融,这叫做“假观观于俗谛之供养。”
三‧中观观于中谛之供养
经云:“三处宛然,三处无碍,举一色供养,即一切法趣色;举一声一切法趣声;举一香一切法趣香;举一味一切法趣味;举一触一切法趣触。皆是是趣不过、六尘互遍、圆融无碍,即中观观于中谛之供养。”又云:“三谛全空,三谛宛然;非宛然,非不宛然;三观亦尔,实为微妙圆融体观也。”
“宛然”:即明明白白,供养的我、供养的对方、供养的东西明明白白,叫做宛然。三处无碍,互遍互融即是无碍。
“举一色供养,即一切法处色”:乃指现前一念介尔之心,不起则已,一起则百界千如、三千性相。此分“假名一千、国土一千、实法一千””三项说明:
佛典上告诉我们,众生依其迷悟分为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十法界。十法界皆唯心所造,所以本性具足十法界。这十法界叫“假名”,有东西就有其名称,名是假的,故叫假名。例如茶杯、杯盖、桌子、麦克风、房屋等一物都各有一名,名是假的(名不等于物的本身),故叫做“假名”。
“假名一千”、“国土一千”:佛有佛的国土,菩萨有菩萨的国土,乃至地狱有地狱的国土,这叫“依报一千、国土一千”。
“实法一千”:佛有佛的五蕴,菩萨有菩萨的五蕴,乃至地狱有地狱之五蕴,这叫“实法”。
“假名一千、国土一千(也就是依报一千)、实法一千”,叫“三千”。这“三千”有“理、事”两重三千:形形色色叫事,如国土、假名,以事来讲是三千;以理来讲,则不出我这念心,心外无物,物外无心。这物外无心叫“事之三千”;这麽多物总不出我这念心,叫“理之三千”;合两者谓之“理、事二重三千”。
前面说到,任举一色(形形色色,眼睛所见为色、为色尘),一切法就趣色;举一声一切法趣声;举一味一切法趣味。因为我们这念心,一念就无二念(二个念头不能同时存在),例如眼见色,心执著于色之时,你就无法执著于声,所以当你举一色时,就是一切法趣于色。
同理,我们念佛的众生,佛一念下去,一切法趣佛,所以十法界都是佛的法界,没别的地方去,一定往生极乐世界。造业时,譬如你在喝酒时,一切法就趣酒,你在行淫,一切法都在行淫,所以造的业会很重就是如此,身口意三业都在那裡,造下去就是一切法。身口意本来是三个法,但是正当在造业时,三者趣在一法、一切法趣在一法所以业会很重,一下就堕落下去。念佛也是同样的道裡,佛一念下去,十法界、尽法界都跟著念佛。
刚才说“举一色供养即一切法趣色、假名一千、国土一千、实法一千”,随举一名,此名就具足百界千如、三千性相,也就是一切法趣这个名。任举一尘(国土即是尘,无数微尘合起来就是一国土),这一尘也具足百界千如、三千性相,举一色供养即一切法趣色,举一声供养即一切法趣声,举一香供养一切法趣香,举一味供养一切法趣味,举一触供养一切法趣触,皆是是趣不过(刚才所说叫做是趣不过),六尘互遍,圆融无碍。例如,日光灯多盏,但“光”互不阻碍,反而会更亮,不会彼此抵销,它是互遍互融的,无所障碍,这叫“中观观于中谛之供养”。亦即空不碍假、假不碍空、空假不二,这叫做中。
故当我们念供时,不要胡思乱想,要专心专意做观想。譬如念供念毘卢庶那佛,毘卢庶那佛法身遍满一切处,所以我们的心也随念彼佛而遍满一切处。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十方三世即是遍满,我们的心也跟著遍满一切处。供养时,我们的心遍满,故供养的东西也遍满,互相圆融。
中谛、中观的供养,就是圆教的供养,大家要会用。“空观、三轮体空”虽然不错,但你不要执著,福报来了你不要执著。你若会用圆顿法、修中观中道,供而无供、无供而供,真微妙。大家不妨慢慢学,就能慢慢的学会。
前面所说的“三观、三谛全空、三谛宛然”、“空假中三谛非宛然、非不宛然”,这是中观的道理。
“谛”指境界的境,“观”乃指智慧,即用我们的心起观照,用我们的智慧起观照。观照什麽呢?观照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观照五尘供养十方诸佛(十方诸佛亦是境界,供养的东西也是境界),我们能观的这念心叫智慧。所以说,三谛三观,互融互遍,非常微妙,这才叫真正的供养。
瞭解三宝、常住互遍十方,要“起法界心、修法界供、供养法界三宝”。
“起法界心”,即我们的心遍满十方法界;“修法界供”,行“假观观于俗谛之供养”,供养遍满十方法界;“供养法界三宝”,供养不要执著功德的多少,不要著相。你若著相,功德不能圆满;不著相功德无量无边,互相圆融。
所以三轮体空是不可思议的供养,这全体都是法界性的功德。虽然我们只是吃一顿饭念供做供养,但它是以法界心、修法界供、供养法界三宝,这是三轮体空不可思议的法供。你不会去想功德,这是全体法界性的功德,亦是功德性圆满。所以,天天做供养,不费很多时间,但不去想、不著相,这功德无量无边。故奉劝诸上善人,大家要吃素,每天作二时临斋,则不用担心没福报,而且福报一定很大。
四‧念佛就是最大的供养
一天到晚念佛就是最大的供养,不用到处跑道场。会修行的人一切随缘供养,不必勉强。平时要做二时临斋,如法去做就有无量无边功德。供养一顿饭就有这麽大的功德,何况一生中都在供养佛菩萨、众生,一世中都在与佛菩萨结缘、与十方众生结缘,再加上放蒙山,功德更多,不要怕没有功德。
拜佛菩萨、拜祖先或供养,都要用如上的心去拜,用如上的方法做供养。
以上为大家详细介绍“供养”二字的涵义。
8‧二时临斋有关偈文的涵义
二时临斋仪式由唱诵“供养清淨法身毘卢遮那佛”开始,后续包含很多偈文与咒语。前一节已将“供养”之深层涵义,详细介绍,本节则将二时临斋有关偈文的涵义,逐一说明如后。
一‧早午斋供养偈
“供养清淨法身毘卢遮那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摩诃:是大的意思。
般若:是智慧。
波罗蜜:是到达彼岸之意。从生死的此岸要到涅槃彼岸要用大智慧才能超越。波罗蜜有六波罗蜜,智慧是其中之一。
三德:即清淨德、柔软德、如法德。“清淨德”是指供佛的东西要很清淨,不要沾到荤的,要挑拣去除杂物、清洗乾淨。“柔软德”乃谓煮出来的东西不可粗陋,要煮得甘美、柔软。譬如粗的菜叶、竹笋头粗的部分要挑拣掉。换句话说,我们怎麽吃,佛就要如何供养,不要拿不能吃的来供佛。“如法德”,即供僧的东西要随季节来办,不用强求非季节性又昂贵的蔬果,要买应景的蔬菜、水果。总之,供养东西要如法,不要将金针、木耳没有煮就拿来拜,煎煮时也要添加盐、油,煮熟才可供养。
六味:是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味道。同样的菜,会煮的人煮出来就很好吃,不会煮的人,煮出来就不好吃。所以,供佛的东西也要煮得好吃。佛前供养用的碗盘要另外准备,若要吃饭时则直接用我们吃的碗盘,两者不可混用,这样做比较恭敬。若是用自己吃的饭菜顺便供养,就用吃饭的碗盘即可。
供佛及僧:涅槃经说:“诸优婆塞,为供养佛及僧,办诸食具种种备足,皆是栴檀、沉香、香薪、八功德水之所成熟,其食甘美。供佛,即上言三世诸佛也。僧有三种:一‧菩萨僧、二‧二乘僧、三者‧现代大众僧。供佛未有不供僧,故曰及僧。普同者,上至诸佛,中奉贤圣,护法龙天,下至一切含灵,无不遍及。”
这段涅槃经文是说,在家人供佛及供出家人时,所有一切吃的东西、沉香、香木、八功德水,这些都要成就。即使是在家人,餐厅中最好也供奉三圣像或观世音菩萨,还要准备卧香炉、莲花灯、香案。供佛时要准备一支香,吃饭前将香点好,外面若放出食檯,一样要点支香,这就是经文说的“沉香、香薪、八功德水之所成熟”。我们煮食之水,观想它是八功德水,若烧柴火,观想它是沉香。上香后再念供。佛寺临斋供养要打板,在家人则不用。
而我们供佛,即供养三世一切诸佛。所供的僧可分三类,如菩萨是圣僧,叫做菩萨僧;罗汉,叫做二乘僧;现前未证果的僧人称大众僧。供佛时请佛来供养,随从弟子都会来,所以经文说要供佛及僧。
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这是说我们上供十方诸佛、三乘圣贤、护法龙天,也供六道一切含灵(即六道众生)。我们供养时要观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无不遍及,及供养的东西、供养的对象、遍满十法界。虽然只是吃一顿饭,透过供养,能与佛及地狱等十法界圣贤众生结缘,天天这麽做,自是功德无量无边。
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禅悦食的真正意涵:不起分别心、维持正念的进食。
不起分别心的进食:禅宗有句话“终日吃饭没有吃到一粒米,整年穿衣没有穿到一丝缕”,意思即是不执著吃,有吃等于没吃。
华严疏提到“世间食滋养我们生死之身躯”,这身躯要靠营养补给才能存活。我们的心尚未修到断见思惑,仍有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需靠进食维持生命。修行人,对世间种种最好的美味,心不能贪著,所以盐、辣、油等不要吃得太多太浓。学人曾去淨律寺结夏安居,照因法师他们都把饭菜全部拌在一起,吃起来都一样味道,这样就不会偏食,不会起分别心。
不像一般人吃饭,菜分装一盘一盘,会去挑选、去分别,好吃的就多吃,不喜欢的就少吃。学人后来也同样的作法,将菜与饭搅和一同吃,边吃边念佛,这时心不会起分别,心都是在忆念阿弥陀佛,不会去选择东选择西,感觉每种都很好吃。此作法可以训练我们不起分别心,每种事情都会持之以平等心,六根不会对六尘起分别。
有的人,好吃的时候就静静吃,不好吃时就生气嫌东嫌西;好款待的人、有修行的人,他们不会起分别心,吃什麽东西都会讚歎,即使实在不好吃,他也称讚很会煮、很好吃,让人听了很高兴。时常称讚别人也是学佛者要常修学的课题喔!
维持正念的进食:进食中要不忘记念佛、时时保持正念。
“正念”刚好与“邪念”相反。
六根遇到六尘,起分别就是“邪念”、起贪瞋痴之念头、以分别心进食就是“邪念”。
因此,就用斋来说,“正念”即是对吃的东西没有贪瞋痴的心,亦即无邪念;供佛唱偈也是正念,放录音带随著忆念阿弥陀佛,都叫做正念。如此吃法,即是“以禅悦为食”。因为这时吃饭并没执著在色声香味触法,边吃饭心裡边念佛,你的意不执著在吃上面,心专注在念佛,这叫做“禅悦为食”。
当我们能做到以“禅悦为食”,就会愈吃愈高兴,心中充满法喜。能够如此,慢慢会长养我们的善根、有助于出离生死。
所谓禅悦食,是五种出世间食之一。食有“出世间食”与“世间食”之分,禅悦食是五种出世间食之一。五种世间食,请参考本章第二节“在正确的时间进食”。
“出世间的食”有五种:念食、法喜食、禅悦食、愿食、解脱食。
念食:即修圣道者,常持正念,譬如一边吃一边心念阿弥陀佛,叫念食。
法喜食:爱乐大法,滋长道种,心生欢喜,叫法喜食。
禅悦食:由于保持正念而得到定,有了定力能滋长我们的慧命,使道品圆明,心时常喜乐,这叫禅悦食。
愿食:不捨梵行,对清淨行不起厌离。若有愿力支持,对清淨行就不会弃捨,会长养我们的一切善根,就像吃世间食物能滋养我们的身躯一样。
解脱食:使我们离诸业缚,得法自在,长养我们的菩提心,长养我们的觉。
以上是出世间的五种食。
极乐世界的饮食,就是一种“出世间食”。这种出世间食,吃饭时间到,饭菜都自动呈现出来,有好几百味、几千味,碗盘都是七宝、金银、玻璃、玛瑙、赤珠所造,非常漂亮,饭菜又好吃,天上又落花,又有天乐,房子、风、水、树等一切东西,吃饭时间都会奏乐,即所谓天乐鸣空。想吃时,饭菜都自动到口,不必动碗动筷,想吃何菜,那菜就到口,怎麽想都会如愿,不必像世间这麽麻烦。其味道又特别好,吃了也不会感觉饱,不吃也不会感觉饿。
吃毕,碗盘自动消失,也不用洗,明天饭时,又自动现前,非常方便,称为天厨妙供,即使只看也会饱。吃了完全消化,也不像世间有大小便,吃进去是香的,排出来便臭的。那麽身躯有没有力气?有的,滋养色力完全具足。
据经上说,极乐世界的人力气有多大,据说可以支撑三千大千世界,所以极乐世界乃是非常微妙的世界。为何极乐世界有吃的,这是因为众生有吃的习惯,为了满众生的愿才会现出这些微妙之天厨妙供。
刚才说用餐时间到,东西就会呈现出来,吃不吃就由自己,真的是如此。莲社有位黄居士的儿子,帮他舅公念佛以后,他舅公带他去极乐世界,他一感觉肚子饿时,东西都呈现出来,饭菜都自动跑到嘴,真有趣。
二‧早斋吃粥唱诵之偈文
偈文:“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据佛典所载食粥之十益:
(一)滋益身躯,使容貌丰盛,即前述色力寿乐辞清辩。
(二)补益尪赢,增长气力,粥能补益身体使瘦者发福。
(三)补养元气寿算增益,这是寿乐。
(四)清淨柔软、食则安乐。
(五)滋润喉吻,论议无碍,喉咙滋润,与人辩论无碍,不会无声。
(六)调和通利,风气消除,便秘的人吃了粥以后就不会便秘,而且能去除风湿。
(七)温暖脾胃,宿食消化。
(八)气无碍滞,辞辩清扬,气若通顺不阻塞,则辩才清扬。
(九)适充口腹,飢馁顿除,吃了以后肚饱了就不飢饿。
(十)喉吻霑润,渴想随消。吃了以后喉头滋润,不会有口乾喉燥、润渴之想。
所以,粥有以上十种利益。用粥以后可帮助修行,果报无量无边,最终就得到究竟常乐,做菩萨、成佛。
《摩诃僧祇律》记载之“粥有十利”:
根据《摩诃僧祇律》这麽说:佛住在舍卫大城时,难陀母亲做吃的东西,先供养比丘,然后自己再吃。难陀母亲自己吃所煮的粥的时候,感觉风湿都去除了,并且前一天吃的东西,都消化掉了,所以她知道这东西很好,就把水多放些,米少放一点,再加上一些胡椒、八角调和,然后拿去供养佛与弟子。佛听这些比丘说吃粥很好,就讲粥有十利,并说了一首偈:“持戒清淨人所奉,恭敬随时以粥施,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飢渴消,是名为药佛所说,欲生人天长寿乐,应当以粥施众生”。偈文内说出了吃粥的多种利益。佛世原本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只吃中午一餐而已,从此才规定可以吃早餐。
偈文内说吃粥有许多利益,今将偈文解释如下:
持戒清淨人所奉:出家人如果持戒清淨,人家就会来供养我们。
恭敬随时以粥施:早上恭恭敬敬以粥来施食。
十利饶益于行者:这粥吃了对修行者有十种利益。这十种利益,佛用后面四句偈讲了出来。
色力寿乐辞清辩:“色”是指因为有营养,红光满面,容色很滋润、面色很好看,精神很饱满,不会垂头丧气;“力”就是指吃了很有力量;“寿乐”是寿命很长、很快乐;“辞清辩”,指粥吃了以后,喉咙很滋润,说话很清楚,很有辩才。
宿食风除飢渴消:指积在肚子中未消化的食物,以及飢饿、口渴,还有风湿,都会消除。
是名为药佛所说:餐食称呼作药是佛所说的,我们早餐吃的东西都要说是药石,中餐是主食,不得已晚上要吃非时浆也都要当做药吃。药有人写为“药石”,同“药”一样的意思。
所以食粥为药是佛所说的,亦即佛要我们把粥当药来吃,因此吃粥是佛所允许的。
欲生人天长寿乐,应当以粥施众生:你如果想升上天或得人身,应佈施众生。升去天上就是寿命长,例如四天王天,一天等于我们这边五十年,寿命五百岁;忉利天(帝释天),即玉皇上帝那个天,一天是我们这裡的一百年,寿命一千岁;夜摩天(玉皇上帝再上去那个天),那裡一天是我们这裡二百年,寿命二千岁;再上去兜率天,也是弥勒菩萨那个天,弥勒菩萨住在内院教天人,外院一天,我们这裡四百年,可活四千岁;他化自在天一天人间一千六百年,可活一万六千岁。佛说,想升上天或得人身,应当用粥佈施给众生,我们也是众生之一。
人愈修行寿命愈长,愈修行愈快乐,这叫做“法乐”,此法乐与世间的乐不同。我们修行要追求“法乐”,不可追逐世间世俗的玩乐,因为世间的乐都带苦。这世间有无量无边的苦,总而言之不出“苦苦、坏苦、行苦”三种苦。今略释如下:
苦苦:就是痛苦的各种事情,本身就是一种苦,这种苦称为苦苦。倘若痛苦不解,内心因此烦恼,或是本来就有一种病,再併一种出来成为併发症,这时祸不单行,就要苦上加苦了。
坏苦:你认为某种事情很快乐,隔一会儿就不快乐了。快乐结束后的失落感,以及由于快乐产生的副作用,都会使我们痛苦,这种痛苦就叫作“坏苦”。例如喝酒时很快乐,喝得太多会醉,会吐、会头晕、血压会升高,这时就不快乐了。吃喝嫖赌等行为,都是同样道理。
行苦:不乐不苦叫行苦,何谓不乐不苦?例如,人一天一天地老,不知不觉中,会变化迁移,二十几岁的人很快乐,你跟他说老年人苦,他不信,但随著时间的过去,人渐渐老而不自知。记得以前我二十几岁时,头髮又黑又亮,现在几天不剪髮,两鬓都是白髮,老了还不知道,这叫行苦。
苦苦、坏苦、行苦,世间的乐,没有一件快乐,我们要追求法乐,拜佛、念佛、修行这都能获得无量的法乐,叫作法喜充满。
三‧僧跋
“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大众闻磬声,各正念。”然后念“阿弥陀佛”。“食存五观”之意义,请参考前面第三章“五‧用正确的心态进食”一节。
“正念”之意义,请参考本节“一‧早午斋供养偈”内文中之“禅悦为食”处之说明。
四‧早斋出食偈文
唱完供养偈,接著作食存五观,同时出食者拿米饭出去施食。所念偈文及其涵义如后:
“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
法力不思议:是说观想的力量是不可思议。我们虽是凡人,会观想的话,力量亦不可思议。
慈悲无障碍:是说我们虽只拿七粒米佈施,心生慈悲就会无障碍。一念慈悲,地狱、饿鬼、畜生就会得到无量的利益。
例如以慈悲心对畜生说法,牠们都能会意。有一位邻居之妻说,她吃饭时均会施食,连蚂蚁、小鸟都会来吃。她定时于每天下午三时施食,小鸟都会自动排列等待施食,而且不惊惧,这就叫慈悲无障碍。
我们对待畜生若有杀害之意,他们才会害怕。好吃狗肉的人,狗就会咬他。我过去于报社服务,曾与其他报童分送过报纸,客户家中有养狗的对报童常狂吠不已,对我却不会,我问报童是否曾吃狗肉,他说是,可见慈悲心不足,连动物都会惧怕。
现在再详细解释慈悲无障碍的“障碍”两字之意义:鬼道众生有“外障、内障、无障”等三种障碍。
外障:有些鬼很瘦,蓬头垢面,见到人会害怕逃跑,处处求食,所见之水皆是脓水(这是业感所致,天界众生看地球上的水是琉璃,我们看水是水,鬼道众生见水却看成是脓血,不敢喝)。
内障:有些鬼嘴巴很大,腹部也大如水缸,食量很大,但是咽喉却如针孔那麽小无法吞食。嘴又会吐火,食物拿到祂面前,吐出之火即将食物烧成炭,无法吃,所以非常痛苦。
昔日佛陀弟子目连尊者之母亲,死后堕落成为“焰口鬼”。目连尊者以其神通力见到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心生不忍,乃以神通力持一钵饭去给他母亲吃,他母亲一见十分高兴,正要吃时,嘴巴喷出的火却将饭烧成炭。目连十分伤心,去请教佛陀。佛对他说,你虽证得阿罗汉果神通第一,但神通力仍敌不过你母亲的业力,单凭你一己的神通力是不够的;若要救你母亲,必须在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这一天供养僧众,靠此斋僧功德,及僧众为你母亲诵经迴向,你母亲就能离苦得乐。目连尊者俗家很有钱,听佛开示后就将家产变卖所得,在此日供养僧众,这就是“盂兰盆会”的由来。“盂兰”是解倒悬之意。
佛制,每年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三个月期间,僧团必须结夏安居、精进修行,许多修行人在安居期间获证阿罗汉果位,故结夏安居圆满的七月十五日,僧众都很高兴,因此称为“僧自恣日”,这一天佛也很欢喜,故也称佛欢喜日。
所以七月十五是最好的日子,不是在拜好兄弟的,一般人都误会这天是鬼节。同时迷信的认为七月时,不可办结婚等各种喜事,害惨糕饼业者当月生意冷清,卖家具者也生意清淡。学人未出家前,为了破除迷信,特别选七月的日子入厝,也特别选在七月中安佛堂,结果过得很好,最后还有大福报出家,所以我们信佛者要有智慧,不可迷信。
由上述故事,可知业力十分可怕。各位一定要有正知见,不要一听某人有神通就趋之若鹜,须知神通是敌不过业力的。
无障:如焰口鬼,有时割自己的肉来吃,或吃粪等污秽之物,但是即使吃髒东西,有时要吃时,连这些污秽物也会燃烧成炭。故我们要怜悯鬼道众生,要起慈悲心,出食时为其诵咒破除障碍,祂就能吃,所以说“慈悲无障碍”。
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基于慈悲心,七粒米就能周遍十方。“嗡。度利益。娑诃”之咒语唸了之后,十方世界就会充满我们布施之物。
故吃饭亦是十分重要之功课,一切唯心造,如能每天这样做布施,功德十分大。
五‧午斋出食偈文
午斋偈文:“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
施食给“大鹏金翅鸟”的由来:
据阿含经上所说:大海北边有棵树,树高一百由旬,龙亦如此,龙亦有龙的宫殿。四生之鸟以四生之龙为食。大鹏金翅鸟非常大,飞起来天昏地暗,连太阳都被遮住。龙有分天龙、飞龙、陆龙、水龙。不论天龙、飞龙、陆龙、水龙等,鸟王都有办法吃牠,鸟王吃龙就像鸟吃虫一样,龙几乎将被吃光。于是龙王不得已就向佛求救。佛即脱下身上之袈裟送给龙王,并吩咐将此袈裟分送龙子、龙孙,龙子龙孙只要分到此袈裟之一丝一缕,大鹏鸟就无法吃牠了。龙王将此袈裟分给龙子、龙孙,金翅鸟因为无法吃龙,许多都饿死了。金翅鸟王于是去找佛,佛开始向牠们说法,并且授三归依,及不杀生戒。佛告诉鸟王说,只要出家人有饭吃,你们就有饭吃,出家人吃饭时会拿一份出去外面供养你们,这是出家人吃饭时要施食给金翅鸟的由来。
大鹏金翅鸟我们看不到,但是北俱卢洲还有,北俱卢洲之人如果死了,金翅鸟即啄起死尸然后丢入大海。
施食给“旷野鬼神众”的缘由:
根据涅槃经的说法,佛有一天游村落时,在树下有一鬼名曰“旷野”。“旷野”鬼以吃“血、肉”为生,一天吃一个人,吃了很多人,来到这村落,每一天要抱一个小孩让他吃。佛就向祂说法,但愚痴的“旷野”鬼不接受教导,佛就化为大力鬼王摇祂的宫殿,让祂不安,使其很恐惧,佛再用手摸摸祂身体,安慰祂,祂就生出善心来。佛又变化为原来相貌,授祂“不杀生”戒,旷野鬼担心以后不能吃血肉无法活命,佛告诉祂,我的弟子吃饭时会先施食给你们,“旷野”鬼从此就不再吃人了。
施食给“罗刹鬼子母”的缘由:
罗刹是一种巨婆,是很大的鬼,生了一千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叫“爱奴”,鬼母特别宠爱这小儿子。罗刹鬼都吃小孩子,一千个罗刹鬼子就吃一千个小孩子。孩子被吃的人就去投诉佛陀,佛即设法化导,将罗刹最宠爱的“爱奴”以神通摄来用钵盖著,鬼母找遍天上人间都找不到爱奴”,于是找到佛陀那裡求助,佛问祂:“你哭什麽呢?”鬼母说:“我最疼爱的儿子爱奴丢掉了,天上人间都找不到,很著急。”佛说:“你有一千个孩子,只丢掉一个就天上人间到处哭著找,别人只有一个独子却被你吃掉了,你感想如何?”佛陀开导鬼母,并且为鬼母授“不杀生”戒,然后再将“爱奴”还给祂,并且为一千个罗刹鬼之子授三皈依和五戒。
本来每个罗刹子统理好几万个鬼众,五百个罗刹子在天上扰乱诸天,五百个在人间扰乱人民。佛为祂们传授皈依和五戒、说法之后,祂们皆得到“须陀洹”即初果,都住在佛的精舍。从此鬼子母归顺佛陀、去恶向善、不再恼害众生,并且发愿护持佛法,时常为众生植福田。例如求生男孩即得男孩,得某种病求鬼子母,病即痊癒。
我们下午出食,唸“罗刹鬼子母”,即是供养归顺佛陀的罗刹鬼子母。
六‧结斋所唱偈文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本偈文由来:
根据《四分受戒犍度》说:佛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佛,成佛后端坐金刚座上,七夜七日不动不食,领受解脱之乐。修行至此已达完全解脱境界,已经不再有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
此时,适逢有二位生意人载著五百车乘之珍宝,经过此处,也在菩提树下休息。此二人一人名叫帝梨富婆,一人名叫拔黎迦。
树神告诉两人,坐在菩提树下的是释迦牟尼佛,他已成佛七天,七天中未曾进食。你们如果有吃的东西供养佛陀,则所获福德无量无边,这二人听了即以所带麵食供养佛陀。
世尊获得二人供养,即以神通力观察过去诸佛如何吃饭,原来出家人吃饭时用钵装饭。一动此念头,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立即知道佛要吃饭,就向其他三位天王提起,以前有一位青色天将四个石钵供养我们,当时毗卢遮那天子告诉我,这四个石钵不要用,先将它放在佛塔,留著等将来佛来应世,再拿去供养佛陀。
四大天王于是赶紧将四个石钵拿去供养佛陀。佛陀接受了这四个石钵,将四个石钵叠在一起,以神通力将四个钵化成一个钵,并说了一首偈:“吾昔功德诸果满,已发哀悯清淨心,是故今四大天王,清淨牢固施吾钵”,说后将麵盛在石钵然后受食,吃后说又了一偈曰:“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说完偈后,即为此两个生意人授皈依,皈依“佛”、皈依“法”(那时候还没有僧)。
世尊成佛,最先皈依这两位生意人,授完皈依后佛将入灭。四大天王知道赶紧请佛不要入灭,请佛住世度化一切众生。佛受天王之请,开始度众生,先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五比丘度完后才有僧宝。
本偈文意义: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布施者一定会得到利益。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财施之财有内财、外财之分。一切金银财宝皆叫“外财”,妻、子亦叫“外财”。
佛在世时也有人的买卖,经上说:“如果看无知邪见人卖菩萨、卖出家人、卖善知识,我们要将他们买回来,让他们修行。如果没钱,应将自己的妻、子卖掉,将钱赎买菩萨、出家人,让他们恢复自由以便修行。如果法师来到我们家,我们供养法师,就是一天花三两金也要供养他们,并且要三时请法。”
内财就是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佈施。佛久远年代前修菩萨道的时候,遇一老虎飢饿没东西吃,佛陀就布施身体给老虎吃,这就是“内施”。又有一次,佛陀为了救一隻鸽子,割自己的肉喂鹰,这就是“内财”与“内施”。又如有人会将死后之身体器官捐出给需要器官的人,这也叫内施。布施要出自快乐的心、真诚的心来布施。这是财施。
说法说道理给人听就是法施。说佛法是法施,教书也是“法施”,教人做善事也是“法施”。
所谓“无畏施”,譬如遇有人恐惧、愤怒、忧愁、痛苦,讲一些话安慰他,使他的心平静、安稳,这些都是无畏施施。
前面说过,要作三轮体空无相的布施、真谛的布施、实相的布施、中道的布施,布施若能如此,必能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故曰“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
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布施若能配合智慧,无相、量力而为、不勉强、随缘尽分,用欢喜心来布施,则以后一定获福无量、安安乐乐。以上是此偈的意义。
七‧迴向偈
绕佛之后,作迴向。
打佛七用斋绕佛后之迴向,通常用的偈文是:
“愿我临终无障碍,弥陀圣众远相迎,迅离五浊生淨土,迴入娑婆度有情。”
平常结斋绕佛后之迴向则唱: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佛为吃饭用斋规定了仪式与规矩,一些有关的偈文非常好,本章已作详细解释,大家若能深入瞭解其意义,做起临斋规仪必定更能如法。
没学佛的人,连一餐饭都不知道要怎麽吃,能够知道如何依法吃饭,也是学佛另一个大的好处。
第四章 早课与晚课
1‧早晚课的重要
一‧在家居士要作早晚课
本章要介绍的主题是在家居士如何做早晚课。
如大家所知,佛有出家众的比丘、比丘尼及在家众的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
照佛所说,出家众每天要做五堂功课:早晚二课、二时临斋(早斋、午斋)及晚上的放蒙山。虽然世尊对出家弟子如此说,但是也包括全部四众弟子。因此,不仅出家众每天要做早晚课,在家弟子一样要做早晚课。
依照佛说,如果有做这五堂课,不管是在正法、像法、或是末法时期,对道粮都不必担心。
此外,学佛的目的是求了脱生死、不继续在六道轮迴,最好能够一生成就。如果今生无法了生死,要等来生机会渺茫,因为要想下一世能再得人身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所以早晚二课一定要用心做。
一般说来,在家居士要做到这五堂课比较困难,尤其是晚上放蒙山。虽然如此,应该尽力去做,至少早晚二课及二时临斋都应该做到。至于晚上放蒙山,可以学放小蒙山。如果有这样做,就符合世尊所要求的这五堂课。
根据忏公说法,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有二十八层天的天王,供养佛三千支伞盖,每一支伞盖的价值可以抵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只收了二千九百九十九支,一支伞盖未收。天王问释迦牟尼佛为何只收二千九百九十九支,而留下一支伞盖未收呢?释迦牟尼佛解释说,这一支伞盖是要留给末法的弟子做道粮,因为末法时期,学佛很困难,对三宝不重视不供养,因此这一支伞盖留给出家的众生,尤其是如法修持的人,当做道粮。
二‧在家居士要善用时间
在家居士一般都有家庭、有职业、有工作,比出家众忙碌。但是生死问题是在家众也必须面对的大问题,为了解脱生死,一定要善用时间来修行。
如何善用时间?首先要尽量将其他不是绝对必要的活动之时间,挪过来使用。譬如看电视、泡茶、运动、打球、爬山的时间,甚或看电影、听歌、跳舞、打牌、赌博的时间,都要尽量利用、移过来当作修行的时间。真正想了脱生死的人,要把这些时间拿来用功,这样子无始劫带来的习气才会一天一天减少,道业才会一天一天精进。
其次要早起并且减省睡眠时间,多出的时间就可作修行之用。此外要会安排早晚课时间。在家居士比较有时间的时候就是利用清晨和晚上。
最少早上安排两小时(四到六点,或五到七点)、晚上两小时(七点到九点;或是八点到十点)。
更理想的安排是,把睡觉时间缩短,修持的时间增长。早上三点到六点做早课,晚上八点到十一点做晚课,十一点到早上三点睡觉,这样一天就有六小时用功的时间了。
大部分人没有时间修行,都是因为睡太多时间。但是也不能一下子就把睡觉的时间缩短,须渐进而行。
例如,原本一天睡八小时,可以先缩短半小时来用功,过两三个礼拜习惯后,再缩减半小时,最后缩减到一天睡四个小时就可以了。修行的方法要渐进,不可一下子太猛,否则会出问题。
缩短睡眠不只是时间的问题,还要配合修行。
依照忏云法师的说法,睡眠长短的原因跟念头有关。若是念头清淨,都在念佛没有打妄想,精神就会饱满而不会昏沉想睡觉;若是妄想纷飞,就算睡八小时也是不够,早上可能还要睡回笼觉,中午还要睡午觉,听经时还要打瞌睡。若是有在打坐用功,则睡眠就可减少。
2‧早晚课要修何种法门
一‧修行法门有难易之分
我们学佛,不仅目标要抓得稳,方法也要恰好当机(与自己的根机相应)。
在末法时期,离佛已有三千多年,而人平均寿命只有七十岁,在这麽短的时间内,如何当生就能成就?尤其我们又是一位在家居士,家庭与事业就佔去我们很多时间,实际上用在学佛的时间很少,因此我们做早晚课必须对众多修行法门有所选择,也就是要选对法门。这一点大家要仔细思惟,以免将短短数十年时间虚耗空过。
一般来说,学佛有两种法门:普通法门与特别法门。
所谓普通法门又称通途法门,也称难行道;特别法门又称为净土法门,也称为易行道。
难行道——普通法门(通途法门)
通途法门要修到能了生死,第一要断见思惑,见思惑断了之后才证罗汉果。如果要成佛,就要断尘沙惑、断无明惑,可以说是非常困难。
天台宗说“七贤七位障初机”。“七贤七位”中,最高的果位是“阿罗汉果”,要修苦集灭道。其中,光是“苦、集”就要对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瞭解得非常彻底,对于集因缘生的道理也要懂。
依天台宗的说法,初学佛时最起码要修五停心观,修完后要修四念住,四念住修完后修四加行,修完四加行才证初果,然后才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
什麽是五停心观呢?老法师说:“贪心重的人要修不淨观;容易生气,瞋恚心重的人要修慈悲观;愚痴心重的人要修因缘观;散乱心重的人要修数息观;若是业障重的人要修念佛观。”
至于四念住,第一观身不淨;第二观受是苦;第三观心无常;第四观法无我。修四念住可以伏惑,见思惑可以伏住,但还不能断。
五停心观与四念住,是修“止”与“观”。依天台宗来讲,两者修成都还是“外凡”,也就是“资粮行”;“止观”修好才能修四加行,要到四加行修毕才是属于“内凡”。
四加行就是“煖、顶、忍、世第一”。
“煖”的意思好比我们爬山爬到半山腰,身体会热;也类似从前鑽木取火时的摩擦生热一样。之后,再往上爬,爬到了山顶,就叫做“顶”。到了顶之后就有境界风、顺逆之风,对于顺境、逆境是否能够“忍”可于心,要是对于境界起贡高我慢、洋洋得意,那就无法再进步。如果在这个顶上能够“忍”,再往前进就叫“世第一”。“世第一”之后,才进入初果“须陀洹”。
初果“须陀洹”意为入流,入圣之流,入圣流后,六根不会随六尘而转。例如听声音,听了一音,馀音就听不入了,也就是六根不入六尘,六根接触六尘时不生六识,这是一种空。到了这个阶段才叫做见道,断了八十八品见惑。佛经有比喻,要断这八十八品见惑就像是要断四十里瀑流,非常困难。
初果以后的二果要开始断思惑。思惑有八十一品,大略可分为九品,也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等。证得二果就是断了思惑的前六品,又叫“一来”,人天一往来,也就是人间、天上各一往来。
三果“阿那含”,就是断了九品的思惑,也就是六欲天以下的见思惑、慾望都断了,包括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等完全断除,也就是移种子,将欲界的种子完全根除,不会再到欲界来轮迴生死。
初果叫做“见道”,二果、三果都叫做“修道”,四果阿罗汉又叫做“无修道”(无学),也可以说无念,即所谓“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梵行已立,我生已尽”。
佛经上说,从我们开始修行到证阿罗汉果位,若是利根的人要三生;若是钝根的人则要六十劫。这实在是很长的时间。三生亦有另一种讲法。例如舍利弗,他就是在拘那含牟尼佛时修外凡资粮位,到了迦叶佛时修内凡加行位,到了释迦牟尼佛时才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这样遇到三位佛叫做“三生”,所以说非常困难。至于钝根六十劫,前二十劫修资粮位,中间二十劫修加行位,到后面二十劫才证果,非常困难,不是我们末法的博地凡夫所能做的。
由上可知修通途法门必须纯靠自力,并且必须经历长久的时间,才能了脱生死,难度很高。
易行道——特别法门(净土念佛法门)
所谓易行道,就是净土念佛法门,它是一种兼靠他力的法门(自力与他力合在一起,而以他力成分较大)。
净土念佛法门出自淨土五经,为历代祖师高僧大德所共弘扬,修起来非常殊胜。
淨土法门为什麽会这麽殊胜?其他法门叫自力,淨土法门叫他力(或者说自力和他力合在一起也好,他力成分较大,自力成分较小)。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发了四十八大愿。其中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一条愿文,告诉我们念佛法门就是他力的法门。
今天我们会信阿弥陀佛,会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会念这句佛号,都是靠佛在十八愿裡面给我们成就。至心信乐就是信,欲生吾国就是愿,乃至十念就是行,因此信愿行也是阿弥陀佛成就给我们的。
修行成佛的路就像汪洋大海那麽宽广、浩瀚无边,用我们的力量无法游过去;这不可思议的念佛法门有阿弥陀佛的愿力、佛力、慈悲让我们做依靠,它就像是一条靠在岸边的大船,我们只要坐上船,这条船就会载著我们,从烦恼的此岸度过生死海,到达涅槃彼岸。
我们所以能到达彼岸,就是靠这条大悲船的力量,可说完全是他力,自力只是你爬上去的那一步。
淨土法门如此微妙,所以叫做难信之法。
由上述可知,念佛法门的确称得上特别法门。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学者只要具足信愿行三要素,靠佛威神誓愿之力摄受,即可一生成就淨业、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旦往生彼国,立即获得不退转果位,虽然距离成佛为期尚远,但也可说是解脱在望。不像通途法门,必需纯靠自力了生死,又需多生多劫的努力才能修到不退转,要想成佛更需三大阿僧祇劫、无量久远的时间,彼此难易实有天壤之别。
二‧法门要善于抉择
选择修行法门需考虑的因素
人身难得:前面提到过人身难得。佛经上说到人身难得,有三种比喻。
第一种比喻为“掌上土”。我们抓起一把泥土然后放掉,可以得到人身的机会只有留在指甲缝那样少的数量,失去人身的机会却大得像整个大地的土,这样的比率可以说不成比例。
第二种比喻为“盲龟穿孔”,海底的盲龟每一百年浮出水面一次,而且要正好穿过浮在水面上穿孔的木头,这样的或然率也可以说相当不成比例、机会相当渺茫。
第三种比喻是“金山穿线”,金山上拉一条线,而这一条线正好要穿过金山下的针孔,这样的或然率也相当低。
时间因素:诸上善人要仔细想,在这末法时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寿命又如此短促,又是一个在家居士,能够拨多少时间来学佛?所以修行的门路要认清楚,不要随便选个法门修。
适应自己的心性:法门的选择也要适应自己的心性,要看自己对那个法门比较有兴趣。
难易的考量:考虑上面所说“修行的难易、成就的快慢”。
以上这些是末法众生选择修行法门之时,应具备的认识与应考虑到的因素。
正确的抉择
当然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每一法门都可成佛,但是有快慢难易之别。
如前所说,通途法门很难学完、很难成就,若不能了脱生死,学那麽多也没有用。若是选择念佛法门,则一天到晚都念佛就好,非常容易。有智慧的人既知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光阴有限,自然应该捨弃又难又慢的通途法门,选取又快又易的念佛法门。
淨土法门只靠念佛就能得度生死,有智慧的人才信得了淨土念佛法门。所以阿弥陀经中,把念佛法门称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三‧念佛是一切法门之王
淨土法门、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之王。
其实,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八大宗派,还有很多高僧大德,也一再提起,要众生多念阿弥陀佛,亦即劝众生要修念佛法门。
依天台宗来说“教宏天台,行持淨土”,天台宗的祖师,很多都是念佛往生。本师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证得正觉之后,“三七思惟说华严,不动寂场说鹿苑,三十除粪说阿含,转教适才说般若,开权显实说法华。”几乎都教我们念阿弥陀佛。
例如,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导归淨土,往生极乐世界。
若依方等经来讲,楞严经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教人念阿弥陀佛;再如龙树、马鸣菩萨一样提倡念佛。
法华经中药王品也是劝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
大致来说,八大宗派都有教人念佛。例如,禅宗也说,一切修行以念佛为最稳当,念佛的人比较少著魔,或是神经兮兮。
因此,念佛是一切法门之王,叫做“王三昧”。
四‧抉择后要一门深入
佛遗教经有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句经文告诉我们,若能一门深入则无事不办,亦即只要一句佛号认真念下去一定有成就。此处为大家举个例子,互相勉励:
彰化县北斗镇有一位王居士的父亲,往生那一年虽然已经八十九岁的年纪,还自己耕作五、六分田地。他不会唱讚也不会诵经,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并且自己发明一个念佛的调,很用功的一直念。
在往生的三个月前,他看见莲花三次,并且预知时至,极乐世界派人来,通知他再过一个月要带他去西方。
到了要走的那天,还下来做功课,四点做到六点,做完功课再去洗澡,把衣服鞋子都穿好,然后叫他孙子打电话要家人全部回来。孙子说:“爷爷!大家都很忙,没什麽事叫他们回来做什麽?”老菩萨说:“怎麽没事?我要走了,叫他们都回来?我骑自行车到北斗市场买菜回来给他们吃。”要临终了还去买菜,多自在呀!
就这样没病痛的走了,安安详详、笑嘻嘻的被佛接去了。
修行就是要这样,要一门深入、要老实念佛、一心不乱的念佛。不可东修一些,西修一些,到最后都没成就。以念佛为正行;其他助行,譬如持咒,就单持一咒,看是大悲咒还是往生咒,诵经亦是一样,每日都诵同一部经。若能如上述王居士父亲的例子一般,一门深入的修下去,绝对今生往生极乐世界,希望大家互相共勉。
3‧如何作早晚课
一‧如何做晚课
我们先从晚课讲起。当我们要作晚课的时候,要万缘放下,其他事暂时先不管,就是电话也先不要接,要一心一意去用功,这样才能得到一心不乱。阿弥陀经上讲,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须一心不乱,也就是念佛三昧。要达到一心不乱,就必须万缘放下,这需要慢慢训练。
晚课程序如下:
开灯:进佛堂,先问讯,再把灯点亮。
供香:香要用上等的。常常烧好香、精进用功的人,离开佛堂后,身上都还会有香味。点香之后,心会静下来有助我们修行。供香后把电灯调到适当的亮度。
拜佛前之准备:端身站在佛前,闭眼、合掌、深呼吸三次。因为我们一天下来劳劳碌碌作了很多事情,到佛堂时心不易平静。烧香之后,很安详的站在佛前,先作三次深呼吸,让心平静下来。
观想:
(一)心平静之后开始作观想,观想佛堂一寸化一尺,一尺化一丈,一丈化一里,一里变一由旬,一由旬变百由旬、千由旬、万由旬,到无量无边由旬。
(二)观想佛堂成无量无边之后,心境也跟著佛堂变成无量无边,心不受佛堂房子的拘束。心量大时心才能修行,度一切众生,佛堂大到无量无边,等于西方极乐世界也在佛堂内。
(三)观想完之后,再观想大地以黄金琉璃为地,黄金琉璃的地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有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视。(观想文详细内容请参看观无量寿经)。其意是说,极乐世界琉璃地放出的光如同亿千个太阳一样,极为平整,极为光明。
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念佛往生,到那边的人都是莲花化生,无贪瞋痴,无贪瞋痴感应的地面是平的,而且无高山无大海。因为心平整,所以感应出来的地就也是很平整。
(四)其次观想七宝琉璃地上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光明台,楼阁千万,其台两边各有百亿花幢,还有无量乐器,以为庄严,皆是百宝所成。百种清风从光明出,吹动花幢,罗网行树,发出微妙音声,其音演畅,苦、空、无常、无我。
这裡的七宝琉璃地上之观想,要把阿弥陀经中所讲的一起放进来。空中的楼阁,光明台花幢,可以使上下光明互相辉映,真是光明世界,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无所障碍,因为极乐世界不只是地上、空中会发光,所有的一切东西都会发光。
(五)接下来再观想,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观想种种奇妙杂色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再观想雨天曼陀罗花。
(六)再观想面前有西方三圣,可以先观想西方三圣现无边身,因为刚刚已经观想佛堂变成无量无边的大了。然后再观想西方三圣现八尺金身在我们面前,放金色光摄受我们,虚空中有十方诸佛护念我们,亦有无量清淨大海众菩萨。
如此观想完之后等于我们站在极乐世界拜佛,极乐世界的依报我们观想过,极乐世界的正报我们亦观想过。
(七)再观想前面有我们历代的祖师、高僧大德、师长等领导我们拜佛;左右两边有我们累劫累世及现在的父母亲,右边有父亲、左边有母亲,白髮苍苍满面慈祥跟著我们一起拜佛;后面有法俗眷属、冤亲债主乃至四恩三有法界一切众生也跟著我们一起拜佛修行。如果发这样的心,可以说冤亲债主一切众生都跟我们一起在极乐世界修行,如此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
(八)再观想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捨。
(九)再观想阿弥陀佛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功德、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信愿行、无量的大愿力,通通融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内,然后持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心是佛,是心做佛,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详细内容请看观无量寿经)。意思是说当我们用功时做这样观想的话,依观无量寿经说可以消去我们八十亿劫生死大罪。
作观想的意义:
虽然这些观想讲起来花很多时间,但是做观想时实际上却花很少时间,也许不需要用到一分钟的时间。
如果我们一日作早晚课观想二次,等于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二次。
佛经上说,我们修行要转熟为生、转生为熟。亦即转熟的路为生的路,转生的路为熟的路。
我们住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无始劫在这边轮迴,这一条路我们很熟。贪瞋痴的路我们很熟,一天到晚在走,生生世世在走,这一条熟的路我们要转为生的。
我们要去西方极乐世界的路原本陌生,但要走得熟,要如何做才能走的得熟?我们就要做上面这种观想,一日观想二次,一个月就观想六十次,一年就有几次了呢?这样走久了就自然熟了。熟的话,到临命终时,我们念佛一刹那就往生了,这样才是真正的转熟为生、转生为熟。
诵真言:
手结莲花掌(图7),念淨法界真言“嗡。览姆。莎诃”三或七次。边持咒边将莲花掌慢慢张开,观想莲花越来越开,此一观想及张开的动作,要慢慢持续,直到持完咒语后念发愿文“‥‥花开见佛速得无上正等正觉”时,莲花掌才全开(图8)。
再念淨明珠真言“嗡。怀鲁佳拿。嘛喇。司乏哈”。
其次念千转念珠真言“嗡。乏及喇。骨赫牙。嘎叭。三嘛也。吽”。
诵了前面三项咒,若拜一次佛等于拜一千次佛,若唸一声佛等于念一千声佛,这样做并不是要贪便宜,心不要这样想,因为有这样的法门,在短短的时间内能有这样的作用,像大忏悔文中的普贤菩萨,“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拜一佛等于遍礼刹尘佛,这和这裡的咒是一样的意思。
之后再持三种咒:文殊师利菩萨的护身咒“嗡。吸林姆”。大轮一字咒“嗡。勃鲁姆”。淨土变咒“嗡。僕刊姆”。
发愿:
发愿“愿一切众生,同生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速得无上正等正觉。”
也就是我们前述观想的人,前有师长有祖父母,左右有我们历劫、现在的父母,后面有历劫的冤亲债主乃至法界一切众生,一切的人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速得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
这样发愿不仅我们本身在修行,就是其他人也跟我们一样在一起修行,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因为要道业成就、要无障碍,一定要发菩提心,心发得越大,学佛才越无障碍,也越不会懈怠。
虽然只是你一个人在佛堂内拜佛,不过你这样观想及发愿之后,就像我们站在西方极乐世界,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起拜佛,你越拜就越有趣,越拜就越不会寂寞,越拜越精进,就像大家在一起共修。
拜佛:
做完观想后就单念阿弥陀佛,并且慢慢拜佛。视个人本身的速度,如果喜欢拜快一点,速度就快一点,如果喜欢拜慢一点,速度就慢一点,正念分明念阿弥陀佛,念什麽调都没关係,边念边拜,念出声也好,念在心里也好。如果想睡觉就念出声;如果很累但不想睡觉,就不要念出声,用心念配合我们的呼吸,一下一下地拜,同样可以摄心。
拜完后,也许不用到拜完,比如说原拟拜一百下,可能只要拜到七十下,就可以感到人很轻安,像没有重量只剩下质量,最好可以多拜几下,因为拜佛不仅是一项很好的运动,而且可以消去我们无量无边的罪业。唸一声佛可以消去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拜一下佛可以罪灭河沙,增无量智,但是拜佛时做这种观想要虔诚。
根据忏公的规矩,一天最少要拜三百拜,最好能够做到。若慢慢拜,拜一百拜可能花半小时,拜快一点的可能只要二十分钟。晚上做功课时拜一百五十拜,早上做功课时拜一百五十拜,如此就有三百拜了。晚上做功课时拜一百五十拜,很简单。但是要有恆心,不要听完后拚命拜,刚开始时拜三百拜,两三天后只剩两百拜,再两三天后只剩一百拜,再两三天后只剩五十拜。要越拜越多,不要越拜越少,最后拜到三百拜之后可以停住,看我们的时间,看我们的体力慢慢增加。
拜佛很好,如果很累或有病痛,拜一拜佛就好了。
学佛的人几乎很少生病,如果有如法行持,就很少会生病。
绕佛:
拜完佛后,便开始绕佛。绕佛可以放掌,很安祥地慢慢绕,一边念南无阿弥陀佛一边慢慢走。
绕佛时要安祥稳重,身心都皈命在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内。观想我们的脚,莲花托足,我们踩在莲花上绕佛,一圈一圈的绕。如果佛堂很大,差不多绕三圈后就不会喘了,如果佛堂比较小的绕六圈。拜佛时可以吹电风扇没关係。有人说拜佛不要吹电风扇,你尽量吹没关係,因为拜佛时身体有气在发,所以不会感冒,绕佛时电风扇要关掉。
绕佛有绕佛的功德。大藏经内有绕佛功德经,记载以前祇树给孤独园内的给孤独长者,未信佛前,看到前面树林内有人长得非常庄严,这时有人跟他讲那人是佛,他便往前向他绕三圈,绕完三圈后证初果。后来他便发心用黄金铺给孤独园,供养世尊。所以绕佛的功德很大。
打坐念佛:
打坐:绕完佛后开始打坐。打坐姿势,可以双盘或单盘,如果没有办法单盘,散盘也可以。但是务必坐得端正,心才能摄住,才有定力,才能一心不乱,身体才能健康。
念佛:打坐念佛要大声念,后面止静则用心念、用心听。
迴向:
学佛的人做功课一定要迴向,没有迴向,不算圆满。
迴向偈:很多种,看时间多少,随便你选,适用就好。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念短一点,例如“愿我临终无障碍,弥陀圣众远相迎,迅离五浊生淨土,迴入娑婆度有情。”或是“愿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这是比较短的。
若比较有时间的话,可以念长一点的,例如“愿以此功德,庄严佛淨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如果更有时间可以念《大慈菩萨的发愿文》,也可念《慈云忏主的发愿文》,或是念《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这麽多的发愿文,我比较喜欢莲池大师的发愿文。虽然比较长一点,但是如果背起来也是蛮快的,他的发愿文写得很详细,这是有时间的时候做的。
念“三自皈”。
礼佛三拜、问讯,结束。
附录:一‧《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我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淨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淨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淨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做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愿观禅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捨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附录:二‧《大慈菩萨发愿文》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归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迴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愿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附录:三‧《慈云忏主淨土文》
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淨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萨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二‧如何做早课
开灯:念“灭除心头火,提起佛前灯,愿以大智慧,照破众无明”。
见佛:念“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开始烧香拜佛做早课。
观想:照忏公说法作观想。到佛堂先按照晚课同样方法作观想。做完观想后,再拜佛。
第一拜:拜第一拜前念礼三宝文:“我弟子某某,愿与弟子多生现在父母、师长、知识、檀越、法俗眷属,冤亲债主、乃至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各个得仗观音菩萨、普贤菩萨,身、智、行、愿、威神之力,清淨三业,分身尘刹,尽未来际,一心顶礼,尽虚空遍法界,微尘刹土中,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尊法;贤圣僧)。”
念完礼三宝文,拜第一拜时,念礼佛偈:“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如来;圣僧)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圣僧)前,头面接足皈命礼。”翻掌手心向上时再接念礼佛咒:“嗡。洒尔乏。打他噶打。叭达。盘达难。嘎罗弥”。起来时再念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然后站起来。
第二拜:拜前念礼三宝文,其中﹝诸佛﹞换成﹝尊法﹞。念完毕要拜时再念礼法偈:“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皈命礼。”翻掌手心向上时再接念礼佛咒,起来时再念忏悔文。
第三拜:一样先念礼三宝文,其中﹝诸佛﹞换成﹝贤圣僧﹞。拜时再念礼佛偈,其中﹝如来﹞换成﹝圣僧﹞,翻掌手心向上时再接念礼佛咒,起来时再念忏悔文。如果要更周到,忏悔文未起身前就要念完。
起来后念三项咒:
忏悔咒:“嗡。洒尔乏。达哈拿。乏及喇牙。司乏哈”
灭定业真言:“唵。钵囉末邻陀宁。娑婆诃”
灭业障真言:“唵。阿噜勒继。娑婆诃”
拜这三拜都要念前面的文,后面再拜的就不需要再念。
第四至第二十拜:依下列顺序礼拜诸佛菩萨
第四拜:念“南无大慈大悲清淨法身毘卢遮那佛”,拜下去时念:“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皈命礼。”
其后同样方法依序礼拜:
“南无大慈大悲圆满报身卢捨那佛”一拜
“南无大慈大悲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南无大慈大悲药师琉璃光王佛”三拜。
“南无大慈大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三拜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一拜
“南无大力大势至菩萨摩诃萨”一拜
“南无西方三圣佛菩萨”拜一拜
“南无大慈弥勒菩萨摩诃萨”一拜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一拜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一拜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一拜
“南无清淨大海众菩萨摩诃萨”一拜
拜完之后拜阿弥陀佛:要拜几拜随自己订,拜完后再作其他。
持咒:楞严咒或楞严咒心
“唵 阿那咧 毘捨达 鞞囉 跋闍囉 陀唎 槃陀槃陀你 跋闍囉 谤尼 泮 虎吽 都嚧瓮 泮 莎婆诃”
“om anale visada vaira vajra dhare bandha bandhani vajra pani phat hum dhrum phat svaha”
,或念大悲咒、十小咒都好。如果没有时间可只念大悲咒。
依忏公说法,人一早起都会想睡觉,还未很清醒,虽然已经拜二十拜,仍然会想睡觉,念一些咒以后会比较清醒。
其实在家居士找不到那麽多的时间,我是拜完十七拜开始拜阿弥陀佛,拜满一百拜,绕佛打坐,总共花二小时。
念般若心经(晚上改念阿弥陀经)。
绕佛、打坐念佛。
发愿。有时再念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
回向、念三皈依、礼佛三拜、结束。
三‧要分正行与助行
修淨土法门,要会分别正行与助行。正行为主要、助行为次要。
善导大师说,修道有正行、有助行,正行中又再分正行与助行。因此正行与助行的区别,有好几个层次。
正行与助行的区别
第一个层次的、初步的区分法:
所谓“正行”,就是念佛、拜佛、绕佛、打坐(都要念阿弥陀佛)、诵淨土经典、诵往生咒。
所谓“助行”,除上述之外其馀所修,都叫做助行,譬如看经书、诵心经或其他经典、持大悲咒或其他咒、唱讚、佈施、持戒、修忍辱..等六度万行及禅定等淨土宗以外的修行等皆是。
因此,同是念佛,以念阿弥陀佛为正行,念其他圣号譬如本师释迦牟尼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为助行。
同是持诵经典,专修淨土五经为正行,持诵其他的经典譬如普门品、地藏经、药师经、法华经,为助行。
学人每到一个道场都不教唱讚、诵经,不是学人吝于教他们,因为教下去大家都要诵经唱讚,时间会花很多,这是本末倒置,无法了脱生死。所以学人把能了脱生死的先为大家建立起来,让大家先把念佛拜佛学好,其他要学的慢慢来。在佛门裡,这些不怕学不会,只要听几次就会了。
第二个层次的区分法:
即是在上面的正行中,又分主要(正行)与次要(助行)。
以念佛为主;拜佛、绕佛、诵淨土经、诵往生咒为助。
同是念佛,坐得很专注、不出声而默念、心忆、心念为正行;出声念为助行。
因此,打坐念佛是正行中的正行,打坐念佛中,以止静、心默念最具功夫,是正行中的正行。
正行助行要分明,才有办法修行,才容易有成就。
正行助行的时间分配要恰当
正行时间要多,助行有做没做都没关係。因此正行时间要佔九成以上,其馀时间才用于助行。
不要把助行的时间用得太多,例如一天用功六个钟头,助行花去四小时,正行只用二小时,这就颠倒了。
上佛堂要真正用功修正行,打法器、唱讚等助行不必太深入。
专修正行的好处
正行做好才有定力、才易成就,其馀助行学不学、做不做都无所谓,这点一定要认识清楚。
本章中第二节之四段所记载,莲友北斗镇王居士之父亲,不会唱讚,早晚三小时都只拜佛、念佛、打坐,很有恆心,临终三月前即已知时至,可见应该以正行为主。
没有专修正行的缺点
依淨土法门讲,能分正行助行、能把握好正行,才能了脱生死。如整日从事念经、念咒等助行者,往生困难,品位也低。只注重念经,念佛拜佛时间太短,是难以了脱生死的。
一般人不懂要领,一天到晚渺渺茫茫随便修,很多人越修烦恼越多、一身是病,修不成就。问他怎麽修,他说很用功修,一早起来念观世音菩萨,诵普门品;又说下午属阴,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念地藏菩萨,就花了一个半小时以上的时间;晚上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修得很複杂,这就修错了,难有成就。
四‧二六时中都要修行
最好二六时中皆能修行。我们修行不能只靠早晚课,若早课做二小时,晚课做二小时,总共也才做四小时。我们无始劫来业障这麽重,倘若一天二十四小时只花四小时修行,怎可能当生就有成就?若能生西,品位又如何能高?因此最好是二六时中都能修行。
方法是,从早上眼睛睁开到晚上睡觉期间,都要能够修行。依照第二章《日用偈咒及行法规仪》,以及第六章《日常生活与修行》的内容,踏实的去做。
像这样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凑起来,等于就是从朝寅旦直至暮都在修行,这样也叫早晚课。
早晚做的早晚课配合整天做的课,这叫做昼夜六时心都停在佛上,白天做的各种观想叫忆佛,早晚课上的修行一般称它为念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奉劝诸上善人,从今以后慢慢做看看,现在就开始时时刻刻忆佛念佛,每天都照这样做,相信不久时间,就会慢慢摄受,久了就会习惯。
五‧问讯
问讯的方法:
先合掌、摄心。其次调呼吸,鼻子吸气,口呼气,连续三次,让身心静下来。
十指合拢,勿留空隙(叫做实心合掌),举于胸前。第一节手指交叉,中间空心(叫做金刚合掌,会破无明)。
接著,弯腰低头,成九十度,手下垂过膝盖,拇指尖相抵,其馀四指相叠,右手四指在上,左手四指在下。
起身时,两手的食指也变为互相抵住,食指与大姆指成三角形指著眉毛与眉毛之间,这手印就是毘卢遮那佛印,是至高无上的敬礼。然后手放下。
问讯的意义:
佛教是觉悟的宗教,合掌问讯的动作有其特殊的含意,应该有所暸解。
合掌时,右手是福,左手是慧,合掌表示福慧双修,福慧修到圆满即成佛,就是两足尊。
学佛不能只修福,也不能只修慧,必须福慧双修。
经上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空托钵。”佛经记载,有一大象,在宫中享受荣华富贵,可惜却是缺乏智慧的畜生,这是由于牠往世只修福,却没有修慧所致。所以我们要福慧双修。
双手合掌共有十指,十指表示十法界。
佛将众生之迷、悟分为十大类,也就是十法界:
第一类是佛,智慧完全开显,宇宙人生之道理完全懂。
第二类是菩萨。菩萨智慧还没完全开显,对宇宙人生之道理尚未完全彻底了解。若以月亮比喻,菩萨的智慧像十四日晚上之月亮,佛则如十五日晚上之月亮。还有一分无明是等觉菩萨,有二分无明是十地菩萨。
第三类是缘觉,就是辟支佛。
第四类是声闻,就是阿罗汉。以上四种称为“四圣”。四圣已超越六道轮迴。罗汉已断分段生死,菩萨开始断变易生死,佛则两种生死都断除。修四谛、修四空观证罗汉果;修十二因缘法证辟支佛;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位;菩萨再断无明就修成佛。根据佛经来修就可了生死,不修道就堕落于六道轮迴。堕地狱也是这个心,成佛也是这个心。
第五类是天。第六类是人。第七类是阿修罗。第八类是畜生。第九类是恶鬼。第十类是地狱。
第五到第十这六类是凡夫。
十指合掌放在心上表示十法界唯心造。
六‧拜佛
接下来讲拜佛。
普贤菩萨十大愿,第一大愿即礼敬诸佛,修习淨土法门,拜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礼拜的动作必须中规中矩。
拜佛时所站的位置看场合而定。倘若是在佛寺,不可到中间位置拜,假如是在自己的佛堂拜佛,则可以站中间拜。夫妻一同拜时,先生在中间,太太站旁边拜。
拜佛的方式有下面六种:
第一‧我慢礼:以我们尊贵的头,接佛的脚,叫做“头面接足礼”,亦名“五体投地”。
有的人拜佛时头不碰地,心不恭敬,这种拜法称为“我慢礼”。六祖坛经中记载法华比丘觐见六祖时,礼拜六祖,头不碰地,就是我慢礼。原来他已诵三千部法华经,有些贡高我慢,拜六祖时头不碰地,六祖告诉他一首偈:“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意即五体投地拜佛就是要折消我们的贡高我慢,为何顶礼时头不接到地面呢?有我执罪过就生出来,不要自以为诵法华经三千部功德很大,要具无功德心然后成无漏因,才有无比的福德。因此我们不可以用我慢礼拜佛,不但无功而且有罪过。
第二‧唱和礼:听到引磬声、大家一起拜下去,一起起来,这就是唱和礼。
第三‧恭敬礼:拜佛要有恭敬心,身、口、意三业清淨,恭恭敬敬的礼拜。拜佛时,先点香再唸咒,观想,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起恭敬心。如法拜佛功德很大的,用恭敬心来拜佛可以消无量无边的罪业,称念佛号,功德也是很大,观无量寿经上说,念佛一声可以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拜佛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第四‧无相礼:意即以自己之身相观自性,以佛之身相观佛之自性。经上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以“性”来说。有人笑我们拜偶像,其实会拜佛的人,能礼、所礼都是“空性”。能礼是自己本身,所礼是佛。能礼、所礼,其“性”都是空寂的。例如拜佛一次三百拜,拜到二百五十以上,就觉得身体轻飘飘好像没有身体的存在。没有身体的存在,就可以体会“性”。身体“空”,佛像亦是“空”。以性来拜“性”叫做无相礼。
第五‧大悲礼:我们要以“大悲礼”来拜佛。
经上说拜佛一拜,罪灭河沙,因此当我们拜佛时,以大慈悲心,观想十方世界之众生都在我们心中,我们拜佛一拜,等于代替十方世界之众生们拜佛一拜,也是代替十方众生忏悔罪业,同时代替十方众生祈福消灾,这种礼拜称为大悲礼。
虽然我们是生死罪重凡夫,但我们的心一样不可思议,遍满十方。楞严经上说:“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这麽大的虚空,生在我们大觉中,好像大海中的一个泡泡,大海譬如大觉,泡泡就是整个虚空。一切世界都生在虚空中,而整个虚空在我们心中,就像大海中的一个泡泡。所以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学佛之人要知道,我们的心性如此大。所以拜时,观想前面有西方三圣、清淨大海众菩萨、虚空中十方诸佛、历代祖师、高僧大德、师长祖父母,左右有累劫累世父母亲及现世父母亲、后有法俗眷属、冤亲债主,及四生三有法界众生,如此心就无量无边。
时常观想就没烦恼,有烦恼,心就狭窄,心狭窄即有我执,有我执就有法执,就无法行“无相礼”,何况是“大悲礼”。
第六‧实相礼:
以心性来说,是无相之实相,也有无不相之实相。
一切形形色色,包括我们身体、佛像等都是无不相之实相。不去执著,当下就是“实相”;去执著它,就不是“实相”。
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看这相不是相,知道这相是因缘和合,当下是“空”。因缘和合,“相”才产生,所以相都是虚妄,知道虚妄,不去执著,当下就是“实相”。了解这些,就会平等,平等一相也是实相。行、住、坐、卧、要从这儿下手,才不会有烦恼,不起分别心、贪爱、瞋恨心。
拜佛时要观想“情”与“无情”也都在拜佛。
有生命的就是“有情”,从地狱到菩萨,九法界众生皆是。
“无情”是指除有情外的所有形形色色都是。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意思是成佛时,不是只有我们成佛、境界也成佛。极乐世界如此庄严,我们在极乐世界三不退转,境界也三不退转,自然我们就不退转。
第七‧无尽礼: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云: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淨身语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偏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此段文很好,尤以末段(虚空界尽,我礼乃尽...无有疲厌。)最好,忏公亦常念此段礼佛。
此文为一真法界之礼敬,有人称为实相,其实相同。世界依虚空而生,有情依世界生存,所以法界包含在虚空内,十方三世即为空间、时间。我们认为三千大千世界银河系很大,其实与心相比只是微尘而已。佛心是无量无边的,一个佛国土,只是一粒微尘而已,可见心是很广大的。
所谓普者,无所不至,贤者为人极圣,普贤菩萨即为一生补处的菩萨,与佛位相邻,所以普贤之行愿可达十方世界,故称大行普贤菩萨,华严经曰:诸佛有长子,其号曰普贤,普贤以其力量深信经解,对十方诸佛以清淨身语意业礼佛,每一佛国土,都有一佛,佛土有千百亿化身,所以每一处都有佛的存在。
佛是偏虚空,身土不二,当我们在地上行走亦如在佛身上行走,所以每一项物品,乃至微尘皆有佛,都要恭敬。有微尘,即有佛,有佛,就有普贤菩萨礼敬。(众生业尽,我礼乃尽。)普贤菩萨礼佛,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间断,无有疲厌。我们拜佛,应学普贤菩萨。
所谓实相,就是无生。有一偈曰:诸法不自生,诸法不他生,诸法不共生,诸法不无因生,是故说无生。诸法都是因缘生。
依圆教来讲,诸法不是法性生,所以不是自生,诸法不是无明生,所以不是他生,诸法不是法性与无明合生,所以不是共生,诸法不离法性、无明而有诸法,所以说不无因生,一一法即是法界,故曰无生。无生而生,三千宛然,生而无生,三千无性。非生非无生,惟一实相。实相非生,生亦实相,即实相不是生出来的,本来就实相,所以实相非无生,无生亦实相,实相不生灭。
在此空间,以杯子为例,空本来就空,杯子并不碍空。空性不碍诸有,一切圆融。法住法位,世间相常,法有本来具足的位,世界一切相皆是常住,一切因缘和合之物以智慧观照,一心三观(空、假、中)不可偏一、执一,空、假、中,要存于一心。
所以拜佛,情与无情同拜,如能再超越觉性来拜佛,境界不一样,智慧很快就会开显。
《华严随疏演义》曰:凡礼敬三宝,必五体投地,所以折服骄慢,表露虔诚。
愿我右膝著地时:令诸众生,得正觉道。
愿我左膝著地时:令诸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皆安立正觉道中。
愿我右手著地时:犹如世尊坐金刚座,地震献瑞,证大菩提。
愿我左手著地时:令诸众生,远离外道,难调伏者,以四摄法而摄取之,令入正道。
愿我首顶著地时:令诸众生,离骄慢心,悉得成就无上菩提。
平时以拜佛做为运动,一起一落,全身筋骨都能舒展,又有无量功德。
拜佛如何才能感应道交
譬如“能礼所礼性空寂”,要怎样才能“能礼所礼性空寂”?按照显明法师的说法,我们拜佛时这四大假合五蕴皆空的身体,要观想成空的。
要如何观想成空的?他说什麽是地水火风?“地者愚痴,愚痴者地大,贪心者水大,瞋心者火大,业力重者风大。”这贪瞋痴业在拜佛时不起贪心,不起瞋心,不起愚痴心,因此就没有业力,四大皆空,也就是空掉贪瞋痴业,地水火风四大也就空了,空与空相通,空时也就感应道交了,这是早晚课要做的事情。
念佛拜佛时能如法作观,自有不可思议的效果。至于如何作观,请参阅后面第五章中的详细讨论。
七‧打坐
接下来讲打坐。一般听到打坐就会想到禅宗的坐禅,但是淨土法门对此不叫坐禅而称做打坐,也就是指坐著念佛。做早晚课时,拜佛后接著要绕佛,绕佛完毕再打坐。
学佛之人身心都要健康,身心若不健康很难学佛。打坐的用处在于调身、调心。要调好身心,才能修好行、调不好会起烦恼,因此打坐对于修行人非常重要。
对修淨土者来说,打坐是正行中的正行,也是很重要的课题。
打坐需讲究三方面:调身、调息、调心,此处先说调身、调息。
调身
调身是指身体的姿势。重点如下:
(一)打坐时姿势要坐正,依照盘腿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盘、双盘、散盘三种。单盘就是一脚盘上,盘上时,可以用手拉脚,但不可以手直接拉,以免弄髒手,需以衣角包脚再拉起;双盘即双脚盘上,两脚根要抵住肚子;散盘就是两脚交叉相叠的坐法。
(二)腰骨要挺直,气脉才会通顺。
(三)两肩自然下垂,不用力。
(四)下巴收起,压住喉结。
(五)两眼平视、眼皮下垂,或两眼垂视前方两、三尺处,眼三分开,若眼睛全闭,会昏沉欲睡,全开则易起妄想。
(六)舌顶上颚,用鼻呼吸,上下气流通,如此唾液会分泌出来,可吞下。
(七)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拇指相碰,放在脚跟上。以上称为大日如来七支坐法。
打坐应注意事项:
初坐者要检讨,刚坐时坐姿很好,不久是否弯了,有没有向前倾或向后仰。如要调整,须慢慢调好,不可马上坐直,以免伤及身体。
打坐姿势看自己的习惯而定,如果可以双盘就双盘,如果没有办法双盘就单盘,如果没有办法单盘,散盘也可以。因为早晚两课是求一心不乱,若在此时勉强要做单盘或双盘,脚会酸会麻,就不会摄心。所以如果要练双盘或单盘,最好在其他行住坐卧时间练习。例如,与客人坐或看报纸时,就可以慢慢练习,练习时间久了,脚就会听话。
盘腿久了会酸,可动动脚,气通过了就不酸麻。
膝盖要盖上毛巾毯,以免关节受凉易得风湿。如天气太热,可在脚尖处抓起毛巾毯透气。
此外还要注意,不可坐皮制、铁制、或塑胶制、无孔的椅子,因为坐不多久,臀部会流汗而潮湿,气无处透。因此坐的时候要选有孔的椅子,或蒲团。假如无法避免,椅子上应垫上毛巾、毯子等物,以利透气。
如果有轻微感冒,拜一拜佛,汗流一流,再绕佛打坐,前面大声念,后面止静用心念、用心听,这一堂课做完之后不仅可以得到功德,连感冒也都好了,消失于无踪,不用再吃药。
打坐时间:
在早晚课中,拜佛、绕佛之后,接著进行打坐。其他有空时间当然也可打坐念佛。
真正在用功时,看个人能坐多久就坐多久,看个人的时间及个人的力量。我们若真正在用功,从打坐时就可以看出来。
什麽叫修行?就是求戒定慧,戒定慧功夫越好,贪瞋痴就越淡薄,例如证罗汉果后就没有贪瞋痴。希望修行进步,要从戒定慧加强;加强戒定慧,坐得住、坐得端正,心就能摄住,才有定力,才能一心不乱,身体才能健康。
调息
祖师大德教我们修数息观,以此对治妄想。坐下来用功,修习数息观,注意呼吸,修至时时知道呼吸,生死才能了,身体才会健康,妄想也就较能控制。
但我们活一辈子,很少人注意到呼吸,这表示我们心粗、妄想纷飞,所以要修调息。
数息的方法:
一呼一吸数一,再呼吸一次数二。
只数出息或入息,不可呼气数一,吸气数二。
从一数到十,完毕又从一数起。
倘因妄想数错数目,则须再从头数。
修习中,渐渐的能够数息不乱,妄想逐渐减少,心不向外跑,久而久之,心就能安住。
智者大师说,息有四种息相:
出入有风、有声曰“风”,守之则散。
出入结滞曰“气”,守之则结。如练气功人一般,吸气后将气闭住,就是结滞。这样的呼吸法会导致气的鬱结而伤到身体。
出入不尽曰“喘”,守之则劳。呼吸没有呼尽或吸尽叫喘,容易引起疲劳。
出入无声、通顺,呼吸尽曰“息”,守之则定。打坐时,坐下来呼吸要无声,通顺、尽、绵长。用腹部呼吸,不用胸部,因为用胸部呼吸,气比较短。腹部呼吸的方法,吸入时腹胀出,呼出时腹内缩,气要绵长、微细。练到入定时,外表看起来似乎没有呼吸,其实全身八万四千个毛细孔都在呼吸。
打坐调息与调心有进步后,冬天冷时坐一会儿就会有气煖的现像,这是前面所提过“煖、顶、忍、世第一”的“煖”。菩萨戒经中亦有提到,关于六重戒若不犯的话,可以得到煖气。若是犯了六重戒不仅得不到煖气,更不用说想证果了(在家居士顶多能证到三果斯陀含)。
八‧调心
调心的课题包括止与观二方面。止的目的在于对治妄想,观的目的在于对治烦恼、开启智慧。
止的课题即是戒定慧中的定学。修止的方法很多,前面已经选用简单而对于念佛去除妄想有帮助的数息观来做说明。
静坐调心,所讲的心不是怦怦跳跳的这颗肉团心,而是指烦恼心。烦恼心分为贪瞋痴三大类,与真心恰好相反。
佛法裡面所讲的心有真心与妄想心。还没有证果位的人、没有断见思惑的人,他的心都是妄想心与烦烦恼恼的心,叫做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是凡夫的烦恼心。
佛看我们众生烦恼这麽多,为了要使我们突破烦恼,显现真心,因此教导我们方法调这颗心,我们这颗心调得好就会有成就。
我们值遇到佛法、修学到佛法,才知道自己有什麽烦恼,然后对症下药,努力修习,将来就会开悟,也就会破见思惑。
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为了破除这些烦恼,佛就说了八万四千法门。这些法门可分为通途法门与特别法门。
下面再介绍两个调心的方法:五停心观与默念、心念之念佛法。
五停心观
初学佛者要修五停心观,对治凡夫的五大毛病,学佛者需针对自己的缺点,加以选择修习,才能对症下药,去除毛病。五停心观是:
多贪众生,要修不淨观。瞋恨心重者,要修慈悲观。愚痴者,要修因缘观。心散乱者,要修数息观。业障重者,要修念佛观。
经上说罪不重、爱不重,不生娑婆。五停心观是通途法门练习调心的初步功课,是对治贪瞋痴等各种烦恼的好方法,日常生活中宜随境多作观想,自有效果。
打坐念佛调心
修念佛法门者初学最多的毛病,是一坐下就妄念不断。调御此心使能专注念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此处介绍三个方法:
练习数息观。念佛者还有一大烦恼,就是妄想纷飞,经上说一弹指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念头生灭不停,很难控制。念佛当中会发现妄想很多,此种情况要多修习数息观。
念佛用心默念,容易去除妄念。能习惯且用心练习默念佛号,比较容易获得专注心,也容易入定,但是出声念则较难入定。
若习惯出声念佛,自己一个人或许妄想多、很难获得定心;如果多人共修,则比较容易专心。因为共修时,异口同音、力量很大,你停止念佛换气的时候,别人还在念,佛号绵延不断,较易专注。
念佛调心的方法很多,有的人念佛时观想“南无阿弥陀佛”的文字,有的人观想“阿弥陀佛”的庄严相,你自己发明的方法也可以,只要念起来能够专心、修起来能够相应就好。
有一首偈说:“若人静坐须臾顷,胜造恆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淨心成正觉。”因此虽只是几分钟的打坐、静心念佛,也有无量功德,我们不要小看它。
其他更深入的调心方法,因为内容比较複杂,将特别在后面第五章《念佛如何调心与作观》,做较深入的讨论。
九‧佛堂
最好设一间如法的佛堂
在家居士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设一间如法的佛堂,不要自己住百万装潢,佛堂却草率的设置,这样就是颠倒了。佛堂要设得庄严,设得如法,因为若是真的有心修行,到最后会有很多时间在佛堂中用功。
一个如法庄严的佛堂最好空间大些,绕佛时要能绕到佛的后面;打坐等等用的佛具,要做得如法,才不会腰酸背痛。儒家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
家中若有一间如法的佛堂,又能恭敬礼拜,不只道业会精进,家中每个人也都会很平安,事业也会顺利。佛菩萨在冥冥中会加被我们,到最后,家就会变成一个佛化家庭。
无法设佛堂怎麽办
如果家中空间不大、无法设置佛堂也没有关係,在家裡找一个清淨的位置,把佛像安奉在那边,就可以拜佛、念佛、作早晚课了。
十‧其他注意事项
没时间做功课怎麽办?
修行人必须克服困难,努力寻找时间用功。譬如说,早上预定三点起床,不要听到闹钟后,又按掉它继续睡。心身要一致,不可内心想起来,但身体却想睡觉,结果一睡就睡到早上六点,这样当然没有时间修行。
如果说实在没有什麽时间,譬如只有一个小时,你就照早晚课程序做一小时,但可以将拜佛、绕佛、打坐的时间,减少一点。
如果真的很忙,连一小时都没有,这样早晚课要不要做呢?照样要做,到佛堂中烧香后,念十声阿弥陀佛,这叫做十念法。这十念法是根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十方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愿文中说念十声阿弥陀佛,临命终时,若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祂不成佛。祂今天已是阿弥陀佛,祂就要满这个愿,所以早晚念十声阿弥陀佛,保证临命终时能往生西方。因此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只念十声阿弥陀佛。
王日修居士(龙舒菩萨)住在龙舒这一个地方,圆寂的时候,站著合掌念阿弥陀佛就往生了,他著作一本《龙舒淨土文》,裡面写著:“如果没有时间,念十声阿弥陀佛,然后发愿迴向,这就是一堂晚课。”如果有多一点时间,念完十声阿弥陀佛后,再念十声观世音菩萨,十声大势至菩萨,十声清淨大海众菩萨,然后念发愿文迴向,这样也可以保证往生,品位比刚才更高。
为什麽念十声阿弥陀佛可以往生?
第一‧是根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
第二‧根据善导大师的解释,十念称佛,具足十愿、十行、为什麽这麽说?他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者即是具愿,即是迴向、发愿义;弥陀佛者即是具行。”
此话意思是,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即是具足十愿、十行、十迴向,具足这三者时就可以往生,这是善导大师的解释。
第三‧更深一层意义,这是阿弥陀佛在以前修行时的信愿行。通途法门讲的是信、解、行、证,淨土宗则讲信、愿、行。阿弥陀佛就是将所修的信愿行,融入在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内。我们修持就是信受,因为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
打个比喻,譬如我们在生死的此岸,要过很大的业海,用我们凡夫的力量修不过去。因为这好像拿一块石头丢在水裡,马上就沉下去了,石头好比我们的业。但是如果我们坐船,这船是阿弥陀佛慈悲的船,石头放在船上就可以载过去。我们坐阿弥陀佛的船,念阿弥陀佛,他就可以帮我们渡过生死的大海,到极乐的彼岸。
有人说淨土宗的人都靠他力,没有靠自己的力量,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世上都是靠他人的力量。好比一件衣服,靠人织布,靠人做好,靠商人拿来卖,我们才可以拿钱买来穿,这难道不是靠别人吗?现在我们住的房子,也是靠别人盖好才能住,一块砖,一包水泥,一支铁也是靠别人,这房子才能成就,这不是靠别人吗?所以说,日常生活,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是互相依靠,不要说自己有多大的力量。佛说靠自己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如果靠佛的力量,当生就很有成就,佔很大的便宜。
要不要唸经、唱讚?
有的人问说需不需要唸经?
假如是在佛寺中,有师父在领导,就按照师父领导的做。在家居士做早晚课,依据忏云法师的说法,这是看家本领,不用依据佛寺做课的程序,不必唱什麽莲池讚、诵阿弥陀经、讚佛偈,因为这样一来拜佛就太少了。照这样做一堂课就要两小时,法师也说在家居士不用唱讚、不用敲敲打打。他说要一门深入,入一不二,照我说的这样做,很快就可以得到一心不乱。但是后面的发愿文一定要念。
由上述可知,念佛修行的人,不要持诵别的经太多,主要时间放在正行,以外随缘就好。
念佛人要修普贤十大愿:
普贤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讚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恆顺众生,十者普皆迴向。”
念佛人也要修普贤十大愿,若能好好修这十大愿,就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4‧法器
佛教中的“法器”一词,印度话称“犍槌”。犍槌翻译中国话即鼓、大磬、小磬、大钟、小钟。此外,木鱼也是寺院道场或家庭中的常用法器。
一‧敲打“法器”的作用
(一)聚众:法器的第一个作用在于“集众”。
佛在世时,僧众大都在树下或空野居住与修行,那时両候没有精舍,后来才建精舍,要集众时,必需靠法器。
僧团每逢初一、十五,必定会敲钟集合僧众诵戒。菩萨戒诵戒前有一偈言:“降伏魔怨力,除结尽无馀,露地击犍槌,菩萨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音响,尽当云集此。”正是此种情况的写照。
在寺院道场中,敲钟、打鼓、击磬都有聚众之意。听筢到钟、磬的音响,大众就会聚集在一起。
寺院早上敲大钟一百零八下,敲完后打鼓,由此而开始一天的作息。
(二)可以减轻业障、消除痛苦。请参看后面磬、钟之说明。
(三)有“警醒”之意。请参看后面钟、木鱼之说明。
二‧磬的应用及其意义
引磬是常用的法器,举凡念佛、持咒、作法事等场合都必须用到它。
引罄也有减轻业障与痛苦的作用,举一例如下:
佛在世时,月氏国派兵打安息国,结果打死九亿人,国王因此犯下重大的杀生罪业,死后堕落为大鱼。
这隻大鱼头上有一千个头,身上被很锐利之“箭轮”围绕著。(箭是圆的,所以说箭轮)。箭会转,转时鱼头就被砍掉,砍掉后又生出鱼头,箭转鱼头又被砍,痛苦万分。
当时有一证道之罗汉当“维那”,每当维那敲打引磬时,都能减轻鱼之痛苦。罗汉有神通,大鱼告诉罗汉,希望引磬不要停,如此一来,牠就不会痛苦了。
三‧钟的应用及其意义
钟的使用的场合及意义如下:
(一)集众。通常敲钟三下、打鼓三通,道场大众听到就会聚集。
(二)减轻业障、消除痛苦。在地藏王菩萨圣诞之日,佛寺里有些菩萨非常发心,整夜不眠叩幽冥钟,就如朝暮叩钟偈文所言,悠扬的钟声能够“上彻天堂,下通地府”,据说,幽冥里受苦的众生,听到钟声,痛苦都会暂时停息,因此,鸣钟有消除地狱众生罪苦之作用。
(三)警策、觉醒。钟也有“警策、觉醒”的作用。在佛寺里,清晨一听到鸣钟、打板,住众要立刻起床、参加共修。听说在佛寺如果听到钟声不起床,来世会转生为大蟒蛇。
(四)引伸于佛的度众慈心。佛典有句话“佛如洪钟,有叩即响”,形容佛的度众悲心。佛就像一个大钟,大钟遇有人敲它,它就会响。三藏十二部经都是众生问,佛才说出来的。众生向佛问法,就像我们敲打钟,钟就响,钟响犹如佛回答问题。
(五)引伸于日常的威仪。修行人讲究四威仪“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立如松”。站著要如松树,不东倒西歪;坐著要好像钟,不乱动摇;走路要像风,轻飘飘,没有声音;睡觉时要像弓,向右而睡。
(六)其他。钟有刻般若心经的,也有刻名字的。还有所谓“万人钟”,钟上刻有捐款铸造此钟的上万人的名字。大陆上的钟有的很大,大约柱子与柱子之空间那麽大。台湾也有大钟,例如灵严山寺的大钟,钟上刻有姓名,当钟响时,这些人都会平安、开智慧。
关于叩钟偈:
打钟时唱叩钟偈,叩钟偈偈文有几种,唱法虽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莲因寺叩钟偈偈文是“莲因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淨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这首偈的意思是,莲因寺之钟声敲下去即超越一切法界,铁围山下面黑暗不见天日,钟敲下去,他们(鬼魂)都听得到。耳根听到声尘,不起分别,当下即清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用闻性闻“声尘”就会清淨,不可用耳识,用耳识去闻就不清淨,用闻性闻“声尘”就会清淨,当下即证得圆通,这样一切众生都能成佛。
达理老法师有首偈曰:“百八钟声一一空,此声非木亦非钟,因缘和合有生灭,箇中有个不灭翁”。它的涵意是,钟声打了一百零八声,每个声尘都是空的,什麽都是空的,妻子是空的,田地、房子、人都是空的。这声音不是木头声也不是钟声,而是木与钟因缘和合产生的声音,等一会儿就消失了,它是“有生有灭”,但在“生灭”的声中,却有个不生灭的性,这就好比人之身体,是地、水、火、风、因缘和合而生,它有生、老、病、死,但在生灭的身中,有一不生灭的性,此性称为“佛性”,亦即灵灵觉觉的“觉性”。
以上是与钟有关的几首偈
四‧木鱼的应用及其意义
木鱼也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古时候称为“木鱼鼓”或“鱼鼓”。
它的使用场合及意义如下:
(一)聚众。木鱼原本最初形状是长的鱼形,称为“梆子”,悬挂在斋堂或走廊,在集合大众时敲击它,故有聚众的作用。
(二)节制拍子快慢之用。鱼鼓后来演变雕刻成鱼的形状,放置在寺院殿堂裡,在共修、做法事、唱诵、念佛时,作为控制与调整拍子快慢之用。
(三)表示“精进”之意。鱼一天二十四小时里,眼睛从不闭合,也不睡觉。唱诵时敲击木鱼,提醒修行人要像“鱼”一样精进,不能昏沉、懈怠、贪睡。
晚课中要唱一首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这首偈提醒我们:日子一天一天、一月一月过去,我们所能把握与运用的日子,也随之逐渐减少,如同“少水之鱼”一样,越来越接近生命的尽头,想到这裡,还有何快乐可说;大家要像火已烧到头髮、情况紧急、放下一切奋力救火一般,务必要精进用功、一刻也不能鬆懈;要时常思惟世事无常、何日命尽不可预料,切莫懈怠放逸、令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要暸解娑婆世界众生都是“无常”,外面境界的“成、住、坏、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无常”,只有证到佛果才是“常”,证到佛果才是“乐”,务必谨慎,不可放逸。
第五章 念佛如何调心与作观
1‧修念佛法门如何调心
前面提到念佛法门是最易修学的法门。不过多数念佛的人都经验过,念佛当中,妄想杂念的去除并不容易。这些妄想包括与生活中六尘影像、境界有关的各种烦恼及散乱心思。烦恼心会紧紧佔据人的内心,散乱心则无法预期、会不间断随时的出现在心中,这都是念佛者必须克服的问题。
今将调心的课题,包括平时的调心、念佛时的调心、思维与观想等三方面,分别详述如后。
一‧平时的调心
平时修行上的调心课题包括:
(一)平常就要学习放下、去除执著。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不容易做到,它是一项必须长久努力去做的功课,请参看后面一节的专题探讨。
(二)下功夫对治烦恼心。修习前一章所介绍的五停心观作为对治。
(三)散乱心的对治。修学前一章所介绍的数息观会有帮助。
(四)多作“无常观、死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思惟观想。
(五)勿杂修。以念阿弥陀佛为主,念其他圣号或持经持咒为次,但勿主次颠倒。修行就是要这样,要老实念佛,一心不乱的念佛。一辈子只念佛,这叫做一心,如果再念别的叫做二心。
(六)不要只求世俗的福报。我们学佛,是为求了脱生死,不是求福报;如果要求福报,目标就不对。学佛的人追求了脱生死,不但目标对,福报也会跟著来。福报是从修行来,不是求来的,越有修行,福报就越大。微妙的佛法既然能了脱生死,其他一切可说简单多了,只要目标抓对了,照著走去,自然业障消、福报来、善根生出。
(七)勿希求灵异或妄求神通,以免阴魔或邪鬼邪神有可乘之机。
(八)勿贪爱肉身、宠溺自己。有的人多拜几下就认为明天会太累,少睡一会儿,就认为明天身体受不了,处处都为身子而设想。其实这个假的躯壳,不可能永恆,当然会生病。假如愈勤劳、愈磨练,身体就会愈强壮;反之,愈懒惰,病就愈多。因此身子不可省(此字为台语,宠溺之义)。古人说:“省猪抬灶,省子不孝,省身快臭老”,实在有其道理。
(九)要培养“母鸡孵蛋”一般的精勤不懈精神。
学佛一定要认真,要如祖师大德所比喻的“母鸡孵蛋”一般的精勤不懈。古时孵蛋不像现在用电孵化。母鸡生蛋后,如果人们没帮牠做巢,牠会自己做巢,每个蛋下来一定排列得很好,绝不会相叠,蹲下后张开翅膀,一定能将所有的蛋全部都罩住,没有一个会在翅膀外,结果每个蛋都照顾得非常好。
动物学家说体温最热的鸡、鸭、鸟等才能把蛋孵化。孵蛋的条件,第一温度要高,第二要孵得够久。师父生长于农村,实地观察过母鸡孵蛋的过程。母鸡孵蛋,通常是不眠不休,不惜身体,甘愿受饿。
本来鸡鸭是一天吃到晚的,一天十餐都能吃。但是一旦开始孵蛋,不管肚子多饿,弄给牠吃,牠都不吃,一定是孵到第三、四、五天,才跑出来随便吃一点,赶快又跑进去继续孵,绝不贪吃,可说是不眠不休、废寝忘食、从不懈怠。
尤其母鸭更甚,在孵蛋当中,连大小便都忍住不排,等到出来吃饭,才顺便大小便,“呸....”的一声,喷出好长好臭的一堆大便,因为牠深怕蛋孵不出,不敢随便出来大小便,憋太久了,才会如此。
我们念佛若能像鸡鸭抱卵孵蛋精勤不懈的精神一样,努力下去,不怕功夫不成就。
(十)学习大象、骆驼的“耐力、行力”,与狮子的“智慧”。
普贤菩萨的坐骑是大象,象只吃草却耐力十足,南洋利用象鼻来抬大杉木。骆驼也是吃草,走在沙漠中,再远的路途也能跋涉。象与骆驼代表“耐力、行力”。
文殊师利菩萨骑的是狮子,狮子代表智慧。想要了脱生死,是一件困难的大事,必须付出全部精神,才能成办。因为全神贯注,就能生出智慧,有了智慧,就能认对目标、选对方法、对于是非邪正能够分辨、知所抉择。
二‧念佛时的调心
念佛时的调心,目的在于去除妄念、获得一心、开发清淨心、与法相应,方法如下:
(一)若习惯出声念佛,自己一个人念心较难定下来,可以参加共修比较容易专心。
(二)要练习“用嘴念用耳听”。一句佛号,自嘴巴唸出,用耳朵专心听,练久渐渐就能趋于专注。
(三)练习“心念心听”,修得好的人,用心意念佛。用心默念,很快就会进入定心专注;出声念则较难入定境。
能够做到“嘴念耳听”、“心念心听”,则一句佛号念到心崁、念到无意中会喊出阿弥陀佛来,碰到危险时,第一句大声叫出的话也是“阿弥陀佛”,睡梦中也会记得念佛,这就表示功夫已经有进步、自能发挥不可思议的效果。
(四)当我们开始修行时,想要念佛,你会发现心刚静下来,却又飞到别处去。不念佛不会有妄想,念佛就又有妄想,这时不要怕有妄想,因为你的功夫已经有进步、心已经开始静下来,你才知道有妄想。一般人通常一天到晚在打妄想,阿弥陀佛念下去,念到中间自然跑出妄想来,这时你知道有妄想,这个“知道”有妄想就是功夫,不知道就是没功夫。
(五)刚学念佛,妄想无所谓,妄想一起就把它拉回来念佛,再起来再拉回来。妄想越起越拉,拉久就乖,就不会乱跑,把它绑起来,绑久了就拴住了。
(六)对治念佛时的妄想,要如“猫捉老鼠”。老鼠出没有一定的路径,猫循著路线蹲伏在洞口,目不转睛的的守候著,等老鼠一出洞口,立刻将牠咬住。念佛也要学习猫专注的精神,宛如“猫等待捉老鼠”一般,观照念佛有清楚否,有无妄念出现,只要妄想一出现,能立刻觉察,犹如猫捉到老鼠一般,如此练去,妄想就会越来越少。
(七)对治昏沉,可用“光明想念佛法”,细节参阅本章第八节。
(八)其他佛书上介绍的好方法,都可试用。或自己想出好办法,只要有助一心,都可以採用。
(九)念佛时配合作后边所说的各种思惟与观想:死观、空观、无所住心念佛观想法、一真法界念佛观想法、光明想念佛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观想法。若能熟练这些思惟观想法,念起佛来自会有更深的体会与境界。
三‧思惟与观想
修念佛法门者,除了单纯的持名念佛之外,尚须进一步学习思惟作观想。念佛者修学思惟与观想,能得三大利益:第一,可以策发精进之心;其次,能减少妄想、提升专注、渐趋一心;第三,获得清淨心、能与法相应。心能专注、清淨、与法相应,自然念佛的不可思议效果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观想的方法很多,大小乘各宗派都有提到,此处仅举可以应用在念佛法门上的观想方法如下:
(一)无常观:见本章第三节。
(二)死观:见第四节。
(三)空观:见第五节。
(四)无所住心念佛观想法:见第六节。
(五)一真法界念佛观想法:见第七节。
(六)光明想念佛法:见第八节。
(七)观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见第九节。
以上七种观想方法,将分节详述于后,供大家参考。
2‧平常就要学习放下、去除执著
一‧为何必须学习放下、去除执著
能放下执著,才能专心念佛:
(一)修习禅定,必须破除五盖,掉举是五盖之一,心思散乱、妄想纷飞就是掉举。
念佛要求一心不乱,它也是一种禅定的功夫,必须具有克制散乱掉举的能力,才有办法做到。妄想常来自于种种执著,换句话说,执著越多,就越会打妄想,越无法克制妄想。因此为了能达到一心不乱,平常就必须学习放下、去除执著,平日就必须一点一滴的用功,才能慢慢进步、慢慢清淨。
(二)能放下执著,临终才能安详、自在的往生:
除了不要怕死之外,“能否好死”这个问题,对我们念佛者来说最为重要。“难死”就不好,最好能够“好死”,也就是能够死得安祥自在。活著时多多用功修行,到死时,平常所用的功夫,自然派得上用场。能习惯放下执著,就是平常必须锻鍊的功夫。
学佛的人,辛苦一生目的在于求生西方、了脱生死,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临终执著而障碍往生。
阿弥陀经上说“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换句话说,假如临终时,佛已经现前接引,却心起颠倒,就很可能无法如愿往生极乐。临终时心会起颠倒,乃是由于有所执著、无法放下的缘故,关于此点,许多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佐证,请看后面所举实例。
二‧必须学习放下那些执著
执著是一种习气,它牵涉到的范围,包括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等种种内外境界。换言之,执著于五蕴、根、尘等境界,都会障碍临终的往生。
据上而言,执著的种类很多,包括受、想、行、识、贪爱、瞋恚、愚痴等内心活动,以及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对象。
一般没学佛者都很执著、看不开,有钱人挂念钱财,学者执著名誉,当官的执著权势,亲情更是许多人临终时难以放下的执著。
所以学佛的人,平常就要努力学习放下、破除习气执著,临终才不致因为执著与习气的障碍,而不能安详自在、如愿往生西方。
以下就习气、亲情、财产、贪爱、瞋恨等几方面,举例子说明执著对于临终往生所产生的障碍
执著习气、嗜好障碍往生
学人助念多年的经验,许多人面临将要往生的重要时刻,常常无法放下,总是念念不忘家人、工作,口中一直嚷著,叫著,这显示了由于生活中的习惯、习气执著在心放不下,因此死得很痛苦。念佛者遇到这种情况,则会因执著的障碍难以往生西方。底下是三则实例。
例一‧助念就见过一个人,已经将死,还叫家人说:“母鸡快下蛋了,鸡蛋赶快去捡一捡。”即将死去的人,仍放不下要去捡蛋,可见放下的功夫,必须在平常就加以锻鍊,临死才要放下是很难的。
例二‧历史上武艺高强的忠臣大将,死后也会阴魂不散。例如关云长(关公)是被东吴吕猛杀死,头被砍掉了,于是阴魂不散,认为功夫那麽好,却被人杀死,心裡不甘心,故时常在空中叫喊著:“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呀!”
有一位普进长者很有修行,听到关云长每天的叫声,于是就跟他说:“关云长呀!不要不甘心,你过五关、斩六将,杀了多少人,你有还他们人头吗?如今你被杀,怎麽就如此不甘心?”结果关云长就不再叫了。这就是执著他的功夫好所致。
普进长者可能跟关云长有一段因缘,才能听到他在喊冤,有缘才能听见,无缘就听不见了,因为不同界嘛!
例三‧武艺高超的、当大将军的人会执著,大文豪也会执著。古今文选裡,有一位作者名叫王勃,很有才气,他另外有个字号叫“子安”,是唐初四大文杰之一。六岁能文,却是一个短命之人,二十八岁即告别人世。虽然他文章写得棒极了,可惜怀才不遇,未能受到国家的重视,内心非常鬱闷。他父亲住在交趾国(今云南省)当官,有一天,他要去找父亲,想留在父亲身边孝顺他,不幸坐船翻船,掉入水裡溺死了,当时只有二十八岁。
古今文选裡收录了一篇王勃的大作“滕王阁序”。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被封为滕王的唐高宗一位儿子,因犯错被贬住到滕王阁裡,某日王勃受邀参加滕王阁宴席,当天晚上有所感触,而作了滕王阁序。
据说滕王阁序的作法是,晚上睡觉前先磨了好几斤的墨,半夜醒来,灵感涌现而写了这篇文章。文章最后有一首诗写得很好:“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捲西山雨,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优美的诗句,读之令人禁不住兴起世事无常的感叹与悠思。
一般说来,文学家对于世间的无常,大多有深刻的感受,王勃自不例外,然而对于自己热爱的诗篇,他却有不小的执著。这由下面的事情可以看出:这篇滕王阁序裡,王勃最喜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最执著这两句,因为自从他完成此文后,就日日吟唱这两句诗,愈唱愈得意,直到他发生船难死亡,仍旧阴魂不散,一直吟唱此诗句。
某一天,被普进长者听到了,就跟他开示说:“王勃呀!不要因为文笔很好,就执著在这文句上面而阴魂不散。你以为这两句写得很好,其实如果将其中的与、共两个字拿掉会更好,因为这两字是虚字,拿掉后成为: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文句会更为优美。”
经普进长者一点破,王勃发现还有人比他更胜一畴,执著因而马上去除,从此也就不再听见他的吟唱声音了。
执著亲情障碍往生的例子
例一‧长孙未回不愿瞑目
有的人很执著,死时子孙要在身旁才会瞑目。以前农业时代,临终时会等子孙回来才肯断气。我就亲身经历过这种临终执著的事。
我祖母活到八十四岁才死亡。她的眼睛瞎,空袭警报时,我们都得带她躲防空洞。当年死的时候我才七岁,还没读书。她要临终时,我大哥在美国,因为长孙没回来,祖母一直叫著大哥的名字,后来大哥写信回家,告诉我们再过不久他就会回来,把信念给祖母听后,说也奇怪,已经被抬到大厅准备后事,一听大哥要回来,居然在没吃东西之下,又拖了一个月才死,死的时候,还叫了三声我大哥的名字,非常执著。
念佛的人若有这种执著很不好,阿弥陀佛要接你,你不肯去,就会失去往生西方的大好机会。
例二‧执著长孙婚事耽误往生西方
南部就有一个人,临终时阿弥陀佛要来接他,他要求阿弥陀佛说:“请佛等我长孙结婚后再来接我。”说完了话,阿弥陀佛消失了,果然他活了下来,直到孙子结婚。可是在孙子结婚的当天晚上,他终于又嚥下最后一口气而盍然长逝,多痛苦了一年,死时阿弥陀佛也没来,一生何必等孙子结婚后才走。原本可以往生西方、了脱生死,却为了等候孙子结婚而坏了大事,实在愚痴。
例三‧执著儿子婚事不愿往生西方
学人也听说过另一件类似的事情,新竹有一位医生太太,信佛很虔诚。将死的时候,她看到西方三圣来接她,赶紧叫先生来请求西方三圣说:“我儿子再三个月要结婚,请等三个月后再来接我。”她的执著颠倒,当然结局和上面的一样,西方是去不成了。
例四‧夫妻情深化为鼻虫
爱情很深,夫妻感情如胶漆的话,一样是执著,死后会很痛苦。有一对夫妇,情感很浓,不幸先生去世了,太太很捨不得,每天以泪洗面,很伤心。结果他先生投胎成一隻虫,住在太太的鼻子裡,因而罹患“鼻蓄脓症”,非常痛苦。
太太每天思念他先生,却不知他先生住在鼻子裡陪伴她。有一天去就医,医生检查出鼻子裡有一条虫,于是手术将虫除掉。结果当晚他先生就托梦给他,说:“我是妳先生,因情感深厚,日夜思念妳,所以投胎成一条虫住进妳鼻子裡,才能每天和你在一起。”
由此故事可知,夫妻或眷属的感情,固然要珍惜,但若执著过度,反而会成为修行者的祸患,不可不慎,平日尤需下功夫减低情感上的执著。
执著财产障碍
往生一般人,生死都会执著。倘若在世时很富有,又执著自己的财产,死时就容易堕落、难得超生。即使是念佛者,也会有障碍。
例一‧死后堕落为蛇
某某保险公司的董事长,死后留下很多钱。因为一家人都没学过佛,家属也不晓得请莲社的人去助念。
董事长的家虽然在都市,房子很漂亮,竟然在办丧事的场合出现一条青竹丝。当时人很多,大家都非常害怕。看见青竹丝在地上爬,有人喊打死牠,有位学佛的人说不能打死,牠很可能是某某人投胎转生的。别人不相信,认为不可能,学佛的人叫大家镇静下来,看看牠会爬到那裡去,结果青竹丝朝董事长太太那儿爬去,太太吓得要命,不相信这就是她的先生。于是有一个人提议叫董事长的名字,并且拿一个笼子叫蛇爬进去,牠真的这样爬进去了。学佛的友人于是请法师帮他皈依,再拿去放生。这是执著于钱财多而放不下,投胎成青竹丝的一个例子。
这一则新闻曾刊登在报纸上,也被录了音,是一件真实的事例。
例二‧出生为狗守护财产
另外一个例子:有一个人,也很富有,害怕财产被儿子花完,用瓮装著白银黄金,埋在床底下。富翁死后,投胎成自己家中的狗,让儿子喂养,同时日日看守著这些白银,连睡觉也都睡在床底下。
有一天,家人打算要杀这隻狗,当天晚上这隻狗就拖梦给他儿子,告诉他不可以杀牠,因为狗是他父亲,只因生前,一些财产没告诉儿子,死后不放心,就投胎成狗来看守这些财产,不信的话,明天可以扒开看看。
隔天,他儿子就叫:“狗呀!扒扒看,不然就要杀了你!”结果将瓮扒开,裡边真的有很多金钱财宝。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富贵的人死时多是执著钱财、难以放下,以致堕落成为畜生,值得大家作为警惕之借镜。
执著瞋恨障碍往生
活著时要放得开,不要执著,若与人有争执,也要早日化解。
倘若生前与人结怨,执著在心,没有放下,信佛者会障碍往生西方,没信佛者,可能堕落到畜生或鬼道,所以为了自己好,平常就要修学忍辱、宽容大量、减少瞋恨习气。
佛典上记载,有一位国王,临终时侍者为其驱赶蚊蝇,不料不小心打到他,临死一念瞋恨之心,使他堕落出生为一条蛇。
可见瞋心也是一种强烈的执著,倘若平时不努力降伏,临死必定成为障碍,不仅生西无望,甚至堕落畜生道受苦,念佛者对此务必多用心。
临终处置不当障碍往生
我们学佛的人,要注意临终时的处置,倘若处置不当,会使临命终的人,心生颠倒,障碍往生。
例如许多即将死亡的人,都会被送入加护病房,为了急救,不但打针,还在气管、食道、血管插满了管。人都快死了,还要受到如此折磨,实在非常可怜。因此遇有医师宣佈治疗无效、难以起死回生的病患,家属不可将其送入加护病房,最好带回家为他开示、鼓励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为他们念佛,才是对临终者的最佳处置。
临终业障现前障碍往生
此外,有人临终会看到鬼魂,人死后八识会散开,业障就现前,这时鬼魂、冤家、债主会来讨债,于是有些人会惊慌,有的人会痛苦、哀鸣至死。尤其是患癌症的人,要死三天前,常会一直看到鬼魂,或亡者现前,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事。遇到这种情况,常常自家的狗或左邻右舍的狗,会在夜裡哀嚎,台语俗称“吹狗螺”。不信者可以多作观察,便知所言不虚。
古人认为吹狗螺是很不好的现象。平常狗叫是一声一声用吠的,而狗螺是拉长声音的悽厉鸣声,原因是阴差鬼吏或冥界的冤亲债主要来捉死人,狗见到了会因害怕而哀嚎。
所以若不念佛,死时正是这般景象。有的人临死时,吓得脸变黑青,眼睛狰狞,样子很恐怖。有的人则是不愿意死,死时非常不甘愿,恰如古语说的“死不瞑目”。所以死法有很多种,若学会念佛,死时将会非常安详。
以下举二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例一‧以前有一个人,住在员林靠中山堂附近,这个人是一个屠夫,专门杀牛。临死时,看见牛来咬他,不断哀号呼叫,声如牛鸣,一直到死为止,这是真实的事。
例二‧另一个例子,是学人还没信佛以前听闻到的。这是多年以前发生在员林镇中央里一间神庙銮坛的事情。据说有一天,有个人在那间神庙裡睡午觉时,看到三个鬼魂拿绳子来勒他的脖子,使他吓得半死,夜晚都不敢睡,第二天,第三天都发生同样的事情,一连三天,命都快没了。
銮坛的帝爷公降乩,跟那人说:“这是你祖先以前谋财害命所招致的恶果。”帝爷公降乩述说了事情的始末:
从前许多大陆人来台卖茶叶,此人的祖先,为了夺取茶商钱财,暗地里将许多茶商杀死,并将尸体丢弃在很大的猪粪坑裡。自此以后,他们家先后三代全部都自杀而死。
他的父母都是喝农药自杀的,他的祖母也是自杀而身亡,而爷爷是被活活打死的,因为他得了一种怪病,如果有一天没被人打,就难以度日,因此爷爷自己叫儿子用绳子缠住脚指绑住脚,脚朝上头朝下高高的吊在屋樑上,然后叫儿孙或亲友用锄头柄锤打,打得愈用力,笑得愈开心,若力量太轻,他会要求更用力的打,若狠不下心而不用力打,他就会呼天抢地,痛苦万分。就这样一天打三次,足足打了三个月才打死。
听闻了帝爷公所说的话,这位午睡见鬼的人,才明瞭原来他家父母祖父母自杀或惨死,有这一段因果缘由。
这件可怕的因果,或许有人不相信,但有一位当年曾经打过他的人、目前还在那家銮坛从事拉胡琴工作,可以去向他求证。
由此可见临终时若是业障现前,会死得非常的痛苦,故要学会念佛,好好念佛,才能消业障。我曾经帮临终者助念,病人未念佛前痛苦哀号,念佛后变得非常安详,就是最好的证明。
处理临终病人要注意,如果医生已经宣布这个病人治疗无效、难以起死回生,这时人虽还没死,也不可送到加护病房去急救,带回家念阿弥陀佛最好。
三‧如何才能放下、如何才能去除执著
降伏习气执著既是一点一滴的功夫,它是必须从小处著眼做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学习放下与去除执著,是平时就要练习的课题,因为执著是一种习气,必须一点一滴持续努力,才能慢慢降伏它。
(二)要觉悟“放下执著”的重要,一切事情不要太执著,我执越轻越少,面对死亡时,自然越不会手忙脚乱。
(三)多思惟执著的害处,建立去除执著的意志。
(四)逢缘对境,观照起心动念,随时练习降伏贪欲与瞋恚。
(五)多作后面介绍的“无常观想”与“死的观想”。
(六)倘若与人有瓜葛或债务,必须及早解决,以免无常一到,成为心头放不下的执著,以致产生祸害。
(七)预立遗嘱:
有些老人虽不能知道什麽时候会死,但他知道来日不多,欠人家的债务倘若来不及自己偿还,会事先交代子孙以后如何处理,由于他交代妥当,心裡没有挂碍,就能走得安详,这是一种聪明的作法,值得大家学习。
佛弟子对死亡不可忌讳,在心理上及作法上,都要有妥善的准备。如果对死亡不知如何作准备,我们莲社备有印好的遗嘱,你可带两份回家、签好名字,一张放口袋,一张给儿子,告诉子孙:“我死了以后,要照遗嘱交代办理,否则你就是不孝的大罪人”。
我教你这样做,不是在威胁你,是要你时常把生死大事挂在心头,早日预做妥善准备,临到死亡时候,才不会因为处理不当,而堕落六道轮迴、无法解脱。
(八)每天睡前要观想面临死亡、求佛接引往生西方,然后躺在床上默念阿弥陀佛直到睡著为止,临命终时比较能保持正念分明,不致于因为颠倒执著而不愿意和阿弥陀佛去。
(九)每天睡前做“放下万缘”的练习。
祖师大德教我们万缘都要放下,老婆、子女、父子、事业,都是很深的缘。晚上临睡前思惟一下,怎样才能放下,不过不要想太多项目,想多了很複杂,会睡不著。每晚只能想一项。
(十)要练习从小的地方做起,先学习捨得最无用之物。
人身上最无用的是指甲和头髮,必须先学习捨得它。许多人将指甲留长,修得尖尖的,并且擦上指甲油,以为很好看;也有人为了好看,花费很多精神在头髮上。这种作法,表示这个人连最无用的指甲头髮都捨不得剪去,如此执著,临命终时怎能放下!
(十一)越忙时越要练习试著放下,有机会要多多参加佛七。
遇有莲社或道场打佛七,要尽量放下工作参加打七。内心要将这七天当做已经死了,都不会工作了,上班的请假,在家的不用请假。告诉家人,这七天要到莲社打佛七,不必打电话来,我也不接电话。即使很忙,念一天的佛也好,把佛七的这几一天当作往生了,趁机会学习放下,不然时间到了,就无法放下。
以目前台湾经济情况来说,七天不工作赚钱不至于饿死,当你七天回来,工作一定仍在,也不会有什麽影响,学习放下看看。头二、三天心裡很苦,会想家裡事,第四天就进入佳境,第五天最好,一切顺畅,也不会腰背酸疼了。好好放下,好好努力念七天佛,一定很殊胜。
生死大事自己办才有智慧,死时要家人替我们办功德求了生死太难了。
譬如死后做七,别人替我们做七天的功德,我们才得一天,假如请没学佛的普通道士随便唸唸,有无功德就难说了,花这样的钱,是很不智的。即使连作七天功德,顶多每天做二个小时,七天合计也不过十几个钟头。至于头七,二七、三七等,都是帮我们做一会儿而已,功效如何,可想而知。想想看,如果肚子饿了,七天才给你吃一顿饭,肚子能饱吗?
其实所谓“做七”,是要连续做七天,不是世俗隔七天只做一天的“做七”。有智慧的人,做七要自己来,七七四十九天的功德,生前就要完成,也就是要想办法参加七次佛七,死前就将资粮储好,不要只想依靠儿孙到时帮你连做四十九天佛事。
(十二)不要缅怀过去,更不要幻想未来,只要用心把握眼前的时刻。
3‧无常观的应用
一‧观想无常、策励念佛
三法印之一的“诸行无常”,是佛法中非常重要的观念,不分大乘或小乘都很重视,也是修学任何法门都应该深究的课题。
修淨土法门者,倘能对无常之理,深入思惟、加以应用,则对于破除执著、策发精进,很有帮助。
应用无常心念佛的方法,首先要明瞭“无常”的意义;其次要时时加以思惟,使其深入心中,而能于逢缘对境、见闻觉知当中,思及无常之理,放下执著,心向解脱,如此对于念佛大有助益。
无常的定义
所谓无常,是指包括众生的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及一切外物,与一切山河大地国土世界,都是有生必有灭,绝非恆常不变。
佛典经常提到世间无常。我们的心有生、住、异、灭,身体有生、老、病、死,外面的境界有成、住、坏、空,这就是“无常”。
因为这个心有生住异灭,所以身体有生老病死,外面的境界有成住坏空,没有一项东西永远存在。
藉无常的观想帮助念佛
观想心的无常:
我们的心念,生起又消失,消失又再生起,不停的生生灭灭,叫做生灭心。经上说:“一弹指有九十个刹那,一刹那有九百个念头。”由此可知我们这个心多麽会想,要拴住这颗心很困难。
一刹那就有九百个念头,表示一刹那就有九百个生死,所以生死无法了脱。假如不是靠他力,只靠本身的力量,要控制这个念头很难。
我们要有无常观,有生灭的心就有生死,一个生灭,一个念头,表示一个生死,很可怕。我们从无始劫以来生生死死,永无停息,原因在于念头不绝。
能够常常思惟心的生灭无常、思惟生灭心是生死轮迴的根本,可使我们渐渐注意对内心的约束、学习放下执著分别而认真念佛,当然也就容易成就。
观想外境的无常:
无常经说:“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大海深无底,亦复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世界上最高的山是须弥山,它的高度,上面直到忉利天,下端直到深深的海底,光只在海裡的部份,就有八万四千由旬。它是七宝造成的,虽然这麽高,又是七宝所造成,但是一到坏劫,终归毁坏。经上说,坏劫来时,劫火从地狱一直烧到初禅天,连须弥山也烧完,接著水淹二禅、风吹三禅,一切都坏尽。大海那麽宽、那麽广,水那麽多,也有乾枯的一天,一旦坏劫来时,火烧初禅,所有的水都会蒸发枯竭。此时,大地、须弥山,以及围绕著须弥山的日和月,都会败坏,最后,没有一件事物,能免于被无常所吞噬。
世间的无常变化,我们应做如是观,这些都是有为法。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连地球都会坏,还有那一项不会坏。世界有成住坏空,人会生老病死,如果你知道这个道理,这颗心就会摄住,对声色名利等无常的外境就不会贪求。贪求减少,妄念自然也会减少,念起佛号,自然也会专心。这是观想无常应用在念佛上的另一方法。
观想身的无常:
有生必有死,身命的无常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佛告诉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阴阳就两隔。丧事用的幢幡裡,常写一首偈:“三寸气在千般好,一旦无常万事休。”一命鸣呼哀哉,没有一项东西带得走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去贪求,就会认真去念佛,就会念得很好,就不会妄想,这就叫做用“无常观”念阿弥陀佛。
有的人老是自认身体还很强壮,最起码也可以再活几年,阿弥陀佛慢慢念就好了。大家千万不要这样想,因为无常那一天要来到,是难以预料得到的。
学人曾在两天内助念两位被电电死的人,一个二十五岁被电电死,另一个也是电死,三十五岁而已。在百忙中往来鹿港,早上打电话要求助念的是鹿港人,下午打来的也是住鹿港,是不同的人,恰巧都被电电死。此外也有一个被车撞死的,在银行当经理,才三十八岁。
由上面例子可知,不是岁数大才会死喔!你看,像他们体格那麽高大强壮,如果不是被电死或撞死,可能活到百岁。在娑婆世界,死的因缘太多了,不要认为身体好,就有美好的明天。
因此我们每个时刻都要想到生命随时会死,要好好把握时间念佛。例如晚上要睡觉时,一直念阿弥陀佛,直到睡著为止。能够如此用功,时间一到,阿弥陀佛会告诉你什麽时候来接你,这时你就可以圆满心愿,往生西方了。
有的人都执著在我、执著在美好的未来。劝他念佛,都说等年岁大一点再念。他们不知世事无常,现在念都嫌太晚了,还要再等老一点才念,生死如何能了。
他们不知无常的可怕,不知无常跟随在我们的后面,总是一味追求未来、争名逐利,不懂得尽量找时间用功,渺渺茫茫,一天混过一天,等到病来或临终时,才临时抱佛脚。抱得到佛脚还好,假如连佛脚都抱不到,没有办法修成,后悔已晚。
这种人不见棺材不流泪,劝他学佛,他总是无法接受,一直认为只要做善事就好,活到老一点再念佛。但是有句话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棺材装臭的,不只装老的,世事难料,今天不念佛,也许明天一口气不来,就要随业轮转,再也没机会念了。
念佛功夫好的人,像王居士的爸爸,活到八十九岁,要往生前一个月,就能预知。我们说不定晚上睡觉天亮已经死了。学人去助念常遇见晚上好好的,明天才发现死在床上,身体硬梆梆的,家人也不知他死去,这就是无常。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常观想每一刹那都会死、随时随地我们都可能死,要立志不管什麽时候死了都能往生到极乐世界。
当我们念佛时要常常如上这样做观想,想到人生无常、想到这声佛号念完,也许一口气不来就呜呼哀哉,后面也就没得念了。这样念佛时,这个心就停在阿弥陀佛上、专注在阿弥陀佛上。
前面曾讲到打坐念佛调心。如上述用无常观念阿弥陀佛,就是在调心。如果我们常作观想,有这个理念,有心理建设,就会用功,就不怕道业不成就。
二‧罗状元醒世诗
罗状元考上状元后不久,辞官弃家到清静的地方出家修行,写了许多劝人修行的诗,人称罗状元醒世诗。若能时常吟诵思惟他的醒世诗,对于学习放下、破除执著、体会无常,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处摘引其中几首供大家参考:
“贪名逐利满人间,不如破衲道人閒,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富贵百年难保守,轮迴六道易循环,劝君早办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劫难。”
世人大多数贪求名利,劳碌一生,有如关在笼中的鸡,虽然不愁吃穿,但是生活过得很紧张,的确不如穿著破衲的修行人那般清閒,他们虽然生活清苦,但是没有慾望的拘束,有如閒云野鹤,安详自在。俗语说富不过三代,世间没有永远的富贵,有的只是等在后头的六道轮迴。因此修行的路要赶快办好,生死要早日了脱。否则一旦堕落三途,想再获得人身,即使经过百千万劫之久,机会也是非常渺茫。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四季轮转,一下子秋天,一下子冬天,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一个人从早到晚,一直追求,整天忙碌都是为了家裡的衣食住行。岁月过得很快,头髮都白了有些人竟不知自己老了。可是越要贪求,是非与烦恼越多、越难以停息。虽然修行才是我们最好的路,可惜多数人总是不肯去修。
“二十年后故乡游,千金斗米吾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做马牛。”
罗状元考上状元后,生了一个儿子,后来自己教他读书、学诗。古时候,学诗要先学对联,他问孩子:“父要对谁?”孩子不会回答,这时他母亲站在父亲后面,手指著自己胸前暗示儿子,孩子竟回答:“对奶。”父亲又问:“天要对什麽?”他母亲在后面指著地暗示他,恰好地上有一堆鸡屎,他就答:“天要对鸡屎。”罗状元见孩子学不来,非常失望,后来看破一切就出家修行了。
他的孩子对联虽答错了,但至少还会讲。孩子长大后逐渐进步,后来竟也以第一名考上状元。
罗状元听说孩子考上了状元,心想出家修行已经这麽多年,何不回去看看。回到家,状元府上的侍卫问他要干嘛?他说要找老夫人。老夫人听说来了出家人要见她,并没出去接见,只是叫侍卫拿了很多钱和米去佈施,但罗状元没接受,只向侍卫要了纸笔写上前面这首诗,写完随即离去。
老夫人看了纸条,认出是自己先生的笔迹,赶快跑出来要见他,但罗状元已经离开了,派人去追也追不到。虽然罗状元的儿子,小时候很笨,长大后还是考上状元,所以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果儿孙前生有修福,自然能赚到钱过好日子,要是儿孙前生没修福,你赚再多的钱给他,没几年也会花光。
罗状元的诗告诉我们,人身最好修行,但也最易造业、最易堕落恶道轮迴,可说是轮迴升沉的“转捩点”,要浮要沉,全在自己一念之间。平常可多多吟味这些诗句,体会无常的道理,自然容易警觉,进一步把握时间、好好修行。
三‧其他醒世诗
清代曹雪芹写的诗“好了歌”,对体会无常也有帮助:
世人都晓修行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修行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修行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修行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告诉我们,功名利禄亲情都带不走,劝我们要及早修行。
多数人的一生总是随顺世俗,追求功名、积聚钱财、耽溺亲情。但是无常迅速,等到妻财子禄都拥有了,却已经年老体衰,修行起来力不从心,这时即使家财万贯,或官高如宰相将官,还是逃不过埋骨荒塚、凐没杂草堆中的命运,因此在家居士务必觉悟无常的道理,及早立志修行,以免空过一生。
古时的两首偈也值得参考:
其一为:“已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宝山空手回。”我们已得人身不好好修行,就像到了宝山裡,虽然到处黄金、七宝琉璃、八功德水,却又空手出来,实在太可惜。一般人一辈子不是为了功名,就是为钱财,不是为了娇妻就是为儿孙,一辈子就这样虚度过去。
其二为:“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大家一定要有这个见识,不可糊糊涂涂一天过一天,太可惜。奉劝诸位要好好用功,想念无常都伴随在身旁,这样佛就会修得很好。这首诗有警世作用,贴在床头,当心情烦闷时就念它。
最后要提供各位参考的是学人讲过的一句偈:
“一盏孤灯照夜台,上床脱了袜和鞋,识神渺渺随梦去,未委明朝来不来。”
很多人是在睡觉的时候死去的,学人助念过很多这样的人,等天亮家人发现时,身体已经硬梆梆。
睡前好好,一睡却死了,这告诉我们“人生无常、总是会死。何时会死、更难逆料”大家一定要努力念佛、预办资粮,以免无常一到堕落轮迴,长劫受苦。
四‧普贤菩萨警众偈
普贤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这首偈告诉我们,活著的日子越来越少,必须警惕用功。每到新年,人们都互相说恭喜,其实是悲哀不是恭喜,因为过一个年,寿命就少了一岁,有什麽好恭喜,该讲悲哀才是。过一日少一日,过一年少一年,这世间其实没有什麽快乐,所以佛经上称做三涂苦。
苦上加苦叫苦苦,快乐时叫坏苦,因为你没办法一直维持快乐,饮酒时很快乐,醉了很痛苦。不苦不乐叫行苦,这叫三苦。既然世间如此苦,为了了苦,要如救火难,就像火烧到头髮,不灭火,命就不保,跑也跑不掉,应该勤勉修行,时常想念无常的可怕,精进不可懈怠,睡眠时间宁可减少,一天最少要拜佛三百拜。
如果上面所说的诗与偈听得进去,并且能深刻体会出无常的道理,念佛就会念得好,这就是用无常观念佛。
4‧死观的应用
一般人对死都很忌讳,不敢讲到死,怕讲了以后会死掉,其实不敢讲也会死,怕死焉能不死?对死不用怕,重要的是怎样放得开。因此修行人不仅不必怕死、不必忌讳死,还要常常练习死的观想,方法如后。
一‧观想随时会死
观想随时会死,就是前面所说的“观想身的无常”,详细内容请参考前面一节所说。
修行人,每天都要观想死亡随时会来,每天都要为死亡做准备,也就是每天要努力念佛求生西方。
倘若观想不来,淨宗祖师印光大师的方法可以试试。印光大师教我们额头上写一个“死”字,以此常常提醒自己精勤念佛。印光大师自己也以身示范,额头和床头都写个“死”字。
二‧观想死后堕落轮迴的可怕
观想自己已经死亡,不升即堕,不生西方,即堕落六道轮迴。
念佛时要想能够摄心?除了要心中常挂念一个死字,还要进一步观想:
(一)自己已经死亡,变成中阴身,身体都腐烂肿胀,长满了虫,整个身体都臭了,髒水到处流,臭气冲天。观想此时若没好好念佛、蒙佛接引,六道轮迴的路就在前面等著我们,不仅马上会堕落三恶道受苦,更恐一失人身、万劫不复。用如此的心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时时这样提醒自己,就会摄心去念佛。
(二)作前述观想之后,已能提起恳切的心念佛,进一步再观想,我现在一心念佛,必蒙佛护念、现身接引,并决志一旦看到佛来迎接,就赶紧跟随去。如果能以这种心情来念佛,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告诉我们,人临命终时,六根皆悉败坏,家庭、权势,都要离弃,一切珍宝都无法相随,此时唯有念佛对我们有所帮助。念佛叫淨业。其他的善恶业,都是属于有漏业,会随著我们、牵引著我们去转世轮迴。人死之后,名利、金钱、娇妻、儿孙,样样都带不走,只有业随身,以及危险的六道轮迴之路在等著我们走;不会念佛,百分之百要在六道中轮迴。
大家千万不要像新竹一位老菩萨一般。这位老菩萨很可爱,是全道场中年纪最大的,他向师父抱怨全身都是病,师父叫他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他急忙回说:“不!叫我去西方我不要,我要住在这世间。”跟师父争持很久,逗得大家都笑了。告诉他不去西方会堕落轮迴做猪做狗,他说不要紧。如此年纪了,仍旧留恋世间,对于做猪做狗一点都无所谓,似乎很勇敢,这就是“愚痴”。
又有一种人虽然学佛,想法却也很傻,因为他们希望下辈子再出生为人。以我帮人做临终助念的经验与观点看来,求下一世出生为人比起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更难。因为想再出生为人,要靠自己的力量,五戒要守好,才有可能。但是一般人“杀、盗、淫、妄、酒”五戒都守不好,想在下辈子保住人身,实在很不容易。
也有人发愿:“永远住在世间度众生。”愿是不能随便发的。我们前世一定下过很多行善的功夫,今生才能获得人身又能够听闻到佛法,所以一定要今生求度生死,等我们到西方世界进修,获证不退转果位之后,再发愿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也不迟,这才是比较稳当的作法。
三‧观想死亡的痛苦
(一)瞭解死亡之痛苦:
经上说,人死八小时内,神识还在,身体还热热的。四大分散,风大先没有了,身体会冰冷,也就是说人死亡八小时后会僵硬,火化后水就蒸发掉,剩下骨灰。四大分散会很痛苦,在八小时内,第八意识还没走,我们还有知觉,家人哭都知道,念佛也会知道。如果碰到不好的因缘,被触摸身体,会很痛苦,瞋恨心一起,就堕落下去。
人要投胎,第八意识先来,死的时候,第一到第七意识先离开,第八意识最后离开。
死后四大分散,地大入水大,这时,就会产生一种压迫感,像大山压顶,全身五脏六腑都很疼痛,有口难言,话讲不出来,全身抽筋,气还没断,很痛苦。
再讲水大入火大,人临命终时,全身变湿冷旳感觉,这个时候,虽然给暖气或多盖被也无用,同时,脸变成苍白,呼吸变快,为了吐气,嘴张得开开,渐渐的全身变热,内脏和四肢像放在锅裡烧,全身像被人剥、被人割,硬梆梆,痛苦万分,脸烧得变红,吐出来的气多,吸进去的少,人奄奄一息。
再讲火大入风大,这时像强风吹散整个身子,像风刀割体、活龟脱壳,这个时候最为痛苦,一般人要死的情形就是这样。
(二)瞭解之后必须常作观想、使之熟练,念佛时才能观想得起来。
四‧观想死亡策励念佛
瞭解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死亡虽如上述百般痛苦,思之令人惊怖,但是念佛的不可思议功德能作我们的依怙。
《观无量寿佛经》中提到,即使是毁犯重戒之人,命欲终时,地狱猛火,一时俱至,因为佛的威神护念,能使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可见不管多麽可怕的痛苦,只要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则感应道交,痛苦必定化为清凉。我曾经帮临终者助念,病人未念佛前痛苦哀号,念佛后变得非常安详,后面所举的一些实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念佛时提起“死亡非常痛苦”的观想:
能瞭解并坚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并能因如上观想而熟知死亡的痛苦之后,当念佛时遇有散乱,及时提起“现在已经死亡、死亡非常痛苦”的观想,则蓦然惊觉、策励自心、提起专注、一心念佛,自然蒙佛护念,获得念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当然,倘若此时命终,也必定身无病苦、自在往生。
五‧念佛解除临终痛苦的例证
为了增加大家的信心,此处举数例癌症患者因念佛而获得免除临终痛苦的例子,供作参考。
例一‧有信徒请我去台北某医院看一位家住新竹的病人。他家属说,如果师父那晚上没去,就救不了病人。
原来,病人得的是骨癌,医生虽然不敢坦白告诉病人,但是已经告诉家属病情真相。患癌症的母亲,坚持要把自己的腿锯掉以维持生命,但医生说:“腿锯了会马上死掉,因癌细胞已扩散到全身。”她的媳妇也主张不能开刀锯腿,最后拗不过老母亲的坚持,隔天就要开刀,所以求师父当天晚上一定要赶到台北,若隔天才去,腿就要被锯掉了。
当我们去的时候,病人正在呻吟,我叫她大声念阿弥陀佛,她说很痛苦没办法念,我先念给她听,再叫她念,差不多念了五分钟就比较不痛,再念十分钟后就不叫痛了。接著向她开示:“妳得的是骨癌,癌细胞已经佈满全身,所以不可以开刀。刚才没念佛时妳还一直叫痛,现在就不痛了,可见现在只有念佛才能减轻痛苦,并且念佛可以求阿弥陀弥早日带妳去西方,使妳早日解脱。希望佛慈悲来接迎妳,也希望妳高兴的跟佛去。”
约一星期后,患者的媳妇向我说:“婆婆听师父开示后,静静睡、不会吵人。以前是一直叫喊,还会骂儿子媳妇只顾赚钱,她这麽痛苦也不理睬她。后来婆婆不再唠叨,只是静静的睡,反而令人担心,觉得她一直睡很不正常,换成我们叫醒她,要她不要这样睡。叫醒后,她说每天都看到西方三圣,又说每天都看到很多的莲花,又看到大条金鱼游来游去,内心很欢喜,一点都没有痛苦。星期一到六,喊叫一声也没有,还每天要我为她洗澡...现在快断气了。”结果第二天病人果真死了。
如果当时在医院真的开刀,病人不但无法救活,并且会多受很多痛苦。没信佛的人不了解,以为让病人多活一分钟也好,其实这样反而折磨他、增加他的痛苦。
例二‧此例是为一位患肺癌、在台北住院的老菩萨作开示,是前一例子的媳妇所间接介绍。
我实话实说,告诉她得的是肺癌,要死心念佛,她却说患的是肺炎不是肺癌。我告诉她,这两种病名拼音差不多!妳女儿、女婿、媳妇、儿子很孝顺,不敢说出事实,我出家人不可打妄语,才告诉妳真相,妳得的就是肺癌。
患者听到得肺癌,就告诉她女儿说:“既然这样,我这些针就不用注射了,肺癌又已经到末期,注射是没效的。”会如此说,就是死心。我接著为她开示、使她心开,并且要她念佛,她说有念佛,阿弥陀经也看过,所以我说的她都知道。
时常呼喊叫骂的人、业障这样重的人、这麽痛苦的人,经过开示之后,她就不喊痛,整夜都不会,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不捨,她念佛时,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她念佛时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怎麽会痛呢?绝对往生极乐世界。
例三‧另外社头也有一位不可思议的人,从皈依到往生,刚好整整相隔一年,恰巧同日、同时。
这位患癌症的老菩萨,患癌症后师父曾去为她做过多次开示,死后师父与共修的莲友又去帮她念佛,当时他儿子告诉我们有关于他母亲很多不可思议的事。
当他觉得母亲不对劲时,赶紧帮她收拾东西,用大悲咒水洒淨,这时母亲仍念著阿弥陀佛,一点也没有癌症病人临终时的痛苦样子。临终断气时,眼睛睁开,看看儿孙,眼角含泪,微笑著闭上眼睛而后往生了,俗语说的“含笑而终。”就是如此。
例四‧埔盐有一位患了癌症的人,瘦得只剩下一层皮而已,师父帮她开示一个礼拜后,竟然能坐起来再听师父开示,过没几天也就往生了。
此人真有福报,大概是他的儿子学佛很虔诚,师父开示后,埔盐莲社接著帮她助念,那天下午溪湖莲社又去助念,花坛莲社、员林莲社、彰化莲社都陆续去助念,你看这个人多有福报呀!
师父去助念时,他的嘴巴开开的,盖上陀罗尼被后又帮他念佛,下午嘴巴就合起来了,脸色红润含笑。她女儿说母亲生前的笑容就是这个样子,面貌比起生前更好看,本来生前脸颊凹陷,死后却丰润起来,变得很好看。
据她媳妇说,她的婆婆往生两个月前,对于念佛还没有信心,不但去找医生,也去问神明,听到那裡的神明比较灵,就叫儿子载她去。媳妇告诉她:“妈妈,妳已经皈依当佛弟子,不要问神明了。”她还是不听。
后来师父坦白告诉她:“妳得了癌症,已经末期了,要虔诚的念阿弥陀佛,请佛早一天来带妳走,早日得到解脱,一分钟没带妳走,就多一分钟的痛苦。”于是她用心念阿弥陀佛,甚至祈求说:“佛呀!我是你的弟子,拿莲花来接我喔!我要到你那儿学渡众生。”每天如此念,到后来四个字“阿弥陀佛”不会念了,只念“阿”一个字,就喘一口气,接著念“弥”,又喘一口气,再念“陀”,再喘一口气,最后才念“佛”,没有办法一口气把四个字念完。她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念,念到将要往生之前几个钟头,她又能念四个字,最后也是毫无痛苦的含笑而终。这种死法,是有学佛和没学佛的差别。
这四个例子,都是患癌症的人,他们临终都不会痛苦,都念佛念得这麽殊胜,所以大家对念佛法门要有信心。
5‧空观的应用
一‧浅释观空法门
不论大乘佛法或小乘佛法,都有观空的课程。
修学小乘要证阿罗汉果,最起码要断见思惑,想断见思惑,一定要观空。
大乘法,以天台宗藏通别圆四教来说,都要修观空的课程。藏教修“析空观”;通教修“体空观”;别教先从有入空,修“从假入空观”,再从空入有,修“从空入假观”,最后修“中观”;圆教所修为“空、假、中,一心三观”。
总而言之,想要破除我执、法执,最起码要会观空。
虽然我们学淨土法门不用修这种观,但如果能将观空的理念,汇归到念佛上,颇能摄心,对于提升念佛时的定心专注很有帮助。
二‧念佛时如何观空的两种方法
善导大师教我们念佛时要如下观想:
把人剖为四块,一块拉到东方恆河沙国去丢,一块拉到西方恆河沙国土去,一块南方,一块北方。拉开后,本来活跳跳的人,已经消失了,这时已经没有身体的执著,只剩下空的心,没有执著、没有痛苦,就用这个心来念佛,自然就念得好。
用此方法观想,不但能使我们死心念佛,也能减轻病苦。因为人会觉得生病痛苦,都是由于执著于身躯。能用观想将身体空掉,没有了身躯,就没有痛苦。老子也告诉我们:人之大患,在于有身,人所以会痛苦,都是因为有此身躯。所以将身躯空了只剩一颗心,就没痛苦了。
身躯有生老病死,会生会灭,此一念头则不生灭,我们用此不生不灭的念头来念佛,很快就能念佛念得很好,倘更精进不懈、不断提升,则念佛三昧的成就,也是有可能的。
师父曾教莲友的另一种观想方法:
打坐时,观想用一桶汽油从头上淋下,打火机一点,汽油很快烧毁肉体,连骨骼也烧得成为一堆灰土,来了一阵风,把灰土吹走了,成为空无所有,只剩下一个念头在念“阿弥陀佛”,这方法也不错,大家不妨试试看。
尤其在生病时运用这个方法最好。身体酸痛得无法减轻时,观久就会有效果。
以前在打佛七开示的录音带裡曾经提到这种观想方法。有一位女居士按照师父介绍的善导大师观空法,将人剖为四块丢掉,再来念佛;但是念完佛站起来,常感觉身躯只剩一边,另一边好像消失了,每天都觉得怪怪的,跑来莲社问师父,才帮她观想回来。倘若善导大师的方法观想后产生这种情形,就改用师父说的用汽油焚烧的方法来观想,自然就不会有此种身子缺一边的现象。各位遇有痛苦可以试试看。
用上述观空的方法念佛,久练自然渐渐会有进步。
上述介绍的观空方法,大家不妨试试看,假如观得来,就会知道它的好处,境界来、烦恼来就不会随它转。
过去常在牙齿痛时,故意不去就医而观观看。观空之后,可以暂时不痛,过了几天,再痛再观,约一週后才去找牙医生。遇到来访信众多时,整天都在忙,连中午也没得休息,累了怎麽办呢?师父就坐下来观空,一切放鬆,一下子精神又来了,真舒服。大家有时间时,不妨试试看,三、五分钟都好,多练习,自然会有进步。
6‧无所住心念佛法
一‧经文出处及意义
出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是非常重要的经句,也是修行的要诀。
有关典故:
禅宗六祖惠能听他人诵金刚经感悟而出家,但那时只是小悟。后来五祖传法给惠能,为他宣说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悟,五祖知道他已悟本性,就将其衣钵传给他,是为禅宗六祖。六祖告别其师,潜隐一段时间之后,大弘禅法。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涵义:
世尊在金刚经中告诉修行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要我们的心不要停留在、执著在所有一切内外境界,亦即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当下,不可进一步起心动念,产生感受、思想、分别、好恶,进而有所取捨、有所行动。
我们都用六根接触六尘。所说的六根,看得见的部分叫浮尘根,看不见的部分叫胜义根。根会败坏,尘也会坏空,它们都是无常而虚幻不实的。
一般人不懂根尘无常与虚幻不实的道理,在根与尘接触之时,都是心有所住、心有所执。由于不知眼前所接触的一切境界皆属虚妄,于是六根执著于六尘。既有执著就有好与坏之分别,有好坏就有喜恶、取捨之心,进一步造作身业、口业、意业,因而无法了脱生死。
想要了脱生死,就要反其道而行,要无所住而生其心。
二‧如何应用无所住心念佛
平常的思惟练习:
平常就要多做如下的思惟练习,念佛时才能做到无所住心。
常常思惟金刚经裡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忘”的涵义。
以梦譬喻思惟:梦中有山河、大地、有人、有任何东西;在梦中未醒时,以为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但是等到醒来,你会发现境界全没了。所以我们白天所见到的一切境界,都是幻化,绝非实在。
有的人梦中会笑,梦到伤心的事情则会哭,梦到有人要杀你,也会怕得发抖,惊醒后心脏还会怦怦的跳,但是一下子你又会发现这都是幻化的梦境,并不是实在的事情。
所以用梦来反观没在梦中的景象,道理是一样的,白天的一切境界叫做“白日梦”,睡觉中的称为“睡梦”,同样都是幻梦,差别只在接触境界的时间不同,一在白天,一在夜晚而已。
我们一旦断了见思惑,就会知道所有一切境界,都是宛如睡梦一般。经上说,罗汉看我们是睡梦,菩萨看罗汉是罗汉睡梦,而佛看菩萨,菩萨也是在睡梦。
所以一切境界全是梦境,这时若能“无所住”,就不会执著。想想看,梦中的东西,醒来后是带不出来的,因为它是梦;同样的道理,倘若一切并非虚幻,死后应该可以带走,可是实际的情形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死后一项也带不去,可见一切都是梦幻。大家能如此想,才能放得下,就能以平常心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不会被喜、怒、哀、乐的境界所迷惑。
以电影作譬喻思惟:电影情节,有喜、怒、哀、乐,大家都知道它的一切都不是实在的。但是看到电影剧情的变化,观众的心也会跟著它起伏变化,看到哭有的人会跟著哭,看到笑会跟著哈哈大笑,这是因为大家当时是将剧情认作是实在的景象,这时若将电源关闭,就会发现只剩下银幕,一切都不是实在的。
念佛时的思惟与观想:
习惯了上面的思惟,念佛中遇有心思散乱、执著情境时,即刻观想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心不要攀缘,将万缘放下,这就是“无所住”;既无所住,已无牵挂,只有保持这一念念佛的心,这就是“而生其心”。也就是不管什麽大事情来到,都不能动摇我念佛的心。能够这样念佛,自然妄想渐除,渐趋一心不乱。
能够做到心不执著而无所住,就是定;能够无所住而生其心、保持内心明觉,就是慧。所以若能运用“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方法来念佛,就是定慧等持,是空有不二,是理一心不乱。
心无所住是空。依天台宗所说,空观是一法不立。一法不立的意思,就是一切都空掉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而空,当然也就没有什麽可以执著了。
7‧一真法界念佛法
一‧经文出处及意义
“一真法界”出自华严经,一真法界念佛,就是实相念佛。
法界本来是一真,一真法界是空、有本无阻碍。法华经说:“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虽然只是一念介尔之心,但是它很微妙,不动便罢,一动百界千如,三千性相。根据传灯大师说:“一真法界分性体、性量、性具。”以下先从性体、性量、性具三方面,来认识“一真法界”。
性之体,不具形相,非圆、非扁,不是青、黄、赤、白,不是色、声、香、味、触、法,无形无相、不生不灭。
至于性量,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句话,说明了心量非常广阔。心量比时间还长,比空间还阔,超越时空。以时间讲,现在有限,过去、未来无限;过去与未来如果有限,我们的心量无限。以国土来讲,国土有限,世界无限;世界有限,我之心量无限。
以性具来讲,虽然只是小小心念,但却具足百界千如、三千性相。
佛将众生分十大类:佛、菩萨、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称为十法界。这十法界的每一界,都包含从佛到地狱的十界。譬如佛法界包含地狱到佛,菩萨法界也包括从地狱到佛,乃至地狱法界,亦包含到佛。有的人以为佛已经成佛了,怎麽包含地狱呢?要是佛法界不包含地狱,怎能在地狱中度众生?佛要度众生,需要化身,要是不含畜生法界,不能变化作畜生,同理,要度人也不能化身为人。
以人来说,如果不含十法界,不具有佛性将来怎能成佛;我们也许前世是地狱出来,若不包含地狱法界,则人不会轮迴去地狱、在地狱受苦之后也不会又来人道。
这十法界是互相含摄,各含其他十界而成百界。每一界都有十如是(简称十如):如是相(相如是)、如是性(性如是)、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
由上所述,一法界各具十如是,十法界具百如是,百界则含千如是,故称百界千如。
佛有佛的五蕴,菩萨有菩萨的五蕴,人有人的五蕴,乃至地狱有地狱的五蕴,十法界的五蕴各不相同,称为五蕴世间;佛的法界乃至地狱的法界,都是一种假名,称为假名世间;佛有佛的国土,菩萨有菩萨的国土,乃至地狱有地狱的国土,称为国土世间。
十法一千、假名一千、国土一千,谓之三千性相。综合谓之“百界千如,三千性相。”
此外又有理三千、事三千,理事二层三千,这麽多三千,都是心性所现。所以这一念心,不动则已,动则理事三千,立即显现。随拈一尘(国土),随举一名(杯子、麦克风、黑板等等都是假名,)随拈一法(十法界),都是理、事三千。所以这一念心是很微妙的。
修行即是修起心动念。心动在男女贪爱是愚痴心,是畜生道;心动在五逆十恶,是地狱;心动在悭贪不捨则堕饿鬼;心守在五戒是人道;心行十善则升天,六道善恶是如此分的。
念念动在空是罗汉、辟支佛。别教菩萨,心能次第而观,从假入空,从空出假,空不碍假、假不碍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中道观。圆教则是一心三观。
上面这些,都是看你这一念心如何修,亦即一切全是唯心所造。
二‧一真法界念佛法
念佛可用最高超的实相、一真法界、一心三观来念。如此念佛,会很相应。这是圆教菩萨的修法,亦即一真法界念佛法。
传灯大师有一首偈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今以此偈文说明一真法界念佛法如下。
法界圆融体:意思是说,法界圆融互不阻碍,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也都没有阻碍,跟我们这一念心都相应,非常微妙。
作我一念心:整个法界都是离不开我们这一念心。有人以为依报是依报,正报就是正报,但是一旦无明破除,其实依正不二。所以说,以一毛端转大法轮,以一微尘容三千经卷,我们修证到破无明见法身时,身土不二,一粒微尘能化三千大千世界,一刹那时间化成无量劫,无量劫化成一刹那,真不可思议。别教登地菩萨破无明,而圆教则十住菩萨就开始破无明,就有如此功夫,想到那裡去,没有身土的障碍。譬如极乐世界众生,想到娑婆世界,一念就到,因为身土不二、依正不二,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境界。
我们的心虽没修证到如此境界,但是那种微妙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尚未证得、还被妄想执著所盖住,不知它的微妙程度而已。
我们念佛时,跟上面道理一样,以圆融法界作我们一念心,念佛会成佛就是如此道理。
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是说由于法界圆融互不相碍,因此念佛时,整个法界作为我们的心,都在念佛;也就是当我们念佛时,观想将心放阔到整个法界。
学人常告诉大家要“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有时大家观想不出来。这裡再举例说明,譬如我们现在是在北斗念佛会念佛,大家要做如下观想:“不仅我的嘴在念佛,整个身体也在念佛;不仅身体在念佛,连穿的衣服也在念佛、坐的蒲团也在念佛、整间念佛堂里一切有情无情、任何一样东西都在念佛,麦克风在念佛、手錶在念佛、椅子等都在念佛;其次,心想到家,家就在念佛,心想到事业,事业也在念佛,心想到太太,太太也在念佛;不仅我在念佛,共修者在念佛,进而观想,整个北斗、整个彰化县、整个台湾、整个世界、整个太阳系、整个银河系、整个小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整个无量无边的十方世界,所有的有情众生(正报)或无情物类(依报),都跟我们一同在念佛。”
如此观想一切都在念佛,心就会停在佛号上面,就能逐渐除去乱心进而达到一心不乱。
念佛时如此观想叫做“一真法界”。所谓“一真法界”,就是没有分别,没有你与我的分别,身土不二,没有无情、有情的分别,都在念佛。如此念佛,非常微妙,没有分别心,也没有妄想心。到处都在念佛,不论妄想跑到那裡,那裡也都在念佛,妄想想到儿子,儿子也在念佛,妄想到田裡没放水,那儿的水与田也都在念佛。我们心里所想,包括有形的、无形的、一切人事物,都在念佛。如此念佛,就是“一真法界”的念佛,非常殊胜。用此方法念佛,不仅不会起妄想,而且与十方众生都结了缘,当我们成佛时,情与无情将来都会与我们一样,同圆种智。
极乐世界是实相的世界。在极乐世界,无情也有神通,也会说法。譬如在那裡,走路要撞上七宝树,七宝树自己会闪开,不仅如此,七宝树还会说法,不但会说法,而且你需要什麽法,它就说什麽法给你听。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也是如此,鸟也是如此,风也如此,水也如此,屋也如此,就如经中所言,“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不仅有情的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等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切无情的东西,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不仅极乐世界如此,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如此,无情也会说法。譬如我们常听念佛机、录音带,虽然声音是我们录的,但是录完之后它变成无情之物。人属于有情,录音带属于无情,但是当我们按下开关,它会念阿弥陀佛,这不是连无情也会念佛吗?
以前的禅宗祖师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淨身”亦即情与无情,都在说法。古时有一个“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生公认为一阐提众生也有佛性,所谓一阐提就是无善根的众生。一般人认为没有善根的众生没有佛性,但是生公说有,人们认为他胡说,没人要听他说法,他一看自己说的是真理,却没人要听,很伤心也很感叹,于是跑到深山找到一处比较平坦的地方,堆放一百零八个石头,坐对著石头说:“石头呀!我说一阐提的众生有佛性,相信者请点头。”结果一百零八个石头都点头了,真是不可思议!
在此举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石牌有一女居士,修行不错。她对于无情众生都很敬重,都将它当作有情众生看待。她先生有一辆很旧的载玻璃用车,她叫那辆车叫“宝马”。每次出门,她都会拍打几下旧车说:“宝马!今天要去莲因寺,路途很远,你要跑好。”结果一路上都没抛锚,跑得很顺畅,回程亦如此说。
有一天,朋友来借车子,开到半路却抛锚了,自己修了老半天,又请修车厂技师来,也是发不动,于是打电话给车主,问她到底问题出在那裡。车主回电说:“试试我的老办法吧!拍车头几下,告诉它说,宝马呀!车子我是向主人借的,事情办好,马上还给他,拜託跑好,然后再发动看看。”朋友照著话做,结果一发动就急驶而去,也不抛锚了,真是不可思议!
女居士平时的习惯,出门时会告诉一隻玩具狗:“现在我要出门了,家门你要看好。”并拍它几下,放好在门口才出门。
有一次,莲友约她来莲社,下楼时,她说忘了拿念珠,莲友就说:“我帮你上楼拿。”结果莲友上楼要打开门,忽然大喊一声“裡面有隻狗想咬我”。主人就上去把门打开,莲友一看竟是一隻玩具狗。
由此故事可知,万法是唯心所造,虽是无情的东西,你若当它有情即是有情。没有功夫的人有分别心,内心就有高下、贫富、长短、形形色色种种差别。这一切分别的心,是一种烦恼、一种妄想。如果没分别心,将无情当做有情看待,这时无情即是有情。
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成,地水火风是无情的,但是有佛性存在就变有情。
有情的人会变无情。倘若打坐不懂方法,心放空到没有任何念头?,下一世会变石头。台东飞机场有一块石头会长毛髮,每年需要剪长髮。白髮像老人,你说它是无情,怎会长髮?凡夫有分别心、烦恼心,没达到境界,所以有分别,其实心土不二,依正不二。
当我们要念佛时,观想情与无情都与我们一同念佛,十法界也都在念佛,这叫做“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如此念佛,怎麽会有妄想。
有人问师父:“我在路上走,被车撞死,这时会往生西方吗?”“会!”“为什麽?”“把撞你的那辆车当成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带你到极乐世界去。”
我们帮他人助念,也要用此方法观想。观想死人的棺材、灵堂、众生所有十方法界都在念佛。倘若死人因为造五逆十恶罪坠落地狱,助念者观想地狱也在念佛,此人当然会跑到极乐世界去。假如此人悭贪不捨,应堕落饿鬼道,观想十方法界都在念佛,他没地方去,只好到极乐世界。
用此法帮他人助念,一定很感应。师父去为莲社的莲友助念,每人都往生西方,就是这个道理。“万法唯心造”,你如能懂得这个道理并且照著去做,肯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的无情水、鸟、花、树、楼阁,都会念佛,也会说法,原因在此。明瞭此一道理后,大家以后都无烦恼了,因为若能如法观想,极乐世界就当下在此。
晚上睡觉时要应用“一真法界”念佛法,观想自己睡在莲花上念佛,睡死也无所谓了,一定到西方。
观无量寿经上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繫念。”
整个法界是佛法身,经上说得很清楚,佛不会骗我们,用如此方法去信、去修,才能圆融。
8‧光明想念佛法
一‧经文出处
阿弥陀经中说:“舍利弗,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观无量寿经说:“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捨。”
以上经文,不仅可以拿来用功、由此衍生出另一个念佛的观想方法“光明想念佛法”,又可用来解释上面所说的“一真法界念佛法”。
二‧观想的方法
念佛时,观想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照注我身、观想阿弥陀佛无量的大光明,对我们摄取不捨,观想我们在阿弥陀佛的光明之中念佛。这时我们的心跑不掉,念念繫念在阿弥陀佛的光明之下,每一念都和阿弥陀佛相应。
学人时常教人观想的简单方法:大家一定看过电视、卡啦OK。表演歌唱的舞台上都有照射灯,灯光会照射出一道圆圆的光圈,当歌星出来唱歌时,就站在圆圆的光明之下唱歌。用第一个方法若观想不来,就用这个方法,观想那佛光像照射灯,照在我们身上,我们在那儿念阿弥陀佛。不过这种照射灯的光比较小,若要观想大的光明,就用下一个方法。
观想太阳的光明:阿弥陀佛的光胜过太阳光千万亿倍。太阳的光若一下子观想不起,可在早上看看太阳,早晨的太阳很亮,初看会刺眼,看一会儿就不会了。这样看以后,再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比太阳光亮千万亿倍,对我们摄取不捨,观想我们在如此光明下念阿弥陀佛。
三‧光明想念佛法的利益
去除妄念:熟练此观想,妄念渐少,念佛渐渐能定心专注。
去除昏沉:如法观想,能减少昏沉,念佛时不打瞌睡。
消除业障:熟练此观想,念佛时必蒙佛光摄受,能使业障消除。若受鬼神作祟或中邪,虔诚念佛之下,藉著阿弥陀佛的光明,鬼神也会业障消除,获得解脱;我们当下业障也能消除而解除邪鬼之困扰。所以说业障现前的人,发疯、精神有问题,只要一直念佛,最后就会好起来。
成就淨业:念佛者若能持之以恆,如法熟练观想,则往生西方如握胜券。依经所说,阿弥陀佛一个光明就遍照十方、摄取不捨,何况八万四千乘八万四千再乘八万四千,这样算来有无量的光明。每一个光明都遍照十方、摄取不捨!在此无量光明摄受之下,你会走得掉吗?怎麽会到地狱呢?绝对不会,绝对是去阿弥陀佛那裡。
身心柔软:阿弥陀佛第三十三愿说:“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
念佛的人,面容会像佛菩萨一般慈慈眉善目,不会杀气腾腾,不会野辣辣(凶恶状),原因就在这裡;同样的道理,念佛的人,脾气坏,虔诚而如法的念念佛,个性就会改善变好。
亡者经过如法的助念,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住,身心会变得柔软,所以死人的脸,看起来比活人的脸还好看,身体也柔软不会僵硬,这是千真万确的事,莲社的莲友很喜欢去助念,就是这个缘故。
临终助念感应道交:如法观想助念,会有如下多种瑞应:
减轻临终之痛苦:业障重者临终会极为痛苦,经过开示之后,他就不喊痛,整夜都不会,这是因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不捨,他念佛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他念佛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怎麽会痛呢?不仅不痛,而且绝对往生极乐世界。
如法观想为亡者助念,能使亡者笑容满面、脸色红润。
如法为亡者开示,亡者不仅听得懂而且会跟著出声念佛。有人会问:“耳聋的人,即使健康之时也听不到别人的话,那麽当他昏迷不醒,人还未死时,对他开示他听得到吗?”、“生病时心智还清醒时作开示较好?或是死去了再开示比较好,这时听得懂吗?”
上面问题的答案是“都能听到”,不过必需有要领,必需先念阿弥陀佛,再作开示,他就能听到、就能听懂。哑吧、耳聋、瞎子、闇哑,这种人虽然不会念阿弥陀佛,不过死去之后,你若帮他念阿弥陀佛,他会跟著我们念,是神识跟著我们念。
我们莲社曾经去助念一个哑吧。念一念,那一个哑吧跟著我们念阿弥陀佛,为何哑吧会跟著我们念阿弥陀佛?”,因为如法助念观想佛光摄受之后,被助念者业障会消除,业障一消除,就听得到也听得懂开示,甚至会跟著念佛。
所以助念能不能感应道交,要领即在这裡。佛理若通,我们就知道如何利益众生。
我们去助念,念佛时观想阿弥陀佛光明摄取不捨,观想西方三圣,都来到我们面前,观想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观想西方三圣都来到,观想佛对亡者放光明摄取不捨,对我们助念的人摄取不捨,于是善根生焉,那裡不听我们的话呢?这时的亡者,身心柔软胜过天人,当然对你的开示,听得句句分明。所以亡者经我们助念开示后,很多都跟著我们念阿弥陀佛,原因就是如此,念得很感应,真不可思议,这种例子很多,说也说不尽!
虔诚念佛之下,除了会有上述的奇蹟瑞相之外,有时则会感应现光。
念佛果真有光明吗?答案是有。学人以前曾举例,很多人在临急时念佛,会有一道光明出现。这是因为“一念心性,寂而常照”。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开发我们的光明,但是当虔诚称念佛号,佛的光明就现出来了,这是许多人经验到的事实,可见念佛功德实在不可思议!
9‧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观想法
一‧经文出处
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繫念。”
上述经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念佛时很好的观想方法。
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观想法
必须时常思惟这句经文的涵义:
这段经文是说,由于阿弥陀佛是法界身,能进入众生心想之中,于是我们念佛的心和所念的佛之法身,合为一体,我们念佛这当下就是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这当下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当下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诸佛正遍知海”,是说无论多远的众生,他的想法佛都知道,就是一隻蚂蚁、蚊子想什麽?阿弥陀佛、诸佛都知道。我们的起心动念,贪、瞋、痴、慢、疑、财、色等等一切,佛也都知道,所以不要做亏心事,因为“诸佛正遍知海”无所不知(正遍知海是佛智慧)。
“是故应当一心繫念”,念佛者应当时时维持正念分明,念念不忘忆佛、想佛、念佛。
瞭解这句经文后,当我们想佛、念佛时,要试著去体会、试著去感觉阿弥陀佛和我们这念心合在一起;体会、感觉阿弥陀佛法身进入我们的心想中。
我们若能时时“一心繫念”、如法念佛,观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时时与佛同在一起,佛也时时进入我们心想中,我们就时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了。能够如此,必定能逐渐消除宿世的业障(因为念佛一声可消八十亿劫的重罪),成就念佛的不可思议功德。
10‧与各种观想法有关的经文与偈文
本章所述空观、一真法界观、光明想等念佛观想法,涵义较深,为使读者对这些观想法有更清楚之认识,特于本章引用有关的经文及祖师注解,作更深入之探讨与说明。
一‧有关经文及祖师注解
《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之注释文:
“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阿弥陀经》云:“舍利佛,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
《阿弥陀经》云:“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
“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名号;而离却阿弥陀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
二‧蕅益大师注文的说明
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的上面这几句注解,写得非常好,拿来用功极为有用。兹分段说明如后。
光则横遍十方:“光明照十方”表示阿弥陀佛的光明照无量无边的空间,也就是照所有十方世界,亦即一真法界。
寿则竖穷三际:“寿命竖穷三际”表示时间,亦即不论何时念佛,都会和阿弥陀佛相应。
横竖交彻,即法界体:无量的空间与时间,就是法界之体。如果知道这种道理,并且用它来念佛,必定每一念都很相应。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
阿弥陀佛是空间和时间形成的法界身,阿弥陀佛以法界之体为身土(身就是身体,土就是国土)。所以十方诸佛的国土,就是阿弥陀佛的国土,真是不可思议。同时,阿弥陀佛是以法界体做名号。
念阿弥陀佛的名号,等于念法界之体(一真法界之全体)。因此念佛时,我们众生是以阿弥陀佛的名号,作我们的本觉理体。
学人在前面向各位讲到情与无情都会念佛,原因在此。因为这是用法界之体(一真法界之全体)作为阿弥陀佛的名号和身土。
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所以念阿弥陀佛时,一切处,到处都有听到我们在念,过去、现在、未来的众生都和我们念,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法界体。
以“觉”来讲也是如此,觉有“本觉、始觉、究竟觉”之分。本觉即我们本有之觉性、佛性;闻法而对本具佛性开始有所觉悟,谓之始觉;修至智慧圆满、究竟清淨、成就佛道,即究竟觉之圣者。
我们念佛这念心就是始觉,所念这念佛就是本觉,念佛时始觉和本觉合在一起,故说“始本不二”;念佛时,能观想“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众生心想中,乃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则众生心与佛当下合在一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说“生佛不二”。
所念阿弥陀佛是境界,能念这念心就是“始觉”、就是智慧;用智慧观照境界,心住在那裡,知道我们是在念佛,这就是观照。以智慧观照境界,至究极圆满,即达到“究竟觉”,“究竟觉”就是成佛。
我们念佛时不但和佛合在一起,不但始觉和本觉合在一起,而且是身土不二,身体和国土不分开。我们念佛能往生、能花开见佛悟无生,原因都在此。
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因为阿弥陀佛以法界体作他的身土、作他的名号,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我们的心性、光明、寿命无量,超越时间空间,所以若能明白这种心性的道理、并且应用于念佛,则修起来非常殊胜。超越时间和空间,都在我们这一念中,我们用这种道理来念阿弥陀佛,绝对“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我们念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止观不二、寂照不二、动静一如、福慧双修”,如此念绝对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真微妙!
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方法来念佛、用观空念佛,观想用汽油将身子烧去,身体空了,只剩下这一念心在念佛,如此念佛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能念到这样,就叫“理一心不乱”。如此念就是藕益大师所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
换句话说,一切的国土空间,都离不开我们一念心性,所以当我们念佛时,我们的光明满十方。
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
这一句话与前句“寂而常照”刚好相反,寿命无量就是超越时间。
所以当我们成佛时,没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也没这个国土的佛,那个国土的佛。去极乐世界,等于去十方世界,因为体性是满十方。我们一念间有办法供养十方诸佛,原因就是这样。生到极乐世界,等于生去十方世界;看到阿弥陀佛,等于看到十方诸佛,不但看到现在诸佛,过去、未来诸佛都看到。
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名号;而离却阿弥陀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
我们恭敬真诚的念阿弥陀佛名号,这一念心,是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和佛的心一样。若离却阿弥陀佛名号时,要如何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的心呢?要证这念心,就要念阿弥陀佛名号,念阿弥陀佛就和阿弥陀佛的心一样,遍一切处是法界体。我们这念心念阿弥陀佛,就等于是佛入我们的心,这道理非常微妙,时常去思维,越念越爱念,那裡说念念不会开智慧呢?
三‧蕅益大师注文的引伸
念佛时如法作观思惟,即是在修学“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止观不二、动静一如、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空有不二、福慧双修”:
换句话说,“寂照不二、身土不二‥‥等项目”,乃是修淨土念佛法门者应该遵守的原则及努力的目标;如果能依照本章所介绍的方法努力且如法的修习,即会朝向上述的理想境界,日渐进步。今分述如后:
寂照不二:依蕅益大师的解释,“无量的光明”就是“寂而常照”,简单说就是“照”、就是“观”、就是观照、遍照;“无量的寿命”就是“照而常寂”;光明寿命无量,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故说寂照不二。要如何寂照不二,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你要如法念阿弥陀佛,才会寂照不二。
身土不二:无量的光明就是“身”,无量的寿命是照而常寂,实在说是回归“土”,换句话说是“依报”;光明寿命无量,故说身土不二。
要怎样修才能身土不二、身土合一?一样要如法念阿弥陀佛,才会身土合一,身即是土、土即是身、身土不二。依华严经所说,一一毛孔都会化十方佛刹,一念化无量劫,无量劫化为一念,所以身和土实在说并没分别。
就如极乐世界清淨庄严,是阿弥陀佛本身的功德所庄严起来的,所以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阿弥陀佛的身体,也是他的功德庄严。观无量寿经上所说:“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这一切同样都是功德庄严。
我们娑婆世界是凡夫众生共业感来,不是功德庄严,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功德庄严,所以不一样。
性修不二:无量的寿命表示“性”;我们有性,能称性起修,无量的光明(就是修来的光明)才会显露。有性无修,光明不显露,因此必须称性起修、性修不二。如法思惟作观念佛,即能契合清淨佛性而修,即是称性起修、性修不二。
止观不二:无量的寿命表示“止”;无量的光明表示“观”,用智慧观照。前面提到如法念佛时,妄想逐渐平息,就是“止”;心念专注念佛一境,即是“观”,故如法的念佛、念得全无妄想、佛号清清楚楚,乃是止观不二。
动静一如:会修行者、修得好者,能够动静一如,边吃饭边修行,边洗衣边做事边修行,动中能修行,静中也能修行;不会修行的人,静中才有办法修行,动中则难修行,专心时有办法修,不专心时则无法修。
我们淨土法门方便之处就在这裡。譬如边吃饭边念佛,也能修行。吃饭念阿弥陀佛,就是动静一如。若修其他法门,譬如诵经,如果洗衣服就没办法诵,扫地当然也不可能诵。
我们念佛如果念习惯、功夫进步,自然就能就动静一如,一句佛号念念相续。
福慧双修:无量的寿命就是“福”,无量的光明就是“慧”,也就是“福慧双修”、“体用一如”。
我们这一念心要修好不容易。佛经上要我们“福慧双修”,不能只偏于修福,也不能只偏向修慧。
因为福慧就如鸟的双翅,若只修福不修慧,结果就会如王宫中的白象,虽然不愁飢饿,而且披挂璎珞、受人宠爱、享受福报,可惜却是堕落的畜生;倘若只修慧不修福,既使成就罗汉果位,但是由于缺乏福报的善因,结果使他的乞食乏人供养,经常托回空钵而挨饿。所以福慧必须双修。
福慧要如何双修?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念佛就等于修二样。因为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罪灭则福生,故念佛是修福;如法念佛,能渐渐降伏烦恼、开显清淨本性,故念佛是修慧;两者兼得,所以叫做福慧双修。
空有不二:淨土法门真微妙,念这念佛,有与空两不相碍,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此话道理何在?说明如后。
“一心三观”与“一境三谛”是天台宗重要的思想。在此引用来对“念佛是空有不二的道理”略做说明。
我们是凡夫修行,我们能观是用智慧来观。能观就是“心”,所观就是“境”。能观的这念心,叫做“智慧”,所观的对象是“境界”,简称“谛”、“境”。
所谓“观”有三,就是“空观、假观、中观”。
所谓“谛”有三,就是“真谛、俗谛、中谛”。“谛”就是环境,就是所观的境界。
“一心三观、一境三谛”,就是用智慧来观三谛。用“空观”观真谛,用“假观”观俗谛,用“中观”观中谛。
以心来说,能观的这念心,“空、假、中”三观一心;所观的境界“真、俗、中”三谛具足。每一样东西能如此观,你这念心就不会起烦恼。
例如就杯子来说,它就具足了真谛、俗谛、中谛。倘若缺乏智慧,只会用我们的“识”来看待杯子此一外在境界,我们就会被杯子的外相所迷惑。例如看杯子,会认为杯子是我的,会保温,如果被偷了,会捨不得、会因此而起烦恼。
若会一心三观,能从真谛、俗谛、中谛三方面来观察杯子,我们就能对杯子此一外在的境界,具有正确认识与正确的对应态度。因为就真谛来说,用智慧观照,杯子是空的,是因缘所生,不见就不见了(这是空观),因为它本来就是空的,丢掉了自然也没有烦恼(这是由空观所能获的受用);不过就俗谛来说,杯子虽然是空的,但明明有这个杯子、有杯子的作用(这是假观),因为有此“假观”上的认识,很自然的我们会去使用杯子,不会珍惜到有杯子不会使用,那买杯子做什麽?
用上述的智慧来看一个杯子,真谛、俗谛两不相碍,这就是中谛。所以杯子的境界是真谛,俗谛、中谛,一境三谛。
空不碍假、假不碍空,假与空两不相碍,所以叫做中道。我们能以一心三观去观一切的境界,就不会被境界所迷惑。
我们念佛也一样,能念这念心同样具足“空、假、中”三观;所念这念佛,同样具足“真谛、俗谛、中谛”等三谛。所以会用一心三观来念一境三谛的阿弥陀佛,就叫做“第一义谛”。
就“一心三观”来说,念“阿弥陀佛”是空有不二。
怎麽说呢?因为当你出声念佛时,若说有,可是声音是幻化的,抓也抓不到,看也看不见。因缘会合就有声,因缘灭就无声;唸的时候有声,不唸的时候无声,有声、无声都是空,说它无却有,说有却抓不著,这叫中观,这就是中道第一义谛,是很高的境界。所以念佛叫“弥陀大定”、“最上乘禅”,以“一心三观”来说,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这能念的心是摸不到、看不到,所念的佛同样看不到,摸不到,是真空。不过,能念的这念心是灵灵觉觉,确有灵灵觉觉的这念心,有哦!所念这念佛也是有哦!有声有念,但它是空的,看不到,也摸不到。由此可见,空不碍有,有不碍空,念这念佛就是如此情形,就是空有不二。
读者对于本章所介绍的念佛观想思惟方法,若能深入体会、努力修学,则念佛功夫必可不断提升,达到很高的境界,最高境界的念佛叫做实相念佛。
关于实相:无量的寿命叫做“无相的实相”,无量的光明叫做“无不相的实相”,勉强分可以如此说。无量的寿命等于无形无体,无量的光明有形可看。换句话说,我们能念的众生,就是有相的实相,所念的阿弥陀佛就是无相的实相。
综合上面所说,大家看到了下列几个名相:“实相念佛、实相之体、真如、究竟觉、一真法界、中道第一义谛、合一、不二‥‥”这些都是同义名词。对这些学佛的人一定要了解,否则不能回归这念心,就无法修得很好。
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无量的寿命“不变”,无量的光明“随缘”,随一切众生的缘,你若念佛,佛就对你摄取不捨。所以,以性来说是不变,以相来说要随缘。
我们凡夫有相,相会随缘;相一随缘,就因境而转、产生变化。
相若随染缘、不知回头,就会不断在六道轮迴;若随淨缘,则能成为声闻、缘觉、菩萨、佛。
以性来说,我们随著染缘,即使堕落在地狱,佛性依然存在,佛性会随缘,不会消失掉。
以阿弥陀佛的名号来说,无量的寿命就是不变,无量的光明就是随缘。所以我们念一念阿弥陀佛时,其实就具足这种“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的作用。
如何说呢?现在这裡污染严重,你的心要保持不动乱、只管念你的阿弥陀佛,这就是“随缘不变”;我们念阿弥陀佛,再髒的地方都敢去,这个地方大家都喝酒,你念阿弥陀佛,因为心中有佛,去了你也不会喝酒,这个地方是行程所在,你念阿弥陀佛,心能不动,这就是“随缘不变”。
所以菩萨可以在任何地方度众生,菩萨就是有办法,祂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在红尘滚滚的娑婆世界,我们要怎麽修行?要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要念阿弥陀佛。
你若念佛,这一念阿弥陀佛就可作我们的依靠,可以避免很多会发生的事。例如有人要欺负我们、侮辱我们,你真诚念一声阿弥陀佛,我们要被侮辱的事就不见了,真不可思议哦!
社会治安不好,有人认为要学如何防身,女人要学擒拿术,如果有人对我们不利,就用擒拿术对付他,其实那些都很困难,不如这念阿弥陀佛最好用,你一直念,对方就软化下去了。
对付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愚痴心若起来,业障现前,赶快念佛,业障就会消除。对于会堕地狱的恶业,自然也就不敢做。所以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你用这念佛,就做得到。
四‧无量光无量寿涵义引伸
阿弥陀佛无量的光明就是“动”,光明一直放出,无所障碍;无量的寿命就是“静”。无量的寿命表示“空”;无量的光明表示“有”。无量的寿命表示“止”;无量的光明表示“观”,用智慧观照。
无量的寿命代表“理(理体)”;无量的光明表示“智”。无量的寿命表示“本觉理体”;无量的光明表示“始觉智”。
无量的寿命表示“根本智、理智、实智”;无量的光明表示“后得智、事智、权智”。
所以有根本智就有后得智。根本智(理智、实智)是一种体,由体起作用,叫做“后得智、事智、权智、权巧方便”,这是事相。权巧方便、以体起用,是为了要度众生。
念佛必须以体起用,若不能以体起用、不能好好修行,就算能活一百岁,只有多造业,活得久没有什麽意义。念佛者应该发心助念,热心助念你就有无量的功德,这就是以体起用。你如此做,寿命活得长才是福报;会念佛,会处理一切事情,就是有智慧,可以说是福慧双修。所以可以引伸到很多方面,都在阿弥陀佛一念中生出妙用。
无量的寿命就是“自受用心”,无量的光明就是“他受用心”;无量的寿命就是“不变”,无量的光明就是“随缘”。
无量的寿命就是“性德”;无量的光明就是“修德”;无量的寿命就是“神”,无量的光明就是“通”;无量的寿命就是“不生”,无量的光明就是“不灭”。
无量的寿命就是理,无量的光明就是智。用无量的光明来照理,也就是用始觉的智慧,来照我本觉的理。以我们凡夫来讲解,我们能念的这念心,叫做“始觉智慧”,所念这念阿弥陀佛叫做“本觉理体”。以阿弥陀这句话来说,无量的寿命就是“本觉的理”,无量的光明,就是“始觉的智”,但回归我们本心,回归我们这一念心。
无量的光明遍照十方,无所障碍,就是横遍十方,十方世界都横遍。阿弥陀佛的光明照遍十方世界,所以我们生到极乐世界等于生到十方世界。我们去了极乐世界,乘坐莲花一念间就可以去到他方世界,原因就是这样。
因为无量的寿命,所以我们念一佛等于念十方三世诸佛。我们去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等于看到十方三世诸佛。因为无量的寿命,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我们都看得到。这法门就是这样微妙。
以上,为了解释方便,必须将寿命和光明分开说,其实两者是一体的。就好像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了解释方便,将“阿弥陀佛”的涵义,分为无量的寿命与无量的光明两方面来说。其实无量的光明和无量的寿命是一体的。
因为没有如此解释,理、体、相很多名词,我们搞不清楚,不知怎样拿来用功。
五‧阿弥陀佛的慈悲与一句佛号的妙用
阿弥陀佛知道我们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因地很难修行的地方,要修到能“动静一如、止观不二、身土不二、理智合一、福慧双修”,不是那麽容易,那麽简单。
因此阿弥陀佛慈悲,修二百一十亿妙行,将一切我们不会修的他都修好,修好后藏于阿弥陀佛名号内,你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具足一切,我们所要修的行阿弥陀佛都已为我们修好了。所以你一念阿弥陀佛就会往生,原因就在此。
阿弥陀佛因地敢发摄受众生十念往生的愿,就是因为有此不可思议之功德力。阿弥陀佛成佛后,本师释迦牟尼佛说“一念就往生。”就因一句佛号具足这麽多说不完的功德,可见一句佛号的确是妙用无穷。
六‧偈文相勉
有句偈这样说:“生灭无生生不生,乐邦那肯禁人行,自是不归归便得,九品莲花有谁争”。
“生灭无生生不生”,我们这念心是生灭心,我们的身是生灭身,虽然是有生有灭,但是以性来说是不生灭。以真如实相的心,也就是不生灭的心,念这念佛,不起妄想,这就是不生灭的心,这就是无生的心。不生妄想出来的心叫做无生,所以说生灭无生生不生,生而无生,无生而生;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乐那那肯禁人行”,极乐世界禁止你去吗?没有!
“自是不归归便得”,只怕你不去,只要想去,都去得到。
“九品莲花有谁争”,自己念佛就有一朵莲花,别人不会和你争。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要上品上生是自己这念心,下品下生也是自己这念心,你不去是自己的事哦!你要去六道轮迴不到阿弥陀佛那儿是你的事!只要想回去大家都能回去。
所以希望大家用功念佛,不可渺渺茫茫不念佛,那就没法回到极乐世界。
念一声佛,就感应到你的莲花,愈大朵、愈光明、愈灿烂。
念佛人在极乐世界,有我们的莲花在那裡等我们,你这朵莲花要大要小,就在于你念不念佛,你愈念愈大,用现在话说就是愈灌溉、愈培养、愈施肥、愈浇水,花就开得越大,一样的意思。
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首偈很好,就看我们肯不肯修。
11‧思惟与作观必须解行并重
以上所介绍的各种思惟观想念佛法,道理较深,想要学会,必须闻思兼行、解行并进,才能获得实际上的利益。
重要的文句一定要背,对于各种观想方法,要先彻底瞭解它的涵义及内容;其次平常要多作深入的思惟,以求加强印象、熟悉方法;更重要的是,听闻、思惟之后,要去行持,道业才会精进,才会和佛相应。
假如不去实行,就如天台宗所说的“教而无观则罔,观而无教则殆。”意思是说:根据经教指导你们后,假如不去做、不去念、不去观照,所教必定徒劳无功;反之,假如只去做而不根据教法,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盲修瞎练,这样做也是很危险的。
只说不做,经上称为“说食数宝”。譬如别人请客,客气婉拒说吃饭了,口虽说饱,其实绝对不会饱。说到吃,无论说得如何的天花乱坠,或者依照食谱上所教方法,煮好满桌,但不去吃它,总不会饱;一定要吃下去才会饱。因此好的方法不能光说而不去实行。
又譬如银行员数钞票,都是别人的,也没分得半分钱。因此师父说的法,你们若不去实行,就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跟银行员数钞票一样,眼前钞票虽多,却不是自己所能受用。
真正修行的人,一定解行并重。祖师大德什麽话都告诉我们,要我们一定要修行,修行才能了生死。师父把方法教给你们,你们要去修看看,一分努力必有一分收穫。
死心蹋地的念佛修观,倘若有了心得、境界到来,则需“心无所住”,不可执著。当你由于所修与法相应的时候,就会法喜充满,自然而然喜欢念佛,再也不会从念佛法门退转了。
第六章 日常生活与修行
修念佛法门想要有成就,除了在佛堂作功课外,其他一切时候,必须时时提起正念、佛号不断。坐著可念、走路可念、睡著可念、躺著可念、工作中也可念,只要你肯认真念,绝对能往生极乐世界。
此外必须瞭解,修行的重要课题在于藉著调整心态,降伏烦恼、开启智慧;同时藉由改变行为,去恶行善、累积福德。而其最终目的,则在追求智慧与福德的究竟圆满、达到根本解脱的涅槃彼岸。因此,修行不是只有念佛就够,还必须在生活中对境逢缘之际深刻用心,才能面面俱到、获得更大的成就。
人们除了睡觉之外,一整天的生活,不是涉及内心的活动就是涉及外在的行为。内心与行为时时都在起作用、都在造作善恶行业;既然在造业,就与将来会堕落受苦或自在解脱有很大的关係。因此,不只作早晚课是修行,生活中的其他各个时段、各种场合、各种境界,也都是应该著力用功的地方。
六祖坛经上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此话为我们指出“当我们的内心与外面任何境界产生互动的时候,都是我们应该淨化内心、开发觉性、好好用功的修行时间;缺少了世间这一切可藉以修行的的课题,所谓的觉悟与解脱也将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在家人除了少数别具清福、得以闭门专修的人之外,多数人必须为生活而奔忙,除了作早晚课,其馀生活中每个场合,都应该好好利用、好好修行。今将面对各种境界如何用功,简述如后,藉供各位参学。
1‧外出工作与修行
一‧步行走路
我们每天常会因事外出,不论步行走路、骑乘自行车机车、搭乘汽车火车飞机或船隻,只要踏出门一步就要念佛、做观想,而且一路上都要念佛,务必谨记在心。因为这个时代,交通非常複杂,连走路都无法保险能够平安。
走路时除了小心、走路边、注意来往车辆之外,要一面走一面念佛作观想。观想这些马路都是阿弥陀佛所化的,观想都是黄金为地。
进一步观想阿弥陀佛牵著我们、扶持著我们。就如七八十岁老人走在马路上,自己走不会自在,但若有儿子或孙子牵扶著他,一定比靠柺杖有用,也更有安全感。
我们都是凡夫,虽然有眼能见,但是心为无明所覆蔽,就像盲者不会走路,需要别人带领。若能如上观想佛带著我们、牵著我们、扶持著我们走路,用大光明照亮我们的前程,并且一心念佛,你一定会很有亲切感与安全感,一定不会恐惧,一定非常平安。
若能时时记得这句佛号,即使遇到车祸被车撞上,也不会死;设或万一寿命该尽、车祸死了,因为观想中佛就在身边,故也必能立刻往生极乐世界。
二‧骑自行车机车
骑脚踏车或机车者,要观想这辆脚踏车、机车是阿弥陀佛所化、供我们作为交通工具,将脚踏车机车观想作一朵莲花,或观想它是阿弥陀佛,观想阿弥陀佛要载我们去上班、去买菜、去办事情,然后边骑边念阿弥陀佛。
三‧搭乘汽车火车船隻飞机
坐汽车、火车、自用汽车时,也都同样方法观想,把车子当作“阿弥陀佛”,当作“阿弥陀佛”要载我们去上班、去办事,也观想阿弥陀佛要将我们从此岸带至彼岸,带我们出离三界。坐飞机时,将飞机想作阿弥陀佛,观想自己坐在阿弥陀佛上面,要飞往目的地,如此观想就会很有安全感。
车子本是无情之物,能将车子观想作莲花,或观想成阿弥陀佛所化,是因为你的心加持在上面,无情就变作有情,就发生作用。能这样去观想,即使出车祸,也会安然无事。
不论走路、骑车、坐车、开车、搭船、搭飞机,若能记得如上作观想与念佛,并不是说就不会遇到灾祸,但是如有灾难会转化,也就是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现在举几则走路、坐车、开车,车祸念佛脱险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例一‧学人俗家长子以前读台中树德工专,曾参加莲因寺大专斋戒学会,平常念佛也已成为习惯。
有一天放学,他和许多同学走在校门外马路边要去搭车回家,忽然后面一辆车子可能是司机打瞌睡开歪了,向他们行走的马路边快速斜衝过来、从他身旁呼啸而过,他大呼一声阿弥陀佛、没被撞到,但是车子衝向前面的学生,他看见车子撞到人,又大声呼喊一声阿弥陀佛。那位同学被车撞得向上飞起然后落在车子后边的车斗上(即载货物之处)又了滚下来,肇事的车子才煞车停下来。
司机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赶紧将倒在地上的学生扶起来。那个同学刚坐起时,也莫名其妙不知发生了什麽事,问他有怎样吗?说没有,再叫他头摇摇看,也说没怎样,手脚都没断,也没外伤或流血,一切都正常。
司机觉得很奇怪,他知道车子撞到的力量非常大,仍不放心,就载著被撞的学生和我俗家孩子陪著到医院检查,结果只有一点擦伤,其他完全无恙。
由此看来,念佛的人不仅自己可获得佛的加被,连同在一起的人也能获得平安,与普门品中“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所说相同道理,可见念佛功德实在不可思议。
为何会有如此功效?因为要紧当下,专心求佛,无有杂念,看见别人危险时起一念慈悲心喊出佛号,佛是法界之身,你这一念,佛就感应,所以走路一定要念佛。
有人问我,正在路上走被车撞死,会不会往生西方?这要看你当下的心念,走路时若能如上所说、如以前介绍一真法界念佛方法,观想道路等一切是阿弥陀佛所化,所见到的一切人、车子,都是阿弥陀佛,情与无情都是阿弥陀佛,你在念佛,情与无情都在跟著念阿弥陀佛。正念佛时,如经上所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当下这念心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时佛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也在佛的心中。加上作观想一切境界都在念佛,这时即使被车子撞死,因为你将车子观想是阿弥陀佛,被撞死就一定是被佛接引到极乐世界,毫无疑问。
例二‧有位老人告诉我,十多年前,有一天骑自行车边念佛经过员林伍伦医院,被车子撞到,自行车前轮被汽车压在轮底下,压得都扭曲变形了。司机吓得发抖,他则被撞飞起后落下,很幸运没有受伤,真是不可思议。
例三‧静修路一位居士,在一个星期三晚上,骑机车到员林莲社共修念佛,途中一直在打一个妄想。他在想我若骑机车被车子撞到,不知会是什麽样子?不料果真被车所撞,车子撞坏,人在地上滚了好几滚,好在爬起来身体毫髮无伤。他将坏去的车子迁回家,换骑一辆再到莲社。他父母阻止他再外出,但是他说虽然被车撞都安然没事,因此坚持要再去。莲社共修后跟师父去助念,说了这件趣事。
例四‧车祸因念佛活命之例子甚多。我有一次前往听显明法师讲“天台教观”的课。法师提到有一次去美国,将回台湾的前几天,载他的车子在高速行驶中翻车,法师当时心中念佛并且将一切观空,结果车子翻了几滚,不仅他没受伤,车子竟仍会走,可见佛法实在不可思议。
例五‧花开见佛录音带中讲到一件事情,可作参考。
彰化社头乡蔡保隆居士,是社头火车站站长,因其前一任站长死亡介绍莲友前去助念,助念者两次见到佛的光明,也听到天乐鸣空,亡者家属也都见闻到光明与天乐,五个儿子从此都信了佛。
四子在台北开设计公司,逢年过节都会回社头。有一次自己开车,从社头要回台北,在高速公路发生连环车祸,几十辆车撞在一起,他也被撞夹在车阵当中,车子变成夹心饼,压缩成原来的三分之一大小。因为车门都变形,人也逃不出来,他就在裡边念佛。
警察来了,都说裡面的人一定变肉酱了。但是一看,裡边的人还活著,抢救人员赶紧将车门撬开,把他救出来一看,见他一点伤都没有,大家都大为惊奇,因为钢铁的车子都撞得凹成一团,为何血肉之躯却能安然无事?警察问他为何都没受伤?他答说:“因为我在念阿弥陀佛。”警察也觉得不可思议。这位居士行车中都边放边听念佛录音带,也跟著念佛,居然逃过大难,可见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例六‧有一位居士姓王,本来开银楼,后改业经营塑胶盒的制造。因为儿子未足月生产来莲社请求加持,从此信佛。
有一天他开著小货车到嘉义收货款。在高速公路回途中出车祸。他的车被撞后,衝向中间的安全岛,因为衝力太大,车子又向路中央翻滚几回才停下来。
后面的车子幸好距离尚远,也都停了下来。王居士从车裡爬出来,身体多处擦伤,幸好并不严重。很不可思议的是,货车后面的千斤顶,却不知如何跑进驾驶座底下,想来想去,不知道理。但是可以断定的是,假如千斤顶是衝向他的座椅背部,这下他一定会被千斤顶重击背部而受重伤。显然念佛救了他的一条命。
例七‧屏东县九如乡,有一位菩萨说,她差一点就没生命,若不是阿弥陀佛救她,已经被车撞死,这就是以体起妙用。
她说在九如国中前的大马路,停有很多计程车,有的停在快车道,有的停在慢车道。她将机车停在机车道之后,心裡不断念阿弥陀佛。念佛中,听到后面有一辆车快速呼啸的开过来,转头一看,是一辆大卡车,上头载满猪隻,正衝向机车道,快速向她撞来。当时只剩一点空隙可立足,她不知道该怎麽跑,也没处可躲。可是因为一直在念佛,一点都不怕,心裡非常自在。当车驶到她身边时,稍为偏了一下,她本人也稍为偏一下,车子就过去了。只差半尺远,如果没偏一下,一定被压在车轮底下。
她说这辆卡车速度很快而且蛇行,没有减速一直衝来,她当时没想到怕,她看到车子摇晃不稳的奔驰,只想到车上的猪真可怜,会不会有意外,会不会摇晃掉出车外?念佛的当下所关心的只是那些可怜的猪,而不是关心自己会被车撞死。
所以说啊!就是念这念佛救她的呀!这就是以体起用。假使当时不念佛,她就死定了。
前面也曾说到有位黄居士的姊姊,车开到三义时,听到有女人喊救命!听到后,车的方向盘完全失控,煞车也不灵了,车内的人非常恐惧,黄居士的姊姊赶紧念阿弥陀佛,忽然方向盘、煞车都恢复正常了,于是一路上一直念阿弥陀佛直到台北。
所以说念佛的确不可思议。至诚一念发出的妙用,不但能救自己,也可以救别人。
例八‧到山上或林野旅游务必记得念佛
新闻报导常可见到山难事件,有的失踪、有的跌伤、有的摔死、有的冻死,大部分是业障现前所致,喜欢游山的人要特别留心。
山裡面鬼很多,黄昏前就应该离开,不要流连忘返。
此外,山裡没有厕所,不要到处小便,愈黑暗的地方愈不要去,否则一旦会被吓著,若处理不好,会一生变得傻乎乎。要想避免以上种种危险,到山上玩记得一定要念佛。
此处举一则游山失踪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十多年前新闻刊出一则报导:彰化裕毛屋有五位职员,相约到埔里观音瀑布去游玩,其中三个平安回来,而另外两位小姐没回来,在失踪了四天三夜之后,才侥倖的下山回家。
之后她们说起经过,原来这两位小姐因为好奇,逆著小溪向上爬,想要到瀑布源头探看水源,不料行进当中沿路景色忽然不见,再也找不到路可以回来,令她们不知所措。
五位同伴中,有三个人侥倖找到路先回头,她们发现另二位同伴失踪,赶紧到警察局报案。警方组了二个登山队到附近救人。
第一天沿著水源的路上去找,一边找一边呼叫名字,呼叫了许久,二位小姐也听到呼叫声,也有回应。双方相隔应该不远,警方理应听得见小姐们的回应声才对。可是奇怪的是那麽多寻找的人,竟没有一个听见回应声,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失踪当天晚上,她们二人自言自语说了一个晚上的话,也不知道在说什麽,这就是被所谓的“魔神(邪鬼)”牵去。经书裡曾经提到“魑魅魍魉”,这是山裡面的鬼,会牵人上山。因为这样,寻找的人才听不到她们的求救声,一直到第二天还找不到。
这二个女生,是彰化县花坛人,后来花坛念佛会的一位莲友,带其中一位的母亲到莲社求问,我吩咐她:将女儿的衣服拿来,师父帮她加持、念佛,明天就会回来了。
当天下午二点为她作法事加持,然后告诉她母亲,这是业障牵绊,不用烦恼,不敢明说是让山鬼牵去,怕母亲担心。
隔天十点半,沿著原路寻找的人员,呼喊她们的名字。因为业障消除,抢救的人员已经可以听到她们的回应声了,于是立即将她们救出。算算时间,她们总共在山上失踪了四天三夜,隔天报纸刊载了女孩已经脱险的新闻。
获救的两人先到彰基身体检查,之后由梁居士带到莲社,我便请她们叙述事情经过,情节如上所述。而据中国时报的报导,提到她们失踪后,救难人员一共组了两队登山队上山寻找,还带了军用狗,结果在瀑布下方,这两隻狗被车子碾死了。到了目的地,车子二轮竟然爆胎,实在不可思议。可见若是业障盖住,鬼魂牵绊,没有贵人帮助、没有佛菩萨救拔消除业障,她们恐怕是凶多吉少、难以得救。像如此被鬼牵走了,万一死了也是迷迷糊糊,非常痛苦,死得不明不白。
俗话说:“一样生,百样死。”有的人生病而死、有的自杀而亡、有的车祸而去世,有的则是业障现前,神智被遮蔽,以致发生事故,例如前面明明只有一条路,开车时所见到的却变成两条路,因而发生车祸。
因此,我们学佛的人,平时一定要念佛,将佛号牢记于心,时时念,紧急的时候才会念。只要平时认真念,诸佛菩萨,阿弥陀佛都会“护持”我们,故念佛的人非常安然自在,永远不会著魔。
为大家举这麽多例子,是要大家一定要相信。开汽车者,车中一定要准备念佛录音带,一路播放跟著念佛最安全。此外,车子中还要挂西方三圣,有的在车子上贴佛号,如此则时时与佛同在,佛也不离开我们的身心,这都是很好的办法。
就是坐飞机也要念佛。有位居士告诉我,他坐飞机到美国,也在机上拜佛。所以一个念佛的行者,处处都可念佛,时时都可观想。
四‧办事、工作、就业、上班
选择事业
在家居士大多要上班做事业维持生活,但是做事业一定要选择淨业,不淨之事业虽然政府许可我们做,我们也不要去做。
譬如杀猪、杀鸡等杀生之事业,我们不要去做;淫业不要去做,其他像KTV、MTV、舞厅、酒家等,都不要经营。
利益众生的事业我们要尽量去做,绝对不会失败,只要你有心,好好发心经营,一定会逐渐发展起来,不要怕赚不到钱,以后一定会成为富翁。赚了钱要佈施,如法修持绝对有成就,佛菩萨不会骗人。
买菜
倘若是外出买菜,也要边念佛边走路,观想是佛带我们去买菜。
买菜时最好买素的,培养慈悲心。大家学佛一段时间后最好要吃素,素食者,身心较清淨、念佛比较不会昏沉、不会妄想,以后也比较不会有业障缠身。所以一定要发心,不可信佛一生,却仍吃荤一世,那就没有进步。若有疑问,可听听雷久南博士录音带,听后你就会喜欢吃素。雷久南博士以科学方法来分析素食的好处,这录音带很好,很多知识份子都会接受,我们应广为流传。
买菜时也不可顺手牵羊,像讨几根葱、要几根蒜,不是人家愿意给的、欢喜给的,随便拿或强讨,就是不与而取,就算是犯偷盗罪,要小心。
当老师
外出若是上班工作,也要作观想。
假如当老师、要观想我们今天当老师这职业是阿弥陀佛赐给我们的,领到薪水是佛要成就我们的道业,如此观想就不会误人子弟。听说有的老师,上课时会保留一些教材不教,将它留到所开的补习班再教。保留一手,是中国人坏的传统,不值得学习,相信信佛的老师一定不会这样做。
公务人员或公司员工
公务人员或公司员工,上班也要观想这职业是阿弥陀佛的职业,这是阿弥陀佛要成就我们的道业,就不会贪污、渎职、拿回扣、就能安分守己,也不迟到、早退,能如此作,你就是一位标准的职员。只要你的上司是和你一样正直,他必定会重用你。
上班的人,有工作时认真做,无工作时也可以念佛,工作中只要没动到头脑,就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在心裡念佛。假如要动脑筋譬如在银行上班数钞票,就无法念佛,但是可以观想这些钞票是阿弥陀佛变化的,然后再数钞票。此种观想的功夫叫做“忆佛”。经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每天能如此作,则每天下班时,都是完成一堂圆满的功课。
上班处最好在看得到的地方放一幅西方三圣,可能的话可以再放置一个小香炉,点上上好的环香,上班中闻到香味,精神很好;有时在监理所等大机关办公,虽然我们没有办错,但一些人等到不耐烦会开口骂人,此时你心中有佛,鼻闻好香,你不会去向他回嘴,而且会微笑著向他说对不起让你等这麽久,阿弥陀佛,这样一来,他的气就消了,彼此皆大欢喜。
除了如上所说去作外,佛教徒要作别人的典范。上班的时候要自勉,我们是一个佛教徒,务必尽职,要做好我们职务上的工作。不要渎职、不要怠职;不论上公家的班也好,上私人公司的职业也好,也都要敬业乐群,工作要认真去做,不贪污、不偷工、不减料,不求名求利,要按步就班、老老实实去做,这一切同样是在修行、念佛。
2‧在家工作与修行
在家工作者,不管是男众女众,不论作那种工作,都可用前述相同方法,一边工作,一边修行、念佛、作观。
因此,扫地是修行,擦桌子也是修行,煮饭也是修行,洗衣服也是修行。
譬如扫地擦地板时,可以一面念“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人人若把心地扫,世间皆成清淨地”。
擦桌子可以念神秀法师讲的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或是六祖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洗衣服时,可念一首偈“洗尘埃,智慧开,明心见性是如来,度众生无障碍”,一面洗衣服,一面念佛;把洗衣服看做在洗我们的心,也可将水观想作八功德水,将衣服观想作阿弥陀佛化给我们穿的。
工作时照上面方法去作,则衣服也不会洗不好,地也不会扫不清洁,桌子也不会擦不乾淨。当桌子擦完、地扫好、衣服洗乾淨、饭煮好时,都算是做了一堂功课。
能如此就是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虽然身在娑婆世界,等于和极乐世界一样。随时随处能如此观想念佛,则与佛合在一起,都没离开佛,佛也没离开我们。
3‧现代妇女应学习作“五种妇”
一‧旧社会中妇女担任的角色
现在的社会和从前的社会大不相同。
现代的社会比较开放,有女权运动,女众要跟男众争职业、争权力。一争下去,家裡就比较没法管顾周到。
以前的社会是比较保守、封闭的封建社会,在那种环境之下,女人不能作官、不能读书。女人想读书必须在家裡读,不可以到外面读,做衣服等手工艺,也一样必须在家裡做。此种情况,中外皆然,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的印度也是这样。
从前家中男主人叫外子、丈夫,妻子则称内人,这是有典故的。从前的习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都主持家庭外面的事务,因为男人比较有力气,种田由男人负责,赚钱等一切家庭的生计也都是男人在发落;女人要主持家裡面的事情,例如煮饭、洗衣。煮饭要烧柴、米也要用舂的,这些事情统统落在女人的身上;甚至教育子女,同样是女人的责任(因此才称作慈母。)所以,以前的社会虽然很封闭,没有像现在那麽乱。
以前的女人叫贤内助。一位贤慧的女人,她会把家裡整理得很清洁、井然有序。农业社会多数人以农为业,但是也有作生意的,丈夫种田的放心出去种田、做生意的放心出去作生意,回到家感觉很温暖,因为家中大小事情太太都做得很好,不用丈夫担心;家裡有人帮助,男人就可以专心向外求发展,所以女人叫作贤内助。
二‧现代社会中的家庭问题
现代的社会比较开放,随著欧风东渐,女权运动兴起,女权意识逐渐觉醒,女众要跟男众争权力、争权位。女性不仅外出就业赚钱,也参与民意代表、县长等各种的选举。但是这样一争下去,家裡就比较没法管顾周到。
首先产生的是青少年问题:
妇女参与社会的结果,家庭收入是增加了,不过,家庭的管理就不相同了,伦理起了变化,家庭没人看顾,小孩没人照护,成为“锁匙儿童”,致使小孩缺乏长辈的教育,形成青少年问题,非常严重。
其次是婚姻关係发生变化:
现代许多家庭是男女都外出工作,下班之后回家,丈夫若是不能协力做家事,只会休息看报纸电视,太太就要煮饭、要为小孩洗澡、要单独做很多工作。若是很贤慧者,她是会甘愿做;若是不很贤慧者,就会起计较、起不平,最终难免吵起架。吵到最后,有的就离婚,小孩少了一个人照顾,容易学坏,如果再婚,情形更糟,所以形成很大的社会问题。
三‧现代妇女应扮演“五种妇”
如上所说,许多现代的女众,虽然都要兼顾职业与家事,但也一定要把家庭管理好,对先生要恭敬,对公婆一定要孝顺,家庭才有办法维持圆满。
不过要做到这些可是一门大学问,好在虽然困难,佛陀却早在几千年前就为我们设想好了,那就是妇女应扮演“五种妇”。
“五种妇”的由来:
以前佛住世的时候,经常讲经说法的地方“祗树给孤独园”,是有名的给孤独长者所布施捐献的。长者有五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娶了邻国长者的千金,这位千金骄生惯养,又非常美丽,养成贡高我慢的心,看一切人都不在眼裡;所以嫁到孤独长者家,对孤独长者老夫妻不懂孝顺,对夫婿也很看不起,孤独长者对这个媳妇真是伤透脑筋。
有一天,他就请求佛:“我的四个媳妇都很孝顺,独独这个最小的媳妇不会孝顺,给家庭造成很大的困扰,请世尊拨驾来寒舍给她开示。”佛很慈悲,就答应了。日子到了,孤独长者就设供,佛和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都来了。所有的儿子媳妇都出来礼佛,只有第五媳妇不愿出来礼佛。这第五媳妇叫作玉耶女,佛就是要来度她,她既不出来礼佛,佛就以神通将她的房间化为透明,牆壁像窗户一样透明,她就看到佛。
玉耶女一见佛颜,蓦然惊觉,因为佛的相貌非常清淨,无比庄严(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众生看到佛,会业障消除、智慧增长、善根生焉。)于是她就出来礼佛,不但礼佛,还跪在佛的面前,向佛忏悔。
接著玉耶女请佛开示要怎样做一个标准的女人?佛就说:“女人一定要孝顺公婆,要恭敬夫婿,早上要比公婆夫婿早起床,晚上要比他们晚睡。早上要煮饭整理内外,晚上要将一切收拾妥当,门窗巡视关好才可以去睡觉。”
佛也向她开示了一个女人不及男人的所在:
女人不能作转轮圣王。
女人不能作帝释天王、忉利天王。
女人不能作梵天王。
女人不能成佛(以女人之身不能成佛)。
这是女人不及男人的所在。根据大爱道陀罗尼经,女人不及男人的地方有八十四项,限于时间无法详谈。
最后,佛开示了“女人要作五种妇”的道理:妇女要作“臣妇、母妇、妹妇、婢妇、夫妇”。
玉耶女听了世尊的开示后,痛哭流涕向佛忏悔。
她向佛说:“我从现在起,要改头换面、重新做人,要孝顺公婆、恭敬夫婿、早起晚睡、节俭勤劳。”事后,玉耶女就真的照如此做。因为她的业障与贡高我慢的心消除了,所谓“三垢蠲除,善根生焉”,智慧就开显了。她从此成为一位很标准的妻子,而其家庭也就从此充满和谐与光明了。
“五种妇”的涵义与作法:
臣妇:以前有皇帝、文武百官。臣子对皇帝要尽忠,不能有二心,若一心扶二主就是奸臣;所谓“臣妇”,就是女人对先生,要像大臣对待皇帝一样,也就是对夫婿要忠诚,要唯命是从,不能有二心。
母妇:对待夫婿要像母亲对待儿子一般,将夫婿看做儿子一样,这就是慈。当了母亲的都知道,母亲对自己的子女,可以说疼爱到无微不至,那种亲情真是数说不尽、非常伟大,令人十分感动。所谓“母妇”就是要用像母亲对待儿子一样的心情去对待夫婿,要很慈爱、很慈悲;不可动不动就向丈夫顶嘴,大吵大闹,否则家庭绝对不能和睦。
妹妇:看夫婿像亲兄弟姊妹一样。古人说兄弟姐妹亲情像手足,这叫做义。人如果少了一隻手或一条腿,一定很痛苦,也很不方便;手和脚如果彼此不和合,就不像一个正常的人,反倒像半身不遂者,连吃饭都会成问题。所谓“妹妇”就是对待夫婿要宛如兄弟姐妹,宛如手足,要像妹妹恭敬兄长一样。
婢妇:对待夫婿要像奴婢对待主人一般。以前有一句俗语“工作没做,奴婢的”,意思是说,所有的工作没有做,奴婢都要去做。因此奴婢对主人,要毕恭毕敬,唯命是从,要很认命。如果女人能够有“婢妇”的观念,菜就很甘愿煮、衣服就很甘愿洗、地就很乐意拖,家庭就会很和乐;假使没有“婢妇”的观念,就会凡事都自认为比丈夫大,工作一作就会起烦恼。
学人曾看过日本电视节目,男人一回家,女人就赶紧为先生脱下西装、脱下鞋子,再奉上一杯热茶,一切服侍得很好,这也是一种“婢妇”观念的实践。以前流传一句话:男人要娶具有三样美德的老婆:一是日本老婆,很会奉侍。二是中国老婆,很会烹饪。三是法国老婆,很会跳舞(佛徒不宜跳舞,此处仅是举例说明)。这话告诉我们,女人若能做到会奉侍、会烹饪,男人就不会见异思迁,因为他只娶妳一个就很幸福了。
在五项妇中,以“婢妇”一项最重要。
夫妇:前面四项妇都做到了,才能谈夫妇。“夫妇”就是举案齐眉,两个人平起平坐、不分大小、同心协力、互相鼓励、互相安慰。
以上“五项妇”的观念是佛说的,大家不要误会这是我说的、误会鑑因师蔑视女人,否则女人就要来向我革命了。其实,以上这些都是佛所说,记载在玉耶女经,一看就明白。
佛有无量的神通、无量的慈悲,为了让我们家庭和谐,才特别开示这部经。经上说,女众比男众少修五百世(要多修五百世才能成佛),所以女众要多尊重男众,对其多忍让。
前面是佛陀对妇女的宝贵开示。作丈夫的对妻子要用“夫妇”的态度看待,要瞭解女人虽然要做这五项妇,但是夫妇是平高平大(平等无分大小之意),因此男人不能虐待老婆;女人则要认分,要实践这五项妇的观念。
夫妻相处能做到如上所说,双方都能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照顾,感情才能长久维持和谐,家庭也才能圆满,子女也就更能获得家庭和乐而来的幸福。
以前学人尚未出家时,大家都问你们夫妻两个为何相处那麽好?其实只是她若生气,学人就不说话、笑一笑,如果换学人生气,她就静默不说话,这样一来就不会吵架了。
夫妇若不和好,就会很麻烦。因为白天吃饭在一起、晚上睡觉也在一起,一下子热战、一下子冷战,白眼相看,一辈子会很痛苦!
此处举一例子,大家就知两人不和的痛苦。
曾有一位年纪不小、约七十多岁、很有地位的基督长老教会的信徒,某日到莲社见师父。他告诉我自从二十五岁结婚至今,每天都生活在十分痛苦的日子中,实在痛苦得无法再忍耐才来莲社找师父。
他向我表明是基督教徒,并且要求说:“师父,请让我在莲社住几天好不好?”师父问他原因,他说:“我被太太吵得实在不可开交,拜託您收留我,让我到莲社住几天。”我听了就安慰他,并说些夫妻的道理给他听。他听得心服口服竟然跪了下来,他已经六七十岁比我年长,我急忙将他拉起。据他说,她太太会无预警的大发脾气,一发作,凶得无法形容,自觉比在地狱还痛苦。
过几天,他将太太带来听师父开示,师父就为她持咒加持。
过几天,两夫妇又一同到莲社,回去后又带全家包括儿子、媳妇、孙子、都一起来,要我为他们加持,并且全部皈依成为佛教徒。然后跪著说:“师父啊!从今以后都要听你的话,你说什麽,我就听从什麽。”因为加持后,她已经好很多,非常感动,可见佛法就是如此不可思议。
4‧烦恼的转化
现实社会中,不分富贵贫贱,每人都有许多烦恼。面对烦恼,多数的人深受其苦,这也是忧鬱症患者非常普遍的原因之一。就这一点来说,学佛的人是比其他的人要幸运许多,因为他们有佛法的智慧,作为降伏烦恼的利器。
一‧认知烦恼就是修行的机会
不过修行人却也有的学佛学到很烦恼,觉得修行很难。其实,只要懂得要领,处处都可以修行、时时都可以修行、任何场合都可以修行,关键只在于你会不会修。会修的话修起来很殊胜,而且不会起烦恼心;不会修行的话,就常会起烦恼,遇到工作较重较累,会起计较、起烦恼。例如夫妇同时外出工作,同时回家,若先生只在一边休息、喝茶、看报纸、看电视,妻子却忙著煮饭菜、为孩子洗澡,难免会越作越牢骚,越作越烦恼。没学佛的人就是这样;但懂佛法的人,知道这就是修行应该用功的地方,会把握机会,转念头、作观想、息烦恼。
二‧转念头、作观想、烦恼息
一位善于修学佛法的人,他遇到上述的家庭问题困境,会把握机会修行,于是一方面降伏烦恼,一方面获得智慧上的开发,也因而维持了家庭的和乐。如何修行呢?必须“转念头、作观想”,烦恼之火自然可以平熄,而智慧之剑也就更加锐利了。
会修行的人,他会越工作越欢喜。因为煮饭时转个念头,观想这饭是阿弥陀佛的饭、这菜是阿弥陀佛的菜;为孩子洗澡,是为菩萨洗澡、是在“浴佛”;边作边念佛,于是越作越欢喜,不会发牢骚,不会起烦恼,这就是二时临斋结斋偈文“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真义。
学佛与不学佛大不相同就在于此,不会起烦恼,越作越欢喜。有人常说师父啊!你每天忙得这个样子。确实如此,我常忙到夜晚二点才回到莲社,有时忙到很累,就坐个一会儿,闭著眼睛,心裡默念佛号,并且如天台宗的六妙法门一般观呼吸,等要讲课时,精神都恢复了。真的是不可思议,越作越欢喜,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工作,怎麽会累呢?
有一位莲友,家住铁工厂旁边,每天铁工厂的机械声音非常吵,让他念不下佛,觉得很难修行。我对他说,要改变对方不可能,你可以转个心念,将工厂的声音或机器声音的节拍借来念佛;你的心念能转过来,就是所谓的“烦恼转为菩提”。他一听有道理,回家就照著试试,一週后告诉师父,真的不错,再不觉得它吵了。
如果居家附近有吵杂声,就把这声音当成“阿弥陀佛”圣号,这就是烦恼转为菩提。
员林莲社旁是一片田野,夏天夜晚田蛙很多。当打佛七时,木鱼一敲下去很奇妙,田蛙叫声恰与念佛的木鱼声音节拍一般快;你若还没敲,牠也不出声,一敲木鱼,他就和著节拍,咯咯咯咯、咯咯咯咯,声音非常整齐;你一止静,牠并不停下,但其声音,与木鱼节奏一模一样,非常好听,非常殊胜。夜晚睡觉,田蛙竞鸣,我都会听著田蛙宛如打地钟的叫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听一会儿就睡著了。
经上说,极乐世界水、鸟、树、风,一切都会说法,把面对的境界观想作极乐世界的一切,蛙声也就便变成念佛的微妙之声了。
许多烦恼境界,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将它转化,只要多用心自然能得心应手。
三‧处处都可修行、时时都可修行
如上所言,会学佛者,他会善于利用所面对的境界来修行、来念佛,处处都可修行、时时都可修行,非常殊胜。
有人问一位坐火车的法师,您为何没拿念珠?法师告诉他,火车行进ㄎㄧㄣㄎㄨㄥ、ㄎㄧㄣㄎㄨㄥ我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窗外飞过一根电杆,我就念一声阿弥陀佛,电线杆也是我的念珠啊!
禅宗大德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淨身”。
意思是,把溪水声音都观想成佛菩萨出广长舌相、说法的声音,把青山绿树都观想成佛菩萨清淨的法身。能够如此观想,则处处可以修行、时时可以修行;能够如此修行,则何处不是清淨土、何时不是大好日?又何愁烦恼之不能降伏哉!(全书完)
♡ 喜欢 (2)上一篇:在家中应该如何正确诵经?
热点推荐
-
在家学佛的人能选择养殖业吗?
阿弥陀佛,师父你好,请问,在家学佛的人能选择养殖业吗? 阿弥陀佛,您好!若尚未...
-
居士在家一边吃肉,一边念佛,还有功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可能大家即使不学佛也知...
-
如何修福?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增长福报
如何让自己增长福报? 《优婆塞戒经》:善男子,智者当观,财是无常。是无常故,于...
-
在家居士破戒后,应当如何进行补救?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在世间生活难免会犯错,学佛修行也是如此对于我们...
-
念佛人应有的心态:把心里面的牵挂全
往生是愿心在支持,是心去,而不是靠人员在推动,是我们自己坚定的愿往生心起作用...
精华推荐
-
虚云长老:在家修行人,应多诵读这两
修行首重见地 确立圆满的见地 是修行的第一步 如果方向错了或出了偏差 后续的修行一...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鑑因法师著 序文 引言 第一章 认清方向精勤修学 1.选对好目标 2.精...
-
在家中应该如何正确诵经?
准备诵经从这五点入手:心态、方式、姿势、地点、时间,佛弟子在家诵经前,先要洗...
-
怎样做一个居士
怎样做一个居士 圣严法师 著 目录 一、三类法门 二、解脱道与菩萨道 三、居士宜修菩...
-
如何修福?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增长福报
如何让自己增长福报? 《优婆塞戒经》:善男子,智者当观,财是无常。是无常故,于...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