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文化艺术

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在中国艺术节奏响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近日,中央民族乐团首部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在上海文化广场奏响。《玄奘西行》是参演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51部剧目中唯一一部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用故事性表现方法,讲述家喻户晓的玄奘西行故事,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多民族音乐的魅力。

当大幕开启,演出瞬间把观众带入中国文化的宏大意象之中。使观众触摸尘封的历史,走进一代高僧玄奘的传奇人生,开始震撼心灵的音乐旅程。剧目分 15个章节:“大乘天”“佛门”“一念”“潜关”“问路”“遇险”“极乐”“高昌”“普度”“雪山”“祭天”“菩提”“那烂陀”“如梦”“大唐”,演奏家用“音乐”和“语言”的双重表述,高超的演奏、吟诵、台词对白、形体动作与剧情结合,谱写出了一首首波澜壮阔的大美之曲,带领观众重新“踏上”了玄奘西行取经之路。

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南箫、古筝、胡琴、琵琶、唢呐、扬琴、箜篌、艾捷克、热瓦普、冬不拉、萨塔尔、手鼓等悉数登场,在展现乐器种类、形态和音色的同时,中央民族乐团也将乐器背后的文化内涵呈现在舞台上。这部剧以一种亲切、直观的方式把历史悠久的乐器和文化介绍给观众。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玄奘”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人们熟悉的是《西游记》中的那个“唐僧”。《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但自明代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以来,一个阴柔懦弱的唐僧形象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心里。在人们津津乐道于孙悟空的时候,唐僧的原型——玄奘大师却被扭曲、被误读。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真实的玄奘大师越走越远,逐渐离开了中国人的视线,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

玄奘西行印度求法的目的地是那烂陀寺。公元631年秋,经过4年的跋涉,玄奘终于来到那烂陀寺,那烂陀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玄奘。那烂陀寺是当时印度最高的佛教学术中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综合性学府,戒贤法师是寺里地位最高的僧人,已近暮年。玄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拜戒贤为师,学习唯识学。玄奘在印度整整停留了14个年头,他从一个“留学生”成为首屈一指的佛学大师。从公元627年出发西行到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前后18年时间,行程5万里,游历110多个国家,带回657部佛经,150粒佛舍利,7尊珍贵的佛像。玄奘带给大唐的是一笔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

玄奘是古代中印两大文明之间最成功的使者,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书写了极其璀璨夺目的一页。《大唐西域记》为玄奘口述,辩机笔受编集而成,记述了玄奘亲身走过的百余个国家的情况,记载了唐朝西北边境至印度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物产等,为后人研究西域和印度的历史提供了珍贵文献。后人了解7世纪以前的印度,主要依靠《大唐西域记》。可以说没有《大唐西域记》,他们几乎无法重建自己的古代历史。(文:米广弘)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